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桑植縣上河溪鄉地理環境
㈠ 常德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常德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地處長江中游洞庭湖水系、沅江下游和澧水中下游以及武陵山脈、雪峰山脈東北端。常德市東據西洞庭湖,與益陽市的南縣、沅江市湖汊交錯;西倚湘西山地,與蜿蜒在張家界市慈利縣、永定區及懷化市沅陵縣的武陵山脈相承;北枕鄂西山地和江漢平原,與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峰縣、宜昌市五峰縣的山地以及荊州市松滋市、公安縣、石首市的平原相連;南抵資水流域,烏雲山脈是常德市與益陽市資陽區、桃江縣、安化縣之間的分水嶺。
沅江又稱沅水,是中南省份湖南的第二大河流,分南北兩源,南源龍頭江,源自貴州省都勻的雲霧山,北源重安江,源自貴州省麻江縣平月間的大山,兩源匯合後稱清水江,至鑾山入湖南省芷江縣,東流至黔城與潕水匯合處稱沅江,流經會同、洪江、中方、漵浦、辰溪、瀘溪、沅陵、桃源和常德等縣市,至常德德山注入洞庭湖。幹流全長1033公里(湖南568公里),流域面積89163平方公里,其中位於湖南省5106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393.3億立方米。
澧水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澧水幹流分北、中、南三源,以北源為主,北源源於湖南省桑植縣杉木界,中源源於桑植縣八大公山東麓,南源源於湖南永順縣龍家寨,三源於桑植縣南岔匯合後東流。沿途接溇水、渫水、道水和涔水等支流,至津市市小渡口注入洞庭湖。幹流全長388公里,流域面積18496平方公里(湖南1550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31.2億立方米。
常德市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向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過渡的地帶。氣候溫暖,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長;熱量豐富,雨量豐沛,春溫多變,夏季酷熱,秋雨寒秋,冬季嚴寒。
常德市年平均氣溫16.7℃,年降水量1200-1900毫米,無霜期272天,適宜水稻、棉花、油料等作物生長。由於受地形影響,該地氣候呈現非地帶規律。西部山區,東部比西部略低,石門東山峰農場年平均氣溫9.2℃,而石門等澧水河谷地帶年平均氣溫16.8℃。中部丘陵區、太浮山與太陽山對峙形成向北敞開的簸箕形盆地,致使臨澧、桃源一帶冬季易受冷空氣襲擊。平原區安鄉縣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
㈡ 湖南桑植縣有哪些大的鄉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桑植縣轄9個鎮、22個鄉、7個民族鄉。
澧源鎮
瑞塔鋪鎮
官地坪鎮
涼水口鎮專
龍潭坪鎮
五道水屬鎮
陳家河鎮
廖家村鎮
利福塔鎮
空殼樹鄉
汨湖鄉
竹葉坪鄉
走馬坪白族鄉
人潮溪鄉
西蓮鄉
白石鄉
劉家坪白族鄉
芙蓉橋白族鄉
麥地坪白族鄉
馬合口白族鄉
長潭坪鄉
淋溪河鄉
洪家關鄉
橋自灣鄉
谷羅山鄉
沙塔坪鄉
苦竹坪鄉
四方溪鄉
芭茅溪鄉
細沙坪鄉
八大公山鄉
蹇家坡鄉
岩屋口鄉
河口鄉
上河溪鄉
兩河口鄉
打鼓泉鄉
洞街鄉
天星山林場
㈢ 桑植縣轄區有多少個鄉鎮
桑植縣共下轄澧源鎮、瑞塔鋪鎮、官地坪鎮、涼水口鎮、龍潭坪鎮、五道水鎮內、陳家河鎮、容廖家村鎮、利福塔鎮9個鎮,空殼樹鄉、汨湖鄉、竹葉坪鄉、人潮溪鄉、西蓮鄉、白石鄉、長潭坪鄉、樵子灣鄉、谷羅山鄉、沙塔坪鄉、苦竹坪鄉、四方溪鄉、芭茅溪鄉、細沙坪鄉、八大公山鄉、蹇家坡鄉、岩屋口鄉、河口鄉、上河溪鄉、兩河口鄉、打鼓泉鄉、上洞街鄉、天星山林場22個鄉,以及走馬坪白族鄉、劉家坪白族鄉、芙蓉橋白族鄉、麥地坪白族鄉、馬合口白族鄉、淋溪河白族鄉、洪家關白族鄉7個民族鄉,合計9個居民委員會,538個村民委員會。
桑植縣:是賀龍元帥的故鄉、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隸屬國際旅遊新城——湖南省張家界市。全縣總面積3474平方公里,擁有28個民族,總人口38萬人。桑植是一片綠色的海洋。擁有中國首批、湖南省首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八大公山原始森林,這里已被納入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MAB)」和中國「具有全球意義的17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以及全球200個重要生態區之一。
㈣ 湖南的地理環境
