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河南地理中招必背知識點

河南地理中招必背知識點

發布時間: 2021-02-13 22:33:07

1. 中考地理必背知識點

中考地理必背知識點

1、我國位於東半球,北球;在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2、我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共20個鄰國。(14個陸上鄰國,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

3、我國的行政區劃分省、縣、鄉三級。我國省級行政區劃中包括23省,5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共34個)

4、我國人口特點:人口數量多、人口增長快。

5、我國人口分布特點:不均,以黑河和騰沖一線為界,東多西少。

6、我國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東北地區。

7、填出下列民俗所屬的主要民族:那達慕大會蒙古族,潑水節傣族(孔雀舞、竹筒飯、高腳樓),長鼓舞朝鮮族,鍋庄舞藏族

8、我國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9、我國地形特點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10、第一二級階梯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第二三級階梯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1、我國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

12、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冬季南北溫差大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特點:除青藏高原,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13、我國降水地區分布規律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14、我國溫度帶劃分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及一個高原氣候區。

15、我國干濕地區分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16、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季風氣候最典型的特點是雨熱同期,十分有利於農業生產,但災害也較嚴重,如夏季風異常帶來水旱災害,冬季風異常帶來寒潮和凍雨。

2. 河南地理知識

河南,簡稱「豫」,復省會是鄭制州。位於我國中部偏東、黃河中下游,處在東經110°21′ ~116°39′,北緯31°23′~36°22′之間,東西長約58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積1 6.7 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17位,佔全國總面積的1.74%),2008年底總人口9918萬人,居全國第一。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發源地。河南既是傳統的農業大省和人口大省,又是新興的經濟大省和工業大省。少林寺、龍門石窟、黃帝故里、清明上河園、殷墟和雲台山、白雲山、伏牛山、石人山、雞公山是河南比較有名的旅遊景點。

河南地形復雜,地勢西高東低。北部為太行山余脈,西部為秦嶺余脈,南部為大別山,中南部自西北向東南橫亘800里的伏牛山,東部為廣闊的黃淮海平原。河南分屬四大流域,北部為海河流域,中部為黃河流域,西南為長江流域,東南為淮河流域。氣候上北部為中溫帶,南部為暖溫帶。河南自古以來就氣候濕潤,適合人類居住。 河南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種達102種,其中名列全國首位的有天然鹼、鉬、藍石棉等;名列全國前10位的有鋁、鎢、金、銻、煤、石油、珍珠岩、膨潤土、硅石等。此外,還有儲量豐富的稀有金屬。

3. 河南省地理常識

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簡稱「豫」,因其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回而得名,省會鄭州,東與江答蘇、山東、安徽相鄰,南連湖北,西接陝西,北與山西、河北結合,承東啟西、聯南望北。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中原河洛、三商文化源遠流長,漢字文化、姓氏文化、根親文化、詩詞文化、功夫文化等博大精深;省內文物古跡、風景名勝眾多,少林寺、龍門石窟、殷墟、清明上河園、商丘古城、嵩山、雲台山等聞名海內外。河南是中國經濟大省,2011年GDP總量列全國第五位、中西部第一位,以河南為主體的中原經濟區為中國第四大經濟區。

4. 初中地理必背知識點有哪些

中國的位置、疆域、行政區域

一、中國的地理位置

中國位於北半球、東半球: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亞歐大陸東部,海陸兼備陸域和陸疆。1.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海陸兼備

2.領土四至:最北53度N,最南4度N,最東135度E,最西73度E

3.經緯跨度:大部分溫帶,少帶熱帶,沒有寒帶。採用北京東八區時間

4.陸上疆界:自鴨綠江河口至北倉河口

5.海域和海疆:東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及台灣島東部太平洋海區

6.中國內海:渤海

二、中國的國土構成

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管轄300萬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國的行政區劃

省、縣、鄉三級。省級23個省,5個自冶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人口和民族

一、我國人口概況

1、人口總數: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3億

2、人口分布特點:

1)東南多,西北少

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點

基數大;增長快;農業地區多,林牧業地區少;開發早地多,開發晚地區少;沿江、濱海、沿鐵路干線多,交通不便地區少。

二、民族分布特點

1、大雜居、小聚居

2、漢族遍及全國,集中在東部,中部,少數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東北。

中國地形

一、中國地勢的特徵

1、地形多種多樣,以高原、山地為主

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分布,

一二級分界線: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山:

二三級分界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國各有類地形的特徵和分布

1.主要山脈

東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侖山--秦嶺,南嶺

東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台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賀蘭山,橫斷山,台灣山脈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勢高,面積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內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緩,開闊坦盪

