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地理環境
❶ 地理環境的保護
地理環境保護目的是防止自然地理環境遭受過度的人為影響,朝不良方向演化,實現人與自然地理環境的和諧發展。
1)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只有一個地球,資源和空間都是有限的。因此,人口的增長不僅要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也要與環境的承載量相適應,不能無節制。保持適度人口,同時提高人口素質,以適應社會經濟各項事業發展對勞動人口的需求,是人與自然地理環境和諧發展的前提。
2)振興經濟發展,改進增長方式。經濟發展是人類自身生存和進步所必需,也是保護和改善自然地理環境的物質保證。貧窮是環境惡化的一個重要根源,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是當前的首要任務。同時,經濟發展不能脫離環境的承受能力,要實行保持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發展戰略。如實行對環境無害的能源政策,發展綠色化學取代造成嚴重環境污染的傳統化學;鼓勵採用無污染生產技術,實現「零排放」;有效利用太陽能,解決人類的能源和有機化工原料的需求。在技術進步的帶動下,將經濟發展從外延擴大的粗放式生產轉變到集約化經營的軌道,實現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3)改善自然地理環境質量,有效利用自然資源。自然地理環境一方面提供經濟發展的資源條件,另一方面又消納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廢棄物。環境問題的實質在於,人類經濟活動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了資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人類必須深刻認識到:環境容量是有限的;自然資源的補給、再生和增殖是需要時間的,一旦超過了極限,恢復是困難的,有時甚至是不可逆的。
4)大力開展自然地理環境建設。近年來,人們檢討了先是破壞環境,在經濟發展後再保護環境的曲折經歷,提出了「環境建設」的新概念。所謂環境建設是指人類在與自然合作的基礎上,既按照社會經濟規律合理組織社會系統和經濟系統,又遵循自然規律設計和營建人與自然協調的人類生態系統;在生產發展的同時建設一個人類與自然界互利共生的、更有利於人類發展的自然環境。這種環境有3個基本特徵:一是有具高效的經濟潛力;二是保持高水平的生態穩定;三是具備美學價值的環境外貌。
❷ 如何有效利用土地資源或水資源 環境經濟學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介紹:
1、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專結構、功能、動態屬及其空間分異規律的學科,是地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綜合性的分支科學有綜合自然地理學、區域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等。部門性的分支科學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生物地理學、冰川學等。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部門自然地理學已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
2、資源環境
資源環境的產生是由人們自然資源到環境資源對認識的一種深化,幾乎所有的自然資源都構成人類生存的環境因子,自然資源是指,在一定的時空范圍內,可供人類利用的表現為各種相互獨立的靜態物質和能量。而環境資源則是靜與動的統一體。
❸ 1,地理環境對社會發展有什麼重要作用
地理環境對社會歷史發展起著什麼作用地理環境,或者說,社會發展的自然環境、自然條件、自然基礎,是社會物質生活和社會發展的經常的必要條件之一.它包括在歷史上形成的與人類社會生活相互起作用或可能相互起作用的自然條件,如地理位置、地形、氣候、土壤、水文、礦藏、植物、動物,等等.地理環境是上述諸方面及其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復雜系統.不僅如此,不能只從自然物質及其運動規律來看待地理環境,還應當從人與自然的交互作用來看待.這樣,地理環境不僅和各個地區、各個國家的人類活動構成了一個復雜的大系統,而且在今天,整個人類社會和整個地球已經形成了一個十分復雜的更大系統.
人類創造歷史的活動是在一定的空間內進行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地理環境似乎就是人類活動的背景,起著類似舞台、布景乃至道具的作用.但是,人類歷史創造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通過和自然界之間的物質變換,或者說,通過對自然物質的調整、控制和改造,以謀求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地理環境不單是人類歷史活動的沉默背景和消極的旁觀者,它本身就是人類歷史創造活動的參與者,是這種活動的對象和材料.地理環境不僅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或不利的條件,它自身也在與人類活動的交互作用中不斷改變面貌.自有人類以來,地理環境因自然本身的發展而引起的變化一般來說是緩慢的,而在人與自然的交互作用下引起的變化,卻隨社會的發展,人類征服自然能力的加強而不斷擴大、加劇和加深[2].因此,作為人與自然相互關系的一個方面的地理環境主要是一個歷史的范疇.
