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我國四大地理位置的知識

我國四大地理位置的知識

發布時間: 2021-02-16 12:45:23

㈠ 填空:小題1: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是根據各地的_______、________和人文地理特點不同劃分的。小題2:受


小題1:地理位置自然
小題2: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任意兩項即可)
小題3:乾旱水土流失旱澇
小題4:H
小題5:進口-加工-出口
小題6:綠洲坎兒井

㈡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區域。讀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


(1)①③
(2)④地處階梯交界處,落差大
(3)高、寒青藏
(4)距離海洋遙遠,山脈阻擋(夏季風難以到達)
(5)二黃土水土流失植樹種草
(6)秦嶺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

㈢ 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結合相關知識回答34--35

讀圖可得:A圖所示的是西北地區的荒漠,B圖所示的是南方地區的江南水鄉,賽龍舟場面,C圖所示的北方地區的冰雕,D圖所示是內蒙古草原的蒙古包.
故選:B.

㈣ 讀「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


(1)C、亞熱帶常綠闊葉林。(2)③(3)高、寒,地形(4)乾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綠洲(5)緩解東部能源緊張狀況;改善東部地區大氣環境。

㈤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位置

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專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屬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界線A:(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主導因素是季風與非季風的分界線和400mm年等降水量線

界線B:(秦嶺—淮河):大致與1月份0℃等溫線、800mm年等降水量線重合;主導因素是氣候(氣溫、降水)。

界線C:主導因素是地形地勢,即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

㈥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答案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

我國根據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劃分較大,主要是按照自然界限劃分的,在經濟、旅遊地理處理上沒有太大意義。有的一省跨三區,跨兩區 。在行政上也沒有大意義,就是單單的自然地理界線(有的資料把中國地理分區分為三大自然區:東部季風區、西部乾旱半乾旱區、青藏高原區)

1、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2、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3、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以草原、荒漠草原景觀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邊緣出現稀少的綠洲。這一切說明西北地區是一個以乾旱為主要自然特徵的地區(深居內陸,並有山嶺阻隔,海洋水汽很少輸送到這里)。

4、青藏地區因地勢高聳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地區,由「高」隨之而來的另一個顯著自然特徵是「寒」。青藏高原太陽能資源豐富,太陽輻射強,晴天多,日照時間長,由於空氣稀薄,氣溫低。有「日光城」之稱—拉薩市。

5、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都是我國主要的牧區。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場。內蒙古的三河馬、三河牛、三河羊,新疆的細毛羊,青藏的氂牛、藏綿羊、藏山羊和寧夏的灘羊都是著名的畜種。

6、除了畜牧業外,在西北地區人們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發展灌溉農業。

7、在青藏地區,發展河谷農業;在新疆,發展綠洲農業。新疆有一個著名的引水工程:坎兒井。

7、四大地理區域分界線的影響因素

界線A:(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主導因素是季風與非季風的分界線,與400mm等降水量線大概一致。

界線B(秦嶺—淮河):大致與1月0℃等溫線、800mm等降水量線重合;主導因素是氣候。

界線C:主導因素是降水和地勢地形,是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

(6)我國四大地理位置的知識擴展閱讀:

中國北方地區主要是溫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北方地區年降水量多在400-800毫米,降水集中在 7、8兩月,多暴雨,此時河水暴漲,河流易泛濫成災; 而每年的春季少雨,常有乾旱(春旱嚴重,夏季暴雨)。

1992年以來,除1998年外,其它年份2到4月北方降水量一直在多年平均值以下。這時,在拉尼娜現象影響下,中國北方地區偏北氣流盛行,而東南暖濕氣流相對較弱,再加上冷暖空氣配合不利,此消彼長,一直沒能在北方地區形成理想的降雨條件,由此出現了持續少雨乾旱的天氣。

自然區劃概念的「南方地區」,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主要是指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漢地九州地區,東臨東海,南臨南海。包括江蘇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雲南大部、貴州、四川東部、重慶、陝西南部、廣西、廣東、香港、澳門、海南、台灣、甘肅最南端、河南的南陽、信陽地區。

面積約佔全國的25%,人口約佔全國的55%,漢族佔大多數。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多居住在西南和中南地區。區內的少數民族有30多個,其人數5000多萬,主要分布在桂、雲、貴、川、湘、瓊等地,人數較多的為壯、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西部地區地形包括天山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陰山山脈、昆侖山脈、阿爾泰山脈、河西走廊、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吐魯番盆地等山地、盆地、沙漠、戈壁。

