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亞歐大陸特殊的地理位置

亞歐大陸特殊的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14 15:29:38

㈠ 歐洲的地理位置

歐洲位於東半球的西北部,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南濱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陸東至極地烏拉爾山脈(66°10′E,67°46′N),南至馬羅基角(西經5度36分,北緯36度),西至羅卡角(9°31′W,38°47′N),北至諾爾辰角(27°42′E,71°08′N)。

歐洲的面積是世界第六,人口密度70人/km²,是世界人口第三的洲,僅次於亞洲和非洲,99%以上人口屬歐羅巴人種,是人種比較單一的大洲。歐洲是人類生活水平較高、環境以及人類發展指數較高及適宜居住的大洲之一。

(1)亞歐大陸特殊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歐洲位於亞洲的西面,是亞歐大陸的一部分。它的北、西、南三面分別瀕臨著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東部和東南部與亞洲毗連,宛如亞歐大陸向西突出的一個大半島。

歐洲東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東南以裏海、大高加索山脈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隔大西洋、格陵蘭海、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分界線為:直布羅陀海峽)。

歐洲大部分為溫帶海洋性氣候,也有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等氣候。其中溫帶海洋性氣候最為典型。歐洲是世界面積排行第六的大洲,面積為1017萬平方公里。

整個歐洲地勢的平均高度為340米,地形以平原為主,南部聳立著一系列山脈,總稱阿爾卑斯山系,其中勃朗峰海拔4807米,勃朗峰屬法國境內,成為西歐第一高峰。

㈡ 亞歐大陸的地理中心是哪裡

亞歐大陸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陸地,也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如今更是人類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大陸之一。關於這塊古老大陸的「中心」,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認識。在一些地緣政治專家甚至一些政治強人看來,誰控制了亞歐大陸的中心,誰就能控制整個世界。那麼,亞歐大陸的中心到底在哪裡?

「新疆」說

關鍵詞:亞歐大陸 幾何中心

亞歐大陸地理中心,即亞歐大陸幾何中心,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塔城地區的托里縣老風口,地理位置為:東經83°36′、北緯46°14′,是由中國科學院新疆地理研究所會同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著名地圖與遙感地理信息學家陳述彭先生,依據彭納投影技術的亞洲地圖為基礎,採用GIS技術於1992年精確測定的。

亞洲大陸地理中心(以下簡稱「亞心」),是由中國科學院新疆地理研究所「亞洲大陸地理中心旅遊資源與開發」課題組1992年測定的。「亞心」是指在亞洲大陸范圍內,處於均衡位置的那個點。它是一個特殊的地理位置,屬於自然地理范疇。「亞心」測算是依據彭納(ponne)投影的亞洲地圖,並根據國際地理學會編制、美國出版的世界地圖集和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圖集確定亞洲大陸的邊界,應用電子掃描儀掃描地圖,實現圖數轉換,將圖面分解成1728×1728個像元,運行制定的計算機程序,自動計算出大陸中心點的儀器坐標,並轉換為中心點的地理坐標。經測算,「亞心」的地理坐標為東經87度19分52秒,北緯43度40分37秒,簡寫為東經87度20分,北緯43度41分,位置在烏魯木齊市的烏魯木齊縣永豐鄉包家槽子村。

「中亞」說 關鍵詞:地緣政治

參考:網頁鏈接

㈢ 歐洲的地理位置特點

歐洲的地理位置:
從海陸位置來說,位於亞歐大陸西部,是亞歐大陸向西伸出的一個大半島,版北、西權、南三面為海洋所包圍。
從經緯度位置看,最北端到北緯71°08′(諾爾辰角),最南端到北緯36°附近(馬羅基角),絕大部分土地在北緯45°~70°間,即中緯度偏北的位置。這種中緯度大陸西岸的位置,在大氣環流系統中屬於西風帶,因此使歐洲大部分地區終年盛吹西風。各地氣候深受大西洋的影響,以溫帶海洋性氣候及其向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的東歐型氣候為主;最南部為亞熱帶氣候,而缺失熱帶類型氣候;北部邊緣伸入北極圈,屬極地苔原氣候。歐洲的大陸輪廓呈一支離破碎南寬北窄的梯形,半島和島嶼的面積約占總面積的33.82%,為世界各大洲之冠。海岸線十分曲折,陸地與海灣犬牙交錯,再加上歐洲面積不大(l,016萬平方公里),這就使歐洲各地距海都不遠,東歐距海最遠處也只有 1,600公里左右,因此更加深了海洋對大陸的影響,加強了歐洲氣候的海洋性。海岸曲折、海灣眾多,也為發展海上交通和漁業生產提供了便利條件。