地理環境是一個歷史的范疇,更具體些說,第一,自然界本身由於自己內部原因而在發生變化,盡管這種變化一般來說是緩慢的,但其中有一些變化終究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著相當的影響.一兩千萬年至幾百萬年前的亞非大陸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某些地區地理環境的變化,給古猿向人的演化帶來了有利的自然條件.我國五千年氣候的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3],已經為人所習知.而氣候變化所引起的一系列社會後果,也開始有人探索[4].至於局部地區,短暫時間內的地理環境由於自身原因而引起的劇烈變化,如地震、火山噴發、山崩、海嘯、洪水、大旱等等,往往對該地區的人類活動產生重大的有時竟是決定性的影響.至於局部地區地理環境由於自身原因引起的緩慢變化,雖然不那麼驚心觸目,但也對歷史的發展起過或大或小的影響.像唐後期非常繁榮,被稱為揚一益二的揚州,在這以後由於長江航道的淤塞和海岸線的延伸,失去了海港河港的優勢而趨衰落,在歷史上並非少見的現象.
第二,在人類發展的初始階段,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簡單和狹隘的.最早,人們所利用的更多的是獲得生活資料的自然富源,如土壤的肥力,魚產豐富的水等.隨著人類進入較高的發展階段,勞動資料的自然富源,如瀑布、河流、森林、金屬、煤炭等等,獲得了更重要的意義.如今,人類活動的地理環境的范圍已從陸地表面伸展到了外層空間、洋底和地層深處.而人類所能利用的自然物質、自然力和自然條件也日益增多、擴大和深化.原先不知其性質與用途,或限於技術水平而無法利用的自然物質、自然力和自然條件,像低品位礦石,工業廢料,稀有金屬,潮汐力,缺乏引力接近於真空的外層空間等被利用起來,參加到人與地理環境交互作用的大系統中來.
第三,自從人類擺脫動物狀態,從動物界分化出來以後,人類就通過勞動從單純依賴於自然界,利用現成的自然條件逐漸走上了改造與支配自然的道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這種改造的規模日益擴大,程度日益加深,以致今天的地球上遍布著整治過的土地,人工馴化的動物,經過育種的栽培植物,巨大的堤壩,無數的城市村鎮,四通八達的道路和運河等,和遠古的面貌已經大不相同.後人就在先輩改造過的地理環境中活動,並繼續先輩從事地理環境的改造.而這種經過人類改變過了的地理環境,又會給活動在其間的人類帶來新的巨大的影響和前所未有的問題.人和自然的關系就是這樣不斷地擴展、深化和交融.人類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越發展,就越能認識和利用自然規律,克服地理環境對自己的限制.但這並不意味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地理環境的作用是反比關系,彷彿人類社會越發展,地理環境對社會的作用就愈小.事實上,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和自然的關系逐步進入更寬、更深和更高的層次.許多新的自然條件和人們尚未認識或尚未充分認識的自然規律,隨著人和自然關系的擴展和深化而加入到這種關系中來,使人類征服自然的活動出現了新的局面,新的動力,也帶來了始料所未及的後果.例如農業的發展帶來森林和草原的破壞,引起水土流失和氣候變化,工業的發展帶來環境污染乃至大氣層二氧化碳增加這類全球性的長遠問題等.人類對自然的斗爭永無止息,人類對自然的改造始終在進行,人類和自然的關系是一個歷久而又常新的過程.
第四,即使是同樣不變的自然條件,在人類發展的不同階段,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往往起著不同甚至相反的作用.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大洋曾經妨礙了人們的交往,但當帆船、輪船相繼出現以後,它就成了人類最重要的交往途徑之一.多少年來,外層空間與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幾乎毫不相關,今天由於火箭及人造衛星的發明,它已經深深進入人類社會生活與政治生活領域.
