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大黎加地理位置
❶ 關於哥斯大黎加的常識有哪些
國名:哥斯大黎加共和國( Republic of CostaRica)
首都:聖何塞
面積:5.11萬平方千米
人口:440萬(2006年)
民族:白人和印歐混血種人佔95%,黑人佔3%,印第安人不到1%。
語言: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
貨幣:哥斯大黎加科郎
位於中美洲中南部,兩面臨海,東為加勒比海。西為太平洋;北鄰尼加拉瓜,南接巴拿馬。境內地形以平原、低地為主,約佔全國面積的60%,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加勒比海沿岸。伊拉蘇火山為世界著名的間歇性火山。博阿斯火山有目前美洲最大的活火山口。直徑達1600米。大奇里波山海拔3819米,為境內最高峰。全國1/4的土地為公園和自然保護區。海岸線長1204千米,盛產世界良種黃翅金槍魚,產量佔世界產量的70%。屬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年降水量在2000~5000毫米之間。
哥斯大黎加國名的由來
在西班牙語中意為「富庶的海岸」。據說是西班牙人科爾多瓦命名的。也稱其為「黃金海岸」。
伊拉蘇火山
世界著名的間歇性火山,是座活火山,海拔3432米,近幾十年來常有噴發。現在仍可見1978年9月噴發後留下的直徑1400米、深324米的火山口。坑底是80℃的灰色泥漿,不停地冒著散發出硫黃氣味的白煙。從這里可以望見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以及尼加拉瓜境內的大湖,景色非常壯觀。
❷ 哥斯大黎加在哪
哥斯達黎抄加位於中美洲,毗鄰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國土面積50100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320萬(1992年數據),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首都是聖何西(San Jose)。當年哥倫布1502年抵達中美洲這塊新大陸時,水手們看到海岸線就發出「富饒的海岸」(Rich Coast)的驚嘆,哥國國名Costa Rica便由此而來。
❸ 請從地理角度分析哥斯大黎加和美國關系密切的原因
哥斯大黎加和美國同位於北美洲,哥斯大黎加與美國之間較近;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和一個發達國家,經濟上具有互補性。作為一個小國和一個大國,政治上具有依附性。
❹ 哥斯大黎加主要的一個城市叫什麼
利蒙哥斯大黎加最大的貿易港,利蒙省首府。位於加勒比海岸。人口5.4萬(1983),版多為黑人。原為權印第安村落卡里亞里,殖民時期為西班牙商人和走私者活動場所。1867年辟為外貿港。周圍熱帶作物種植園的貿易中心,輸出以香蕉為主,佔全國的40%。附近有油田。工業有石油提煉、膠合板、硫酸、製革、釀酒等。鐵路經首都聖何塞通往太平洋岸的蓬塔雷納斯。有國際機場自然資源豐富,鋁礬土、鐵、煤的蘊藏量分別達到1.5億噸、4億噸和5000萬噸。哥國土只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0.01%,但卻擁有全球近4%的物種,森林覆蓋率為52%,26%的國土面積為國家公園或自然保護區,其中包括11塊濕地、2個生物保留地和3處世界自然遺產。
❺ 巴拿馬的地理位置是
自然地理:75517平方公里。位於中美洲地峽。東連哥倫比亞,南瀕太平洋,西內接哥斯大黎加,北臨加勒容比海。連接中美洲和南美洲大陸,巴拿馬運河從南至北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有「世界橋梁」之稱。海岸線長約2988公里。全境地勢起伏,溝谷縱橫,除南北沿海平原外,多為山地。河流多達400餘條,較大的有圖伊拉河、切波河及查格雷斯河。地近赤道,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均氣溫23~27℃。
❻ 哥斯大黎加的具體位置在哪兒
