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侗族地理環境

侗族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14 03:10:14

『壹』 桂北侗鄉的自然地理環境

桂北侗鄉地處黔、湘、桂三省(區)交界地,坡的西面為貴州省黎平縣洪州鎮專六爽村,東面為湖南通道縣獨坡鄉屬,南面為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獨洞鄉,因地處三省而得名。主峰海拔1336.7米,為越城嶺、雪峰山和苗嶺山脈過渡地段的最高峰。
侗寨大多在河溪兩旁依山而建。因此,侗寨就出現了石拱橋、石板橋、竹蔑橋等。而最富民族特色的便是風雨橋。橋面上蓋起瓦頂長廊橋身,橋頂建造數個高出橋身的數層瓦頂飛檐翹角的寶塔形或宮殿形的樓亭,美麗壯觀,逶迤交錯,氣勢雄渾。長廊和樓亭的瓦檐上均雕刻火彩繪有人物、山水、花草、獸禽等圖案,色澤鮮艷,栩栩如生。

『貳』 三江侗族自治縣的地理環境

三江侗族自治縣境內沉積岩分布極廣,丹洲群、震旦系分布區佔三江侗族自治縣面積的95%以上,中生界白堊系在北部程陽呈點狀分布,東部與龍勝交界處有少量雪峰期火山噴發岩,河口附近個別超基性岩體,中部及南部露出少量基性岩、閃長岩及煌斑岩;三江縣地處江南古陸南緣,屬九萬大山穹褶帶和龍脈褶斷帶之間,曾經過多次地殼運動,褶皺斷裂非常發育。
三江侗族自治縣境地貌分為殘余山地、陡崖窄脊山、V形谷、河從丘陵河流谷地、殘余山前梯地等六種層次一級地貌。 三江侗族自治縣境處於低緯度地區,屬中亞熱帶、南嶺濕潤氣候區;全年平均氣溫為17℃至19℃之間,南北氣溫相差1℃至2℃;雨熱同季,寒暑分明,晨昏多霧,四季宜耕;一年四季,春多寒潮陰雨,夏有暴雨高溫,伏秋易旱,冬有寒霜。
3月中旬至5月中旬為春季,5月中旬末至9月下旬為夏季,9月下旬至11月底為秋季,12月初至下年3月為冬季;全年以1月最冷,平均為7.1℃;7月最熱,平均為27.4℃。
三江侗族自治縣各地年平均雨量在1493mm;三江侗族自治縣雨量分布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夏季為降雨高峰季節,佔全年42—48%;春季為降雨次高峰期,佔全年30—35%;秋冬兩季降雨較少。
三江縣屬日照偏少地區,年實際日照數平均1333.3小時;三江縣屬季風氣候區,全年風向以東北偏北風為多,其次北風和東北風;歷年平均霧日79天;年平均無霜期321天;年平均隆雪5天;年平均結冰7.2天;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1%。 三江侗族自治縣境內有七十四條大小河流縱橫交錯,「三江」得名於境內的三條大江,即榕江、潯江與苗江。
三江侗族自治縣境內河流縱橫,屬珠江上游西江水系的一部分;三江侗族自治縣大小河川74條,全長68km;其中有16條主要河流;集雨面積50km²至100km²以下有8條,100km²以上的8條,主幹河流有3條;溶江,縣內長91km年徑流量102.5億立方米,支流有苗江、大地河、曬江河、小賓河、高露河、大年河、八洛江、西江河。潯江,縣內長63km,年徑流量5.8億立方米,支流有斗江、林溪河、漾口河、八江河、灑里河、燕茶河融江縣內長91km,年徑流量102.5億立方米,支流有西坡河、板江、田寨河。縣境內沒有地下河,地下水補給來源於大氣降水,補給與消耗基本平衡,一般泉水終年不斷。 鳥類:發現較多的有斑鳩、鷓鴣、竹雞、毛雞、畫眉、飛喜鵲、烏鴉、啄木鳥、貓頭鷹、金雞、寒雞、麻雀、戴帽鳥、苦楝鳥、雲雀、秧雞鳥等。其中金雞(又名錦雞)寒雞(又名白鷳)屬於國家保護鳥類。
獸類:獸類品種有:毛冠鹿、獼猴、大靈貓、小靈貓、蘇門羚、穿山甲、水獺、狐狸、田鼠、果子狸、黃腹、竹鼠、紅腹松鼠、花鼠、青鼬、毫豬、野豬、黃鯨、貂貓、華南兔、豬獾等。屬國家保護動物的有:獼猴、大靈貓、蘇門羚、穿山甲水獺等。
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有:青蛙、詔蛙、棘胸蛙、雨蛙、鷹嘴龜、金錢龜、鱉、山瑞、蟹、娃娃魚、眼鏡蛇、蟒蛇、金環蛇、銀環蛇、黃飄蛇、水蛇、竹葉青蛇、干芋苗蛇等。

