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江華瑤族地理環境介紹

江華瑤族地理環境介紹

發布時間: 2021-02-14 03:30:42

1. 瑤族的介紹

瑤族是中國一支古老的民族,民風淳樸且彪悍,人口多居住在山區,因此有「無山不有瑤」之說。瑤族自稱「勉」、「金門」、「布努」、「炳多優」、「黑尤蒙」、「拉珈」等。中國的瑤族人口為285.3萬(2010年),其中廣西(171萬),湖南(70.5萬),廣東(20.3萬),雲南(19萬),貴州(4.4萬)。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瑤族人口佔比63.2%,為全國瑤族人口佔比及密度最高的縣,但至今還未成立瑤族自治縣;湖南省江華縣的瑤族人口25萬多,為全國之最,被譽為神州瑤都。瑤族跨境而居,在越南、寮國、泰國北部也有廣泛的分布。是越南的54個民族之一。越南瑤族人口在80萬以上,是越南第9大民族。在東南亞國家排華的年代裡,部分還飄洋過海移民到美國、法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地。瑤族的分支眾多,語言差異大,有勉語、布努語、拉珈語等多種語言。1982年,中央民族大學的專家,以26個拉丁字母形式,創造了瑤文,用拉丁字母來拼寫勉語。現在已通用漢語。很多人能同時操壯語、苗語等語言。歷史上,瑤族和苗族有密切的親屬關系,同源於秦漢時的「武陵蠻」部落。瑤族人的長壽、美容與醫術均有極高造詣水準。瑤醫在治療癌症、婦科病、風濕病、紅斑狼瘡、跌打骨折及毒蛇咬傷等病的效果,歷來得到廣大患者的好評。瑤族多信奉道教和巫教,少數山區的極少數部分瑤民還擅長茅山巫術。廣義瑤族:包括瑤族和畲族,都有盤王圖騰及盤、藍、雷、鍾四大姓,相同,一些語詞相同,而且自古來畲族也自稱山瑤、瑤家、瑤人等。

2. 江華瑤族自治縣濤圩鎮什麼地形

濤圩鎮位於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西南邊陲,全鎮總面積93.5平方公里,總人口2.97萬人,其中瑤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4.8%,濤圩鎮地形屬於丘陵地形,主要山脈有萌渚嶺和姑婆山,主要河流有流穿中部的西河。

3. 湖南省江華瑤族冶冶縣佔地總面積

湖南省土地總面積211829平方公里!=211829X10^12 平方米 1平方公里=10^6平方千米=10^12平方米 湖南省位於長版江中游,省境絕大部分在洞權庭湖以南,故稱湖南;湘江貫穿省境南北,故簡稱湘。地處東經108°47′~114°15′,北緯24°38′~30°08′,東以幕阜
湖南省,江華,瑤族,佔地\總面積
湖南省土地總面積211829平方公里!=211829X10^12 平方米 1平方公里=10^6平方千米=10^12平方米 湖南省位於長江中游,省境絕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稱湖南;湘江貫穿省境南北,故簡稱湘。地處東經108°47′~114°15′,北緯24°38′~30°08′,東以幕阜

4. 江華的習俗

瑤族是我國南方山區的一個古老民族.
江華瑤族自治縣是湖南瑤族人口最多的縣,佔全省瑤族總人口的38%,佔全縣總人口的62%.根據居住地和經濟生活,可將江華縣瑤族分為高山瑤、過山瑤和平地瑤,其中高山瑤主要集中在明渚嶺及其以東的高山區,主要經濟活動為林業生產."招郎入贅"是江華高山瑤十分流行的婚姻形式.在這種婚嫁模式下,形成了明顯不同於其他地區的生育文化.

