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雲南社會環境地理環境特點

雲南社會環境地理環境特點

發布時間: 2021-02-14 11:54:43

❶ 雲南的地理環境

雲南省氣候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和高原氣候區等7個溫度帶氣候類型。 雲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其主要表現為:
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
雲南緯度和海拔相關。從緯度看,其位置只相當於從雷州半島到閩、贛、湘、黔一帶的地理緯度,但由於地勢北高南低,南北之間高差懸殊達6663.6m,大大加劇了全省范圍內因緯度因素而造成的溫差。這種高緯度與高海拔相結合、低緯度和低海拔相一致,即水平方向上的緯度增加與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狀況。使得各地的年平均溫度,除金沙江河谷和元江河谷外,大致由北向南遞增,平均溫度在5~24℃左右,南北氣溫相差達19℃左右。
由於受地形的影響和天氣系統的不同,全省氣溫緯向分布規律中常會出現特殊的情況,出現了「北邊炎熱南邊涼」的現象。特別是在垂直分布上,因境內多山,河床受侵蝕不斷加深,形成山高谷深,由河谷到山頂,都存在著因高度上升而產生的氣候類型差異,一般高原每上升100m,溫度即降低0.6℃左右。
年溫差小,日溫差大
由於地處低緯高原,空氣乾燥而比較稀薄,各地所得太陽光熱的多少除隨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而增減外,也受雲雨的影響。夏季,最熱天平均溫度在19~22℃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溫度在6~8℃以上。年溫差一般為10~15℃,但陰雨天氣溫較低。一天的溫度變化是早涼,午熱,尤其是冬、春兩季,日溫差可達12~20℃。
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
全省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1100mm,南部部分地區可達1600mm以上。但由於冬夏兩季受不同大氣環流的控制和影響,降水量在季節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極不均勻的。冬季位於「昆明准靜止鋒」的西側,受單一暖氣團控制,降水稀少。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潮濕悶熱,降水充沛。降水量最多是6~8三個月,約佔全年降水量的60%。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節為旱季,降水量只佔全年的10~20%。雲南無霜期長。南部邊境全年無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以及臨滄、德宏等地無霜期為300~330天;中部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約250天;較寒冷的昭通和迪慶達210~220天。雲南光照每年每平方厘米為90~150千卡。 滇池位於昆明市區南部,被譽為「高原明珠」,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湖泊、中國第六大淡水湖。湖泊面積311.388k㎡,流域面積2920k㎡,平均水深5.12m,最深處為11.3m,蓄水量為15.931億m3。海拔1887m,湖岸線長約200km。
洱海是雲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位於大理市區北部,湖泊面積252.91k㎡,流域面積2565k㎡,平均水深10.8m,最大水深21.5m,湖面海拔1966m,蓄水量28.8億m3,多年平均水資源量8.25億m3。
撫仙湖是中國第二深水湖泊,是雲南省蓄水量最大的湖泊,位於玉溪市澄江縣、江川縣、華寧縣三縣交界處。湖面海拔1722.5m,面積216.6k㎡,流域面積674.69k㎡,最大水深158.9m,平均水深92.5m,蓄水量189.3億立方米。