『叄』 滾貝侗族鄉的地理環境

滾貝侗族鄉平均海拔達700米,年平均氣溫為18℃。通車里程90多公里。

『肆』 芷江侗族自治縣的地理環境

芷江侗族自治縣位於湖南省西部,懷化市中部,潕水中游。地理位置跨東徑109°17′31″~109°54′49″,北緯27°04′12″~27°38′24″。地處武陵山南麓、雪峰山西脈與雲貴高原東緣的結合地帶。東倚皇榜坡,與中方縣、鶴城區接壤;南界清水河,與洪江市、會同縣及貴州省天柱縣毗鄰,西界貴州苗嶺,與新晃侗族自治縣及貴州省萬山特區相連;北接西晃山,與麻陽苗族自治縣及貴州省銅仁市交界。
縣界極端位置:東起公坪鎮順溪鋪村碾子堖上,西止上坪鄉仲黃坪村侖貴山,南起大龍鄉石榴溪村沙子吼,北至牛牯坪鄉界牌村齊天界。縣城東西最大距離61.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63公里,芷江總區域面積2098.9平方公里,摺合3148350畝,約占湖南省總面積的1%,占懷化市總面積的7.62%。區域總面積中,山地1273.44平方公里,丘陵620.97平方公里,崗地93.33平方公里,平原63.14平方公里,水面48.02平方公里,分別占芷江總面積60.67%、29.58%、4.45%、3.01%、2.29%。 截至2008年,芷江已發現的礦種有:煤、鐵、錳、釩、鉛、鋅、銅、銻、鉬、鈷、金、鋁土礦、黃鐵礦、磷礦、重晶石、石灰岩、石膏、飾面板岩、耐火粘土、磚瓦用頁岩、高嶺土、硅石、建築砂石、礦泉水,共計24種。發現大型礦床1處(鐵燈坡耐火粘土礦),中型礦床4處(皇榜坡耐火粘土礦、桐樹溪石灰岩礦、明山板石礦床和三門坡銻礦),小型礦床、礦點及礦化點76處。其中初步查明和估算了資源儲量的礦床(點)22處。

錳礦主要分布在新店坪鎮莫家溪礦區;煤炭主要分布在公坪、水寬和蘿卜田一帶;釩礦主要分布在牛牯坪鄉境內;金礦主要分布在大洪山、羅岩、板山等鄉鎮;石灰岩主要分布在上坪、公坪、水寬、蘿卜田等4個鄉鎮;飾面板岩主要分布在縣城北的明山、艾頭坪、中寨坡一帶;耐火粘土礦主要分布在公坪、水寬和蘿卜田3個鄉鎮,與煤礦共生;銻礦主要分布在冷水溪鄉。 芷江水能蘊藏量為18萬千瓦,可開發量為15.9萬千瓦,截至2008年,已開發10.5萬千瓦。

『伍』 銅仁的地理環境

銅仁市處於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度的斜坡地帶,西北高,東南低。在遠離河谷的山原面上岩溶、丘陵、窪地較多,地面起伏不太大,全境以山地為主,佔全區總面積的67.8%,其次是丘陵佔28.3%,壩子及其它地貌面積僅佔3.9%。以梵凈山為主峰的武陵山脈成為銅仁市東西部的分水嶺,全市最高海拔2572米,最低海拔205米,喀斯特地貌發育典型。
地貌以低中山丘陵為主,其次為高中山和河谷盆地本區地貌條件在很大程度上受地質構造控制,褶皺軸及斷裂線的走向多為北北東或北東向,因而不同時代或不同性質的岩層大致以北北東或北東向相間排列,致使地貌分布也成北北東向排列的格局-根據地貌類型及組合在空間上的差異,將全區地貌劃分為3個一級區,10個二級區。 銅仁市境內水流屬長江流域的沅江水系和烏江水系,其中沅江水系流域面積6879平方公里,佔38.2%;烏江水系流域面積11124平方公里,佔6.8%。境內河流均屬山區雨源型,由降水補給形成地表徑流。
境內河流按流域面積在2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共有229條,其中,20平方公里—99平方公里的172條,100平方公里—499平方公里的42條,500平方公里999平方公里的7條,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8條。在229條河流中,境內長度在5公里9.9公里的58條,10公里及以上的71條,其中,10公里50公里長的156條,51公里—100公里的10條,101公里—200公里的4條,201公里以上的1條全地區河流10公里以上的總長度為4389公里,平均每100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的河網密度為24.35公里,其中,沅江水系74條,總長1963公里,平均每100平方公里的河網密度為27.61公里;烏江水系97條,總長2426公里,平均每100平方公里的河網密度為22.22公里。河網密度以東部玉屏侗族自治縣境內最密,平均每100平方公里為3965公里,亦是貴州省之最;以西部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境內最稀,平均每100平方公里為20.48公里。
境內河流的發源地,除過境的舞陽河、烏江幹流以外,其餘均發源於武陵山脈。主要河流均沿地勢向東、北東和北三面迂迴流人湖南省或重慶市,一般呈放射狀。

