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希臘地理環境與早期文明起源

希臘地理環境與早期文明起源

發布時間: 2021-02-15 05:40:36

『壹』 古希臘地理環境對早期文明的影響

古希臘文化是世界古典文明中一顆璀璨明珠,在人教版必修《歷史Ⅰ》第六單元提到:地理環境對希臘城邦的形成影響。這一問題的提出,並適當發展,探究希臘地理環境對文化的影響。這一問題的思考,將有利於學生把地理和歷史的知識有機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輝煌屬於希臘,宏偉歸功於羅馬」。近現代的西方人,似乎對古希臘羅馬文明懷著一份無法釋懷的感念,奉它們為西方文明之根。古希臘文化是世界古典文明中一顆璀璨明珠。在現行的人教版 必修《歷史Ⅰ》第六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中,在第一節的「研究的主要問題」中,提到:地理環境對希臘城邦的形成影響。這一問題的提出,並適當發展,探究希臘地理環境對文化的影響。這個問題的思考和探究,有利於學生將地理和歷史的知識有機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從歷史追溯,我們人類的早期文明主要發生在大河流域,是屬於大河文明。古代中國是在黃河、長江流域,古印度是在印度河和恆河流域,古埃及是在尼羅河流域,古巴比倫是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而西方文明的源頭——希臘文明,則是以海洋為依託,屬於海洋文明。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古希臘文明是海洋文明呢?
在遠古時代,由於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因此自然環境對一個民族及其文明的產生和發展就常常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利用投影,打出希臘的地圖)
眾所周知,希臘本土三面環海,它們分別是東部的愛琴海、西部的愛奧尼亞海和亞德里亞海(他們是地中海的一部分),只有北部與歐洲大陸相連。這里土地較為貧瘠,很不適於種植農作物。而且,荒涼的山坡把平原分割成塊,使得陸地交通和交往極其困難。但是,愛琴海參差的海岸線為船隻提供了大批港口,並且海岸線特別的長。因此,海洋成了古希臘人的生命線,他們靠駕船捕獲海生動植物和進行遠航貿易以維持生活。因為希臘和愛琴海地區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半島西岸,扼歐、亞、非三大洲交通的要沖,便於古希臘人與西亞、北非的海上貿易往來。所以,古希臘奴隸制經濟與其它地區的奴隸制經濟的顯著差別就是在於發達的工商業經濟。而這個差別正是海洋賦予古希臘的。海洋的多變,時而凶險、時而平靜,使得游歷在海洋上的希臘人具有勇敢、現實、自由、多思、探索、富於進取的精神。而在希臘的每一個山頂上都能看到島嶼和大海,這大大的減少了人們的恐懼心理。與古希臘獨特的海洋性地理環境相比,古代其他地方由於不具備相同的條件,因此那裡的人民較少擁有希臘人所擁有的自由思想。這不能不說,地中海這個上帝賦予古希臘人的禮物實在太重要了。不僅如此,發達的海上貿易還給古希臘人帶來了富裕的生活,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得以建立,並由此培育了精神的自由;而且還給予人們較多的閑暇時間,以便於自由地追求各種學術。與外界的海上貿易,開闊了希臘人的眼界,增長了希臘人的見識,接觸了城邦以外的文化,豐富了希臘人的思想,使他們對自由更加渴求。與海洋和貿易具有直接關系的、發達的奴隸制工商業文明本身就是開放的、外向型的、競爭性的,這決定了希臘人的精神是向上的、自由的、思維是發散性的。只有這樣,才能對付現實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愛琴海地區氣候溫和,很適宜人居住。夏季信風從東北部刮來,溫暖了炎熱的天氣;冬季的西風雖然覆蓋了希臘半島,帶來了雨和雪,但並不寒冷,很少會結成冰。從希臘人的服飾和住房可以看出希臘的氣候狀況。他們穿著寬松的衣服,經常光著腳。其民房和傢具十分簡陋。由於氣候宜人,希臘人喜愛在露天活動。希臘的公民大會就是在露天廣場舉行的。人們聚在露天的公共場所里,褒貶民主政治,評論人物,闡發自己的政治見解。這種社會生活有助於推動民主政治和自由精神的發展。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當人處於空曠的天地間時,其心胸往往十分開闊,思維活躍,整個人有一種自由自在的感覺。因此,希臘人的自由思想與希臘溫和的氣候及其開放的空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地理環境對於一個地區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尤其是在生產力發展水平相對低下的時期,有時地理環境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古希臘如此優越的的地理環境、宜人居住生活的氣候條件,造就了輝煌的古希臘文化。

