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江西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江西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發布時間: 2021-02-14 17:30:58

⑴ 江西的地形特點

江西省的地形以江南丘陵、山地為主;盆地、谷地廣布,略帶平原。總體地勢南高北低

⑵ 江西省的地理特徵,人口特點

1

地理位置

江西省地處中國東南偏中部長江中下游南岸,
位於北緯
24°29'14"

30°04'41"、東經
113°34'36"

118°28'58"之間。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上通武漢三鎮,下貫南京、上海,南仰梅關、俯嶺南而達廣州。江西與東南沿海各港口和江北重鎮的直線距離,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間。古稱江西為「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乃「形勝之區」。

2

地形地貌

江西版圖輪廓略呈長方形。東西省界明顯長於南北,而北之寬又數倍於南,恰如一頭昂首直立的海豹。全省南北長約
620
公里,東西寬約
490
公里。土地總面積
166947
平方公里,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
1.74%,居華東各省市之首。

省境除北部較為平坦外,
東西南部三面環山,中部丘陵起伏,全省成為一個整體向鄱陽湖傾斜而往北開口的巨大盆地。

江西地貌類型較為齊全,分布大致成不規則環狀結構,常態地貌類型則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其中山地
60101
平方公里(包括中山和低山),佔全省總面積的
36%;丘陵
70117
平方公里(包括高丘和低丘),占
42%;
崗地和平原
20022
平方公里,占
12%,水面16667平方公里,佔10%。除常態地貌類型外,還有岩溶、丹霞和冰川等特殊地貌類型。

江西地貌大致可以劃分為
9
個地貌區和
9
個地貌副區:

一為贛西北中低山與丘陵區。面積約為
3.5萬平方公里。山峰多在海拔
1000
米左右,有的達
1500
米。從中可以劃出
2
個副區:
幕阜山、九嶺山侵蝕中山副區,以開拓水電和林業為主;宜豐、高安侵蝕丘陵副區,以發展糧食和經濟作物為主。廬山即拔起於幕阜山東延余脈。

二為鄱陽湖湖積沖擊平原區。面積約為
1.5
萬平方公里。區內有廣闊的河湖沖積淤積平原,外沿則多為低緩崗地,盛產稻米和魚蝦。

三為贛東北中低山丘陵區。面積約為
2.52
萬平方公里。區內懷玉山脈橫貫,地勢中高南北低,布壟狀丘陵和盆地。可劃分為
3
個副區:浩山、蛟潭侵蝕剝蝕丘陵副區,婺源、懷玉山侵蝕中低山副區和弋陽、玉山侵蝕剝蝕紅岩丘陵盆地副區。區內宜於發展經濟林木,婺源茶蜚聲中外;
河谷兩岸和盆地則適宜於耕作業。

四為贛撫中遊河谷階地與丘陵區。
面積約為
2.19
萬平方公里。區內河流階地、丘陵和盆地交錯,地勢呈波狀起伏,坡度較緩,亦有中低山零星分布。由於有大量荒地可供墾殖,本區農業生產發展潛力相當巨大。

五為贛西中低山區。面積約為
1.04
萬平方公里。
區內萬洋山、井岡山、武功山連綿逶迤,峰峭谷險、澗深流急,森林和水利資源十分豐富。

六為贛中南中低山與丘陵區。面積約為
5.94
萬平方公里。區內東居武夷山脈,南枕九連山、大庾嶺和諸廣山脈,中部多為紅岩層和花崗岩組成的低山、丘陵和盆地,還構成了奇特的丹霞地貌。大致可劃分為四個副區:北武夷山侵蝕中山副區、南豐、黎川侵蝕丘陵副區、贛南侵蝕中低山與丘陵副區和興國、信豐侵蝕剝蝕紅岩丘陵和盆地副區。全區森林、礦產和水利資源豐富,有利於耕作業發展;若能較好控制水土流失,各業發展均有相當潛力。

