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的地理位置及面積
㈠ 鳳凰古城面積是多少
鳳凰古城區面積大約3平方公里吧!慢慢轉最多一天也轉完了
㈡ 鳳凰古城 佔地面積
鳳凰古城面積:
約10平方千米;
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鳳凰縣。
㈢ 鳳凰古城 面積
鳳凰古城抄位於湖南省西北部,與襲湖北、貴州接壤,土地面積達15486平方公里,屬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轄。境內居住著土家族、苗族、回族、瑤族、侗族、白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兩百多萬人。主要以土家族和苗族為主,其中土家族105萬人,苗族86萬人。少數民族的數量佔到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多。
土家族人自稱為「畢茲卡」,漢語的意思是「本地人」。土家族主要從事農業相關的活動,傳統的男耕女織,男的下田種植農作物,而織綉藝術是土家族婦女的傳統工藝。而且土家族的傳統工藝還有雕刻、繪畫、剪紙、蠟染等。特別是土家織錦,又稱為「西蘭卡普」,是中國三大名錦之一,非常有名。
㈣ 鳳凰的具體位置
鳳凰縣位於湖南省西南部邊緣,西鄰貴州省松桃縣和銅仁縣,到與本省瀘溪縣相連,北與花垣縣和吉首市接壤,到南與麻陽縣為鄰。東經109°18』--109°48』北緯27°44』--28°19』。總面積平方1759平方公里,東西最寬50公里,南北最長66公里。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呈梯級傾斜。最高海拔1117米,最低海拔170米。地處武陵山脈南部,雲貴高原東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山戀重疊,林谷深幽,溝壑縱橫,溪河交錯。境內有臘爾山、青龍山、南華山、巴斗山等47座山峰;沱江、萬溶江、白泥江、牛角河等156條大小河流。
鳳凰古城是多民族聚居縣,主要由苗族、土家族、漢族、回族,以及解放後分配到這里工作和其他原因來本縣居住的其它民族組成,其中以苗、土家、漢三族為主,苗、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人口28萬人,占總人口的73.26%,漢族10.75萬人,佔27.74%。苗族為本縣土著民族,分布形成大集中、小分散局面;土家族一般是與漢雜居。
1、鳳凰古城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鳳凰縣;
2、是沈從文、熊希齡、黃永玉等人的故鄉;
3、與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相距238KM,與天下鼓鄉——德夯苗寨相距60KM,與天下第一漂——猛洞河漂流相距150KM,與湖南省會——星城長沙424KM;
4、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
5、209國道和湘黔省道從縣境穿叉過,銅仁大興機場距縣城僅27公里, 交通實為便利;
6、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文化,有「中國最美麗的小城"和"畫鄉"之稱。
7、在第十五屆亞洲(博鰲)旅遊金旅獎頒獎盛典大中華區旅遊文化獎項中,鳳凰古城被評為「 亞洲·大中華區最佳環保旅遊景區」。
㈤ 鳳凰鎮的地理位置
位於寧晉抄縣中偏西部,是寧晉縣政府駐地。鳳凰鎮是寧晉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轄4個辦事處,59個村,農業人口70756人,轄區總面積90.3平方公里,耕地8.6萬畝。2004年,全鎮完成社會總產值36.9億元,財政稅收完成1369萬元,其中國稅506萬元,地稅625萬元,農業稅2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90元。東鄰大陸村鎮、賈家口鎮,南接大曹庄鄉、北河庄鎮,西交河渠鎮,北界換馬店鎮、唐邱鄉。轄城關、東南汪、孫家莊、中曹、劉路、北魚台6個辦事處,59個行政村(2003年析出南塔庄、曹家莊、谷家莊、楊家莊、北留、南留、東南汪、西南汪、前張孟、後張孟、閻家莊、張化庄、魏家莊、北董、北沙良等15個村,設西城區),總人口約20萬人。
㈥ 鳳凰山的地理位置
位於遼寧省朝陽市 距離朝陽火車站8km 位於有朝陽市區南端 大凌河南岸 風景優美 群山環繞 山上有釋迦摩尼佛舍利 是全國文明的旅遊勝地 現有旅遊班車通往朝陽火車站 景區門票一般30元左右
㈦ 鳳凰是哪個省的
中文名稱: 鳳凰縣
行政區類別: 縣城
所屬地區: 中國中南部
電話區號: 0743
郵政版區碼: 416200
