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狹間地理位置
『壹』 如何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
屬於東來亞,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源
『貳』 德川家康怎麼會是東海道第一騎手。地理位置不對啊。
家康公自幼在岡崎城長大,離駿府區域很近。在信長公本能寺事變後家康公幾乎佔有了整個東海道(除北條勢力佔有的地區外),在秀吉轉封後,家康佔有江戶全境,這些區域都屬於東海道。
『叄』 河套平原地理位置
河套平原位於來位於內蒙古自境內黃河沿岸的平原地區,就是下圖黃河沿岸的綠色部分。
狹義的河套平原:僅指後套平原。巴彥淖爾市位於其核心位置,特別是烏蘭鄉勝豐村就稱為大後套.
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寧夏的銀川平原、內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位於巴彥淖爾盟南部。東至烏梁素海,東南至包頭市郊區,南臨黃河,西界烏蘭布和沙漠,北抵狼山。
『肆』 桶狹間之戰的詳細經過
「桶狹間合戰」為日本戰國時代之霸主——織田信長崛起於尾張的重要戰役,可以說是成就織田信長霸業的第一戰。
「桶狹間合戰」的起因:從信長之父織田信秀時代,織田家和今川家之間的爭端就往來不斷。在當時今川家軍師太原雪齋的謀略下,今川家在小豆坂合戰中取得了對織田家的決定性勝利,使三河的松平也臣屬於今川,從而將織田的勢力徹底趕出了三河。在這之後,今川與織田之間雖然依然爭斗不休,但是織田已經漸漸處於了下風。到了信長時代今川家的影響力已經滲透到了織田家的尾張境內,織田家在尾張南部兩郡的統治被今川家嚴重的動搖了。因此信長採取積極行動,主動調動部隊對尾張境內的今川氏諸城進行攻略。在這種情況下,東海道的霸主今川義元決定調集今川家的全部軍事力量,對織田家的尾張進行攻略。
今川家的戰前動員力:今川義元對今川家進行了掃境出動的全動員。當時今川家的領地俊河、遠江、三河,三國的石高在七十萬石上下,今川義元做了全動員,因此今川家集結了20000到25000的兵力。
織田家的戰前動員力:「桶狹間合戰」之時,織田信長尚未對尾張全境控制,其動員力遠不及今川。從各種資料綜合起來看,當時織田家可動員的全部兵力在4000上下。
就雙方的兵力對比來看,今川軍佔有壓倒性的優勢,因此今川義元此次動員的最終目標並不只是尾張織田,而是上洛。而相對的織田家不具備任何優勢,而對信長而言,這又是不能失敗的戰斗。
雙方的行動:
今川軍:1560年5月10日,今川家軍事行動開始,今川義元發布向尾張進軍的動員令,估計動員力在20000到25000。
1560年5月12日,今川義元本隊出發。
1560年5月17日,今川軍先鋒進入尾張境內。
1560年5月18日,今川義元在沓掛城召開大戰前的軍事會議。
織田軍:從五月初今川家開展軍事活動後,織田家就不斷的召開著評議會,但是面對著強大的今川軍,數次評議會並沒有提出什麼有效的防範措施。在這種情況下,織田信長只能採取一些一般性行動,諸如加固城池,增加一線防禦兵力等一般措施。在今川軍的強大壓力下,織田家上下已經陷入了混亂狀況。
至此,對雙方的情況做一下對比。
今川家 織田家動員兵力 20000——25000 4000左右戰斗情緒 士氣高昂 混亂不明軍事行動 主動攻擊 防禦[對雙方戰斗情緒的推測:今川家兵力為織田的五倍,同時今川還與北條,武田兩家大名結盟,完全沒有後顧之憂。在這種情況下,今川軍應具有較為高昂的士氣。反觀織田軍,首先動員兵力遠遠不如今川軍,同時自從信長的岳父齋藤道三死後,織田家和美濃的齋藤家就戰亂不斷,織田家必須保留部分兵力一預防齋藤家可能的攻略,最後,織田軍上層還未對今川家的入侵提出防範措施。在這種情況下,織田軍的士氣顯然無法超越今川家。]今川家動員的兵力在織田家五倍以上,雙方士兵的戰鬥力相差不大,而今川軍士氣高昂,相對的織田家連統一的戰略都沒有制訂。在這種情況下織田軍根本沒有取勝的可能性。即使將全軍縮在清洲城,也沒有可能有效的抵抗今川軍的攻勢。
5月19日辰(推測為凌晨三時),今川家向織田家的丸根砦和鷲津砦發動攻擊,正式拉開了桶狹間合戰的序幕。
19日天明(推測為凌晨四時:下面所列時間皆為推測。),得到今川軍開始發動攻擊後,織田信長出擊。從各種資料上看,跟隨信長出戰的只有6騎。
上午八時信長到達熱田神宮,此時信長成功的聚集了200雜兵。
上午十時信長到達善照寺砦,同時丸根、鷲津兩岩被今川家攻陷。
