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環境地理的整體性原理

環境地理的整體性原理

發布時間: 2021-02-14 22:23:02

1. 試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原理說明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

藏高原的周圍有許多山脈,它們大多數呈從西北向東南的走向,相對於回高原外的地面他答們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的許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別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時高原內部除平原外還有許多山峰,高度懸殊。高原上還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澤。亞洲許多主要河流的源頭在這里。

由於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氣比較乾燥,稀薄,太陽輻射比較強,氣溫比較低。由於其地形的復雜和多變,青藏高原上氣候本身也隨地區的不同而變化很大。總的來說高原上降雨比較少。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響地球氣候的一個重要因素。古生物學和地質學的考察表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氣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一個高大的阻風屏,它有效地將北方大陸的寒冷空氣阻擋住了,使它們不能進入南亞。同時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南方溫暖潮濕的空氣北進,是造成南亞雨季的一個重要因素。

2. 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是什麼簡單說說即可,

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的含義:自然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其中一個要素的變化會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個地理環境的變化

3. 地理環境 整體性原理

所謂整體性,就是陸地環境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它有兩種表現:①陸地回環境答各要素的關聯性。環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構成一個整體。各個要素都是作為整體的一部分發展變化的。②陸地環境各要素的制約性。整體性還表現在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狀態的變化,即「牽一發而動全身」。
在各地區內環境要素之間有一種協調或平衡,如果某個要素的變化超過了其限度,就會導致彼此間的不協調,或不平衡,有時甚至帶來環境災害。
例如人類大面積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導致土地荒漠化面積日益增加,水土流失嚴重,沙塵暴盛行,水旱災害增多,氣候惡化等。

4.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原理涉及哪三個循環規律

涉及:季節循環,空氣循環,生物循環。

5. 如何運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原理分析區域

首先從經緯度或者圖形信息入手 可以幫你判斷大致的地區分布 然後就可以分析內出他的氣候容特徵 觀察地形特徵 你就可以初步得到河流,植被特徵等 然後也可以分析到一些人文地理 譬如說房屋,衣著,交通工具 整體性其實就是各要素相互影響的過程 這是我的理解啦 希望可以幫到你

6. 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是什麼簡單說說即可,高一地理

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的含義:自然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其中一個要素的變化會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個地理環境的變化

7. 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原理分析黃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壞後的各要素變化特點

黃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壞後,
流水的侵蝕更加嚴重,是黃土高原逐漸呈現出現在千溝內萬壑、支離破碎容的地貌;
土壤更容易遭受侵蝕,而使得肥力下降;
植被稀少使得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弱,使當地降水減少,氣候變干;
由於降水減少,使當地的河、湖等水量減少。

8. 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是什麼簡單說說即可,高一地理

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的含義:自然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其中一個要素的變化會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個地理環境的變化

9. 如何運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原理分析區域自然地理環境體征

一般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地理位置和范圍;地理位置包括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二是自然地理特徵:包括地形、氣候、水文、土壤、自然資源等。
三是人文地理特徵:包括人口、城市、農業、工業、交通、可持續發展等

10. 如何根據整體性原理,分析自然地理環境特徵

地理環境各要素通過大氣循環、水循環、生物循環和地質循環進行著物質運動和能量內 交換進而容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某一要素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的變化。某一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必然通過四大循環引起其他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 從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經緯度 海陸位置 氣候 地形 水文 土壤 自然資源等各方面分析~~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