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理環境特點
❶ 浙江省的優點跟缺點,包括地理環境,自然條件跟人文地理,急!!!好的加分
浙江復省地理特徵非常豐富,從浙北制地區水網密集的沖積平原,到浙東地區的沿海丘陵,再到浙南地區的山區,另還有舟山市的海島地貌,可謂山河湖海無所不有。浙江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
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937億立方米,按單位面積計算居全國第4位,但由於人口密度高,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2008立方米,低於全國人均水平,最少的舟山等海島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600立方米。 浙江省水系的一個顯著特徵是,主要河流大部分源短流急,流域面積狹小,河流和湖泊占總面積的6.4%。依西南高東北低地勢,多數河流發源於西部或中部,向東或東北方向注入東海。
浙江氣候總的特點是: 季風顯著, 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 光照較多, 雨量豐沛, 空氣濕潤, 雨熱季節變化同步,氣候資源配製多樣,氣象災害繁多。
❷ 浙江省氣候或地形特點
氣候浙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光內照較多,雨量豐沛,空氣濕潤容,雨熱季節變化同步,氣候資源配製多樣,氣象災害繁多。年平均氣溫15~18℃,1月、7月分別為全年氣溫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為集中降雨期。極端最高氣溫44.1℃,極端最低氣溫-17.4℃;浙江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10~2100小時。
浙江山地和丘陵佔74.63%,平坦地佔20.32%,河流和湖泊佔5.05%,耕地面積僅208.17萬公頃,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
❸ 浙江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浙江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陸域面積10.55萬平方公里,為中國的1.1%,是中國面積較小的省份之一。浙江山地和丘陵佔74.63%,平坦地佔20.32%,河流和湖泊佔5.05%%,耕地面積僅208.17萬公頃,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
浙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光照較多,雨量豐沛,空氣濕潤,雨熱季節變化同步,氣候資源配製多樣,氣象災害繁多。年平均氣溫15~18℃,1月、7月分別為全年氣溫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為集中降雨期。極端最高氣溫44.1℃,極端最低氣溫-17.4℃;浙江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10~2100小時。
春季,東亞季風處於冬季風向夏季風轉換的交替季節,南北氣流交會頻繁,低氣壓和鋒面活動加劇。浙江春季氣候特點為陰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時常出現大風,浙江省雨水增多,天氣晴雨不定,正所謂「春天孩兒臉,一日變三變」。浙江春季平均氣溫13~18℃,氣溫分布特點為由內陸地區向沿海及海島地區遞減;浙江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為由西南地區向東北沿海地區逐步遞減;浙江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氣象災害有陰雨、倒春寒等。
夏季,隨著夏季風環流系統建立,浙江境內盛行東南風,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活動對浙江天氣有重要影響,而北方南下冷空氣對浙江天氣仍有一定影響。浙江省各地雨日為32~55天。夏季主要氣象災害有台風、暴雨、旱澇等。
秋季,夏季風逐步減弱,並向冬季風的過渡,氣旋活動頻繁,鋒面降水較多,氣溫冷暖變化較大。浙江省秋季平均氣溫16~21℃,東南沿海和中部地區氣溫度偏高,西北山區氣溫偏低;降水量210~430毫米,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山區降水量較多,東北部地區雖降水量略偏少,但其年際變化較大;浙江省各地雨日28~42天。
冬季,東亞冬季風的強弱主要取決於蒙古冷高壓的活動情況,浙江天氣受制於北方冷氣團(即冬季風)的影響,天氣過程種類相對較少。冬季氣候特點是晴冷少雨、空氣乾燥。冬季平均氣溫3~9℃,氣溫分布特點為由南向北遞減,由東向西遞減;各地降水量140~250毫米,除東北部海島偏少明顯外,其餘各地差異不大;浙江省各地雨日為28~41天。冬季主要氣象災害有寒潮、雨雪等。