西部地區從東到西自然景觀按照大類可分為黃土高原、戈壁沙灘、荒漠草原、戈壁荒漠。

1、青藏地區是我國太陽能資源和地熱資源豐富的地區。

本區全年日照時數比東部同緯度地區約多1000小時,西藏的拉薩,每年日照時數達3000小時以上,有「日光城」之稱

2、地熱資源豐富。

拉薩北面的羊八井有我國目前最大的地熱蒸汽田。有我國第一座地熱發電站之稱。

3、青藏高原的東南部是我國水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西藏正在建設中的羊卓雍湖水電站是我國海拔最高的水電站。

㈦ 我國四大區域地理位置

北方地區
大體位於大興安嶺、烏鞘嶺以東、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版、黃海
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權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肅省東南部和江蘇、安徽的北部
是我國季風氣候區的北部地區,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北

南方地區
位於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南部臨東海、南海
包括長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區)
是我國季風氣候區的南部地區,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南

西北地區
大體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
包括內蒙古、新疆、寧夏和甘肅西北部
非季風氣候區,深居內陸,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西

青藏地區
位於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
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
是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海拔高,氣候寒冷

㈧ 我國四大地理位置的優劣條件

中國可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部分。
一.北方地區
大體位於大興安嶺、烏鞘嶺以東、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黃海
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肅省東南部和江蘇、安徽的北部
是我國季風氣候區的北部地區,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北

1.優點:
糧食
北方地區一些省份是產糧大省,如黑龍江(總產最高)、吉林(單產最高)、河南、山東、遼寧等省。
東北地區主要種植玉米、水稻、大豆、高粱、春小麥等農作物,華北地區主要種植冬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
東北地區主食為大米,出產優質的東北大米。華北地區主食為麵食。
北方地區盛產溫帶水果,比如蘋果,梨,桃,杏,柿,棗,葡萄等。地方特產也很豐富,著名的有「東北三寶」(人參,鹿茸,貂皮)、洛陽牡丹、蘭州白蘭瓜等。

礦產
北方地區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東北地區盛產石油、天然氣、煤炭、金屬、木材等等,華北地區則煤炭儲量極為豐富。
2.缺點:
中國北方地區主要是溫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北方地區年降水量多在400-800毫米,降水集中在 7、8兩月,多暴雨,此時河水暴漲,河流易泛濫成災; 而每年的春季少雨,常有乾旱(春旱嚴重,夏季暴雨)。
1992年以來,除1998年外,其它年份2到4月北方降水量一直在多年平均值以下。這時,在拉尼娜現象影響下,中國北方地區偏北氣流盛行,而東南暖濕氣流相對較弱,再加上冷暖空氣配合不利,此消彼長,一直沒能在北方地區形成理想的降雨條件,由此出現了持續少雨乾旱的天氣。

二.南方地區
位於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南部臨東海、南海
包括長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區)
是我國季風氣候區的南部地區,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南
1.優點:
有色金屬——江西大余鎢德興的銅、湖南錫礦山的銻、水口山的鉛鋅、廣西平果的鋁、貴州銅仁的汞、雲南東川銅、個舊的錫
信陽上天梯非金屬礦為亞洲第一大非金屬礦
氣田——四川達州普光氣田,為亞洲第一大氣田。
鋼鐵——四川攀枝花、湖北大冶、安徽馬鞍山、海南石碌、武漢
煤炭——較少。安徽淮南、貴州六盤水、四川瀘州南部
水能——豐富。三峽、葛洲壩、隔河岩、丹江口、二灘、岩灘、五強溪、烏江渡、水口
核能——浙江秦山核電站、廣東大亞灣、嶺澳核電站
森林資源——西南林區和東南人工林

2.缺點
南方地區以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其中熱帶季風氣候為全年高溫。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山地迎風坡降水較多。台灣火燒寮為全國「雨極」,年平均降水量6558毫米。東部沿海地區夏秋季節受台風影響大。冬季氣溫在0度以上。雷州半島,雲南和台灣南部以及海南在15度以上。雲南,廣東,海南,台灣受寒潮影響小。

三.西北地區
大體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
包括內蒙古、新疆、寧夏和甘肅西北部
非季風氣候區,深居內陸,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西

1.優點:
自然資源
河流:多為內流河,塔里木河為我國最大內流河。額爾齊斯河注入北冰洋。
湖泊:總體較少,主要有以下幾個,青海的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托素湖,察爾汗鹽湖等,新疆的博斯騰湖,羅布泊(已乾涸),阿克賽欽湖,賽里木湖,艾比湖,烏倫古湖,艾丁湖(中國陸地最低點),甘肅的劉家峽水庫等。
農業:灌溉農業。寧夏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譽。綠洲農業:河西走廊、天山山麓。新疆為主要溫帶水果產地。內蒙古和新疆為糖料作物基地。新疆及內蒙古為重要畜牧業基地。

