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環境地理資源
❶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就業前景
考生追求的熱門專業,畢業時卻成了"雞肋"。而考生避而遠之的"冷門",最後卻是一隻成就未來的"金飯碗"。其奧秘何在?董玉河表示,很多冷門專業名字聽起來不好聽,但往往是學校的"拳頭"專業或特色專業,其他學校的同類專業較少,因此畢業生在考研或找工作時面臨的競爭較小,這樣,"冷門小徑"最後變成了就業的陽光大道。
其實這個專業原本和「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合稱為「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也就是說原來有個專業叫做「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現在一分為二了。
當然,教育部為什麼把這個專業分割了,想必您也是知道的,因為這個專業設置的相當不合理。出發點是想培養一個具有多方面知識的人才,所以課程開設的相當雜碎與繁瑣,比如(我說我原來的)遙感、GIS、土壤學、地質學、農田水利、城市規劃快速設計(繪圖)、城市規劃原理、化學、高數、測量學、景觀生態、城市專題規劃、房屋建築、環境監測、區域規劃、生態規劃等一系列課程。出發點是好,但是事與願違,在一定的時間內想讓一個學生掌握這么多知識,只能是有么都學,什麼都學不好,至少我身邊大部分是這樣。
不過現在,這個專業分的更「具體些」,也是有不少好處的,至少能學的更「精」些。
然後說到就業的問題上,我們班一部分考研,一部分考公務員,一部分就業。
考研的話就不多說了,方向主要是自然地理、農業信息化、土壤學、遙感GIS之類的、城市規劃(這個還是有相當的難度,要提早准備,而且也不是你現在的這個專業,應該是人文地理與城市規劃的)。
公務員的話也沒什麼好說的,都是根據哪些地方招收我們類似的專業的崗位採取報考,我們班還是有幾個考上的,當然這個也是要好好准備才行。當然了村官選調也是我們班一部分人的選擇。當官嘛,為人民服務的嘛,學校也是相當重視的喲,沒准出來個知名校友的,學校許多面子的。
然後就是最重要的就業問題了,我們班一部分人幹了與專業不相乾的事情,比如去做計算機代碼網頁之類的、有去銀行的、有去當會計的,當然相關的就是去了規劃局,做土地整理之類的,這些與我們專業還有些搭邊。
不過就我看來,雖然這個專業一分為二,但是還是無法改變這個專業全而不精的問題,自然地理方面你搞不過學自然地理專業的,資源環境你搞不過學生態的。
當然了,一切都要靠自己,不能盲目相信就業率什麼的,學校的就業率就沒什麼好參考的。一般都是到了快畢業的時候,學校會催你交就業協議,要不不給你發畢業證書的,所以到最後沒就業的也被迫就業了。
雖說現在大學生就業難,但我覺得要就業還是容易,只是想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還是不容易,除非你在大學期間肯下功夫,多學習專業知識,當然是不怕找不到好工作。每個專業還都是有自己的優勢,就是看你喜不喜歡而已了。
最後提一點建議,如果你想深造(考研)的話就一定要把專業知識學好。如果你想找到一份好工作的話,那就一定要把你這專業的幾個常用軟體學好,如ArcGIA、Eards、CAD、MapGIS、CASS、3Dmax等,當然了office、ps等常用軟體你也一定要學好,注意是一定要學好越精通工資越高,哈哈,當然不能忘了自己的想法,因為在操作的時候還要好多其他因素要考慮的。相信,當你精通一兩個軟體的時候,你就可以在你身邊的小夥伴旁開始嘚瑟了,呵呵,開個玩笑。當你把這些軟體學好之後,到大四開始雙選會的時候就有很多公司搶著你了,當然了,還要培養自己的社交能力,處事能力,不能搞過多的學術,人會孤僻,腦袋會笨的。
1、中學教師(初中、高中地理教師;)
2、大學教師(城鄉規劃、旅遊方向,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學士學位及以上)
2、城鄉規劃研究院(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城市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等)
3、國土資源廳(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自然地理學、城市規劃等)
4、公司(例如大名鼎鼎的北京超圖信息公司等,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研究方向主要為城市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等)
5、水文水利廳(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學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自然地理學等)
6、環境保護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學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自然地理學,研究方向為綜合地然地理等)
7、氣象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學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自然地理學,研究方向為氣候學等)
8、研究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各專業均需求)
9、其他就業方向(本人尚未了解到的)
