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寨山坪地理位置

寨山坪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14 02:37:53

⑴ 四川汶川的地理位置

汶川縣位於四川省西北部、阿壩州境內東南部的岷江兩岸,是阿壩州的南大門。縣城—威州鎮,居縣北部雜谷腦河與岷江交匯地,海拔1326米,距省會成都159公里,距州府馬爾康204公里。縣境東西寬84公里,南北長105公里,總面積4084平方公里。

全縣現轄六鎮七鄉(六鎮:威州鎮、漩口鎮、水磨鎮、映秀鎮、綿虒鎮、卧龍鎮。七鄉:克枯鄉、龍溪鄉、雁門鄉、草坡鄉、銀杏鄉、三江鄉、耿達鄉)。2005年,全縣總人口106119人。

汶川縣是羌、藏、回、漢各族人民相交會融合的地帶,是全國僅有的四個羌族聚居縣之一。

汶川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居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部,東鄰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州市、大邑縣,西接寶興、小金縣,西北和東北分別與理縣、茂縣相連,縣域東西寬84公里,南北長105公里,總面積4084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48%。縣城威州鎮位於縣境北部岷江與雜谷腦河交會處,海拔1325米,周圍有茶坪山脈、邛崍山脈等眾多山體圍繞,距省城成都146公里、州府馬爾康246公里,國道213、317線穿城而過。

自1963年恢復建縣至今,全縣轄6鎮8鄉,總人口11178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0057人;羌族人口29839人,占總人口的26.69%,是我國四個羌族聚居縣之一。岷江縱貫縣境西部地區,長達88公里,主要有雜谷腦、魚子溪、草坡等河流,流域面積1429平方公里。全縣水能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達348萬千瓦,可開發量170萬千瓦,現已開發100萬千瓦,開發潛力巨大。

礦產資源和動植物資源富足,旅遊資源更是別具一格,擁有卧龍自然保護區、三江生態旅遊風景區等自然景觀以及禹、羌文化和三國文化遺址等人文景觀資源。汶川縣既是「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羌綉之鄉」,也是動物活化石——大熊貓的故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貓研究中心卧龍就在縣之西南部。汶川是阿壩州的南大門,也是阿壩州的「工業經濟走廊」。

到2002年底,國內生產總值達125852萬元,農業總產值達16543萬元,糧食總產量達16426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678元。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加大,建立了1500畝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基地和500畝兩個無農葯污染IPM示範園區,注冊和啟用了「西羌牌」、「岷江牌」兩個商標和五個蔬菜水果綠色標志,被國家綠色食品中心列為無公害蔬菜、水乾果生產建設基地。林業三大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完成封山育林9403.9公頃,飛播造林813.4公頃,人工造林3723.1公頃;完成還生態林3.28萬畝,還經濟林0.42萬畝;完成治沙面積14605.54萬公頃。工業經濟發展迅猛,招商引資取得實效,已形成漩口、映秀地區州、縣的工業經濟走廊和水磨工業經濟園區,正抓緊建立桃關工業經濟園區,成規模、效益好、資產上千萬元的招商引資企業已有潘達爾工業硅廠、躍發冶煉有限公司等6戶;電力工業更是異軍突起,目前,已建成投產各級電站40餘座,裝機容量達100餘萬千瓦,1986年初被評為全國首批5個「初級農村電氣化縣」之一。旅遊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已開發三江生態旅遊區、西羌第一村、姜維城古文化遺址、蘿卜寨民俗村等景區。交通建設成績顯著,已建成以國道213、317線為主幹,縣、鄉、村道為支線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實現了鄉鄉通柏油路,村村通機耕道。郵電通信事業蓬勃發展,移動、聯通通信網路覆蓋率達85%以上,縣城及主要集鎮已開通了小靈通通信,實現了通信交換程式控制化、傳輸數字化。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縣城威州城區面積已達3.53平方公里,初具現代化城市規模,已逐漸形成阿壩州的交通集散地和教育科研基地,「四面環山,三山競秀、二水爭流,一城跨江盡新樓」是對今日威州的精當描繪。

