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好媽咪國際教育地理位置
A. 迦南國際教育學院地理位置怎麼樣啊,老師如何
作為一個畢業生,我覺得迦南國際教育學院的地理位置還是很不錯的。雖然沒有位於繁華新宿專區的日本語屬言學校那麼熱鬧,但學校周邊的交通很方便,距離兩條地鐵線都不過步行5分鍾的距離,而且物價也很友好。另外,這里的老師們都很負責,無論是升學,還是生活上的困難,他們都會盡力去幫忙,平時也會很耐心地用日語和你交流練習。
B. 四川音樂學院的地理位置
RT~最好能說下詳細地址 遠,川音美院在雙流縣一零八國道(雙流向新津方向,可以去紅牌樓和石羊公交站坐車),川大在市區一環路南一段24號
C. 西安的地理位置
關中平來原中部
D. 研究生0453漢語國際教育碩士隸屬於哪個目錄下
1、相對其他北上廣的985高校來說可能由於學校的地理位置的關系會競爭小一些。0453漢語國際專教育屬於專碩,對屬外漢語是學碩,兩者不同。
2、很難簡單說難易,看各人的基礎、學習能力和備考情況。成績好的覺得不難,成績差的可能會覺得很難。不管報考什麼學校,其實就是分數要上去。
3、打算報考就務必要自信,同時備考一定要全力以赴,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加油!
E. 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的南太平洋上位於東半球,澳大利亞是一個孤獨的國回家。它的北面與答東南亞距離較近,與非洲、南美洲、南極洲隔洋相望,但距離這些大洲遙遠。
拓展資料:
澳大利亞地廣人稀,農牧業生產機械化程度高,並採用先進生產技術,耗用勞動力少,主要農牧產品大部分出口,除羊毛外,還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小麥出口國。在澳大利亞經濟中,農牧業一直占據重要地位。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悉尼;第二大城市:墨爾本;第三大城市:首都堪培拉。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的特有動物:考拉、鴨嘴獸、袋鼠、鴯鶓。
F. 西安長安大學具體在什麼地方
西安長安大學有碑林校區和渭水校區2個校區。
一、長安大學碑林校區,具體地址:西安市碑林區南二環路中段 。
據2018年1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校本部和渭水2個校區、太白山和梁山2個教學實習基地,校園面積3745畝。下設21個教學院(系)。有5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6個部省級重點學科,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40個本科專業,1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6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
(6)長安好媽咪國際教育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長安大學由始建於二十世紀50年代初的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學、西安工程學院、西北建築工程學院在2000年合並組建而成,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陝西省人民政共建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入選國家「111計劃」、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是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中俄交通大學聯盟成員高校,是中國最早承擔援外教育和和首批招收港、澳、台學生的高校之一,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後備警官選拔培訓基地,擁有世界唯一的高校汽車綜合試驗場。
G. 16個王朝在西安建立 西安的地理優勢是
西安,古稱長安 ,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居中國古都之首,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代表。
西安,在《史記》中被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是中華民族的發祥之地,由周文王營建,建成於公元前12世紀,先後有21個王朝和政權建都於此,是13朝古都,中國歷史上的四個偉大時代周、秦、漢、唐均建都西安。198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西安確定為「世界歷史名城」,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西安從古到今曾用名:酆京、鎬京、酆鎬、長安、常安、京兆、大興、永興、奉元,西京,以「長安」最為常見和著名。長安,意為「長治久安」,中華文明史及東方文明史上最負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西安建城史已有 3100 多年,建都時間超過1200年,漢唐時期,西安是中國對外交流的中心,是當時最早超過百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在其發展的極盛階段,一直充當著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國使節與朝拜者的到來,「西方羅馬,東方長安」是其在世界歷史地位中的寫照。「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西安向世界展現了文明中國擁有的自信、開放、大氣、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鑄造了炎黃子孫永遠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著名的絲綢之路以西安為起點;「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則展示了這座城市雄渾、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一座城市的歷史就是一個民族的歷史」,西安,這座中國歷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傳承的雍容儒雅,滿腹經綸,博學智慧,大氣恢弘,成為中國歷史的底片,中國文化的名片和中國精神的晶元。
