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河地理位置
A. 密西西比河的地理位置
密西西比河地理位置:北美洲。
密西西比河發源於落基山脈東部的最大支流密蘇里河的源頭起算,長6020千米,名列世界第四。流域北起五大湖附近的艾塔斯卡湖,南達墨西哥灣,東接阿巴拉契亞山脈,西至落基山脈,流域面積322萬Km²,約佔北美洲面積的1/8。
密西西比河匯集了共約250 多條支流,西岸支流比東岸多而長,形成巨大的不對稱樹枝狀水系。水量豐富,近河口處年平均流量達1.88萬立方米/秒。
密西西比河為北美洲河流之冠,與其主要支流加在一起按流域面積計算,是僅次於南美洲亞馬遜河和非洲剛果河,位居世界第三流域面積(約310萬Km²)的大河。
(1)周家河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密西西比河的上中下游:
1、源頭艾塔斯卡湖至明尼阿波利斯和聖保羅為密西西比河的上游。密西西比河上游也包括密西西比河的最大支流密蘇里河的河口以上幹流部分,實際上是包括整個密蘇里河流域和密西西比河本身的上游流域,全長達4300多千米。它首先流經落基山地,河流分割山地,水系復雜,支流如辮,形成許多風景秀麗的峽谷。
2、密西西比河的中遊河段比較短,一般從密蘇里河與密西西比河匯合處算起,到俄亥俄河河口為止,全長320千米。主要包括如果加上兩岸先後匯入奇珀瓦河、威斯康星河、得梅因河、伊利諾伊河、密蘇里河和俄亥俄河的長度,則總長度可以達到1373千米。
3、在地理學家看來,密西西比河下游長期以來便是一個曲折蜿蜒、泥沙淤積的河流典型;河道在氾濫平原上形成無數彎曲,結果留下許多曲流遺跡、弓形湖、牛軛湖和沼澤回水。密西西比河的下遊河段是從俄亥俄河河口起一直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河口部分,全長1570千米。主要支流有懷特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
B. 咸陽市乾縣的地理位置
1、地理位置:乾縣位於陝西省關中平原中段北側,渭北高原南緣。東鄰禮泉,西接扶風,麟游,南連興平、武功,北臨永壽。介於北緯34°19′36″-34°45′05〃,東經108°00′13″-108°24′18″之間。總面積994平方千米/1002.7平方千米。
2、地形地質:由於乾縣地處鄂爾多斯地台南緣與渭河斷裂盆地的結合部,形成南部黃土台原、中部帶狀平原、北部丘陵溝壑三個地形地貌。
3、氣候特點: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1℃,無霜期為 224天,年平均降雨量573--590毫米。
4、水文狀況:境內有泔河、漠谷河、漆水河三條河流。
5、岩石礦產:乾縣石灰石蘊藏在北部,其面積約20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縣北海拔700米高程的地下斷層以北-至海拔800米高程以南,呈東西帶狀分布。即主要分布在龍岩寺、馬家坡、南張以北,邵山、羅家嶺、北注泔以南的地區,其面積約190平方公里。其次還分布在五峰山一帶,其面積約10平方公里。石灰石岩層厚度一般在1500米左右,藏量約3000億立方米。埋藏深度在40~1 50米的黃土層下。地面裸露點有五峰山、乾陵、方山3處;河谷裸露點有龍岩寺、周家河、毛郎溝、南北村溝等13處。在所有裸露點中,除乾陵文物保護區及龍岩寺不能開采外,其他均可開采。其中工業價值最好的是五峰山礦區,含碳酸鈣在97.25%以上,含氧化鈣55%以上.屬優質礦石,可以用做生產水泥、輕質碳酸鈣等建材和化工產品。
C. 河北石家莊市的地理位置
石家莊市人民政府
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中山東路216號
D. 中國內陸河有哪些 在地圖上有地理位置
1.塔里木河(我國最大的內流河)
2.黑河(第二大內流河)
其餘還有伊犁河、弱水、泉吉河等和若乾地圖上不容易找到的小河。
E. 古代歷朝歷代的契丹,西涼,大理的地理位置在今天的哪裡
1.契丹
①契丹興起時,契丹國疆域包括現在中國東北大部、蒙古東部部分區域。
②遼朝全盛時,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疆域包含今天的中國東北全境、內蒙古東部、河北北部;以及蒙古國全部、俄羅斯遠東部分區域。
③西遼疆域主要包括今天中國新疆和中亞部分地區。
2.西涼
西涼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意思,一個指的是漢代的涼州,正式名稱是「涼州刺史部」,是漢代十三刺史部 之一,因為地處西部,所以習慣上被稱為「西涼」。范圍相當涵蓋現代甘肅省全境、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東部和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是甘肅省作為行政區前身,治所姑臧(今甘肅武威)。三國時期馬超就自稱「西涼馬超」,就是源自這里。
還有一個意思是西涼國。五胡十六國時期,涼州一帶(河西走廊)曾先後產生過五個號稱為「涼」的政權,史家為區別其他的4個,將中心位於涼州西部酒泉的李氏政權稱為西涼。歷三主,共二十二年。後來的唐朝皇室就自稱是西涼國主後代。疆域包括今中國甘肅西部及新疆部分。
3.大理
大理國(937年-1253年)是中國歷史上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疆域覆蓋今中國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寮國、越南北部部分地區。