不要聽別人對此專業的詆毀 行行出狀元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❷ 中國地理的自然資源
中國土地資源有四個基本特點:絕對數量大,人均佔有少;類型復雜多樣,耕地比重小;利用情況復雜,生產力地區差異明顯;地區分布不均,保護和開發問題突出。 絕對數量大,人均佔有少 中國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居世界第3位,但按人均占土地資源論,在面積位居世界前12位的國家中,中國居第11位。 按利用類型區分的中國各類土地資源也都具有絕對數量大、人均佔有量少的特點。 類型復雜多樣,耕地比重小 中國地形、氣候十分復雜,土地類型復雜多樣,為農、林、牧、副、漁多種經營和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但也要看到,有些土地類型難以開發利用。例如,中國沙質荒漠、戈壁合佔中國國土總面積的12%以上,改造、利用的難度很大。而對中國農業生產至關重要的耕地,所佔的比重僅10%多些。 利用情況復雜,生產力地區差異明顯 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由於中國自然條件的復雜性和各地歷史發展過程的特殊性,中國土地資源利用的情況極為復雜。在廣闊的東北平原上,漢民族多利用耕地種植高粱、玉米等雜糧,而朝鮮族則多種植水稻。山東的農民種植花生經驗豐富,產量較高,河南、湖北的農民則種植芝麻且收益較好。在相近的自然條件下,太湖流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的部分地區就形成了中國性的桑蠶飼養中心等等。
不同的利用方式,土地資源開發的程度也會有所不同,土地的生產力水平會有明顯差別。例如,在同樣的亞熱帶山區,經營茶園、果園、經濟林木會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任憑林木自然生長,無計劃地加以砍伐,不僅經濟效益較低,而且還會使土地資源遭受破壞。 分布不均,保護和開發問題突出 分布不均主要指兩個方面:其一,具體土地資源類型分布不均。如有限的耕地主要集中在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平原地區,草原資源多分布在內蒙古高原的東部等。其二,人均佔有土地資源分布不均。
不同地區的土地資源,面臨著不同的問題。中國林地少,森林資源不足。可是,在東北林區力爭采育平衡的同時,西南林區卻面臨過熟林比重大、林木資源浪費的問題。中國廣闊的草原資源利用不充分,畜牧業生產水平不高,然而,在局部草原又面臨過度放牧、草場退化的問題。 河流和湖泊是中國主要的淡水資源。因此,河湖的分布、水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著各地人民的生活和生產。中國人均徑流量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徑流量的24.7%。各大河的流域中,以珠江流域人均水資源最多,人均徑流量約4000立方米。長江流域稍高於中國平均數,約為2300~2500立方米。海灤河流域是中國水資源最緊張的地區,人均徑流量不足250立方米。
中國水資源的分布情況是南多北少,而耕地的分布卻是南少北多。中國小麥、棉花的集中產區——華北平原,耕地面積約佔中國的40%,而水資源只佔中國的6%左右。水、土資源配合欠佳的狀況,進一步加劇了中國北方地區缺水的程度。
中國水能資源蘊藏量達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70%分布在中國西南四省、市和西藏自治區,其中以長江水系為最多,其次為雅魯藏布江水系。黃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有較大的水能蘊藏量。已開發利用的地區,集中在長江、黃河和珠江的上游。 中國幅員廣大,地質條件多樣,礦產資源豐富,礦產171種。已探明儲量的有157種。其中鎢、銻、稀土、鉬、釩和鈦等的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煤、鐵、鉛鋅、銅、銀、汞、錫、鎳、磷灰石、石棉等的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國礦產資源分布的主要特點是,地區分布不均勻。如鐵主要分布於遼寧、冀東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東北和西南區,其中山西、內蒙古、新疆等省區最集中,而東南沿海各省則很少。這種分布不均勻的狀況,使一些礦產具有相當的集中,如鎢礦,在19個省區均有分布,儲量主要集中在湘東南、贛南、粵北、閩西和桂東—桂中,雖有利於大規模開采,但也給運輸帶來了很大壓力。為使分布不均的資源在中國范圍內有效地調配使用,就需要加強交通運輸建設。 中國是海洋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共擁有18000公里的大陸海岸線,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陸架和6500多個島嶼,管轄海域面積近300萬平方公里,人均海洋國土面積0.0027平方公里,相當於世界人均海洋國土面積的1/10,海陸面積比值為0.31:1,在世界沿海國家中列第108位。
中國海洋生物資源豐富,品種繁多,共有海洋生物20278種,佔世界海洋生物總數的25%以上。其中具有捕撈價值的海洋動物魚類有2500餘種,包括頭足類84種,對蝦類90種,蟹類685種,漁場70餘個。可入葯的海洋生物700種。
截止2011年在中國海域共發現具有商業開采價值的海上油氣田38個,獲得石油儲量約9億噸,天然氣儲量2500多億立方米。海濱砂礦13種,累計探明儲量15.27億噸。中國沿岸潮汐能可開發資源,約為2179.31萬千瓦,年發電量約為624.36億千瓦時;溫差能總裝機容量13.28億萬千瓦;波浪能資源理論平均功率為6285.22萬千瓦;潮流能1394.85萬千瓦;鹽差能1.25億千瓦。