當今的西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的省會,中國七大區域中心城市之一,亞洲知識技術創新中心,新歐亞大陸橋中國段和黃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國大飛機的製造基地。 西安是中國重點高等院校最為集中的城市之一,綜合科技實力居全國前列。西安是中國西部地區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國防科技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電子信息產業基地,航空、航天工業的核心基地,是中國科技實力最強,工業門類最齊全的特大型中心城市之一,是活力四射的內陸新特區,中國西部和北方內陸地區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全國科技資源統籌試驗特區、以及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核心,國家賦予西安的定位是: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人口:2009年末常住人口843.46萬人。 民族:漢族占總人口的98.8%,西安市擁有中國56個民族中的50個,少數民族以回族人口最多 標志性建築:大雁塔 鍾樓 鍾馗故里遺址 明城牆 方言:漢藏語系漢語中原官話—陝西話 市境海拔:345-3767米,最高點為太白山拔仙台,海拔3767.2米,最低點為渭河出境處,海拔345米 經緯度:北緯34'15,東經108'55,市境東西長204公里,南北寬116公里 GDP:2719.10億元(2009年) 市委書記:孫清雲 市長:陳寶根 時區:採用東八區北京時間(中國標准時間) UTC+8 中國國家授時中心在西安市 中國大地的原點位於西安北部的涇陽縣 地理位置:渭河谷地,關中平原 特產:羊肉泡饃、葫蘆雞、大紅棗,牛羊肉泡饃 ,粉湯羊血 ,葫蘆頭,米皮,臘汁肉夾饃,麵皮,涼皮、鍾馗烤肉、鍾馗畫、郭家烤鴨…… 西安位於北緯34度線上,這相當於東部江蘇的連雲港,處於中國地理南北交界地帶,坐擁秦嶺。在西安,向北走一步就是黃河流域,向南走一步就是長江流域,這一獨特的地理區位,在全國大都市中是唯一的。 因此,西安在北方擁有最溫暖的氣候,年均溫度13.6度,與南方最靠北的城市南京14.1度不相上下。西安的氣溫年溫差為26度,中國有四座省會城市氣溫年溫差為26度,分別是西安、上海、南京、合肥。
1、西安一名的由來
西安,在西周時稱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 絲綢之路開通後,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安」,隋時,隋文帝楊堅曾被周明帝封為「大興都公」,因而將新都命名為「大興城」。唐朝時,又恢復長安之名。元代,易名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 (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自公元前約11世紀至公元9世紀末,西安曾長期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並歷來為地方行政機關——州、郡、府、路、省和長安、咸寧兩縣的治所。在多數朝代,西安屬於郡、府級建制——京兆府(郡)轄區,元代改京兆為安西路(後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廢奉元路設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1928年,在西安首次設市,1948年由省轄市改為國民政府行政院轄市。 198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西安確定為世界歷史名城。
2、在西安建都的王朝
西安是中國建都最早(黃帝),建都最久(1200多年),建都朝代最多。在中國歷史上,有20個政權被認為在西安建都。但其中哪些應該稱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應該算是西安,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這是人們對於什麼是「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異,導致對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產生了分歧。目前被官方採用的說法是13個王朝。此外主要還有10朝、11朝、12朝、14朝和17朝4種數量上不同的說法;其中14朝和17朝的具體朝代又各有兩種說法。 10朝說 10朝——依照時間次序為: 西周(前363年)、秦(統一後15年)、西漢(前202年)、前趙(11年)、前秦(33年)、後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11朝說 11朝——在10朝的基礎上加上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 12朝說 12朝——在11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晉(愍帝4年)。 13朝說 13朝——在12朝的基礎上加上東漢(獻帝6年),其中十三朝之說支持者最多。可以說是現在人們公認的建朝數。 14朝說 14朝——有兩種情形:(1)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大夏王朝;(2)在13朝基礎上加上武則天建立的武周(15年)。 16朝說 16朝——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漢末年由劉玄建立的更始政權、由樊崇劉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權和黃巢建立的大齊。 17朝說 17朝——分兩種情形:(1) 在14朝第1種情形的基礎上加上武周,大齊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順;(2)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更始政權、赤眉政權、大齊和的大順。