『貳』 古羅馬和古希臘從自然地理環境上看它們的起源與四大文明古國有什麼不同 da

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南亞次大陸的古印度中國黃河長江流域的古中國古羅馬時期中國都已經是秦漢了古希臘的時候中國是西周時期了

『叄』 希臘和古巴比倫文明的起源有什麼不同

古希臘文明產生的地理環境與埃及,印度和中國背靠大陸,腹地開闊,依託平內原大河的形勢具有極容為顯著的不同.希臘全境滿是千形萬態的海灣.這地方普遍的特質便是劃分為許多小的區域,同時各區域間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這里並沒有大江巨川,沒有開闊的平原流域;這里山嶺縱橫,河流交錯,幾乎沒有一個大面積的整塊. 地理環境的復雜使他們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樣性.近海地區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魚,制鹽和經商謀生.山地的居民,主要從事游牧業.只有占據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從事農業.這種多樣化的適應方式和狹小的地理空間,從遠古起,就使希臘人的商業航海貿易發達起來.這種地理環境,又不利於中央集權的專制政治的出現.如果說在大平原地區,極易通過軍事征服實現統一,建立一個專制主義的大帝國,如古代埃及,中國,以及印度,從而將每一個人都納入某種高度集中統一的政治體制之下,那麼希臘這種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塊的山地半島,就不便於做到這一點.這就是造成希臘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古巴比倫文明是兩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兩河流域文明還包括蘇美爾文明、阿卡德文明、亞述等重要組成部分。

『肆』 希臘的地理環境對希臘文明的發展產生了什麼影響

希臘的地理環境對希臘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主要表現在

  1. 希臘半島多山版,連綿不絕、山勢陡峭的山權脈將陸地阻隔為一個個地理上相互隔絕的小單位,這為後來形成一系列「小國寡民」、獨立自治城邦國家的政治格局有重要影響

  2. 平原的缺少與土地的貧瘠限制了糧食的生產,季風氣候則有利於種植葡萄和橄欖,因此,通過海外貿易換取糧食成為維系希臘人生存的基本途徑

  3. 而環海的位置、曲折的海岸線、眾多的海灣良港則為航海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希臘人也在征服大海的過程中鑄就了勇於開拓、樂於求索的民族性格

『伍』 古希臘地理環境對早期文明有哪些影響

地理環境對古希臘文明的影響:

希臘半島多山,連綿不絕、山勢陡峭的山脈將陸地阻隔為一個個地理上相互隔絕的小單位,這為後來形成一系列「小國寡民」、獨立自治城邦國家的政治格局有重要影響。平原的缺少與土地的貧瘠限制了糧食的生產,季風氣候則有利於種植葡萄和橄欖,因此,通過海外貿易換取糧食成為維系希臘人生存的基本途徑;進行大規模的海外殖民以緩解人地矛盾成為謀求發展的必然選擇。這就決定了古希臘民族基本上是一個工商、航海業居主導地位的民族,而環海的位置、曲折的海岸線、眾多的海灣良港則為這種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希臘人也在征服大海的過程中鑄就了勇於開拓、樂於求索的民族性格。要求以自由貿易、平等交換、兼顧整體利益為原則的商業活動必然會推動古希臘人養成自由平等觀念及公平競爭意識,從而為民主政治的產生提供基本條件。

以古希臘工商業城邦的代表雅典為例,雅典境內多山,土質貧薄,只有幾片不大的平原和河流谷地適於種植穀物,農業相對斯巴達等城邦落後。山坡上適於栽種葡萄、橄欖等果樹,山中蘊藏著大量的銀礦、優質陶土和為希臘建築所需要的大理石這有利於雅典人在農業基礎上發展手工業和商業。同時,由於雅典所處的阿提卡半島是中希臘和愛琴海世界聯系的前緣地帶,因而為航海業和商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為解決糧食危機,雅典大量輸入穀物等糧食作物和其它原料,同時將自身的手工業品輸往各地,有力的促進了雅典商品經濟的發展。

古希臘地理上的多中心決定了經濟上的多中心,而經濟上的多中心又決定了政治上的多中心。山脈縱橫、島嶼眾多的自然條件將整個希臘世界分為三百個左右的城邦。希臘城邦的一大特點就是小國寡民。最大的城邦斯巴達也不過8400平方公里,人口總計約40萬,而雅典則只有2556平方公里。小國寡民的特點使經常召開全體公民大會的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成為可能。

此外,地處歐、亞、非三洲交通要沖的地理位置,也便利了古希臘在東西文化交流中吸收來自亞非的先進文明。可見,人類早期文明的生長往往與其所處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

簡單敘述了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陸』 古代埃及文明和古希臘雅典文明的形成與地理環境之間有什麼關系

