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江蘇省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

江蘇省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

發布時間: 2021-02-13 23:39:33

『壹』 江蘇省地理和氣候有什麼特點

江蘇省的地理特點:

江蘇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面積7萬多平方公里,占江蘇省面積的70%以上,比例居中國各省首位,主要由蘇北平原、黃淮平原、江淮平原、濱海平原、長江三角洲平原組成。江蘇地勢低平,河湖較多,平原、水面所佔比例占江蘇省的90%以上,比例仍居中國各省首位,這是江蘇的地理特點。

江蘇省的氣候特點:

江蘇屬於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性氣候,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四季氣候分明,以淮河、蘇北灌溉總渠一線為界,以北屬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以南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江蘇各地平均氣溫介於13~16℃,江南15~16℃,江淮流域14~15℃,淮北及沿海13~14℃,由東北向西南逐漸增高。最冷月為1月份,平均氣溫-1.0~3.3℃,其等溫線與緯度平行,由南向北遞減,7月份為最熱月,平均氣溫26~28.8℃,其等溫線與海岸線平行,溫度由沿海向內陸增加。

『貳』 從江蘇的地理特徵談江蘇的自然旅遊特色

1.區位優越

江蘇地處中國東部沿海,緊鄰將成為國際經濟、貿易和金融中心的上海。同時,江蘇也是沿海、沿江、新歐亞大陸橋等人口、經濟密集帶的結合部及長江文化和黃河文化的結合部。江蘇地緣上的優勢使其成為中國對外商務經濟和旅遊經濟的直接腹地,從而有能力成為國際旅遊的門戶和國內旅遊的核心。

2.可進入性強

已經形成以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浦東國際機場、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等為節點的發達航空運輸系統;境內運力強大的鐵路網成為周邊省份和中遠程遊客進入江蘇省的主要通道;已經形成網路化的高速公路體系,過江通道建設進一步加快。

3.區域需求優勢

江浙滬富庶的居民具有較高的出遊能力,而長三角區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將繼續擴大旅遊需求。江浙滬居民綜合素質較高,對旅遊時尚的跟進超前於其他區域,為旅遊發展指示導向並延長生命周期。

4.旅遊資源豐富

以水為載體集東方水鄉之大成,為旅遊開發提供了豐富主題;曾間斷而又多元並存的文脈傳承從時空三維角度塑造旅遊開發格局;有獨特性的人居環境;旅遊建設資金充足,資金動員潛力大,人力資本充裕。

5.行業先發優勢

江蘇省旅遊發展起步早、速度快,根基扎實,旅遊業增加值已經佔到gdp的3%以上,在全國省域體系中居於前列,旅遊業已經成為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旅遊產業體系基本形成,信息、金融、教育等外延服務能力較強;多年來積累了相對豐富的旅遊經營管理的經驗、知識和人力資本,旅遊從業人員的整體水平處於國內領先地位;旅遊產品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

6.與周邊地區的互補與聯系

江蘇與安徽旅遊發展呈現核心-邊緣格局。一方面,江蘇旅遊發展水平和發展能力優於安徽;另一方面,江蘇人文旅遊資源相對突出,而安徽自然旅遊資源相對突出,旅遊資源具有高度的互補性。因此,合作是江蘇與安徽旅遊發展關系的主導方面。 江蘇與山東旅遊發展存在比較密切的合作關聯,尤其是蘇北、蘇中地區與山東旅遊互動較為密切,兩省互為重要的客源市場和目的地,合作潛力空間巨大。山東濱海旅遊產品、文化旅遊產品等對江蘇構成一定程度的同質競爭。

『叄』 江蘇省的地形有什麼特點我們的生產生產哪些自然環境的影響

江蘇省的地理環境,應該是南北都比較高,中間比較低,因為江蘇省北部是山區,地勢當然比較高,南部也是山區,地勢當然比較高

『肆』 江蘇省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特徵

地跨長江、淮河南北,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江蘇地理上跨越南北,氣候、植被也同時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徵。

