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博物館地理位置
1. 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在哪
你好朋友,莫高窟在甘肅省的敦煌市,是一個非常值得去游覽的一個地方,謝謝。
2. 敦煌博物館怎麼樣
敦煌博來物館距離市中心不是很遠,比源較近,我是誤打誤撞去參觀的,不過的確留給我了深刻的印象,這個是不需要門票,只需把包寄存就好~裡面先是設計地像螞蟻洞穴一樣,出口也很有設計感~裡面也有很多值得觀看的文物,讓你進一步了解西北~是敦煌值得去的一個地方
3. 甘肅敦煌屬於哪個地區
甘肅敦煌地理分區屬於西北地區,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位於甘肅省西北部,隸屬甘肅省酒泉內市管轄。容被沙漠戈壁包圍,故有"戈壁綠洲"之稱。
高原盆地為主,風蝕作用顯著,多沙漠戈壁。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降水由東向西逐漸減少)。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乾燥,降雨量少,蒸發量大,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年平均降水量39.9毫米。四季分明,春季溫暖多風,夏季酷暑炎熱,秋季涼爽,冬季寒冷。
西北地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西部(3省、3區)
4. 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
敦煌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交匯處,全市總面積3.12平方公里,其中綠洲面積1400平方公里,僅占總面積的4.5%,且被沙漠戈壁包圍,故有"戈壁綠洲"之稱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4)敦煌博物館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莫高窟與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2019年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單位聯合攝制的大型紀錄片《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在敦煌國際會展中心首映。紀錄片以亞洲文明對話為題材,向人們展現了不同文明之間命運相通、文化相通、藝術相通的奇妙關聯。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築、彩塑、繪畫三位一體的綜合性藝術。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洞窟形制主要有禪窟、中心塔柱窟、佛龕窟、佛壇窟、涅槃窟、七佛窟、大像窟等。
塑繪結合的彩塑內容主要有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彩塑形式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泥等。圓雕、浮雕除第96、130窟兩尊大佛,第148、158兩大卧佛為石胎泥塑外,其餘均為木骨泥塑。
佛像居中心,兩側侍立弟子、菩薩、天王、力士,少則3身,多則11身。以第96窟35.6米的彌勒坐像為最高,小則10餘厘米。
5. 敦煌市博物館怎麼樣
簡介:敦煌市博物館成立於1979年,新館建成於2011年,建設用地1.6萬平方米,呈長方形,專東西長129米,南北寬屬100米,地面二層,建築高度24米。建築方案由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大師崔愷主持設計,整個建築外形色調融長城、烽燧及古城堡式建築等文化符號於一體,美觀、莊重、大方。新館建築面積7500平方米。內設展廳、文物庫房、放映廳、休息廳等,以《華戎交會的都市》為展覽主題,共設6個展廳。博物館內設施齊全,功能完善,是弘揚敦煌文化、展示敦煌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也是敦煌學又一個重要的研究基地。 敦煌市博物館負責全市境內文物的徵集、宣傳、管理、調查、維修等工作,是一個融文物保護、研究、徵集、收藏、陳列展出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擁有標准文物庫房和文物展廳,展出文物1000餘件,被列為2008年甘肅省首批免費開放的博物館。
注冊資本:480萬人民幣
6. 敦煌地理位置及氣候環境
敦煌,由甘肅省酒泉市代管,位於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交匯處,介於東經92°13′—95°30′,北緯39°40′—41°40′之間,總面積3.12萬平方千米。敦煌是
暖溫帶氣候。
敦煌市屬典型的暖溫帶乾旱性氣候。降雨量少,蒸發量大,晝夜溫差大,氣候乾燥,四季分明。春季溫暖多風,夏季酷暑炎熱,秋季涼爽,冬季寒冷。
全年日照時數為3246.7小時,年平均降水量42.2毫米,蒸發量2505毫米,年平均氣溫9.9℃,最高氣溫41.7℃,最低氣溫-30.5℃。年平均無霜期152天。
(6)敦煌博物館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敦煌四面環山。南枕氣勢雄偉的祁連山,西接浩瀚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東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地處青藏高原北部邊緣地帶,是一個高山和沙漠、戈壁環繞的小綠洲,以戈壁、沙漠和山地為主,綠洲面積佔4.5%,平均海拔1100米。
敦煌綠洲由黨河滋補,發源於祁連山的黨河,全長390公里,流域面積1.68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3.02億立方米,是敦煌人民的母親河。境內除黨河外,地面水還有西水溝、東水溝、南湖泉水區,年徑流量0.62億立方米。
敦煌地處青藏高原北部邊緣、河西走廊的西端。黨河穿越境內,兩岸有綠洲,此外的四周均被塔克拉瑪干沙漠所環繞。全市年平均氣溫9.5 ℃,降水量42毫米。主要的作物是棉花及小麥、玉米、水果等,為甘肅省重要產棉區之一。