湖南地勢屬於雲貴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嶺山地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
湘西有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山勢雄偉的武陵山、雪峰山盤踞,是湖南省東西交通的屏障。雪峰山從城步苗族自治縣至益陽境內是資水和沅水的分水嶺,是湖南省東、西自然條件的分界線。
湘南有南嶺山脈,峰頂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向東西方向延伸,是長江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山間盆地較多,谷地為交通要道。
湘東有幕阜山、連雲山、九嶺山、武功山、萬洋山、諸廣山等山,海拔一般為500-1000米,均為東北—西南走向。湘中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台地廣布。這些盆地多為河谷溝通,並有河流沖積平地。
湘北為洞庭湖及湘、資、沅、澧四水尾閭的河湖沖積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
全省東、西、南三面山地環繞,逐漸向中部及東北部傾斜,形成向東北開口不對稱的馬蹄形。省內大於海拔2000米高點的分布與地勢總特點基本一致,集中分布在東、南、西三面的山地之中。炎陵縣的神農峰(酃峰)是省內地勢的最高點,峰頂海拔2122.35米。東南部有桂東縣的八面山,峰頂海拔2042米。湘南有道縣的韭菜嶺,峰頂海拔2009米。西南部有城步縣的二寶鼎,峰頂海拔2024米。西北部有石門縣的壺瓶山,峰頂海拔2099米。湖南地勢的最低點,是臨湘縣的黃蓋湖西岸,海拔只有24米,與省內最高點相差2000米左右。
湖南全省可劃分為六個地貌區:湘西北山原山地區、湘西山地區、湘南丘山區、湘東山丘區、湘中丘陵區、湘北平原區。地貌按成因可分為:以流水地貌為主,佔全省總面的64.76%,岩溶地貌次之,佔25.97%;湖成地貌最小,僅佔2.88%,水面積佔6.39%。按組成物質(不含水域)分沉積岩(包括砂質岩、碳酸鹽岩、紅岩、第四紀鬆散堆積物)地貌為主,佔全總總面積的57.75%;變質岩類地貌次之,佔24.99%;岩漿岩類地貌,僅佔8.87%。按海拔高度(含水域)分,以300米以下地貌為主,佔全省總面積44.27%;300米到500米地貌次之,佔22.58%;500-800米地貌佔18.43%;800米以上地貌佔11.72%。按形態分,山地(含山原)佔全省總面積51.22%,丘陵佔15.40%,崗地佔13.87%,平原佔13.11%,水面佔6.39%。全省以山地和丘陵地貌為主,合占總面積的66.62%。
湖南省河網密布,流長5千米以上的河流5341條,總長度9萬千米,其中流域面積在55000㎞²以上的大河11117條。省內除少數屬珠江水系和贛江水系外,主要為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四水及其支流,順著地勢由南向北匯入洞庭湖、長江,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洞庭湖水系。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也是長江七大支流之一;洞庭湖是湖南省最大的湖泊,跨湘、鄂兩省。
湖南為大陸性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具有三個特點:第一、光、熱、水資源豐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第二,氣候年內變化較大。冬寒冷而夏酷熱,春溫多變,秋溫陡降,春夏多雨,秋冬乾旱。氣候的年際變化也較大。第三,氣候垂直變化最明顯的地帶為三面環山的山地。尤以湘西與湘南山地更為顯著。湖南年日照時數為1300-1800小時,湖南熱量豐富。年氣溫高,年平均溫度在15-18℃之間。湖南冬季處在冬季風控制下,而東南西三面環山,向北敞開的地貌特性,有利於冷空氣的長驅直入,故一月平均溫度多在4-7℃之間,湖南無霜期長達260-310天,大部分地區都在280-300天之間。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間,雨量充沛,為我國雨水較多的省區之一。
㈤ 湖南省有哪些風土人情與當地地理環境有關
例如湘西,湘西的地理環境和當地的風土人情有關系,沈從文寫的邊城裡,那個古鎮就在湘西,那裡,人們單純熱心腸,因為那裡利益沖突不大,和外界交流不多,農民,漁夫天生都是憨厚。
㈥ 桑植縣的地理環境
桑植縣地形復雜,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和東北部屬中山和高山地區,中部、南部和西南部屬中山和丘陵崗地。縣境內有10426個大小山頭,最高點八大公山主峰斗篷山海拔1890.4米,最低點竹葉坪鄉柳楊溪河谷海拔154米(已淹沒於江埡水庫)。
