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濟南市經濟地理位置

濟南市經濟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14 07:59:24

A. 濟南經濟情況

濟南的經濟發展缺乏朝氣 缺乏活力,稅收大戶基本是能源大戶,像電專子 新能源類的高新技術基屬本沒有像樣的大企業,大集團。濟南的公務員很受人追捧!但是其實我就是公務員每個月也僅僅2000-3000左右,所有加一塊!!老百姓工資水平偏低,一般的國企工人工資在1000-2000稍微多一點!!房價偏高2手房還要在4500--5000左右!新開盤的均價在5000以上。

B. 濟南市中心在什麼位置

1、濟南嚴格意義上的中心是泉城廣場。這里是濟南的文化,商業,經濟,以及風景區集中地帶,也是濟南政府集中所在區域,還有影視文化公司等環繞著它。從濟南人在濟南的商業和文化氣息以及有標志性建築的地點來看,濟南市的中心地帶是濟南泉城廣場處。這里交通發達,是商業集中區,也是文化氣息以及旅遊較集中的地方。

2、濟南中央商務區(Jinan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又稱濟南CBD,位於經十路城市發展主軸上,處於濟南市東部新城核心區域,北至工業南路、南至經十路、西至華陽路、東至奧體西路,總面積約3.2平方公里的中央商務區。

3、濟南中央商務區的建設初步確定為「一軸、一心、三區」開發格局。發展定位為金融機構主聚集、省級總部企業主營業、高端服務業主發展區。

拓展資料:

泉城廣場是山東省省會濟南市的中心廣場,坐落於濟南市中心繁華地帶。它南屏千佛山,北依大明湖,西臨趵突泉,東眺解放閣。廣場東西長790米,南北寬280米,佔地面積330畝,約22萬平方米,主體面積270畝。地上綠化面積8萬平方米,水面面積約2萬平方米,地面鋪裝達12萬平方米。

自1999年建成以來,泉城廣場多次接待黨和國家領導人、國外友人以及全國各地代表團,也是舉辦的各類大型公益性活動和宣傳活動的首選之地,已成為濟南乃至山東省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2002年8月,泉城廣場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聯合國國際藝術廣場」稱號,泉城廣場成為中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獲此榮譽的城市廣場。

參考鏈接:網路_泉城廣場

C. 中國山東濟南地圖上在哪個方向

中國山東濟南地圖上的東偏北方向

(3)濟南市經濟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濟南市,簡稱「濟」,別稱「泉回城」,是山東省省會、答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山東省的政治、文化、教育、經濟、交通和科技中心。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山東半島城市群和濟南都市圈核心城市、新一線城市。

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濟南八景聞名於世,是擁有「山、泉、湖、河、城」獨特風貌的旅遊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D. 濟南的介紹

濟南是山東省的省會,因地處古四瀆之一「濟水」(故道為今黃河所據)之南而得內名。南依泰山,北跨黃容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

濟南境內河流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湖泊有大明湖、白雲湖等。濟南歷史悠久,是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

(4)濟南市經濟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濟南之所以泉水眾多,是因為它的獨特地形地質構造。濟南處在山東省的心臟地帶,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正好把它夾在中間,為一平緩的單斜構造,高差達500多米,市區的地勢自然也就隨之南高北低,這種南高北低的地勢,利於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區匯集。

濟南地處中緯度地帶,由於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寒冷少雪。

E. 濟南地理環境

1929年7月正式設立濟南市。位於北緯36度40分,東經南一帶。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屬於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氣溫14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 下轄六個區、三個縣、一個縣級市,總面積達8227平方公里,2007濟南全市年末戶籍總人口607.4萬,暫住人口85.5萬。

地理概貌 濟南位於山東省的中西部,是京滬鐵路、膠濟鐵路與邯濟鐵路的交匯點,南面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清單的泰山毗鄰,北與被稱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相依。
濟南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復雜多樣,大體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濟南境內河流較多,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還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湖泊有大明湖、白雲湖等。