總之,地理環境的范圍、深度、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各不相同,它是隨人類發展而變化的,是人與自然的復雜關系的產物.之所以如此,不僅是自然界本身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取決於人類社會的物質生產水平和社會制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人類改造、利用、控制地理環境的能力.因此,我們說地理環境是一個歷史的范疇.正因為這樣,在研究人類社會歷史發展時絕不能忽視地理環境及其作用.馬克思、恩格斯說:;任何歷史記載都應當從這些自然基礎以及它們在歷史進程中由於人們的活動而發生的變更出發.
❹ 怎樣理解地理環境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1、地理環境影響民族文化。
從人類總體歷史發展來看,地理環境對於文明的形成及文化的傳承都有關鍵性的作用。如黃河流域孕育了古老的中華文明,尼羅河流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2、地理環境影響區域氣候,惡劣的地理環境阻礙社會的發展。
地理環境影響副熱帶高氣壓帶及信風帶控制的大陸中心和大陸西岸,由於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氣流及來自內陸的信風控制,因此,氣候極其乾燥。撒哈拉沙漠區域由於水分不足,地表徑流淺或全無,物理風化強烈,風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礫漠,植被稀疏,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3、地理環境是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必要條件。
地理環境既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場所,又為人類提供生活資料和生產建設的資源。例如長江、黃河為中國人的生存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河流資源和交通資源,促進了中國水運、貿易的發展。
4、地理環境對國家政權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
如自古以來,地形平緩,依山傍水,周圍地勢險要是選擇政權所在地的重要條件之一。地理條件在中國古代是中國統一集權封建國家形成的一個有利條件,著名古都洛陽、長安均是地勢條件優良的城市,歷代以來多次被定為都城。
5、地理環境可以提升經濟效益。
優越的地理環境可使一個國家或民族獲得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從而加快社會發展速度;惡劣的地理環境可使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勞動生產率較低,從而延緩社會發展速度。
❺ 利用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原理,分析我國任意兩個地區的自然災害的原因及措施
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因為不合理耕種、放牧、植被破壞,可以採取種植植被,固坡,合理放牧
西部丘陵地區的山體滑坡、泥石流,是因為亂砍濫伐(人為)自然地形、降水(自然),採取植樹造林
❻ 地理環境作用
地理環境如何作用?地理環境作用是非常好的。因為對外說我都是發展前減才可以的
❼ 《自然地理》人類首先要有效的去保護自然環境,關注自然環境,探索自然環境,了解自然環境,思考自然環境
《自然地理》人類首先要有效的去保護自然環境,關注自然環境,探索自專然環境,屬了解自然環境,思考自然環境《自然地理》人類《自然地理》人類首先要有效的去保護自然環境,關注自然環境,探索自然環境,了解自然環境,《自然地理》人類首先要有效的去保護自然環境,關注自然環境,探索自然環境,了解自然《自然地理》人類首先要有效的去保護自然環境,關注自然環境,探索自然環境,了解自然環境,思考自然環境,思考自然環境自然環境先要有效《自然地理》人類首先要有效的去保護自然環境,《自然地理》人類首先要有效的去保護自然環境,關注自然環境,探索自然環境,了解自然環境,思考自然環境《自然地理》人類首先要有效的去保護自然環境,關注自然環境,探索自然環境,了解自然環境,思考自然環境關注自然環境,探索自然環境,了解自然環境,思考自然環境去保護自然環境,關注自然環境,探索自然環境,《自然地理》人類首先要有效的去保護自然環境,關注自然環境,探索自然環境,了解自然環境,思考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思考自然環境
❽ 地理環境利用題
正確答案是B
A、D的錯誤在於「成本低」
C的錯誤在於「各地都豐富」
❾ 列舉世界某國或某地區如何充分利用當地自然人文地理環境揚長避短因地制宜的發
一個地區發展農業還是發展前途產業,都需要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條件和人文地版理環境,揚長避短權,因地制宜發展。
例如我國江西省千煙洲過去發展農業生產時,只發展種植業,陡坡開荒,農業產出低,水土流失嚴重。後來當地因地制宜發展立體農業。丘陵下的平原發展種植業,斜坡地發展林業或者發展畜牧業,丘陵之間的窪地可以積水發展漁業。既提高了農業產出,有保護了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