『陸』 新晃侗族自治縣的地理環境

新晃縣境內以山地為主。東南、西南和北部的地勢高,東北的地勢低,整體地勢為南、西、北三面高,中部帶狀隆起,向潕水、平溪兩谷地傾斜,使之成為三山兩谷地,南北縱呈「W」形的地勢。新晃縣土地總面積150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佔總面積的84.22%,丘陵佔7.86%,平地、崗地和山原佔6.41%,水面佔1.51%,屬名符其實的山地縣。
新晃處於雲貴高原苗嶺余脈延伸末端,既有高原地相,又展山區特色。海拔大多在500 ~1100米之間。東南部以天雷山海拔1136.3米,構成了東南一屏障。西南部以海拔1101.5米的美岩大坡為主體。 新晃縣境內已發現礦產資源20餘種,有鐵、銅、鉛、鋅、金、汞、硒、碲、鎘、重晶石、磷、釩、硅酸鹽鉀、水晶、石煤、石灰岩、飾面石材、磚瓦粘土、建築用砂以及溫泉等,其中僅重晶石礦和磷礦,酒店塘汞礦、馬王銅鉛鋅礦的地質勘查程度相對較高。
新晃縣共發現礦產地20餘處,其中特大型礦床1處(貢溪重晶石礦),大型礦床1個(硅酸鹽鉀礦床),中型礦床1個(酒店塘汞礦床,因礦產資源枯竭已關閉),其餘均為小型礦床、礦(化)點。有一定規模和資源儲量的主要礦產資源有重晶石礦、汞礦、磷礦、硅酸鹽鉀礦、石灰岩、磚瓦粘土、銅鉛鋅礦、金礦。

『柒』 玉屏侗族自治縣的地理環境

玉屏縣域地處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傾斜的過渡地帶,低山多丘陵間有平地,海拔多在400-600米之間。