3、歷史上長安和咸陽的關系
在歷史上,今天的西安和咸陽形同一個城市。從古時長安與咸陽的關系可見一斑。西安和咸陽是中國地理距離最近的兩個城市,兩市相距17公里。同時西安市的繞城高速公路已修至咸陽市境內,機場從原西安桃園遷至咸陽。2006年9月,咸陽區號並入西安,與西安共同使用029區號。正在西咸一體化進程中。 秦 都城咸陽。阿房宮大部分面積在今西安市境內,兵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內(位於西安市臨潼區)。秦的宗廟在渭河南岸,荊軻刺秦王,就發生在秦章台宮(後來的漢未央宮前殿);廉頗藺相如,秦王坐章台。秦代宮殿布局還沒有形成宮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陽城地跨渭河南北。 漢 都城長安。漢長安是在秦咸陽遺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史記》:「漢長安,秦咸陽也」,張衡《西京賦》雲:西漢長安「乃覽秦制,跨周法」,《三輔黃圖·序》也雲:「武昭,治咸陽,因以漢都」。《舊唐書 地理志》說:「京師,故秦之咸陽,漢之長安也。」秦咸陽從惠文王以後,就不斷向南擴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興樂宮、甘泉宮、信宮、阿房宮及七廟等建築。劉邦奪得天下後,經婁敬、張良等的勸說,建都長安。修繕秦的興樂宮而改為長樂宮,在秦章台基礎上建未央宮。即漢長安城是在秦都咸陽基礎上建立的,說明在都城選址上是漢承秦制的。 漢朝宮闕均在今西安市漢城保護區內,位於北二環以北,而漢代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在今咸陽市境內。 唐 都城長安。宮城完全與今西安市重合,皇宮與今西安市明城牆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則大部分在今咸陽市境內。而在唐代,唐十八陵全部在京兆府的轄縣內,乾陵是京兆府奉天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 西安和咸陽在1966—1971年為同一城市,1971年劃為兩市,西安為副省級,咸陽為地級。
4、西安事變
1936年12月12日,中國國民黨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逼迫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抗日的事件。稱為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 1936年12月,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率部發動的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對於促成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起了重要的作用。
5、建國以來的西安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建國後,西安曾是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員會所在地(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員會已撤銷),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轄市:1954年改為省轄市,現為副省級城市。經過5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西安已形成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的城市服務體系,成為我國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國防科技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及輻射北方中西部地區的金融、科技、教育、旅遊、商貿中心。
[編輯本段]描述西安的古詩句
西安是個舉世聞名的文化古都,古時關於描寫長安(西安)的詩句數不勝數!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長安陌上無窮樹, 唯有垂柳道離別; 總為浮雲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長安大道沙為堤, 早風無塵雨無泥; 長安回望綉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長相思, 在長安; 憶來唯把舊書看, 幾時攜手入長安! (還有許許多多,不再一一羅列)
[編輯本段]西安名片
中國十大旅遊城市 中國航空航天城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中國最佳管理城市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
西安屬於暖溫帶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區,雨量適中,四季分明。年最高氣溫在40度左右,年最低溫度在-8度左右.無霜期平均為219~233天。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0.5℃~1.3℃,平均最低溫度-3.8℃;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6.3℃~27℃,平均最高氣溫32.2℃;年平均氣溫13.6℃。極端最高氣溫45.2℃(1934年7月14日),極端最低氣溫-20.6℃(1955年1月11日)。(近年來氣候呈暖化趨勢。2003-2007年,1月份平均氣溫0.8℃,7月份平均氣溫27.3℃。年平均氣溫15.5℃。)年降水量平均為507.7毫米~719.8毫米。年降水日數96.6天,一年有三個降雨高峰時段,分別是9-10份的秋季,7-8月的夏季以及4-5月的春季,尤以秋雨連綿為顯著特點。