程海是一個內陸封閉型高原深水湖泊,沒有出流,位於永勝縣西南部,流域面積318.3k㎡,湖泊面積77.2k㎡,平均水深25.9m,最大水深36.7m,蓄水量19.87億m3,湖岸線長45.1km。
瀘沽湖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南部的兩省交界處,是中國第三大深水湖泊。湖面面積50.8k㎡,其中雲南境內30.3k㎡。
杞麓湖是一個封閉型高原湖泊,湖泊面積35.9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54.2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8米,平均水深4米,蓄水量1.7億立方米。
星雲湖是撫仙湖的上游湖泊,通過2.2公里的隔河與撫仙湖相聯。湖泊面積34.7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8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91米,最大水深9.5米,蓄水量1.84億立方米。
陽宗海湖泊面積31.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米,最大水深29.7米,流域面積192平方公里,蓄水量6.0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量3500萬立方米。
異龍湖位於石屏縣東南部,湖泊面積92k㎡,流域面積360.4k㎡,平均水深約5m,最大水深6.55m,蓄水量1.145億。異龍湖流域主要包括石屏縣的5個鄉鎮。
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分布在滇中、滇南、滇西和滇西北,分屬昆明市、玉溪市、大理州、麗江市和紅河州;其中滇池、程海和瀘沽湖屬長江水系,撫仙湖、杞麓湖、異龍湖、星雲湖和陽宗海屬珠江水系,洱海屬瀾滄江水系。
水系:雲南省大小河流共600多條,其中較大的有180條,多為入海河流的上游。 相對平緩的山區只佔總面積10%,大面積土地高低差參,縱橫起伏,一定范圍又有和緩的高原面。 滇西縱谷區,高黎貢山為伊洛瓦底江與怒江的分水嶺上的高山頂部,常有永久積雪,形成奇異、雄偉的山嶽冰川地貌。金沙江「虎跳澗」峽谷,與兩側山嶺相對高差達3000餘米,為世界著名峽谷之一。瀾滄江的西當鐵索至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頂,直線距離約12公里,高差竟然達到4760米,在10餘公里的狹小范圍內,呈現出亞熱帶乾熱河谷和高山冰雪世界的奇異景觀,自然景色相當於廣東至黑龍江跨過的緯度。
全省分三個梯層,滇西北徳欽、香格里拉縣一帶為第一梯層,滇中高原為第二梯層,南部、東南和西南部為第三梯層,平均每公里遞降6米。盆地和高原台地,西南地區俗稱「壩子」。
地質博物館
雲南也是一個很大的地質博物館。祿豐縣的早期侏羅紀地層中曾出土大量蜥腳類恐龍化石,留存較為完整,現已在縣城建成恐龍博物館供遊人參觀。另外,澄江縣的帽天山更是地質界中的「明星」,因為這里出土了數量多、種類豐富、留存完好的寒武紀多細胞生物的化石,有力地證明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炸」的存在。昆明市東川區也是全國聞名的「泥石流博物館」,早期這里因為大規模不科學地開采銅礦,再加上氣候、地形等原因影響,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泥石流頻發地段,泥石流現象比較典型。
壩子
在雲南省起伏縱橫的高原山地之中,斷陷盆地星羅棋布。雲南這些盆地又稱「壩子」。雲南全省面積在1k㎡以上的壩子共有1445個,面積在100k㎡以上的壩子有49個,雲南最大的壩子在陸良縣,面積為771.99k㎡。雲南名列前10位的壩子還有:昆明壩(763.6k㎡)、洱海壩(601k㎡)、昭魯壩(524.76k㎡)、曲沾壩(435.82k㎡)、固東壩(432.79k㎡)、嵩明壩(414.6k㎡)、平遠壩(406.88k㎡)、盈江壩(339.99k㎡)、蒙自壩(217k㎡)。 溫泉
安寧溫泉、騰沖溫泉
溶洞
建水燕子洞、瀘西阿廬古洞、九鄉溶洞、彌勒白龍洞、通海里山仙人洞、洱源清源洞
火山
騰沖火山