桑植縣大地構造單位屬新華夏結構體系,揚子准地台的一部分。由於受八面山褶制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廣泛分布為中山、低山地貌。全縣地層主要屬三迭系中統,寒武系下統,震旦系下統等,以三迭系和志留系為主。 2009年,桑植縣生產總值為329043萬元,增長13.7%,比2008年加快0.6個百分點。
2010年,完成生產總值39億元,同比增長14.5%。實現財政總收入2.6億元,同比增長20%,
2011年,全年完成生產總值45億元,同比增長13.5%左右。實現財政總收入3.23億元,增長20%。
2012年,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5%,由24.78億元增加到56.83億元。
2013年,全年完成生產總值60億元,增長7%。實現財政總收入4.35億元,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950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50元,增長13%。 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比較完整。2009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6458萬元,同比增長5.7%。林業產值11134萬元,同比增長4.6%,完成造林520公頃。畜牧業產值28570萬元,同比增長8.5%。漁業生產保持增長,水產品總產量為821噸,同比增長7.6%,其中養殖產量213噸,減少4.9%。
2010年,實現農業增加值5.1億元,同比增長5%。實施整村推進、產業扶貧,0.49萬農村貧困人口基本解決溫飽。
2011年,實現農業增加值5.2億元,增長3.5%。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1億元,解決了2.13萬人安全飲水問題;完成了排岔口35KV變電站擴容和71個村農網改造;修建了通鄉油路13公里、通村水泥路100公里。
2012年,農業總產值達到11.72億元,年均增長4%。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890元增加到3200元,年均增長11%。煙葉、蔬菜、茶葉、油茶、畜牧水產基地規模逐步擴大,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土地流轉面積達8.8萬畝。
2013年,實現農業增加值7.81億元,增長3.5%。完成煙葉種植5.13萬畝,產煙12.8萬擔;大鯢人工馴養繁殖40萬尾;發展商品蔬菜2.6萬畝;新建良種茶園5000畝;新造油茶1.5萬畝。 2009年,實現工業增加值6.34億元,同比增長17.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顯著。年末桑植縣在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7個,同比增加10個。
2010年,完成工業增加值7.7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6.03億元,同比增長20%。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6%,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實現「十一五」目標。
2011年,完成工業增加值8.9億元,增長16%,其中規模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7.2億元,增長20%。
2012年,工業增加值達到12.02億元,年均增長15%,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達到9.1億元,年均增長17.4%。
2013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55億元,增長11%,新增規模以上企業3家。綠色綜合產業園基礎設施完善。 2010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36億元,同比增長18%。「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施。
2011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7億元,增長18%。「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扎實推進。
201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8.1億元,年均增長16.7%。實現旅遊總收入12.42億元,年均增長30%。
2013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7億元,增長15%。旅遊收入、接待人次分別增長20%、12%。中國銀行桑植支行正式營業,省級金融安全區創建達標。