黃土高原:黃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溝壑縱橫

雲貴高原:地勢崎嶇,石灰岩廣布,多小型壩子,喀斯特地貌典型

3、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侖山之間面積大,沙漠廣,西高東低,邊緣有綠洲

准噶爾盆地:北疆,天山-阿爾泰山之間沙漠小,多風蝕地貌,西側有缺口

柴達木盆地:地勢較高,多戈壁沙漠,東有沼澤鹽湖

四川盆地:北高南低,內有丘陵平原,我國最大的外流盆地

4、三大平原的特徵和分布

東北平原:面積大,黑土廣,部分地區有沼澤

華北平原:地勢平坦

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低平,河網縱橫,湖盪密布

5、主要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地勢低,起伏緩,多為經濟林木或辟為旅遊區

6、山脈構成地勢骨架

天山以北准噶爾盆地以南塔里木盆地

昆侖山脈以北塔里木盆地,以南青藏高原

南嶺以北江南丘陵,以南兩廣丘陵

秦嶺以北黃土高原,是黃河與長江分水嶺

大興安嶺以西內蒙古高原以東東北平原

太行山以西黃土高原,以東華北平原

巫山以西四川盆地以東長江中下游平原

雪峰山以西雲高原

長白山以西東北平原

武夷山以西江南丘陵,以東江南丘陵

橫斷山以西青藏高原以東四川盆地

賀蘭山以西內蒙古高原以東寧夏平原

阿爾泰山脈中國與蒙古的界山

祁連山以北河西走廊,以南柴達木盆地

喜馬拉雅山脈,中國、印度、尼泊爾、不丹邊界

三、地形對中國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

氣溫:海拔高氣溫則低,冷空氣背風坡氣溫較高

降水:西高東低有利於水流深入,暖濕空氣,在迎風坡形成地形雨

氣流運動:東西向山脈阻擋冷空氣南下,夏季阻擋北上暖氣流,使山脈西側氣候產生差異

2、對河流的影響:

流向:使河流自西向東流入大海

分水嶺:山脈是分水嶺,影響流域范圍

流速和落差:地勢階梯過渡帶,形成巨大落差,易形成峽谷急流

3、對植被的影響:植被呈規律的垂直變化,陽坡與陰坡植被有明顯差異

4、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平原開發早,利於居住,城鎮出現早,生產發達,經濟發達

山區資源豐富,但交通不便,開發晚,經濟基礎薄弱

丘陵、盆地地區經濟發達

高願地區經濟滯後

5、我國地震帶的分布:東南的台閩、華北太行沿線及津京唐、西南青藏高原及川滇西北的新、甘、寧

6、我國火山活動的分布:山西大同(死),長白山,黑龍江五大連池(休眠),台灣大屯和七星山,**於田附近昆侖山中的火中(活)

7、我國的泥石流分布

多發於西部青藏高原邊緣,山區,東部低山丘陵與平原交界處。

中國氣候

一、中國冬夏氣溫分布及成因

1、冬季氣溫分布:

南北溫差大,0度等溫線大致是秦嶺-淮河線

成因:緯度位置,冬季風影響

2、夏季氣溫分布:

全國普遍高溫,除青藏高原,溫差不大

成因:緯度位置,青藏高原地勢高

二、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及成因

1、空間分布

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成因:海陸位置,分別考慮東南季風與西南季風影響

2、時間分配

集中在夏秋兩季,南方雨季長,年際變化大。

成因:降水年際變化與夏季風進退規律有關

三、季風活動對降水的影響

1.5月登陸,南嶺以南,6月到過長江中下游地區用淮河流域,7-8月到達華北至東北,10月退出大陸

2.東南降水多,西北降水少,集中在夏季,南方雨季長,北方雨季短,降水年際變化大

四、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分界

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五、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1、氣候主要特徵

氣候復雜多樣,有各類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寒氣候

季風氣候顯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季風盛行。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暖熱多雨,雨熱同期

六、中國主要災害性天氣

1、寒潮

發生於秋末,冬季,初春,源於西伯利亞,蒙古一帶強冷空氣入侵

2、台風

夏秋季節源於熱帶洋面的大氣渦流,西北太平洋最多

3、旱澇

春夏多旱,夏秋多澇,降水季節不均,年際變化大,台風帶來暴雨

4、沙塵暴

冬春季,源於蒙古和我國的沙漠,在春季隨風吹襲

河流和湖泊

一、內流區與外流區

1、外流區區域

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為外流河,其供水區為外流區域

2、內流區域

最終末流入海洋的河流為內流河,其供水區為內流區域

3、界線

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二、中國主要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徵

1、東北地區

黑龍江松花江流量豐富,汛期較短,水位變化大,含沙量小,冰期長

2、秦嶺-淮河以北(額爾齊斯河注入北冰洋)

遼河,海河,黃河流量較小,汛期短,水位變化大,含沙量大,冰期短

3、秦嶺-淮河以南

長江,珠江,流量豐富,汛期長,水位變化水,含沙量小,無冰期

4、西南地區(怒江,雅魯藏布江注入印度洋)