⑶ 江西主要是什麼地形

江西版圖輪廓略呈長方形。東西省界明顯長於南北,而北之寬又數倍於南,恰如一頭昂首直立的海豹。全省南北長約 620 公里,東西寬約 490 公里。土地總面積 166947 平方公里,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 1.74%,居華東各省市之首。
省境除北部較為平坦外, 東西南部三面環山,中部丘陵起伏,全省成為一個整體向鄱陽湖傾斜而往北開口的巨大盆地。
江西地貌類型較為齊全,分布大致成不規則環狀結構,常態地貌類型則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其中山地 60101 平方公里(包括中山和低山),佔全省總面積的 36%;丘陵 70117 平方公里(包括高丘和低丘),占 42%; 崗地和平原 20022 平方公里,占 12%,水面16667平方公里,佔10%。除常態地貌類型外,還有岩溶、丹霞和冰川等特殊地貌類型。
江西地貌大致可以劃分為 9 個地貌區和 9 個地貌副區:
一為贛西北中低山與丘陵區。面積約為 3.5萬平方公里。山峰多在海拔 1000 米左右,有的達 1500 米。從中可以劃出 2 個副區: 幕阜山、九嶺山侵蝕中山副區,以開拓水電和林業為主;宜豐、高安侵蝕丘陵副區,以發展糧食和經濟作物為主。廬山即拔起於幕阜山東延余脈。
二為鄱陽湖湖積沖擊平原區。面積約為 1.5 萬平方公里。區內有廣闊的河湖沖積淤積平原,外沿則多為低緩崗地,盛產稻米和魚蝦。
三為贛東北中低山丘陵區。面積約為 2.52 萬平方公里。區內懷玉山脈橫貫,地勢中高南北低,布壟狀丘陵和盆地。可劃分為 3 個副區:浩山、蛟潭侵蝕剝蝕丘陵副區,婺源、懷玉山侵蝕中低山副區和弋陽、玉山侵蝕剝蝕紅岩丘陵盆地副區。區內宜於發展經濟林木,婺源茶蜚聲中外; 河谷兩岸和盆地則適宜於耕作業。
四為贛撫中遊河谷階地與丘陵區。 面積約為 2.19 萬平方公里。區內河流階地、丘陵和盆地交錯,地勢呈波狀起伏,坡度較緩,亦有中低山零星分布。由於有大量荒地可供墾殖,本區農業生產發展潛力相當巨大。
五為贛西中低山區。面積約為 1.04 萬平方公里。 區內萬洋山、井岡山、武功山連綿逶迤,峰峭谷險、澗深流急,森林和水利資源十分豐富。
六為贛中南中低山與丘陵區。面積約為 5.94 萬平方公里。區內東居武夷山脈,南枕九連山、大庾嶺和諸廣山脈,中部多為紅岩層和花崗岩組成的低山、丘陵和盆地,還構成了奇特的丹霞地貌。大致可劃分為四個副區:北武夷山侵蝕中山副區、南豐、黎川侵蝕丘陵副區、贛南侵蝕中低山與丘陵副區和興國、信豐侵蝕剝蝕紅岩丘陵和盆地副區。全區森林、礦產和水利資源豐富,有利於耕作業發展;若能較好控制水土流失,各業發展均有相當潛力。

⑷ 江西省地圖的地形

江西省位於東抄亞大陸板塊的東南部,是我國江南丘陵的重要組成部分。省東、西、南三面環山,中間丘陵起伏,北部為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及湖區平原,整個地勢由東、南、西三面逐漸向鄱陽湖傾斜,構成一個向北開口的巨大盆地。地貌類型以山地丘陵為主,兼有平原、崗地,山地面積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6%,丘陵佔42%,崗地、平原、水面佔22%。

⑸ 江西屬於什麼地形

江西省地貌類型以山地、丘陵為主,涵蓋山地、丘陵、平原、水域四大地貌。

江西,簡稱「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南昌。江西地處中國華東地區,界於東經113°34′36″-118°28′58″,北緯24°29′14″-30°04′41″之間,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接湖南,北毗湖北、安徽。

截至2017年底,江西省總面積16.69萬平方千米,下轄11個設區的市、100個縣級行政區(縣、不設區的市(縣級)、市轄區)、1個國家級新區。

截至2017年末,江西省常住人口4622.1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0818.5億元,第一產業1953.9億元,第二產業9972.1億元,第三產業8892.6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45187元。

(5)江西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擴展閱讀:

江西省的主要自然資源:

1、礦產資源

截至2013年底,江西已發現各種有用礦產193種(以亞礦 種計)。其中,已探明有資源儲量的139種,居全國前十位的有71種。鉭、鈾、重稀土、銣、伴生硫、化工用白雲岩、粉石英、麥飯石等8種居全國首位。

2、水資源

江西地處粵閩高、中溫熱水帶邊緣,截止2008年7月8日,發現溫泉百餘處、熱水鑽孔20多處。最高溫度達82℃(溫泉)及88℃(鑽孔)。以60℃以下的多,約占總數的86%左右。溫泉總流量平均每秒718.6升,熱水鑽孔總自流量平均每秒151.4升。

3、耕地土壤

土壤與植被紅壤和黃壤是江西最有代表性的地帶性土壤。以紅壤分布最廣,總面積13966萬畝,約占江西總面積的56%,根據紅壤的發育程度和主要性狀,大致可劃分為紅壤、紅壤性土、黃紅壤等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江西