(5)周家河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遼朝(907年—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年。
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916年始建年號,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 。
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佔汴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滅後晉,耶律德光於開封登基改汗稱帝,並改國號為遼,改年號為「大同」。983年復更名「大契丹」。1007年遼聖宗遷都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1066年遼道宗耶律洪基復國號「遼」。1125年為金國所滅。
遼末,遼貴族耶律淳建立北遼,與西夏共同抗金,後被金滅 。遼朝宗室後代耶律留哥與其弟耶律廝不分別建立了東遼與後遼,最後東遼滅後遼,東遼被蒙古所滅。遼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建立西遼,定都虎思斡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滅。1222年西遼貴族在今伊朗建立了小政權後西遼,後又被蒙古所滅 。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展,為了保持民族性將游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制,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
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有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國號作為國家或王朝的標志,通常具有命名的鮮明性與使用的穩定性。有遼一代則不然,曾多次反復用「遼」、「契丹」為國號。
史學界公論,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稱帝建國,國號契丹;太宗大同元年(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佔開封滅後晉,耶律德光在開封登基改汗稱帝,並改國號為大遼 ;聖宗統和元年(983年),又改稱大契丹;道宗咸雍二年(1066年),復號大遼 。
關於契丹首次改國號為「遼」的時間,一般有937、938和947年三種說法 。關於遼改國號的次數,一般學者都認同這樣的見解,即遼太宗時改國號為遼,遼聖宗時復號契丹,至遼道宗時復改國號為遼。
從眾多遼代墓誌中在契丹或遼的國號前都有「大中央」或「南瞻部洲」的字樣來看,到遼道宗時,已經儼然以中國自居了。
也有持不同意見者,認為遼曾九改九復國號,也就是說,遼曾改國號達18次之多。
「遼」、「契丹」二號的本義,「契丹」可解為「鑌鐵」,乃民族之號;「遼」則國號,得名於遼水。也有學者認為「遼國」一號得名於「遼遠」之意。有學者研究「遼」與契丹語「遼」的內涵,強調遼「雙國號制」的意義。也有學者主張主張契丹是改「晉」為「大遼」,而非改「契丹」為「大遼」。
F. 中國的地理位置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邊界2萬多千米。領海由渤海(內海)和黃海、東海、南海三大邊海組成,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千米。
中國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
南與緬甸、寮國、越南相連。東部和東南部同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
(6)周家河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地理特點:
地形多種多樣。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還有四周群山環抱、中間低平的大小盆地。陸地上的5種基本地形類型,中國均有分布,這為中國工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條件。
山區面積廣大。通常人們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稱為山區。中國山區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2/3,這是中國地形的又一顯著特徵。
山區面積廣大,給交通運輸和農業發展帶來一定困難,但山區可提供林產、礦產、水能和旅遊資源,為改變山區面貌、發展山區經濟提供了資源保證。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
G. 河北地理位置處於那裡啊
河北位於中國華北地區。河北東臨渤海、內環京津。轄石家莊、唐山、內邯鄲等11個地容級市。河北省簡稱「冀」是由古冀州而來,河北在戰國時期大部分屬於趙國和燕國,所以又被稱為燕趙大地。河北省環抱首都北京,地處東經113°27′~119°50′,北緯36°05′~42°40′之間。總面積18.88萬平方公里,省會石家莊市。北距北京283公里,東與天津市毗連並緊傍渤海,東南部、南部銜山東、河南兩省,西倚太行山與山西省為鄰,西北部、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東北部與遼寧省接壤。
