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威寧自治縣地理位置

威寧自治縣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16 13:24:44

1. 威寧在哪裡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是貴州省面積最大的民族自治縣,貴州省直管縣版試權點。位於省境西北部,北、西、南3面與雲南省毗連。面積6295平方公里,人口約140.2萬;其中彝、回、苗等少數民族占總人口23.1%。縣府駐草海鎮。

2. 威寧縣的位置在什麼時區

加勒比海(制英語:Caribbean Sea;西班牙語:Mar Caribe;法語:Mer des Caraïbes;荷蘭語:Caraïbische Zee)是位於西半球熱帶大西洋海域的一個海,西部與西南部是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和中美洲諸國,北部是大安的列斯群島,包括古巴,東部是小安的列斯群島,南部則是南美洲。
加勒比海的全面積為275.4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491米。最低點是古巴和牙買加之間的開曼海溝,深達7680米,也是世界上深度最大的陸緣海。加勒比海的名稱來自小安的列斯群島上的土著居民加勒比人。
加勒比海大部分位於熱帶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集中地之一。其中以麋角珊瑚居多。同時這片海域的珊瑚礁以健康、活躍、規模龐大 而聞名於世。西印度群島是世界上第二大群島,島嶼數量僅次於亞洲的馬來群島。其中古巴島是最大的島嶼,其它還有海地島、波多黎各島等大陸島,其它多數屬於珊瑚島,風景秀麗,充滿熱帶風情。

3.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屬於哪個市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隸屬於貴州省畢節市,地處貴州省西北部,位於專東經103°36′-104°45′,屬北緯26°36′-27°26′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西、南、北三面分別與雲南省接壤,是雲貴川三省的交通要沖,被譽為貴州的西大門。

4. 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貴州西大門。位於貴州省境西北部,北、西、南3面與雲南省毗連。全縣總面積629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森林覆蓋率33.28%;縣境中部為開闊平緩的高原面,四周低矮,是貴州省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縣,屬畢節地區管轄。全縣轄35個鄉鎮,620個行政村(居)委會。2007年末總人口120.4萬人,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縣總人口的25.1%。縣府駐草海鎮。

春秋時為莫國之地。漢屬犍為郡。唐置羈縻寶州。元置烏撒路,後升為烏撒烏蒙宣慰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烏撒衛,隸雲南都司;永樂十一年(1413)改隸貴州都司。清康熙五年(1666)改烏撒府為威寧府。1914年改府為縣。1954年11月成立民族自治縣。

威寧80%以上地區海拔超過2000米,是貴州省地勢最高的縣。縣境氣候溫涼,適於馬鈴薯、甜菜作物生長,是貴州馬鈴薯良種基地和甜菜生產基地。

高原草場面積大,畜牧業發達。特產威寧火腿。盛產黃梨和蘋果。農收產品加工業發達。縣城西邊是著名的草海。中河區發現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11.2℃,1月均溫3.9℃,7月均溫17.0℃ ,年降水量739毫米 。森林面積 18 萬公頃 。有煤 、石膏 、鉛鋅、鐵、銅等礦產資源 。產玉米 、馬鈴薯 、小麥 、水稻 、豆類、蕎麥、甜菜。有火腿、蘋果、黃梨、黨參等特產。工業以煤炭、地毯工業為支柱。貴昆、貴大鐵路過縣境。名跡勝地有石門壩教堂、雙霞洞摩岩石刻、草海黑頸鶴保護區等。

社會經濟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地處黔西北高原,是貴州省的西大門,全縣總面積629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森林覆蓋率31.7%;縣境中部為開闊平緩的高原面,四周低矮,是貴州省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縣。全縣轄35個鄉鎮,620個行政村(居)委會。2007年末總人口120.4萬人,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縣總人口的25.1%。是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低緯度、高海拔、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徵,使這里的光能資源和風力資源為貴州之冠,威寧縣城也因年平均日照數為1812小時,被氣象學界命名為"陽光城"。太陽神的無私惠顧,使動植物大受其益,又因地處烏蒙之巔,山脊和空曠地帶無靜風時刻,春風浩盪,秋風送爽,常年艷陽高照與涼風撲面兼備,是理想的避暑勝地。

