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秦朝匈奴地理位置

秦朝匈奴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16 02:11:19

❶ 秦朝的地域有多大

秦朝初立便北擊匈奴;南下百越。疆域迅速擴展並進一步完善炎黃地圖,但因版為秦二世權而完,所以沒能對北方游牧民族進行收復統一。然其當時疆域西部已達到今甘肅、四川;西南到雲南、廣西;北到陰山

由於唯一記載秦朝的正史《史記》沒有地理志書,所以秦朝的行政區劃並無單一可靠的來源,除最著名的由《史記》記載的三十六郡外,還有四十郡、四十八郡之類說法。甚至三十六郡的具體所指、郡治、范圍也是歷來史學家、歷史地理學家研究的課題。 根據里耶古城的考古發現,秦朝還存在「洞庭郡」。黔中郡是否存在是爭議話題。 而在08年,嶽麓書院根據從中國海外緊急搶救的2098枚珍貴秦漢竹簡中,在目前秦朝四十八郡之說外還發現了有兩個新郡的證據,一個叫州陵郡,一個叫清河郡。在搶救過程中,有一枚秦簡刻有「丙辰朔己卯南郡假守賈報州陵郡」而「州陵守」、「州陵假守」則至少出現過3次。嶽麓書院副院長陳松長還介紹到另外一枚秦簡則清晰地篆寫有「清河假守」,可以推測為「清河也是郡名。」 秦始皇三十三年設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希望能有些參考的價值的!謝謝的!

❷ 匈奴位於我國什麼地方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民族中,最早統一了大漠南北的全部地區並建立起國家政權匈奴單於國的民族。它興起於公元前三世紀(戰國時期),衰落於公元一世紀(東漢時期),共活躍了約三百年。

辭海中這樣描述匈奴的:「匈奴,中國古族名,亦稱胡。戰國時活動於燕、趙、秦以北地區。秦漢之際,冒頓單於統一各部,勢力強盛,統治了大漠南北廣大地區。漢初,不斷南下攻擾,漢朝基本上採取防禦政策。武帝時,對匈奴轉采攻勢,多次進軍漠北,匈奴受到很大的打擊,勢力漸衰。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五二年)呼韓邪單於附漢,次年來朝。其後六七十年間,漢與匈奴之間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東漢光武建武二十四年(公元四八年)分裂為二部,南下附漢的稱為南匈奴,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南匈奴屯居朔方、五原、雲中(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等郡,東漢末分為五部。西晉時,曾先後建立趙、夏、北涼等國。北匈奴於和帝時為東漢和南匈奴所擊敗,部分西遷。」

中國境內大漠南北的草原地帶,是我國歷史上北方各個游牧民族活動的大舞台。在戰國以前,先後曾出現過「葷粥」(音:勛育)、鬼方、「獫狁」(音:險允)、「戎」和「狄」的氏族或部落。春秋戰國時候,他們相互之間及他們和華夏各族之間,曾不斷發生過戰爭,有的部族消失了,有的部族被華夏各族的諸侯國兼並,有的則發展壯大起來。到戰國後期,我國北方許多氏族、部落,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形成部落聯盟。其中之一就是匈奴族。

匈奴誕生之初,主要在漠南黃河河套地區(指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賀蘭山以東、狼山和大青山南、黃河沿岸的地區,統稱河套)和陰山(內蒙古狼山、大青山等)一帶。據《漢書》「匈奴傳」記載,這里「草木茂盛,多禽獸」,可見這樣的地理條件,無論對於畜牧或狩獵,都是十分有利的。匈奴人正是利用了這些自然條件,發展了游牧經濟。他們「逐水草遷徙」,「食畜肉,飲種酪,衣皮革,被氈裘,住穹廬」,《漢書》(匈奴傳)中的這種描述,正是當時匈奴人游牧生活的真實寫照。

匈奴的第一個單於是頭曼單於。當時匈奴部落聯盟的中心所在地是頭曼城(在今五原縣固陽一帶,在內蒙古包頭市東)。匈奴奴隸主貴族乘戰國末年,中原戰亂之際,奪取了河套以南的「河南地」(今內蒙古伊克昭盟一帶),致使當時秦、燕、趙三國的邊境不得安寧。公元前二六五年,趙大將李牧大破匈奴十餘萬騎。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公元前二一五年,派大將蒙恬領兵三十萬抗擊匈奴,收復了「河南地」。第二年,奪取了匈奴控制的高闕(今內蒙古臨河西北)、陽山(今內蒙古臨河市西北的狼山)等地。匈奴不得不向北退卻七百餘里。秦朝就在匈奴突出的地方設置郡縣,同時把原先秦、趙、燕所築的長城重新整修並連接起來,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沿黃河北至河套,傍陰山至遼東(今遼寧遼陽市),綿延近萬里,以防止匈奴的再次入侵。公元前二零七年,秦朝被推翻,楚漢相爭,中原大亂。匈奴乘機越過長城,重新占據河套地區和陰山一帶。

公元前二零九年,冒頓殺其父頭曼自立為單於。西漢初期,他建立起一個奴隸制國家--匈奴單於國。控制的地區南起陰山,北抵貝加爾湖,東到遼河,西逾蔥嶺。匈奴政權的建立,結束了我國北方游牧部落的分散局面。在冒頓單於統治時期,匈奴先後征服了許多部族和部落。據《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它滅東胡,擊走月氏(音:支),南並樓煩、白羊河南王,北服渾庾、屈射、丁零、鬲昆各族,隨後又滅月氏,平定樓蘭、烏孫及其旁二十六族。