被譽為「中國瑤族第一縣」的江華瑤族自治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其瑤家婚俗獨具風韻,令人神往。
戀愛 趕歌圩、會歌堂,是瑤家姑娘小伙戀愛的獨特方式。
江華歌崽多又多,出門三步歌絆腳。瑤家姑娘小伙都是在歌里浸泡出來的。每年的二月初一歌鳥節、三月三日瑤歌會、四月八耍春牛,五月五端陽節、八月十五中秋節、十月十六盤王節,各村寨都會舉行歌會。
屆時,姑娘小伙都要打扮一番趕歌圩。小夥子會主動把山歌拋過去:「山高嶺陡彎彎多,看見小妹想唱歌。歌唱不好不怕笑,就怕小妹連別個」,以試探虛實。若姑娘有意會馬上把山歌接住:「你要連妹就唱歌,你要撐船就下河。半心半意不會唱,唱就唱到心窩窩。」至此,小伙更會扯開喉嚨盡情唱:「我要連妹才唱歌,我要下河才解腳,連妹就要真心連,哪個騙人四個腳。」這樣,一唱一和,就撞出了愛的火花,情到深處就會互相贈物留念,播下愛情的種子。
「會歌堂」是瑤家姑娘小夥子談情說愛的另一種途徑。「會歌堂」又分幾種:客來歌堂——外村青年到村上做客,村中青年相邀客人對歌;路遇歌堂——在趕集路上幾個男女青年相遇對歌;婚嫁歌堂——是姑娘出嫁前在家裡特設的歌堂,唯獨小夥子們不請自到。
訂婚 求婚、看家、送日子,是瑤家姑娘小伙結婚的前奏曲。
小夥子求婚時,媒人會拿一包竹葉包紮好的4隻雞蛋到女方說親。女方收下了表示應允,媒人立即將喜訊告之男方。媒人第二次去時,帶酒肉各兩斤、少許糖食果品,與男青年一起到女方相親,雙方願意,則求婚成功。接著,女方在姑嫂姐妹的陪同下到男方「看家」,了解基本情況。女方滿意時,男方則選擇「好日子」舉行訂婚儀式。訂婚的當天上午,男方請一位誠實穩重的同輩人相陪,挑60斤酒、60斤豬肉到女方。女方把姑娘的出生年月日寫在大紅紙上,做成「龍鳳帖」,鄭重地交給男方。姑娘家裡將男方送的60個半圓形約兩斤重的油炸粑粑分贈給親戚的家族,傳播喜訊,表示姑娘「名花有主」。
姑娘出嫁前,男方要辦「過禮茶」,備米酒80斤、豬肉60斤、衣物若干、首飾一套,送至女家。之後便是送「日子」。
男方擇定結婚的良辰吉日,用大紅紙修成「吉日書」,再備60個糍粑,放在櫃中堆成寶塔形狀,兩人抬送到女方。女方虔誠地收下「吉日書」並珍藏好,等待喜慶的日子到來。
結婚 坐離娘月、吃鞋子飯、哭嫁,結婚是瑤家姑娘與父母、兄弟姐妹親朋好友難舍難分的日子。
姑娘見男方送來了「日子」,依戀之情油然而生,便開始「坐離娘月」。臨近出閣的一個月 ,不下地幹活,只在家做針線嫁妝。同時還要「吃鞋子飯」,即女方親朋好友在這個月內相繼 請姑娘作客惜別。姑娘 要給親戚朋友送一雙親手做的布鞋,表示感謝與紀念。
出嫁前兩天,新娘開始「哭嫁」,遍接至親朋友及村寨里姐妹來家裡聚會,連續兩晚,頭晚茶點相待,哭家人。先哭父母,除敘離別之情,感激父母養育之恩外,對父母不顧死活把自己推入火坑的作法和內心的怨恨一一哭數出來;後哭哥嫂,即數感激之外也歷數哥嫂的「錯處」,不容己,將自己推入他人家裡受苦受罪;再哭姊妹,姊妹對哭時,心心相印,同病相憐,感情豐富,生動感人,似有生離死別的痛苦,依次大小哭完為止。次晚設酒宴,宴後齊集歌屋「坐歌堂」。
天亮後,鼓樂齊奏,鞭炮齊鳴接新娘下座,同時,歡送男歌手出門,坐歌堂到此結束。
早飯後,新娘梳妝打扮一番,頭戴花冠,髻插銀釵,兩耳垂吊銀環,手戴銀釧,胸束嶄新圍裙,腰上系著耀眼銀鏈,腳穿綉花尖頭鞋,在一片鼓樂聲中上轎出嫁,被顫悠顫悠地抬著前行,進村莊,拜堂、入室、進洞房。
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與漢族地區比較,有過之而無不及。凡是進入瑤家的客人,都會受到尊重和熱情款待。饒有風趣的「掛袋子」與「瓜簞酒」,是瑤家待客的典型禮節。