H. 萬里長城的地理位置!!!
中國北方在中國北方,東起河北省渤海灣的山海關,西至內陸地區甘肅省的嘉峪關。
長城(The 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其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
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8)周家河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以北京地區為核心修築長城的歷史,可以從西周初期分封到北京地區的燕國開始說起。商朝滅亡後,西周的宗室召公奭的兒子克被分封到當時遙遠寒冷的北京小平原,建立了燕國,作為周朝北方的屏藩,抵禦東北方向商朝同姓國孤竹國和山戎部落的進攻。
不過,因為地處偏遠,直到春秋時代,有關燕國的歷史記載並不多。這一時期的燕國為了防禦,是否曾在燕山修築過烽燧或是邊牆,現在還不清楚。
到戰國初期,燕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較強的國家,位列七雄之一。燕昭王時,燕國達到了鼎盛時代,這一時期,燕國征發百姓修築了燕北長城。
燕北長城西起造陽,一種說法就是今天河北省張家口市北部,向東經過今河北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交界一帶,延伸到了襄平,即今遼寧遼陽,再向東一直跨過鴨綠江,到達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清川江畔。這道長城遠在燕山山脈的外圍
I. 周漢河的地理位置
周漢河發源於正定縣西北部的西漢、東漢、周家莊、曲陽橋一帶,一處發源於周家莊西北的周泉,另一處發源於西漢村東南處的韓泉。為古代周河、漢河、柏棠河、護城河、東大道河等河疏浚相連而成。上游為周河、漢河兩支,到雕橋村北二河匯流,各取一字,為周漢河。
周漢河是正定縣境內一條排泄泉水及瀝水的主要河道。緊靠滹沱河東行,繞縣城西、南、東三面。由固營村南出境入藁城市黃庄,經南屯、前堤里村南至九門村西南匯入滹沱河折入滹沱河。流域面積106.1平方公里,河長35公里。
周漢河藁城段舊稱只照河。歷史上,周漢河僅為宣洩之用。1949年後,曾開渠灌田,至1975年方援。滹沱河、周漢河已成為季節河。雨季,周漢河排澇,滹沱河也行洪。因此每逢大汛,周漢河之水受滹沱河洪峰頂托,宣洩不及,兩河之水連成一片,易造成北大堤南屯段決口成災。1956、1963年洪發皆從這里沖決。 50~70年代,泉水排泄量為0.8立方米/秒,沿線地下水位較高,兩岸形成了大片鹽鹼地。據1962年普查,鹽鹼地面積457萬畝。1965年深挖疏竣了河道,設計流量20.9立方米/秒,設計河底寬度6.0米,縱坡1/1200。1975年又開始治理上游沼澤地。1979年西岸鹽鹼地已被改造為穩產高產田。70年代後期,由於超量開采地下水和上游水庫的潛在截流,泉水已乾涸,使周漢河已經變為一條排瀝、排污河道。由於多年失修,周漢河及其支流大鳴河淤積污染相當嚴重,有待今後治理。
明萬曆年間,正定知縣周應中率民疏通河道,加岸固堤,改良數十頃污水沼澤使這一帶變得水美糧豐荷飄香,為感其恩德,周泉改名周河。途中有大鳴泉,小鳴泉匯流到刁橋匯為一河,經柏棠流入滹沱河,,因滹沱河水大勢猛,使正定城常遭水患,「華塔尖上掛鍘草」,清乾隆年間,為了減緩水勢,後改流沿柏棠村南過西關向東至城外順城牆成為護城河,繞城南到城東向東流去,到藁城境內匯入滹沱河。
昔日的周漢河水浸潤了附近的村莊和田園,才有了詩人梁清遠筆下「誰種桃花臨綠津,溪流環抱自成春」「村外喬河入畫圖,村內名卉幾千株」馮銓筆下的「何處名園好?雕橋景物多。竹深人失徑,花密鳥成歌」海容筆下的「萬點河錢貼水浮,水邊人過欲驚鷗,,,西山照眼明如洗,幅幅屏風翠欲流」昔日的周漢河,流淌著清清的河水還有水中游來游去的魚蝦,岸邊跳上跳下的青蛙,和青青的楊柳,碧綠的野草,各色的野花,還有迷戀野花的蝶……周漢河水灌溉著無邊的稻田荷塘使這里被譽為「魚米鄉」「小江南」……
走在堤子上使人又想起了小時候在河裡捉魚的情景,脫掉鞋子,挽起褲腿,雖然魚沒捉到,卻收獲了兩把青青的河草。
再看眼前的這條河,現在村裡倒垃圾不象城裡有「組織」有「紀律」,統一收集轉運,而是隨便倒在村外的閑散地,河堤無疑被視在了「閑散」之列。才使部分段河堤變成漫漫垃圾路,還有的河段流著廠礦排放的帶有異味的污水,下游還有「紅河」之稱,昔日的美景還是去夢里和書中去尋找吧 。
J. 北京的地理位置
北京位於北緯39度56分、東經116度20分,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背靠太行山余脈和燕山山脈,面對遼闊的華北平原,東南距渤海約150公里。
市域東西寬約160公里,南北長約176公里,土地面積16411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積6338平方公里,佔38.6%;山區面積10072平方公里,佔61.4%。北京地勢總體上上西北高,東南低。全市地貌由西北山地和東南平原兩大地貌單元組成。北京沒有天然湖泊,天然河道自西向東有拒馬河、永定河、北運河、潮白河、薊運河五大水系,均屬海河流域。
(10)周家河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名稱由來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廢順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