『捌』 侗族的民居特點和形成的原因有什麼

新晃侗族自治縣
新晃侗族自治縣位於湖南省最西部,居湖南「人頭形」版圖的「鼻尖」上,東連本省芷江侗族自治縣,南、西、北三面分別與貴州省天柱縣、三穗縣、鎮遠縣、玉屏縣及萬山特區毗鄰。全縣轄7鎮16鄉297個村,總面積1508平方公里,居住著侗、漢、苗、回等26個民族,總人口26萬,其中侗族佔80.13%。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侗族自治縣。
新晃人文歷史悠久。舊稱晃州、晃縣。據文物考古發現,距今5至10萬年前,新晃境內就已有人類繁衍生息。秦漢時期屬夜郎國治地,唐宋兩朝曾置夜郎縣,歷時287年。夜郎文化積淀深厚,被費孝通先生譽為「楚尾黔首夜郎根」。
新晃1956年成立自治縣,1984年被定為國家級貧困縣,現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比照實施西部大開發政策縣和省定革命老區縣。
區位交通獨特。位於湖南省人頭型版圖最西端的「鼻尖」位置,距省會長沙600公里,是全省最邊遠的縣城之一。三面楔入貴州,全縣23個鄉鎮中有18個分別與貴州天柱、三穗、鎮遠、玉屏、萬山五縣(區)接壤,幾乎「條條道路皆入黔」。320國道、湘黔鐵路貫穿縣境,滬昆高速公路與即將興建的貴州松(桃)從(江)高速公路在新晃腹地呈十字型交匯,即將啟動建設的長昆高鐵客運專線過境新晃並設站。距芷江機場和貴州銅仁機場分別只有30分鍾、1小時車程。歷來是湖南通往大西南的交通要道,素有「湘黔通衢」、「滇黔咽喉」之稱。
自然資源豐富。地處雲貴高原苗嶺余脈向武陵山系過渡地帶,森林覆蓋率達67.8%,生態良好。礦產資源較多,其中鉀長石儲量9億噸,重晶石儲量2.8億噸,為全國特大型礦床。農副產品豐富,其中牛肉、烤煙、龍腦樟號稱「夜郎三寶」,是全國秸稈氨化養牛示範縣、湖南省煙葉生產基地縣、湖南省中葯材產業化開發示範縣。2009年5月,新晃黃牛肉還入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成為湖南繼臨武鴨、東江湖魚等肉類食品後第三個入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的肉食產品。
文化特色濃郁。秦漢時期屬夜郎國治地。侗文化、夜郎文化積淀厚重,原始稻作文化、儺文化保存良好。儺戲「咚咚推」已入列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新晃縣城亦是湖南省歷史文化名城。
前些年,由於受到市場經濟深入發展和國家產業政策調整的深刻影響,作為新晃傳統產業支柱和財政支撐的新晃卷煙廠因政策性原因關閉、新晃汞礦因資源枯竭破產關停,新晃原有的產業體系基本瓦解,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了歷史性低谷。經過「十五」以來的艱苦努力,縣域經濟發展逐步走出了體制轉軌、經濟轉型的陣痛期,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特別是2008年以來,該縣立足於對客觀發展形勢和自身基礎的認識判斷,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省十次黨代會精神,堅定不移地落實「一化三基」戰略,按照市委、市政府「構築商貿物流中心、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總體部署,大力實施「工業強縣、農業穩縣、生態立縣、旅遊活縣、環境興縣」五大發展戰略,積極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和旅遊產業化,縣域經濟呈現了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貢溪鄉 四路村 上田村