客人到了瑤家,只要把隨身攜帶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掛鉤上一掛,就表示要在這家用餐。不用事先說明,主人自然會留客人在家裡就餐。如果不懂這個規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邊,主人就認為你還要到別處去,吃飯的事往往落空。
瑤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禮。臘肉、山珍野味和土特產,是瑤家待客最常見的菜式。客席上,金黃厚實的臘肉奉為上品,主人會熱情地把大塊臘肉夾給客人。客人不管喜不喜歡,都應當接受,這樣主人才會高興。
瓜簞酒是瑤家招待客人的特製酒。這種酒用糯米製成。它釀成糊酒後,摻上清泉水或涼開水,飲用時用瓜瓢舀出倒在碗里,連液帶渣一起喝下。酒度不高,香甜可口。用餐時,由家裡最年輕的姑娘斟酒盛飯,主人則頻頻向客人夾菜敬酒。此時,客人不必拘束過謙,應大大方方開懷暢飲。這樣,主人認為客人看得起瑤家,就會越發高興,備加親熱。如果拘謹見外,反而不受歡迎。
到瑤家做客,還要懂得當地的禁忌,否則會引起主人的反感。這些禁忌主要是:忌用腳踏火爐撐架;忌在火爐里燒有字的紙張;進入瑤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為象徵喪事;忌坐門檻;穿草鞋不能上樓;不能坐主婦燒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傘」,言及「雨傘」時,要說「雨遮」,因「傘」與「散」諧音;遇人伐木時,忌說「吃肉」、「死」之類不祥之語等等。

補充:
婚戀習俗
婚前交友:歷來,瑤家青年男女,交友戀愛,比較自由。在生產勞動,趕圩作客,節日聚會中,多以歌聲為媒介,表達愛戀之情。一經雙方同意,即可互相往來,父母不加干涉。這種行為,男方稱為「交客姑」,女方稱為「帶後生」。到正式結婚時,如新郎不是初交之友,男友則必須備一籃子禮物(糖食及梳妝用品),送給女友,名曰「拿籃子」。女方備一包袱,內裝雲頭鞋、帶子等,作為回贈,叫做「丟包袱」。
在大山區,盤、趙兩姓可同姓通婚,其它各姓一般為異姓通婚。但瑤漢一般不許通婚,民國時期,稍有松動。解放後,民族交往日多,團結融洽,通婚之禁,基本放開。
婚姻形式:主要是「贅婿」(即招郎),瑤語叫「糾千」。男到女家落戶,通常要寫「贅書」,內容為贅後男子的義務和權利、子女承祀、財產繼承等條款。入贅者一般要改名換姓,按女家排輩,也有少數夫妻換姓的。贅婿還有另外兩種形式,一種叫「兩邊走」,男方仍用原來姓名,夫妻共同照顧雙方父母,所生子女,第一個隨母姓,第二個承父姓,以此類推;另一種叫「明招暗討」,這種婚姻多因女方父母年老,弟妹年小,家裡無勞力,一旦上述條件改變,男則攜婦歸家,所生子女隨父姓。女嫁男家的,主要在平地瑤中,妻保持原姓,子女隨父姓。
結婚儀式:男到女家入贅的,婚事由女家操辦,新郎由一群未婚青年陪送步行,女家鼓樂半路相迎,晚間舉行拜堂儀式,並遍接親友(有的不請自來),「坐歌堂」通宵達旦。女到男家的,出嫁前,女家「坐歌堂」,出嫁日,新娘由父兄或娘舅背負出門,然後,本村姑娘陪送打傘步行到男家,舉行拜堂儀式,接受親友祝賀。
離婚與再嫁(贅):嶺東高山瑤,婦女地位較高,婚後雙方共同勞動,如感情不合,任何一方都可提出離婚。一般請村寨老人「喝茶」,提出離婚原因,經調解無效,就「判」離婚。夫妻拿一節竹筒到山上,一刀劈為兩半,各執一半,相背而行,就此分手。入贅男子,如違反「贅書」條約,女即可「休夫」,財產全部歸女方。寡婦再嫁不受限制,但嚴禁兄終弟繼、姐去妹繼的婚姻結合。解放後,瑤族人民按「婚姻法」規定辦理手續。
哭嫁:姑娘出嫁前,遍接至親好友及村中姐妹,來家聚會,連續兩晚,頭晚茶點相待,夜晚設酒宴。宴後齊集堂屋,唱「女歌」、道私情或笑語逗樂,「坐歌堂」。新娘則按輩份依次向親友「哭嫁」,親友贈送「紅包」。
打新郎:婚後三日,新郎回門到岳家,女方村中婦女,相約而至,爭打新郎,以示今後不可虐待新婦。有的村寨,則是婚後第一個春節,新郎到岳家拜年,村中青年男女,敲鑼打鼓(有時還要耍龍舞獅),向新郎祝賀,新郎則回贈「紅包」,這也叫打新郎。後來逐漸演變成全村婦女小孩索取「喜彩」錢,否則,便不罷休,有時弄得新郎大為尷尬。