此時信長手中可以調動的兵力已經到達了2000人。
正午今川義元本隊5000人到達桶狹間山,此時義元發布了一條奇怪的命令,義元下令軍隊沿著西北、東南方向一線展開布陣、休息。這一平行的布陣方式最終導致了義元的身亡和今川軍的失敗。義元如此布陣可能是考慮到了天氣炎熱,讓士兵分散納涼。然而,在敵軍眼前如此布陣,使兵力分散,確實是不智。
正午過後織田軍的佐佐隼人部300人向今川軍發動攻擊,但是攻擊很快被瓦解,佐佐隼人及其部50餘人戰死,余部潰散。佐佐隼人部的攻擊顯然是佐佐隼人的個人行動。但是它也不是全然無用,由於佐佐隼人自暴自棄的攻擊使義元相信織田軍已經完全陷入了混亂之中,從而在警戒上更加的鬆懈,給了信長可乘之機。
正午過後信長向義元靠攏,避開了今川軍的前鋒部隊,在義元本陣前順利的展開了軍隊。在信長剛剛部署完之後,桶狹間一帶突然下起了大雨,持續了十分鍾的大雨摧毀了桶狹間一帶的山路,也斷送了今川軍的命運。暴雨剛剛停息,信長就下令全軍突擊,由於山路被雨水摧毀,義元本隊無法集結部隊,也無法撤退。義元在他身邊三百餘旗本的護衛下逐漸撤退,卻被近乎瘋狂的織田軍所追擊,最終義元和他身邊的旗本全部戰死。在義元倒下後,今川軍全面崩潰,兩萬大軍瞬間消失,成就了織田家的勝利。
「桶狹間合戰」最後的決定性因素有三個:
一:今川軍的前鋒部隊未能對信長本隊的行動進行任何阻擊。會出現這種情況實在令人無法想像,信長並非深夜偷襲,而是在大白天行軍,卻沒有任何今川家的軍隊對信長的行動進行阻礙。
二:義元將部隊沿著西北、東南方向一線展開布陣,這種平行的布陣方式使義元在被信長襲擊後,無法快速集結軍隊,終於導致失敗。
三:在信長布置好後,突然天降大雨,不但打亂了今川軍的防備,還破壞了桶狹間山的道路。如果沒有這場突然的大雨,信長即使成功的襲擊義元的本隊,也無法將義元擊殺。在道路良好的情況下,義元即可以快速集結部隊抵禦信長的進攻,也可以暫時的撤退,躲避信長的追殺。但是被破壞的山路使這兩個行動都無法實施,終於導致了義元被擊殺,和今川軍全面崩潰的結局。
可以說「桶狹間合戰」的決定性因素是一場暴雨,一場對織田信長恰倒好處的暴雨。如果沒有這場暴雨,織田信長的行動絕對難以成功。所以說織田信長被稱為暴雨將軍還是有其道理的。
『伍』 簡述南美洲的地理位置
南美洲大部分位於南半球,僅委內瑞拉、蘇利南、蓋亞那、法屬蓋亞那全境和哥倫比亞大多數領土以及厄瓜多、巴西小部分位於北半球。北臨加勒比海,西瀕太平洋,南面隔德雷克海峽望南極洲,東臨大西洋。
南美洲面積17,840,000平方公里(包括附屬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1.8%,大於澳洲、南極洲和歐洲,是世界第四大洲。
(5)桶狹間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地形:
南美洲擁有多樣化的地形,有綿長高聳的褶曲山脈、古老的結晶高地、河流沖積的平原及盆地。折曲山脈從墨西哥高原延伸至安地斯山脈;古老的結晶岩層則位於巴西高原、蓋亞那高地。河流沖積的平原有奧利諾科盆地等等。
南美洲的地形構造常常被喻為一個碗,因為南美洲受高山圍繞,中間部分卻凹陷。自太平洋到大西洋主要有三個分區,分別是西方的安地斯山脈,中央平原和東方的巴西高原及蓋亞那高原。
氣候:
南美洲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點是溫暖濕潤,以熱帶為主,大陸性不顯著。
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均在0℃以上,佔大陸主要部分的熱帶地區,平均氣溫超過20℃。冬季遠比北美洲暖和。
而南美洲西部則有呈帶狀分布的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氣候,安第斯山脈則為高山氣候,在南美洲東南部則有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陸』 秘魯的地理位置是在哪
秘魯,是南美洲西部的一個國家,北鄰厄瓜多和哥倫比亞,東與巴西和玻利維亞接壤,南接智利,西瀕太平洋。
失落的文明——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高聳在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著烏魯班巴河谷,熱帶叢林將其包圍,被稱為天空之城、世界新七大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