文化教育事業快速向前推進。縣域內有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阿壩州財貿校、阿壩州電大等6所大中專院校,州水電、農業機械、交通、牧業等4所州級技工學校,農牧林科研所3所以及初、高中9所。被列為省重點中學的威州中學,教學方式不斷創新,教育質量快速提升,走在全州教育最前列,為省內外大中專院校培育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

⑵ 貴州的具體地理位置

貴州簡稱「黔」或「貴」,位於中國大西南東部,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東靠湖南,南鄰廣西,西毗雲南,北連四川和重慶,東西長約595千米,南北相距約509千米。全省國土總面積176167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1.84%。省會貴陽市距重慶長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廣西北海直距約500千米。是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資源豐富的省份,是西部大開發的沃土。
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部高原山地,通稱貴州高原,境內地勢西高東低,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貴州地貌的特徵之一是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種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峰,綿延縱橫,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婁山,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黔要隘婁山關海拔1444米;南部苗嶺橫亘,主峰雷公山海拔2178米;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凈山海拔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內最高點。而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地坪鄉水口河出淑處,海拔高程為147.8米,為境內最低點。特徵之二是境內岩溶地貌分布范圍廣泛。喀斯特(出露)面積109084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且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異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岩溶生態系統。
貴州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年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溫一般在3℃~6℃,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最熱月(7月)平均溫一般在22℃~25℃,為典型夏涼地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陰天多,日照少。年降水量1100毫米~1300毫米,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於夏季;全年日照時數約1300小時,無霜期為270天左右,陰天日數一般超過150天,常年相對濕度在70%以上。受大氣環流及地形等因素影響,貴州氣候呈多樣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氣候不穩定,災害性天氣種類較多,乾旱、秋風、凌凍、冰雹等頻度大,對農業生產危害尤嚴重。
貴州河流處在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繫上游交錯地帶。

⑶ 沙坪鎮的地理位置

沙坪鎮位於靈山縣西北部,地處西江上游,與南寧市新福鎮相毗鄰,全鎮區域總面積11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000畝,下轄14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有185個村民小組,384個自然村,其中城鎮居民5590人,有1個黨總支部和35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186名,其中農村黨員827名,沙坪鎮歷來有文明古埠之稱,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十分便捷,素有小武漢之稱,沙坪鎮有欽州市的唯一內河港口,港口年吞吐量50萬噸以上,水路上至南寧、百色,下至西江、廣州、珠海等地,黎(塘)——欽(州)鐵路,靈(山)——南(寧)公路穿境而過,集鎮距縣城58公里,距欽州85公里,南寧98公里,每逢圩日,有三地四縣十鎮的群眾到來趕集,鎮內生豬、肉牛、蘑茹、葯材等農產品市場和建材商場交易活躍,市貿十分繁榮,目前,邕寧至浦北二級公路沙坪段以及鬱江調水工程已開工建設,六景至欽州港高速公路沙坪段征地拆遷工作全面完成,六景至欽州港高速公路是廣西實施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一個重大項目,也是目前途經靈山的唯一高速公路,六景至欽州港高速公路沙坪段全長7.5公里。
依託著邕浦二級公路、陸沙三級水坭路、六欽高速公路的動工興建,南寧至茂名高速在計劃中,沙坪又添一途經的高速公路等等……以及沙坪火車站、沙坪港口的建設,昔日沉寂的沙坪鎮正步入交通建設的快車道,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的日益完善,為沙坪建設物流集散鎮披上了騰飛的翅膀。
近年來,沙坪鎮黨委、政府致力於發揮資源、政策、地理優勢,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堅持讓別人發財求自己發展的理念,敞開大門,大力招商,目前全鎮建立起建材、食品加工、煙花炮竹、水上運輸企業體系,企業有江南木片廠、信佳木業加工廠、玩具廠、紅磚廠、花炮廠、航運公司、茶廠、水果場等,茶葉產品主要有:福雲六號、福頂大毫優質品種,食品方面:沙坪冬蓉月餅、沙坪紅薯芝麻餅、沙坪扣肉馳名區內外。

