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轉及地理意義知識點
① 關於《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知識點總結
最佳答案
地球的運動分為地球的自轉和地球的公轉
由於地球的公轉和自轉,使地球上產生不同的現象。
自轉引起了地球的晝夜更替、時差和地轉偏向力。公轉引起了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五帶的劃分等等。
一、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產生晝夜交替
地球是一個自身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在同一瞬間,地球只有一半面面向太陽,向陽的半球為晝半球,背陽的為夜半球。由於自轉,晝夜不斷交替,周期約為24小時。
2.產生時差
由於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緯度地區的不同地點見到的日出時刻就會有早晚,產生地方時。
3.是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轉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二、地球公轉的意義
1.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從而引起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隨緯度和季節做有規律的變化。
2.晝夜長短的變化
晨昏線將地球上的緯線圈分成兩部分,位於晝半球的是晝弧,位於夜半球的是夜弧。晝弧夜弧的長度反映了該緯度地區晝和夜的長短。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從而使同一地方晝夜長短發生了變化。
3.四季更替、五帶劃分
一年中,隨地球上各地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時間的變化,導致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得多少不同,造成地球表面在時間上的的季節更替和空間上的五帶劃分。
由於地球運動產生的種種現象,對地球上的生物有著重要的意義!
②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是什麼
地球抄自轉: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關於地球自轉的各種理論目前都還是假說。地球自轉是地球的一種重要運動形式,自轉的平均角速度為 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 465米/秒。地球自轉一周耗時23小時56分,約每隔10年自轉周期會增加或者減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轉是均勻的。但精密的天文觀測表明,地球自轉存在這3種不同的變化:①長期減慢;②周期性變化;③不規則變化。
③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高 一人教版,一定要詳細啊
你只需要知道以下三方面就可以了
一、晝夜更替現象
同一個時間里,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回半。一半是白天,一答半是黑夜。
喲與晝夜更替,使得地面白晝增溫不至於過高,夜晚降溫不至於過低,有利於地球生物的生存和發展。
二、地方時
知道時區的劃分:每隔經度15°劃分一個時區;以0°經線為基準,從7.5°W到7.5°E為中時區;中時區以東依次為東一區至東十二區,以西為西一區至西十二區,東、西十二區合為一個時區。各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本區的區時。
三、地轉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④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是什麼
一、晝夜更替現象
同一個時間里,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一半是白天內,一半是黑夜。容
喲與晝夜更替,使得地面白晝增溫不至於過高,夜晚降溫不至於過低,有利於地球生物的生存和發展。
二、地方時
知道時區的劃分:每隔經度15°劃分一個時區;以0°經線為基準,從7.5°W到7.5°E為中時區;中時區以東依次為東一區至東十二區,以西為西一區至西十二區,東、西十二區合為一個時區。各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本區的區時。
三、地轉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回答完畢 ,感謝你的提問,希望對你有幫助,記得採納給好評呦,祝你學習進步!
⑤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地球自轉的意義:
1.晝夜交替現象:1.地球的自轉。(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也不透明的球體。)
晨昏線(圈)—晝半球與夜半球的界線。晨線—夜到晝;昏線—晝到夜。
2.地轉偏向力作用效果:北半球做水平運動的物體向右偏轉;南半球向左。運動速度越快,地轉偏向力越大;越向高緯,地轉偏向作用效果越明顯。沿赤道運動的物體不受地轉偏向力影響。
3.地方時
時區的劃分:每隔經度15°劃分一個時區;以0°經線為基準,從7.5°W到7.5°E為中時區;中時區以東依次為東一區至東十二區,以西為西一區至西十二區,東、西十二區合為一個時區。各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本區的區時。 地圖冊11頁。
地方時和區時的區別,例如:北京時間指的是東八區的區時(也就是東八區中央經線120°E的地方時),而北京的地方時是北京所在經度116°E的地方時。
時刻的計算
區時:1.確定中央經線(時區) 2.東加西減(時區之差)
地方時:經度差15度,地方時差1小時;經度差1度,地方時差4分。
日期變更線:兩條,即日界線(國際日期變更線)和零時線(24時線)。日界線在180 º經線附近,但並不完全重合。零時線在地球表面的位置是自東向西變化的。
日期的計算
穿過零時線,東加西減,計算方法和時刻的計算相同 (即,地方時計算的結果在0和24區間之外,大於24,日期加一天。小於0,日期減一天);
穿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日期東減西加。
就這些了,還要什麼?
⑥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①晝夜更替;
②地方時差異;
③水平運動物體偏移(地轉偏向力:南左北右赤道無)。
⑦ 地球自轉及其地理意義
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周期24小時
意義:
1、產生了晝夜交替
2、1天中太陽高度的變化
3、地方時的差異
⑧ 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有哪些
一、晝夜更替現象
同一個時間里,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回.
喲與晝夜更替,使得答地面白晝增溫不至於過高,夜晚降溫不至於過低,有利於地球生物的生存和發展.
二、地方時
知道時區的劃分:每隔經度15°劃分一個時區;以0°經線為基準,從7.5°W到7.5°E為中時區;中時區以東依次為東一區至東十二區,以西為西一區至西十二區,東、西十二區合為一個時區.各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本區的區時.
三、地轉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四.形成地球橢球體的形狀
⑨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有什麼地理意義 ·····················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一、 晝夜更替
1.產生原因:
()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亮的球體
(2)在同一時間里,太陽只能照亮半個地球
2.晝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
(1)晝半球:太陽高度大於0°
(2)夜半球:太陽高度小宇0°
(3)晨昏線上:太陽高度等於0°
3.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①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後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二、地方時
1.概念
因為經度而不同的時刻叫做地方時
三、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的偏移
1.原因:地球自轉產生的地轉偏向力
2.規律:地表沿水平運動的物體,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緯度越高,偏轉越大
3.對河流的影響
(1)北半球,右岸沖刷,左岸淤積
(2)南半球,左岸沖刷,右岸淤積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一、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隨緯度變化
(1)夏至日: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2)東至日: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3)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
2.隨季節變化
(1)北回歸線及以北地區:夏至日太陽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
(2)南回歸線及以南地區:冬至日太陽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
(3)南北回歸線之間地區:當太陽直射時,太陽高度最大,為90°,太陽每年直射兩次
二、晝夜長短的變化
1.夏半年(春分至秋分)
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
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各緯度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
2.冬半年(秋分至次年春分)
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夜越長
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各緯度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
3.春、秋分日
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
三、四季的劃分
1.天文四季
依據: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夏季: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
(2)冬季:一年內白晝最短,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
(3)春、秋:冬、夏兩季的過度季節
2.氣候四季
北半球: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四、五帶的劃分
1.依據:太陽輻射量從低緯向高緯遞減的規律
2.劃分:
(1)熱帶:南、北回歸線之間
(2)南、北溫帶:回歸線到極圈之間
(3)南、北寒帶:極圈到極點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