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地理環境因素
❶ 廣東的潮汕人和福建人為什麼風俗像
「雖境土有閩粵之異,而風俗無潮樟之分」。
作為一個潮汕人,但還是得承認閩南文化和經濟的發展都要先於潮汕地區。
從人口來源看,潮州人大部分是福建移民的後裔。
從地理位置上看,潮汕地區「天高西北,地傾東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潮汕地區的發展只能向沿海擴張
歷史上潮汕地區第一次有政府建制是應該是在隋朝的時候,劃粵東和閩南為義安郡,也就是說那時候潮汕和閩南其實是一體的
明清時期,福建受限於地狹人稠的狀況,大量的閩南人湧入潮汕,甚至於占此後潮汕地區總人口的三分之二。而潮汕之前的方言並不是現有的潮汕話,而是受後來閩南方言和少量中原文化的影響形成的。
❷ 潮州的地理位置
潮州市是廣東省的地級市,位於廣東東部,東與福建省接壤,是粵東地區回政治、經答濟、文化中心。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著名僑鄉,對外開放旅遊城市,素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之美稱。全市總面積3614平方千米,轄湘橋區和潮安、饒平兩個縣。總人口258萬人,旅居海外的潮籍僑胞、華人及港澳台同胞約230萬人。潮州木雕是中國兩大木雕體系之一,潮州還是中國陶瓷出口的主要基地。
❸ 潮州的地理位置
潮州位於廣東省最東端,處於韓江中下游。東與福建省的詔安縣、平和縣相接,西與揭陽市的揭東區接壤,北接觸梅州市的豐順縣、大埔縣交界,南通汕頭市和澄海區,並瀕臨南海。
❹ 潮汕文化的形成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一般將潮汕文化分為三部分:
第一,以潮州為代表的韓江文化,包括潮州內、潮安、饒平、澄海容。
第二,以榕江為代表的榕江文化,包括榕城區、揭東、揭西。
第三,以潮陽為代表的練江文化,包括潮陽、普寧、惠來。
其中以潮陽為代表的練江文化非常有名。
汕頭文化特殊,現在汕頭人最主要的是由潮陽人移民過去的,文化上是以練江文化為主,並與其他文化融合為一體的新潮汕文化。
❺ 廣東自然地理環境特徵和人文地理環境特徵
一、自然地理環境特徵:
1、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東鄰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連廣西,南臨南海,珠江口東西兩側分別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
2、全境位於北緯20°13′~25°31′和東經109°39′~117°19′之間。全省陸地面積為17.9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1.87%;其中島嶼面積1592.7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陸地面積的0.89%。
3、全省沿海共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759個,數量僅次於浙江、福建兩省,居全國第三位,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個。全省大陸岸線長3368.1公里,居全國第一位。
4、廣東省山脈大多與地質構造的走向一致,以北東―南西走向居多,山脈之間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還有高要、清遠、楊村和惠陽等沖積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島―電白―陽江一帶和海豐―潮陽一帶分布較多。
5、廣東省屬於東亞季風區,從北向南分別為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是中國光、熱和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洪澇和乾旱災害經常發生,台風的影響也較為頻繁。春季的低溫陰雨、秋季的寒露風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凍,也是廣東多發的災害性天氣。