❸ 關於秦國的地理位置

秦國是周朝時華夏族(漢族古稱)在中國西北建立的一個諸侯國,秦人是華夏族西遷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商朝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後因嬴姓部族捲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亂而遭到西周統治者的懲罰,被迫西遷,嬴姓部族因此淪為奴隸。

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秦人此後世代為周王室養馬並在戌邊對抗西戎。周夷王以後,周王室越來越衰敗,不得不依靠秦人來穩定西部疆域的和平。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賜以原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甘肅天水市西南禮縣一帶)之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殺,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賞識。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

秦國最初由於地處偏僻,不被其他諸侯國重視。直到秦穆公時先後滅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個國家,開辟國土千餘里並穩定大後方以後,才奠定了其作為春秋四大強國的基礎。秦國多位君王死於討伐西戎,秦人與戎人常年交戰造就了秦人能征善戰。

戰國初魏國奪取了河西之地,秦國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秦孝公時,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秦國因此與日俱強,逐漸成為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前316年秦滅蜀國,從此秦國正式成為戰國七雄中版圖最大的國家。

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於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間滅掉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帝國秦朝。

❹ 歷史上馬邑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為什麼匈奴和突厥都喜歡從此南侵

關於馬邑(今山西朔州朔城區東北),唐太宗李世民曾做過一首詩,《飲馬長城窟》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 絕漠干戈戢,車徒振原隰。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 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靈台凱歌入

其中有一句,將軍旋馬邑,意思就是將軍從馬邑凱旋而歸,可見馬邑自古以來就是進出邊塞的必經之地。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一直屬於冷兵器時代,而冷兵器時代的地理位置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古代漢族農耕文明最大的敵人就是來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自秦朝完成中原統一之後,北方的游牧民族也由小部落統一成為匈奴帝國,伴隨著漢人王朝更新換代,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也不斷更替,匈奴、鮮卑、契丹、蒙古、女真你方唱罷我登場。雖然政權不斷更替,但是不變的是北方游牧民族貧瘠的資源和貪慕中原財富不斷南下掠奪野蠻行徑。

因此飽受北方侵擾的漢人不得不選擇邊塞險要之地修建長城修建邊關要塞阻擋北方的入侵。

而山西不僅是中原地區的正北屏障,也是古代以關中洛陽為政治中心的中原政權與游牧民族漠南中心最快捷的必經要道。

❺ 秦朝有匈奴么

有,在春秋,就有!!!那時候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時候,就是引來了犬戎,理論上也屬於北匈奴的一隻,秦始皇修建長城不也是為了防範匈奴!

❻ 明朝,唐朝,元朝,秦朝的地理位置,詳細一點啊!!!

你好,以下為全盛時期的

明朝

「東起朝鮮,西據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長沙,萬里石塘」盡入版圖。其聲教所訖,歲時納貢,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羈縻者,不在此數。嗚呼盛矣!(《明史·地理志》)

❼ 在中國通史的地圖上,看到秦朝的匈奴是在蒙古,匈奴指的是少數民族國家

前3世紀匈奴統治結復構分制為中央王庭、東部的左賢王、和西部的右賢王,控制著從裏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等地區。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蒙恬北擊匈奴,收河套,「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過秦論》)。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在過去匈奴確實可以稱之為國家。至少在清朝之前。清朝開始就一直在統一西北地區。有不少戰役。看《康熙王朝》就知道了。那是康熙的夢想——統一大清國。
http://ke..com/view/14656.htm 這里是對「匈奴」的詳細解釋。

❽ 戰國時期秦國的地理位置


都成雍,商鞅變法後遷至咸陽。疆域包括陝西大部、山西西南(一小塊)、河南西部(一小塊)、甘肅東南部、四川部分。




秦國是周朝時華夏族(漢族古稱)在中國西北建立的一個諸侯國,秦人是華夏族西遷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商朝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後因嬴姓部族捲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亂而遭到西周統治者的懲罰,被迫西遷,嬴姓部族因此淪為奴隸。

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秦人此後世代為周王室養馬並在戌邊對抗西戎。周夷王以後,周王室越來越衰敗,不得不依靠秦人來穩定西部疆域的和平。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賜以原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甘肅天水市西南禮縣一帶)之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殺,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賞識。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

秦國最初由於地處偏僻,不被其他諸侯國重視。直到秦穆公時先後滅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個國家,開辟國土千餘里並穩定大後方以後,才奠定了其作為春秋四大強國的基礎。秦國多位君王死於討伐西戎,秦人與戎人常年交戰造就了秦人能征善戰。

戰國初魏國奪取了河西之地,秦國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秦孝公時,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秦國因此與日俱強,逐漸成為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前316年秦滅蜀國,從此秦國正式成為戰國七雄中版圖最大的國家。

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於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間滅掉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帝國秦朝。

❾ 秦朝西部和南部疆域分別到達哪裡為了防禦匈奴,秦漢採取了哪些措施

西部到達河西走廊,南部抵象郡。
秦朝:修築了西起甘肅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
漢朝:漢武帝劉徹聯絡西域各國發動對匈奴的反擊戰爭。

❿ 秦朝與匈奴的關系怎樣

戰爭關系
戰國時期,居住在中國北部的匈奴,已經進入奴隸制社會。佔有版今內蒙古、寧夏一權帶的廣大草原地區。當時,中原各國忙於征戰,無暇北顧,匈奴經常襲掠與其接壤的秦、趙、燕三國北部邊地。秦始皇兼並六國後,為解除匈奴對秦的威脅,命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