⑷ 汶川縣的地理位置

汶川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居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部,東鄰彭州市、都江堰版市,權南靠崇州市、大邑縣,西接寶興、小金縣,西北和東北分別與理縣、茂縣相連,縣域東西寬84公里,南北長105公里,總面積8820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達48%。縣城威州鎮位於縣境北部岷江與雜谷腦河交會處,海拔1325米,周圍有茶坪山脈、邛崍山脈等眾多山體圍繞,距省城成都146公里、州府馬爾康246公里,國道213、317線穿城而過。

⑸ 貴州獨山縣地形地貌地理位置

獨山縣地處貴州最南端,與廣西南丹縣接壤,是貴州省和大西南進入兩廣的重要通道,素有「貴州南大門」、「西南門戶」之稱。獨山縣總面積。2003年末非農業人口3.76萬人;少數民族24.06萬人。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為布依族、苗族、水族和壯族。

獨山系喀斯特岩溶地區,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如春。自然風景優美,北部有深峽幽谷,飛瀑流泉、百里杜鵑花和天下奇石翻天印、風動石,南部有奇異的峰林溶洞和溫泉。文物名勝景觀有烈士陵園、影山草堂、兔場摩崖(莫友芝先生故里)、牟尼橋、黔桂公路標志

獨山觀
碑、翁奇奎文閣、獨山觀(獨秀峰)、抗日深河橋紀念碑以及當地布依族、苗族、水族等少數民族民俗風情,形成獨特的旅遊風景地,是休養、避暑、度假、旅遊的好地方。
獨山自然風光優美,可開發的旅遊資源豐富。主要風景點有深溝山水風光、紫林山原始森林等。近年來,獨山積極挖掘旅遊資源,特別是人文旅遊資源,積極圍繞獨山花燈、影山文化、黔南事變打造文化「三條主線」品牌,努力使獨山的人文景觀與國家級荔波樟江自然風景名勝區形成優勢互補,相得益彰,力爭成為貴州南部旅遊線上的新亮點。
獨山屬中亞熱帶溫潤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當地年平均溫度17.2℃,極端最高氣溫35.5℃,極端最低氣溫-4.0℃,年降雨量1346mm,無霜期長,有利於發展立體農業和夏季「冷涼」蔬果。近年來,獨山整合資源,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其中利用獨山特有的冷涼氣候資源率先發展西紅柿、細刀豆、青菜等各種冷涼蔬菜,並成為獨山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⑹ 貴州的地理位置,還有地形特徵

地理位置
貴州地處雲貴高原,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東靠湖南,南鄰廣西,西毗雲南,北連四川和重慶,東西長約595千米,南北相距約509千米。全省土地總面積176167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1.8%。
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峰,綿延縱橫,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婁山,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黔要隘婁山關高 1444米;中南部苗嶺橫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凈山高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 內最高點。而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地坪鄉水口河出省界處,海拔為147.8米,為境內最低點。貴州岩溶地貌發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積109084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 %,境內岩溶分布范圍廣泛,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布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岩溶生態系統 。
貴州的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特別是氣候獨特的可處。2002 年,省會貴陽市年平均氣溫為14.8℃,比上年提高0.3℃。從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 氣溫多在3℃~6℃,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一般是22℃~25℃,為典型夏涼地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陰天多,日照少。2002年,9個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興義市,為1480毫米;最少的是畢節市,為687.9毫米。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於夏季。境內各地陰天日數一般超過150天,常年相對濕度在70%以上。受大氣環流及地形等影響,貴州氣候呈多樣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貴州植被豐厚,具有明顯的亞熱帶性質,組成種類繁多,區系成分復雜。全省維管束植物( 不含苔蘚植物)共有269科、1655屬、6255種(變種)。植物區系以熱帶及亞熱帶性質的地理成分佔明顯優勢,如泛熱帶分布、熱帶亞洲分布、舊世界熱帶分布等地理成分佔較大比重,溫帶性質的地理成分也不同程度存在。此外,還有較多的中國特有成分。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貴州植被類型多樣,既有中國亞熱帶型的地帶性植被常綠闊葉林,又有近熱帶性質的溝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既有寒溫性亞高山針葉林,又有暖性同地針葉林;既有大面積次生的 落葉闊葉林,又有分布極為局限的珍貴落葉林。植被在空間分布上又表現出明顯的過渡性,從而使各種植被類型在地理分布上相互重疊、錯綜,各種植被類型組合變得復雜多樣。