㈣ 亞洲和歐洲的地理位置是什麼

亞洲,全世界最大的洲,全稱亞細亞洲,意味「日出之地」或「東方」。位於亞歐大陸東部,東、南、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西亞西北部瀕臨地中海和黑海,西南部隔紅海與非洲大陸毗鄰,亞洲南部以帝汶島與澳大利亞之間的海域同大洋洲分界,東北部以白令海峽同美洲大陸遙對。陸地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大陸最北點為切柳斯金角,再往北達北地群島的北端(北緯81°),大陸最南點是接近赤道的皮艾角,島嶼上的最南點是努沙登加拉群島的羅地島(南緯10°45『),大陸最東點是楚科奇半島上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40『),最西點是小亞細亞半島上的巴巴角(東經26°03『)。
歐洲,全稱歐羅巴洲。位於亞歐大陸西部。北瀕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西北隔格陵蘭海、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的格陵蘭島相對,東以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與亞洲為界。陸地面積1016萬平方千米,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歐洲大陸地處中高緯度,最南點是西班牙的馬羅基角(北緯36°00『),最北點是挪威北部的諾爾辰角(北緯71°08『),最西點為葡萄牙的羅卡角(西經9°31『),最東點在烏拉爾山脈北端(東經66°10『)。

㈤ 描述亞歐的地理位置

亞歐大陸歐洲部分的西部,北瀕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東部從文化上來劃分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脈、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作為亞歐大陸的分界線。歐洲大陸處於中高緯度,最南點是伊比利亞半島的馬羅基角(北緯36°),最北點是挪威北部諾爾辰角(北緯71°08′),最西點為伊比利亞半島的羅卡角(西經9°30′),最東點在烏拉爾山北端(東經66°10′)。大陸東寬西窄,略呈三角形。 亞歐大陸亞洲部分的東部,東、南、北3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西南亞的西北部瀕臨地中海和黑海。大陸最北點在泰梅爾半島的切柳斯金角(北緯77°44′),最南點為馬來半島的皮艾角(北緯1°15′);島嶼的最北點在北地群島(北緯81°),最南點在努沙登加拉群島的羅地島(南緯10°45′)。亞洲在各洲中所跨緯度最廣,具有從赤道帶到北極帶幾乎所有的氣候帶和自然帶。大陸最東點為楚科奇半島上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45′),最西點為小亞細亞半島的巴巴角(東經26°10′),所跨經度亦最廣,東西時差11小時。還有就是亞歐大陸是一個整體,粗略描述就是在大部分在東半球和北半球,如果樓主是初一學生的話地理書上現在就應該有關於亞歐大陸的介紹,樓主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還有若想更詳細地了解的話可以買一些輔導資料,比如七年級湘教版地理《三年模擬五年中考》裡面很詳細,題也非常好,希望可以幫到你。

㈥ 亞歐大陸的形狀及其位置

歐亞大陸是歐洲大陸和亞洲大陸的合稱。這是因為,歐洲大陸和亞洲回大陸是連在一起的。
從板塊構答造學說來看,歐亞大陸由歐亞板塊、印度板塊、阿拉伯板塊和東西伯利亞所在的北美板塊所組成。
另外,歐亞大陸亦有其他意思。它亦可以是前蘇聯解體後各個加盟共和國所在的地域的雅稱。而傳統上,歐亞大陸這一塊大陸地有不同的種族居住,組成了歐洲、西亞、南亞、東南亞及東亞等多個不同的文化圈。
形狀:參考信息:http://ke..com/view/274033.htm#7