地理位置: 湖南權西部
面積: 1751平方千米
人口: 37萬人(2002年)
方言: 鳳凰土語
著名景點: 陳斗南古宅院,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東門城樓
㈧ 鳳凰古城的地理環境
湘西沱江為鳳凰縣境最大的河流,為武水一級支流,上有二源:北源為烏巢河,發源於禾庫都沙南山峽谷中,灘險流急,天雨水漲,行旅多阻。沱江從西至東橫貫鳳凰縣境中部地區,流經臘爾山、麻沖、落潮井、都里、南華山、沱江鎮、官莊、橋溪口、木江坪等9個鄉鎮。至瀘溪縣河溪會武水,在武溪鎮匯入沅江。幹流全長131公里。在鳳凰縣境長96.9公里,流域面積為732.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89立方米/秒,自然高差533米。
㈨ 鳳凰縣的地理位置
鳳凰縣地處湖南省西部邊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角,位於東經°18′~109°48′,北緯27°44′~28°19′。東與瀘溪縣接界,北與吉首市、花垣縣毗鄰,南靠懷化地區的麻陽苗族自治縣,西接貴州省銅仁地區的松桃苗族自治縣。南北長66公里,東西寬50公里,總面積為1759.1平方公里。 鳳凰縣地形復雜,東部及東南角的河谷丘陵地帶為第一級台階,以低山、高丘為主、兼有崗地及部分河谷平地、地表切割破碎,谷狹坡陡。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下,包括竿子坪、吉信、橋溪口、木江坪、官莊、南華山,新場、廖家橋、奇梁橋、水打田、林峰、沱江鎮等地,最低的水打田鄉竹子坳海拔170米。地表物質以紅岩為主,夾有部分石灰岩、面岩。
從東北到西南的中間地帶為第二級台階,海拔500~800米,包括茨岩、茶田、黃合、阿拉營、落潮井、麻沖、都里、板畔、千工坪、山江、木里、兩頭羊、火爐坪及三拱撟、大田的一部分,以中低山和中低山原為主,地勢較平緩開闊,谷少坡緩、壠田較多,石灰岩廣布,天坑溶洞甚多。
西北部中山地帶為第三級台階。海拔在800米以上,包括米良、柳薄、禾庫、兩林、臘爾山及太田、三拱撟的一部分。這些地方,地表組成物質石灰岩佔95%,地表起伏和緩,坡度在5~20度之間。邊緣地帶,峰巒連綿,谷深坡陡,為中山類型。 鳳凰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但西北中山山原卻有北亞熱帶的性質。由於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差異,氣候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型是西北高寒山區(臘爾山區和山江區的北半部),海拔700米以上;第二類型是較暖區(吉信區和城郊區的南部地區)其餘地區是第三類型,界於兩類之間。高寒山區和較暖區氣溫一般相差5~6攝氏度,節氣相差15天左右。
全縣處於全國多雲中心區的邊緣,年平均雲量在8成以上,年平均霧日達35天,因此日照偏少,處於全國低照度中心區及湘西北低值中心區,但仍足以滿足作物正常生長的需要。
全縣處於湘西低熱區,年平均氣溫為15.9度,大於等於35度日數全年僅10.5天,日照差年平均8.3度。
鳳凰縣位於雲貴高原東側少雨地區,歷年平均降雨量僅1308.1毫米,年降水量為州內最少,也是全省少雨區之一。但由於山區陰地形對暖溫氣流的阻滯和抬升作用。臘爾山區的旱情往往比城郊區為輕。
全縣冬季盛吹偏北風,夏季盛吹偏南風。所以受大氣環流的影響,表現為最明顯的季風環流。 鳳凰縣水系屬於長江水系,經洞庭湖上溯為沅水系,再上溯分屬武水或辰水水系。縣境內大小河流溪溝156條,總長709公里。河流由西南向東北呈樹枝狀分布,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或幹流長5公里以上的有40條。主要河流有四條。
沱江為縣境最大的河流,為武水一級支流,上有二源:北源為烏巢河,發源於禾庫都沙南山峽谷中,灘險流急,天雨水漲,行旅多阻。沱江從西至東橫貫縣境中部地區,流經臘爾山、麻沖、落潮井、都里、南華山、沱江鎮、官莊、橋溪口、木江坪等9個鄉鎮。在縣境長96.9公里,流域面積為732.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89立方米/秒,自然高差533米。萬溶江在縣北,為武水二級支流。在縣內流經山江、兩頭羊、火爐坪、木里、吉信、三拱橋、竿子坪等7個鄉鎮,長38.7公里,流域面積290.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5立方米/秒,自然高差551米。白泥江又名白岩江,為辰水一級支流,發源於楊家寨。在縣境內長約36.1公里,流域面積340.26公嚅。多年平均流量7.53立方米/秒,自然高差30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