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安徽合肥鄉土地理中考知識

安徽合肥鄉土地理中考知識

發布時間: 2021-02-13 22:32:06

㈠ 合肥1、6、8中學對地理生物會考的要求

地理科
Ⅰ.命題指導思想和原則
體現義務教育性質和《地理課程標准》的評價理念,引導地理教學朝著促使學生主動、生動、活潑學習的方向發展;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教學實際和教育測量學的基本要求編制試題,使試卷有合理的難度;力求全面、准確地反映初中畢業生在地理學習方面所達到的水平,著重對「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教程、基本方法)的考查。作為畢業終結性考試,合理地體現對學生學習水平的診斷和甄別功能,成為高中階段學校對學生進行擇優錄取的重要依據之一。
1.地理試題的考查內容:依據《地理課程標准》中的內容標准,重視考查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空間規律、相互聯系、發展變化和形成過程等;充分利用地圖語言來呈現試題內容,使試題充分體現地理學科的區域性和綜合性;重視考查學生的地理觀念、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思想等內容。
2.探索體現新課程理念的試題呈現方式,充分發揮不同類型試題的功能,合理配置試卷的題型結構。地理試題呈現方式的探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體現對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考查;二是在設計試題情境時,注意體現人文性、生活性、趣味性,引導學生體會地理學習的價值。注意充分發揮主觀性試題、客觀性試題的優勢,合理配置不同題型在試卷中的比例。
3.在選擇試題素材時,注意反映地理環境及其各要素的現狀特徵與發展趨勢,盡可能源於或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鄉土地理。命題注意選擇有教育價值的素材,使考試過程有利於學生地理觀念、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強化和升華。
4.試題的設問切合學生身心健康的實際水平;適當體現地理知識的內部聯系;引導學生從試題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運用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拓展性的思考。
Ⅱ.考試目標及能力要求
考試目標:注意體現學科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既考查地理基礎知識,也考查基本技能,同時還考查生活實際問題、社會熱點問題和最新科技信息問題等等;通過考試,逐步提高對校本課程資源和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能力要求:考查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的能力要求。重視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考查。泰州市地理中考考試能力要求如下:
1.識記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稱和空間位置的能力;
2.正確解釋和區分基本地理概念及其含義的能力;
3.掌握我國區域地理大致特徵及其含義的能力;
4.熟練判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及地形剖面圖;基本的讀圖、識圖、用圖和製作簡單地理圖表的能力;
5.認識和理解我國基本國情;
6.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簡單地比較、分析和評價一些地理現象和身邊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7.簡單的地理運算能力和地理表述能力。
Ⅲ.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試卷主要是適應畢業考查的要求,主客觀題比例適量,難度適中,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1.答卷方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60分鍾;試卷滿分:100分。
3.題型分數比例:選擇題(全為單項選擇題)佔70%;非選擇題(綜合題、實踐探究題等)佔30%。
4.試題難易比例:容易題與中等難度題比例大致是8:2。
5.各部分知識點比例:
(1)地理基礎知識(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基礎知識部分內容)佔25%左右;
(2)中國地理佔30%左右;
(3)世界地理佔30%左右;
(4)鄉土地理佔15%左右。
生物科
Ⅰ.命題指導思想及能力考查目標
根據初中生物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中生物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在這一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會考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1.了解或理解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的基礎知識。
2.知道生物科學技術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某些生活、生產或社會實際問題。
3.正確使用顯微鏡等生物學實驗中常用的工具和儀器,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
4.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發展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的科學探究能力。
5.強調初中生物與高中生物教學的銜接,重點考查構建高中生物學所需的基礎知識。
6.重視科學觀念、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查。
Ⅱ. 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考試時間60分鍾。試卷滿分為100分。
2.試題類型:試卷包括選擇題(70%)和非選擇題(30%)兩部分。
3.試題難度:試題包括容易題和中等難度題,比例大致為8∶2。
4.內容比例:試題內容實驗佔分約15%。

㈡ 中考涉及的知識~~明白的快來

http://www.lyjyw.gov.cn/UploadFiles/200735165854205.doc
這里是大綱解讀的下載地址,目前中考在大綱上不區分地域。