哥斯大黎加位於中美洲,毗鄰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國土面積50100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320萬(1992年數據),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首都是聖何西(San Jose)。當年哥倫布1502年抵達中美洲這塊新大陸時,水手們看到海岸線就發出「富饒的海岸」(Rich Coast)的驚嘆,哥國國名Costa Rica便由此而來。哥斯大黎加是中美洲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經濟以農產品(主要是咖啡)出口和旅遊業為主,人種大多數為西班牙黑人和後裔,並有少量印第安人後裔。八成以上民眾信仰羅馬天主教。哥斯大黎加人民愛好和平,1948年廢除軍隊,只保留自衛隊維護國家安全。哥斯大黎加北境內地理結構非常復雜,從西北尼加拉瓜邊境延伸至東南巴拿馬國界的火山山脈,把該國分為兩部分,中央高地地勢高低起伏,高地中部有一處Meseda Central平原,海拔在1000至1500米,哥斯大黎加四個大城市包括首都聖荷西都在這里。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這塊肥沃火山土壤構成的平原上。哥斯大黎加加勒比海海岸線長212公里,沿海地區終年雨量豐沛,布滿了紅樹林、沼澤、濕地、內地水道及淺灘,太平洋沿岸則相對為崎嶇的岩岸,海岸線長達1016公里,有一系列的半島及海灣臨海地帶,除了紅樹林、沼澤及淺灘外,是一片熱帶乾燥林區,一年之中有好幾個月的乾旱,潮汐消長大,也有許多近海島嶼。該國只有兩個季節,4月-12月為冬季,降雨多,12月底到第2年4月為乾季,也稱為夏季。首都聖荷西年均溫最低攝氏15度最高攝氏26度,沿海地區氣溫更高,加勒比海地區夜均溫21度日均溫30度。(圭拉尼)
❼ 哥斯大黎加國家介紹
國名:哥斯大黎加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Costa Rica)
獨立日:9月15日(1821年)
國慶日:9月15日(1821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5∶3。旗面由五道平行寬條相連組成,自上而下依次為藍、白、紅、白、藍;紅色部分偏左側處繪有國徽圖案。藍、白兩色來自原中美洲聯邦國旗的顏色,紅色部分是1848年建立共和國時增加的。
國徽: 為盾徽。盾面上有從海面升起的旭日,象徵新時代的黎明;巴爾瓦、伊拉蘇、波阿斯三座火山位於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之間;海上航行著兩只白色帆船,象徵該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上方的七顆白色五角星代表組成該國的七個省,星之上的白色飾帶上寫著「哥斯大黎加共和國」。盾徽上端為藍色飾帶,其上用西班牙文寫著「中美洲」;兩側是咖啡色長卵形葉子圖案,代表該國咖啡等主要經濟作物。
國花: 卡特萊蘭——(蘭科)
首都:聖何塞 (San Jose) ,人口約142萬。
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晚6小時;比北京時間晚了14小時。
國際電話碼: 506
語言: 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
貨幣: 哥斯大黎加科朗
國家政要:總統奧斯卡·阿里亞斯·桑切斯 (Oscar Arias Sanchez),2006年3月當選,5月宣誓就職。
自然地理
[編輯本段]
哥斯大黎加位於中美洲地峽,北緯10度;西經84度。東臨加勒比海,西靠北太平洋,有著1290千米的海岸線(東岸加勒比海212千米,西岸太平洋1016千米)。
哥斯大黎加北部與尼加拉瓜接壤(邊境線長309千米),東南偏南與巴拿馬接壤(邊境線長639千米)。總共有51100平方公里,其中領土50660平方公里,領海440平方公里,比美國的西弗吉尼亞州稍小,相當於愛爾蘭。
哥斯大黎加地形是:海岸邊是平原,而中部被崎嶇的高山所隔絕。該國宣布其專屬經濟區為200海里,領海為12海里。氣候屬於熱帶和亞熱帶,還有一部分是新熱帶。
人口
[編輯本段]
427萬(2007年)。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95%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在哥斯大黎加只有很少的印第安人從西方入侵中存活下來,現在土著居民只有29000人,不足總人口的1%。十九世紀從牙買加移居來的黑人後裔組成了3%人口,約96000人的少數民族。哥斯大黎加的混血兒和純種歐洲人佔94%,另外1%是華人。
哥斯大黎加大約10%的尼加拉瓜人,他們大多是在內戰時流亡來的。主要的移民是德國人,波蘭人,義大利人和猶太人,如今印第安人的數量有所增加,主要得益於移居哥國,以獲得農業工人的機會。此外,哥倫比亞人,巴拿馬人和秘魯人的數量也有大量增加。
歷史
[編輯本段]
原為印第安人居住地。1502年9月18日哥倫布發現哥斯大黎加。1564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屬西班牙總督區的瓜地馬拉都督府管轄。1821年9月15日宣布獨立。1823年加入中美洲聯邦,1838年退出中美洲聯邦。1848年8月30日成立共和國。
