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地理環境氣候特徵
A. 漢中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特點
一、地理環境復雜多樣
漢中市位於漢水上游,漢中盆地中部,東經106°51'-107°10'、北緯33°2'-33°22'之間。
地形特點南低北高,市內有平壩、丘陵和山地等三種地貌,平壩為漢江沖積平原的一二階梯,海拔500-600米之間,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佔全市面積的34.62%;丘陵為山前洪積扇形成的寬谷淺丘地帶,約佔全市面積的28.1%;山區是秦嶺南坡形成的淺山和中山地區,地勢較為復雜,約佔全市總面積的37.2%。
本區域的河流均屬長江流域,漢江東西橫貫,嘉陵江南北縱穿,米倉山南坡有渠江上遊河源區的部分河流。同時河流密布,每平方公里平均河流長度為1.4-2公里。
漢中氣溫的地理分布,受地形影響較大。西部略低於東部,南北山區低於平壩和丘陵。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壩地區年均氣溫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區年均氣溫低於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氣溫高於13℃。
二、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先秦時期,漢中地區在傳說和史料中皆有部分涉及,但由於年代久遠,均無法查證。
秦漢時期漢中郡西起沔陽陽平關,東至鄖關和荊山,綿延千里。秦朝時設漢中郡,郡治南鄭,在今天漢中市南鄭縣附近。秦朝末年,各股政治勢力角逐中國大地,劉邦在漢中時期韜光養晦。劉邦最終取得軍事勝利,因其原封地在漢中,稱漢王,故遷都長安並建立中央統一封建王朝後,國號稱「漢朝」
三國時期,在劉備入蜀後很快成為曹操和劉備激烈爭奪的地區。後來劉備取勝,稱「漢中王」,蜀漢即獲得此地,現今仍遺留有大量三國古跡,如武侯墓(諸葛亮墓地)、沔縣武侯祠、馬超廟、定軍山、虎頭橋(魏延斬首之處)等。
唐初,改漢川郡曰梁州,開元中因梁、涼聲近,更名曰褒州。不久重新改回梁州。天寶初年,又改為漢中郡。唐德宗於興元六年(874年)三月避亂漢中,六月,叛亂平定後返長安,並以其年號改漢中為興元府,領五縣。
明洪武三年,改為漢中府。1863年春,太平天國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瑞王藍成春、啟王梁成富等率部西進,與清軍交戰,同年8月攻克漢中,殺南鄭知縣周蕃壽,後被清軍鎮壓。
國民政府時期,漢中成為入蜀交通樞紐進行重點建設,中日局勢緊張後,成為戰略物資的轉移站,在戰前物資人力以及故宮博物院文物轉移入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風土人情豐富多彩
漢中市居住人口以漢族為主,其餘有回族、苗族、羌族、蒙古族,壯族,土家族,朝鮮族,白族,彝族,侗族,藏族,畲族,土族,哈薩克族、傣族、高山族、錫伯族等。
截止2018年末漢中市戶籍總人口380.6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5.58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0.51%。
中盆地是油菜花的故鄉,油菜花的天堂。漢中是我國傳統的油菜種植生產基地,每年油菜種植面積超過120萬畝,現已成為我國油菜種植面積規模最大的地區之一。
漢中麵皮陝西漢中當地最有名的小吃,被譽為漢中風味小吃的「四絕」之首,其製作工藝於2011年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漢中洋縣盛產黑米,也是黑米的原產地。相傳為西漢著名外交家張騫在洋縣、城固交界處發現並選育而成。史載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由於珍稀名貴,故又有「黑珍珠」之美稱。
(1)漢中地理環境氣候特徵擴展閱讀
漢中市的經濟發展狀況
2018年, 漢中市實現生產總值1471.88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5.47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702.15億元,增長13.1%;第三產業增加值564.26億元,增長7.4%。人均生產總值42754元,增長9.7%。
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3.0%。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2.5%,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比分別為14.0%、47.7%和38.3%。與2017年相比,第一產業增加值佔比下降1.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比分別提高1.4個、0.4個百分點。