解讀中考大綱 復習有的放矢
今年,我省初中畢業生將迎來實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的首次統一學業考試。省教育廳日前公布了重新修訂後的初中9個學科學業考試大綱。消息傳出後,不少師生向本報詢問這是否意味著今年中考有重大變化。有關專家表示,今年中考將穩妥進行,不會有大的調整,學校和考生不要因為新頒布的《考試大綱》而打亂復習。省里提出的《考試大綱》只是一個「綱」,各地還要根據《考試大綱》制定本地中考的《考試說明》,各地有命題權。
今年中考考查的各個學科知識有哪些亮點和變化?具體的要求是什麼樣的?這些都是考生和家長極其關心的問題。本報今日結合各學科帶頭人根據新頒發的省考綱精心設計的例題,分別對9個科目進行解讀,供考生參考。
一、語文:答題時有話可說
中考語文新大綱提倡探索考查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有效考試形式,既可以在筆試前進行聽力測試,也可在筆試之外,另設口語交際測試,在一個具體的交際語境中考查學生對語言信息的理解、辨析、篩選的能力。這正是今年我省中考語文學科考試大綱的精髓所在。
教研部門專家表示,口語交際測試的命題具有開放性,題目不會機械呆板,答案不應該也不可能是惟一的,要讓學生發表個人的看法,展示自己的個性。這類題型往往都能貼近生活,選擇學生熟悉的生活話題來設計題目。
例題一:
1.初中即將畢業,請你寫出你喜歡的兩句古詩,作為送給同學的臨別贈言:「 , 。」
2.聽一則報道,回答下列問題。(1)這位計程車司機為什麼不把客人送到火車站?(2)對於計程車司機的做法,人們看法不一。人們爭論的焦點是什麼?
分析說明:第一道題側重考查學生的積累與運用能力,考生既要會背誦《語文課程標准》推薦的優秀詩文50篇(7~9年級),又要在此基礎上,結合語言基礎知識在自己實際生活中實現運用;第二道題是一道典型的口語交際(聽力)題。在道路中穿行的計程車,考生基本上都接觸過,這道試題設計符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有利於學生表達真實思想,表達真情實感,有利於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減少了學生在答題時出現套題的可能性。
專家點評:今年的省頒新大綱明確提到,有條件的設區市可進行聽力測試、口語交際測試。實際上,這在去年我省頒布的2006年中考考試大綱中就已經提到,但據了解,2006年福州市課改實驗區中考語文試卷中並未出現聽力測試、口語交際測試題。至於今年是否會增加聽力測試、口語交際測試題,市教研部門人士表示,由於我市今年中考大綱尚未出台,目前還說不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語文學科總體的命題原則、試題難度與去年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二、數學:從抽象到具體
今年中考數學學科的命題側重試卷的有效性,試題設計將與其評價的目標一致。試題背景源自學生能理解的生活現實,符合學生所具有的數學現實和其他學科現實。試題在體驗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初步形成對數學整體性認識的基礎上,要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初步掌握一些研究問題的方法與經驗。
例題二:
在某次數字變換游戲中,我們把整數0,1,2,…100稱為「舊數」,游戲的變換規則是:將舊數先平方,再除以100,所得到的數稱為「新數」。
(1)請把舊數80和26按照上述規則變換為新數;(2)經過上述規則變換後,我們發現許多舊數變小了。有人斷言:「按照上述變換規則,所有的『新數』都不等於它的『舊數』」,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若不對,請寫出所有不符合這一說法的舊數;(3)請求出按照上述規則變換後減小了最多的舊數(要求寫出解答過程)。
分析說明:這道例題可定位在中檔層次。試題緊密結合實際,提出、探討一些具有挑戰性的研究課題,經歷了「問題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釋與應用」的基本過程,進而體驗從實際問題抽象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綜合應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
專家點評:總體來看,今年中考數學試題的求解思考過程將力求體現數學活動方式,例如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等等,加強對學生數學思維水平與思維特徵的考查。
三、英語:從只做不說中解脫出來
新出台的英語科考試大綱中提到,考試形式包括口語測試(10%)、聽力測試(20%)和筆試(70%),這是否意味著今年中考的口語測試將要列入英語總分?
例題三:
補全對話,根據對話內容選擇框內選項填入空白處,使對話意思完整、通順。
Wang:Li Ying. 1
Li: Yes,I did. And you?
Wang:Me