二、人文地理環境特徵:
1、1978年以來,廣東在全國率先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促進了經濟快速協調發展,已成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最發達、具市場活力和投資吸引力的地區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加工製造出口基地,是世界產業轉移的首選地區之一 。
2、廣東文化源遠流長,是嶺南文化的主體。在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史上居於重要地位,起著重要作用。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
3、嶺南文化由本根文化(即語言認同文化)、百越文化(即固有的本土文化)、中原文化(即南遷的中原漢文化)、海外文化(即舶來的域外文化)四部分組成,其內涵豐富多彩。
4、廣東文化涵蓋嶺南建築、嶺南園林、嶺南畫派、戲曲音樂、工藝美術、民俗節慶、宗教文化、飲食文化、語言文化、僑鄉文化等眾多內容。從地域上又分為廣府文化、廣東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
5、廣東語言狀況復雜,除粵北、粵東、粵西有瑤語、壯語、畲語、標話及歸屬不明的漢方言舊時正話、軍話、韶州土話(粵北土話)等,主要流行3種保留了豐富的古漢語特點、又各有特色的漢語方言廣東本土漢語方言粵語(包括能古話)、客家語(包括涯話)、閩語。
(5)潮州地理環境因素擴展閱讀
廣東省行政規劃特徵為:
1、廣東省下轄21個地級市,劃分為珠三角、粵東、粵西和粵北四個區域,其中珠三角: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江門、肇慶、惠州;粵東:汕頭、潮州、揭陽、汕尾;粵西:湛江、茂名、陽江、雲浮;粵北:韶關、清遠、梅州、河源。
2、廣東省轄市當中,廣州是國家中心城市 ,深圳為計劃單列市,深圳、珠海和汕頭為經濟特區,廣州和湛江為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3、廣東省下分122個縣級行政區,包括65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4個縣、3個自治縣。其中佛山市順德區被廣東省為省直管縣試點,對順德區實行省直接管理縣財政體制。順德區享有地級市的行政執法許可權,並將接受廣東省的直接考核,分數單列。
❻ 潮汕自然氣候對當地生產生活的影響
潮汕地區的氣候,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潮汕平原地處亞熱帶,南臨大海,北靠回山區,
雨量充足,四季常答青,農田物產富饒,蔬果品類繁多,盛產名貴海味,素有魚米之鄉的
美稱。
背景①基本背景:潮汕地區處於赤道低氣壓帶和副熱?高氣壓帶之間,它在東信風區之
中。②具體背景:地處亞歐大陸的東南端,受海陸的影響很大;冬半年常吹偏北風,夏
半年常吹偏南風,是明顯的季風區;夏季又處於西北太平洋低緯度地區台風盛行區域中
;地勢西北高、逐漸向東南傾斜,有西北向東南走向的高山,又有東北向西南走向的支
脈。因此,境內的山地、丘陵、平原的氣候不同,沿海與內陸的氣候也有顯明的差異。
總的特點是:陽光充足,熱量豐富;夏長冬暖,無霜期長;雨量充沛,降水集中在夏
半年;風向初夏偏東,盛夏偏南,冬半年偏北.
氣溫:年平均氣溫21.1~21.8℃。惠來縣氣溫最高,揭西縣最低。年間月平均氣
溫呈單峰分布,最熱月出現在7 月,南澳縣月平均氣溫 27.4℃,其他各縣(市)28.0~2
8.4℃;最冷月出現在l月,各地月平均氣溫12.8~14.1℃。
總的來說,對生產活動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❼ 粵東的地理條件
粵東主要有汕頭,潮州,梅州,惠州,河源等城市,簡介如下,如不滿意,可參考本網址 http://info.5ilife.net/jqzx/jingdian.aspx?id=001001034
汕頭