行政區劃
市中區:面積280.19平方公里 人口56.22萬
歷下區:面積100.89平方公里 人口59.87萬
槐蔭區:面積150平方公里 人口34.7萬
天橋區:面積249平方公里 人口57萬
歷城區:面積1298.57平方公里 人口93.51萬
長清區:面積1178平方公里 人口53萬
平陰縣:面積826平方公里 人口35萬
商河縣:面積1162平方公里 人口60.97萬
濟陽縣:面積1076平方公里 人口53萬
章丘市:面積1855平方公里 人口98萬

氣候狀況 濟南地形復雜多樣,南為泰山山地,北靠黃河,地勢南高北低。濟南地處中緯度,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春季乾燥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嚴寒乾燥,四季分明。
濟南市地處中緯度地帶,由於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主要氣候特徵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冬冷夏熱,雨量集中。
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我國是世界上季風氣候十分典型的國家,而濟南市則是季風氣候明顯區域之一。冬季亞洲大陸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壓,濟南市被變性極地大陸氣團所控制,常受來自北方冷空氣侵襲,寒冷晴朗,雨雪稀少,多偏北風。夏季受熱帶、副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天氣炎熱,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風。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轉夏季、夏季轉冬季的過渡季節,風向多變。一年之中,在不同季節,全市處在不同大氣環流控制之下,構成了春暖、夏熱、秋爽、冬寒四季變化分明的氣候。濟南市冬季長達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兩個月。
冬冷夏熱,雨量集中。冬季濟南市受蒙古冷高壓控制,盛吹寒冷的偏北風,一般6~8天有一次冷空氣侵入,使氣溫不斷降低。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極端最低溫度平均在-20℃以下(平陰縣為-18.9℃,長清縣為-19.1℃,濟南市北郊為-19.7℃,濟南市東郊為-22.5℃,章丘縣為-24.5℃),低於-10℃的嚴寒日數98%集中在冬季。最大凍土深度為45厘米左右,最大積雪深度為20厘米左右。冬季降水量在20~25毫米,僅佔全年總降水量的3.0~3.7%,整個冬季雨雪稀少,北風頻吹,乾燥寒冷。夏季炎熱,季平均溫度在26℃左右,極端最高溫度超過40℃,日最高氣溫≥40℃的酷熱日數均出現在夏季。夏季不僅炎熱,且多降水,雨熱同季。夏季降水量全市各縣區平均都在400毫米以上,全年6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7月份降水日數平均在15天左右,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數集中在7、8兩月,佔全年暴雨日數的70%。
自然資源 全市土地資源總面積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風砂土6個土類。粘土、石灰岩、白雲岩、質優量大,但尚未被充分地開發利用。「濟南青」輝長岩和「柳埠紅」花崗岩已遠銷歐亞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待於擴大生產規模。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鐵、煤、花崗石、耐火粘土以及銅、鉀、鉑、鑽等多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等。特別是石灰岩品位高、儲量大。花崗石的黑色花崗石,質地純正,為國內獨有。林木資源分喬木、灌木兩大類,共有60多科,300多種。南部山區盛產蘋果、黃梨、柿子、核桃、山楂、板栗等,並產有遠志丹參、棗仁、野菊、香附等多種葯材。北部臨黃平原的大棗也有很高的產量。另外,白蓮藕、大蔥、玫瑰花、蘆葦等植物也有較高的產量,並在省內外享有盛名。水資源15.9億立方米,可利用量14.7億立方米。

本頁數字均為1985年土地普查數據。1985年,濟南市總面積為5633.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684平方公里。全市耕地率47.6%,高於全省47%、全國平均10.4%的水平。平陰、長清、歷城及章丘南部山區中有耕地1508.3平方公里,占總耕地面積的56.2%,因地勢較高,田塊支碎,耕地質量較差,耕作困難,農作物產量較低。北部平原地區有耕地710.9平方公里,占總耕地面積的26.5%,該區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是糧菜精種高產區。因城鎮及工礦企業的排污,使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沿黃、沿清地帶有低窪耕地465平方公里,占總耕地面積的17.3%,這部分耕地有內澇危害。全市人均佔有耕地0.07公頃,低於全省人均0.1公頃、全國人均0.13公頃的水平。全市城鎮工礦、交通用地84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5%。林地面積736.4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3.1%,人均0.02公頃。荒山荒地面積949.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6.9%。
水資源 由降水及黃河側滲補給形成的全市天然水資源總量為16.0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41億立方米,占總量的38%;地下水9.66億立方米,占總量的62%。在現狀水利設施及其正常運用條件下,結合天然水資源的特點,可以攔蓄提引的水量,即多年平均可利用量為11.92億立方米。占天然水資源總量的74.2%;其中地表水4.29億立方米,地下水7.63億立方米。1985年,國民經濟各部門實際需水量12.48億立方米。其中,工業生產及城鎮生活用水3.3億立方米,佔26.4%;農業灌溉及農村生活用水8.94億立方米,佔71.6%