㈦ 亞洲和歐洲的地理位置是什麼

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位於東半球的東北部,東瀕太平洋,南臨印度洋,北濱北冰洋,西達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陸東至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皮艾角(東經103度30分,北緯1度17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在各洲中所跨緯度最廣,具有從赤道帶到北極帶幾乎所有的氣候帶和自然帶。所跨經度亦最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北部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同歐洲分界;西南隔蘇伊士運河、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南面隔海與大洋洲相望;東北隔寬僅86千米的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對。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包括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洲。亞洲大陸與歐洲大陸毗連,形成全球最大的陸塊——亞歐大陸,總面積約5071萬平方千米,其中亞洲大陸約佔4/5。 歐洲位於亞歐大陸西部,是亞歐大陸向西伸出的一個大半島,北、西、南三面為海洋所包圍。
從經緯度位置看,最北端到北緯71°08′(諾爾辰角),最南端到北緯36°附近(馬羅基角),絕大部分土地在北緯45°~70°間,即中緯度偏北的位置。這種中緯度大陸西岸的位置,在大氣環流系統中屬於西風帶,因此使歐洲大部分地區終年盛吹西風。各地氣候深受大西洋的影響,以溫帶海洋性氣候及其向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的東歐型氣候為主;最南部為亞熱帶氣候,而缺失熱帶類型氣候;北部邊緣伸入北極圈,屬極地苔原氣候。歐洲的大陸輪廓呈一支離破碎南寬北窄的梯形,半島和島嶼的面積約占總面積的33.82%,為世界各大洲之冠。海岸線十分曲折,陸地與海灣犬牙交錯,再加上歐洲面積不大(l,016萬平方公里),這就使歐洲各地距海都不遠,東歐距海最遠處也只有 1,600公里左右,因此更加深了海洋對大陸的影響,加強了歐洲氣候的海洋性。海岸曲折、海灣眾多,也為發展海上交通和漁業生產提供了便利條件