㈦ 湖南省桑植縣現在有多少鄉鎮桑植縣現在有多少個鄉鎮
12個鎮,11個鄉。
桑植縣轄瑞塔鋪、澧源、利福塔、廖家村、龍潭坪、五道水、人潮溪、官專地坪、陳家河、八屬大公山、涼水口、橋自彎12個鎮,竹葉坪、空殼樹、上洞街、河口、上河溪、沙塔坪6個鄉以及走馬坪、劉家坪、洪家關、芙蓉橋、馬合口5個白族鄉共11個鄉。
㈧ 張家界的地理環境
張家界市,地處北緯28°52′—29°48′、東經109°40′—111°20′之間,是湖南省西北部一個正在開發、建設,以發展張家界旅遊業為特徵的新興省轄地級市,北鄰湖北省。
張家界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雲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結合部,介於東經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緯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間,東接石門、桃源縣,南鄰沅陵縣,北抵湖北省的鶴峰、宣恩縣。市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張家界市總面積9653平方公里,占湖南省面積的4.5%。 張家界市的地層復雜多樣,造化了當地的特色景觀。主要有山地、岩溶、丘陵、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為世界罕見。城市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向東南傾斜。
在市域另一個突出的表現是由於地殼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來不及將河流拓寬,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峽谷。河的谷底極竄成線形,兩壁陡峻,灘多水急。張家界市澧水源頭、婁水上游、茅岩河段,就是這種河谷地貌。 張家界市境內溪河縱橫,水系以澧水和溇水為主,澧水幹流在桑植縣南岔以上有北、中、南三源。北源為主幹,發源於桑植縣杉木界;中源出八大公山東麓;南源出永順縣龍家寨,三源在龍江口匯合後往南經桑植縣、永定區、慈利縣等河流最後流入洞庭湖,幹流流貫張家界市的長度是313公里,流域面積8135平方公里。
溇水是澧水的最大支流,發源與湖北鶴峰,向東南流經桑植、慈利注入澧水,幹流全長250公里,在張家界市境內的流域面積為2565平方公里河流穿行與石灰岩高山深谷之中,此外鏡內還有一部分河流流向沅水,流域面積1428平方公里。市境內大於5平方公里的河流212條,其中一級支流48條,二級支流101條,三級支流54條,四級支流8條。
澧水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流域跨湘鄂兩省。澧水幹流分北、中、南三源,以北源為主,北源源於湖南省桑植縣杉木界,中源源於桑植縣八大公山東麓,南源源於湖南永順縣龍家寨,三源於桑植縣南岔匯合後東流。沿途接渫水、道水和涔水等支流,至澧縣小渡囗注入洞庭湖。幹流全長407公里,流域面積18496平方公里(湖南境內1573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31.2億立方米。 張家界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性濕潤氣候,光熱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四季分明,歷年平均日照、氣溫和降水量分別為1440小時、16度和1400毫米左右,歷年平均無霜期在216天至269天之間。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響,境內氣候復雜多變,乾旱洪澇、大風冰雹等自然災害也比較頻繁。年均氣溫17℃,1月平均氣溫5.1℃,7月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1400毫米。
張家界氣候適中,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濕潤氣候。因此,雨量豐沛(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400毫米),陽光充足,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年平均氣溫16.6℃左右。夏季8月極端氣溫在37.2℃左右 ,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為4.3 ℃(以1月最冷,極端氣溫在零度左右到4.5℃)。張家界市區海拔183米,景區平均海拔1000米,由於此差異,晝夜溫差可達10℃。
㈨ 湖南桑植縣全部鄉鎮
上河溪有哪個村姓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