F. 濟南市共有幾個區 有詳細的地圖劃分嗎

截至2018年,濟南轄8個市轄區、2個縣。市轄區:市中區、歷下區、天橋區、槐蔭區、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區、濟陽區;縣:平陰縣、商河縣。

濟南位於山東省的中部,地理位置介於北緯36°01′~37°32′,東經116°11′~117°44′,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

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濟南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省的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重要的交通樞紐。

四周與德州、濱州、淄博、萊蕪、泰安、聊城等市相鄰。總面積799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303平方公里。

(6)濟南市經濟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歷下區下轄13個街道:泉城路街道、大明湖街道、東關街道、建築新村街道、千佛山街道、趵突泉街道、解放路街道、文化東路街道、燕山路街道、甸柳新村街道、姚家街道、智遠街道、龍洞街道,78個社區、21個村。歷下區政府駐解放東路99號。

2007年,轄區下設四里村街道、大觀園街道、桿石橋街道、魏家莊街道、濼源街道、六里山街道、二七新村街道、七里山街道、舜玉街道、舜耕街道、王官莊街道、白馬山街道、七賢街道、十六里河街道、興隆街道、黨家街道和陡溝街道共轄17個街道辦事處。

G. 濟南的地理特點

濟南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境內主要山峰有長城嶺、跑馬嶺、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濟南之所以泉水眾多,是因為它的獨特地形地質構造。濟南處在山東省的心臟地帶,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正好把它夾在中間,為一平緩的單斜構造,高差達500多米,市區的地勢自然也就隨之南高北低,這種南高北低的地勢,利於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區匯集。

濟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岩,在漫長地質變遷年代,經過多次構造運動和長期溶蝕,形成了大量溶溝、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了能夠儲存和輸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網。濟南南部山脈大量的地下水,沿著石灰岩地層潛流,縱橫交錯,一路向北,遇到了北郊組織緊密的岩漿岩的阻擋,如同一面天然設置的石牆,將水脈阻斷攔蓄。

最終,攔蓄在這里的大量地下水,憑著強大壓力,沿地下連接地表的許多裂縫和通道,一股腦的湧出地面,於是就出現了天然湧泉。也正是這樣的地質構造,使得濟南雖然處在河北平原和魯北平原地震帶上,但地下的震動,卻可以被地下水最大限度的有效緩沖。

(7)濟南市經濟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濟南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山東中西部、華北平原東部邊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山東半島城市群核心城市,北連首都經濟圈、南接長三角經濟圈,東西連山東半島,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環渤海地區和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心城市之一。

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濟南八景聞名於世,是擁有「山、泉、湖、河、城」獨特風貌的旅遊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H. 濟南的地理位置具體是什麼

濟南位於山東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黃河,背山面水,分別與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濱州、東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萊蕪交界。濟南市位於北緯36°40′,東經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

I. 濟南的地理位置

濟南市位於北緯36度40分,東經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濟南境內河流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湖泊有大明湖、白雲湖等
濟南城內原來百泉爭涌,分布著久負盛名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珍珠泉四大泉群,有美泉100多處,享有「七十二名泉」之美稱。現大多數名泉都已見底,不知何時才能再見漣漣水波。趵突泉有「天下第一泉」之美稱,噴高三尺已不復見,然奇泉不可不看,更有易安與李攀龍,非去不可。黑虎泉,找一個人少的早上,漫步泉旁,看泉眼如珠冒起,聽黑虎泉奔涌之暢快,亦屬一樂事。
大明湖、千佛山與趵突泉,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大明湖湖面寬闊,由眾泉匯流而成,夏日湖上荷花映日,綠柳成蔭,趕上荷花節期間去大明頗有一番風味。千佛山為佛教名山,古名歷山,有舜耕歷山之說,登山遠眺,明湖如鏡,黃河似帶,泉城風貌,盡收眼底。

