尼日河的地理位置特徵
❶ 奈及利亞地理位置特點
位於06度27分來N,003度24分E,領土源面積923768平方公里。尼位於西非東南部,南瀕大西洋幾內奈及利亞自然風光亞灣。西同貝南接壤,北與尼日交界,東北隔查德湖與查德相望,東和東南與喀麥隆毗連。海岸線長8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沿海為寬約80公里的帶狀平原;南部低山丘陵,大部地區海拔200-500米;中部為尼日—貝努埃河谷地;北部豪薩蘭高地超過全國面積面積1/4,平均海拔900米;東部邊境為山地,西北和東北分別為索科托盆地和查德湖湖西盆地。河流眾多,尼日河及其支流貝努埃河為主要河流,尼日河在境內長1400公里。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為旱季和雨季,年平均氣溫為26~27℃。
人口1.5 億(2008年)。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 是民族最多的非洲國家.,有250多個部族
❷ 地理位置特徵怎麼描述舉例說明
地理位置特徵的描述內容: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
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位於歐洲中部,北緯47-55°,東經5-15°。東鄰波蘭、捷克,南接奧地利、瑞士,西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接丹麥,瀕臨北海和波羅的海,是歐洲鄰國最多的國家。
其它描述:
1、分析區域自然地理特徵:從地形、氣候、植被、河流和土壤幾方面入手。
2、對地理位置的描述
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
3、對地形特徵的描述:
地形組成、地勢特點、海拔地勢、地勢及起伏狀況;主要地形區分布;地形類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重要地形剖面圖特徵。
4、對氣候特徵的描述:
分析某地氣候特點,應結合該地地理緯度,地勢高低起伏,山脈走向,陰、陽坡,距離海洋遠近等進行綜合分析。從氣溫和降水兩方面入手。
5、描述天氣及天氣變化:溫度、濕度、風力和風向,陰晴氣壓等。
6、對河流特徵的描述
結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勢,結合迎風坡、背風坡、降水狀況、等高線高差及地貌類型的差異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徵。
河流的水文特徵:包括水量大小、水位、季節變化、大小汛期長短、含沙量的大小、有無結冰期、有無凌汛現象水能。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豐富;。
水系特徵:河流長度、流向、流域面積、支流數量和形態、河網密度、落差和峽谷的分布。山地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狀水系,山脊成為水系分水嶺。
7、確定有關自然帶類型
1、水平面上的氣候對應的自然帶;
2、高度坡向(陽坡陰坡,背風否)。
❸ 非洲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徵
⑴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地伏不大;⑵東部縱貫著巨大的東非裂谷帶;⑶山內脈少,分容布在西北和東南角高原邊緣
①乾燥(a南北回歸線橫穿大陸的南部和北部;b海岸線平直,缺少深入內陸的港灣,減少了海洋的影響;c東北部緊鄰亞洲大陸乾燥區,從那吹來的東北信風性質乾燥)②暖熱(a緯度位置決定了太陽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陽輻射量多;b乾燥地區廣,空氣透明度高;c相當大地區處於背風位置,加強了高溫的程度)③氣候南北對應
❹ 如圖是尼日河流域圖,讀圖回答下題。 小題1:關於尼日河特徵的敘述,正確的是 A.源頭河段以冰川
小題1:C 小題1:A ❺ 地理位置特徵怎麼描述
地理位置一般是用來描述地理事物時間和空間關系。 ❻ 奈及利亞地理位置特點
奈及利亞 - 地理 ❼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理位置特點 由赤道橫穿中部,高原和裂谷分布在東部的索馬里半島處。還形成大部的熱帶草原氣候 ❽ 大西洋的地理位置有什麼特徵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也是跨緯度最多的大洋。大西洋古稱阿特拉斯海,它起源於希臘神話中的一位名叫阿特拉斯大力士神。 從地理位置來看,大西洋位於歐洲、非洲與北美、南美之間。大西洋北接北冰洋,南接南極洲,西南以通過合恩角的經線(西經67°)與太平洋為界,東南以通過厄加勒斯角的經線(東經20°)與印度洋為界。大西洋包括屬海的面積為9431.4萬平方公里,不包括屬海的面積為8655.7萬平方公里;包括屬海的體積為33271萬立方千米,不包括屬海的體積為32336.9萬立方千米;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575.4米,不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不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735.9米。目前,已知大西洋最大深處為9218米。 自19世紀以後,人類已經開始進入對海洋學調查研究階段。在各國組織的調查中,較重要的有英國的「挑戰者」號(1872~1876)、「發現」號(1925~1927和1929~1938)、俄國的「勇士」號(1886~1889)、德國的「羚羊」號(1874~1876)和「流星」號(1925~1927)等考察活動,以及美國海岸及大地測量局對灣流的調查等。