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昭通的經濟地理環境

昭通的經濟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14 19:22:43

㈠ 詳細闡述昭通的區位、經濟及未來發展

昭通特殊的地理位置
第一,獨特的區位優勢,要求昭通在重協區與第三亞歐大陸橋的對接中有所作為。昭通素有「咽喉西蜀、鎖鑰南滇」之譽,處於國家規劃的「樊西-----六盤水經濟開發區」腹心地帶,是滇、川、黔、渝三省一市經濟文化的交匯地區。隨著昭通機場、內昆鐵路和水麻、昭待高等級公路的建成通車,長江第一港--水富港升級改造進度加快,立體交通網路逐步形成,獨特的區位優勢使昭通正在成為雲南連接長江經濟帶和成渝經濟區的重要門戶,是內地入滇乃至南下東南亞、南亞的便捷通道,也是長江經濟帶對接東盟的重要橋梁。作為昆明經濟圈、長江經濟帶、成渝經濟區和金沙江下游經濟圈的交匯地帶,昭通應該在第三亞歐大陸橋的戰略構建和重協區的建設發展中,找準定位、夯實基礎、有所作為,真正成為滇、川、渝、黔經濟合作和融入第三亞歐大陸橋經濟帶的門戶和通道。
第二,趕超的發展態勢,夯實了昭通在重協區與第三亞歐大陸橋的對接中的橋頭堡地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昭通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經濟建設持續發展,各項事業繁榮進步,城鄉面貌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2001年8月撤地設市以來,昭通各級各部門圍繞加快發展這一主題,致力於夯實發展基礎,實現了國民經濟較快發展,綜合實力逐步有序推進。2007年,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1.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5.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7%,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為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年以來,昭通廣大幹部群眾,團結一心、頑強拼搏,克服了嚴重雪凌、地震、洪澇災害等困難,上半年生產總值、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鄉居民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兩位數增長。尤其是深入實施行政問責、首問負責、限時辦結、服務承諾「四項制度」,積極打造「今日昭通效率」,優化投資發展環境,到昭通洽談投資的客商絡繹不絕,趕超式發展的氛圍日益濃厚。可以說,昭通已初步具備了服務重協區、服務周邊大中城市的發展理念和實踐基礎,具備了在構建第三亞歐大陸橋中承載產業轉移和建設大物流中心的基本條件。

㈡ 請問昭通是不是好窮的,謝謝,能順便介紹一下那邊的情況嗎不要百度百科的內容,謝謝你了。

你的問題,其實也很模糊。比如,怎麼樣算窮? 介紹什麼情況? 這些回你不說明,人家怎麼回答。答而且,拿「窮」來說,一個人一個看法。 客觀的說,昭通經濟是比較落後的。市內的那些高大建築物,寬闊的馬路,隨意可見的名牌車,比起那些「發達的城市」,這方面要差的多。當然,因為在國內,很多人都以建築物等來評判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這也許是適合國內,但不適合國外。而且,昭通處在雲南,這里由於地理位置特殊,主要是指地震,加之城市人口密度不大,所以之前的建築物,都不會很高。 雲南在中國的位置,比較偏,發展也比較慢,昭通和其他地州,都處於發展的初步階段。但其實也是好事,內地發展倒是起來了,可環境也破壞了。 相對來說,人比較淳樸一點,但也只是相對,沒有絕對的。
就這樣吧,其他的也不知道你想要知道什麼。
不必追問,我可能不會再來看了。

㈢ 雲南昭通怎麼樣

昭通,雲南省轄地級市,位於雲南省東北部,地處雲、貴、川三省結合處; 金沙江下游沿岸;坐落在四川盆地向雲貴高原抬升的過渡地帶;屬南溫帶季風氣候。轄區國土面積2.3萬平方公里,轄1區10縣,常住人口547.5萬(2016年末)[1]。

「早期智人化石」,距今約10萬年,稱作「昭通人」,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以蜀郡太守李冰開鑿焚道。1950年,設昭通專區。1970年,改為昭通地區。1981年,設立縣級昭通市。2001年,設立地級昭通市。