截至2018年,漢中市財政總收入完成120.14億元,同口徑增長10.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49.96億元,增長9.5%。財政支出342億元,增長9.7%。
B. 漢中的氣候和環境怎麼樣
漢中市簡稱「漢」,美譽「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位於陝西省西南部,漢江上游,北倚秦嶺、南屏大巴山,地勢南北高,中間低,中部是漢中盆地。
漢中屬於亞熱帶氣候區,北有秦嶺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氣候溫和濕潤。
漢中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地區、全國雙擁模範城。漢中主產水稻、小麥,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珍稀動物,洋縣為國家稀有動物保護區。
氣溫:區內氣溫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制於地形。年均氣溫14℃。西部略低於東部,南北山區低於平壩和丘陵。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壩地區年均氣溫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區年均氣溫低於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氣溫高於13℃。
降水:漢中地區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形成全年降水的暖濕空氣,主要來自印度洋孟加拉灣,其次是西太平洋。夏季,在副熱帶高壓影響下,孟加拉灣水汽沿西南低渦下部的西南季風北上,經西藏、雲南及四川西北部到達本區上空;西太平洋水汽隨副熱帶高壓邊緣的東南氣流輸入本區上空。冬季,受極地大陸冷氣團(主要是蒙古高壓)控制,多西北季風,形成寒冷乾燥少雨的天氣。春秋為過渡季節,春暖少雨,秋涼多雨,氣候濕潤。地面植被、水庫、河流、田園等所蒸發於空間的水汽參與降水甚微。來自西南、東南的暖濕氣流受巴山、秦嶺阻隔,使得區內雨量充沛,但由於兩山位於西南氣流的路徑上,由於中低層雲系的水汽系統輻合,以及地形抬升和山地垂直影響,使本區南北承接水汽不等,降水量分布懸殊,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00-1700mm之間。其中南部米倉山最為豐富,成為陝西之冠。
濕度:整個漢中地區年平均相對濕度分布態勢,基本呈南大北小。漢江平壩、巴山山地70-80%;秦嶺山地73%。一年中冬春兩季較小,夏秋較大。9、10月為全年之冠,均在80%-86%;冬季(12、1、2月)三個月漢江平壩、巴山山地為75%-80%;秦嶺山地58%-66%。
風:區內年均平均風速介於1-2.5米/秒之間。鮮見大風天,年均不到2天,周邊郊縣則有不同。
C. 有關漢中地理位置的資料
漢中地處祖國大西南,北界秦嶺山脈,南界大巴山,總面積2,7246平方公里。其間由漢江沖積的漢中平內原。屬亞容熱帶氣候。漢中市位於漢水上游,漢中盆地中部,東經106°51—107°10、北緯33°2—33°22之間。地形特點南低北高,市內有平壩、丘陵和山地等三種地貌,平壩為漢江沖積平原的一二階梯,海拔500—600米之間,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佔全市面積的34.62%;丘陵為山前洪積扇形成的寬谷淺丘地帶,海拔601—800米之間,地勢起伏較大,約佔全市面積的28.1%;山區是秦嶺南坡形成的淺山和中山地區,地勢較為復雜,土壤貧瘠,海拔在701—2038米之間,約佔全市總面積的37.2%。
漢中盆地南北寬約37公里,東西長116公里,約占漢中地區總面積的15.7%,可耕地303200畝,其中以水田為主。漢中屬於亞熱帶氣候區,北有秦嶺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氣候溫和濕潤。
D. 從地理的角度分析漢中生態環境好適宜人類居住的原因
位置
陝西漢中是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江河分水嶺,四季分明、氣候溫潤、冬無回嚴寒、夏 無酷答暑,並因此造就了物種的多樣性。
氣候
漢中屬於亞熱帶氣候區,北有秦嶺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氣候溫和濕潤。
漢中北依秦嶺,南頻巴山,中間為漢中盆地。漢中盆地是中國著名的糧倉,也承載著漢中絕大多數的人口。漢中的森林覆蓋率為52%,林草的植被率達60%,這在中國也是不多見的。漢中境內有漢江、嘉陵江等567條河流,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
E. 漢中氣候概況
漢中屬於北亞熱帶氣候區,北有秦嶺、南有大巴山脈兩大屏障,潮濕氣流不易北上,氣候溫和濕潤。
