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考研選地理位置還是學校

考研選地理位置還是學校

發布時間: 2021-02-13 23:04:07

Ⅰ 考研是地區重要還是學校重要

考研究生,學校比地區更重要。你記住一點,找工作的時候,沒人在乎你在哪裡上大學,人內家只關心你上容的是什麼樣的學校。學校是不是在一線城市,根本沒人在意的,人家只在意你這個學校是不是重點大學,你這個專業在國內排名如何。

Ⅱ 讀研究生所選學校的地理位置重要嗎

地理位置有的時候比學校重要,當你真的畢業了問一下薪水就好了,有人會說消費也高了,一樣的。怎麼說呢,冷暖自知。

Ⅲ 考研選學校應該更注重學校的專業實力、學校的名氣還是學校的地理位置

我覺得來找一個專業實力好的學校自比較好。因為在讀完成碩士後要讀博士或找工作,接觸的都是社會上業內的精英人士,他們會懂得在那所大學里的哪一門專業好同時會看到你的價值,並不會只看大學的綜合排名。清華大學的建築系和理工科在國內有優勢,但也有些其他專業未必趕得上其他學校。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學校的地理環境也比較重要,比如說濟南的大學和北京的大學想必會失去很多就業方面的優勢。畢竟北京是首都,這里有各式各樣的工作和不同的人群。呆在這里會學到不同的本領還能開闊眼界。

綜上,找一個專業強的大學和一個位置好的大學比較好~~個人見解,祝你好運

Ⅳ 考研選學校是否地理位置很重要呢,還是因該考慮學校的名氣 ,211 985用不用也考慮呢 還有學校的專業強項。

最終報考目標的確定,其實是專業選擇和學校選擇的綜合。這當中牽扯到的因素交錯繁復,頭緒太多,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對於在職人員來說,選擇還相對簡單一些;對於在校生而言,選擇就難了,一般有四種情況,按照難易順序分別是:

1. 本專業本校報考

這是考研志願選擇中最為普遍的一種模式,也是成功概率最高的。一般來說,只要專業不錯,學校也還可以,多數考生都會自然而然地選擇報考本校本專業。

2. 本專業跨校報考

本專業跨校報考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雖然專業不錯,但原單位一般,考生想考到一個更好的招生單位去;二是原單位太熱門了,考取的把握不大,所以考生選擇其他競爭相對緩和的報考單位。本專業跨校報考備考的難度要大一些,因為雖然專業相同,但不同招生單位的專業課程設置和學術科研重點可能差別很大;而且招生單位變了,有關的政策、信息也就比較難以及時獲得。

3. 跨專業本校報考

學校牌子不錯,但想換個更好或更喜歡的專業的考生可以選擇跨專業本校報考。由於隔行如隔山,跨專業報考有較大的難度,且這種難度和專業之間關聯度成反比:原專業和報考專業之間的關聯度越小,復習和考試的難度就越大。

4. 跨專業跨校報考

對原先的專業和學校都很不滿意,決心要開辟全新天地的考生會選擇跨專業跨校報考。這種模式備考的工作量和難度最大,不僅面臨著大量陌生的專業課程的學習,而且在復習資源、信息渠道等方面均處於不利地位。

那麼,考生到底如何確定報考專業和招生單位呢?我們認為,貫穿整個決策過程始終的有兩個關鍵要素:考生自身的意願和條件,完全而充分的信息。這實際上也就是報考的主觀和客觀條件。

獲取全面真實的信息,權衡利弊,有助於自己做出正確的抉擇。尤其是那些競爭實力一般而又志在必得的考生,更要藉助於信息的收集,選擇錄取可能性最大的專業和招生單位。考生在基本確定報考專業後,應該進一步選出設置了這些專業的學校,並根據其他一些主客觀條件,圈定目標單位,進而對這些目標單位進行信息的收集和比較,最終選取適合的志願。一般來說,這些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目標單位的競爭態勢

