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地理位置交通優勢
Ⅰ 武漢的綜合交通樞紐優勢
陸路來:處於中國東西南源北交通的中心使武漢成為中國四大鐵路樞紐之一;中國多條重要干線高速公路與長江的唯一交匯點.
水路:長江黃金水道自不用多說,中國內河最大港口之一;長江最大支流漢江在此注入長江;漢江水路可直達陝西這樣的西部地區 .
航空:中國目前唯一的航空運輸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中國六大區域航空樞紐城市之一.
武漢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之一,其優越的地理位置,發達的立體交通造就了中國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Ⅱ 湖北武漢有什麼地理優勢
武漢是我國中部地區的中心,位於我國中部的優越條件加上河運條件優越,又是我國內中部地區的交通樞容紐,聯系東西部和南北部,具有高安全性與高靈活性的軍事基地建設條件。
政治上,武漢是湖北省的省會城市,是湖北省的行政中心。
經濟上,武漢有較高的產業和經濟基礎,重工業發達,產業結構完善,也是湖北省的經濟中心。
人文:武漢是湖北省的文化中心,擁有大量全國知名的大學院校,教育體系完善,人才隊伍龐大,科研成果卓著,各種文化娛樂產業發達,是一座人文氣息濃厚的城市。
經濟上,它不如廣州,但教育上文化上遠遠超過廣州和其他同級別城市,是一座令人佩服的城市。
Ⅲ 武漢的地理優勢
來過武漢就知道武漢是什麼城市。。。。絕對不是教科書上寫的那樣
Ⅳ 對比上海.武漢的地理位置.交通特點和工業結構及形成條件
上海位於北緯31度14分,東經121度29分,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長江三角洲前緣,東瀕東海版,南臨杭州權灣,西接江蘇、浙江兩省,北界長江入海口,長江與東海在此連接。上海正當我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廣闊,地理位置優越,是一個良好的江海港口。
武漢市位於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與長江、漢水交匯處。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東端在新洲區柳河鄉將軍山,西端為蔡甸區成功鄉窯灣村,南端在江夏區湖泗鄉劉均堡村,北端至黃陂區蔡店鄉下段家田村。市區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成,通稱武漢三鎮。周邊與湖北省黃州、鄂州、大冶、咸寧、嘉魚、洪湖、仙桃、漢川、孝感、大悟、紅安、麻城等12個市、縣接壤,形似一隻自西向東的彩蝶。在我國經濟地理圈層中,武漢處於優越的中心位置,與鄰省的長沙、鄭州、洛陽、南昌、九江等大中城市相距600公里左右,與京、津、滬、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在1200公里左右。
目前,上海以「三港」建設為中心,即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
武漢,不太了解
Ⅳ 湖北省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湖北是南北交通樞紐,水陸兩路運輸非常發達,省會武漢的地勢是兩河三鎮回,湖北一直是我國答的重工業基地,因為坐守長江天險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湖北一線是中國第二戰略線,解放後同蘇聯一度交惡,以防與蘇聯交戰不利,當年重兵布防長江一線,假想蘇軍從東北打進來一直到中原地區後,我軍將形成口袋形或鉗形的防守陣勢,俗稱「關門打狗」,湖北一地正處口袋底部。
Ⅵ 武漢的地理位置具有哪些特點
1、武漢市位於湖北省東部、長江與漢水交匯處,地理位置為北緯29°58′—31°版22′,權東經113°41′—115°05′。武漢市東西最大橫距134千米,南北最大縱距約155千米。
2、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形成武漢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
3、作為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6)武漢地理位置交通優勢擴展閱讀
武漢的景點介紹:
1、黃鶴樓:黃鶴樓自古與江西滕王閣、湖南嶽陽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歷代文人墨客也曾在此留下許多千古絕唱,雖歷經重建,但黃鶴樓獨特的雄偉氣質卻依舊壯麗,登樓遠眺,武漢三鎮風光盡收眼底。
2、長江大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上世紀50年代建成的長江大橋,至今仍是世界橋梁史上的一大標志,也是武漢打卡地首選。
3、黎黃陂路:黎黃陂路建於1900年,是武漢著名的慢生活街區,保留了老漢口獨特的生活氣質,後經政府整修,變得更加洋氣,潮流、小資的生活,更符合現在年輕人的喜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漢
Ⅶ 武漢的地理位置重要嗎
江城
江城是武漢市的簡稱,也是武漢的美稱。來源於「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之古詩詞。
而武漢市是湖北省省會,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華中地區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水在市區內交匯,將市區一分為三,形成漢口、漢陽和武昌三鎮。全市現轄13個城區,3個國家級開發區,面積8467平方公里,人口831萬人。
武漢作為楚文化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一萬多年以前),這里就有先民生息繁衍。據考證,位於武漢市北郊的盤龍城遺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國宮城。明清時代,漢口成為全國聞名的商埠,是當時四大名鎮之一。近代武漢,作為民主革命的發祥地,譜寫了光輝的歷史篇章。
武漢風景秀麗,名勝眾多。名聞天下的黃鶴樓,位居「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江城明珠」東湖,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佛都古剎」歸元寺,內藏惟妙惟肖五百羅漢。此外,還有古琴台、晴川閣、楚天台等古跡名勝,令人流連忘返。
綜合經濟實力
改革開放以來,武漢市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特別是1992年被確定為沿江對外開放城市後,經濟規模和綜合實力不斷增強。1992-1998年經濟年均增長率達16%,高出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連續多年位居"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的第六位。