16世紀,當地的瑪雅人和阿滋特克人被西班牙人征服,於是哥斯大黎加成為西班牙領土新西班牙最南部的一個省,省府在卡塔多(Cartago)。
哥斯大黎加曾暫時地加入阿古斯汀一世的墨西哥帝國,後來成為中美洲聯合省的一員。1824年,首都遷往聖何塞,1940年代哥斯大黎加成為獨立的國家。
哥斯大黎加逃過了許多侵擾中美洲各國的麻煩。與它的一些鄰國不同,哥斯大黎加是穩定、和平和民主管理的一個例子。十九世紀晚期,有兩次短暫的暴力活動迫害了民主的發展。1948年內戰之後哥斯大黎加總統何塞·菲格雷斯·費雷爾(José Figueres Ferrer)宣布解散軍隊,並在1949年將此列入憲法。從那時起,哥斯大黎加進入罕見的沒有軍隊介入的民主格局。
政治
[編輯本段]
1821年12月制訂的憲法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由普選產生,任期4年,不能連任。議院則是一院制,稱「立法大會」。由57名議員組成,任期4年。議長每年改選一次。1950年,哥斯大黎加憲法規定解散軍隊,沒有軍隊是這個國家的一個特點。
哥斯大黎加是一個擁有強大的憲法制衡系統的民主共和國。行政責任歸屬於總統,總統是國家的力量中心。該國有兩位副總統以及由包括一名副總統在內的15人組成的內閣。總統和57名立法會議員由選舉產生,以4年為任期。1969年批準的憲法修正案限制總統和立法會議員只能任一屆。盡管如此,原立法議員們可以隔一屆任期再去參選。目前,有人提出要修改憲法,而使總統獲得第二個任期,與此同時,在立法會裡面也有人質疑禁止總統連任的法律是否違憲。2003年4月,經過一場激烈的爭論後,立法會以決議案的形式,正式肯定了禁止任何一位總統尋求在任期後的任何時間再次出任的法律條文。根據這個決議案,奧斯卡·阿里亞斯(Óscar Arias)(1987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如果在即將到來的2006年政府選舉中再度參加競選,即屬違反憲法。阿里亞斯是自由貿易的提倡者,他支持與美國簽訂的自由貿易條約,這個條約的簽訂具有極大的爭議性,其爭議的激烈程度能夠釀成一場全國性的示威。哥斯大黎加以按比例的方式選舉立法院議員團體。
自治州機關享受可觀的操作的獨立,包括電信和電能的獨享,國有化的商業銀行獨立, 壟斷的州內保險, 以及社會保險中介獨立。
七個省的省長由總統任命,可是他們的權力不大。省內沒有獨立的立法機關。根據憲法,哥斯大黎加沒有軍隊,只有警察和安全部隊維護內部安全。哥斯大黎加是世界上第一個不設軍隊的國家。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哥斯大黎加有7個省:
阿拉輝拉 Alajuela(中部,聖何塞西北面)
卡塔戈 Cartago(中部,聖何塞東面)
瓜納卡斯特 Guanacaste(西北部)
埃雷迪亞 Heredia(中部,聖何塞北面)
利蒙 Limón(東部,沿加勒比海)
彭塔雷納斯 Puntarenas(西部,沿太平洋)
聖何塞 San José (首都附近區域)
經濟
[編輯本段]
哥斯大黎加經濟發展水平在中美洲名列前茅,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4600美元。哥自然資源豐富,鋁礬土蘊藏量約1.5億噸,鐵蘊藏量約4億噸,煤蘊藏量約5000萬噸,森林覆蓋面積60萬公頃。其工業以輕工和製造業為主,主要有紡織、器械、食品、木材、化工等。農業以生產咖啡、香蕉、甘蔗等傳統產品為主。哥斯大黎加是世界上第二大香蕉出口國,僅次於厄瓜多。咖啡是哥農業第二重要產品。
哥斯大黎加旅遊業十分發達,旅遊收入是哥外匯收入主要來源之一。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旅遊業已成為哥最有活力的產業。旅遊勝地有伊拉蘇、波阿斯火山和西班牙殖民文化遺址等。
哥斯大黎加盡管仍是一個農業國家,但已經取得相對較高的生活水平,土地所有權普遍擴張,而且旅遊業蓬勃發展。
哥斯大黎加經濟主要是旅遊業,農業和電子元件出口,從1997年經濟蕭條以後,開始快速增長。哥斯大黎加位於中美洲的狹長地帶且在美洲中心,有直通歐亞的海洋,可以很方便地進入美洲市場。
哥斯大黎加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政府的一項七年的高科技發展計劃。在該國投資免稅並且國民教育狀況很好,成為了投資的樂土,很多跨國高科技公司已經開始出口產品。
貨幣單位是哥斯大黎加克朗,與美元的比價為450-500,與歐元比價是600。
文化教育
[編輯本段]