㈢ 如何巧用鄉土地理激活地理課堂

在實際地理課堂中,很多地理教師還是以自己為主講,充當課堂的主角,很少顧及學生的課堂反應和學習效果,將學生始終置於被動學習的狀態,造成這樣的原因:第一、地理學科入門難,學生從小學剛進入初中還沒來得及轉變思維方式,就要動用抽象空間思維學習經緯網、等高線地形圖等,造成學生對地理科畏難情緒普遍存在,嚴重打擊學習地理自信心,導致地理基礎知識難以掌握,成為學習地理的一大障礙;第二、很多地區地理還不作為中考課程,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學生對地理科不夠重視,缺乏學習動力與學習興趣,課堂上不願參與,變成了老師的一言堂;在課程改革後,雖然有些教師課堂上安排大量的活動,流於形式上熱鬧,過於注重取悅學生,學生間沒有實質性的交流,對地理事物的認識仍然是膚淺,學習效率不高,教學效果非常低效。
《義務教育地理新課程標准》提出地理課程應該是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並「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就是要創建初中地理的高效課堂。「高效課堂」就是在課堂內發揮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到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那麼應該如何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率,是我們每個初中地理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筆者通過教學實踐嘗試,採用了以下教學策略:
一、轉變觀念,為高效課堂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轉變教學觀念,「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新課程改革突出「以生為本」的重要理念,要求重構原有教學模式的師生關系,把教學的重心轉移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上來;新課程改革也要求教師的角色轉變成教學的合作者、知識體系的建構者,主要起「導」的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注意學習過程中獲取知識的經歷和體驗。
《綱要》還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平時多給學生傳達高效課堂的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變被動為主動,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地理事物的發展規律,培養學生再創造能力。總之,師生觀念真正改變了,才有利於形成高效課堂。
二、合理整合教材,促進探究學習的開展
正如前面提及,地理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全新的開放式的教材觀,從「教教材」轉變為「造教材」,要對教材進行優化和創生。各種版本的新教材提供了許多案例,但並不表示要求面面俱到,我們可以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對課程資源進行二次開發,對原有教材進行取捨,按照課堂的思路理清前後順序,補充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內容,如當地各地的經濟、社會文化、風上人情,或者聯系當地的實際舉出一些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生活實例。教材並不是教師的唯一課程資源,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情和教學目標,進一步的開發、利用、整合課程資源,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改善學習方式、進行探究學習的必要條件,使其更好地為己所用,並為學生所理解接受。
例如,在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的經濟」的教學中,貫穿於整個教學內容的主線是珠江三角洲利用緊鄰港澳的優越地理位置,接受港澳地區的產業轉移,形成了「前店後廠」的獨特生產模式。由於在這與之前學習過的特別行政區課文中的「與內地的密切聯系」內容意思相近,因此在學習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經濟」時,可由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進行自主學習,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及知識的遷移能力,更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三、創設課堂情境,活化課堂教學
情境教學是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也是初中地理教學中一種極其重要又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新課程理念下,高效的地理課,從新課的導入到核心問題的解決乃至課堂的延伸都離不開情境的作用。有效的教學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還能有效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傳統的講授容易形成枯燥沉悶的課堂氣氛,因此,我們應該十分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關於教學情境的創設,主要有以下方面:
1.精彩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課開始環節時能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對一堂課的成功是至關重要的。導語是課堂教學的開端,是創設教學情境的開始,起著「聚焦」注意力、滲透主題的作用。所以教學導語一定要注意興趣的激發,要想方設法創設情境把學生的心理調節到最佳狀態使學生產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願望,要使學生處於積極思維探究的狀態之中並把這種狀態很快融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來。導入的方法有很多:歌曲導課、謎語導課、情境導課、故事導課、廣告導課、圖片導課、時事新聞導課、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課、鄉土地理導課、動畫、視頻導課、詩歌導課等。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導課方法,比如在導入「俄羅斯」一課中,我播放了索契冬奧會開幕式的視頻,俄羅斯基本地理概況通過LED光影和立體效果等形式生動向學生展現,使學生對俄羅斯基本概況有了感性的認識,引起了探究俄羅斯的強烈興趣從而為整節課的學習帶動了動力。