地形特徵
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 貴州龍宮喀斯特地貌1100米左右。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嶂,綿延縱橫,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婁山,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黔要隘婁山關高1444米;中南部苗嶺橫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凈山高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內最高點。而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地坪鄉水口河出省界處,海拔為147.8米,為境內最低點。貴州岩溶地貌發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積109084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 %,境內岩溶分布范圍廣泛,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布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岩溶生態系統。

⑺ 關於巫山、巫峽的地理位置

巫山
巫山,是重慶市的東大門,是游覽長江三峽的必經之地,是長江三峽庫區的重鎮。 巫山歷史悠久,古跡紛呈,資源豐富。早在204萬年前"亞洲最早的直立人--巫山人"就在這里生息繁衍。巫山自然風光獨樹一幟。聞名中外的長江三峽,巫山就擁有巫峽的全部和瞿塘峽的大部。巫峽以幽深秀麗擅奇天下,峽深谷長迂迴曲折,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屏列大江南北,尤以神女峰最秀麗。峽中那雲雨之多,變化之頻,雲態之美,雨景之奇,令人嘆為觀止。唐代詩人元稹傳之千古的絕唱"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對長江三峽巫山那萬古不衰的神韻和魅力的概括。 巫山"三台八景"籠罩著神秘的色彩。"三台"是授書台、楚陽台、斬龍台。 "八景"是南陵春曉、夕陽返照、寧河晚渡、清溪漁釣、澄潭秋月、秀峰禪剎、女貞觀石、朝雲暮雨。

巫峽
在四川巫山和湖北巴東兩縣境內,西起重慶市巫山縣城東面的大寧河口,東迄湖北省巴東縣官渡口,綿延四十公里余,包括金藍銀甲峽和鐵棺峽,峽谷特別幽深曲折,是長江橫切巫山主脈背斜而形成的。

巫峽又名大峽,以幽深秀麗著稱。整個峽區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綿延不斷,是三峽中最可觀的一段,宛如一條迂迴曲折的畫廊,充滿詩情書意。巫峽峽長谷深,迂迴曲折,奇峰嵯峨連綿,煙雲氤氳繚繞,景色清幽之極,如一條美不勝收的畫廊。

清人許汝龍「巫峽」詩中說:「放舟下巫峽,心在十二峰。」這里群峰競秀,氣勢崢嶸,雲霧繚繞,姿態萬千,令人神馳。北岸六峰依次為登龍、聖泉、朝雲、望霞、松巒、集仙;南岸也有六峰,但在江中能見到的,依次為飛鳳、翠屏、聚鶴三峰,其餘凈壇、起雲、上升三蚩並不臨江。如欲游覽,須從飛鳳峰附近的青石溪溯流而上,到蘭廠登岸,才可領略三案的雄姿。因此陸游在「三峽歌」說:「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唐代詩人贊美巫山十二峰的詩句,有「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虛中」;「巫山峨峨高插天,危峰十二凌紫煙」;「巫山案十二,合沓隱昭同」。

唐朝詩人元稹曾賦詩曰:「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可見巫山雲雨乃是天下雲雨之冠了。 巴東之所以出名,除了那二句「巴東山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的詩句外,還與一位名人有關。這位名人就 是北宋名相寇準。寇準原藉山西,19歲時被派往巴東做縣令。他在巴東任期三年內,寫下了上百首詩文。他在距現在巴東縣城約40公里的舊縣城內建了一座「秋風亭」,常在此觀景吟詩,飲酒作賦。後來寇準當了宰相,秋風亭因此名聲大振。此後歷任的巴東縣令,也就認為秋風亭是個有助官運的吉祥之地,走馬上任之前,必先至秋風亭飲酒賦詩,並留宿一夜,以求日後仕圖通達。來巴東游歷的文人墨客們也極看重秋風亭,常常在此吟詩弈棋作畫。至於巴東的百姓,因緬懷寇公政績,更是把秋風亭視為珍跡。