貢溪鄉位於新晃侗族自治縣南部邊陲,東、南、西三面分別與貴州省天柱縣的坪地鎮、邦洞鎮、注溪鄉接壤,北面與本縣扶羅鎮毗鄰,距新晃縣城47公里,省道晃天公路穿境而過,全鄉總面積69.8平方公里,轄13個村,16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3萬餘人,其中侗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7.6%,是一個侗族人口聚居鄉鎮。貢溪各種資源豐富,是重晶石礦、鉛鋅礦的主要產區之一,貢溪辣椒、貢溪雞也是享譽湘黔邊界。
四路村山青水秀,依山傍水,民風淳樸,風景宜人。清澈的溪流穿村而過,山偎水,水繞山,樹在水邊長,水在林中流,山水相映,林水相親,景色秀美,環境清幽,集色美、形美、聲美、原始美於一身。村中村民團結和睦,善良淳樸,熱情好客。村內完好保留著歷史悠久,富有侗族特色的木製建築,富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村民織繪的「侗錦」色彩鮮艷,美觀大方,極具民族風情和地方特色。
這里物產豐富,地理條件獨特,孕育了被譽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的侗族儺文化。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它的古樸與神奇已日益引起世人關注,國內外數十名著名專家、教授、學者相繼多次對貢溪四路村儺文化進行考察,一致贊譽該村儺文化是世界上最原始、最古老和保持得最完整的藝術瑰寶。訖今,四路儺戲、儺技班共接待我國和日本、韓國著名專家、學者近150人次前來考察,並外出香港、懷化、吉首、芷江等地演出120餘場次。目前出版的關於貢溪、侗族儺戲的理論研究文章已有上百篇,學術專著50餘萬字。
近年來,在上級領導的大力關心和支持下,該村儺文化基地建設順利,儺戲「咚咚推」正逐漸成為我縣旅遊產業的亮麗景點。
四路天井寨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儺戲「咚咚推」的發源地,位於貢溪鄉東南部,距縣城50公里,現有村民46戶,251人。村民的房舍都是木質結構的吊腳樓,光潔的石板路貫穿全寨,道路兩旁是高高的石牆,石牆上爬滿青綠的藤蔓,石縫中點綴著生機勃勃的花草。村落被遒勁參天的大樹環抱著,幽靜而又神秘。這里是侗族儺文化產生和發展地。幾乎所有的村民都稱得上是藝人,可他們從不外出賣藝。只在農歷六月一日和春節元宵的「上元」兩個時間,才集體表演儺戲「咚咚推」。「咚咚推」,綜合了演唱、對白、舞蹈等藝術,由鈸、包鑼、嗩吶、鼓四種樂器伴奏,節目風格原始、神秘、粗獷、綺麗,是儒、釋、道三教合而為一的奇特現象。現存《跳土地》、《過五關》、《關公教子》等80套節目,角色包括玉皇大帝、雷公、電母、姜公、關羽等人物神怪,是我國原始農耕文化在侗鄉的具體演繹。在其悠久的發展過程中又融進了戰爭、巫、醫等內容,使得文化內涵更加厚重。
天井寨同時也是新晃「三水兩城一場三寨」中的三寨之一,屬於旅遊開發的重點建設項目。近年來該鄉積極向上爭取資金,進行「儺文化基地」、道具更新、劇本重譜等系列建設。儺文化基地開建以來,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關心:建成高12米的鼓樓式戲樓一座,使「咚咚推」儺戲有了專門的演出場所;新建200多平方米觀戲吊腳樓一座,為遊人觀看儺戲表演,存放演出用品,展銷貢溪特色產品,提供了場地。對天井寨周圍原有的古石牆進行了修葺,完成了對天井的清淤改造,使得清澈見底的天井重現於世人面前。新修了一條800多米的進寨石板路,延伸到戶戶家門前,對全寨78戶所居農戶房屋進行屋脊的亮化工作,飛檐翹角,封檐刷白。氣勢恢宏、古韻洋溢的天井寨寨門也於2009年已如期完工。
近年來,該寨先後迎接了中央電視台、湖南衛視、懷化電視台等多家媒體的采訪報道,接待了外國學者專家的來訪,並同中南大學文學院湖南師范大學攜手共建新晃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學生科研實踐基地---四路儺文化基地。
鍾溪寨與天井寨相鄰,距新晃縣城53公里。包括大江、姚家兩個村民小組,現有46戶,186人,是一個純侗民居住的自然村寨,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該寨位於湘黔交界海拔1040米的頂天山腳,1986年由貢溪連接貴州的公路修通,
2007年修通的水泥硬化公路,為該寨與外界溝通創造了便利條件。