昭通歷史上是雲南省通向四川、貴州兩省的重要門戶,是中原文化進入雲南的重要通道,雲南文化三大發源地( 大理昭通昆明)之一,素有小昆明之稱為中國著名的「南 絲綢之路」的要沖,素有「鎖鑰南滇,咽喉西蜀」之稱。著名景點有:大山包、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念湖、牛街古鎮等。

㈣ 昭通成為雲南第二大城市的條件和不利因素

昭通市成為雲南省第二大城市完全是可能的,因為世界級的溪洛渡水電站是當今世界第三大的水電站,你看一個小小的葛洲壩、小浪底都促使了當地經濟的跨越式崛起,更不消說世界第三大的溪洛渡水電站了,永善撤縣建市是遲早的事情,而且昭通市未來的財政稅收將以此為巨大來源,也將促使昭通市跨越式發展,重新崛起成為雲南省的第二大城市也不再只是夢想,另外還有水富縣的向家壩水電站、魯甸縣的白鶴灘水電站都是世界級的超大型的水電站,昭通市前進的步伐勢不可擋;由於昭通市地處雲、貴、川、渝三省一市的集結咽喉地帶,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逐步成熟,昭通市必將承擔起物流集散樞紐中心的任務和角色,前途也是大有可觀的;至於永善想超越昭通,我想只不過是人均GDP大能夠超越,而象地區GDP總值、城市規模、地區角色--永善還是難以取而代之的,因為永善的地理條件和城市建設環境都不如昭通優越,而一個新興地區想取代一個老城市,必須首府遷徙(有的人說昭通水富已經超越昭通市,這純屬一廂情願,因為昭通市府都沒有搬到水富,談何超越),所以永善也不可能扮演這個重要的角色,只是人均收入方面的超越罷了,故昭通還是昭通,區縣也還是區縣,誰叫昭通的壩子就適合地區大城市的承載建設呢(註:昭通市府就位於雲南第二大的昭魯壩子上)。

㈤ 昭通未來的發展

雲南今年提出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昭通如何針對這一目標,搶抓機遇,調整思路,加快發展? 當年,英國崛起、歐洲國家崛起、美國崛起的時候,世界各國都沒有提到環境這個問題。如今,發展低碳經濟是人類必須面臨的一個選擇,我曾經多次強調過這一觀點。昭通市在未來發展當中,一定要堅持走現代農業、新型工業和第三產業發展的道路。 要堅持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產業。昭通現在大力發展旅遊和白酒產業,就是倡導綠色經濟發展。我提出一個「白酒金四角」的概念,即茅台、五糧液、瀘州老窖和昭通白酒的所在地在地理上構成了一個四邊形。生產茅台、五糧液所用的水都是從昭通境內流出去的。昭通某些區域的氣候和資源條件其實非常適合釀酒,這是一個污染比較低而經濟價值比較高的綠色產業。 我們要發展一些高附加值、低消耗的非污染工業。有個服裝廠,從開始談判到能夠投入生產只要三個月時間,這就是一個高附加值、低消耗的產業。我們要大力發展這樣的「飛來產業」。 要大力發展物流產業。昭通區位優勢明顯,我們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的前景巨大,現在已經規劃建設了十大物流專業市場,有兩個已經基本建成。下一步在金融方面也要取得一些突破,要多引進一些外地的商業銀行,逐步確立昭通區域金融次中心的地位。圍繞綠色概念來思考,其他還有很多方面都是大有作為的。 朱德華:昭通的招商引資現狀如何?投資領域是哪些?外資比例佔多大?未來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方面有什麼打算? 王敏正:一個地區要發展,光靠資本的原始積累是一個特別漫長的過程,必須有外來資金的推動。近年來,昭通採取有力措施,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我們2008年就搞了兩次大型招商引資活動。一次是「三百浙商進昭通」活動,一次是針對浙商以外的商家。2009年我們引進的外來資金達到了近90億元,比2008年增長了98%,翻了近一番。這個數字對昭通來說是個大數字,我們的GDP總量也就是302億元,而投資達到了250億元,這是一個經濟發展的先導性指標,估計今後還會呈現不斷增強的趨勢。 為了營造良好的招商引資環境,我們明確提出了打造「今日昭通效率」。全市上下緊緊圍繞省人民政府實施行政問責、首問責任、限時辦結、服務承諾「責任政府四項制度」的有關要求,立足實際、開拓進取,著力打造「今日昭通效率」,主要內容體現為「四零四最」,即「服務受理零推託、服務事項零積壓、服務質量零非議、服務對象零投訴,審批事項最少、交易成本最低、社會環境最優、辦事效率最高」,全力營造一流的投資發展環境。我市自2008年3月開始,組織相關部門對全市行政審批事項進行認真梳理和分析研究,把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縮短審批時限、提高行政效率作為打造一流軟環境的中心和核心,對行政審批事項進行徹底清理。現在昭通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精減至79項,多數審批時限壓縮法定時限的1/2以上、部分審批時限力爭壓縮法定時限的2/3以上的目標。據了解,昭通市是全國目前行政審批事項最少的地級市。