第一是看目標單位的錄取分數線。有一些好學校的總分和單科錄取分數線有可能會高於全國統一最低分數線。

第二是看所要報考的專業院系的錄取的平均分和最低數。

第三是看報考人數和招生人數,兩者之比即為考錄比,數值越大,說明競爭越激烈。

這些數據應該盡量往前多收集幾年,可以看出一個趨勢,比如說錄取門檻逐步降低還是逐步抬高,是基本穩定還是劇烈波動。逐步抬高的難度比較大,而波動劇烈的風險比較大。

2. 目標單位的錄取情況

由於研究生招生是由各招生單位自主負責,各專業院系的權力很大,因此必須詳細摸清錄取情況,例如實際錄取名額到底是多少,錄取是否公平公正等。有些招生單位和專業院系內部保送名額很多,表面上看起來招生名額不少,但扣除保送名額後就所剩無幾;有些單位和院系一貫奉行優先錄取本單位和本院系的考生,外來考生難以享受公平待遇。凡此種種,都是考生朋友一定要事先搞清楚的。

3. 目標單位的復習資源

考生應該盡力收集目標單位的復習資源,例如歷年考試專業試題,考試命題所依託的教材,考試復習的參考書目,復習的重點范圍,命題教師的命題風格等等。這些信息對於復習和考試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在以上四種報考模式當中,本校報考的兩種模式在收集信息方面都有很大的優勢,而跨校報考的兩種模式都缺乏這方面的優勢,因此凡跨校報考的,必須將信息的收集和比較作為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樣才能作出理性的判斷,選擇一個合適的專業和報考單位。

最後,在這四種模式中到底如何選擇呢?這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除了必須考慮的興趣、愛好等,還有兩點需要注意:

一是本科專業和學校的情況。如果你本科就讀於名校熱專業,那麼建議還是准備本專業本校報考吧。如果專業不錯,學校一般,可以考慮第二種;反之,則考慮第三種。萬一專業、學校都不滿意,則不要懼怕背水一戰。

二是結合自己的競爭力。比如本校本專業太熱,競爭對手太多,就不妨換個學校或專業試試。如果自己確實很有實力,信心十足,那麼跨校跨專業也無妨。

Ⅳ 考研應該選擇哪個學校

考研選擇學校,關鍵是要參照自己的競爭實力,目標過高,不但壓力大,內而且成容功的概率也會受影響,合理性地選擇報考單位是成功的第一步。
另外再結合其它一些因素,例如:
1.學術。包括學術地位,國際地位,主要的教學方法,著名的學者、教授,專業范圍,各種學習、培訓的機會,圖書館、計算機設施等的配備情況,學業負擔是否沉重,競爭壓力等等。
2.就業。包括畢業分配去向,平均起始工資,就業計劃、准備簡歷與面試的技巧等方面的幫助,傳統上哪些公司在此招人等等。
3.生活質量。包括學校的地點、校園環境、地理位置,學生生活的情況等等。
4.費用。包括學費、生活費和獎學金、助學金的發放情況。
碩士研究生招生單位包括兩大系統,一是高等院校,二是專業研究單位。
高等院校大致分為幾個檔次:
第一類,名校。定位為國際知名的院校。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等。
第二類,重點高校,即34所自主劃院校。
第三類,「211工程」和教育部直屬的高校(除上面所提到的學校)。

Ⅵ 考研是學校的地理位置重要還是名氣更重要

兩個都很重要!如果非要選一個,我覺得還是地理位置重要寫!!

