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香港的地理環境10字左右

香港的地理環境10字左右

發布時間: 2021-02-14 11:53:58

㈠ 香港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香港,地處華南沿岸,在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以東,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內陸地區以及262個大小島嶼(離島)組成。香港北接廣東省深圳市,南面是廣東省珠海市萬山群島。香港與西邊的澳門隔海相對,距離為61公里,北距廣州130公里、距上海1200公里。

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全年氣溫較高,年平均溫度為22.8℃。夏天炎熱且潮濕,溫度約在27~33℃之間;冬天涼爽而乾燥,但很少會降至5℃以下。5-9月間多雨,有時雨勢頗大。夏秋之間,時有台風吹襲,7-9月是香港的台風較多的季節,但由5-11月期間都有可能受不同強度的熱帶氣旋吹襲。在北太平洋西部、東海及南海上,每年平均有30個熱帶氣旋形成,其中半數達到台風強度,最高風速為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香港平均全年雨量2214.3毫米,雨量最多月份是8月,雨量最少月份是1月。此外,香港市區高樓集中而密布、人口稠密,所形成的微氣候容易產生熱島效應,導致市區和郊區有明顯的氣溫差別,高層大廈林立的市區讓空氣中的「懸浮粒子」較難吹散。

香港地區處於潮濕的亞熱帶環境,涇流豐富,地表水系發達。但水系作用范圍有限,無大河流。除作為香港與深圳界河的深圳河外,主要有城門河、梧桐河、林村河、元朗河和錦田河等,絕大多數河流長度均不超過5英里,流速及流量與季節性降雨量密切相關,年中極不穩定。旱季難以維持水流或斷流,河床畢露或部分露出,濕季則極易達到滿岸水位,泛濫成災。深圳河發源於梧桐山牛尾嶺,自東北向西南流入深圳灣,出伶仃洋。全長37公里,流域面積312.5㎞²,其中深圳一側為187.5㎞²,香港一側為125㎞²。香港境內的梧桐河是深圳河的主要支流。

㈡ 香港的地理環境 簡介 急急急… 謝謝!

香港位於東經114°15′,北緯22°15′,地處華南沿岸,在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以東版,由香港島、九龍半權島、新界內陸地區以及262個大小島嶼(離島)組成。香港北接廣東省深圳市,南面是廣東省珠海市萬山群島。香港與西邊的澳門隔江相對,距離為61公里,北距廣州。
香港三大部分的面積分別是,香港島約81平方公里;九龍半島約47平方公里;新界及262個離島約共976平方公里,總面積約1104平方公里。香港管轄總面積2,755.03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104.3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650.64平方公里。
九龍及香港島之間的維多利亞港,則因港闊水深、四面抱擁,有利船隻航行,獲譽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香港最初就是從維多利亞港兩岸的平地開始發展,至今該區仍然是香港都市命脈所在。
深圳河是香港和中國內地之間的邊界線。雖說是「一河之隔」卻使香港和中國內地之間出現了陸地交接點