㈥ 如何介紹昭通

昭通位於雲南省東北部,與貴州、四川兩省接壤,地勢南高北低,最低海拔267米,回最高海拔4040米,總面積23021平方公里。昭通答歷史上曾是雲南通向川黔兩省的重要門戶,是中原文化進入雲南的重要通道,為我國著名的「南絲綢之路」的要沖,素有「鎖鑰南滇,咽喉西蜀」之稱。
昭通主產天麻、蘋果、燕麥、烤煙等昭陽區、魯甸縣為平壩區,其餘皆為山區,民眾生活水平較低,經濟落後。近連年昭通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城市建設得到很大發展。褐煤儲存量巨大,是昭通不可多得的自然資源。

㈦ 昭通市哪個縣經濟好

樓主您好:來
昭通地區積極發展要說源好的話,就是水富縣,獨特的區位優勢。水富位於川滇兩省交匯的腹心地帶,地處長江經濟帶、成渝經濟帶和昆明經濟圈三大經濟區域交替處。
立體的交通優勢。水富港是雲南第一大港,也是「萬里長江第一港」已完成。擴建後千噸級船隻沿重慶、武漢、上海等城市可直航大海。內昆鐵路進入雲南省的第一站便是水富縣。
另外水富縣的工業發展也迅猛,諸如雲天化集團、路紅集團、天力煤化集團。等公司聚集於此,。
是昭通縣份發展最好的,估計以後發展還會加速,超過昭陽區。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三哥(昭通網)

㈧ 誰能描述一下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鳳凰鎮的地理環境,自然和人文方面,還有環境問題,月詳細越好,謝謝了

昭陽區鳳凰鎮1988年建鎮,轄雙院子村和鳳凰村,2006年撤銷鳳凰鎮,原轄區劃歸新成立的鳳凰街道辦事處管轄。下面,我分別列出2002年原鳳凰鎮的數據和2010年現鳳凰街道辦事處的數據。