5. 江華的介紹

江華(1907年8月復1日—制—1999年12月24日),原名虞上聰,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人。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第一書記、浙江省政協主席、浙江省軍區政委、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庭長。江華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黨務工作和政法戰線的傑出領導人。

6. 湖南省江華縣在哪裡屬於什麼地區

江華瑤族自治縣是湖南省永州市下轄縣,位於湘、粵、桂三省(區)結合部,分別與廣東、廣西各三個縣(市、區)相鄰。地理坐標為東經110°25′-112°10′,北緯24°38′-25°15′,南北長77.92公里,東西寬72.5公里,總面積3248平方公里。

截至2013年,江華瑤族自治縣轄11個鎮、11個鄉、1個國有林場,總人口51萬,是以瑤族為主、以壯族、漢族、苗族等十餘個民族為輔聚居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是永州市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是湖南省唯一的瑤族自治縣,是全國13個瑤族自治縣中瑤族人口最多的縣,被譽為「神州瑤都」。

(6)江華瑤族地理環境介紹擴展閱讀:

江華縣的地理環境:

1、地貌

江華瑤族自治縣境內為五嶺山脈萌渚嶺山系所盤亘,其支脈貫穿全縣,地形南、北、東三面較高,海拔高度一般在600米以上;西面較低,海拔高度在200-400米之間。境內最高峰姑婆山海拔1703米,最低處海拔僅有227米,相對高差達1476米;大部分林地海拔為500-800米,坡度在25-35度之間。

2、氣候

江華瑤族自治縣屬低緯度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寒期短,夏無酷暑,無霜期長,濕度大,晨霧多,風速小的氣候特點。據江華多年氣象資料統計:縣年平日照時數1758小時,無霜期308天,年平均氣溫18℃一18.5℃,一月平均氣溫7.4℃,七月平均氣溫26.5℃。

3、水文

江華瑤族自治縣境內大小河流289條,總長2540公里,溪河密度0.78公里/平方公里,主要水系有湘江一級支流瀟水全長181.4公里,流域面積2558.7平方公里;另是湘江二級支流萌渚水(稱西河)、全長111公里,流域面積856平方公里。另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湘江二級支流有5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江華縣

7. 地理環境的介紹

地理環境是指來一定社會所處的自地理位置以及與此相聯系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包括氣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脈、礦藏以及動植物資源等。地理環境是能量的交錯帶,位於地球表層,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錯帶上,其厚度約10—30千米。自然環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氣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構成的自然綜合體。

8. 關於湖南地理的介紹

湖南屬於內陸省份,位於中國中南部長江中游以南,因大部分位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貫穿於全境而簡稱「湘」,全省面積過半為湘江流域和洞庭湖流域。地圖坐標為東經109°—114°、北緯20°—30°之間,相鄰有六個省市即廣東、江西、湖北、貴州、廣西壯族自治區和重慶直轄市。

地形概況

全省以中、低山與丘陵為主,面積約為14.9萬平方公里,佔70.2%;崗地與平原約為5.2萬平方公里,佔24.5%;河流湖泊水域面積約為1.1萬平方公里,佔5.3%。本省東、南、西三面山地環繞,中部和北部地勢低平,呈馬蹄形的丘陵型盆地。