5. 地理必考知識點

地理必考知識點

一、地球和地圖
1、地球是球體(先看到桅桿,後看到船身;麥哲倫環球航行;登高望遠;月食;衛星圖片)
2、地球自轉的周期:一天(24小時)方向:自西向東 產生的地理現象:a、晝夜交替;b、產生地方時差異(例如後半夜起來看巴西的世界盃足球賽)
3、地球的公轉周期:一年(約365天)方向:自西向東。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 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a、四季的變化;b、晝夜長短變化(a)任何一天,赤道地區均晝夜平分。(b)任何地點,春秋二分均晝夜平分。(c)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越向北方向晝越長;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越向南方向晝越長。(D)凡太陽直射的地區都晝長夜短(除赤道外);c、五帶劃分(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d、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影子長短變化)
4、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A:有指向標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向;無指向標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經緯網緯線代表東西方向,經線代表南北方向 B:(分子相同情況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圖幅相同時,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范圍越大,內容越簡單
5、海拔: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6、相對高度:把兩個海拔相減
7、等高線越密集,代表坡越陡;等高線越稀疏,代表坡越緩 8、地形部位識別:山頂(畫有黑色三角形▲)、山脊(凸低為高)、山谷(凸高為低)、鞍部、陡崖(等高線重合)、盆地
9、地形類型有5種:地形區是以某種地形類型為主的一片區域 平原:地面平坦,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高原: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坦盪,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沒海拔要求
二、亞洲地區
南亞
1、位置和范圍: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以南,到印度洋之間的廣大地區——南亞次大陸
2、三大地形區: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部——印度河和恆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3、兩大河流:印度河(注入阿拉伯海)和恆河(注入孟加拉灣)
4、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盛行西南風,冬季盛行東北風),乞拉朋齊為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
5、農作物:水稻主要分布於印度東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區、孟加拉國西部;小麥主要分布於西北部乾旱少雨地區;黃麻(加爾各答)以恆河下游地區種植面積最廣;棉花(孟買)主要分布於德干高原西部地區
6、宗教: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
7、主要國家: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首都新德里,印度的電腦軟體產業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西亞
8、二洋:印度洋、大西洋三洲:亞洲、非洲、歐洲
9、五海: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裏海(世界最大的湖泊)
10、氣候:西亞氣候炎熱乾燥,沙漠面積廣大。(北回歸線穿過該區,造成相當部分地區高溫少雨)
11、畜牧業(養羊)是傳統的經濟部門;灌溉農業(棗椰樹)和節水農業(最突出的是以色列)
12、西亞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為豐富、石油產量和輸出量最多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
13、主要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14、石油輸出線路
曼德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西歐 a、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 好望角→大西洋→西歐 b、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日本
15、石油主要輸往地區或國家:西歐、美國、日本
三、世界地理知識
1、世界海陸比例: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各大洲的分界線 ①亞洲和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裏海(世界最大的湖泊)、黑海和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②亞洲和非洲: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③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④亞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峽(溝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4、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動最劇烈的地帶
5、六大板塊:歐亞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
6、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7、世界人口集中分布於中低緯度的平原和盆地地區 世界人口稠密區: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等 世界人口稀疏區:乾旱的荒漠、寒冷的極地、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濕熱的熱帶雨林
8、人口增長過快帶來就業困難、居住條件差、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問題 人口增長過慢造成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社會養老負擔加重、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9、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美洲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 白色人種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種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10、目前被聯合國確定為工作語言的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漢語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11、基督教(教堂,聖經,耶穌)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
12、伊斯蘭教(清真寺,古蘭經,穆罕默德)信徒被稱為穆斯林,主要分布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
13、佛教(寺廟,金剛經,釋迦牟尼)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東南部和南部
14、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15、城市問題包括: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工業污染、雜訊干擾、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16、天氣是多變的,常用晴、雨、氣溫高、風力大來描述
17、氣候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大要素。常用氣候濕潤、乾燥、晝夜溫差大等描述
18、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一年當中,在北半球,最熱月出現在7月,最冷月出現在1月;南半球相反
19、主要降水類型a、對流雨;b、地形雨(迎風坡的降水相對多);c、鋒面雨;d、台風雨
20、亞洲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21、亞洲地形特徵:A、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B、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C、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所以亞洲的河流多發源於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狀向四周注入海洋
22、氣候特徵:A、氣候復雜多樣;B、大陸性特徵顯著C、季風氣候顯著
東南亞
23、位置:亞洲與大洋洲、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十字路口」
24、范圍: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3、地形: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25、氣候:中南半島——熱帶季風氣候;馬來群島——熱帶雨林氣候
26、河流: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湄南河、湄公河、紅河
27、馬六甲海峽: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的海上通道
28、著名物產:東南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油棕、椰子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地。主要特產及出口最多的國家如下:馬來西亞(錫),菲律賓(椰子和椰油),泰國(天然橡膠、棕櫚油),印度尼西亞(石油),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國
29、人口:居民主要屬黃色人種,東南亞是世界華人和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

6. 地理高中必背知識點

裝必備的知識點,大部分集中在勞動地理部分,比如說農業工業啊,趣味因素等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