Ⅶ 考研二戰還是找一個地理位置不錯的普通學校呢

二戰選學校,可以選擇與上次報考一樣的學校,也可以選擇不同的學校,關鍵是內要參照自己的競爭實力容,目標過高,不但壓力大,而且成功的概率也會受影響,合理性地選擇報考單位是成功的第一步。
另外再結合其它一些因素,例如:
1.學術。包括學術地位,國際地位,主要的教學方法,著名的學者、教授,專業范圍,各種學習、培訓的機會,圖書館、計算機設施等的配備情況,學業負擔是否沉重,競爭壓力等等。
2.就業。包括畢業分配去向,平均起始工資,就業計劃、准備簡歷與面試的技巧等方面的幫助,傳統上哪些公司在此招人等等。
3.生活質量。包括學校的地點、校園環境、地理位置,學生生活的情況等等。
4.費用。包括學費、生活費和獎學金、助學金的發放情況。
碩士研究生招生單位包括兩大系統,一是高等院校,二是專業研究單位。
高等院校大致分為幾個檔次:
第一類,名校。定位為國際知名的院校。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等。
第二類,重點高校,即34所自主劃院校。
第三類,「211工程」和教育部直屬的高校(除上面所提到的學校)。

Ⅷ 考研 專業排名重要 還是地理位置重要

地理位置更重要,例如川農主要在雅安,而西南大學主要在重慶北碚區,西北農林科技回大學在西安楊答凌區,三者者都有不錯的農林專業,但重慶的北碚區是重慶主城區之一交通環境與城市發展趨勢更好,而雅安到目前都連火車都沒有,楊凌區則是西安的一個郊區,算不上主城范圍。因此盡量還是選一個地理位置好的。
要是在同一個省的,就盡量選專業強的

Ⅸ 考研怎麼選擇學校

學校在哪最重要

研究生期間所在的城市很有可能是以後工作或者生活一輩子的城市,因此需要重點考慮哪所城市適合自己並且能夠幫助到自己。除了一般都要考慮的飲食風格之外,城市的氣候環境和發展狀況也是最需要關注的。免費送!考研備考+考前必背+考研復試資料(精華)

師資力量很重要

在選擇學校的時候除了自己喜歡的學校,一般都會考慮學校的師資力量,例如一些名牌大學「985、211」都是考生最先考慮的學校。這些學校在科研資金和教授資源方面都是一流的。例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排名不分先後)等一直是歷年考生報考的熱門學校。


根據專業選學校

從數據報告可以看出,有14%的考生是因為該校專業科研水平較高而選擇考研報考,例如四川大學的口腔醫學專業是在全國排名第一的。所以考生如果有喜歡的專業並且想要去到國內頂級的教學團隊可以用這種方式選擇學校。

以興趣和就業前景選專業

我們都知道興趣愛好是學習的最大動力,那麼同學們在大學三年的學習裡面已經對各科目有了一個充分的了解,所以就要審視自己究竟喜歡什麼,以後想要從事哪方面的工作。據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的考生在選擇考研專業時仍然是選擇與本科相同或相近的專業。
其次要充分了解你要選擇的專業的行業發展狀況。包含了目前的發展現狀和以後和發展前景,熱門行業要考慮是否會持續發展,比較前沿的行業會不會比較難見到成效。另外還要在網上了解一些行業的平均工資和就業領域的廣泛度。

考研選學校要求穩

在每年的復試調劑階段,近九成的考生都會選擇接受調劑,因此有學上對考生來說還是最重要的。那麼小編建議考生一開始要結合自己的水平選擇一個自己能考得上的學校,近幾年雙非院校的報考人數也在不但的增加,因此考生要結合歷年的報錄比來選擇一個比較穩的學校。

一般來說考生在近四年的大學學習期間,都會對要報考的院校有一個大致的方向。但是對於那些決定了要考研,但是對要報考的專業和學校都很模糊的考生來講,首先是要確定好專業,然後再根據學校的地理位置師資條件等等來最終選擇一個喜歡的學校。