㈧ 亞歐大陸的地理分區

新亞歐大陸橋開發開放戰略構想
90年代以來,亞太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世界經濟重心東移亞太地區的趨勢更加明朗,亞太地區與歐洲的經貿交流不斷擴大。如何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實施新亞歐大陸橋沿橋地帶及東方橋頭堡開發開放戰略,是我國搶佔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制高點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
(一)新亞歐大陸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新亞歐大陸橋東起江蘇連雲港、山東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蘭鹿特丹、比利時安特衛普等歐洲口岸,是橫跨亞歐兩大洲,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實現海——陸一海統一運輸的國際大通道,新亞歐大陸橋的全線貫通,引起了國際社會和沿橋國家、地區的高度重視,許多國家和地區紛紛制定相應的措施和對策,以期利用這條國際經濟走廊,加速經濟發展。許多專家學者斷言,新亞歐大陸橋的誕生,預示著世界經濟在江河經濟、海岸經濟的基礎上,將逐步進入一個新的經濟時代一陸橋經濟時代。
與西伯利亞大陸橋相比,新亞歐大陸橋具有明顯的優勢:第一,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優越。整個陸橋避開了高寒地區,港口無封凍期,自然條件好,吞吐能力大,可以常年作業。第二,運輸距離短。新亞歐大陸橋比西伯利亞大陸橋縮短陸上運距2000~2500公里,到中亞、西亞各國,優勢更為突出。一般情況下,陸橋運輸比海上運輸運費節省20~25%,而時間縮短一個月左右。第三,輻射面廣。新亞歐大陸橋輻射亞歐大陸3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面積達5071萬平方公里,居住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75%左右。第四,對亞太地區吸引力大。除我國(大陸)外,日本、韓國、東南亞各國、一些大洋洲國家和我國的台灣,港澳地區,均可利用此線開展集裝箱運輸。如果從50年代初期由日本經美洲大陸向歐洲運輸集裝箱算起,大陸橋問世已近半個世紀。但這僅僅是個開端,從發展趨勢看,大陸橋運輸前景廣闊,開發潛力巨大。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包括火車、輪船等在內的交通工具的現代化、高速化、特別是時速超過500公里的磁懸浮列車的試運成功,對以鐵路運輸為主的大陸橋運輸,必將產生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還有集裝箱運輸的迅速普及,既為大陸橋運輸提供了穩定的箱源,促進著大陸運輸發展,又展示了大陸橋運輸的巨大潛力。
當今時代,世界經濟的顯著特徵是區域化、集團化、一體化,由此推動著國際貿易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國際貿易的蓬勃發展,迫切需要改革傳統的國際貿易運輸方式,大力開展便捷、高效、可靠的大陸橋運輸,以縮短運距,減少運費,加速貨物運轉。擁有世界人口40%的亞太地區,60年代中期以來,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對外貿易蓬勃發展,增長速度遠高於歐洲,貿易額比重不斷上升。到90年代初,該地區的國民生產總值已佔世界的50%,貿易總額佔世界的43%。1993年,日本、中國、台灣、韓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均進入世界20大貿易區的行列,世界貿易中心正從大西洋移往太平洋。亞太地區與歐洲的經貿合作也越來越頻繁,西歐已成為中國、日本的第三大貿易夥伴。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互補性:一方面,對於日本和西歐等發達國家來說,這一區域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的巨大市場,是它們輸出資金、技術和管理的理想之地;對中國、中亞和東歐國家來說,通過沿橋開放,可以更好地吸收國際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經濟振興。另一方面,亞太地區經濟的迅速增長,越來越需要開拓歐洲「市場:而歐盟為謀求發展也需要到亞太地區尋求貿易夥伴,選擇投資對象,亞太與歐洲的雙向輻射越來越明顯。
由上可見,隨著陸橋運輸的發展,沿橋地區之間通過大陸橋進行的經濟交流將日益增多,陸橋輻射作用將逐漸增大,從而促進沿橋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市場繁榮,使交通優勢變為流通優勢。這必將有力地推動沿橋地帶物流、人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的廣泛交換,形成以陸僑運輸體系為基礎的產業鏈,促進沿橋城市經濟和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最終形成以大陸橋為主軸,以沿線大、中城市為支撐點,以眾多小城鎮為網結,東西結合,雙向開放,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具有強大內聚力和輻射力的經濟走廊,進而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匯融合的巨大經濟帶,重振絲綢之路的雄風。顯然,新亞歐大陸橋的發展,為沿橋國家和亞歐兩大洲經濟貿易交流提供了一條便捷的大通道、對於促進陸橋經濟走廊的形成,擴大亞太地區與歐洲的經貿合作,促進亞歐經濟的發展與繁榮,進而開創世界經濟的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二)不失時機地實施新亞歐
大陸橋開發開放戰略
