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青島的地理位置及特點
① 青島的地理氣候狀況,包括地理位置及文化,還有氣候特徵,多謝。
地理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的咽喉部位,瀕臨黃海,環繞膠州灣,山海形勝,腹地廣闊。市中心位於東經120°19′,北緯36°04′。全市地形中,平原佔37.7%,盆地佔21.7%,丘陵佔25.1%,山地佔15.5%。東有嶗山山脈(巨峰1133米),西有珠山山脈(小珠山725米),北有大澤山脈(北峰頂737米),中為膠萊平原和盆地。青島市區坐落於花崗岩地質之上,建築地基條件優異。
文化
深厚的齊魯文化底蘊與現代西方文明在青島交流碰撞,孕育出獨特的青島文化現象。古代青島,是傳統文化重地,近代又成為新儒學研究中心,德國人衛禮賢在青島設立禮賢書院及尊孔文社,請西方哲學家與中國大儒探討儒家思想,從新的視角研究儒家思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青島迎來了文化高峰,康有為、沈從文、聞一多、老舍、洪深、梁實秋、王統照、蕭軍、蕭紅、舒群等眾多文化名人先後定居青島,臧克家、吳伯蕭、王亞平、於黑丁、崔嵬、孟超等新秀在青島文壇脫穎而出。《駱駝祥子》、《山雨》、《奇跡》、《烙印》、《生死場》、《劫後桃花》等大批優秀作品在青島完成。30年代青島的中文報紙有《青島時報》、《青島民報》、《正報》、《青島晨報》等近二十家,外文報紙有《泰晤士報》、《大青島報》、《青島公報》等近十家。建國後,青島涌現出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作品,如劉知俠的《鐵道游擊隊》、馮德英的《苦菜花》、姜樹茂的《漁島怒潮》等。青島市有5種地方特色曲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茂腔、柳腔、膠州秧歌、膠東大鼓、嶗山道教音樂。茂腔和柳腔是青島獨特的地方戲曲,素有「膠東雙花」的美譽,分別流行與膠州和即墨。膠州秧歌,傳承自元雜劇,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氣候
青島市與日本東京處於相同緯度,氣候相似,屬於北溫帶季風區域,具有海洋性氣候特徵——空氣濕潤,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日溫差小,氣溫升降平緩。根據1898年以來的資料,青島年平均氣溫12.7℃。最高氣溫高於30℃的天數,年平均為11.4天;最低氣溫低於-5℃的天數,年平均為22天。年平均無霜期251天,比相鄰地區長一個月。
青島春季持續時間較長,氣溫回升緩慢;夏季較內陸推遲1個月到來,濕潤多雨,但無酷暑,7月平均溫度23度;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持續時間長;冬季較內陸推遲15-20天到來,氣溫低,但並無嚴寒,一月平均日最低氣溫-3℃。青島屬正規半日潮港,潮差為1.9~3.5米,大潮差發生於朔或望(上弦或下弦)日後2~3天。
② 青島的地理位置在哪裡
青島,山東省地級市,國家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簡稱青,舊稱「膠澳」,別稱「琴島」、「島城」。青島是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沿海開放城市、新一線城市、經濟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是國際性港口城市、濱海度假旅遊城市、幸福宜居城市, 被譽為「東方瑞士」。
青島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沿海,膠東半島東部,瀕臨黃海,隔海與朝鮮半島相望,地處中日韓自貿區的前沿地帶; 東北與煙台毗鄰,西與濰坊相連,西南與日照接壤; 青島因地理位置優越繼而1891年清政府駐兵建置。
1897年德國租借建設港口和鐵路,青島因「一港一路」而興,擁有國際性海港和區域性樞紐航空港,是實施海上絲綢之路、履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的樞紐型城市。
青島是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中國海濱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也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青島作為世界啤酒之城、世界帆船之都,是國務院批準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核心區域龍頭城市。
截至2017年,青島總面積11282平方公里,轄7個區,代管3個縣級市,有1個國家級新區(青西新區),總人口920.4萬。2016年,青島地區生產總值10011.29億元,增長7.9%,人均GDP達到109407元。
青島擁有道教名山嶗山、棧橋、五四廣場、八大關、青島奧帆中心等著名景點。老舍、聞一多、洪深、沈從文等名人曾在青島講學;駐有山東大學(青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島校區、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院校。