西北有武陵山脈,西南有雪峰山脈,南部為五嶺山脈(即南嶺山脈),東面為湘贛交界諸山,湘中地區大多為丘陵、盆地和河谷沖擊平原,除衡山高達千米以外其他均為海拔500米以下,湘北為洞庭湖、與湘、資、沅、澧四水尾閭的河湖沖積平原,地勢很低,一般海拔50米以下,因此,湖南的水系呈扇形狀匯入洞庭湖。

最高點位於石門境內的壺瓶山,海拔2099米。湖南海拔超過2000米的山峰有五座,另外四座為炎陵(原「酃縣」)的斗笠頂海拔2052米,桂東的八面山2042米,城步的二寶頂2021米和道縣的韭菜嶺2009米。

地形分布格局

武陵山脈位於湘西北角,屬湘鄂山原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山地地勢大致從西北向東南漸降。澧水的源流與支流多發源於西北流向東南,成為平行狀水系注入幹流,最後轉向東北方向流入洞庭湖。

湘西北的雪峰山脈地勢較高,南端高達1500米左右,主峰蘇寶頂海拔1934米。雪峰山脈為資江與沅水的分水嶺,貫穿於湖南西部,成為湖南西部地區交通的主要屏障。

湘南邊緣山地屬五嶺的一部分。一般海拔在1000—1500米左右,為長江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山間盆地較多,谷地為交通要道。南嶺山地,山體大,延伸長,山勢高。

湘中大部屬湘中丘陵,台地廣布,一般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間,紅岩盆地眾多,主要盆地有衡陽盆地、株洲盆地、長沙盆地、永興茶陵盆地和攸縣盆地等,均為紅岩盆地,盆地沿河區域常有河流沖積平原,為人口密度較大的地區與農業區。

從形態上看,湘中丘陵的起伏與高度不完全一致,丘陵的頂部比較平坦。衡山位於丘陵台地之上,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為中國名山五嶽之一的南嶽。

湘北為洞庭湖湖積沖積平原,海拔大多在50米以下。河流、湖泊分布廣,堤垸眾多。一般的堤垸邊緣的位置較垸心高,土壤以粉沙壤土或輕粘土為主,土壤肥沃,為重要產糧區。

河流

湖南河網縱橫,幾乎全為洞庭湖水系,長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5341條,其中以湘江、資江、沅水和澧水四條河流最大。剩餘的一小部分為珠江水系。源自廣西東北部海洋山西麓的湘江全長856公里,為本省流量最大、經濟價值最高、流域最廣的河流。

沅江源自貴州雲霧山,全長1033公里,為湖南境內最長河流,流量僅次於湘江,由於流經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雪峰山,水能資源極其豐富,在上面有湖南最大的水電站五強溪水電站。此外還有資江上的柘(zhè)溪水電站 。

湖泊

洞庭湖為湖南最重要的湖泊,北接松滋、太平、藕池和調弦(已堵)四口納長江洪水,從岳陽城陵磯匯入長江,有「容納四水、吞吐長江」的重要作用,是長江中游地區的天然水庫。由於大面積的圍湖造田(人為原因)和泥沙淤積(自然原因),湖面逐年縮小,其作用也在減小。

洞庭湖由全國第一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變為了僅次於鄱陽湖的第二大淡水湖。目前,人們在河流上游植樹造林,在洞庭湖區退耕還湖,洞庭湖的面積有了一定的回升,將有可能超過鄱陽湖。

氣候

湖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暖濕潤,年降水量1300-1800毫米,自東南向西北遞減。年平均氣溫16-18°C。極端最高氣溫43.7℃(1951年8月7日,永州),極端最低氣溫-18.1℃(1969年1月31日,臨湘)。

自然資源

湖南有色金屬礦產資源豐富,被稱為「有色金屬之鄉」和「非金屬之鄉」。已探明的有色金屬礦產達37種。鎢、鉍、銻儲量居全國之首,釩、錫、石墨、重晶石等礦產儲量豐富,居全國前列。大型礦山有位於婁底冷水江的世界銻都錫礦山、世界有色金屬博物館柿竹園、水口山鉛鋅礦等。

(8)江華瑤族地理環境介紹擴展閱讀:

簡介

湖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地處中國中南部、長江中游南部,宋代劃定為荊湖南路而開始簡稱湖南,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南北而簡稱「湘」,也稱瀟湘,省會駐東北部的長沙市。湖南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與湖北相連。

湖南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相傳炎帝神農氏在此種植五穀、織麻為布、製作陶器,坐落於炎陵縣西部的炎帝陵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舜帝明德天下,足歷洞庭,永州九嶷山為其陵寢之地。 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五代時就有「秋風萬里芙蓉國」之說,因此又有「芙蓉國」之稱。

湖南土地面積21.18萬平方千米,佔中國國土面積的2.2%,在各省市區面積中居第10位。下轄13個市、1個自治州(122個縣、市、區),2016年,湖南省地區生產總值31244.7億元,比2015年增長7.9%。截至2016年末,湖南省常住人口6822.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598.6萬人,城鎮化率52.75%,比上年末提高1.86個百分點。

文化

湖湘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多樣性結構中的—個獨具特色的組成部分。近百年來,隨著湖湘人物在歷史舞台上的出色演繹,湖湘文化已受到世人的廣泛矚目與確認。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為「淳樸重義」,「勇敢尚武」,「經世致用」,「自強不息」。

湖湘哲學思想以宋代胡安國為開創者,歷胡宏、張栻、王船山、曾國藩、譚嗣同、楊昌濟,以至毛澤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湖湘文學藝術具有「文道合一」的明顯特點。以曾國藩為首的「湘鄉文派」,就是此一特色的代表。這一特點,在毛澤東身上也鮮明地反映出來。

湖湘教育大興於宋代,歷時千年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重視學思並重與知行統一,重視獨立思考與理性批判。嶽麓書院就是此一傳統的見證與代表。

9. 江永縣的地理環境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建營浦縣,縣東北部屬之。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王翦戍都龐,請准設營浦縣,屬長沙郡,縣北部為營浦地。
漢元鼎六年(前111),在縣西南置謝沐縣(境內有謝水、沐水,故名),屬交州蒼梧郡;同時析長沙郡,置零陵郡,營浦改隸荊州零陵郡。縣境西南部建謝沐縣,縣治先後設於甘棠、圳景、白塔腳、瀟浦(今城關鎮)。
三國(吳)甘露元年(265)至南北朝,謝沐屬臨賀郡(宋改臨慶國)。營浦屬營陽郡(西晉改零陵郡,梁改永陽郡)。
隋開皇九年(589),並謝沐、營浦為永陽縣,屬永州總管府(大業三年改零陵郡)。
唐武德四年(621)屬南營州。貞觀八年(634),置道州江華郡,縣省入營道縣;天授二年(691)復置永陽縣,屬道州。唐天寶元年(742),以永明嶺(今都龐嶺)定縣名,改永陽縣為永明縣,屬道州。
宋建隆元年(960),永明屬湖南路道州江華郡。宋熙寧五年(1072),分允山、允平、文德、謝沐、永川、崇福六鄉人營道,興化一鄉入馮乘(今江華),廢縣為鎮。元祐元年(1086)復置永明縣,屬湖南路道州江華郡。宋景炎二年(1277),永明縣屬嶺北湖南道道州路總管府。
明洪武元年(1368),永明縣屬湖廣布政司永州府。洪武九年,隸永州府道州。明復鄉、里(都)、甲。
清康熙三年(1664),永明屬湖南布政司(後改省)衡永郴道永州府。
清雍正十年(1732),永明屬湖南省衡永郴桂道。清設鄉、都。
民國元年(1912),永明縣屬永州府。民國4年,廢府州,保留道,縣屬湖南省衡陽道。民國24年(1935)改設區、鄉鎮、保、甲。民國26年12月,湖南省劃為9個行政督察區,永明縣屬第九行政督察區。民國29年4月,湖南省調整為7個行政督察區,縣屬第七行政督察區。民國33年,黃沙灣及龍虎湖南街劃給恭城縣。
1949年11月21日,永明和平解放後屬永州專區。1950年5月,永州專區改稱零陵專區,永明縣屬之。1950年10月~1951年4月,富川縣朝東區和恭城縣栗木區劃歸江永縣轄。
1952年,撤衡陽、零陵、郴州專區,成立湘南行政公署,縣屬之。1954年,撤湘南行政公署,置衡陽、郴縣兩專區,縣屬衡陽專區。
1955年冬,江華沱江區、大路鋪區、白芒營區、橋頭鋪區和沱江鎮劃歸江永縣轄。
1956年3月,改永明縣為江永縣。1962年復置零陵專區,江永縣仍屬之。1979年,零陵專區改稱零陵地區行政公署。
1995年廢零陵地區改置永州市,江永縣隸屬至今未變。2000年,江永縣轄7個鎮、1個鄉、4個民族鄉。2001年末,全縣轄7鎮、5鄉,229村(居)委會。
2004年,江永縣轄7個鎮、1個鄉、4個民族鄉。