⑹ 江西省的地貌類型有哪些

精華答案 江西版圖輪廓略呈長方形。東西省界明顯長於南北,而北之寬又數倍於南,恰如一頭昂首直立的海豹。全省南北長約 620 公里,東西寬約 490 公里。土地總面積 166947 平方公里,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 1.74%,居華東各省市之首。
省境除北部較為平坦外, 東西南部三面環山,中部丘陵起伏,全省成為一個整體向鄱陽湖傾斜而往北開口的巨大盆地。
江西地貌類型較為齊全,分布大致成不規則環狀結構,常態地貌類型則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其中山地60101 平方公里(包括中山和低山),佔全省總面積的 36%;丘陵 70117 平方公里(包括高丘和低丘),占 42%; 崗地和平原 20022 平方公里,占 12%,水面16667平方公里,佔10%。除常態地貌類型外,還有岩溶、丹霞和冰川等特殊地貌類型。
江西地貌大致可以劃分為 9 個地貌區和 9 個地貌副區:
一為贛西北中低山與丘陵區。面積約為 3.5萬平方公里。山峰多在海拔 1000 米左右,有的達 1500 米。從中可以劃出 2 個副區: 幕阜山、九嶺山侵蝕中山副區,以開拓水電和林業為主;宜豐、高安侵蝕丘陵副區,以發展糧食和經濟作物為主。廬山即拔起於幕阜山東延余脈。
二為鄱陽湖湖積沖擊平原區。面積約為 1.5 萬平方公里。區內有廣闊的河湖沖積淤積平原,外沿則多為低緩崗地,盛產稻米和魚蝦。
三為贛東北中低山丘陵區。面積約為 2.52 萬平方公里。區內懷玉山脈橫貫,地勢中高南北低,布壟狀丘陵和盆地。可劃分為 3 個副區:浩山、蛟潭侵蝕剝蝕丘陵副區,婺源、懷玉山侵蝕中低山副區和弋陽、玉山侵蝕剝蝕紅岩丘陵盆地副區。區內宜於發展經濟林木,婺源茶蜚聲中外; 河谷兩岸和盆地則適宜於耕作業。
四為贛撫中遊河谷階地與丘陵區。 面積約為 2.19 萬平方公里。區內河流階地、丘陵和盆地交錯,地勢呈波狀起伏,坡度較緩,亦有中低山零星分布。由於有大量荒地可供墾殖,本區農業生產發展潛力相當巨大。
五為贛西中低山區。面積約為 1.04 萬平方公里。 區內萬洋山、井岡山、武功山連綿逶迤,峰峭谷險、澗深流急,森林和水利資源十分豐富。
六為贛中南中低山與丘陵區。面積約為 5.94 萬平方公里。區內東居 武夷山脈,南枕九連山、大庾嶺和諸廣山脈,中部多為紅岩層和花崗岩組成的低山、丘陵和盆地,還構成了奇特的丹霞地貌。大致可劃分為四個副區:北武夷山侵蝕中山副區、南豐、黎川侵蝕丘陵副區、贛南侵蝕中低山與丘陵副區和興國、信豐侵蝕剝蝕紅岩丘陵和盆地副區。全區森林、礦產和水利資源豐富,有利於耕作業發展;若能較好控制水土流失,各業發展均有相當潛力。

⑺ 江西在地球的地理位置

江西,抄中國省級行政區,簡稱「贛」(gàn),別稱贛鄱大地,是江南「魚米之鄉」,古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稱。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內最大河流為贛江而簡稱贛。
江西地處中國東南部,北緯24°29′14″至30°04′41″,東經113°34′36″至118°28′58″之間,東鄰浙江省、福建省,南連廣東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而共接長江,屬於華東地區。
江西全省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轄11個地級行政區、100個縣級行政區(縣、縣級市、市轄區)、1個國家級新區,省會為南昌市。
江西省的地形地貌以江南丘陵、山地為主;盆