浙江境內有西湖、東錢湖等容積100萬立方米以上湖泊30餘個,海岸線(包括海島)長6400餘公里。自北向南有苕溪、京杭運河(浙江段)、錢塘江、甬江、靈江、甌江、飛雲江和鰲江等八大水系,錢塘江為第一大河,上述8條主要河流除苕溪、京杭運河外,其餘均獨流入海。
❹ 浙江自然環境特點
浙江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季受蒙古高壓控制,盛行西北風,以晴冷、乾燥天氣為主,是浙江省低溫、少雨的季節。夏季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以東南風為主,海洋提供充沛的水氣,空氣濕潤,是浙江高溫、強光照季節。春秋雨季為過渡時期,氣旋活動頻繁,鋒面雨甚多,冷暖變化亦大。浙江氣候總的特點是:季風交替規律顯著,年溫適中,四季分明,光照較多,熱量豐富,雨量充沛,空氣濕潤。同時,因瀕臨海洋,溫、濕條件比同緯度的內陸季風區優越,是我國自然條件最優越的地區之一。
浙江太陽年輻射量在 4000-4800mJ/m2 之間,較我國同緯度的內陸省份為多。全年日照時數在1100-2200h之間。平均氣溫在15.0-18.0 ℃之間,極端最低溫度零下17.4-2.2℃,極端最高氣溫33.0-42.9℃。
浙江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2000mm 之間,系我國降水較豐富的地區之一。全年雨日 140-170天。一年之中,3月-7月初的春雨和梅雨降水量豐富; 7月-8月盛夏,乾旱少雨,唯沿海有台風雨補充;入秋後,9月份有一短暫秋雨期,10月至翌年2月降水最少,多晴冷天氣。
由於季風的不穩定性,浙江冬季低溫、寒潮,夏季高溫、乾旱,雨季洪澇,夏秋熱帶風暴和春夏季的冰雹等,均是浙江經常出現的災害性天氣。
浙江氣候總的特點是:季風顯著, 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光照較多,雨量豐沛,空氣濕潤,雨熱季節變化同步,氣候資源配製多樣,氣象災害繁多。 浙江 年平均氣溫15~18℃, 極端最高氣溫33~43℃,極端最低氣溫-2.2~-17.4℃;全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10~2100小時。
春季,東亞季風處於冬季風向夏季風轉換的交替季節,南北氣流交會頻繁,低氣壓和鋒面活動加劇。浙江春季氣候特點為陰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時常出現大風,全省雨水增多,天氣晴雨不定,正所謂「春天孩兒臉,一日變三變」。浙江春季平均氣溫13~18℃,氣溫分布特點為由內陸地區向沿海及海島地區遞減;全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為由西南地區向東北沿海地區逐步遞減;全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氣象災害有暴雨、冰雹、大風、倒春寒等。
夏季,隨著夏季風環流系統建立,浙江境內盛行東南風,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活動對浙江天氣有重要影響,而北方南下冷空氣對浙江天氣仍有一定影響。初夏,浙江各地逐步進入汛期,俗稱「梅雨」季節,暴雨、大暴雨出現概率增加,易造成洪澇災害;盛夏,受副熱帶高壓影響,浙江易出現晴熱乾燥天氣,造成乾旱現象;夏季是熱帶風暴影響浙江概率最大的時期。浙江夏季氣候特點為 氣溫高、降水多、光照強、空氣濕潤,氣象災害頻繁。 全省夏季平均氣溫 24~28℃,氣溫分布特點為中部地區向周邊地區遞減;各地降水量290~750毫米,東部山區降水量較多,如括蒼山、雁盪山、四明山等,海島和中部地區降水相對較少;全省各地雨日為32~55天。夏季主要氣象災害有台風、暴雨、乾旱、高溫、雷暴、大風、 龍卷風 等。
秋季,夏季風逐步減弱,並向冬季風的過渡,氣旋活動頻繁,鋒面降水較多,氣溫冷暖變化較大。浙江秋季氣候特點:初秋,浙江易出現淅淅瀝瀝的陰雨天氣, 俗稱「秋拉撒」;仲秋,受高壓天氣系統控制,浙江易出現天高雲淡、風和日麗的秋高氣爽天氣,即所謂「十月小陽春」天氣;深秋,北方冷空氣影響開始增多,冷與暖、晴與雨的天氣轉換過程頻繁,氣溫起伏較大。全省秋季平均氣溫16~21℃,東南沿海和中部地區氣溫度偏高,西北山區氣溫偏低;降水量210~430毫米,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山區降水量較多,東北部地區雖降水量略偏少,但其年際變化較大;全省各地雨日28~42天。秋季主要氣象災害有台風、暴雨、低溫、陰雨寡照、大霧等。
冬季,東亞冬季風的強弱主要取決於蒙古冷高壓的活動情況,浙江天氣受制於北方冷氣團(即冬季風)的影響,天氣過程種類相對較少。 浙江冬季氣候特點是晴冷少雨、空氣乾燥。 全省冬季平均氣溫3~9℃,氣溫分布特點為由南向北遞減,由東向西遞減;各地降水量140~250毫米,除東北部海島偏少明顯外,其餘各地差異不大;全省各地雨日為28~41天。冬季主要氣象災害有寒潮、 凍害、 大風、大雪、大霧等。
❺ 浙江的自然環境描述包括地理位置,氣候,地形,河流
地形
浙江地形
浙江地形