中國海鹽產量約佔世界海鹽產量的30%,居世界首位。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已在太平洋國際海底成功地圈定了 7.5萬平方公里的多金屬結核資源勘探礦區。
因為諸多的人為和自然的因素,中國海洋環境日趨惡化,海洋災害與日俱增。每年陸源污染物的入海量高達87億噸。沿岸地區還發生了大面積赤潮,持續時間長,危害嚴重。每年因海洋地質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在100億元以上。風暴潮、海浪、赤潮、海水入侵和海岸侵蝕等較為嚴重。面對這種情況,中國政府已制定出相關的法律法規以保護寶貴的海洋資源。
❸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是什麼專業
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的專業知識繁多而復雜,業前景很不理想,考生在填報志願的時候一定要慎重。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初步的教學、研究和資源開發、規劃管理的基本技能。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培養具備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科研、教學、資源開發利用與規劃、管理等工作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就業方向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就目前情況看就業前景並不理想,畢業生多從事與其專業不相符的工作。自然地理與資源專業培養具備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科研、教學、資源開發利用與規劃、管理等工作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地理科學就業方向主要就業是:成為中學教師,科研單位人員,國土部門,氣象台職員,農業等部門!或者從事地理教研活動!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就業前景
地理科學專業主要研究地球表面資源環境以及它們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地理學知識的積累,這門學科逐步成為了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區域分異的學科,簡單說就是研究人與地理關系的學科,近現代以來,隨著地理科學的快速發展,它不再局限於自然地理現象的研究,而是逐步涵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雙重特徵。地理學的分支學科紛紛涌現,如環境地理學、城市地理學、資源地理學、人口地理學、醫學地理學等,其科學價值也越來越高。可以說,隨著經濟開發以及環保的需要,加之地理學本身古老而又深厚的底蘊,地理科學專業就業前景日益受到關注。地理科學專業的專業知識繁多而復雜,就業前景很不理想,考生在填報志願的時候一定要慎重。
❹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怎麼樣
這個專業比較冷門,知名度不高,專業質量上相對所有專業來說是靠後的專。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屬境專業是近年來我國教育部新設立的一個本科專業,屬於地理科學類專業。本科畢業後,授予理學學士或管理學學士學位。
顧名思義,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偏向研究自然地理與環境、各種自然資源的相互關系,既要學習理論,也要實地考察實踐。在課程設置上,也會著重學習自然地理的專業書和環境科學的專業書,部分學校設置少量人文地理有關課程,比如《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在本科學習階段,課程內容很廣而雜,專業內容不精,因此專業性不算太高。在以後的去向問題上,強烈建議考研深造。
當然,本科畢業也是有對口的工作崗位的,比如土地資源局、環境調查部門等,不過對口專業還是很少的。考研推薦院校:985/211農林類大學。
❺ 自然地理環境
3.1.1.1 地理區位
研究區地處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平魯區地理坐標東經111′52′~112° 41′,北緯39° 21′~39°58′。東西寬67.9km,南北長69.5km。全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呈不規則三角形。平魯區地處晉西北內外長城之間,位於山西省北部邊陲,與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和林格爾接壤;西南與忻州市偏關、神池兩縣毗連,南臨朔城區,東靠山陰,東北連右玉。
在研究過程中,為了突出研究主題,選取中煤平朔礦區生產區及平魯區的局部作為研究區。從行政區劃上來看,研究區包括了井坪鎮、向陽堡鄉、白堂鄉、榆嶺鄉、陶村鄉、下面高鄉,整個研究區面積為517km2。從采礦界來看,包括了中煤平朔公司的3個露天礦和3個井工礦及周邊多個地方井工礦(圖3.1),采礦區面積(已采區+規劃區)占整個研究區面積70%左右。
圖3.1 研究區位置
Fig.3.1 Location of research area