巫峽區內有不少古址,遊人容易見到的,是集仙峰下的孔明碑。此峰形似群仙相聚,上分兩叉,很像剪刀插天,故又名剪刀峰。峰下有一長方形白色岩壁,上刻「重崖疊嶂巫峽」六個大字,相傳為諸葛亮所書。此外還有一些題刻,飽受風雨侵蝕,字跡模糊。

來到巴東,不可不登臨秋風亭。佇立亭中,觀四面風景,只見山巒迭翠,大江橫流,山風拂面,令人心曠神怡。站在寇準曾經站過的地方,似可領略到這位賢臣良相憂樂天下,濟世濟民的情懷。在巴東,最出名的風景應該是神農溪,若有時間的話可以去試試神農溪漂流。所沒有時間就還是繼續上行,去領略巫山的幽深秀麗。

巫峽主要景觀有三台(楚懷王夢會巫山神女的楚陽台,瑤姬授書大禹的授書台,大禹斬孽龍的斬龍台)、八景(南陵山頂「南陵春曉」,楊柳坪「夕陽返照」,大寧河口「寧河晚渡」,清溪河上「清溪魚釣」,寧河渡口「澄潭秋月」,五鳳山上「秀峰禪剎」,城西望夫「女觀貞石」,高塘觀「朝雲暮雨」)和十二峰(即江北岸的登龍、聖泉、朝雲、神女、松戀、集仙六峰,南岸的飛鳳、翠屏、聚鶴、凈壇、起雲、上升六峰)。宋代詩人陸游詩雲:「放舟下巫峽,心在十二峰。」

十二峰中以神女峰最著名,峰上有一挺秀的石柱,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每天最早迎來朝霞,又最後送走晚霞,故又稱「望霞峰」。據唐廣成《墉城集仙錄》載,西王母幼女瑤姬攜狂章、虞余諸神出遊東海,過巫山,見洪水肆虐,於是「助禹斬石、疏波、決塞、導厄,以循其流」。水患既平,瑤姬為助民永祈豐年,行船平安,立山頭日久天長,便化為神女峰。