哥斯大黎加擁有多樣的文化,那裡是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文化交匯處。當十六世紀西班牙人征服美洲後,哥斯大黎加北部地區是瑪雅文明最南部的領地,中部和南部是奇布查族領地,而西海岸則居住著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從非洲販賣來的黑人奴隸,也就在這個時候,許多中國勞工來到這里,修築鐵路。
哥斯大黎加音樂有tambito和punto,十分獨特,比如「punto guanacasteco」來自於瓜納卡斯特省,而「punto sancarleño」則來自於阿拉輝拉省的聖卡洛斯(San Carlos) 。哥斯大黎加北部(曾是瑪雅人的勢力范圍)和大西洋海岸傳出了許多音樂和傳奇故事。
哥政府歷來重視教育,中小學全部實行義務教育,12%的人口能接受高等教育。成人識字率為95.8%,教育水平居拉美國家前列。
外交
[編輯本段]
奉行「積極、非武力、永久中立」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張同世界各國人民保持友好關系。
與中國的關系:2007年6月1日,中國和哥斯大黎加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哥斯大黎加共和國關於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決定兩國自簽署建交公報之日起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2007年10月,阿里亞斯總統將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兩國政府已經於2007年8月23日建立大使館。
中國和哥斯大黎加早有經濟往來。哥官方2007年2月宣布,中國已經成為哥斯大黎加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根據中國海關統計,兩國雙邊貿易額2006年超過21億美元。
❽ 哥斯大黎加地理和氣候有什麼特點
哥斯大黎加位於中美洲地峽,海岸邊是平原,而中部被崎嶇的高山所隔絕。專
哥斯大黎加的氣候條件截屬然不同,徹底顛覆了一年四季的分類,這里只有兩個季節,4月到12月為雨季,降雨多,12月底到第二年4月為乾季,也稱為夏季。
❾ 哥斯大黎加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哥斯大黎加,是位於拉丁美洲的一個總統共和制國家,北鄰尼加拉瓜,南與內巴拿馬接壤。
哥斯大黎加的地形是:海岸邊是平原,而中部被崎嶇的高山所隔絕。該國宣布其專屬經濟區為200海里,領海為12海里。氣候屬於熱帶和亞熱帶,還有一部分是新熱帶。
哥斯大黎加的氣候條件截然不同,徹底顛覆了一年四季的分類,這里只有兩個季節,4月到12月為雨季,降雨多,12月底到第二年4月為乾季,也稱為夏季。首都聖何塞的年平均氣溫最低為15℃,最高為26℃;沿海地區的氣溫相對來說比較高,加勒比海地區的夜平均溫度為21℃,日平均溫度為30℃。
❿ 哥斯大黎加的經緯度
地理環境、位置(Geography)
. 位置(Location):位於中美洲,北為尼加拉瓜,南為巴拿馬,東邊為加勒比海,西面為北太平洋。
. 面積(Aera):51,100 平方公里
. 經緯度:北緯10.00、西經84.00
. 氣候 (Weather):熱帶性氣候;十二月至四月為乾季,五月至十一月為雨季 。
. 時差:
top
人文背景(People)
. 人口(Population):3,834,934 人 ( 2002.7 est.)
. 平均壽命(Life Expectance):76.22歲。男性73.68歲,女性78.89歲。 ( 2002 est.)
. 宗教(Religions):羅馬天主教佔85%、新教14%、其他1%
. 語言(Languages):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英語
. 民族構成(Ethnic Group):白人含混血94%、黑人3%、印地安原住民1%、華人1%、其他1%
. 政治體制:民主共和制度
top
經濟(Economy)
. 國內生產毛額(GDP):US$ 319億( 2002 est. )
. 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US$ 8,500( 2002 est. )
. 產業(INDUSTRIES):半導體業、食物加工業、紡織業、建材業、肥料業、塑化業
. 貨幣:1 Costa Rican colon (CRC)=100 centimos
. 匯率:1USD = 343.08CRC (2002.1 est.)
top
交通(Transportaion)
. 鐵路總長(Railways Total):950 km
. 公路總長(Highways Total):37,273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