這里流行著儺戲之外的另一種儺文化:儺技。攤技中有諸如上刀梯、踩紅犁、過火山、吃玻璃、啃磁碟等絕技,一般在祭祀祖宗之日才表演。在儺文化當中,儺技是與驅邪逐魔和解厄除難聯系在一起的。儺技難度越大,驅邪逐魔和解厄的程度越高,功效越大。
鍾溪寨對面有一獅子洞,因其形狀酷似獅頭而得名,當地人將其侗族奉為驅邪逐疫、鎮寨保安的獅神。每逢年節,必祭祀獅神,扎獅舞獅,人神共娛。從明正德年間至今有470餘年的歷史。早期的舞獅為地面舞獅,經過幾代人的傳承和發展,加之南獅、北獅技藝的引進,逐漸出現了桌面舞獅,高台舞獅,刀梯舞獅等舞獅形式。2010年農歷6月初6鍾溪寨成功舉辦了侗族儺戲儺技整合提升劇目匯報演出,民間藝人蒲祖龍表演了精彩的吃瓷碗、吃活雞,姚仕彬等人上演了精彩絕倫的上刀梯、刀梯舞獅子表演,吸引湘黔邊界上千人前來觀看。
貢溪在我們縣城是很有名的地方,各地媒體來新晃采訪,報道總是會提到貢溪的咚咚推、儺文化。貢溪在縣城南邊,離縣城有50多公里,每次去貢溪,都要開上將近一個小時的車。
這次去貢溪走訪,是為了結識一個叫做楊萬友的奇人。說他奇,一則因為他僅僅是一個本地的村民,卻自費買了DV,然後還致富了。他原先搞的是攝影。在一個貧窮的山村裡,能夠有那樣超前的意識,不可謂不神奇。一則是因為他的工作職責,特別的讓人覺得有趣有意義,他是一個熱愛侗族大歌的民間文化愛好者,雖然至今未曾是侗協會或其他協會的成員,但他孜孜不倦的走訪新晃各地、貴州境內的民俗文化集中地帶,拍攝了幾萬首的侗族大歌。
在此之前,我只是在QQ和電話里聯系過楊萬友。聊的時候,發覺他是個對少數民族文化瀕臨消失感到憂患的很有想法的一個民間人士。我回縣城之後結識過幾位對民間文化頗有研究的學識淵博的朋友,一位是譚善祥,一位是蒲師術。他們分別是苗學會《五溪刊物主編》和侗協會的秘書長。
而楊萬友則並非官方人士,完全是出於個人的興趣愛好,走向這樣的傳承少數民族民間文化的道路。他最初是照相,是當地有名的土攝影師,到後來去懷化市裡,來自平江的一個親戚告訴他,學會電腦製作,可以賺錢,所以他選擇了一條自己買設備,拍攝侗族大歌的道路。
在老家親人休息了半晌,剛從貴州拍攝完錄像的楊萬友匆匆趕來。我們准備午餐的時候,楊萬友已經吃過了,於是和他坐在堂屋裡一搭接一搭的閑聊。了解到,他經過7年的拍攝,有幾萬首的侗族大歌,他說,只有拍的好的東西,他才保留下來。他不光會拍,還會製作光碟,可以把侗族大歌里的侗語翻譯成漢語字幕,這樣大家都可以知道唱的是什麼。楊萬友告訴我,他是農民,2004年開始拍攝侗族大歌以來,每次拍,少則五六百塊,拍的多的,七八百一千的都有。現在,他已經是湘黔周邊地區最有聲譽的民間山歌製作人。
「我攝像的地方有貴州天柱、玉屏、三會、錦屏、黎屏、新晃、芷江、沅陵、鳳凰等地,都是別人請去拍的。」楊萬友還說,很多離鄉去外地打工的農民帶著他的歌碟去外地,外地人也覺得好聽,於是有人開始翻錄他的歌碟,現在市面上,很多人都知道有個叫做楊萬友的錄的侗族大歌特別好聽,外面的盜版碟,很大方面都是出自於他之手。
楊萬友說起侗族大歌的時候特別的自豪而悠然:「你別看它總是那樣的唱,你仔細的聽,越聽到後面越有味道,裡面的韻腳、韻律都是不同的,內容也幽默生動。」
「對啊,這些侗族大歌,除了它的藝術價值,還有它可以供學者研究民俗文化的學術價值呢。懂這樣價值的學者,可以從中讀解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習俗等等。」我回答。屋外就是貢溪的青山,天氣不熱,籠罩著淡淡的綠煙,對著大山,有種「兩看相不厭」的感覺。我突然覺得這樣的回答,遠遠比不上他發自內心的對侗族大歌的熱愛之情。
隨後,我還和楊萬友聊起了貢溪鄉里的民間文化,他告訴我,貢溪這里有很多民間手藝人,比如說,鐵匠、木匠、石匠、竹篾匠等等,貢溪的畫眉籠是遠近有名的,少則買一百多塊,多則賣五六百塊。鐵匠一般是做點農具之類,木匠有花床,但是花床已經瀕臨滅絕了,現在的木匠基本上已經進城了。
感覺到他是對民間文化特別熱愛和了解的人。而這份熱愛和了解,讓他成為了村裡面靠文化致富的第一人。他告訴我,以前他賣雜貨和飲食為生,後來請他攝像的人多了,其他生意全丟開,專一做山歌,而且目前全家都忙這方面的了。
吃完中飯,我跟隨楊萬友來到他的家,由於時間關系,只取了他給我刻錄的幾張光碟,是夜郎雙喜的五集侗族大歌,他家在貢溪街道旁邊,離貢溪中學很近,他的孩子現在升高中,據說,考的很不錯。
筆者回到縣城,想起自己在楊萬友那裡所見所聞,突然又想到自己曾經在長沙、廣西、北京各地逛書店所感慨的:長沙書市,最賺錢的是賣教材,廣西書店,最賺錢的是賣差價,而北京,最賺錢的,不是買的書,是買的文化和服務。而楊萬友的做法,總覺得很前衛,他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竟然以文化致富,能夠走在很多人的前面,實在是值得我們感慨、借鑒。