位置:北連興梅,西通廣州、南頻煙波浩瀚的南海,東接福建,與台灣隔海相望,是我國唯一在市區就能見到內海的城市。
氣候:汕頭位於北回歸線上,屬南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陽光充沛。全年平均氣溫在22℃左右,7月中旬至8月初是全年最熱的時節,氣溫大約在35℃左右;冬季最冷的時候一般也在5℃以上。
最佳旅遊時間: 除了夏季,其他時間去汕頭旅遊都是不錯的。
面積:2131平方公里
人口:400多萬
行政區劃:轄龍湖、金園、昇平、達濠、河浦五區及南澳縣,並代管潮陽市和澄海市。
概貌:汕頭市是中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中國東南沿海開放港口城市。緊靠香港、澳門、台灣,瀕臨西太平洋國際黃金航道。汕頭市是全國著名僑鄉,是中國唯一市區有內海的亞熱帶濱海城市 。
景觀:南澳島、礐石風景區、中山公園、天壇公園、桃花澗等
潮州
位置:潮州市地處粵東,位於韓江中下游,毗鄰福建省和汕頭、揭陽、梅州市。
氣候: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1.4度,最高溫度39.6度,最低溫度-0.5度。年平均降雨量1668毫米,多集中於四至六月份。全年無霜期在丘陵,平原為347天,
面積:3613.9平方公里
人口:238.6萬
行政區劃:轄潮安縣、饒平縣、湘橋區和楓溪區
概貌:潮州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潮州是一座城鄉連結的城市,環境優美, 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潮州市於1985 被國家批准為水外開放旅遊城市;1986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為沿海經濟開放的縣市之一;1989年列為廣東省直轄市。
景觀:潮州市現有文物點700多處,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海蝕、古建築、古祠、古寺、古井、古橋、古塔、古牌坊、摩崖石刻、碑碣等。
惠州
位置: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南臨南海大亞灣,毗鄰香港與深圳。
氣候:陽光充足,氣候溫和,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年日照總數2000多小時,年平均氣溫22度,7月均溫28.3度,1月均溫13度。四季長青,全年無霜期達350天左右。
面積:11158平方公里
人口:272.95萬人
行政區劃:下轄惠陽市、惠城區、大亞灣區、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
概貌:惠州是粵東的一座歷史名城,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美的自然環境,素有「粵東重鎮」、「嶺南名郡」之譽。市區及各縣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甚多,集湖、海、山、泉、瀑布之大全。
景觀:惠州西湖、羅浮山、南崑山、能貓金海岸等。
河源
位置: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上游,南接富饒的珠江三角洲,北臨江西省的文化古城贛州。
氣候:河源境內以山地丘陵為主,北回歸線在境內南部通過,屬南亞熱季風氣候。全年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20℃--21℃,平均降雨量1881.8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77%,年平均日照2051.1小時。
最佳旅遊時間:四季都適合旅遊。
面積:1.58萬平方公里
人口:324萬
行政區劃:轄源城、東源、龍川、紫金、連平、和平五縣一區
概貌:河源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上游,南接富饒的珠江三角洲,北鄰江西省的文化古城贛州,其市區。河源市是廣東幅員較大的一個市,其自然資源豐富,是廣東的重要的礦藏區和林產區,素有「粵東寶地」之譽。