威寧既是貴州的"屋脊",又是滇東北走廊的交通要塞,326國道過縣境129公里,102省道過縣境157公里,鐵路里程187公里。威寧縣物產資源種類繁多,盛產玉米、馬鈴薯、蕎麥等糧食作物,烤煙、芸豆、蘑芋等經濟作物和蘋果、黃梨、核桃、板栗等干鮮水果;中葯材有黨參、天麻、黃柏、三七、半夏、杜仲、厚朴等。其中馬鈴薯常年產量在15億公斤以上,品質優良,為全國之冠。全縣擁有成片草場和草山草坡320萬畝,各類牲畜常年存欄達157.22萬頭(匹、只)以上,出欄77.47萬頭(匹、只)以上,已成為我國南方最大的畜牧業基地之一。是著名的"馬鈴薯之鄉"、"中葯材之鄉"、"畜牧之鄉"和"南方落葉水果基地"。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鉛、鋅、銅、金、銀、鋁、石膏、泥炭、硅石、大理石、水晶石、花崗石等30餘個品種,其中煤炭資源遠景儲量達50億噸。

歷史文化
威寧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據文獻記載,威寧秦朝為漢陽縣地,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1954年11月11日成立"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是全省乃至全國成立較早的自治縣。歷史的滄桑巨變,為威寧留下了眾多歷史文化遺跡,如中水漢墓群、彝族向天墳、奢香古驛道遺址、千年古剎鳳山寺、明代疆界碑、吳三桂金殿、蔡鍔點兵場、石門坎柏格里墓、雲貴紅軍橋等。

特殊的氣候條件,地理條件和歷史沿襲,使威寧縣物華天寶、雄奇壯美,旅遊資源、文化資源、風物特產在全國別具一格,形成"多彩貴州"中充滿神奇魅力的高原風景線。

在縣城東部的鹽倉、板底兩鄉鎮范圍內,有面積40餘萬畝的中國南方天然大草原--百草坪;有彝族的火把節和歌舞阿西里西;有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素有"戲劇活化石"之稱的彝族古戲"撮泰吉";有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的彝族向天墳遺跡。這里還是貴州母親河烏江的發源地,一口古井使千里烏江源遠流長。

位於威寧縣西北部的中水、石門坎旅遊區,旅遊資源以歷史文化和苗族風情見長。備受國內外專家學者廣泛關注的石門坎,在中國教育文化領域內創造了若干個第一,它是我國第一個倡導和實踐雙語教學的地方,是中國近代首開男女合校先河的學校,是中國最早的麻風病、地氟病防治區,有貴州的第一個足球場,第一個學校游泳池遺址,石門坎因此被稱為"西方人眼中的海外天國","西南苗族的最高文化區"。被評為2005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中水遺址,所出土的文化遺物,填補了貴州史前考古的多項空白,其歷史至少在2000-3500年前,為研究古夜郎的歷史文化變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考古依據。

旅遊資源
位於雪山鎮、龍街鎮范圍的北部旅遊區,為草海北 草海部岩溶丘陵區和多雨區,森林覆蓋率較高,是威寧縣畜牧業和水果生產基地之一。這里有鬱郁蔥蔥的森林、雲霧繚繞的人工草場、花果飄香的萬畝蕎麥種植區和蘋果園、民族風情濃郁的苗家村寨。

彝族、回族、苗族三個主體少數民族釀就了威寧濃郁的民族風情,有熱烈奔放的彝族火把節、庄嚴肅穆的回族古爾邦節、歡快明朗的苗族花山節等節日活動。獨具特色的民族村寨,五彩斑斕的民族服飾,原始古樸的民族舞蹈,獨特的音律,淳厚的風情,讓人嘆為觀止,流連忘返。