鍾溪寨風光

鍾溪寨天然溶洞

上刀梯

儺戲表演一

儺戲表演二

高台舞獅子

天井寨儺戲表演戲樓

天井寨儺文化基地

天井寨儺文化基地外景
新晃侗族自治縣調研活動

地點:新晃侗族自治縣貢溪鄉四路村與上田村
內容:調研侗族文化與鄉村的地方特色文化和其他的發掘
時間:待定,長沙---懷化(7個小時)懷化----新晃縣(2個小時左右)新晃縣----貢溪鄉(1個小時)5天時間
註:火車;

『玖』 通道侗族自治縣的地理環境

通道縣境地處雲貴高原與南嶺西端的過渡地帶,東北為雪峰山余脈延伸地,西南有貴州苗嶺余脈,全境山多田少,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
全縣地貌的大體輪廓是:以境內南部的八斗坡為長江與珠江流域的分水嶺。分水嶺以北,東、南、西三面較高,北部隆起,中部凹陷,地勢向中、向西北傾斜,山地夾丘陵、谷地,且具有明顯的帶狀分布規律,屬長江流域,佔全縣總面積的93.8%;分水嶺以南,地勢由北向南急劇下降,地表切割深,地勢起伏大,山高谷深,形成獨特的山地地貌景觀,屬珠江流域,佔全縣總面積的6.2%。 黃竹山:黃竹山位於木腳鄉和城步縣交界處,海拔1740米(主峰在城步)。 爛泥界:爛泥界因緊傍爛泥沖故名。位於臨口鎮上洞村東與城步苗族自治縣臨界之地段,距鎮政府約11公里。山脈呈西南——東北走向,長約5公里,主峰海拔1620米,為縣內海拔最高點。 長大坪:長大坪原名強盜坪,又名湘濤坪。位於下鄉鄉東南端,距鄉政府約11公里。靠廣西龍勝縣的平等鄉邊界處,東北——西南走向,長約10公里。主峰海拔1548.8米,為通道縣境內第二高峰。 大光界:大光界位於木腳鄉和綏寧縣交界處,海拔1346米。 三省坡:位於獨坡鄉南偏東,距鄉政府約10公里。由於它與貴州省黎平縣、廣西省三江侗族自治縣交界而得名。東北——西南走向,屬新華夏系三隆起帶。主要由震旦系含礫板岩和含礫砂岩構成,主峰海拔1337米。 岩沖頭:岩沖頭位於木腳鄉東北端,距鄉政府約11公里。呈南北走向,長約2公里,主峰海拔1282米。 吳家山:吳家山因山鄰上洞村吳家坳而得名,位於臨口鎮東南端,距鎮政府約9公里。山體呈東西走向,長約2公里,主峰海拔1252米。 三個凼:三個凼山脊有三個天然凼,故名。位於杉木橋鄉南端,距鄉政府直線里程13公里。山脈成東北——西南走向,長約2公里,主峰海拔1220米。 摩天界:摩天界位於木腳鄉東北偏東,距鄉政府8公里。山體呈南北走向,長約2公里,主峰海拔1146.1米。 大高山:大高山主峰海拔1077.9米,位於大高坪苗族鄉東南側,東西走向,長約4公里。 八斗坡:八斗坡位於隴城鄉南,距鄉政府約4公里許,系8座斗形山坡疊連組成。山呈南北走向,長約2公里,主峰海拔935.6米,它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山嶺。 大霧梁:大霧梁位於湘、桂、黔三省(區)交界的大高坪苗族鄉地了村和黃柏村之間的蒙沖界,海拔890米。 萬佛山:萬佛山位於臨口鎮太平岩村,距縣成雙江20公里,海拔597.9米。 通道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境內森林茂密,氣候溫和,地形復雜,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據清嘉慶《通道縣志》物產篇記載:林獸有20種,林禽有27種。1983年在林業區劃過程中,對全縣野生動物進行調查,共有獸禽100餘種,有蝶類11科、100餘種。在獸禽中,屬國家級保護動物41種,屬省級保護珍貴或有益動物21種。在蝶類中,有寬尾鳳蝶、枯葉蝴蝶、中華虎鳳蝶、白棍紋蛺蝶、暗赭三線蝶等珍稀物種。
通道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境內列入國家級和省級保護動物有: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華南虎、金錢豹、雲豹、黃腹角雉、白鶴等。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冠長尾雉、獼猴、穿山甲、黑熊、水獺、大靈貓、小靈貓、花面狸、林麝、紅腹角雉、鴛鴦、蘇門羚、毛冠鹿、銅雞、金雞、白鷳、鷹嘴龜、大鯢(娃娃魚)、虎紋蛙等。 國家三級保護動物:豹貓、華南兔、貉狐、紅腹松鼠、豪豬、箭豬(刺蝟)、鼬、獾、黃鼬、青鼬、中華竹鼠、銀星竹鼠、竹雞、紅嘴相思鳥、環頸雉、小田雞、山斑鳩、鵪鶉、針尾鴨、蟾、青蛙等。 省級保護珍貴或有益動物:猴子、黑熊、野牛、狗熊、狼、岩羊、鹿、白頭翁、蛇鳥、戴勝、八哥、畫眉、灰鶴、啄木鳥、貓頭鷹、猴面鷹、杜鵑、黃鸝、燕子、蝙蝠等。 因地理位置和獨特氣候的長期作用,通道縣介於華中,華南和滇黔桂植物區系的過渡地帶,含三個區系的植物成分,以華中植物居多。特點是:起源古老,孤寡種屬多,稀有珍貴品種多,可供開發利用種類多,且分布廣、蘊藏量大。境內有木本植物109科、352屬、1202種,其中有52種為全省首次發現,有15種為全省特有樹種;有草本植物100餘科、500餘種,其中孟蘭為國內首次發現;有竹類植物21種,其中四方竹、筋竹、白竹、紫竹、羅漢竹、龜甲竹、大節竹、實心竹為稀有竹種:有厥類植物41科,95屬、324種;有藤本植物18種;有菌類植物8種。此外,有甘溪鄉恩科村天然竹柏群落、木腳鄉坪水村華南五針松群落和香果樹群落、坪陽鄉新江村海南五針松群落等獨特植物群落。
通道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境內列入國家級保護的植物有: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桫欏(樹蕨)、水杉(原生種)、銀杏(原生種)、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鍾萼木)、香果樹等。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蓖子三尖杉、白豆杉、長苞鐵杉、剌楸、閩楠、楠木、花櫚木、紅椿、櫸木(原生種)、麻楝、杜仲、喙核桃、觀光木等。 國家三級保護植物:華南五針松、穗花杉、楨楠、川桂、翅莢木(任木)、厚朴、八角蓮、華榛、半楓菏、沉水樟、紅花木蓮、白桂木、凹葉厚朴、黃蓮木、銀鵲樹、銀種花、白幸樹、紫莖、華南栲、紅豆樹、毛紅椿、天竺桂等。