區位和資源
武漢地理坐標為北緯30°33"、東經114°19"。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常年雨量充沛,平均無霜期約250天以上,年平均氣溫16.3℃。武漢地形屬殘丘性沖擊平原,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
武漢位於中國經濟地理中心,交通四通八達,歷來有「九省通衢」之稱,東去上海、西抵重慶、南下廣州、北上京城,距離均在1000公里左右。
武漢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武漢農業生產條件優越,水利資源豐富,被稱為「百湖之市」。武漢有各類礦藏33種,礦點154處,潛在經濟價值8400多億元,尤其是冶金輔料和建築材料豐富,並擁有全國最大的熔劑石灰岩、白雲岩和石英砂岩基地,膨潤土儲量居全國第一位。
武漢的最顯著的資源優勢,可以概括為「二厚」。即「得水獨厚」,武漢臨江傍水,湖泊星羅棋布,水資源相當豐富,總量大大超過了現有工農業生產和城鎮居民用水總量;「得中獨厚」,武漢是我國經濟地理的心臟,在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動下,我國新的經濟發展將形成東-中-西「H」型格局,武漢將成為重要的戰略大支點。這種經濟發展的強輻射效應必然帶動武漢城市超常規發展。
產業結構及市場潛力
在新世紀里,武漢將著力推進產業和功能的深度開發,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經濟系統。推進產業深度開發,重點是大力發展通信及電子信息、生物工程及新醫葯、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激光、軟體等產業,改造和提升鋼鐵、汽車、機械等產業,逐步把武漢建成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利用外資
改革開放以來,武漢牢牢抓住「開口」和「開放」的歷史性機遇,充分利用國家各項優惠政策條件,適時制定「開放先導」方針,始終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開放促發展」的策略,積極利用外資,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經濟外向度進一步提高。
1980年我市批准設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向國際資本市場邁出重要的第一步,特別是1992年國家批准我市為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以來,我市利用外資不僅規模不斷擴大,而且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領域不斷拓寬。武漢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可觀的投資回報,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大批國際知名跨國公司的投資。外商投資武漢的信心不斷增強。
教育與科技
武漢是華中地區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科技教育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3位,僅次於北京和上海。
基礎設施與城市功能
Ⅷ 武漢交通地理位置特點與城市形成、發展的關系。
簡稱漢,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省會,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是全國七大中心城市之一,全市常住人口897萬人。為華中地區最大都市,
中國華中地區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武漢城市圈的中心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
在清代末期、中華民國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經濟繁榮,一度是中國內陸最大城市,位居亞洲前列,曾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武漢更是中華民國的誕生地,著名的武昌起義便發生在這里。
武漢其行政區劃沿革非常具有歷史特色,可以說是從明代直到辛亥革命乃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歷史的一個縮影。武武漢在湖北省位置漢可以看作兩市(漢口、武昌)一縣(漢陽)的合並(故有「武漢三鎮」之說)。其中漢口和武昌從明朝後期起就分別發展成相當規模的城市。在1927年到1949年,這三地分別對應著漢口特別市(過去的直轄市)、武昌市(湖北省省會)和漢陽縣。1927年,國民政府遷都武漢,
首次將漢口、武昌、漢陽合並為京兆區,總稱武漢,開三鎮合並先河。因此,武漢可以說是一個直轄市、一個省會城市和一個縣的緊密聯合體。
武漢淡水資源十分豐富。亞洲第一大河長江及支流漢水在城中交匯。此外武漢城內還有大大小小數十個屬於長江水系的淡水湖(如果算上郊區就有一百多個湖泊,故又得名「百湖之市」)。其中武漢東湖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湖岸線全長110多公里,水域面積達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水域面積的6倍。在武漢城區面積中,水域面積佔了約四分之一。
鐵路:
武漢是湖北省的省會城市,位於長江、漢水的交匯處,有京廣線、襄渝線、漢丹線、焦枝線、枝柳線及武大線等組成的鐵路交通網路
水運:
武漢客運港是長江沿線上最大的客運港口,運務繁忙,長江僅在湖北省境內就有一千多公里,而且境內湖泊眾多,因此航運比較發達
公路:
有107、316、318國道通過武漢,另外還有武漢通往其他周邊城市的高速公路,組成了一個連接南北的公路交通網路
Ⅸ 分析武漢的交通優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陸路:處於中國東西南北交通的中心使武漢成為中國四大鐵路樞紐之一;中國多條版重要干線高速公路與長權江的唯一交匯點.
水路:長江黃金水道自不用多說,中國內河最大港口之一;長江最大支流漢江在此注入長江;漢江水路可直達陝西這樣的西部地區 .
航空:中國目前唯一的航空運輸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中國六大區域航空樞紐城市之一.
武漢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之一,其優越的地理位置,發達的立體交通造就了中國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