2.巧用多媒體,豐富課堂教學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有效地運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如計算機、電影、電視、錄像、錄音、幻燈、投影等),把抽象的教材轉化為形聲影像,讓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器官同時動起來,讓學生有如親臨其境的感覺。這樣課堂效果不但能事半功倍,而且強化了課本知識,更能使學習效果提高、升華。例如:在講述「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中,課文提及通過月食現象能推斷地球是球形。這是課文的難點,對於剛上初中的大部分學生來說,極少機會了解天文現象,更別說理解月食的成因了;如果課堂上光靠老師的講解也很難將月食的情景解釋清楚。怎樣才能攻克這一課文難點呢?恰巧任教其時出現月食的天文現象,我除了布置學生課前觀看天象外,課堂上也播放了月食的視頻短片和FLASH動畫,讓學生了解月食的成因和形成,從而得出從月偏食中可以看到地球自身的陰影是圓形,進而可以推斷出地球是球體。接下來我繼續提問,月全食時月亮是不是完全看不見呢,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紅月亮的有關知識。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手段教學,籍以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輕松掌握課文難點,提高學習效率。
3.精設課堂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新課程改革提出「課堂以活動為中心」,初中階段的學生活躍、好動,作為地理教師每節地理課應以一個或多個課堂活動貫穿於其中,我們應該根據授課內容和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精心設置課堂活動。初中地理課堂活動類型多樣,主要有辯論活動、討論活動、演示操作活動、游戲競賽活動、圖上作業活動、閱讀活動、練習活動等形式。
在講授「中國省級行政區劃」的內容時,一節課內要求學生記住34個省級行政區的全稱以及相應的位置,難度不少,怎麼能讓學生攻破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呢?我的教學設計分三步:第一步,向全班同學介紹易錯、難讀、難寫的省區;第二步,通過「讀圖活動」分小組討論,請大家說一下自己認為最有效、最快的記憶方法,並邀請學生上台展示。其實,記憶省區的方法有很多,課堂開始我並沒有向學生將34個省區一一灌輸,而是讓學生創造出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對於學生來說具有開放性而富有趣味性,學習效果顯著;第三步是課堂反饋環節,結合我自己改編過的題為「全世界都笑了」的網帖,請學生上台指圖出所提及的省區。網帖用生動詼諧的語言介紹了我國多個省區的地理人文風情,讓學生在了解各地地理概況的同時,也體會到國家的地大物博,增強了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熱情。
總之,形式豐富、不拘一格的課堂活動不僅能寓教於樂,更是課堂的助燃劑,能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積極主動參與探究,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促進高效課堂的生成。
4.安排小組合作,讓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
地理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地理課堂應該是多維、互動、活動性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問題為載體,以「小組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真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獲得地理知識和掌握地理學習方法。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對學生來說是難點,我採用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利用橡皮泥模型自製沙盤來認識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地表形態和等高線,使學生在自製沙盤過程中自主學習探究、發現知識。部分的課堂活動安排如下:(1)課前布置各學習小組製作橡皮泥模型。(2)課堂上讓學生根據自己小組製作的模型,畫出等高線地形圖。(3)教師引導同學們對照等高線和模型中山頂、陡坡、緩坡,小組討論並總結出等高線特點在班內進行展示。(4)教師小結歸納。(5)繼續小組討論如何判別山脊、山谷、鞍部和緩坡的等高線地形圖,並全班展示。(6)小組展示期間,可以是各小組互相質疑、提問、回答的過程,通過小組間的互動得出結論。(7)教師總結歸納。
地理課上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不但能積極發揮學生主動性,更能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隨後的各小組在全班展示合作成果,能讓學生經歷體驗、感知、分析等思維活動,啟發誘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索思考,幫助學生吸收和內化新知識,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也具有最好的學習效果。小組間的質疑、提問、回答環節,教師不需要過多講授,只需作出適當的引導,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爭論,互相交流想法,互相取長補短,他們的互動能產生不少有價值的知識,使課堂效果得到升華。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不但能使他們掌握知識點,還能從中領悟學習方法,學會怎樣去思考問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能讓學生學會選擇與判斷什麼是正確的觀點與做法。
四、建立合理評價機制,促進學生更好更快成長
評價的目的是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讓他們更明智、理性地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採用合理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正確的評價中得到全面發展。評價的形式可以分為: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幫助學生發現自我,認識自我,改進自我。通過組內互評或者組間互評,小組之間的竟爭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組員之間互幫互學,關系融洽,課堂教學效率得到長足提高。教師評價可分為課內評價和課外評價。課內評價,需要教師根據學生課堂上的表現能及時給予引導和正面的語言鼓勵,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課外評價,教師根據學生提交的作業、資料等,進行打分,給予定量評價。因此,合理的評價機制,可以促進學生全面進步,也是保證地理教學高效的重要因素。
五、重視教學反思,提升高效課堂質量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常常發現地理教學效果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略了對客觀因素的全面考慮,如:沒有考慮學生知識掌握水平、學生突發情況、也有可能因為教師經驗尚淺所致等等。因此,重視課後的教學反思,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觀念、教學過程等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是構建地理高效課堂小可缺少的環節。