❷ 雲南的地理環境怎樣

雲南西雙版納,同來廣自州雷州半島一樣,都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同時受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影響,夏季降水豐沛,由於橫斷山脈阻擋且緯度低,所以受冬季風影響較小,四季溫暖濕潤,四季如春。聽說環境灰常優美,旅遊盛地,有機會我一定會去那裡逛逛的!

❸ 雲南區位有什麼特點如何辯證看待雲南的區位

雲南地處我國西南邊陲,位於北緯21°8′32″~29°15′8″,東經97°31′39″~106°11′47″之間;北回歸線橫貫南部,全省處於北緯30°以南的低緯度地帶。從面積看,雲南全省東西橫跨864.9公里,南北縱跨990公里,總面積為394,000多平方公里,僅次於新疆、西藏、青海、黑龍江、四川、甘肅、內蒙古等省區,居全國第八位。從地形看,全省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大部分河流為南北走向。滇西地區為橫斷山脈縱谷區,主要由高黎貢山、怒山、及雲嶺等高大狹長的山脈與怒江、瀾滄江及金沙江等幾條深切河床的大江相間而成,這些河床多作南北向,自古以來就是雲南和青藏高原連接的天然通道,雲南的許多古老居民就是沿著這一條通道遷徙並進入雲南的。優越的氣候條件:雲南雖處低緯度地區,但地勢較高,因此省內大部分壩區的氣候雖有溫涼之更迭,卻無寒暑之劇變,所有「四季如春」之稱。至於橫斷山脈峽谷區因地形高度不同,形成了氣候及動、植物垂直、立體分布的特點。好不誇張地講:全國其他省份具有的氣候雲南省一應俱全,熱帶、溫帶、寒帶三帶氣候均可在雲南一省范圍內見到。真可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復雜多樣的氣候條件帶來了多樣的農業和勞作方式以及生息方式。好山好水:雲南山多水也多,山水如同骨架與經脈。從西至東南,伊洛瓦底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元江和南盤江六大水系貫穿全省,幹流長達5000多公里,主要支流180多條,大小河流共600多條,形成獨特的所謂「帚形」或稱「扇形水系」。與大小江河相連通的是30多個湖泊和無數的池塘、水庫。雲南的水能資源佔全國水利蘊藏量的1/5,可能開發率達70%,居全國首位。因此,日本人給雲南一個特別的稱號:「亞洲的水塔」。資源富饒:由於雲南高原地處東亞大陸板塊與印度岡瓦納板塊交接帶,地層齊全,地質結構復雜,使雲南成為世界上自然景觀最齊全而又獨具特色的區域之一。境內動植物和礦物資源極為豐富,品種繁多,被譽為「動物王國」、「植物王國」和「礦物王國」(亦稱「有色金屬王國」)。總之,雲南特殊的地理條件形成了千姿百態、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觀和眾多的旅遊風景區,再加上有「動物王國」、「植物王國」、「礦物王國」等多項桂冠,所以雲南是中國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是上天賜給雲南人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和保證。 眾所周知,中國有56個民族,而雲南就有26個,居多民族省份之冠。在雲南,平均每三個人當中就有一個少數民族。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由於遷徙、移民、戰爭、戌邊等原因,逐步形成了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彼此交錯和相互融合的狀況。由於民族眾多,所以語言、經濟、文化、社會方式和風俗習慣等也就是千姿百態、豐富多彩。換句話說:雲南還是中國人種的基因庫,是人種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雲南有四大特點,那便是:多山水、多氣候、多民族、多資源。 俗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雲南這個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社會環境里成長起來的人自然就有別的地方所沒有的特點。雲南人可說是真正的「山裡人」,是「大山的兒子」,所以大多數的雲南人都有高原的情懷——純朴、善良;有山地民族的本色——熱情、誠懇;有古人類的遺風——粗獷、豪放;有大山澆築的精神——堅韌不拔、耿直忠厚、樂觀豪邁、能歌善舞。總之,雲南人老實、忠厚、善良,兼具勇敢、豪爽的特徵。 所以雲南人一般都不會主動算計別人,更不會主動攻擊對方。雲南人的處世心態可以概括為:「別人敬我一尺,我就敬別人一丈」。如果外地人懂得尊重雲南人,他一定會交到許多雲南的好朋友。(轉載自網路)