浙江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陸域面積10.18萬平方公里,為中國的1.06%,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浙江山地和丘陵佔70.4%,平原和盆地佔23.2%,河流和湖泊佔6.4%,耕地面積僅208.17萬公頃,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大致可分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東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東南沿海平原及濱海島嶼等六個地形區。
地貌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西南以山地為主,中部以丘陵為主,東北部是低平的沖積平原,「七山一水兩分田」是浙江地形的概貌。
浙北地區水網密集的沖積平原,浙東地區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區的山區,舟山市的海島地貌,可謂山河湖海無所不有。西南多為千米以上的群山盤結,其中位於龍泉境內的黃茅尖,海拔1929米,為浙江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脈、盆地為主,占浙江省總面積70.4%。平原面積23.2%,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興、湖州),寧紹平原(寧波、紹興)、金麗衢平原(金華、麗水、衢州),溫台平原(溫州、台州)。
氣候
森林
森林(10張)
浙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光照較多,雨量豐沛,空氣濕潤,雨熱季節變化同步,氣候資源配製多樣,氣象災害繁多。年平均氣溫15~18℃,1月、7月分別為全年氣溫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為集中降雨期。極端最高氣溫44.1℃,極端最低氣溫-17.4℃;浙江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10~2100小時。
春季,東亞季風處於冬季風向夏季風轉換的交替季節,南北氣流交會頻繁,低氣壓和鋒面活動加劇。浙江春季氣候特點為陰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時常出現大風,浙江省雨水增多,天氣晴雨不定,正所謂「春天孩兒臉,一日變三變」。浙江春季平均氣溫13~18℃,氣溫分布特點為由內陸地區向沿海及海島地區遞減;浙江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為由西南地區向東北沿海地區逐步遞減;浙江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氣象災害有陰雨、倒春寒等。[2]
夏季,隨著夏季風環流系統建立,浙江境內盛行東南風,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活動對浙江天氣有重要影響,而北方南下冷空氣對浙江天氣仍有一定影響。浙江省各地雨日為32~55天。夏季主要氣象災害有台風、暴雨、旱澇等。[3]
秋季,夏季風逐步減弱,並向冬季風的過渡,氣旋活動頻繁,鋒面降水較多,氣溫冷暖變化較大。浙江省秋季平均氣溫16~21℃,東南沿海和中部地區氣溫度偏高,西北山區氣溫偏低;降水量210~430毫米,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山區降水量較多,東北部地區雖降水量略偏少,但其年際變化較大;浙江省各地雨日28~42天。[4]
冬季,東亞冬季風的強弱主要取決於蒙古冷高壓的活動情況,浙江天氣受制於北方冷氣團(即冬季風)的影響,天氣過程種類相對較少。冬季氣候特點是晴冷少雨、空氣乾燥。冬季平均氣溫3~9℃,氣溫分布特點為由南向北遞減,由東向西遞減;各地降水量140~250毫米,除東北部海島偏少明顯外,其餘各地差異不大;浙江省各地雨日為28~41天。冬季主要氣象災害有寒潮、雨雪等。[5]
3自然資源
編輯
水資源
水
水(6張)
浙江境內有西湖、東錢湖等容積100萬立方米以上湖泊30餘個,海岸線(包括海島)長6400餘公里。自北向南有苕溪、京杭運河(浙江段)、錢塘江、甬江、靈江、甌江、飛雲江和鰲江等八大水系,錢塘江為第一大河,上述8條主要河流除苕溪、京杭運河外,其餘均獨流入海。[6]
浙江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為1600毫米左右,是中國降水較豐富的地區之一。浙江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937億立方米,但由於人口密度高,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2008立方米,最少的舟山等海島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600立方米。[6]
海洋資源