⑻ 西坪鄉的地理

西坪鄉位於甘谷縣東北部的渭北乾旱山區,東、北與秦安縣接壤,西與八里灣鄉相連,西北與大庄鄉為鄰,南面是金山鄉。全鄉總面積為103.2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地石坪村西坪街組,距縣城45公里,全鄉共有21個行政村,120年村民小組,164年自然村,3534戶、18192人,均屬漢族,全鄉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最高點海拔1971米;地形被1河6溝分割成10條山樑,溝壑交錯、土質瘠薄,多為黑板土,透氣性差,總面積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4055畝,農作物主要以小麥、洋芋、玉米、油菜為主,同時也種植少量莜麥、胡麻、中葯材等。
西坪,原稱西坪街,據傳最早因董、王、郭三姓聚居,取名三房庄,隨著人口增長,後改名三合鎮,又稱西峽坪,1936年(民國25年)改名西坪鎮,屬通渭管轄,解放後劃歸甘谷縣,先後為第九區、西坪公社、金山公社西坪管區、西坪公社、西坪鄉。
在鄉黨委、鄉政府立足鄉情,以「種草種樹抓生態、修路修田抓基礎、養豬養牛抓畜牧、全鄉上下抓勞務」為發展思路和工作重點,以啟動實施小城鎮建設為契機,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全鄉經濟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2007年全鄉的糧食總產量達10780噸,油菜175噸,馬鈴薯1.4萬畝,地膜玉米16600畝,蔬菜種植500畝,中葯材種植500畝,新建果園650畝,種植柴花苜蓿2200畝,年內輸轉勞務4400多人,創收1700多元。人均純收入1407元。近三年,相繼完成了石坪—四方咀(12公里)、石坪—郭家灣(6公里)、石坪—馬家灣(6.5公里)、馮寨梁—馮寨(0.5公里)、頡劉家—燕珍(0.5公里)、杜家護林房—上硬王(2.4公里)、燕珍梁—白家屲(2.7公里)等通達公路建設,同時並拓寬改造了馮寨梁公路。通過這些工程的實施,全面改變了全鄉的道路交通狀況,全鄉大部分村通了班車,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出行。全鄉在石坪、蓮花台二村完成了200口沼氣建設。實施退耕還林工程3000多畝,荒山造林1.5萬畝,全面改善了生態環境。以打造西坪千米一條街為主的小城鎮建設工作2007年完成了規劃編制,同年8月份通過招商引資,從甘肅佳蒙房地產開發公司引進資金75萬元,破土動工修建了850平方米13間鋪面的二層商住樓,2008年元月,為西坪街道安裝了路燈,極大地方便了街區居民的夜間出行和中學學生的夜間自習活動,亮化了西坪街道。
西坪鄉,處於秦嶺褶皺帶延部分,大部分地區處於祁連山地槽中央地背斜之東端,出露的前寒武系地層有禮辛西部及西小河上游的震旦系,為變質岩及小量火成岩。全鄉地形被一河六溝分割成十條山樑,溝壑交錯、土質瘠薄、多為紅黑板土,透氣性差。地表植被覆蓋差,水土流失嚴重。東、北與秦安縣接壤,西與八里灣相連,西北與大庄鄉為鄰,南面是金山鄉。行政區劃面積103.2平方公里。鄉人民政府駐地石坪村石屲自然村,位於北緯34°54′,東經105°26′,距縣城45公里。全鄉現有村民委員會21個,村民小組120個,自然村164個,總戶數3532戶,總人口18343人,均屬漢族。200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400元,在全縣處於偏低水平。西坪鄉處於我國地形和氣候的過渡帶,冷暖兩種氣團常在此區交匯,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四季降水不均,但降水量年際變化大,時空分布不均,影響農作物產量。全鄉年降水量為512毫米,為全縣降水量較豐富的地區。平均氣溫10.2℃,因受地勢高低差別的影響,各地氣溫略有差異,地面溫度平均為,最熱的7月地面疲軟度平均為26.1℃,最冷的1月地面溫度平均在-2.6℃。全年無霜期平均188天,最長可達229天,最短的只有157天。初霜期最早出現在9月30日;凍霜期最早出現在3月12日,最晚在5月5月。
教育水平。西坪鄉有西坪初級中學,從初一至初三設有十二個教學班,師資力量雄厚,更有想王富貴、王武傑、王雁、王世同等全縣有名教師教學,所以學校升學率正在連年上升。

⑼ 龍坪鎮的地理位置

龍坪鎮地處羅甸縣中部,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與八總鄉、沫陽鎮相鄰,回南與鳳亭鄉、答溝亭鄉隔河相望,西與逢亭鎮相連,北與板庚鄉、雲干鄉接壤。全鎮總面積189.97平方公里,土地面積30.07萬畝;耕地面積10767畝,其中:田5722畝、土5045畝;宜林面積10.7萬畝;宜牧面積5.23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53%。全鎮轄區內有縣機關、企事業單位103個(含省、州駐縣單位)。全年平均氣溫19.6℃,無霜期達335天,素有「天然溫室」之稱,早熟蔬菜是其支柱產業之一。鎮內交通便利,礦產、土地、水資源豐富,共有企業1583個,工農商市場前景可觀。

⑽ 桃坪羌寨的地理環境

桃坪羌寨,在理縣東40公里處,距成都市約180公里。該寨是羌族建築群落的典型代表,寨內一片黃褐色的石屋順陡峭的山勢依坡逐坡上壘,其間碉堡林立,被稱為最神秘的「東方古堡」。
桃坪羌寨以古堡為中心築成了放射狀的8個出口,出口連著甬道構成路網,本寨人進退自如,外人如入迷宮。寨房相連相通,外牆用卵石、片石相混建構,斑駁有致,寨中巷道縱橫,有的寨房建有低矮的圍牆,保留了遠古羌人居「穹廬」的習慣。民居內房間寬闊、樑柱縱橫,一般有二至三層,上面作為住房,下面設牛羊圈舍或堆放農具,屋內房頂常壘有一「小塔」,供奉羌人的白石神(一塊卵狀白色石頭)。堡內的地下供水系統也是獨一無二的,從高山上引來的泉水,經暗溝流至每家每戶,不僅可以調節室內溫度,作消防設施,而且一旦有戰事,還是避免敵人斷水和逃生的暗道。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