③ 青島地理位置
青島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位於東經119°30′~121°00′、北緯35°35′~37°09′,東版、南瀕臨黃海權,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總面積為11282平方千米。
青島,山東省地級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也是山東省經濟中心、濱海度假旅遊城市、國家重要的現代海洋產業發展先行區、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海上體育運動基地, 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
(3)概述青島的地理位置及特點擴展閱讀:
青島為海濱丘陵城市,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中間低凹。其中,山地約占青島市總面積(下同)的15.5%,丘陵佔2.1%,平原佔37.7%,窪地佔21.7%。青島市海岸分為岬灣相間的山基岩岸、山地港灣泥質粉砂岸及基岩砂礫質海岸等3種基本類型。
淺海海底則有水下淺灘、現代水下三角洲及海沖蝕平原等。青島市大體有3個山系。東南是嶗山山脈,山勢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從嶗頂向西、北綿延至青島市區。
④ 青島的地理位置是什麼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1994年2月,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島地區歷經滄桑,有著豐富的文化旅遊景觀,根據景觀的空間分布和文化內涵,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四大區域,即:西部舊城區(西方近代城市風貌),東部新區(現代化國際城市風貌),市區腹地(膠東民俗文化風貌),郊區(歷代文物古跡風貌).到青島來游覽,即可享受宜人的氣候和優美的風光.又可在觀賞中外文化碰撞交融的結晶中產生深層次的思索和啟迪,因而具有很高的旅遊美學價值.
1992年,青島市重新調整了城市規劃總體布局,實施城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移的戰略.
新區距老市區中心約6公里,面積1.5平方公里.經過7年多的建設,一個現代化的新城區已經在市區東部拔地而起.新區現總建築面積383萬平方米.青島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位於東經119。30』~121。,北緯35。 35'~37。 09',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全市總面積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1102平方公里,所轄膠州、即墨、平度、膠南、萊西5市9552平方公里。
青島為海濱丘陵城市,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中間低陷,其中,山地約占總面積的15.5%,丘陵佔25.1%,平原佔37.7%,窪地佔21.7%。全市海岸分為岬灣相間的山基岩岸、山地港灣泥質粉砂岸入基岩砂礫海岸等3種基本類型。淺海海底則有水下淺灘、現代水下三角洲及海沖蝕平原等。 全市大體有3個山系。東南是嶗山山脈,山勢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可以說,整個青島市區就是嶗山支脈向北
部的延伸。北部為大澤山,海拔736.7米。南部為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山等組成的膠南山群。
青島的大陸海岸線長730.64公里,加上所屬海島的岸線,全市海岸線總長862.64公里。現有海島69個,總面積為21.1平方公里,岸線總長132公里。這些海島絕大多數距離大陸不超過20公里,最遠的千里岩島,距陸地約64公里。在這69個海島中,只有10個海島有固定居民
⑤ 青島的具體位置,地理優勢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南部,位於東經119°30′~121°00′,北緯35°35′~37°09′,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全市總面積為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嶗山、城陽、黃島等7區)1102平方公里,所轄即墨、膠州、全市總面積為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嶗山、城陽、黃島等7區)1102平方公里,所轄即墨、膠州、膠南、平度、萊西等5市9552平方公里。。 優勢:青島屬於海濱城市,風和日麗,水清沙白,有優良的港口,清澈的海水,還有熱情的人民。我愛青島!!!