❹ 雲南地理位置的特點

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

雲南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相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部與:寮國、越南毗連。從整個位置看,雲南北依廣袤的亞洲大陸,南臨遼闊的印度洋及太平洋。雲南省與鄰國的邊界線總長為4060公里,其中中緬段為1997公里,中老段為710公里,中越段為1353公里。 雲南省氣候特點
雲南地處低緯高原,由於大氣環流的影響,冬季受乾燥的大陸季風控制,夏季盛行濕潤的海洋季風,屬低緯山原季風氣候。
全省氣候類型豐富多樣,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高原氣候區共七個氣候類型。雲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 其主要表現為:
一是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十分明顯; 二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
三是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
在我國,每個省的名稱,都有獨特的歷史地理淵源。雲南之名雖然出現得早,始於西漢,是全國省名中最早的一個, 但其最初為縣名,後為郡名, 唐代中央王朝封南詔王為「雲南王」,「雲南」一詞才成為較大地域的名稱,元代正式設立了雲南行省後,正式成為省級行政區名稱。 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朝在今祥雲雲南驛設雲南縣,屬益州郡。縣名來歷有二:一因山得名,即縣西北百數里有終日與雲氣相連的雲山,縣在其南,故名雲南;二因祥瑞徵兆得名。傳說漢武帝夢見吉祥彩雲現於白岩(今彌渡紅岩),縣在其南,故名雲南。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三路進軍南征,「殺高定,降孟獲,會師滇池」,改益州郡為建寧郡,繼而置祥雲郡,治所在雲南縣(今祥雲雲南驛),以今祥雲一帶為中心,轄青嶺(今大姚)、弄棟(今姚安)、邪龍(今巍山)、葉榆(今大理)、遂久(今麗江)、姑復(今永勝)。西晉時又合並了永寧(今寧蒗)和雲平(今賓川)兩縣。在300年裡,雲南縣一直是滇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937年,南詔亡,段思平建大理國後設雲南瞼、品甸瞼。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設雲南行省,改雲南瞼為雲南州,屬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雲南州為雲南縣,在今祥雲米甸一帶設土司世職12關長官司, 隸大理府。1914年, 因雲南縣名與雲南省名相重,借「彩雲南現,人以為祥」之意,改雲南縣名為「祥雲」。
雖然從「雲南」改稱「祥雲」已有80年,民間仍稱祥雲為「小雲南」,以有別於作為雲南省的「大雲南」。 歷史學家有充分理由稱今天的祥雲一帶為 「古雲南」。這不僅因為從公元前109年到1914年,這片土地以雲南稱謂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而且,1964年在祥雲大波那出土的世界聞名的木槨銅棺說明,早在戰國時代,這里的人們就過著定居生活、使用銅器且冶煉和鑄造技藝已達到相當高超的水平了。1976年至1980年,又在距縣城23公里的禾甸先後出土了銅鉞、矛、釒尊、鋤、雞形杖頭等距今2100多年的西漢早期遺物200餘件,為研究雲南古代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1961年,考古工作者還從距祥雲縣城3公里的清華古洞內發掘出了新石器時期古人類使用的石刀、石斧。這更說明早在7000多年之前,這里就有了 原始的農業和畜牧業, 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以磨光的石器作為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了。

雲南迄今發現的新石器文化遺址, 除在滇池周圍的昆明、晉寧、安寧、 祿豐等地較為集中外,范圍更廣地集中在祥雲、彌渡、賓川、大姚、大理、洱源、劍川、永勝、寧蒗等歷史上雲南縣境內或相鄰地區(史家與「滇池地區」相對應,稱其為「洱海地區」)。這說明,歷史上的雲南縣和雲南郡在雲南歷史上舉足輕重。
從前109年漢武帝設雲南縣到1382年明太祖降雲南州為雲南縣的1491年間,歷史學家稱為「古雲南」和民間說的「小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距今祥雲城15公里的雲南驛。今祥雲城舊稱雲南城。《蠻書》記載:「今雲南城乃品甸,即品澹;亦曰澹瞼,亦曰波州、亦曰波大驛,皆一地也。」937年,大理國主段思平雖設品甸瞼,但與其同「級」並存的雲南瞼仍以今雲南驛為中心。
縱觀祥雲雲南驛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其2000多年的歷史中,其政治經濟地位是越來越下降,但它的名稱卻越來越受重視,包容性越來越廣,最終發展成為省級行政區的名稱。這一發展過程和演變現象,在整個中國所有省級行政區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❺ 雲南那邊社會環境怎麼樣

呵呵,我家就是楚雄的。我想那些在網上到處找得到的東西我就不說了,我內給你說說容我的感受吧。
1楚雄的房價現在還沒有猛漲,聽說是政府一直在壓,市區的大概在3000,嘿嘿,相比雲南其他很多城市是相當便宜了。
2它地處滇中,距離昆明、大理都是兩個多小時車程,想旅遊啊,到處逛逛都很方便。
3氣候是不用說了,雲南的氣候本身就很好,楚雄地處滇中就不用說了,他不會像德宏版納那麼熱,也不像迪慶香格里拉那麼冷,大理風又大了點,楚雄適中。