礦產能源
石油資源:石油天然氣豐富,著名的有克拉瑪依油田。天然氣資源也有分布。
西北地區礦產資源的潛在價值為33.7萬億元。其中煤炭保有儲量達3009億噸,佔全國總量的30%左右,主要分布在陝西、新疆和寧夏。石油儲量為5.1億噸,佔全中國陸上總儲油量的近23%,新疆是中國21世紀的後備石油基地。天然氣儲量為4354億立方米,佔全國陸上總儲氣量的58%,其中陝北的天然氣儲量居全國前列。甘肅省的鎳儲量佔到全國總鎳儲量的62%。鉑儲量佔全國總量的57%。中國鉀鹽儲量的97%集中在青海省。

2.缺點:
根據自然區劃概念,該區域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再加上地形對濕潤氣流的阻擋,本區僅東南部為溫帶季風氣候,其他區域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而乾燥,夏季高溫,降水稀少,自東向西遞減。由於氣候乾旱,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都很大。該區大部屬中溫帶和暖溫帶。吐魯番盆地為夏季全國最熱的地區。托克遜為全國降水最少的地區。

四.青藏地區
位於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
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
是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海拔高,氣候寒冷

1.優點:

青藏地區是我國太陽能資源和地熱資源豐富的地區。
本區全年日照時數比東部同緯度地區約多1000小時,西藏的拉薩,每年日照時數達3000小時以上,有「日光城」之稱
地熱資源豐富。
拉薩北面的羊八井有我國目前最大的地熱蒸汽田。有我國第一座地熱發電站。
青藏高原的東南部是我國水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西藏正在建設中的羊卓雍湖水電站是我國海拔最高的水電站。

農牧業
由於本區海拔高,氣候寒冷,「高」和「寒」成為本區最突出的區域地理特徵,氣溫低也成為制約本區農牧業的主導因素,本區的農牧業為一種特殊的高寒農牧業。
受氣溫的制約,本區的農業主要分布在海拔較低溫度較高的谷地,如雅魯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稱為「谷地農業」。主要農作物為耐寒、耐旱的青稞、小麥、豌豆等。本區的牧業也為高寒牧業,主要牲畜為耐寒的氂 牛、藏綿羊等。

2.缺點:
青藏地區因地勢高聳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地區。青藏地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有「高」隨之而來的另一個顯著的自然特徵是「寒」許多山峰終年積雪,冰川廣布,雪山連綿。山峰之間高差不大,地形相對山區較為平坦,「遠看是山,近看是川」。
主要氣候類型以及氣候特徵
高原山地氣候。
冬季嚴寒,夏季溫暖,全年乾旱少雨,輻射強烈,植被較少。(除雅魯藏布江峽谷極少數地區)

㈨ 我國四大工業基地在地理位置的分布上有什麼特點

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區(也就是常說的「長三角」),中心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
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津京唐工業區。中心城市是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
以重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區,中心城市有沈陽、大連、鞍山等。
(津京唐工業區、遼中南工業區和山東的煙台等又合稱為環渤海工業帶)
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區,中心城市包括深圳、廣州。珠海、東莞。(泛珠三角還包括香港、澳門)
滬寧杭工業基地.全國最強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京津唐工業基地. 中國北方綜合性工業基地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以輕工業為主的加工基地
珠江三角洲由於改革開放初期的優厚政策,大量電子電器加工組裝企業發展起來,由於交通上的便利,特別是據港澳台較近,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企業發展特別迅速,但是該地區的工業綜合實力不是很強。
滬寧杭即是長江三角洲地區,該地歷史上就是人口稠密,生產生活高度發展的地區,蘇南與浙北依託上海,這個中國的經濟首都,有著廣闊的市場與經濟腹地,交通也十分便利,較珠三角更接近北方地區,市場潛力很大。由於綜合實力較強,該地區的發展將使四地區中最快的。
京津唐工業基地在很大程度上依託的是北京的眾多高校,這是在技術上的獨特優勢,而且礦產豐富,有利於經濟發展。但是環境問題,特別是沙塵暴和缺水問題一直制約著發展。而人民收入普遍較低,則更是大的阻礙。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重工業較全面,但結構老化,管理落後,大企業一般歷史長,負擔重,不適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該地區資源豐富,但天氣因素是巨大的制約因素。
所謂重工業就是生產生產資料的的工業,輕工業就是生產生活資料的工業,綜合型工業就是兩者協調發展。輕工業相對重工業更加與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
京津唐
地理區位優越。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帶的北部,扼我國北方地區海上門戶,與日本、朝鮮和韓國等聯系便捷,擁有「亞歐大陸橋」東端的天津港、大連港,是我國華北、東北的經濟核心區,腹地范圍廣大,幾乎包括半個中國。