濟南市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及教育中心,也是國家批準的副省級城市和沿海開放城市。全市總面積8177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257平方公里。

濟南地形復雜多樣,南為泰山山地,北靠黃河,地勢南高北低。濟南地處中緯度,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氣溫13.6℃,1月最冷,平均氣溫-1.9℃,7月氣溫最高,平均氣溫27℃。年平均降雨量614毫米。

濟南歷史悠久,是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濟南風景秀麗,泉水眾多,被譽為"泉城"。濟南的市樹是柳樹,市花是荷花。

截止2001年末,濟南常住人口達到569萬人,人口密度為696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4%。

濟南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聞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區域內新有石器時代的遺址城子崖,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有現在中國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築漢代孝堂山郭氏墓,單層古塔四門塔,有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等。濟南山靈水秀,人才輩出,歷代文人墨客多聚於此,唐代著名詩人曾在這里寫下了「濟南名士多」的佳句。

濟南自然風光秀麗,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稱。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負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之譽。濟南擁有的泉水之多,流量之大,景色之美,獨步天下.這些泉,縱橫分布,錯落有致,既有趵突、黑虎、珍珠、五龍潭四大泉群,又有郊區泉群,譽稱72名泉.趵突泉為72名泉之首,泉水分三股而淌。泉北有宋代建築「濼源堂」,西南是明代建築「觀瀾亭」,池東為「來鶴橋」,橋南立木牌樓,橫額上書「洞天福地」、「蓬山舊跡」。清高宗乾隆南下游覽,觀趵突泉後大為興奮,當即題「游湍」,封「天下第一泉」,留《趵突泉游記》石刻碑文。趵突泉東北側有金線泉。泉中金線忽 隱忽現,彎曲多變,明亮有光,奇妙有致。金線泉以東為漱玉泉,綠柳飄指,清

水碧波,金魚戲水,十分優美。泉北,有幽雅恬適、翠竹婆娑的「李清照紀念堂」。漱玉泉東北,峽壁下奇石峭立中,馬跑、淺井、洗缽泉等,似綠帶攜為一體。黑虎泉在金線泉東,深凹如洞穴,泉水汩汩上涌,幽深清澈,綠如翡翠,清似瓊漿,叮咚過洞前石雕虎頭三個,飛濺於方池。附近有琵琶泉,常年流水淙淙,似琵琶樂聲不斷,又有九天泉,似九天仙女梳洗,花蓮泉,似亭亭玉立出水芙蓉等14處美泉。72名泉,千百年來,有的新生,有的湮沒,眾泉如翡翠,濟南大綠毯上鑲嵌,日夜叮咚,光彩閃耀。眾泉匯流成的大明湖周圍千佛山、五峰山、靈岩寺雲山等構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獨特風光。山光水色在這里得到了最好的結合,這就是有「泉城」之稱的濟南。
參考資料:

J. 濟南在中國的什麼方位

濟南在中國東邊,所在地按中國區域劃分是屬於華東地區。

濟南位置:

濟南位於山東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黃河,背山面水,分別與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濱州、東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萊蕪交界。

濟南市位於北緯36°40′,東經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

華東地區介紹:

華東地區,簡稱「華東」。建國初期,華東區曾為中國六大行政區之一,為當時一級行政區,於1954年撤銷,轄區相當於現在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和台灣等地,江西省當時屬中南區。

1961年,華東經濟協作區成立,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東等地,1978年後撤銷。

(10)濟南市經濟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中國疆域的寬廣,從地形、氣候、人文、經濟和政治各個角度分析,有各種類型的地理區域,各種地理區域類型可以劃分為自然帶、亞地帶、自然大區、自然區等等亞區。

中國一般分為七大地理地區:

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台灣省);

華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

華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華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西南(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西北(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