㈢ 香港的地理環境一句話

位於珠江口之東,水路可直通廣東、福建沿海城市;陸路與珠海、深圳相連

㈣ 香港地理的地貌

主條目:香港地形、香港島嶼、香港半島、香港海岬、香港海角和香港山峰
主條目:香港山坳、香港谷地、香港高原、香港平原、香港濕地和香港植被
香港境內山多平地少,是一座受到海水淹沒的多山地體。境內山陵可與華南丘陵視為一體,地貌構造體系與內陸的廣東省一樣。香港約有650平方公里(即約60%陸地總面積)屬天然山坡。山脈走向為東北──西南,其中以新界中部的大帽山(958m)為第一高峰向多方面伸延;西南面大嶼山島上的鳳凰山(934m)及大東山(869m)則為另一條主要山脈。
香港共有263個島嶼。眾島嶼以大嶼山面積最大,其次是香港島。香港島以南的鴨脷洲則是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島嶼;另一方面亦有不少無任何常住居民的小島。
自然形成的較大型平地,主要集中於最接近珠江口的新界西北部。元朗、粉嶺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沖積平原。這些天然平原土地肥沃,適合耕種。但由於地勢低漥,一旦遇上暴雨,渠務未經妥善處理的地區便會形同澤國。但是其他地區的高地並不等於能夠倖免於大雨的沖擊。遇上豪雨,遍布香港各地的斜坡可能出現山泥傾瀉,威脅市民人身安全。因此,政府整治山坡、處理排水等工作十分重要。境內其餘僅有的平地位於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北部的維多利亞港沿岸,這些土地便是香港最初發展成市區的地方,至今該區仍然是香港都市命脈所在。同時,政府亦不斷通過填海工程,逐漸向外擴張可供發展土地。

㈤ 香港的地理環境,香港的過去和香港的現在

香港,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位於中國華南地區,珠江口以東,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的一部分。

香港土地面積約為1104平方千米,由九龍半島,香港島以及新界三部分組成。北部與深圳市連接,西部與珠江連接,並與澳門特別行政區隔海相望。

香港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並受到太平洋季風所影響。

香港經濟高度發達,而且歷史悠久。
1840年(中國清朝時期),英國強行入侵中國,清政府無力抵抗外敵而最終失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其中條約規定割讓香港島給英國,從此,香港島淪為英國殖民地。此後,英國侵略者不斷擴張,吞並了九龍和新界,拿走了整個香港。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因兵力不足而失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節節勝利,美國在日本領土投擲兩枚原子彈,蘇聯紅軍宣布對日本宣戰,中國抗日戰爭連續取得勝利,最終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

1997年,中英《南京條約》到期並廢除,香港回歸祖國。根據基本法,香港成立了特別行政區,全稱「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可以擁有自己的政治制度,法律,貨幣,金融體系,社會性質,但主權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者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199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從此為香港保駕護航。

香港在以前曾經是英國殖民地,因此香港受西方文化影響較深。香港經濟發展較早,很早就進入了發達社會。香港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同時也是旅遊中心。
香港國民生產總值GDP總計約2908億美元,人均GDP約為40387美元,人類生活指數極高。
香港貨幣為港元,官方語言為粵語,普通話和英語。香港第一任行政長官為董建華,現任行政長官為梁振英。
香港交通工具發達,有高速公路連通其他城市,內部也有巴士,地鐵,電車等交通工具。香港旅遊業發達,是主要經濟支柱之一。

㈥ 香港的地理環境是什麼急!

香港位於東經114°15′,北緯22°15′,地處華南沿岸,在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以東,由香港版島、九龍半權島、新界內陸地區以及262個大小島嶼(離島)組成。香港北接廣東省深圳市,南面是廣東省珠海市萬山群島。香港與西邊的澳門隔江相對,距離為61公里,北距廣州。
香港三大部分的面積分別是,香港島約81平方公里;九龍半島約47平方公里;新界及262個離島約共976平方公里,總面積約1104平方公里。香港管轄總面積2,755.03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104.3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650.64平方公里。
九龍及香港島之間的維多利亞港,則因港闊水深、四面抱擁,有利船隻航行,獲譽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香港最初就是從維多利亞港兩岸的平地開始發展,至今該區仍然是香港都市命脈所在。
深圳河是香港和中國內地之間的邊界線。雖說是「一河之隔」卻使香港和中國內地之間出現了陸地交接點。

㈦ 香港的地理環境五十字

香港位於東經114°15′,北緯22°15′,地處華南沿岸,在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以東,由香港島、專九屬龍半島、新界內陸地區以及262個大小島嶼(離島)組成。香港北接廣東省深圳市,南面是廣東省珠海市萬山群島。香港與西邊的澳門隔江相對,距離為61公里,北距廣州。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