》》》》》》》》》》2006年前的鳳凰鎮
[地理位置]位於市鎮中部,鳳凰山北麓,鳳霞路終點處。鎮駐鳳凰自然村望海樓東側,中溝河東岸,海拔1908米,面積12.08平方千米,距市政府駐地3.5千米。東與守望鄉相連,西、南和蒙泉鄉接界,北跟南城街道辦事處毗鄰。
[歷史沿革]1988年8月,區鄉體制改革時從南城辦事處劃出雙院子鄉、鳳凰鄉成立,以駐地鳳凰山命名。
[自然環境]地處湖積盆地,地勢東高西低,最高海拔雙院子東側1950米,最低海拔鳳凰村南1900米。東部多屬山地,西部多為水田,中溝河從北向南流經境內西部,匯入昭魯河。鎮北住戶為昭通卷煙廠,鎮南住戶為農戶,呈線狀分布於213國道線兩旁,有建築面積43.95萬平方米,鎮北設有農貿市場。自然氣候冬春乾旱,夏秋濕潤。平均氣溫11.5℃-12℃,年降水量740毫米,年日照數1900-2000小時,無霜期220-223天。土壤為黃壤、水稻土。主產玉米、水稻、馬鈴薯。經濟作物以烤煙為主。有林業用地173公頃;森林覆蓋率14.28%。有果園477公頃,其中蘋果園434公頃、梨園3公頃、葡萄園40公頃。境內風景名勝點有: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烈士陵園,有昔為「昭陽八景」中的「鳳嶺飛霞、恩漢蜃影」之稱的鳳凰山、望海樓。
2002年,有中學1所,小學2所,教職工100多人,在校學生2000來人。醫務室1個。境內駐有昭通卷煙廠、昭通塑料廠、火化場等單位。
[行政區劃]2002年轄鳳凰、雙院子兩個辦事處,5個村委會,2個自然村,17個村民小組。
[人口和民族]到2002年末,總戶數2101戶,其中農業戶1771戶;總人口7842人, 其中農業人口6906人;總人口中男4049人,女3793人。合計:漢族2044戶,7701人;回族22戶,62人;苗族10戶,36人;彝族20戶,27人;白族1戶,1人;壯族1戶,1人;其他少數民族3戶,14人。
[經濟概況]2002年有勞動力4505人;耕地228.2公頃,其中水田77.9公頃、旱地150.3公頃;生產糧食848噸;生產蔬菜282噸、水果118.8噸;大牲畜存欄110頭、出欄20頭,生豬存欄2870頭、肥豬出欄4320頭、羊存欄22隻;鄉鎮企業220個,從業人員635人、增加值683萬元、總產值2330萬元、營業收入2359萬元、利潤總額345萬元、利稅總額401萬元,其中集體1個、從業人員70人、增加值159萬元、總產值530萬元、營業收入530萬元、利潤總額77萬元、利稅總額90萬元,個體219個、從業人員565人、增加值524萬元、總產值1800萬元、營業收入1829萬元、利潤總額268萬元、利稅總額311萬元。

》》》》》》》》》2010年的鳳凰街道辦事處
【地理位置】
位於昭通城區南部,東連太平街道辦事處、守望鄉,西接舊圃鎮,北臨龍泉街道辦事處,南靠永豐鎮,鎮駐雙院子,海拔1910米,面積32.11平方千米。
【歷史沿革】
2006年1月25日,由原南城街道辦事處、西城街道辦事處、鳳凰鎮,蒙泉鄉的龍山寨、黑泥地、學庄、母鹿、荷花5個村民委員會,守望鄉的甘河村民委員會的大院子自然村1、2、3村民小組,馬貴閘村民委員會的鳳凰山腳自然村8、9村民小組,太平鄉的水塘壩村民委員會碑天自然村1、2村民小組,合並設鳳凰街道辦事處。
【自然環境】
地勢北、東高,南、西低,最高海拔鳳凰山2139米,最低海拔黑泥地村北1900米。北部為城區,城區以東西向的雲興街、陡街、西街為界,管轄南部街道,界北部為龍泉街道辦事處。東部多屬山地,有大小鳳凰山、元寶山、金家坡。南部、西部為農業區,土壤為黃壤、黃棕壤、黑泥土,適合種植蔬菜、經濟林木果、三大糧食作物等,有常用耕地15614.2畝,有林地2473畝。年均氣溫11.5~12℃,無霜期187~250天,年平均降雨700mm量,年日照1897小時。利濟河、中溝河從北向南流經境內西部,匯入昭魯河。自然氣候冬春乾旱,夏秋濕潤。
轄區內駐有省、市、區單位及企業共1115家,個體5600家,昭陽區行政辦公中心(區委、區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區檢察院、中級人民法院、區法院、區民政局、農業局、公安處、區公安局、武警消防支隊、交通局、交警大隊、卷煙廠、煙草公司等單位駐境內。
人文地理
轄區內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有新舊「昭陽八景」之稱的「恩波蜃影」的望海樓,「寶山環翠」的圓寶山,「鳳嶺飛霞」的鳳凰山,總面積達395畝的「望海文化水體公園」,史學界稱之為「滇中瑰寶」的漢孟孝琚碑和「樂土安邦」的晉霍承嗣墓壁畫以及荷花范氏古墓群,清「欽賜國子監學正」魏定一撰書的楊氏墓誌銘。古跡和新辟景觀還有張希魯故居、李松甫故居、龍繩祖故居(俗稱「龍二公館」)、名揚史學界的國學大師姜亮夫故居,文廟、陝西廟、鳳閣廟、福祿宮、毛貨街清真古寺,孫氏宗祠、姜氏宗祠,鳳凰山烈士陵園,圓寶山體育場、市中心體育館等建築。
【行政區劃】
管轄西街、昭陽、海樓路、團結、鳳霞、迎豐、文淵街、南菜園、畫苑、昭陽、南順城、昭苑、南溫泉、鳳凰、雙院子、龍山寨、母鹿、黑泥地、聯盟、和平、荷花、學庄2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18個居民小組。
【人口和民族】
2010年末,總戶數34781戶、101848人,其中農業戶11020戶、38172。轄區內居住有回、苗、彝、白、壯等10餘個少數民族。
【經濟狀況】
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為9854.689萬元,其中,農業收入為2211.8786萬元,牧業收入為3914.6734萬元;農村經濟純收入為7821.557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050元;糧食總產量為4908441公斤,人均有糧129公斤,糧食種植面積達到13600畝,其中旱作8700畝,水稻4900畝。本年度,全辦生豬存欄9561頭,牛欄422頭,羊存欄95隻,家禽存欄69715隻,犬存欄3413隻。出欄肥豬19826頭,出欄菜牛41頭,出欄菜羊194隻,出欄家禽196086隻。禽蛋產量23.4噸,牛奶產量98噸。肉奶蛋產量噸2168.84噸。