坐落在縣城西郊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草海,與青海湖、滇池同為中國三大高原湖泊,被稱為"物種基因庫"、"天然博物館"、"鳥的王國",有"高原明珠"的美譽。1992年10月,國務院公布草海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20平方公里,草海逐漸引起了世人的矚目,成為全球十大最佳湖泊觀鳥區之一和鳥類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最新一版的全國小學德育教材中,《黑頸鶴之鄉--威寧草海》一文被編入教材。草海屬長江水系,是金沙江支流橫江的上源湖泊,是貴州高原上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水面海拔高度2170米,比泰山主峰還高600米。濕地與農田為鄰,湖水的補給來源主要是大氣降水和地下水,年補給水量800~900萬立方米,湖區平均水深2米,最深處5米,湖中遍布水生植物,現有海菜花、蘆葦、蒲草、水蔥、紫萍、金魚藻等水生植物40餘種,因此得名"草海"。草海之美,獨臻其妙,廣闊的水面,環海峰巒逶迤曲折,遠近高低,層疊有次。東南海面,六洞橋長堤卧波,西海水域,陽關山蒼然突兀。山圍水抱、秀迤委婉。登山盡可觀海,游海亦可見山,山水相依,渾然天成。草海是鳥的樂園,湖裡共有鳥類208種10萬余只。我國現有鳥類1186種,貴州有417種,而到草海棲息的鳥類佔全國的六分之一還多,占貴州近一半,草海因此成為中國第二大遷徙鳥的樂園。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頸鶴、金雕、黑鶴、白尾海雕等7種,二級保護鳥類灰鶴、白鷺等20餘種,中日候鳥協定保護的鳥類56種,國家珍稀瀕危重點保護動物27種。各種珍稀鳥類中,以有著"鳥中大熊貓"之稱的黑頸鶴最為珍貴,它是世界上迄今所發現的15種鶴中唯一生活在高原上的鶴類,也是科學上記載最晚的一種鶴,全球僅存7000餘只。據最新的觀測數據顯示,從2008年春到草海越冬的黑頸鶴有1194隻、灰鶴774隻、斑頭雁3820隻。水是草海的另一景,特別清,特別藍,像 透明的玻璃,一眼可望到游魚、水草。

5. 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地圖

建在鹽倉可以。

6. 想知道: 貴州省 貴州省威寧自治縣 在哪

威寧位於貴州省的西部是貴州的西大門。三面相鄰雲南。坐火車從貴陽、昆明、昭通都可直接到威寧草海站轉乘微型車即到縣城

7. 貴州省威寧縣屬哪個市管轄

2013年7月1日起抄,威寧彝族襲回族苗族自治縣由貴州省直管。

2013年4月26日和27日,《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省直接管理縣(市)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省直接管理縣(市)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兩個文件出台,威寧與仁懷市一道成為貴州省兩個「省直管縣體制改革的試點縣」。試點縣(市)黨委、政府直接向省委、省政府負責並報告工作。試點縣(市)黨委、政府的各工作部門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和黨章的規定,直接接受省委、省政府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或領導。

(7)威寧自治縣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地處貴州西部,是貴州面積最大、海拔最高、人口眾多的縣,轄39個鄉鎮(街道)629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2012年末總人口143.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33.6萬人,居住著彝、回、苗等19個民族,是全省唯一由三個少數民族自治的縣。

1949年,成立威寧各族各界人民聯合政府。1954年11月1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威寧縣,成立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區,1955年,改稱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屬畢節地區。

2013年7月1日起,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成為貴州省直管試點。

8. 威寧自治縣成立於哪年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成立於1955年。

1954年11月1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威寧縣,成立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區,1955年,改稱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屬畢節地區。2013年7月1日起,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成為貴州省直管試點。

截至2019年8月,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共轄41個鄉鎮(其中6個街道、30個鎮、4個鄉、1個民族鄉)。

6個街道:五里崗街道、六橋街道、海邊街道、陝橋街道、開華街道、雄山街道;