在實行沿海、沿江、沿邊開放的大格局下,我國能源、資源十分豐富的中原、西北大地成為一個對外開放相對滯後的巨大空間,致使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斷加劇。抓住新亞歐大陸橋貫通的歷史性機遇,不失時機地實施新亞歐大陸橋開發開放戰略,對於加快我國沿橋地帶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推動陸橋經濟帶的崛起,促進我國南方與北方、東部與中西部地區的協調發展和全國生產力布局的合理化,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增強國際競爭能力,維護民族團結,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眾所周知,前蘇聯解體後,中亞各國的對外經濟貿易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目前,陸橋運輸已進入中亞地區,充分利用交通優勢和地緣優勢,開拓中亞各國市場,是進一步擴大我國的對外經貿合作。努力提高對外開放層次的需要,也是許多亞太國家、歐盟國家日益關注的熱點問題。
我國大陸沿海港口處在日本與亞洲「四小龍」等國家和地區的世界著名大港形成的半環帶包圍之中。在這一半環帶內,分布著神戶、大皈、東京、名古屋、北九州、釜山、高雄、基隆、香港、新加坡等世界排名前20位的大港。我國大陸沿海港口無論在地理位置上,還是在港口政策方面,均處於不利地位。新亞歐大陸橋的開通與發展,將從根本上優化我國沿海港口區位,為其開展國際貿易運輸創造了有利條件,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大陸沿海港口城市的國際地位。東部沿海經濟帶的發展實踐表明,對外開放是推進改革和培育市場經濟的催化劑。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由沿海、沿江、沿邊向沿橋地帶的延伸,必將促進這一地帶的改革進一步深化,開放進一步擴大,進而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步伐。因此,在繼續搞好「三沿」開發開放的同時,大力開發開放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地帶、京九鐵路路沿線地帶,有助於推動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的持續、快速、協調發展。
(三)大力培育東方橋頭堡
近年來,發展新亞歐大陸橋為紐帶的經濟帶,正日益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這就需要制訂一系列配套政策,促進跨地區、跨行業企業集團的發展,大力培育東方橋頭堡和沿橋中心城市群,積極而穩妥地推進沿橋地區的發展。
改革開放17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形成了一些區域性的發展中心。廣州、深圳經濟的急劇增長,形成了經濟貿易中心,有力地帶動了華南地區經濟的迅速崛起;上海作為全國最大的經貿中心和港口城市,加之浦東的開發開放,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而新亞歐大陸橋東端尚未形成這樣的發展態勢,東方橋頭堡(連雲港、日照)發育滯後的問題相當突出,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陸橋經濟帶的發育進程。顯而易見,只有盡快建設好開放度高、功能齊全、經濟實力強大、對外聯系廣泛的東方橋頭堡,才能加快陸橋地帶的內陸型經濟向國際意義上的陸橋經濟轉換。因而,我們要從戰略高度重視沿海經貿中心的建設,力爭逐步轉弱為強,盡快形成與陸橋經濟帶開發開放相適應的東方橋頭堡。
橋頭堡是大陸橋運輸的起點或中轉地,它承擔著陸橋國際聯運和國內外貿易水陸中轉的任務,是聯結國內外兩個市場的國際化、多功能的大型海港城市。橋頭堡一般應具備四個條件:一是地理位置要優越;二是港口條件要好;三是經濟腹地要寬廣;四是城市發展的空間要充足,功能要多樣化。隨著大陸橋運輸的發展和輻射功能的增強,在大陸橋兩端必然會並入多個港口和交通樞紐。因此,大陸橋橋頭堡往往由一組相鄰的港口城市群組成,西伯利亞大陸橋東橋頭堡就是由納霍德卡、東方港等港口所組成;新亞歐大陸橋的西橋頭堡則由鹿特丹、安恃衛普、漢堡等港口城市組成。
人們之所以認為鹿特丹是亞歐大陸橋的西橋頭堡,主要是它具有以下特徵:一是地理位置優越。鹿特丹位於歐洲西海岸中部的萊茵河三角洲,處在世界上最繁忙的兩大運輸線——大西洋海上運輸線和萊茵河水系運輸線的交介面,素有「歐洲門戶」之稱;二是典型的組合大港。鹿特丹港區水深6.7~21米,碼頭長度達90公里,航道無閘,不凍不淤,外港碼頭可停泊巨型貨輪和超級油輪,年吞吐量3億噸左右;三是服務設施十分完善。從60年代起,鹿特丹一直保持著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但仍然不斷加強泊位建設,更新設備,強調為世界上每一個貨主提供特別服務;四是港城一體化。鹿特丹是一個典型的港城一體化的國際城市,城中有港、港中有市,不僅是重要的國際貿易中心,而且擁有一條包括煉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機械、食品等部門的臨海、沿河工業帶,具有現代港城的多種功能。鹿特丹的發展,拓寬了我們對橋頭堡的認識,對建設東方橋頭堡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
隨著我國港口、鐵路建設的迅速發展,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的運輸通道與東方橋頭堡也在不斷壯大。80年代中期,山東省日照市的日照港、嵐山港和新(鄉)日(照)鐵路段投入運營,黃淮流域又增添了一條東西交通大動脈和新的出海口岸。特別是1994年11月,侯月鐵路全線貫通,形成了東起日照,西至古城西安,跨越京滬、京九、京廣、焦枝、同蒲五大南北干線,與隴海線相平行的又一條東西大動脈,新亞歐大陸橋東部呈現出雙通道、日照和連雲港雙橋頭堡的格局。1995年7月,國家正式確立山東省日照市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並將根據連雲港、日照的港口條件、功能和發展方向,搞好整體規劃,聯合打通對外開放的通道,促進陸橋經濟帶的持續快速發展。近10年來,江蘇省和連雲港市高度重視橋頭堡的建設,提出打「橋牌」戰略,實施江蘇省經濟發展戰略的北移。山東省和日照市則提出充分發揮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的龍頭作用,加快山東沿橋地帶的開發開放步伐,實現山東經濟發展戰略的南移和全省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面對沿橋開發開放的歷史性機遇,我們必須進一步把連雲港市和日照市逐步建設成為我國沿海中部的國際性海陸運輸「樞紐」,廣大內陸腹地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的「窗口」,形成帶動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才能真正擔負起時代賦予東方橋頭堡的歷史使命。
本文選自高振剛主編的《新亞歐大陸橋戰略研究》
這樣可以么?