10. 江華瑤族的風俗習慣是什麼樣子的重要的,具體的

瑤族的婚俗:
爬樓
茶山瑤年輕人「爬樓」聚居在廣西大瑤山的瑤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響,在婚嫁上基本保持著傳統習俗。
這里生活在大瑤山的茶山瑤,是瑤族的一個支系,意即住在山上的人。茶山瑤的小夥子為了尋求愛情,至今流行著的「爬樓」風俗,獨具民族風情。茶山瑤村落一般依山傍水,較大而集中,其住宅均為兩層木樓。門面和吊樓部分,雕龍刻鳳,塗油抹彩,好似一頂花轎懸掛山中。清靜的吊樓是成年姑娘社交活動的場所。走進吊樓樓的大門,便會發現聚居在廣西大瑤山的瑤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響,在婚嫁上基本保持著傳統習俗。這里生活在大瑤山的茶山瑤。
嫁女又嫁郎
金秀瑤族自治縣是我國最早成立的瑤族自治縣,境內因匯聚著盤瑤、花藍瑤、茶山瑤、山子瑤、坳瑤等5個支系的
瑤族嫁男和嫁女
瑤族而被稱為「世界瑤族之鄉」。已故的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曾說:「大瑤山的瑤族是全國支系較多,民俗表現最為典型的。目前世界人類研究的兩個民族熱點,其中就有瑤族。世界瑤族研究中心在中國,中國瑤族研究中心在金秀。」瑤族群眾在生活中形成了深厚質朴、絢麗多彩的瑤族文化和風俗習慣。瑤家婚嫁禮儀,涵蓋了瑤族豐富。盤瑤婚期大多在秋收之後,春節之前,分「嫁女」和「嫁郎」兩種。舉行正式婚禮之前,必須經過擇偶、提親、訂婚等過程。婚宴「正酒」三餐,「偏酒」(早餐、宵夜)六餐。第四日早上親客告辭,男家各送一份「奶頭禮」(亦謂小源禮),即:送岳父母豬腿各八至九公斤,其它豬肉四到五公斤。第四或第五天,夫妻回門住一宿,同回後方圓房。
瑤族禮儀禁忌:
瑤族是十分注重禮儀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禮儀禁忌。路途相遇,不論相識與否,都要熱情打招呼,否則被視為不懂禮貌。平日里洗臉盆不能拿來洗腳。用餐時忌諱互用碗筷。忌諱衣褲當戶曬。忌諱在屋內亂吐口痰。豬日不殺豬,雞日不殺雞,牛馬日不買賣牛馬。有客人到家,客人先要與主婦打招呼,主人才高興,否則被認為傲慢無禮。款待客人時,雞、肉、鹽一排排地放在碗里,無論主客,必須依次夾吃,不得紊亂。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飯都由婦女代為裝飯。鹽在瑤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瑤區不產鹽,但又不能缺少鹽。鹽在瑤族中是請道公、至親的大禮,俗叫「鹽信」。凡接到「鹽信」者,無論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丟開,按時赴約。
瑤族十分尊敬長輩與老人。路遇老人要主動打招呼,並讓到路的下方。騎馬者,見到老人時必須立即下馬。在老人或長輩面前,不蹺二郎腿,不說污穢的話,不隨地吐口痰,不直呼老人和長輩的名字。與老人和長輩同桌共餐,要讓他們坐上席,主動給他們添飯加菜,可口的菜餚要移到老人和長輩面前擺放。
火塘是瑤族家庭的核心,火塘上的三腳架以及灶膛,不能用腳踩,火塘內的柴禾忌諱倒著燒。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