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縣地理位置圖
❶ 交城怎麼樣
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交城縣位於呂梁山東側,太原盆地西緣,北枕呂梁,南帶汾河,東據太原,西臨方山、離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面積1508平方公里,現轄6鎮9鄉,人口20.55萬。 交城縣轄6個鎮、4個鄉:天寧鎮、夏家營鎮、西營鎮、水峪貫鎮、西社鎮、龐泉溝鎮 、洪相鄉、嶺底鄉、東坡底鄉、會立鄉。交城春秋屬晉,戰國屬趙,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始置縣,因縣治居汾孔二河相交處,故名交城(故治於今太原古交)。唐天授二年間移置今縣址,歷代縣名未改。1958年並入汾陽縣,翌年恢復交城縣建制至今。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平川僅有東南部一隅 ,面積約 150平方公里,海拔在800米以下,是太原盆地的一部分。西北部山區,山高林密,多為混合林。主要山峰北有關帝山、鐵史溝山岩、三座崖、狐爺山;西有長樹山、骨脊山、寺溝崖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其中關帝山2830米為最高,也是境內的最高峰。惠家莊東5公里,東西葫蘆河之間的三座崖,地勢高峻險陡,明末交城山起義軍的根據地就設在這里,1664年李自成東渡黃河,在這里與交城軍會師,以此為基地,破汾州、陷河曲、戰靜樂,攻太原,俘晉王朱求佳。位於古洞道東6公里處的狐爺山,因為晉文公外祖父晉大夫狐突並二子狐毛狐偃葬地而得名 。境內主要河流有文峪河及其支流窯兒河( 四道川)、中西河 、西葫蘆河 、東葫蘆河和西冶河等。該縣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年均溫度10度,一月均溫--6度,七月均溫24度,年降雨量500毫米,無霜期180天。全縣農作物以小麥、穀子、高粱、玉米、水稻、薯類、豆類、棉花為主,經濟作物有紅棗等。該縣礦藏資源有煤、鐵、石棉等。工業主要有機械、皮革、紡織、化工、採煤、冶金、建材、電力、食品加工、造紙等行業。其中傳統的皮毛業蜚聲中外,梅花板手遠銷歐美等國。交城有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玄中寺、卦山,尤以「卦山柏」名揚三晉。龐泉溝自然保護區以華北落葉松、油松為主,木材積蓄量居全省各縣之首。林區棲息有世界珍禽——褐馬雞,是山西省的省鳥。
❷ 山西呂梁交城縣的具體情況
【交城簡況】
交城縣位於呂梁山東麓,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西緣,北枕呂版梁,南帶汾河,權東據太原,西臨方山、離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距省城太原51公里,屬城郊型通衢熱線,是呂梁的東大門,省城太原的近郊縣,中國公路主幹線307國道縱橫交匯境內,大運高速、夏汾高速公路交匯於此,「太中銀」鐵路穿境而過,具有優先接受環渤海灣經濟區輻射的區位優勢。全縣總面積1822.11平方公里,其中山區佔92.8%,平川佔7.2%,縣內耕地面積24.6萬畝,縣城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2008年城區規模為5.62平方公里。全縣轄6鎮4鄉140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總人口21.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6.1萬人,城鎮人口5.5萬人。6鎮是:天寧鎮、夏家營鎮、西營鎮、西社鎮、水峪貫鎮、龐泉溝鎮;4鄉是:洪相鄉、嶺底鄉、會立鄉、東坡底鄉。
縣人民政府駐天寧鎮。郵編:030500。代碼:141122。區號:0358。拼音:jiaocheng。 2007年交城縣被命名為「中國玻璃文化之鄉」。
❸ 交城在哪了
交 城 縣
交城縣位於省城西南,呂梁山東側,太原盆地西緣,北枕呂梁,南帶汾河,東據太原,西臨方山、離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面積1508平方公里,現轄6鎮9鄉,人口35.58萬,縣政府駐城關鎮。
交城春秋屬晉 ,戰國屬趙 ,隋因縣治居汾孔二河相交處,故名交城(故治於今太原古交)。唐天授年間移置今縣址,歷代縣名未改。1958年並入汾陽縣,翌年恢復交城縣建制至今。
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平川僅有東南部一隅 ,面積約 150平方公里,海拔在800米以下,是太原盆地的一部分。西北部山區,山高林密,多為混合林。主要山峰北有關帝山、鐵史溝山岩、三座崖、狐爺山;西有長樹山、骨脊山、寺溝崖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其中關帝山2830米為最高。惠家莊東 5公里,東西葫蘆河之間的三座崖,地勢高峻險陡,明末交城山起義軍的根據地就設在這里,1664年李自成東渡黃河,在這里與交城軍會師,以此為基地,破汾州、陷河曲、戰靜樂,攻太原,俘晉王朱求佳。位於古洞道東 6公里處的狐爺山,因為晉文公外祖父晉大夫狐突並二子狐毛狐偃葬地而得名 。境內主要河流有文峪河及其支流窯兒河( 四道川)、中西河 、西葫蘆河 、東葫蘆河和西冶河等。該縣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年均溫度10度,一月均溫--6度,七月均溫24度,年降雨量500毫米,無霜期180天。