景觀:萬綠湖、龜峰塔、鱷湖、河源博物館、新豐江大壩、亞洲第一高噴泉、桂山等。
❽ 地理作文: 潮州過春節有什麼風俗習慣、 這與潮州當地的環境有什麼關系。 字數要求在250字以上
州春節風俗 潮州春節習俗,說起來還真不少。最有特色的當首推新年送大桔了。在潮州有「新年贈桔大吉大利」的講究。在民間,在我國的廣東地區,人們習慣上把橘字寫成桔字,而桔字和吉字又很相近,所以,新春時節民間用橘子相互饋贈以求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大吉大利。在潮州地區就流行著新春佳節互贈橘子的風俗。 送桔表吉祥在潮州,人們把柑橘叫大桔,它的諧音又是「大吉」,因而,到親戚家賀年都要帶柑橘,主人就拿自家的大桔和賀客帶來的互換,以便互盡好意,各得吉祥。通常的,女人到親戚朋友家裡拜年的時候都要准備一些紅橘,用籃子提上作為新春的禮物,而所得的回贈禮物也都是這些東西。
換大桔送桔送紅包在潮州,與中國各地的風俗一樣,小輩向長輩拜年,長輩自然要犒賞小輩。至於用什麼食物贈給小輩,自然是要選擇孩子愛吃並且有吉利意義的物品,於是,橘子便被選為這種有特殊意義的食品了。至於賞賜紅包,則是讓孩子們自己去買些他們愛吃,愛玩的東西,這是後來為簡化手續而變化的,雖然意思相同,但還是不如傳統的送個橘子更有意義。 送桔賠禮假如新春佳節期間甲家的孩子打了或罵了乙家的孩子,甲家必須送一對大桔去賠禮,而甲家的爸媽也不責備自己的兒童;乙家的人接受了大桔,也就原諒了甲家的孩子。這說明乙家遭受了不吉祥的打架,甲家賠禮以吉祥獻給乙家,就可以使乙家和乙家的孩子今年沒有不吉利的事情發生了。 帶桔走親戚潮州揭西縣客家地區每年從正月初一到元宵節,是走親戚最熱鬧的時節,路上人來人往,稱為「游正」。所帶的禮物必要有生柑一對,蒜子二條,表示新正大吉,主人不能收受客人的柑和蒜,必留著與回禮一起帶回。
有了大桔,潮州人的新年多了幾分吉祥,多了幾分春節的特色。 潮州春節拜年也有自己特色的習慣。農歷正月初一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也稱春節。清早,家家燃放鞭炮、俗稱「開門炮」,辭去舊歲迎來新年。春節一清早各家各戶備齊菜到祠堂祭拜祖先。各個宗祠都要掛燈籠,寫明姓氏,顯示其先人的官職或賢哲家風。
潮州市民選購吉祥飾品正月初一至初三,小輩應向長輩拜年,親朋則互相祝賀,名為拜年或拜正。當小孩一清早捧檳榔(或以橄欖代檳榔),向長輩請安拜年時,長者則賞些錢給他買糖果,俗稱為賞面錢。這一天外出,遇見熟人,應互相道賀,共祝新正萬事如意。交情較深的,則互相登門拜正。
財神爺潮州過年對吃也有自己的講究。正月初一全家吃素。初二各家才祭祖吃葷,俗稱「開臊」。意思是對祖先的尊重。 除夕夜,家家戶戶關門「圍爐」,菜餚豐盛。桌中央,擺著「火爐」俗稱「賓爐」。遠離桑梓諸親人,都趕在除夕來家圍爐團聚。妙趣橫生的是:吃完年飯,家長要拿出事先制好的「龜粿」,讓每人嘗一點,以祝賀健康,來年順遂。過年了,潮州人說話也有了特別的講究。大年初一,人人都要說吉利話,不準惡口罵人,不準掃地、倒臟水,不準動刀、剪,不得向人家討債務,遇上小孩打破碗碟,馬上說「無禁忌、勿過是」,或「缶開嘴、大富貴」「碗開花」或「缶開嘴大富貴」的吉利話。如不慎點火燒了燈籠,則說是「燈火旺」。親朋熟識者路上見面互道「新正如意、大吉利市」。 這一天不能掃地,應把掃帚藏起來,讓垃圾積下,說是「堆金積玉」。
中國龍春節,潮州人也有自己特色的娛樂方式。潮汕春節文娛活動最活躍。有賽鑼鼓班的,有舞龍、舞蜈蚣、舞獅、扣鸚哥等。有些鄉村還要通過舞獅隊拜年,聯絡鄉情友誼。
敲大鼓正月初一至初三,一連拜祭祖先三天。祭拜時有鼓樂助祭的習俗,所以一些弦間樂社和皮影戲班,便在這時組成小樂隊,到各地宗祠巡迴彈唱助祭,參賀新喜。主人對這些樂隊,分別給以紅包,由小孩以檳榔盤奉送樂隊。
舞獅潮州人過年的確很豐富,吃的有滋有味,玩得酣暢淋漓……贈大桔的習俗更是增添了潮州人過年的喜慶和活氣。
❾ 請詳細介紹下潮州的地理狀況。