⑥ 青島的地理位置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抄東南部,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1994年2月,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島地區歷經滄桑,有著豐富的文化旅遊景觀,根據景觀的空間分布和文化內涵,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四大區域,即:西部舊城區(西方近代城市風貌),東部新區(現代化國際城市風貌),市區腹地(膠東民俗文化風貌),郊區(歷代文物古跡風貌).到青島來游覽,即可享受宜人的氣候和優美的風光.又可在觀賞中外文化碰撞交融的結晶中產生深層次的思索和啟迪,因而具有很高的旅遊美學價值.
1992年,青島市重新調整了城市規劃總體布局,實施城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移的戰略.
新區距老市區中心約6公里,面積1.5平方公里.經過7年多的建設,一個現代化的新城區已經在市區東部拔地而起.新區現總建築面積383萬平方米.
⑦ 青島地圖的地理位置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南部,位於東經119°30′~121°00′、北緯35°35′~37°09′,東專、南瀕臨黃海,東北屬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
在地圖中的位置:
⑧ 青島地理情況概述
http://ke..com/view/3393.htm
⑨ 山東青島地理簡介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南部,位於東經119°30′~121°00′、北緯35°35′~37°09′,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總面積為11282平方千米。
⑩ 青島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南部,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總面積為11282平方千米。
青島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為新華夏隆起帶次級構造單元——膠南隆起區東北緣和膠萊凹陷區中南部。區內缺失整個古生界地層及部分中生界地層,但白堊系青山組火山岩層發育充分,在青島市出露十分廣泛。岩漿岩以元古代膠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狀花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崗閃長岩和嶗山式花崗岩為主。市區全部坐落於該類花崗岩之上,建築地基條件優良。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自第三紀以來,區內以整體性較穩定的斷塊隆起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青島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市區由於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受來自洋面上的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又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空氣濕潤,雨量充沛,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濕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蒸發強;冬季風大溫低,持續時間較長。據1898年以來100餘年氣象資料查考,市區年平均氣溫12.7℃,極端高氣溫38.9℃(2002年7月15日),極端低氣溫-16.9℃(1931年1月10日)。全年8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5.3℃;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0.5℃。日最高氣溫高於30℃的日數,年平均為11.4天;日最低氣溫低於-5℃的日數,年平均為22天。降水量年平均為662.1毫米,春、夏、秋、冬四季雨量分別佔全年降水量的17%、57%、21%、5%。年降水量最多為1272.7毫米(1911年),最少僅308.2毫米(1981年),降水的年變率為62%。年平均降雪日數只有10天。年平均氣壓為1008.6毫巴。年平均風速為5.2米/秒,以南東風為主導風向。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3%,7月份最高,為89%;12月份最低,為68%。青島海霧多、頻,年平均濃霧51.3天、輕霧108.2天。
青島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條,均為季風區雨源型,多為獨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較大河流33條,按照水系分為大沽河、北膠萊河以及沿海諸河流三大水系。
大沽河水系,包括主流及其支流,主要支流有小沽河、五沽河、流浩河和南膠萊河。大沽河是青島市最大的河流,發源於招遠市阜山,由北向南流入青島,經萊西、平度、即墨、膠州和城陽,至膠州南碼頭村入海。幹流全長179.9千米,流域面積6131.3平方千米(含南膠萊河流域1500平方千米),是膠東半島最大水系。大沽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6.61億立方米。該河20世紀70年代前,徑流季節性較強,夏季洪水暴漲,常年有水;之後,除汛期外,中、下游已斷流。
北膠萊河水系,包括主流北膠萊河及諸支流,在青島境內的主要支流有澤河、龍王河、現河和白沙河,總流域面積1914.0平方千米。北膠萊河發源於平度市萬家鎮姚家村分水嶺北麓,沿平度市與昌邑市邊界北去,於平度市新河鎮大苗家村出境流入萊州灣。幹流全長100千米,流域面積3978.6平方千米。該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5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為0.24千克/立方米。
沿海諸河系,指獨流入海的河流,較大者有白沙河、墨水河、王哥庄河、白馬河、吉利河、周疃河、洋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