❻ 雲南省的自然地理概況

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位於北緯21°8′32″-29°15′8″和東經97°31′39″-106°11′47″,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
雲南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為鄰,北部同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部和寮國、越南毗連。從整個位置看,北依廣袤的亞洲大陸,南臨遼闊的印度洋及太平洋,正好處在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控制之下,又受西藏高原區的影響,從而形成了復雜多樣的自然地理環境。
雲南全境東西最大橫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縱距990公里,總面積39.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4.1%,居全國第8位。
雲南是一個高原山區省份,屬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全省整個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江河順著地勢,成扇形分別向東、向東南、向南流去。全省海拔相差很大,最高點為滇藏交界的德欽縣怒山山脈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點在與越南交界的河口縣境內南溪河與元江匯合處,海拔公76.4米。兩地直線距離約900公里,高低相差達6000多米。雲南是一個多山的省份,全省土地面積,按地形看,山地佔84%,高原、丘陵約佔10%,壩子(盆地、河谷)僅佔6%。
雲南簡稱「滇」,戰國時期,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雲南,意即「彩雲之南」,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古語雲「一日長一丈,雲南在天上」,她確實離天很近。300萬年前一次強烈的地殼運動,使地處海洋深處的谷地突兀而起,造出了一片峰谷縱橫、川流迴旋的奇異高原。
「嶺巒涌作千傾海,峰簇栽成萬仞蔥」。從海拔僅76米的鎮南河口溯向高達6,740米的德欽梅里雪山卡格博峰,雲貴高原以平均每公里6米的節律抬升著,恰是一座綠蔥蔥的九百里天梯。聞名於世的金沙江、怒江、瀾滄江幾乎並排地經這里流向遠方,險峰峽谷縱橫交錯,江河溪流源遠流長,湖泊溫泉星羅棋布,造就了這塊神奇美麗的樂土。 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了雲南獨特的氣候條件。「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一省兼有寒、溫、熱三帶氣候,實為世間罕見。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使得雲南動、植物種類異常豐富,有高等植物 15,000多種,動物 250多種類,鳥類總數達 766種,「植物王國」、「動物王國」的美名成了雲南的代稱。
在這塊神奇、美麗的紅土地的懷抱中,聚居著 26個民族,各族人民勤勞勇敢、自強不息、能歌善舞、朴實熱情。各民族因所處的自然環境和歷史發展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社會文化形態,創造出無數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並以其獨特、奇異的生活習俗和傳統流下了形態各異、燦爛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

❼ 雲南人文地理環境的概述

雲南地處我國西南,人口4956.6萬,有少數民族26個。地處亞溫帶,旅遊名勝眾多。昆明四季如春,大理風和日麗,龍脊梯田婉如世外桃源。

❽ 雲南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位於東經97°31′至106°11′,北緯21°8′至29°15′之間,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屬低緯度內陸地區。全省東西最大橫距864.9千米,南北最大縱距990千米。全省國土總面積39.41萬平方千米,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為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部緊依西藏自治區,西部與緬甸接壤,南部和寮國、越南毗鄰。雲南有25個邊境縣分別與緬甸、寮國和越南交界,國境線長4060千米,其中,中緬邊界1997千米,中老邊界710千米,中越邊界1353千米。

全省河川縱橫,湖泊眾多。全省境內徑流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89條,分屬長江(金沙江)、珠江(南盤江)、元江(紅河)、瀾滄江(湄公河)、怒江(薩爾溫江)、大盈江(伊洛瓦底江)6大水系。紅河和南盤江發源於雲南境內,其餘為過境河流。除金沙江、南盤江外,均為跨國河流,這些河流分別流入南中國海和印度洋。多數河流具有落差大、水流湍急、水流量變化大的特點。

全省有高原湖泊40多個,多數為斷陷型湖泊,大體分布在元江谷地和東雲嶺山地以南,多數在高原區內。湖泊水域面積約1100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的0.28%,總蓄水量約1480.19億立方米。湖泊中數滇池面積最大,為306.3平方千米;洱海次之,面積約250平方千米;撫仙湖深度全省第一,最深處為151.5米;瀘沽湖次之,最深處為73.2米。