區內氣溫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制於地形。年均氣溫14℃。西部略低於東部,南北山區低於平壩和丘陵。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壩地區年均氣溫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區年均氣溫低於12℃。
漢中地區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形成全年降水的暖濕空氣,主要來自印度洋孟加拉灣,其次是西太平洋。夏季,在副熱帶高壓影響下,孟加拉灣水汽沿西南低渦下部的西南季風北上,經西藏、雲南及四川西北部到達本區上空;西太平洋水汽隨副熱帶高壓邊緣的東南氣流輸入本區上空。
整個漢中地區年平均相對濕度分布態勢,基本呈南大北小。漢江平壩、巴山山地70~80%;秦嶺山地73%。一年中冬春兩季較小,夏秋較大。9、10月為全年之冠,均在80%~86%;冬季(12、1、2月)三個月漢江平壩、巴山山地為75%~80%。
(5)漢中地理環境氣候特徵擴展閱讀:
漢中市的地理環境:
1、位置
漢中市地處中國版圖地理幾何中心,位於陝西省西南部。它在行政區劃上屬於西北地區,而地理自然環境屬於西南地區。漢中市北界秦嶺主脊,與陝西省寶雞市、西安市為鄰,南界大巴山主脊,與四川省廣元市、巴中市毗連,東與陝西省安康市相接,西與甘肅省隴南市接壤。
2、地貌
漢中市境北部秦嶺勢如屏障,最高峰在洋縣昏人坪梁頂,海拔3071米,其它較高的山峰有佛坪縣光頭山2838米、洋縣摩天嶺2603米、留壩紫柏山2610米、勉縣光頭山2606米,一般山體海拔為1000~2000米。
3、水文
漢中市的河流均屬長江流域,在水系組成上,主要是東西橫貫的漢江水系和南北縱穿的嘉陵江水系。漢江,又名漢水,古稱沔水,是長江最大的支流。漢中市位於漢江上游。漢江幹流自西向東流經寧強、勉縣、南鄭、漢台、城固、洋縣、西鄉等縣(區)境,橫貫漢中盆地,是漢中水系網路的骨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漢中
F. 漢中的地理環境
漢中市境北部秦嶺勢如屏障,最高峰在洋縣活人坪梁頂,海拔3071米,其它較高的山峰有佛坪縣光頭山2838米、洋縣摩天嶺2603米、留壩紫柏山2610米、勉縣光頭山2606米,一般山體海拔為1000~2000米。南部米倉山(又稱巴山)高峻雄峙,最高峰在鎮巴縣箭桿山,海拔2534米,較高山峰還有南鄭縣鐵船山2468米、紅山2367米、光頭山2389米,一般山體海拔在1000~1500米;
漢中市最低處在西鄉縣茶鎮南溝口,海拔371.2米。漢江橫穿盆地中部形成沖積平原,漢中盆地東西長116公里,南北寬約5~30公里,漢台區附近最寬為25~30公里;漢江支流牧馬河與涇洋河在西鄉縣城東北匯合,形成沖積性寬谷壩子,名為西鄉盆地。漢中盆地海拔在500米上下,而秦巴山體高出漢中盆地500~2500米。地貌類型多樣,但以山地為主,占總土地面積的75.2%(其中低山佔18.2%,高中山佔57.0%),丘陵佔14.6%,平壩佔10.2%。
漢中屬於亞熱帶氣候區,北有秦嶺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氣候溫和濕潤。
氣溫:區內氣溫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制於地形。年均氣溫14℃。西部略低於東部,南北山區低於平壩和丘陵。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壩地區年均氣溫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區年均氣溫低於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氣溫高於13℃。
降水:漢中地區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形成全年降水的暖濕空氣,主要來自印度洋孟加拉灣,其次是西太平洋。夏季,在副熱帶高壓影響下,孟加拉灣水汽沿西南低渦下部的西南季風北上,經西藏、雲南及四川西北部到達本區上空;西太平洋水汽隨副熱帶高壓邊緣的東南氣流輸入本區上空。冬季,受極地大陸冷氣團(主要是蒙古高壓)控制,多西北季風,形成寒冷乾燥少雨的天氣。春秋為過渡季節,春暖少雨,秋涼多雨,氣候濕潤。地面植被、水庫、河流、田園等所蒸發於空間的水汽參與降水甚微。來自西南、東南的暖濕氣流受巴山、秦嶺阻隔,使得區內雨量充沛,但由於兩山位於西南氣流的路徑上,由於中低層雲系的水汽系統輻合,以及地形抬升和山地垂直影響,使本區南北承接水汽不等,降水量分布懸殊,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00~1700mm之間。其中南部米倉山最為豐富,成為陝西之冠。
濕度:整個漢中地區年平均相對濕度分布態勢,基本呈南大北小。漢江平壩、巴山山地70~80%;秦嶺山地73%。一年中冬春兩季較小,夏秋較大。9、10月為全年之冠,均在80%~86%;冬季(12、1、2月)三個月漢江平壩、巴山山地為75%~80%;秦嶺山地58%~66%。