潮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著名僑鄉,對外開放旅遊城市,素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之稱。潮州是廣東省省轄市。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中下游,潮州是廣東的東大門,西距省會廣州380公里。介於東經116°22′~117°11′,北緯23°26′~24°14′之間。東鄰福建省漳州市,南接汕頭市,西連揭陽市,北與梅州市相連。東西最大橫距76.6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79.92公里,總面積3613.9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15平方公里。現轄潮安縣、饒平縣和湘橋區,楓溪區。總人口236萬人,其中城市人口58.75萬人。居民絕大多數為漢族,少數民族主要有畲族。境內群峰起伏,河流縱橫,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北部鳳凰山主峰鳥髻是粵東第一高峰,海拔1497.8米。東部海域蜿蜒曲折的海(島)岸線長136公里,與寶島台灣隔海相望。建瓴北下的千里韓江自西北向東南斜穿而過,哺育著兩岸的平原。處低緯度的潮州,瀕臨南海,屬海洋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夏長冬短,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1.4℃,極端最高氣溫39.6℃,極端最低氣溫-0.5℃。年均降雨量1685.8毫米。
潮州市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21.4℃,日照為1986.1小時,雨量為1685.8毫米。極端最高氣溫為39.6℃,極端最低氣溫為-0.5℃。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終年常綠,四季如春。
潮州境內主要山脈,有粵閩交界的武夷山系—嶂宏山脈支脈和潮梅交界的蓮花山系—鳳凰山脈。鳳凰髻為粵東最高峰,海拔1497米。主要河流有韓江和黃岡河。韓江自西向東南斜貫潮州城區,流經潮安縣,在澄海入海;黃岡河自北向南流貫饒平全境,於黃岡鎮東風埭入海。兩江河為潮州提供豐富的水資源。
全境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多山,中部為丘陵地帶,南部為韓江沖積平原。山地丘陵佔全市總面積的65%,主要分布在饒平和潮安北部。北部山區適宜茶葉種植和杉、桐、櫟、柯等林木生長;丘陵及低山區主要適合竹、橄欖、桃、李、梅、菠蘿和薯類的生長;韓江沖積平原肥沃的土地利於水稻、甘薯、花生、大豆、蘿卜、柑、楊桃、香蕉等的栽培。歷史上已是「稻得再熟,蠶也五收」的福地。
潮州市海岸線長,海域廣,有島嶼(礁)25個,較大的海灣有柘林灣、高沙灣和大埕灣。柘林灣水域面積68平方公里,東西北三面環水,因風平、浪靜、水深、淤積少而形成一個天然良港。潮州港處於柘林灣中,距高雄186里,距香港192里,距廈門98里,有三條出海航道,被列為國家一級口岸。海洋魚類繁多,已查到的有470多種。海洋主要水產品有龍蝦、對蝦、石斑魚、海鰻、牡蠣、海馬、泥蚶、紫菜等。淺海灘塗面積達79.9萬畝,可利用的有63.9萬畝,極具開發前景。
潮州市水資源充沛,可供開發的水能達14.48萬千瓦。礦藏種類近20種,主要有錫、銀、鎢、鈹、黃鐵礦、鐵、磷礦、水晶、鉀長石和高嶺土、花崗岩等。僅初步探明的高嶺土(瓷土)儲量就有1億多噸。
❿ 潮汕地區 拜神與地理環境有什麼關系
潮汕民抄間信仰濃厚,以三山國王、媽祖、祖先信仰和先賢信仰最具代表性,明末潮州首富黃作雨,為報母恩建起中國第一座女性祠堂,成為倡導男女平等的豐碑,已有300多年歷史的著名潮汕女祠。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宗教。
三山國王祖廟位於揭西縣河婆街道,該廟所在地歷史上隸屬潮州府揭陽縣之霖田都,故昔稱潮州「三山神」,也稱霖田祖廟,多稱為三山國王廟,是世界所有三山國王廟的始祖。據統計,國內外現有奉祀三山國王或奉作主神的廟宇16000多座,大陸10000多座,台灣410多座,東南亞180多座。
與山神對應的則有富有特色的潮汕媽祖崇拜。由於地處嶺海之間,行船走海三分命。所以,商賈船戶漁民上船前總要到媽宮進香許願,平安歸來時再到媽宮跪拜還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