雲南屬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面積33.11萬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84%;高原面積3.9萬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10%;盆地面積2.4萬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0%。地形以元江谷地和雲嶺山脈南段寬谷為界,分為東西兩大地形區。東部為滇東、滇中高原,是雲貴高原的組成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現為起伏和緩的低山和渾圓丘陵,發育著各種類型的岩溶(喀斯特)地貌;西部高山峽谷相間,地勢險峻,山嶺和峽谷相對高差超過1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山頂部常年積雪,形成奇異、雄偉的山嶽冰川地貌。全省海拔高低相差很大,海拔最高點海拔6740米,在滇藏交界處德欽縣境內怒山山脈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最低點海拔76.4米,在河口縣境內南溪河與紅河交匯的中越界河處,兩地直線距離約900千米,海拔相差6000多米。

全省地勢呈現西北高、東南低,自北向南呈階梯狀逐級下降,從北到南的每千米水平直線距離,海拔平均降低6米。北部是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海拔一般在3000~4000米左右,有高黎貢山、怒山、雲嶺等巨大山系和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等大河自北向南相間排列,三江並流,高山峽谷相間,地勢險峻;南部為橫斷山脈,山地海拔不到3000米,主要有哀牢山、無量山、邦馬山等,地勢向南和西南緩降,河谷逐漸寬廣;在南部、西南部邊境,地勢漸趨和緩,山勢較矮、寬谷盆地較多,海拔在800~1000米左右,個別地區下降至500米以下,主要是熱帶、亞熱帶地區。

❾ 雲南地理特點

雲南地形極為復雜,大體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橫斷山區,東部和南部是雲貴高原。最高峰是西北部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點是河口縣的元江河谷,海拔僅有76.4米。 整個雲南西北高、東南低,有84%多的面積是山地,高原、丘陵佔10%,僅有不到6%是壩子、湖泊之類。個別縣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過了98%。雲南地處低緯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復雜,所以氣候也很復雜。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壓氣流影響形成的高原季風氣候,全省大部分地區冬暖夏涼,四季如春的氣候特徵。全省氣候類型豐富多樣,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和高原氣候區共7個氣候類型。 雲南的地貌,以雲南元江谷地和雲嶺山脈南段的寬谷為界,雲南全省大致可以分為東西兩大地形區。雲南東部為滇東、滇中高原,稱雲南高原,屬雲貴高原的西部,雲南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雲南這里主要是波狀起伏的低山和渾圓丘陵,發育著各種類型的岩溶地貌,其中有著名的雲南石林、丘北普者黑、羅平多依河、宜良九鄉溶洞、建水燕子洞、瀘西阿廬古洞、彌勒白龍洞等風景旅遊區。雲南西部為橫斷山脈縱谷區,高山與峽谷相間,雲南地勢雄奇險峻,其中以三江並流最為壯觀。一般來說,雲南西北部海拔在3000米~4000米;雲南西南部海拔在1500米~2200米;雲南靠邊境地區地勢漸趨和緩,海拔只在800米~1000米,個別地區下降至500米以下,是雲南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之所在。
在全雲南省起伏縱橫的高原山地之中,斷陷盆地星羅棋布。雲南這些盆地又稱「壩子」,地勢較為平坦,有河流通過,土壤層較厚,多為經濟發達區。雲南全省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壩子共有1445個,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壩子有49個,雲南最大的壩子在雲南陸良縣,面積為771.99平方公里。雲南名列前10位的壩子還有:昆明壩(763.6平方公里)、洱海壩(601平方公里)、昭魯壩(524.76平方公里)、曲沾壩(435.82平方公里)、固東壩(432.79平方公里)、嵩明壩(414.6平方公里)、平遠街壩(406.88平方公里)、盈江壩(339.99平方公里)、蒙自壩(217平方公里)。
雲南也是一個很大的地質博物館。祿豐縣的早期侏羅紀地層中曾出土大量蜥腳類恐龍化石,留存較為完整,現已在縣城建成恐龍博物館供遊人參觀。另外,澄江縣的帽天山更是地質界中的「明星」,因為這里出土了數量多、種類豐富、留存完好的寒武紀多細胞生物的化石,有力地證明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炸」的存在。昆明市東川區也是全國聞名的「泥石流博物館」,早期這里因為大規模不科學地開采銅礦,再加上氣候、地形等原因影響,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泥石流頻發地段,泥石流現象比較典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