㈨ 亞歐大陸有哪些主要代表地區

歐亞大陸橋是為貨物從生產地至消費地之間的流通而搭建的物流橋。這座陸橋建成於20世紀90年代,東起江蘇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

中國有三條亞歐大陸橋、四條通道方案,具體如下:

1、大連方案,又稱連滿歐亞聯運大通道。以大連為上岸港,把我國大陸、香港、日本、東南亞各國供俄羅斯和西北歐的貨物,經哈(爾濱)大(連)鐵路、濱(哈爾濱)洲(滿洲里)鐵路,由我國最大的陸路口岸、內蒙古的滿洲里出境,沿西伯利亞大鐵路,經俄羅斯的莫斯科到俄邊境城市布列斯特分流,再經波蘭的華沙、德國的柏林、到荷蘭的鹿特丹港。此方案鐵路貫通我國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北部,經大連、沈陽、哈爾濱3個特大城市和若干中小城市,橫跨松遼平原,工農業發達。

2、綏芬河方案,又稱綏滿歐亞聯運大通道。以國內貨物或日本、香港過境貨為主,海運到俄羅斯的納霍德卡港或海崴戰港,經鐵路至黑龍江省的綏芬河,途經哈爾濱和內蒙古的滿洲里,然後到俄國的札拜卡力斯克——塔爾斯克鐵路與西伯利亞大鐵路連接,到布列斯特分流,直至西抵鹿特丹港。此方案,中國境內的鐵路橫貫東北最北部;途經黑龍江省和內蒙古的興安盟、呼倫貝爾盟,沿線資源豐富,工業發達。

3、天津方案,可稱津蒙歐亞聯運大通道。貨運集裝箱從天津新港上岸,經天津、北京、山西的大同、內蒙古的二連入蒙古國,經烏蘭巴托北入俄境與西伯利亞大鐵路接軌,到布列斯特分流,西抵鹿特丹港。該方案鐵路經過華北平原、工農牧業均較發達,煤炭、電力、天然氣資源豐富,途經京、津都是特大城市。

4、連雲港方案,又稱新歐亞大陸橋。東起江蘇省連雲港,經河南鄭州、陝西西安、甘肅蘭州、新疆烏魯木齊,從阿拉山口出境,經中亞塔吉克等國到新西伯利亞與西伯利亞大鐵路接軌,經莫斯科到布列斯特分流,西抵鹿特丹港。該方案地理位置適中,覆蓋西部省區較多,除在蘭州以北要翻越烏鞘嶺外,該道路橫穿中國中部,經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新疆6個省區,順行范圍大,沿線工農業較發達。

在1991年「亞歐大陸橋與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研討會」上,北京大學楊吾揚教授等專家對上述四條通道科學比較後指出:

大連方案可取之處較多。其鐵路在我國和俄羅斯(原蘇聯)境內的距離均較長,我國境內鐵路及大連港的通過能力和吞吐能力均較強,兩國都看重此線,開展大陸橋運輸基礎比較可靠,條件比較優越。

綏芬河方案雖然系海陸聯運,競爭力較強,1908年已開通。但海參崴港是座凍港,天寒地凍時每年有2—3個月結冰期。綏芬河口岸過貨能力現已飽和,目前運力緊張而且由於經中國的運距短,所以按現行運價對我不利。

天津方案全程運距最短,在中俄境內的距離也最短,運費應最省,但是北京--天津的鐵路運力非常緊張,增加運輸比較困難。況且,目前在蒙古境內的收費標准較高,對中俄兩國都不利。

連雲港方案優點是鐵路在中國境內的距離較長,達4100多公里,可以收取較多的過境運費。但有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亟待解決。如:目前我國境內蘭新鐵路是單線,石油運量較大,缺水嚴重,運力比較緊張;隴海鐵路寶雞--天水也是單線,運輸的能力小,經常塌方斷道,是進出西北的卡脖子地段;徐州以東的隴海段亦為單線。境外因蘇聯解體,中亞變成了很多國家,許多問題協調困難;鐵路建設與集裝箱方面的技術問題因穿越不少山洞而受阻。

㈩ 亞歐大陸的地理位置

歐亞大陸是歐洲大陸和亞洲大陸的合稱。這是因為,歐洲大陸和亞洲大陸是連在一專起的。
從板塊構造學說來看,屬歐亞大陸由歐亞板塊、印度板塊、阿拉伯板塊和東西伯利亞所在的北美板塊所組成。

另外,歐亞大陸亦有其他意思。它亦可以是前蘇聯解體後各個加盟共和國所在的地域的雅稱。而傳統上,歐亞大陸這一塊大陸地有不同的種族居住,組成了歐洲、西亞、南亞、東南亞及東亞等多個不同的文化圈。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