1、古埃及文明屬大河文明.就不得不提到尼羅河了.尼羅河下游谷地河三角洲則是人類文明最早發源地之一,古埃及誕生在此尼羅河流域,它的西面
是利比亞沙漠,東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亞沙漠和飛流直瀉的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區沒有港灣的海岸.在這些自然屏障的懷抱中,古埃及人可以安全地棲
息,無須遭受蠻族入侵所帶來的恐懼與苦難.
2、古希臘雅典文明屬於城邦文明.古希臘山脈縱橫、島嶼眾多的自然條件將整個希臘世界分為三百個左右的
城邦.希臘城邦的一大特點就是小國寡民.最大的城邦斯巴達也不過8400平方公里,人口總計約40萬,而雅典則只有2556平方公里.小國寡民的特點使經
常召開全體公民大會的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成為可能.

『柒』 希臘的自然地理環境對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有什麼影響

希臘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且分散,土壤較貧瘠,加之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
1.使得古希臘的人們主要從事於工商業,工商業發達,工商業講求公平交易,使得古希臘人們很早就有了平等的價值觀念.
2.以丘陵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小分散的地理條件,不利於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的形成(大河文明),促進了小國寡民的城邦體制的形成.
3.多港灣,有利於對外聯系,使得工商業發達,對外貿易頻繁,航海和海外貿易使得古希臘人練就了勇於進取,善於求索的民族精神.
地理環境對古希臘文明的影響:
希臘半島多山,連綿不絕、山勢陡峭的山脈將陸地阻隔為一個個地理上相互隔絕的小單位,這為後來形成一系列「小國寡民」、獨立自治城邦國家的政治格局有重要影響.平原的缺少與土地的貧瘠限制了糧食的生產,季風氣候則有利於種植葡萄和橄欖,因此,通過海外貿易換取糧食成為維系希臘人生存的基本途徑;進行大規模的海外殖民以緩解人地矛盾成為謀求發展的必然選擇.這就決定了古希臘民族基本上是一個工商、航海業居主導地位的民族,而環海的位置、曲折的海岸線、眾多的海灣良港則為這種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希臘人也在征服大海的過程中鑄就了勇於開拓、樂於求索的民族性格.要求以自由貿易、平等交換、兼顧整體利益為原則的商業活動必然會推動古希臘人養成自由平等觀念及公平競爭意識,從而為民主政治的產生提供基本條件.
以古希臘工商業城邦的代表雅典為例,雅典境內多山,土質貧薄,只有幾片不大的平原和河流谷地適於種植穀物,農業相對斯巴達等城邦落後.山坡上適於栽種葡萄、橄欖等果樹,山中蘊藏著大量的銀礦、優質陶土和為希臘建築所需要的大理石這有利於雅典人在農業基礎上發展手工業和商業.同時,由於雅典所處的阿提卡半島是中希臘和愛琴海世界聯系的前緣地帶,因而為航海業和商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為解決糧食危機,雅典大量輸入穀物等糧食作物和其它原料,同時將自身的手工業品輸往各地,有力的促進了雅典商品經濟的發展.
古希臘地理上的多中心決定了經濟上的多中心,而經濟上的多中心又決定了政治上的多中心.山脈縱橫、島嶼眾多的自然條件將整個希臘世界分為三百個左右的城邦.希臘城邦的一大特點就是小國寡民.最大的城邦斯巴達也不過8400平方公里,人口總計約40萬,而雅典則只有2556平方公里.小國寡民的特點使經常召開全體公民大會的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成為可能.
此外,地處歐、亞、非三洲交通要沖的地理位置,也便利了古希臘在東西文化交流中吸收來自亞非的先進文明.可見,人類早期文明的生長往往與其所處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

『捌』 簡要概括,希臘和西周所處的自然地理環境說明這兩種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對兩種文明產生的不同影響。

文明起源的地理環境可以分為整體地理環境和中心地理環境。前者指文明整體能力所及的極限地理范圍,後者指文明主體的主要活動區域。從這兩個角度分別進行比較,將有助於解釋希臘和中國文明側重於陸地或是海洋發展的原因。

正文

中國與希臘文明是東西方文明的源頭,對它們所處的地理環境進行比較,有助於理解兩個文明在發展中所出現的差異。自中國人近代接觸西方文明以來,對於中西文明是如何受到地理環境影響的,一直是一個長盛不衰的話題。在中國,嚴復、梁啟超、鄧實和章太炎等人是最早一批將地理環境與文明特性聯系在一起的人。到新文化運動時期,以杜亞泉為代表的文化保守派將中西文化的差異歸於種族與地理之差異。到20世紀80年代之後,隨著中西比較文化熱的興起,又出現了所謂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黃色文明與藍色文明對立的論調。隨著21世紀文明比較熱的再度興起[3],可以預見,地理環境與文明之間的關系將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