浙江海岸線總長6400餘公里,居中國首位。有沿海島嶼3000餘個,水深在200米以內的大陸架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浙江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海島有3061個,是中國島嶼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積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島(舟山群島主島)為中國第四大島。海岸線總長6486.24公里,居中國首位,其中大陸海岸線2200公里,居中國第5位。岸長水深,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290.4公里,佔中國的1/3以上,10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105.8公里。東海大陸架盆地有著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前景。
浙江省海洋資源十分豐富,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和海島岸線長達6500公里,佔中國海岸線總長的20.3%。擁有3061個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海島,其陸域面積有1940.4萬公頃,90%以上無人居住。港口、漁業、旅遊、油氣、灘塗五大主要資源得天獨厚,組合優勢顯著。截至2013年,有港口58個,泊位650個,年吞吐量2.5億噸。海岸灘塗資源有26.68萬公頃,居中國第三。舟山是浙江唯一的海島市,是國家重點開發區域之一。[7]
浙江海域遼闊,氣候溫和,水質肥沃,餌料豐富,適宜多種海洋生物的棲息生長與繁殖。生物種類繁多,素有「中國魚倉」美譽。[7]
浙江可供海水養殖的品種:石斑魚、鮑魚、扇貝、海參、鰻鱺、褐菖魚由、黑鯛、真鯛、鱸魚、魚免狀黃姑魚、黃條魚師、河豚、卵形鯧魚參、鯔駿魚、海鰻、中華烏塘鱧、中國對蝦、日本對蝦、斑節對蝦、長毛對蝦、刀額新對蝦、脊尾對蝦、梭子蟹、青蟹、海馬。[7]
土地資源
根據2004年度浙江省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浙江省土地利用構成中,農用地面積為12961.2萬畝,占浙江省土地總面積的82.0%,建設用地面積為1360.2萬畝,佔8.6%,未利用地面積為1488.2萬畝,佔9.4%。
2004年浙江省耕地面積減少94.5萬畝、增加46.8萬畝,增減相抵凈減少47.7萬畝。浙江省減少耕地面積中,農業結構調整減少耕地50.3萬畝,佔53.2%;建設佔用耕地36.7萬畝,佔38.8%;生態退耕6.0萬畝,佔6.4%;災毀及其他減少耕地1.5萬畝,佔1.6%。浙江省新增耕地面積中,通過土地開發、復墾、整理新增耕地37.2萬畝,佔79.5%;農業結構調整及其他新增耕地9.6萬畝,佔20.5%。年末浙江省耕地面積2997.9萬畝,比上年度凈減少47.7萬畝;可調整土地面積116.4萬畝,比上年度凈增加41.3萬畝。二者合計3114.3萬畝。扣除2004年度生態退耕和災毀耕地面積,表明浙江省2004年度繼續實現了耕地總量動態平衡。[6]
浙江省的土壤以黃壤和紅壤為主,占浙江省面積70%以上,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原和河谷多為水稻土,沿海有鹽土和脫鹽土分布。
礦產資源
太陽光導入器
太陽光導入器(5張)
浙江省礦產種類繁多,有鐵、銅、鉛、鋅、金、鉬、鋁、銻、鎢、錳等,以及明礬石,螢石、葉蠟石、石灰石、煤、大理石、膨潤土、砩石等。明礬石礦儲量居世界第一(60%),螢石礦儲量居中國第二。[6]
浙江省境內已發現礦產113種。截至2009年底浙江省統計礦產資源儲量的礦產93種(不包括油氣、放射性礦產)。浙江省列入統計的礦區有2392個,比上年減少302個,其中固體礦產礦區2343個,地熱礦泉水礦區49個。
非金屬礦產豐富,部分礦種探明資源儲量位居全國前列。以探明資源儲量而言,明礬石、葉蠟石居全國之冠,螢石、伊利石、鑄型輝綠岩居全國第二,飾面閃長岩第三,沸石、硅灰石、透灰石、硼礦、膨潤土、珍珠岩等列前十名之內。多數礦床規模大,埋藏淺,開采條件好。
金屬礦產點多面廣,但規模不大。浙江省鐵、銅、鉬、鉛、鋅、金、銀、鎢、錫礦產較多,但多數為小型礦床或礦點,僅少數礦產地達到大中型規模,且礦石組成復雜,共伴生多種元素。
省域成煤地質條件差,煤炭資源貧乏;陸域尚無發現油氣資源,但海域油氣前景看好。[8]
植物資源
動植物
動植物(5張)
浙江省植被資源在3000種以上,屬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45種。樹種資源豐富,素有"東南植物寶庫"之稱。
浙江林地面積667.97萬公頃,其中森林面積584.4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60.5%。活立木總蓄積1.94億立方米。森林面積中,喬木林面積420.18萬公頃,竹林面積78.29萬公頃,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面積85.95萬公頃。[6]
浙江的森林覆蓋率、毛竹面積和株數位於中國前茅。其中竹林面積佔中國的1/7,竹業產值約佔中國的1/3,森林群落結構比較完整,具有喬木林、灌木林、草本三層完整結構的面積佔了喬木林的54.2%,只有喬木層的簡單結構的面積僅占喬木林的1.5%。森林的健康狀況良好,健康等級達到健康、亞健康的森林面積比例分別為88.45%和8.23%。森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總體上屬中等偏上水平,森林植被類型、森林類型、喬木林齡組類型較豐富。[6]
動物資源