30個鎮:草海鎮、么站鎮、金鍾鎮、爐山鎮、龍場鎮、黑石頭鎮、哲覺鎮、觀風海鎮、牛棚鎮、迤那鎮、中水鎮、龍街鎮、雪山鎮、羊街鎮、小海鎮、鹽倉鎮、東風鎮、二塘鎮、猴場鎮、金斗鎮、岔河鎮、麻乍鎮、海拉鎮、哈喇河鎮、秀水鎮、斗古鎮、玉龍鎮、黑土河鎮、兔街鎮、雙龍鎮;

4個鄉:石門鄉、雲貴鄉、板底鄉、大街鄉;

1個民族鄉:新發布依族鄉。

(8)威寧自治縣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草海鎮為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東與草海鎮、金鍾鎮接壤,西與雙龍鄉、小海鎮毗鄰,南與么站鎮、麻乍鄉交界,北和羊街鎮、鹽倉鎮相鄰。該面積360.7平方公里,總126423人。

金鍾鎮位於威寧縣城東南部,東與本縣爐山鎮結里管理區接壤,南與本縣龍場鎮和雲南省曲靖市宣威市雙河鄉隔河相望,西與本縣草海、么站二鎮毗鄰,北與本縣爐山鎮爐山管理區相連。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約19公里,102省道和內昆鐵路橫貫鎮連接六盤水市,通往省會貴陽。

地理位置為東經104°19ˊ至104°33ˊ,北緯26°37ˊ至26°52ˊ之間,總面積143.47平方公里,有耕地2418畝,其中水田面積865畝。

金鍾轄三個管理區19個村民組145個村,8608戶,35200餘人,其中農業人口3.4萬人,占總人口98%,非農業人口719人,占總人口2%,少數民族3729人,占總人口10.6%,居住有漢、彝、苗、白、壯、蒙古、南京、蔡家八個民族,是一個多民族聚集鎮。

網路-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網路-草海鎮

網路-金鍾鎮

9. 威寧縣城區海拔

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海拔: 2173米

10. 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屬於什麼方向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位於畢節市西部,貴州西北部。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地處貴州省西北部,位於東經103°36′-104°45′,北緯26°36′-27°26′之間,西、南、北三面分別與雲南省接壤,是雲貴川三省的交通要沖。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總面積6298平方千米。

威寧是貴州的西大門。截至2019年11月,轄39個鄉鎮(街道)、625個村(其中社區205個),3843個村民小組,平均海拔2200米;居住著彝、回、苗等19個民族,是全省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縣,也是國務院確定的連片特困地區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威寧歷史文化悠久。明設烏撒衛,清設威寧府;1954年成立威寧自治縣。中水遺址被評為2005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有熱烈奔放的彝族火把節、庄嚴肅穆的回族古爾邦節、歡快明朗的苗族花山節等節慶活動,民族風情濃郁古樸,多民族共生共榮。

(10)威寧自治縣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威寧歷史簡介

威寧縣歷史悠久,夏代為梁州西南域,殷周屬鬼方西北隅,戰國時為大夜郎西部莫國屬地,秦代屬象郡,漢代屬犍為郡,蜀漢時屬朱提郡,梁、陳時為南寧州所領,但實為土著豪族所據,隋代曾沒入爨氏盧鹿部。唐代為羈縻小州,稱寶州。

五代十國無所更置。北宋為紹慶府所領羈縻州國家補貼烏撒部,南宋時受控於大理國。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烏撒部附元,二十四年升為烏撒烏蒙宣慰司,隸雲南行省。元順帝後(1335年)改隸四川行省。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烏撒土知府隸雲南布政司,永樂十二年(1414年),改烏撒衛隸貴州都司。清康熙四年(1665年),改四川烏撒土府為威寧府,隸貴州,以大定、平遠、黔西三州,畢節、永寧二縣隸屬威寧府。

雍正七年(1729年),降威寧府為州,屬大定府。1913年,改威寧州為威寧縣,並設得勝坡分縣,隸屬於貴州省第四行政專員督察區。1916年遷得勝坡分縣於赫章,1942年分置赫章縣。

1949年12月17日威寧縣和平解放,1950年成立中共威寧縣委、縣政府,1951年成立威寧縣民族民主聯合政府,1954年11月11日成立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區,1955年6月21日改稱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隸屬貴州省畢節地區。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