從學界對二者地理環境的比較來看,在以下兩方面仍有進一步探討的餘地:第一,如何建立可比性。希臘的狹小與中國的廣袤在地域上難成比例。中國文明如何從整體上與希臘進行文明起源地理環境上的比較,目前仍缺乏一個適當的比較尺度。第二,如何避免海洋與陸地、藍色與黃色等二元對立的地理環境比較觀。雖然希臘文明受地中海、中國文明受黃河中下游的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影響之深毋庸置疑,但過分強調就變成了命定論,同時也忽視了中國的海洋、希臘的陸地在二者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基於以上兩點,本文試圖建立一種比較尺度來對希臘與中國文明起源的地理環境做出比較,不當之處,還請方家指正。

地理學中,環境可分為人類環境和地理環境兩種。前者是指隨人類社會和技術進步而能達到的范圍,而後者則是指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環境。受此啟發,筆者認為,文明起源的地理環境亦可分為兩種,一是把文明整體能力所及的地理極限范圍內的所有地區都考慮在內的「文明整體地理環境」,二是僅僅考慮文明主體主要活動區域的「文明中心地理環境」。前者隨著文明主體能力的進與退,其范圍和內涵也處於不斷的變化中,可以作為文明興衰的標志;後者卻是文明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環境,是它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和基礎。顯見,前者包容後者,後者是前者的中心。所以對於這兩者的研究,缺一不可,不可偏廢。

實際上,這兩種尺度在學者們研究中國和希臘文明起源的地理環境時,都自覺或不自覺的加以使用。在談到希臘文明的時候,學者們既不能忽視希臘半島本土的地理狀況(文明中心地理環境),也不能忽視它所處的地中海環境(文明整體地理環境)。在研究中國文明起源的時候,既要考慮中國早期文明中心的主要活動區域——黃河中下游地區,又要考慮其他文明區系影響所及的東亞大陸和環渤海圈。

地理環境對希臘中國文明起源的影響

綜合上述來看,希臘和中國文明在歷史發展中所呈現的某些特點是與文明所處的地理環境相吻合的。

就希臘文明而言,它所受到的地理環境的影響主要是:一、在整體地理環境內,希臘居民的活動范圍局限在了地中海的周邊,而沒有深入到陸地內部。內陸居民和沿海居民不存在頻繁的交流,形成了一個個分散的、與母邦相獨立的殖民點。二、在希臘的中心地理環境,愛琴低地帶則形成了以畜牧、園藝(橄欖、葡萄)來彌補種植業不足的農業特色,且以個體家庭生產為主,而地中海的整體地理環境特點(同一的氣候、便利的海上交通、碎化的土地)使這一特色在後續希臘殖民發展中得到延續。三、地中海及希臘半島並沒有為希臘人提供過多的適宜農業發展的土地。對土地需求比較大,爭奪比較的激烈。而地中海便利的航行條件有利於希臘人沿著海岸線尋找土地。地中海周邊同質的氣候也促進了此點的發生。四、希臘本島的中心地理環境與地中海以內的其他地區相比(埃及、小亞細亞等),無壓倒性的優勢。

就中國文明而言,它所受到的地理環境的影響主要是:一、整體地理環境內,中國文明曾存在沿海岸線(環渤海)發展、向內陸發展(黃河中下游)兩個大方向。內陸適宜農業發展的土地資源的豐富及海上航行條件的惡劣,使得中國文明最終選擇面向內陸發展。二、中國文明的中心地理區: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豐富土地資源使因農業發展而需求土地的文明交匯此處,並不斷碰撞、沖突、交流,最終融為一體,形成了以宗族為組織進行大規模協作的農業生產方式,而整體地理環境內大量可開發的土地又保證這種特色的延續。三、以中原為中心的核心區不但土地資源豐富、而且與其他文明區交通便利、交往頻繁,從而促進了多源文明相互之間的交融。四、中心地理環境以內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超越了整體地理環境以內的其他地區。

在文明起源早期,生產力的低下導致了地理環境對人的制約作用加大,地理環境從長時段上對於中國文明從多源走向一元、希臘文明城邦林立未能統一的歷史局面產生了深遠影響。雖然中國與希臘文明發展路向不同,但卻都是兩個文明在地理環境制約下由「現實的人」探索到的最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玖』 歐洲文明的起源地希臘在地理位置上的優勢是什麼

瀕臨海洋,造船業發達。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