總之,高效課堂是一個長期動態的、不斷深化且探索永無止境的命題,地理教師要勇於實踐、善於總結;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應充分體現以「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思想,關注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探究問題,讓地理學習真正成為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在初中地理課堂中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㈣ 地理復習

鄉土地理;指省區以下較小地區的綜合地理。內容包括本鄉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湖、土壤、植被的特徵及其相互聯系,各種自然資源的利用以及改造自然的成就和當地的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名勝古跡、人民生活情況等。
安徽省鄉土地理;
地理位置;位於中國東南部,是華東地區跨江近海的內陸省份,境內山河秀麗、人文薈萃、稻香魚肥、江河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橫卧江淮,素為長江下游、淮河兩岸的「魚米之鄉」。
地形;呈現多樣性,全省分為五個自然區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別山區、長江下游平原區以及皖南山區。長江流經安徽中南部,境內全長416公里,淮河流經安徽北部,境內全長430公里。
全省面積居華東第3位,全國第22位。其中:淮河流域6.7萬平方公里,長江流域6.6萬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萬平方公里
主要鐵路線有京滬線、隴海線、京九線、青阜線、阜淮線、淮南線、宣杭線、皖贛線、寧西線、寧銅線、滬蓉線、銅九鐵路、合九鐵路等等。
黃山風景區九華山風景區 天柱山風景區 琅琊山風景區 齊雲山 西遞宏村 經典徽派建築
徽州古城 萬佛湖風景區 太平湖 巢湖 等等。安徽素有緬懷革命先烈、發揚革命傳統的精神。紅色旅遊豐富, 藕塘革命紀念館及中原局舊址,渡江戰役前委遺址, 王稼祥紀念園, 蕪湖烈士陵園,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 大別山紅色 旅遊等87處紅色旅遊景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東部的省份,簡稱「皖」。公元1667年因清代江南省(明代南直隸)東西分置而建省。省名取自安慶府、徽州府首字。中華民國沿襲清代建置,仍置安徽省。對日戰爭期間曾分置皖北行政公署、皖南行政公署。1949年,以長江為界分設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皖南人民行政公署。1952年,重建安徽省。

㈤ 從哪能買到《安徽地理》

你想找的是安徽省鄉土地理教材,它的名稱可能是《安徽省地方文化常識》,找你們的地理老師咨詢就是啦!