年平均濕度為69.6%。年平均降雪日為13.8天(由於氣候暖化,近年降雪較為罕見)。冬季多東北風,夏季多西南風,受地形地勢影響,年平均風速1.5米/秒,明顯低於北方大多數地區。天空雲量較大,年日照時數明顯低於北方地區。 氣溫 西安地區2007年平均氣溫13.7℃(藍田)~15.6℃(西安),與常年比較偏高0.6~1.9℃,長安偏高0.6℃,市區偏高1.9℃。 最高氣溫 年日最高氣溫等於或大於35℃的炎熱期平均出現22天左右,1997年最多,達61天,在1961~1998年的38年中,有9年出現了40℃以上的酷熱天氣,曾有9年最高溫度超過40.5℃,已知,分別為1934年(45.2℃),1966年(43.4℃),1998年(41.8℃),2005年(41.7℃),和2006年(42.9℃,一般以此作為極端最高氣溫) 1994年(41.4℃,長安8月4日),1951年,1959年,1962年(資料不全)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年最高氣溫 38.7 40 40.3 40.3 40 41.7 42.9(市區)43.3(長安) 39.1 40(戶縣) 40.5(高陵)
降水 西安地區2007年降水總量595.9~732.9毫米,臨潼最少,戶縣最多。 日照 西安地區2007年日照時數為1398.5~2126.7小時,與常年比較,市區、戶縣、藍田偏多,高陵、長安、臨潼、周至偏少。 大霧 秋冬季節大霧天氣頻繁出現,年內各區縣大霧天數均在10天以上。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西安市轄9個市轄區、4個縣。市人民政府新址定於未央區鳳城八路未央廣場(西安行政中心)。 轄區總面積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為3582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369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843.46萬(截止2009年末),其中城鎮人口565萬,市區戶籍人口549萬,市區常住人口646.23萬(截止2008年底) ●新城區 面積 31平方千米,人口64萬。位於市中心東北,跨越城牆內外,因境內清朝滿城(又稱新城)得名,西安市三個老城區之一,五個城市核心區之一; ●碑林區 面積 22平方千米,人口83萬。位於市中心南部,跨越城牆內外,因境內西安碑林得名,西安市三個老城區之一,五個城市核心區之一; ●蓮湖區 面積 38平方千米,人口64萬。位於市中心西北,跨越城牆內外,因境內蓮湖公園得名,西安市三個老城區之一,五個城市核心區之一;有8萬回民在城牆內西南部聚居; ●雁塔區 面積 152平方千米,人口112萬。位於市區南部,因境內大雁塔得名,是西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安曲江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區、會展中心所在地,區內高校林立、科技領先、人文薈萃、工商業發達,西安市五個城市核心區之一;西安兵馬俑●未央區 面積 262平方千米,人口61萬。位於市區西北部,因境內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得名,是西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漢長安城遺址,西安滻灞生態區,歐亞經濟論壇所在地;五個城市核心區之一。西安新行政中心設立於此,為未來西安城市新中心。 ●灞橋區 面積 322平方千米,人口55萬。位於市區東部,因境內古灞橋遺址得名,西安滻灞生態區、西安國際港務區所在地;是中國重要的紡織工業基地; ●長安區 面積1583平方千米,人口103萬。位於市區南部和西部,長安區北有西部大學城、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等,西部有周豐鎬城遺址、昆明池遺址,南依秦嶺有秦嶺野生動物保護區、翠華山世界地質公園等。2002年撤銷長安縣,設置長安區,區域經濟迅速發展。人民政府駐韋曲街辦。 ●閻良區 面積 240平方千米,人口25萬。位於市區以東北,距市中心60公里,因成語"閭閻良善"得名,是亞洲最大的航空城,境內有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 ●臨潼區 面積 898平方千米,人口67萬。位於市區以東,因境內臨河、潼河而得名,境內有秦始皇陵、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華清池、驪山、西安事變舊址等; ●藍田縣 面積1976平方千米,人口63萬。人民政府駐藍關街道。 ●周至縣 面積2956平方千米,人口56萬。人民政府駐二曲街道。 ●戶縣 面積1213平方千米,人口56萬。人民政府駐甘亭街道。 ●高陵縣 面積 290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民政府駐鹿苑街道。 西安另有7個統籌城鄉資源改革示範開發區和基地,統稱「四區一港兩基地」,分別是:滻灞生態區灞河斜拉橋國家級西安高新產業開發區(簡稱:西安高新區)[1991年成立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 國家級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 國家級西安曲江新區(西安曲江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區) 西安灃渭新區 西安滻灞生態區(西安滻灞國家級水生態保護與修復試點) 西安國際港務區 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 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 西安國際化大都市(Xi'an Metropolis) 作為關中——天水城市群的核心發動機,在國家規劃中,西安市還包括咸陽市區(秦都區、渭城區)、興平市、武功縣、乾縣、禮泉縣、涇陽縣、三原縣共二區一市五縣;楊凌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楊陵區)一區;加上西安市管轄的十三個區縣,總共22個行政區(十五個區、二個縣級市、七個縣),總面積14985平方公里,總人口超過1200萬。
八水繞長安