『拾』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地理環境

2012年,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500萬元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91.73億元,比上年增長.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81.97億元,比上年增長19.1%。全年500萬元以上工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6.9%;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36.5%。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增長56.0%,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9.5%。分行業看,電力、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非金屬礦物采選、非金屬礦物製品、化工和木材加工六大行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69.0%。25個行業中19個行業同比增長,其中增幅在30%以上的有14個行業。佔500萬元以上工業比重大的行業,電力增長15.3%、黑色金屬冶煉增長18.4%、木材加工增長37.7%、非金屬礦物製品增長12.9%、有色金屬冶煉增長80.7%、非金屬礦采選增長10.4%。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44.99億元,比上年增長54.49%。實現利稅總額21.12億元,比上年增長179.4%。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398戶,其中,虧損企業115戶,企業虧損面為28.9%。企業總資產貢獻率為9.27%,比上年提高3.84個百分點;流動資金周轉次數8.94次,比上年增加1.38次;成本費用利潤率為1.72%,比上年提高3.52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80.26%,比上年回落4.88個百分點。
2012年,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築業增加值完成42.56億元,比上年增長29.5%。全州具有資質等級的獨立核算建築業企業完成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51.9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6%;稅金總額為1.62億元,比上年下降6.7%。 2012年,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80.65億元,比上年增長65.7%。其中,州內50萬元以上施工項目3642個,比上年增長5.9%;累計完成投資530.07億元,比上年增長82.5%。全州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80.42億元,比上年增長33.9%。
2012年,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郵電業務總量完成23.41億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78億元,電信業務總量21.63億元。郵政主營業務收入1.7億元,比上年增長19.7%;電信主營業務收入16.08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全年本地局用交換機容量83.92萬門,行動電話交換機容量435萬戶。固定電話年末用戶36.52萬戶,比上年下降12.3%。其中,城市電話用戶19.75萬戶,農村電話用戶16.27萬戶,小靈通用戶0.23萬戶,公用電話2.5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達到211.71萬戶,比上年增加9.2%。互聯網戶數160.3萬戶,比上年增加29%。其中,計算機互聯網寬頻接入用戶19.46萬戶,比上年增加5.3%。
2012年,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8.87億元,比上年增長16.6%。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36.33億元,比上年增長18%,零售行業零售額117.33億元,比上年增長15.5%;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5.2億元,比上年增長22.3%。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35.19億元,比上年增長16.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3.68億元,比上年增長15.2%。
2012年,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2183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4倍。其中:出口21828萬美元,進口6萬美元。全年全州共簽約境外項目28個,協議簽約資金140.41億元,實施項目到位資金26.11億元。
2012年,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金融機構存款余額682.45億元,比年初增長21.3%。其中,儲蓄存款余額432.76億元,比年初增長22.7%。全部貸款余額427.47億元,比年初增長21%。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