全縣現有耕地 24.27 萬畝,農作物以小麥、穀子、高梁、玉米、水稻、薯類、豆類、棉花為主。
該縣礦藏資源有煤、鐵、石棉等。工業主要有機械、皮革、紡織、化工、採煤、冶金、建材、電力、食品加工、造紙等行業。其中傳統的皮毛業蜚聲中外,梅花板手遠銷歐美等國。
交城縣交通尚稱方便,太原至軍渡干線公路和開柵至方山、開柵至九里灣等省級公路貫穿全縣,另有縣級和鄉鎮級公路多條,連接各鄉鎮。西部山區交通不便,運輸仍靠馱運維持。
名勝古跡有石壁山中的玄中寺 ,建於北魏延興二年 ,歷史上曇鸞、道綽和善導三位有名法師曾於此宜揚凈土宗佛學,為唐代全國三大戒壇之一。這里翠峰古剎相映,溪流潺潺,幽美的風景吸引著大量中外遊客。卦山位於縣城西南三公里處,是該縣主要風景區,山中天寧寺建於唐貞觀六年,周圍群山環抱,古樹掩映,寺內大殿中院唐柏二株,二人環抱,高約七丈,廟宇建築宏偉,雕刻玲瓏、工藝精巧、奇花異草、引人入勝。
❹ 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有多少高中
細數有三個高中,交城中學(交城一中),交城二中,還有個交城職業中學,交城中學(交城一中)是省重點中學,其他就不說了……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❺ 太原濱河東路回交城路線圖
你好,打車我第一個就想到騰訊地圖,能搜索到全國400餘個大中城市,數千個區縣的地內圖,騰訊地圖不但可以容用電腦查看,還能用手機下載呢。還能一鍵叫計程車呢,上面還會顯示去目的地有多遠,需要花費多少錢,非常的實用。
❻ 山西交城具體資料
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
交城縣位於呂梁山東側,太原盆地西緣,北枕呂梁,南帶汾河,東據太原,西臨方山、離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面積1508平方公里,現轄6鎮9鄉,人口20.55萬。 交城縣轄6個鎮、4個鄉:天寧鎮、夏家營鎮、西營鎮、水峪貫鎮、西社鎮、龐泉溝鎮 、洪相鄉、嶺底鄉、東坡底鄉、會立鄉。
交城春秋屬晉,戰國屬趙,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始置縣,因縣治居汾孔二河相交處,故名交城(故治於今太原古交)。唐天授二年間移置今縣址,歷代縣名未改。1958年並入汾陽縣,翌年恢復交城縣建制至今。
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平川僅有東南部一隅 ,面積約 150平方公里,海拔在800米以下,是太原盆地的一部分。西北部山區,山高林密,多為混合林。主要山峰北有關帝山、鐵史溝山岩、三座崖、狐爺山;西有長樹山、骨脊山、寺溝崖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其中關帝山2830米為最高,也是境內的最高峰。惠家莊東5公里,東西葫蘆河之間的三座崖,地勢高峻險陡,明末交城山起義軍的根據地就設在這里,1664年李自成東渡黃河,在這里與交城軍會師,以此為基地,破汾州、陷河曲、戰靜樂,攻太原,俘晉王朱求佳。位於古洞道東6公里處的狐爺山,因為晉文公外祖父晉大夫狐突並二子狐毛狐偃葬地而得名 。境內主要河流有文峪河及其支流窯兒河( 四道川)、中西河 、西葫蘆河 、東葫蘆河和西冶河等。該縣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年均溫度10度,一月均溫--6度,七月均溫24度,年降雨量500毫米,無霜期180天。
全縣農作物以小麥、穀子、高粱、玉米、水稻、薯類、豆類、棉花為主,經濟作物有紅棗等。
該縣礦藏資源有煤、鐵、石棉等。工業主要有機械、皮革、紡織、化工、採煤、冶金、建材、電力、食品加工、造紙等行業。其中傳統的皮毛業蜚聲中外,梅花板手遠銷歐美等國。
交城有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玄中寺、卦山,尤以「卦山柏」名揚三晉。龐泉溝自然保護區以華北落葉松、油松為主,木材積蓄量居全省各縣之首。林區棲息有世界珍禽——褐馬雞,是山西省的省鳥。
❼ 山西有幾個地區
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省會太原市居山西省中部,其餘10個市從北到南分別是:大同、朔州、忻州、陽泉、呂梁、晉中、長治、晉城、臨汾、運城。
1、太原市:小店區、迎澤區、杏花嶺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晉源區、清徐縣、陽曲縣、婁煩縣、古交市
2、大同市:新榮區、平城區、雲岡區、雲州區、陽高縣、天鎮縣、廣靈縣、靈丘縣、渾源縣、左雲縣
3、朔州市:朔城區、平魯區、山陰縣、應縣、右玉縣、懷仁市
4、忻州市:忻府區、定襄縣、五台縣、代縣、繁峙縣、寧武縣、靜樂縣、神池縣、五寨縣、岢嵐縣、河曲縣、保德縣、偏關縣、原平市
5、陽泉市:城區、礦區、郊區、平定縣、盂縣
6、呂梁市:離石區、文水縣、交城縣、興縣、臨縣、柳林縣、石樓縣、嵐縣、方山縣、中陽縣、交口縣、孝義市、汾陽市
7、晉中市:榆次區、榆社縣、左權縣、和順縣、昔陽縣、壽陽縣、太谷縣、祁縣、平遙縣、靈石縣、介休市