這八水指的是渭、涇、灃、澇、潏、滈、滻、灞八條河流,它們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屬黃河水系。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在著名的辭賦《上林賦》中寫道「盪盪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描寫了漢代上林苑的巨麗之美,以後就有了「八水繞長安」的描述。 八水之中,渭河匯入黃河,而其他七水原本各自直接匯入渭河。然而由於時代變遷,滻河成為了灞河的支流;滈河成為潏河的支流,潏河與灃河的交匯。
·佛教
佛教於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傳入西安,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西安現有佛寺百餘所,僧尼約700人,信教群眾約8萬人。在中國和東南亞影響深遠的八大宗派中,有六個宗派的祖庭在西安市(三論宗祖庭草堂寺、法相宗祖庭大慈恩寺、密宗祖庭大興善寺、華嚴宗祖庭華嚴寺、律宗祖庭凈業寺〖唐代鑒真受業於此〗、凈土宗祖庭香積寺)。西安佛教對日本、朝鮮及東南亞國家的佛教都有重大影響,許多國家的僧人和佛教徒經常來西安的佛教寺院朝拜和交流。唐朝時,日本空海大師來長安學佛,並學習中國文化,被譽為中日民間交往的友好使者。其他寺院如青龍寺、興教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玄奘圓寂後葬在該寺)、草堂寺(有印度僧人鳩摩羅什舍利塔,還有西安八大景的草堂煙霧)、隋仙游寺(白居易《長恨歌》寫於此)、藏傳佛教寺院廣仁寺(曾是班禪行宮)等在歷史上都有很大的影響。
·道教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產生於東漢順帝時期(約公元125~144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全市現有道教宮觀27所,道教職業人員約200人,信教群眾約5萬人。影響較大的宮觀有周至縣樓觀台(是道教的發源地之一)、西安八仙宮、戶縣重陽宮(該宮是道教全真派的祖庭,是在我國影響較大的全真教派的發源地,位於戶縣祖庵鎮),臨潼老母殿,戶縣鍾馗故里遺址。
·基督教
基督教從《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記載算起,傳入西安市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基督教的大量傳入並有較大發展主要是在鴉片戰爭以後。西安市現有基督教禮拜堂點138處,教職人員372人,信教群眾8.3萬人。建於唐代的基督教景教大秦寺,位於周至縣終南山下,樓觀台西側,該寺現僅存一古塔。目前影響較大的基督教堂有南新街禮拜堂、東新巷禮拜堂等。
·天主教
天主教亦稱「公教」,以羅馬為中心。16世紀傳入中國,其信徒將崇奉的神稱天主,故在中國稱天主教。我市現有天主教堂點94處,教職人員297人,信教群眾近6萬人。影響較大的教堂有五星街天主教堂、糖坊街天主教堂、高陵縣通遠鎮天主教堂、周至縣天主教總堂、戶縣圍棋寨天主教堂、戶縣北市天主大教堂等,在秦嶺戶縣境內還有西北著名天主教朝聖場所-十字山等。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於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傳入西安,有1300多年的歷史。全市現有清真寺21所。影響較大的寺院有化覺巷清真寺、大學習巷清真寺、大皮院清真寺、小皮院清真寺等。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
西安旅遊簡介
作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西安的歷史悠久,文化的積淀非常厚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頒布的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西安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羅馬、開羅、雅典)之一,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是著名的世界歷史名城。西安周圍有120多座帝王陵墓圍繞 。從100 多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藍田猿人,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的半坡村,西安的建城史已有 3100 多年,眾多王朝在此建都,歷時 1200 多年。難怪「秦中自古帝王州」!在漢唐時期,西安就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對外交流的中心,是當時人口最早超過百萬的國際大都市。「西羅馬,東長安」是西安在世界歷史地位的寫照。秦風韻故都,滿意在古城!龍在中國,根在西安! 西安還是著名的絲綢之路的起點。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正式開辟了以長安為起點,聯結歐亞大陸的通道「絲綢之路」。從此,中國的使臣、商賈和中亞、西亞、南亞各國的使節客商往來絡繹不絕,中外商業貿易迅速發展,文化交流日趨活躍,友好往來不斷加深。 「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跡遺存使西安享有「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稱。全省境內有重點文陝西歷史博物館、大雁塔、鍾鼓樓遙望物保護單位 554 處,其中陝西省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9 處,陵墓 8822 處,古遺址 5700 余處,文物點 21100餘個。秦始皇兵馬俑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遺跡,西安古城牆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古城牆遺址。近年,漢陽陵的開發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轟動,其出土的裸體彩俑被譽為「東方維納斯」。