中考地理知識點

我國的地形、山脈、河流、礦產資源分布,人口分布、民族分布、經濟帶的分布及特點;內

中南半島的國家及經容濟、物產、氣候、人口、雨量等;

南亞次大陸的國家、地形、氣候、經濟、物產、人口、雨量等;

各省份的地形圖和簡單的時區

㈦ 山西鄉土地理知識

山西省地處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東翼。地理坐標為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東西寬約29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全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境界輪廓略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以滔滔黃河為塹,與陝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依綿綿內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連。山西地形較為復雜,境內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種地貌類型。山區、丘陵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間。最高點為五台山的北台葉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點在垣曲縣境內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山西表裡山河,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大部分為山區和丘陵。東界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北亘北嶽恆山、五台山,南聳中條山,中立太岳山。五台山主峰葉斗峰海拔3058米,為華北最高峰。中部由北而南分布有大同、忻州、太原、臨汾、長治和運城等盆地。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兩大水系。境內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條,大於40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乾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長,全長659公里。被稱為中華民族文化搖籃的黃河,北自偏關縣老牛灣入境,飛流直下,一瀉千里,抵芮城縣風陵渡而東折,南至垣曲縣碾盤溝出境,途經19縣560個村莊,流程965公里。黃河流經晉陝峽谷,在吉縣壺口一帶河床突然下跌15至20米,流水直瀉,形成壯觀的壺口瀑布。