3.1.1.2 氣候狀況
平魯區屬北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嚴寒、夏季涼爽、春季風大。年平均氣溫5.4℃,極端最高氣溫36.1℃,極端最低氣溫-30.5℃。年內氣溫極不均勻,無霜期短,晝夜溫差大,地域差異不很明顯。年平均降水量428.2~449.0mm,最低195.6mm,最高757.4mm,7~9月3個月降水量佔全年的75%。年蒸發量為1786.7~2598.0mm。年主導風向為西北風,年平均風速3.15m/s。日照充足,光能資源豐富。全區平均氣溫穩定。乾旱、風沙、霜凍構成本區農業生產的主要氣候制約條件。
3.1.1.3 土壤植被
平魯區地帶性土壤類型為黃綿土和栗鈣土,呈微鹼性和鹼性,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結構差、抗蝕能力弱,土壤侵蝕嚴重。在以栗鈣土為主的土壤剖面中有較明顯的鈣積過程(陝永傑等,2005;張耿傑,2013)。
平魯區地帶性植被類型為乾草原植被。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內受地表和地下水影響而水分條件較好的地段。常見草本植物有豬毛菜、蒺藜、披鹼草、刺藜、地錦、稗子、狗尾草、牡蒿、賴草、豬毛蒿、黍子、大針茅、虱子草、苦苣、達烏里胡枝子等。主要的喬木有小葉楊、油松、刺槐、榆樹等。主要的灌木有檸條、沙棘、酸棗等(張耿傑,2013)。
3.1.1.4 地形地貌
平魯區位於山西省北部。東南西側為高山,中部只有井坪鎮、向陽堡之間的大沙溝兩岸是沖擊而成的斷陷小塊盆地。平魯區地形北小南大,呈三角狀,平魯區為典型的黃土丘陵地貌,地勢北高南低,山脈與山谷相間,一般平行排列。一般標高為1200~1350m。區內最高點位於北部的石峰,海拔高度1537.90m;最低點位於本區南部薛高登村正西的馬關河,海拔高度1213.80m,最大相對高差324.10m。雖然地域遼闊,但山多溝深,平地很少,形成梁、垣、峁等黃土高原地貌景觀。溝谷發育,呈「V」字形,切割深度40~70 m(圖3.2)。全區岩山區和黃土丘陵區占總面積的96%,山間小盆地只有4%,森林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地面割切嚴重。
圖3.2 研究區地貌
Fig.3.2 Landform in research area
3.1.1.5 資源稟賦
平魯區屬於典型的資源型城鎮。目前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高嶺土、石墨、石灰石等40餘種。其中煤、高嶺土、石灰石等蘊藏量大,開采價值高。煤儲量達130億t,主要有4號、9號、11號煤層可采,地質構造簡單,儲藏淺,易開采,煤質優良,是良好的動力用煤,中煤平朔公司的主要礦區都位於平魯區境內。高嶺土總儲量13億t,其中高嶺岩勘探儲量273萬t,可采儲量140萬t,厚度為2m,大范圍可供單獨開採的高嶺岩礦體,具有經濟開發價值。
平魯區農產品豐富。主要有名特優小雜糧,平魯區被確定為中國小宗雜糧商品基地區(縣),是含硒量居中國首位的紅山蕎麥,千粒重38.8g,硒含量0.73mg/g。豌豆、馬鈴薯澱粉含量高,為良好的制粉原料,油料以胡麻為主,亞油酸含量極高,為中國食用油之冠。
❻ 資源環境和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一樣嗎
不一樣。一個是本科專業,一個是碩士專業
❼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主要研究什麼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代碼:070502)是地理科學下面的一個二級專業名稱,版前身是資源環境權與城鄉規劃管理。2012年教育部將「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拆分為「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和「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兩個專業。從此"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將推出本科專業的舞台。
培養具備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接受嚴格科學思維和訓練和良好的專業技能訓練,具有一定的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
立足於地球表層特徵及其變化、自然資源管理、環境保護、3S技術,能在企事業單位從事自然地理過程、環境變化研究和資源管理、環境保護或應用的高素質復合型專門人才。
課程:地質學、自然地理學、國土規劃、地圖學、遙感應用、管理科學、環境科學、環境監測、環境經濟學、土地評價與土地管理、資源學、水資源計算與管理、景觀生態學、生態環境規劃、環境化學、地理信息系統、計量地理學、、地貌學,地理信息系統、遙感與數字圖像處理
❽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屬於什麼類,可以報哪些
畢業後能從事國土資源整冶、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與規劃管理、環境保護與治理內、生態環境規劃以及城容市規劃與管理等方面的科研及管理工作,也可以報考土地資源管理,環境工程,自然地理等研究生繼續深造。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培養具備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科研、教學、資源開發利用與規劃、管理等工作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