⑻ 江西省的地形特點 地理題

省境除北部較為平坦外, 東西南部三面環山,中部丘陵起伏,全省成為一個整體向鄱陽湖傾斜而往北開口的巨大盆地。
江西地貌類型較為齊全,分布大致成不規則環狀結構,常態地貌類型則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其中山地 60101 平方公里(包括中山和低山),佔全省總面積的 36%;丘陵 70117 平方公里(包括高丘和低丘),占 42%; 崗地和平原 20022 平方公里,占 12%,水面16667平方公里,佔10%。除常態地貌類型外,還有岩溶、丹霞和冰川等特殊地貌類型。
江西地貌大致可以劃分為 9 個地貌區和 9 個地貌副區:
一為贛西北中低山與丘陵區。面積約為 3.5萬平方公里。山峰多在海拔 1000 米左右,有的達 1500 米。從中可以劃出 2 個副區: 幕阜山、九嶺山侵蝕中山副區,以開拓水電和林業為主;宜豐、高安侵蝕丘陵副區,以發展糧食和經濟作物為主。廬山即拔起於幕阜山東延余脈。
二為鄱陽湖湖積沖擊平原區。面積約為 1.5 萬平方公里。區內有廣闊的河湖沖積淤積平原,外沿則多為低緩崗地,盛產稻米和魚蝦。
三為贛東北中低山丘陵區。面積約為 2.52 萬平方公里。區內懷玉山脈橫貫,地勢中高南北低,布壟狀丘陵和盆地。可劃分為 3 個副區:浩山、蛟潭侵蝕剝蝕丘陵副區,婺源、懷玉山侵蝕中低山副區和弋陽、玉山侵蝕剝蝕紅岩丘陵盆地副區。區內宜於發展經濟林木,婺源茶蜚聲中外; 河谷兩岸和盆地則適宜於耕作業。
四為贛撫中遊河谷階地與丘陵區。 面積約為 2.19 萬平方公里。區內河流階地、丘陵和盆地交錯,地勢呈波狀起伏,坡度較緩,亦有中低山零星分布。由於有大量荒地可供墾殖,本區農業生產發展潛力相當巨大。
五為贛西中低山區。面積約為 1.04 萬平方公里。 區內萬洋山、井岡山、武功山連綿逶迤,峰峭谷險、澗深流急,森林和水利資源十分豐富。
六為贛中南中低山與丘陵區。面積約為 5.94 萬平方公里。區內東居武夷山脈,南枕九連山、大庾嶺和諸廣山脈,中部多為紅岩層和花崗岩組成的低山、丘陵和盆地,還構成了奇特的丹霞地貌。大致可劃分為四個副區:北武夷山侵蝕中山副區、南豐、黎川侵蝕丘陵副區、贛南侵蝕中低山與丘陵副區和興國、信豐侵蝕剝蝕紅岩丘陵和盆地副區。全區森林、礦產和水利資源豐富,有利於耕作業發展;若能較好控制水土流失,各業發展均有相當潛力。

⑼ 江西的地理位置氣候地形及河流

  • 江西,中國省級行政區,簡稱「贛」(gàn),別稱贛鄱大地,是江南內「魚米之鄉」,古有容「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稱。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內最大河流為贛江而簡稱贛。

  • 江西地處中國東南部,北緯24°29′14″至30°04′41″,東經113°34′36″至118°28′58″之間,東鄰浙江省、福建省,南連廣東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而共接長江,屬於華東地區。

  • 江西全省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轄11個地級行政區、100個縣級行政區(縣、縣級市、市轄區)、1個國家級新區,省會為南昌市。

  • 江西省的地形地貌以江南丘陵、山地為主;盆地、谷地廣布;北部為鄱陽湖平原。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餘條,贛江、撫河、信江、修河、饒河為江西五大河流。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江西處北回歸線附近,全省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無霜期長,為亞熱帶濕潤氣候。

⑽ 江西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是什麼

江西省的地形以江南丘陵、山地為主;盆地、谷地廣布,略帶平原。地質內與地貌地質構造上容,以錦江—信江一線為界,北部屬揚子准地台江南台隆,南部屬華南褶皺系,志留紀末晚加里東運動使二者合並在一起。

氣候屬中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溫約16.3-19.5℃,一般自北向南遞增。贛東北、贛西北山區與鄱陽湖平原,年均溫為16.3-17.5℃,贛南盆地則為19.0-19.5℃。

(10)江西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擴展閱讀

江西自然資源:

截至2013年底,江西已發現各種有用礦產193種(以亞礦種計)。其中,已探明有資源儲量的139種,居全國前十位的有71種。鉭、鈾、重稀土、銣、伴生硫、化工用白雲岩、粉石英、麥飯石等8種居全國首位;鎢、銅、銀、金、鋰、銫、碲、電氣石、光學螢石水泥用輝綠岩等13種居全國第2位。

江西地處粵閩高、中溫熱水帶邊緣,截止2008年7月8日,發現溫泉百餘處、熱水鑽孔20多處。最高溫度達82℃(溫泉)及88℃(鑽孔)。以60℃以下的多,約占總數的86%左右。溫泉總流量平均每秒718.6升,熱水鑽孔總自流量平均每秒151.4升。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