8、長治市:潞州區、上黨區、屯留區、潞城區、襄垣縣、平順縣、黎城縣、壺關縣、長子縣、武鄉縣、沁縣、沁源縣
9、晉城市:城區、沁水縣、陽城縣、陵川縣、澤州縣、高平市
10、臨汾市:堯都區、曲沃縣、翼城縣、襄汾縣、洪洞縣、古縣、安澤縣、浮山縣、吉縣、鄉寧縣、大寧縣、隰縣、永和縣、蒲縣、汾西縣、侯馬市、霍州市
11、運城市:鹽湖區、臨猗縣、萬榮縣、聞喜縣、稷山縣、新絳縣、絳縣、垣曲縣、夏縣、平陸縣、芮城縣、永濟市、河津市
(7)交城縣地理位置圖擴展閱讀:
山西自然資源如下:
1、水資源
山西省是黃河與海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省內黃河流域面積97138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的62.2%,海河流域面積為59133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的37.8%。
山西省河流屬於自產外流型水系,河流水源來自大氣降水,絕大部分河流發源於境內,向省外發散流出。山西是海河主要支流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衛河的發源地,因此也被譽為「華北水塔」。
2、植物資源
山西省已知的維管植物有2700多種,其中,木本植物有463種。
山西野生植物資源豐富,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南方紅豆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連香樹、翅果油樹、水曲柳、核桃楸、紫椴等。野生葯用植物有1000多種,廣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較著名的有黨參、黃芪、甘草、連翹等。
3、動物資源
山西省野生動物以陸棲類為主,已知的有439種(含歷史記錄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有71種。
其中,一級保護動物有17種:褐馬雞、金雕、朱䴉、白鸛、黑鸛、玉帶海雕、白尾海雕、虎頭海雕、丹頂鶴、大鴇、胡兀鷲、遺鷗、虎、金錢豹、梅花鹿、原麝、林麝。
4、礦產資源
截至2015年底,山西省已發現的礦種達120種,其中有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63種。資源儲量居中國第一位的礦產有煤層氣、鋁土礦、耐火粘土、鎂礦、冶金用白雲岩等5種。
❽ 有交城縣水峪貫鎮的圖片嗎
交城縣水峪貫鎮
❾ 交城在哪個省
交城縣位於呂梁山東側,太原盆地西緣,北枕呂梁,南帶汾河,東據太原,西臨方山、離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面積1508平方公里,現轄6鎮9鄉,人口20.55萬。 交城縣轄6個鎮、4個鄉:天寧鎮、夏家營鎮、西營鎮、水峪貫鎮、西社鎮、龐泉溝鎮 、洪相鄉、嶺底鄉、東坡底鄉、會立鄉。
交城春秋屬晉,戰國屬趙,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始置縣,因縣治居汾孔二河相交處,故名交城(故治於今太原古交)。唐天授二年間移置今縣址,歷代縣名未改。1958年並入汾陽縣,翌年恢復交城縣建制至今。
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平川僅有東南部一隅 ,面積約 150平方公里,海拔在800米以下,是太原盆地的一部分。西北部山區,山高林密,多為混合林。主要山峰北有關帝山、鐵史溝山岩、三座崖、狐爺山;西有長樹山、骨脊山、寺溝崖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其中關帝山2830米為最高,也是境內的最高峰。惠家莊東5公里,東西葫蘆河之間的三座崖,地勢高峻險陡,明末交城山起義軍的根據地就設在這里,1664年李自成東渡黃河,在這里與交城軍會師,以此為基地,破汾州、陷河曲、戰靜樂,攻太原,俘晉王朱求佳。位於古洞道東6公里處的狐爺山,因為晉文公外祖父晉大夫狐突並二子狐毛狐偃葬地而得名 。境內主要河流有文峪河及其支流窯兒河( 四道川)、中西河 、西葫蘆河 、東葫蘆河和西冶河等。該縣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年均溫度10度,一月均溫--6度,七月均溫24度,年降雨量500毫米,無霜期180天。
全縣農作物以小麥、穀子、高粱、玉米、水稻、薯類、豆類、棉花為主,經濟作物有紅棗等。
該縣礦藏資源有煤、鐵、石棉等。工業主要有機械、皮革、紡織、化工、採煤、冶金、建材、電力、食品加工、造紙等行業。其中傳統的皮毛業蜚聲中外,梅花板手遠銷歐美等國。
交城有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玄中寺、卦山,尤以「卦山柏」名揚三晉。龐泉溝自然保護區以華北落葉松、油松為主,木材積蓄量居全省各縣之首。林區棲息有世界珍禽——褐馬雞,是山西省的省鳥。
交城還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曾擔任黨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的華國鋒同志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