㈨ 雲南的 地理位置 氣候環境 經濟怎麼樣,詳細說下

雲南的地理位置和氣候
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
雲南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相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部與:寮國、越南毗連。從整個位置看,雲南北依廣袤的亞洲大陸,南臨遼闊的印度洋及太平洋。雲南省與鄰國的邊界線總長為4060公里,其中中緬段為1997公里,中老段為710公里,中越段為1353公里。
雲南省氣候特點
雲南地處低緯高原,由於大氣環流的影響,冬季受乾燥的大陸季風控制,夏季盛行濕潤的海洋季風,屬低緯山原季風氣候。
全省氣候類型豐富多樣,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高原氣候區共七個氣候類型。雲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
其主要表現為:
一是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十分明顯;
二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
三是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何以雲南地高而天不寒?何以雲南冬特暖?
造成雲南冬暖,有地和天方面的原因。首先,雲南東有烏蒙山等高大山脈堵住從北方南下然後西進的西伯利亞冷空氣。但這並不夠,雲南上空冬季盛行從西南亞來的乾暖偏西氣流。這種氣流愈高愈強(高空還有西風急流)。因此,山脈下堵,西風氣流上阻,天地合力,終於把冷空氣拒於雲南高原之東。雲南冬季中既經常沐浴於溫暖的西風氣流之中,自然就溫暖如春了。而桂林等我國東部地區,由於經常「浸泡」在頻頻南下的冷空氣海洋之中,自然就比較寒冷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同緯度上我國東部地區都是亞熱帶氣候,而雲南河谷中卻有熱帶氣候的原因所在。冬季到雲南,東部地區北風呼嘯南下,大片地區劇烈降溫時,雲南卻仍然風和日麗,宛如生活在另一個洞天福地世界之中。

雲南不僅動植物資源豐富,也是我國地方氣候特色豐富的省份。
滇南西雙版納地區因為冬季十分溫暖,冬夏溫差大大減小,而雨、旱季節卻非常鮮明,因此當地和南鄰中南半島一樣,全年不分春夏秋冬,而是分為乾季(11-3月),熱季(4-5月)和雨季(6-9月),即變為一年三季了。

雲南絕大部分地區植物繁茂,可是橫斷山北部因為山脈最高,多重高山造成的焚風效應使金沙江竟然出現局部乾旱河谷。例如德欽縣境內的奔子欄年雨量只有336毫米(西南僅85公里的貢山年雨量1667毫米)。雲南省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雲南的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僅1998年到2007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2%,雲南經濟發展迅速,2007年底雲南省GDP達到4260.48億元人民幣,增長12.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36.33億元,增長6.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814.19億元,增長1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208.96億元,增長10.7%。人均GDP達到7582元,提前二年實現人均1000美元的階段性目標。

一、地級城市經濟實力日顯突出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