『伍』 自然地理環境特徵是什麼

闡述一地的自然來地理環境自特徵主要從一下幾方面入手:
1)氣候背景;
2)地形特徵;
3)土壤與植被特徵;
3)在自然地域分異中,水平地帶與垂直地帶情況。
4)地質環境;
5)河流與水系情況;
6)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如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華北平原的旱、澇、鹽、鹼、風沙的危害;人類活動破壞草原使草場退化,風沙漫延等。
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有興趣,可進一步訪問留言「網路知道hk的空間」——http://hi..com/hk20012002/
個人宣言:我是hk——honest
king——誠實的國王,不是香港的英文縮寫,切記切記……
參考資料:hk原創

『陸』 自然地理環境有哪些特性

1、氣候多變,季風影響顯著 。

2、地勢西高東低,地貌復雜,以山地為主。

自然地理環境:自然地理環境由地球表層中無機、有機的、靜態和動態的自然界各種物質和能量所組成,具有地理結構特徵並受自然規律控制的環境整體(系統)。

由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組成,這些要素通過水循環、生物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互相滲透、互相制約和互相聯系的整體。

自然地理環境作為一個系統還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產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產功能、平衡功能等。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是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重要表現形式。

(6)江蘇省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擴展閱讀:

中國的自然地理環境除了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種最重要的常態地貌類型以外,我國還有類型繁多的特殊地貌分布,如冰緣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

其中冰緣地貌,僅青藏高原和大興安嶺北段,類型就有45種以上,比前蘇聯和美國多一倍,成為世界上冰緣地貌類型最多的國家。如此復雜多樣的地理環境,為中國傳統自然經濟的多元化和中華文化的多樣化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我國地處地球的北溫帶,既無嚴寒,又無酷暑,氣候宜人,眾多的江河湖泊,使廣闊的土地可墾可耕,供人們衣食。

因此,與世界上各古老文化相比,中華文化產生和延續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越環境。同埃及文化囿於尼羅河流域,巴比倫文化囿於兩河流域相異,中華文化滋生地不是依託一個江河流域,而是擁有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兩個大的區段。

『柒』 比較江蘇省和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徵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江蘇省
地形 以盆地、 山地為主內 以平原為主
氣候類型容 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溫帶、亞熱帶季風氣候_
河流 河流少,水量小 河網密集,水量大_
礦產資源 豐富,以_能源資源(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為主 較少

『捌』 南京地理環境有什麼特點

南京位於長江下游中部地區,江蘇省西南部,是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華東),中國版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地權[5],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也是「一帶一路」戰略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節點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
來自網路

『玖』 蘇州的自然地理環境

經緯度:市中心位於東經119°55′-121°20′、北緯30°47′-32°2′

氣候:蘇州地處溫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全市地勢低平,平原占總面積的55%,水網密布,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主要種植水稻、麥子、油菜,出產棉花、蠶桑、林果,特產有碧螺春茶葉、長江刀魚、太湖銀魚、陽澄湖大閘蟹等。蘇州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素有「人間天堂」之美譽。

太湖地形蘇州市隸屬於兩個省一級的自然地理區:沿江三角洲平原地區和太湖平原地區,分屬於4個二級自然區:沿江平原沙洲區、蘇錫平原區、太湖及湖濱丘陵區、陽澄淀泖低地區。地貌特徵以平緩平原為上,全市的地勢低平,自西向東緩慢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陽澄湖和吳江一帶僅2米左右。

山脈: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00米,分布在西部山區和太湖諸島,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1米),還有南陽山(338米)、西洞庭山縹緲峰(336米)、東洞庭山莫里峰(293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靈岩山(182米)、漁洋山(170米)、虞山(261米)、潭山(252米)等。

水系:蘇州境內河港交錯,湖盪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於西隅的太湖和漕湖;東有澱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陽澄湖、金雞湖、獨墅湖;長江及京杭運河貫穿市區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東進淀泖後,經黃浦江入江;運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黃浦江東泄入江,由此形成蘇州市的三大水系。

蘇州地區河網密布,市區是江南水網的中心和全國河流最密集的地區,周圍是全國著名的水稻高產區,農業發達,有「水鄉澤國」、「天下糧倉」、「魚米之鄉」之稱。有宋以來有「蘇湖熟,天下足」的美譽。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