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有123種動物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野生動物有獸類80多種,鳥類300-400種,其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2種,二級保護動物103種,省級保護動物44種。[6]
❻ 浙江省的地理概況
地形地貌
浙江山地和丘陵佔74.63%,平坦地佔20.32%,河流和湖泊佔5.05%%,耕地面積僅208.17萬公頃,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西南以山地為主,中部以丘陵為主,東北部是低平的沖積平原。大致可分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東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東南沿海平原及濱海島嶼等六個地形區。
浙北地區水網密集的沖積平原,浙東地區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區的山區,舟山市的海島地貌,可謂山河湖海無所不有。
西南多為千米以上的群山盤結,其中位於龍泉境內的黃茅尖,海拔1929米,為浙江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脈、盆地為主。四大平原有杭嘉湖平原(杭州、嘉興、湖州)、寧紹平原(寧波、紹興)、金麗衢平原(金華、麗水、衢州)、溫台平原(溫州、台州)。
水文
浙江境內有西湖、東錢湖等容積100萬立方米以上湖泊30餘個,海岸線(包括海島)長6400餘公里。自北向南有苕溪、京杭運河(浙江段)、錢塘江、甬江、靈江、甌江、飛雲江和鰲江等八大水系,錢塘江為第一大河,上述8條主要河流除苕溪、京杭運河外,其餘均獨流入海。
(6)浙江地理環境特點擴展閱讀:
浙江,簡稱「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界於東經118°01'-123°10',北緯27°02'-31°11'之間,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安徽、江西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浙江省總面積10.55萬平方千米。
浙江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復雜。山脈自西南向東北成大致平行的三支。地跨錢塘江、甌江、靈江、苕溪、甬江、飛雲江、鰲江、曹娥江八大水系,由平原、丘陵、盆地、山地、島嶼構成。浙江省地處亞熱帶中部,屬季風性濕潤氣候。
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下轄11個省轄市,19個縣級市,32個縣,1個自治縣,37個市轄區。
❼ 浙江地區的氣候條件是什麼樣的
浙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光照較多,雨量豐沛,空氣濕潤,雨熱季節變化同步,氣候資源配製多樣,氣象災害繁多。年平均氣溫15~18℃,1月、7月分別為全年氣溫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為集中降雨期。
春季,東亞季風處於冬季風向夏季風轉換的交替季節,南北氣流交會頻繁,低氣壓和鋒面活動加劇。浙江春季氣候特點為陰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時常出現大風,浙江省雨水增多,天氣晴雨不定,正所謂「春天孩兒臉,一日變三變」。浙江春季平均氣溫13~18℃,氣溫分布特點為由內陸地區向沿海及海島地區遞減。
夏季,隨著夏季風環流系統建立,浙江境內盛行東南風,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活動對浙江天氣有重要影響,而北方南下冷空氣對浙江天氣仍有一定影響。
秋季,夏季風逐步減弱,並向冬季風的過渡,氣旋活動頻繁,鋒面降水較多,氣溫冷暖變化較大。浙江省秋季平均氣溫16~21℃,東南沿海和中部地區氣溫度偏高,西北山區氣溫偏低。
冬季,東亞冬季風的強弱主要取決於蒙古冷高壓的活動情況,浙江天氣受制於北方冷氣團(即冬季風)的影響,天氣過程種類相對較少。
(7)浙江地理環境特點擴展閱讀:
浙江的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浙江山地和丘陵佔74.63%,平坦地佔20.32%,河流和湖泊佔5.05%%,耕地面積僅208.17萬公頃,浙江地形自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西南以山地為主,中部以丘陵為主,東北部是低平的沖積平原。大致可分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東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東南沿海平原及濱海島嶼等六個地形區。
水文
浙江境內有西湖、東錢湖等容積100萬立方米以上湖泊30餘個,海岸線(包括海島)長6400餘公里。自北向南有苕溪、京杭運河(浙江段)、錢塘江、甬江、靈江、甌江、飛雲江和鰲江等八大水系,錢塘江為第一大河,上述8條主要河流除苕溪、京杭運河外,其餘均獨流入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浙江