市內有 6000 多年歷史的半坡遺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塊、被譽為石質歷史書庫的碑林博物館;文物儲藏量全國之最的陝西歷史博物館;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師譯經之地大雁塔;西北歷史最長的清真寺化覺巷大清真寺,以及西安周邊的華夏始祖軒轅黃帝之陵黃帝陵;漢武帝劉徹之墓漢茂陵;唐女皇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釋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處法門寺,唐大明宮遺址等馳名中外的景點。自然景觀峭拔險峻,獨具特色,境內及附近有西嶽華山、終南山、太白山、王順山、驪山、樓觀台、輞川溶洞等風景名勝區,更有周邊的森林公園十餘個。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輝映,構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韻風姿。 近年來,西安旅遊業發展迅猛,旅遊設施不斷完善,旅遊業已成為西安市真正的支柱產業和先導產業。西安市還首批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
關中八景
在西安碑林,有一塊清代碑石紀錄了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八處著名的風景名勝,它們被稱為關中八景,又稱長安八景。這八景分別是: 華岳仙掌、驪山晚照。 灞柳飛雪、曲江流飲。 雁塔晨鍾、咸陽古渡。 草堂煙霧、太白積雪。 西安主要人文旅遊景點:兵馬俑、大雁塔、鍾馗故里遺址、小雁塔、城牆、鍾樓、鼓樓、西安碑林、大明宮、阿房宮遺址、西安事變舊址、青龍寺、西安半坡遺址、八仙庵、鴻門宴遺址、大慈恩寺、秦始皇軍事直道、西周灃西車馬坑、蔡文姬墓、周至老縣城自然保護區、老牛坡遺址、櫟陽城遺址、清真大寺、仙游寺、楊虎城陵園、東渭橋遺址、秦二世胡亥墓、嘉午台、高家大院、漢陽陵博物苑、樂游原、唐長安城牆遺址公園、騾馬市、湘子廟、陝西歷史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大唐芙蓉園…… 西安主要現代休閑景點、購物點、小吃街:大雁塔北廣場、大唐不夜城、滻灞生態區 / 小寨、東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騾馬市步行街、康復路、金花 / 粉巷、德福巷、回民街……
樓觀台
樓觀台,號稱"天下第一福地",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勝跡,道教的發源地之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東南15公里的終南山北麓,風景幽美,依山帶水,茂林修竹,綠蔭蔽天,古籍贊美它:"關中河山百二,以終南為最勝;終南千峰聳翠,以樓觀為最名。" 樓觀台既有周秦遺跡、漢唐古跡,又有山青水綠的自然風光:古跡主要有老子說經台、尹喜觀星樓、秦始皇清廟、漢武帝望仙宮、大秦寺塔以及煉丹爐、呂祖洞、上善池等60餘處;自然風光以森林見長,這里山嶺倚山背水,茂林修竹,融自然人文於一體,是人們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其中老子墓、大秦寺塔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綜合介紹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坐落在距西安37公里的臨潼區城東,南倚驪山,北臨渭水,氣勢宏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始皇兵馬俑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極具影響力。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上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俑陣經發掘對外開放後便轟動世界。1978年,前法國總理希拉克參觀後說:「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跡,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國。」從此秦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發掘情況 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東發現三個大型陪葬的兵馬俑坑,並相繼進行發掘和建館保護。三個坑成品字形,總面積22780平方米,坑內置放與真人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馬共約7400餘件。三個坑分別定名為一、二、三號兵馬俑坑。 一號坑 一號坑最大,坑深5米,面積14260平方米,坑內有6000餘陶人陶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環形方陣。坑東端有三列橫排武士俑,手執弓弩類遠射兵器,似為前鋒部隊,其後是6000鎧甲俑組成的主體部隊,手執矛、戈戟等長兵器,同35乘駟馬戰車在11個過洞里排列成38路縱隊。南北兩翼的後衛部隊。 二號坑 二號兵馬俑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積6000平方米,是一坐西朝東,由騎兵、步兵、弩兵和戰車混合編組的大型軍陣。大致可分為弩兵俑方陣,駟馬戰車方陣,車步、騎兵俑混合長方陣,騎兵俑方陣四個相對獨立的單元。共有陶俑陶馬1300餘件,戰車80多輛,並有大量金屬兵器。 ·三號坑 三號兵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面積約520平方米,它與一、二號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似為統師三軍的指揮部,出土68個陶俑和4 馬1 車。
H. 唐代長安
推薦您讀一本《唐朝穿越手冊》語言詼諧幽默通俗易懂,全面展現了唐朝的社會萬象和人間百態,絕對專業可信!
網站:中國知網,有海量研究文獻
不清楚的還可以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