㈧ 跪求安徽省馬鞍山市初中地理生物會考重點內容

會考專題安徽省地理
一.位置、行政區劃和人口
1.安徽省位於我們偉大祖國的東部
(1)從緯度上看,安徽省地處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
(2)從海陸位置看,安徽省屬於內陸省份,與長江三角洲相接,距海不遠。
2.行政區劃
安徽省簡稱皖。全省劃分為17個省轄市。通常稱淮河以北稱為皖北,淮河與長江之間稱為皖中,長江以南稱為皖南。省會合肥。
3.人口大省
(1)人口總數居全國第8位。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口數量迅速增加。20世紀70年代實行計劃生育以來,人口增長速度逐步得到有效控制。由於人口基數大,每年凈增人口仍然很多,人口形勢十分嚴峻。
(2)人口密度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淮北平原、長江沿岸平原人口密度高
人口分布地域差異明顯 大別山區、皖南山區人口密度較低
(3)全國勞務輸出大省 (4)少數民族多,人口數量少
(5)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口城鎮化加快;人口老齡化速度開始加快;人口受教育狀況顯著改善。
二.自然條件
1.平原、山地、丘陵相間的地形(見安徽地理P13頁)找出:
北部淮北平原;中部大別山區和江淮丘陵 ;南部為長江沿江平原 和皖南山區 。全省最高峰:黃山主峰蓮花峰 。
2.溫和濕潤的季風氣候
安徽省地處我國東部季風氣候區。氣候的主要特徵為:四季分明,季風明顯,溫和濕潤,夏雨集中。
(1)溫度帶和干濕地區分布
淮河以北為暖溫帶(溫度帶)半濕潤(干濕地區)地區
淮河以南為亞熱帶(溫度帶)濕潤(干濕地區)地區<巢湖地區屬於淮河以南地區>
(2)降水分布特點:南多北少,山地多,平原和丘陵地區少。
(3)旱澇災旱頻繁,在各種自然災害中次數最多,范圍最廣,危害最大。其中淮河流域尤為突出。
3.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1)三大流域
①淮河橫貫安徽北部
②長江自西南向西北橫貫安徽,有「八百里皖江」之稱
南部的③新安江,屬錢塘江水系
(2)安徽省最大湖泊④巢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有「皖中明珠」之稱。
4.過渡性的植被和土壤
(1)自然植被分布具有從溫帶向亞熱帶過渡的特徵,自北向南依次為落葉闊葉林 、落葉闊葉和常綠闊葉混交林、常綠闊葉林。大別山區和皖南山地植被呈垂直分布。
植物資源豐富,植物品種繁多。有大面積的人工林和經濟林。
(2)土壤呈現自北向南過渡的明顯特點,淮北地區主要為棕壤,江淮地區為黃棕壤和黃褐土,皖南為黃壤和紅壤。在江淮和皖南地區有大片肥沃的水稻土。
三.經濟發展
1.農業大省
形成了淮北的小麥、長江流域的水稻和油菜、淮北和沿江的棉花、皖南山區和大別山區的林、茶等優勢產業帶
2.礦產開發—五大優勢礦產 :
煤炭:儲量居華東地區首位,集中分布在兩淮地區。
鐵礦:分布遍及全省,以馬鞍山、當塗、繁昌、廬江等地最為集中。
銅礦:主要分布在沿江的銅陵、池州、懷寧、廬江等地
明礬石、石灰石等非金屬礦產也比較豐富。
3.工業
(1)以淮南和淮北煤礦為中心的兩淮能源基地歷來是長江三角洲的能源供應基地。
(2)冶金工業
「鋼城」馬鞍山是華東地區重要的鋼鐵工業中心,是我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之一
有「古銅都」之稱的銅陵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電解銅生產基地
(3)汽車工業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建成了合肥、蕪湖等重要的汽車工業基地。
(4)家用電器工業聞名全國,合肥、滁州、蕪湖是全省重要的家用電器工業中心。
(5)高新技術產業:建成了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等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4.交通運輸
(1)鐵路:是安徽省交通運輸網的主體
主要鐵路
南北向:①京滬線、②京九線-阜淮線-③淮南線-④皖贛線、合九(九江)線
東西向:⑤隴海線、寧(南京)西(西安)線、寧銅(銅陵)線、銅九(九江)線
(2)公路運輸:是安徽省陸路運輸的主要方式。
已形成以合肥為總樞紐,以蕪湖、蚌埠、阜陽、安慶等為區域中心的四通八達的公路網。
(3)內河航運:長江、淮河、巢湖在全省內河航運中占重要地位,蕪湖、合肥是全省重要的內河港口。
(4)民用航空:合肥、黃山是國家一類空港口岸
5.城市格局「一點兩線」
(1) 以a合肥為中心點的省會經濟圈
(2)以b馬鞍山、c蕪湖、d銅陵、e安慶(簡稱宜)為重點的皖江沿線「馬蕪銅宜」城市群
(3)以f淮南、g淮北、h蚌埠為重點的淮河流域「兩淮一蚌」城市群
四.文化與旅遊
1.地域文化: 影響深遠的有徽州文化和桐城派等。
2.豐富的旅遊資源
(1)長江以南
五大名山
A黃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黃山「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B九華山: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齊雲山:道教名山
清涼峰、牯牛降:生物資源豐富,風景優美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世界文化遺產,「桃花源里的人家」、「中國畫里的鄉村」
新安江、C太平湖以及眾多的洞穴等; 涇縣新四軍軍部舊址等革命紀念地
(2)長江以北
D天柱山、E琅琊山、巢湖、花亭湖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大別山區的五大水庫(佛子嶺、梅山、響洪甸、磨子潭、龍河口)和F天堂寨
歙縣、安慶、壽縣、亳州等――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臨渙集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瑤崗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等革命紀念地
五、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1、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 水污染、酸雨、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減少。
2、初見成效的環境保護工作
一方面加強資源管理,合理開發利用水、土地和礦產等資源,強化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措施,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另一方面,堅持以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酸雨控制和城市及礦區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著力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
3、「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馬鞍山市和榮獲「全球環境保護500佳」稱號的潁上縣小張庄、八里河等環境保護先進典型。
4、生態省建設
巢湖屬於江淮丘陵崗地生態區—巢湖盆地農業與城鎮生態亞區。巢湖生態建設與保護的重點內容:實施水土保持,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退田還湖,從根本上解決江淮分水嶺地區易旱問題;治理巢湖污染,重點建設巢湖重點水域功能區。

㈨ 中考地理分少怎麼把握重點

買一本資料書,把里邊的知識點弄透

㈩ 有關安徽鄉土地理的知識

還可加些安徽旅遊景點的分布 安徽氣候的南北差異 安徽資源的利用開發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