❾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這個專業怎麼樣
考生追求的熱門專業,畢業時卻成了"雞肋"。而考生避而遠之的"冷門",最後卻是一隻成就未來的"金飯碗"。其奧秘何在?董玉河表示,很多冷門專業名字聽起來不好聽,但往往是學校的"拳頭"專業或特色專業,其他學校的同類專業較少,因此畢業生在考研或找工作時面臨的競爭較小,這樣,"冷門小徑"最後變成了就業的陽光大道。
其實這個專業原本和「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合稱為「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也就是說原來有個專業叫做「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現在一分為二了。
當然,教育部為什麼把這個專業分割了,想必您也是知道的,因為這個專業設置的相當不合理。出發點是想培養一個具有多方面知識的人才,所以課程開設的相當雜碎與繁瑣,比如(我說我原來的)遙感、GIS、土壤學、地質學、農田水利、城市規劃快速設計(繪圖)、城市規劃原理、化學、高數、測量學、景觀生態、城市專題規劃、房屋建築、環境監測、區域規劃、生態規劃等一系列課程。出發點是好,但是事與願違,在一定的時間內想讓一個學生掌握這么多知識,只能是有么都學,什麼都學不好,至少我身邊大部分是這樣。
不過現在,這個專業分的更「具體些」,也是有不少好處的,至少能學的更「精」些。
然後說到就業的問題上,我們班一部分考研,一部分考公務員,一部分就業。
考研的話就不多說了,方向主要是自然地理、農業信息化、土壤學、遙感GIS之類的、城市規劃(這個還是有相當的難度,要提早准備,而且也不是你現在的這個專業,應該是人文地理與城市規劃的)。
公務員的話也沒什麼好說的,都是根據哪些地方招收我們類似的專業的崗位採取報考,我們班還是有幾個考上的,當然這個也是要好好准備才行。當然了村官選調也是我們班一部分人的選擇。當官嘛,為人民服務的嘛,學校也是相當重視的喲,沒准出來個知名校友的,學校許多面子的。
然後就是最重要的就業問題了,我們班一部分人幹了與專業不相乾的事情,比如去做計算機代碼網頁之類的、有去銀行的、有去當會計的,當然相關的就是去了規劃局,做土地整理之類的,這些與我們專業還有些搭邊。
不過就我看來,雖然這個專業一分為二,但是還是無法改變這個專業全而不精的問題,自然地理方面你搞不過學自然地理專業的,資源環境你搞不過學生態的。
當然了,一切都要靠自己,不能盲目相信就業率什麼的,學校的就業率就沒什麼好參考的。一般都是到了快畢業的時候,學校會催你交就業協議,要不不給你發畢業證書的,所以到最後沒就業的也被迫就業了。
雖說現在大學生就業難,但我覺得要就業還是容易,只是想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還是不容易,除非你在大學期間肯下功夫,多學習專業知識,當然是不怕找不到好工作。每個專業還都是有自己的優勢,就是看你喜不喜歡而已了。
最後提一點建議,如果你想深造(考研)的話就一定要把專業知識學好。如果你想找到一份好工作的話,那就一定要把你這專業的幾個常用軟體學好,如ArcGIA、Eards、CAD、MapGIS、CASS、3Dmax等,當然了office、ps等常用軟體你也一定要學好,注意是一定要學好越精通工資越高,哈哈,當然不能忘了自己的想法,因為在操作的時候還要好多其他因素要考慮的。相信,當你精通一兩個軟體的時候,你就可以在你身邊的小夥伴旁開始嘚瑟了,呵呵,開個玩笑。當你把這些軟體學好之後,到大四開始雙選會的時候就有很多公司搶著你了,當然了,還要培養自己的社交能力,處事能力,不能搞過多的學術,人會孤僻,腦袋會笨的。
1、中學教師(初中、高中地理教師;)
2、大學教師(城鄉規劃、旅遊方向,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學士學位及以上)
2、城鄉規劃研究院(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城市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等)
3、國土資源廳(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自然地理學、城市規劃等)
4、公司(例如大名鼎鼎的北京超圖信息公司等,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研究方向主要為城市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等)
5、水文水利廳(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學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自然地理學等)
6、環境保護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學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自然地理學,研究方向為綜合地然地理等)
7、氣象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學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自然地理學,研究方向為氣候學等)
8、研究所(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各專業均需求)
9、其他就業方向(本人尚未了解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