❽ 浙江省的氣候類型和地形特點
浙江省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乾燥。
地形特點為:地勢西高東低,西部以山地丘陵為主,東部以盆地平原為主;地形類型多樣,有丘陵、山地、平原、盆地。
❾ 浙江的地理環境
浙江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陸域面積10.18萬平方公里,為中國的1.06%,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浙江山地和丘陵佔70.4%,平原和盆地佔23.2%,河流和湖泊佔6.4%,耕地面積僅208.17萬公頃,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西南以山地為主,中部以丘陵為主,東北部是低平的沖積平原。大致可分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東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東南沿海平原及濱海島嶼等六個地形區。
浙北地區水網密集的沖積平原,浙東地區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區的山區,舟山市的海島地貌,可謂山河湖海無所不有。西南多為千米以上的群山盤結,其中位於龍泉境內的黃茅尖,海拔1929米,為浙江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脈、盆地為主。四大平原有杭嘉湖平原(杭州、嘉興、湖州)、寧紹平原(寧波、紹興)、金麗衢平原(金華、麗水、衢州)、溫台平原(溫州、台州)。 浙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光照較多,雨量豐沛,空氣濕潤,雨熱季節變化同步,氣候資源配製多樣,氣象災害繁多。年平均氣溫15~18℃,1月、7月分別為全年氣溫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為集中降雨期。極端最高氣溫44.1℃,極端最低氣溫-17.4℃;浙江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10~2100小時。
春季,東亞季風處於冬季風向夏季風轉換的交替季節,南北氣流交會頻繁,低氣壓和鋒面活動加劇。浙江春季氣候特點為陰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時常出現大風,浙江省雨水增多,天氣晴雨不定,正所謂「春天孩兒臉,一日變三變」。浙江春季平均氣溫13~18℃,氣溫分布特點為由內陸地區向沿海及海島地區遞減;浙江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為由西南地區向東北沿海地區逐步遞減;浙江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氣象災害有陰雨、倒春寒等。
夏季,隨著夏季風環流系統建立,浙江境內盛行東南風,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活動對浙江天氣有重要影響,而北方南下冷空氣對浙江天氣仍有一定影響。浙江省各地雨日為32~55天。夏季主要氣象災害有台風、暴雨、旱澇等。
秋季,夏季風逐步減弱,並向冬季風的過渡,氣旋活動頻繁,鋒面降水較多,氣溫冷暖變化較大。浙江省秋季平均氣溫16~21℃,東南沿海和中部地區氣溫度偏高,西北山區氣溫偏低;降水量210~430毫米,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山區降水量較多,東北部地區雖降水量略偏少,但其年際變化較大;浙江省各地雨日28~42天。
冬季,東亞冬季風的強弱主要取決於蒙古冷高壓的活動情況,浙江天氣受制於北方冷氣團(即冬季風)的影響,天氣過程種類相對較少。冬季氣候特點是晴冷少雨、空氣乾燥。冬季平均氣溫3~9℃,氣溫分布特點為由南向北遞減,由東向西遞減;各地降水量140~250毫米,除東北部海島偏少明顯外,其餘各地差異不大;浙江省各地雨日為28~41天。冬季主要氣象災害有寒潮、雨雪等。
❿ 浙江省地理位置特點
浙江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介於北緯27度12分-31度31分和東經118度-123度之間,東瀕東海,南界專福建,西與江西、屬安徽相連,北與上海,江蘇為鄰。東西與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陸域面積10.18萬平方公里。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又稱浙江,省以江名,簡稱為浙。1996年統計,全省總人口為4343萬,有畲、回、壯、苗等49個少數民族。全省轄杭州、寧波(國務院批准為計劃單列市),溫州市、嘉興市、湖州市、紹興市、金華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10市及麗水地區,39個縣、25個縣級市、24個市轄區,共置858個鄉,983個鎮。省人民政府駐地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