自然資源豐富。擁有探明儲量佔全國40%的鐵礦石和石油資源,以及大面積的沿海灘塗,自然條件優越。

農業生產穩固發達,基礎工業實力強大,工業體系門類齊全,特別是石油工業、煤化工業、冶金工業、海洋化工、機械電子工業等都很發達,是我國北方最大工業密集區。

文化科技發達,人力資源素質較高,研究開發潛力巨大。全國1/4的高等院校、1/4的研究與開發機構及情報文件機構、17%的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都集中在本區,尤其是京津地區是全國知識最密集的區域,能夠提供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高級人才。
本區經濟發展所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水資源和能源緊缺,此外,國有大中型企業活力不足,產業結構轉換艱難也是區域經濟開發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今後要加強農業建設,發展節水型生態農業;發揮交通發達、科技人才集中和鋼鐵石油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發展汽車、電子和高新技術產業,提高鋼鐵、石油化工、重型機械等優勢產業的技術水平和開發創新能力,加快產業結構向知識密集型產業方向發展;同時要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信息、金融、商貿、旅遊等第三產業。
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中南部,具有平原廣闊、氣候溫和、河流縱橫等優越的自然條件,是我國人口、城鎮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緣地帶。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珠江三角洲在原有的較好經濟基礎上, 1981~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遞增達18%,高於廣東14%和全國12%的增長速度,成為全國經濟增長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的地區。

本區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同香港、澳門毗鄰,靠近東南亞,地理位置相當優越。這樣的區位條件使本區得以發揮勞力豐富、地價低廉的優勢,就近接受港澳產業的擴散,利用港澳貿易渠道轉口大量出口商品,參加廣泛的國際分工。

外商投資的熱點地區。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僑鄉,與港澳同胞、海外華僑有著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密切的血緣關系。改革開放的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促進了本區的發展。1979~1995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實際利用的外資額佔全國的16%,其中港澳資金佔77%。外資進入的同時還引進了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經濟管理方法,並對傳統工業進行技術改造,創辦了一批現代外資、合資企業,成為本區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

我國重要的輕工業基地。現在,這里已經已形成了以輕工業為主、重化工業較發達、工業門類較多、產品競爭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家用電器、消費類電子、紡織服裝、食品飲料、醫葯、玩具、手錶、自行車、多種日用小商品等輕工業均居全國前列。尤其是電子工業的產值佔全國20%,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興電子工業基地。

但是,珠江三角洲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盲目征地的現象,使耕地大量減少,造成了水土資源的緊張;同時也出現不重視農業的傾向,使基礎農業受到明顯削弱;此外,生態環境問題也不容忽視。因此,珠江三角洲在今後的發展中,可利用香港和澳門主權的回歸這一特殊的有利條件,在工業、金融、運輸、貿易、旅遊等方面進一步與港澳進行分工協作,互相補充。在改造、提高現有的家電、電子、輕紡、醫葯等支柱工業,發展新的支柱產業的同時,要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加大農業投入,為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長三角 (滬寧杭)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指以上海為經濟中心,以滬寧杭為主體的一系列大中城市

地理位置優越,經濟腹地廣大。本區地處沿海中段和長江口,既可通過海運與東北、華北、華南乃至海外往來,又可通過內河航運與佔全國1/5陸地面積、1/3人口的長江流域內各省市相溝通,還可通過鐵路與中、西部地帶的各省市相聯系,經濟影響幾乎遍及全國。

工農業生產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經濟核心區,其面積僅佔全國的1%,人口佔全國的 6%,但國內生產總值佔全國的15%,在全國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方面,本區自然條件豐腴,農業基礎好,是全國聞名的高產穩產農業區,總體農業生產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0%~50%;另一方面,本地區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有紡織、化纖、電氣、電子、機械、化學、黑色冶煉及壓延加工、交通運輸設備製造、金屬製品、食品、服裝加工等多種行業,很多行業在全國總產量中占很大比重,此外微電子與電子信息、精細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產業已經具有一定基礎。

鄉鎮工業發展迅速。本區鄉、鎮、村及村以下工業產值約佔全國同一類型總數的40%,大部分縣以及縣級市的鄉鎮工業產值已超過整個工業的 1/2,大多數縣市的農村工農業產值中,工業已佔90%以上,可見鄉鎮工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主要支柱。鄉村工業化的發展同時促進了鄉村城鎮化的發展,各種人口規模的城鎮等級齊全,使其成為我國城鎮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但是目前本區的發展也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土地資源緊缺;區域環境質量下降;能源和原材料不足等。因此,今後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加強農業發展,鞏固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大力進行對太湖的治理,保護環境;促進技術進步與技術創新,改造傳統產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金融、保險、外貿、商業等第三產業;借浦東新區的開發開放為契機,進一步明確上海作為長江三角洲的經濟核心地位和龍頭地位,調整上海的產業結構,帶動長江三角洲的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