風:區內年均平均風速介於1-2.5米/秒之間。鮮見大風天,年均不到2天,周邊郊縣則有不同。 漢中市的河流均屬長江流域,在水系組成上,主要是東西橫貫的漢江水系和南北縱穿的嘉陵江水系。漢江,又名漢水,古稱沔水,是長江最大的支流。漢中市位於漢江上游。漢江幹流自西向東流經寧強、勉縣、南鄭、漢台、城固、洋縣、西鄉等縣(區)境,橫貫漢中盆地,是漢中水系網路的骨架。漢中市境內漢江幹流長277.8公里,占漢江全長1532公里的18.1%,流域面積19692平方公里,占漢江全流域17.43萬平方公里的11.3%,占漢中市總土地面積27246平方公里的72.3%。
嘉陵江水系分布在漢中市的西部和南部。嘉陵江幹流由北向南,縱穿略陽、寧強兩縣的西部山地,為過境大河。境內流程141.7公里,流域狹長,西寬東窄。市境內屬嘉陵江水系的大小河流共192條,流域面積7554平方公里,占漢中市總土地面積的27.7%。
G. 漢中的氣候特點特徵是什麼}
漢中的氣候特點特徵:
漢中屬於北亞熱帶氣候區,北有秦嶺、南有大巴山脈兩大專屏障,寒流屬不易侵入,潮濕氣流不易北上,氣候溫和濕潤、干濕有度。年均氣溫14℃。西部略低於東部,南北山區低於平壩和丘陵。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壩地區年均氣溫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區年均氣溫低於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氣溫高於13℃。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00~1700mm之間。
注:完全沒有問題!歡迎採納!
H. 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的地理及周邊環境、氣候如何如果在那裡買房的話怎麼樣起中心地段的房價如何
我就是城固人,城固縣位於漢中市的中心位置,現在京昆高速的西漢高速就從回城固經過,現在已經通車的十答天高速漢中至安康段也已經通車。規劃中的西安至成都高鐵也從城固經過,城固也有火車站很多火車也會在城固站停,所以交通是很不錯的。緊挨漢中市駕車就是十多分鍾上高速。氣候城固屬於有西北小江南的漢中的中部,氣候宜人。買房現在房價在2000元左右。我也准備在老家買房置業的。希望能和你多交流。留個你聯系方式可以嗎?
I. 漢中氣候概況是什麼
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漢中屬於北亞熱帶氣候區,北有秦嶺、南有大巴山脈兩回大屏障,寒答流不易侵入,潮濕氣流不易北上,氣候溫和濕潤、干濕有度。
氣溫:區內氣溫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制於地形。年均氣溫14℃。西部略低於東部,南北山區低於平壩和丘陵。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壩地區年均氣溫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區年均氣溫低於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氣溫高於13℃。
漢中市,陝西省下轄地級行政區(市),簡稱「漢」,被評為中國最美十大城鎮之一,被譽為「漢人老家」。漢中因漢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漢」之美稱。古稱南鄭、興元、梁州、天漢,是漢王朝的重要發祥地,也與漢族這一稱謂的形成有直接不可替代的關系。
漢中是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水的源頭,陝南地區最大城市,是關中-天水經濟區和成渝經濟區的重要連接樞紐,是西安到成都的必經之地,也是兩漢三國文化的主要發祥地,素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的美譽。
J. 漢中地區自然地理環境
自然地理環境:
1、位置:漢中市地處中國版圖地理幾何中心,位於陝西省西南部。它在行政區劃上屬於西北地區,而地理自然環境屬於西南地區。
2、地貌:漢中市境北部秦嶺勢如屏障,最高峰在洋縣昏人坪梁頂,海拔3071米。
3、氣候:漢中屬於北亞熱帶氣候區,北有秦嶺、南有大巴山脈兩大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潮濕氣流不易北上,氣候溫和濕潤、干濕有度。
社會環境:
1、人口:截止2018年末漢中市戶籍總人口380.6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5.58萬人。
2、民族:漢中市居住人口以漢族為主,其餘有回族、苗族、羌族、蒙古族,壯族,土家族,朝鮮族等。
(10)漢中地理環境氣候特徵擴展閱讀
1、傳統民居:
陝南地區,有山坳、河沿和平壩,居民根據地勢、原料等條件,建有各種民居,傳統的住房有石頭房、竹木房、吊腳樓、三合院及四合院等。石頭房:多建於山區,鎮巴、西鄉山區很普遍。
2、礦產:
漢中市位於秦嶺構造山帶域揚子板塊兩大構造單元的接合部,是中國西部有利成礦帶之一,是陝西省重要的礦產富集區。
3、著名人物:
傑出的政治、軍事人物張良、韓信、蕭何、張魯、諸葛亮、曹操、劉備、夏侯淵、黃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