這些海洋學調查研究對大西洋的研究有著重要的作用。 20世紀70年代以來,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大西洋,人們開始著手於聯合研究、實驗等多方面。比如,人們對大西洋進行了海-氣相互作用聯合研究、多邊形-中大洋動力學實驗、全球大氣研究計劃大西洋熱帶實驗和法摩斯計劃等專題調查和海上現場試驗。這樣以來,人們對大西洋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 在大西洋自然環境中,大陸棚面積較大是大西洋海底地形特點之一。主要分布於歐洲和北美洲沿岸。此外,大西洋自然環境還包括氣候特徵。 大西洋地處歐洲、非洲與南、北美洲和南極洲之間。北以冰島-法羅島海丘和威維爾-湯姆森海嶺與北冰洋分界,南臨南極洲並與太平洋、印度洋南部水域相通;西南以通過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的經線同太平洋分界,東南以通過南非厄加勒斯角的經線同印度洋分界;西部通過南、北美洲之間的巴拿馬運河與太平洋溝通;東部經直布羅陀海峽通過地中海,以及蘇伊士運河與紅海溝通。 從整體來看,大洋東西狹窄、南北延伸,輪廓略呈S形,自北至南全長約1.6萬公里。大西洋在赤道區域,其寬度最窄,最短距離僅有2400多公里。 大西洋東西兩側的岸線大致平行。南部岸線平直,內海、海灣較少;北部岸線曲折,沿岸島嶼眾多,海灣、內海、邊緣海較多。島嶼和群島主要分布於大陸邊緣,多為大陸島。因此,大西洋在開闊洋面上的島嶼比較少。 大西洋是幾個大洋中入海河流域面積最廣的,其流域面積達4742.3萬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聖勞倫斯河、密西西比河、奧里諾科河、亞馬孫河、巴拉那河、剛果河(扎伊爾河)、尼日河、盧瓦爾河、萊茵河、易北河以及注入地中海的尼羅河等。由此可見,大西洋的入海河流域面積較為廣泛。 從大西洋的風向、洋流、氣溫等方面來看,通常以北緯5°作為南、北大西洋的分界。此外,大西洋的北半球陸界要比南半球陸界長得多,而且海岸曲折,有許多屬海和海灣。 大西洋的平均深度為3300公尺,其最深的地方是波多黎各海溝為8380公尺。洋底地貌的突出特徵是有一條縱貫南北呈S形的海嶺,寬達1610公里,稱為大西洋中脊,它是環球海嶺(72450公里)的一個組成部分。中脊兩側海盆平均深度在4200~6300公尺之間。北大西洋有北亞美利加海盆、蓋亞那海盆(西側)和加那利海盆、維德角海盆(東側)。南大西洋有巴西海盆、阿根廷海盆(西側)和安哥拉海盆、開普海盆(東側)。這些海盆充分說明了大西洋海底地形。 大陸棚面積比較大是大西洋海底地形特點之一,主要分布在歐洲和北美洲沿岸。超過2000米的深水域佔80.2%,200~2000米之間的水域佔11.1%,大陸棚佔8.7%,比太平洋、印度洋都大。大西洋海底地形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洋底中部有一條從冰島到布韋島,南北延伸約15000多千米的中大西洋海嶺,在赤道地區被狹窄分水鞍所切斷,一般距水面3000米左右,有些部分突出水面,形成一系列島嶼。由此可以看出,整條海嶺蜿蜒呈S形,將大西洋分隔成與海嶺平行伸展的東西兩個深水海盆。 從東西海盆來看,東海盆要比西海盆淺,一般深度不超過6000米。我們知道,西海盆較深,其深海溝大部分在西海盆內。在南半球,中大西洋海嶺主體向東、向西還伸出許多橫的山脊支脈,如伸向非洲西南海岸的沃爾維斯海嶺(鯨海嶺),伸向南美洲東海岸的里奧格蘭德海丘。在中大西洋海嶺南端,布韋島以南是一片水深達5000米的地區,被稱為大西洋-印度洋海盆。南大西洋最深的地方是南桑威奇海溝,其深度達8428米。然而,中大西洋海嶺的北端則相反,海底逐漸向上隆起,在格陵蘭島、冰島、法羅群島和設得蘭群島之間,海深不到600米。在大西洋東部地區,特別是在北半球的熱帶和亞熱帶,有許多水下淺灘。 ❾ 尼日河的水文特徵,及其形成原因。 尼日河上、中、下游各河段的自然環境差異較大,因而各河段表現出不同的水文特徵。上游處於熱帶多雨地區,年雨量超過1000mm,支流眾多,水量豐富,洪峰出現在6~9月的夏季。在幾內亞法臘納區以上,河長145km,最大流量376m³/s,而到了幾內亞與馬里毗鄰的錫吉里區,以上河長557km,最大流量增至6870m³/s,最小流量35m³/s,平均流量1150立方米/秒。 中遊河段支流稀少、蒸發強烈、湖沼區滯蓄大量河水,水量逐漸減少,流量從庫利科羅的2300m³/s減少至尼亞美的1000m³/s左右。水量的季節差很大,馬里的塞古以下地區,雨季(6~10月)洪峰期平均流量6000m³/s,旱季(11月~翌年5月)平均流量降為40m³/s,幾乎斷流。 尼日境內的河道大多處於乾旱地帶,全年降雨量不過600mm,蒸發量卻高達2000~3000mm,因此,尼日河系的時令性更為明顯。 在尼亞美,洪峰遲至1月底或2月初才來,因為上個雨季的洪水進人內陸三角洲後,流量大半散失,向下推移,很緩慢,在巴馬科(馬利共和國首都),高峰洪水流量可達8000~10000m³/s,而在尼亞美,洪水流量平均不過1700m³/s (1970年2月測得的絕對最高值為2365m³/s)。 下游流經多雨的奈及利亞境內,有眾多支流匯入,水量大增,在貝努埃河匯口以下,流量增至8100m³/s。 (9)尼日河的地理位置特徵擴展閱讀 開發利用 灌溉 奈及利亞的大規模灌溉計畫自從1960年代以來開始在尼日河及其支流實施,顯著的有索科托(Sokoto)、卡杜納(Kana)和貝努埃等支流。 尼日河也是水力發電的水源。流域內水力蘊藏量約3000萬千瓦 ,最大的工程是在奈及利亞的卡因吉大壩(Kainji Dam),1960年代末完工。 在上游造就了1,300km²(500平方哩)的湖泊,為捕魚和灌溉提供了機會。其他工程有在馬利的索吐巴大壩和馬爾卡拉大壩,在尼日的傑巴大壩和在奈及利亞卡杜納支流的希羅羅(Shiroro)大壩。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