Ⅹ 考研究竟是選擇城市還是學校重要

五、高校地理位置與填報志願的思考
在填報志願時,除了選擇學校和專業外,學校的地理位置也是一個必須關注的問題。
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比中西部發展快,人口密度大、大城市分布多。大城市經濟文化發達,科研機構多,高校不僅數量多且教育水平也較高;大城市基礎設施好,交流學習機會多、各類信息廣;更重要是大城市容量大,提供就業和發展的機會多,工資水平和待遇也高。當然,「北上廣」等大城市吸引了全國最優秀的人才,競爭環境極其激烈殘酷,生活成本也高。毋庸置疑,東部沿海城市對開闊人的眼界和培養綜合素質起較好的作用。所以,近幾年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及其周邊城市的高校越來越成為考生和家長情有獨鍾、唯一不二的選擇,高考志願的「沿海行」正在成為一種潮流。但編者對此現象頗有微詞。
首先,眾人捧柴火焰高,人為地推高了這類地區高校的錄取分。例如,同是「211工程」院校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主體學科設置基本相同、實力水平也不相上下。代表兩校最高水平的電子信息類專業,2014年在雲南省最高錄取分的情況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623分(第2488名),北京郵電大學658分(第501名)。所以,過分看重學校的地理位置,其後果是考生必須降低自己報考高校的層次或犧牲喜愛的專業,否則滑檔落榜。
第二,現今是一個競爭的社會,要的是真才實學,講的是競爭實力。學生今後能否得到發展,與能否學到知識有很大關系。好的大學可以受到好的教育,好的學校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前途,僅僅去一個大城市讀書未必有更多的機遇。對於四年大學生活來說,校園小環境的影響力遠遠大於所處城市大環境的影響力。
第三,我們應該看到,高考畢竟是考大學而不是考就讀城市和地域。毫無疑問,北京、上海、南京和其它等一些大城市集中了一批中國頂級的大學,但它們及其周邊或沿海地區的城市並不是所有的大學教育質量都高,有些大學非常一般。在一個教育學術水平低的大學讀書,無論在哪個城市,所受的教育都不如水平高的大學。上大學是學知識學技能,不是旅遊觀光,不能捨本逐末。
第四,有些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時,過分看重沿海發達地區的大城市,不顧個人的興趣和發展,而不得不放棄心愛的學科專業,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為人生留下遺憾。
第五,有些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時,不是報大學,而是報城市和地域,不管什麼大學只要在「北上廣」就行,認為這樣「很有面子」。這與現在有的家長送孩子到國外留學一樣,不管什麼大學,只要能出國就行,結果很多學生成了「海待」。
所以,相比選大學和選專業,選地域還是次要的。編者不僅認為一個發達的城市能提供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也從不否認城市地域對就業的重要性,但不是說我們非要去「北上廣」讀大學,當然一些非常有實力的考生除外。實際上,一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去向、發展空間與院校所在地之間存在一定關系,但不具有必然聯系,院校所在地對畢業生就業去向和發展空間影響不很大。高考是在全國范圍內選擇大學,同樣畢業後也是在全國范圍內選擇就業。既然高考時都敢報「北上廣」的大學,即使不在「北上廣」讀書,畢業後增長了四年閱歷和擁有更強專業知識,還怕在「北上廣」找不到工作嗎?
平心而論,編者也非常重視城市的地位。在我國,只要是直轄市、高校較多的省會、計劃單列市,它們的大部分高校都有比較好的辦學條件,即使是欠發達地區的西安、成都、哈爾濱、蘭州等城市也有不少好大學。不過,對於處於地州級城市的大學,如果不是「211工程」及以上大學,考生在報考是還是要慎重,原因是即使在沿海發達地區的地級市非名牌大學,其影響力也是有限的。因此,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時應盡量選擇直轄市、高校較多的省會、計劃單列市的大學。
所以,編者認為在實力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大學之間,可以優先選擇發達地區的大城市。但在實力有明顯差距的學校之間,應該優先選擇學校。
總之,考生和家長可以通過地域來選擇大學,但地域絕不能成為選擇大學的首要因素。對選擇大學不必囿於某個地域,要敢於放開思路,以學習知識能力和學科興趣為導向,地域傾向為輔,在填報志願時一定會柳暗花明。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