7. 敦煌莫高窟在那個博物館。
你好,我是旅遊包車姜師傅,敦煌博物館在市區內乘坐3路公交車途經博物館終點站月牙泉鳴沙山。莫高窟在敦煌沙洲市場乘坐市區到莫高窟的班線車。,佛爺廟灣沒有公交車,只能租車前往。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8. 敦煌的地理位置
敦煌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交匯處,全市總面積3.12平方公里,其中綠洲面積1400平方公里,僅占總面積的4.5%,且被沙漠戈壁包圍,故有"戈壁綠洲"之稱。
9. 敦煌民俗博物館的介紹
敦煌民抄俗博物館位於襲敦煌月牙泉風景區,是展示西北民俗風情習俗的莊院式博物館。建築 敦煌民俗博物館面積4300餘平方米,採用敦煌民間傳統的古堡式建築結構,及敦煌民居建築中最流行的四合院形式,風格古樸、典雅,室內陳設多樣朴實。館內展示了敦煌地方民間文化、宗教信仰、歲時節令、衣食住行、游藝競技、玉雕珠寶、民間刺綉等二十餘項專題內容,集中反映了絲綢之路上人民的生活風貌。
10. 敦煌莫高窟地理位置及重要性
敦煌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交匯處,全市總面積3.12平方公里,其中綠洲面積1400平方公里,僅占總面積的4.5%,且被沙漠戈壁包圍,故有"戈壁綠洲"之稱
光緒26年(公元1900年),在16窟北壁發現砌封於隱室中滿貯從三國魏晉到北宋時期的經卷、文書,織綉和畫像等約5萬余件。文書除漢文寫本外,栗特文、佉盧文、回骨文、吐蕃文、梵文、藏文等各民族文字寫本約佔六分之一。文書內容有佛、道等教的教門雜文的宗教文書,文學作品、契約、賬冊、公文書函等的世俗文書。 敦煌藝術的發現,名聞中外,它對我國古代文獻的補遺和校勘有極為重要的研究價值。[2] 石窟內部佛像
莫高窟是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於一體,以壁畫為主、塑像為輔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禪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壇窟、四壁三龕窟、大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遠,最大的第16窟達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並有走廊、棧道等相連,現多已不存。 莫高窟壁畫繪於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跡、經變、神怪、供養人、裝飾圖案等七類題材,此外還有很多表現當時狩獵、耕作、紡織、交通、戰爭、建設、舞蹈、婚喪嫁娶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畫作。這些畫有的雄渾寬廣,有的鮮艷瑰麗,體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特色。中國五代以前的畫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畫為中國美術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也為研究中國古代風俗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形象和圖樣。據計算,這些壁畫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長達25公里的畫廊。 莫高窟所處山崖的土質較松軟,並不適合製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為石胎泥塑外,其餘均為木骨泥塑。塑像都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單身像和群像等多種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兩側侍立弟子、菩薩等,少則3身,多則達11身。彩塑形式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像力豐富、造詣極高,而且與壁畫相融映襯,相得益彰。 它是一個九層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處在崖窟的中段,與崖頂等高,巍峨壯觀。其木構為土紅色,檐牙高啄,外觀輪廓錯落有致,檐角系鈴,隨風作響。其間有彌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繪而成,是中國國內僅次於樂山大佛和榮縣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納大佛的空間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樓外開兩條通道,既可供就近觀賞大佛,又是大佛頭部和腰部的光線來源。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當時為5層,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進行了重 莫高窟內佛像
建,並改為4層。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現在的9層造型。 莫高窟的壁畫上,處處可見漫天飛舞的美麗飛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個反彈琵琶的飛天仙女的形象。飛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釋天的神,能歌善舞。牆壁之上,飛天在無邊無際的茫茫宇宙中飄舞,有的手捧蓮蕾,直沖雲霄;有的從空中俯沖下來,勢若流星;有的穿過重樓高閣,宛如游龍;有的則隨風漫卷,悠然自得。畫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長線、舒展和諧的意趣,呈獻給人們一個優美而空靈的想像世界。 艷麗的色彩,飛動的線條,在這些西北的畫師對理想天國熱烈和動情的描繪里,我們似乎感受到了他們在大漠荒原上縱騎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許正是這種激情,才孕育出壁畫中那樣張揚的想像力量吧!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