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地理位置
㈠ 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在哪
你好朋友,莫高窟在甘肅省的敦煌市,是一個非常值得去游覽的一個地方,謝謝。
㈡ 酒泉市怎麼樣啊各個方面
市情概況
酒泉地區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與馬鬃山(北山)之間,東經93°~103°,北緯38°~43°。酒泉市位於東經98°20』~99°18』,北緯39°10』~39°59』之間。東與高台縣接壤,南依祁連山與肅南裕固族鄰。東西長104公里,南北寬84公里,面積3349平方公里。東接張掖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接蒙古人民共和國。東西長約680公里,南北寬約550公里,總面積19.12萬平方公里,占甘肅省面積的42%。全市共轄肅州、玉門、敦煌、金塔、瓜州、肅北、阿克塞7縣市區,市人民政府駐肅州區。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肅州區,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全市有漢、蒙古、哈薩克、回等24個民族,總人口近100萬人。這里是古絲綢之路黃金地段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一片充滿神奇魅力和無限生機的熱土。
酒泉,山脈連綿,戈壁浩瀚,盆地毗連,構成了雄渾獨特的西北風光。既有銀妝素裹的冰川雪景,也有碧波溪流的平原綠洲,還有沙漠戈壁的海市蜃樓。這別具一格的風光勝景,不但是一個令人嚮往的觀光樂園,而且表現著酒泉大地生態環境的個性特點和自然地理特徵,成為了解酒泉山山水水和學習生態環境變化規律的課堂,對戈壁明珠——酒泉綠洲缺少了解的人們,在這里會得到精神上的滿足,享受到獲取新知識的快樂。
在這里享受到最重要的新知識之一,就是在酒泉熱土上由於大自然的運動和人類的活動,創造了奇異瑰麗的自然美景和雄偉壯麗的建築工程(人文景觀)。這些文化和自然遺產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和歷史條件下產生,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成了人類的共同責任。由此,使我們想起了1972年在巴黎召開的第17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86年以來,經我國政府有關部門的努力,世界遺產委員會就先後將我國列入遺產名錄,從而大大提高了遺產所在地之一的酒泉地區的知名度。尤為使人慶幸的是,酒泉人一向把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要領結合在一起,打破了長期以來認為互相對立的觀念。
酒泉大地的自然環境,不能決定這片土地的歷史命運,但它本身對歷史命運,卻不能不產生重大影響。
酒泉人,曾經創造了輝煌的歷史文化,為古代亞、歐地區民間的聯系、交往,為絲綢之路的存在、發展、繁榮、興旺,也曾做出特殊的貢獻,付出過種種犧牲。在這片土地上,曾經演出了一幕幕扣人心弦、攝人魂魄的歷史話劇。那麼,這一切和它們曾藉以展開的歷史舞台,究竟是什麼樣的?具有怎樣的特徵呢?請看下面的敘述。
酒泉雄奇壯美的自然景觀,不僅使這里山河壯麗,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而且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輝煌的歷史留下了豐厚的積淀。
酒泉人在浩漠奇山裡創造了新時代壯美畫卷:酒泉大地擁有15萬公頃耕地、466.3萬公頃牧草地。在48個礦種的572處礦床中,舉世無雙的礦產令人驚心羨慕,其中塔爾溝鎢礦為亞洲第一大鎢礦,老君廟則是我國最早的天然石油基地,黑溝鐵礦被酒泉的鐵山精神揭開了神秘的面紗,並與酒鋼之魂一齊寫在了共和國的工業史冊上。
酒泉的自然風貌具有無窮的魅力。莽莽黑戈壁灘上的每塊石頭,都能講出一個故事。無邊無際的黑色礫石,不知是烈日還是古戰場的烽火燒焦了它,放射出古老而又迷人的靈光。天無飛鳥,地無草木的金色沙粒上,柔和流暢的線條,如凝固的泥浪,流向天際。且不說三危山、鳴沙山、月牙泉之神、之奇、之美,僅宰吾結勒之頂的現代冰川就足以使人留戀忘返。這里一個個水晶石般的世界,使含情的綠洲被古老的絲綢之路連在一起,似一串綠寶石掛在大戈壁坦盪的胸前。
酒泉地區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東連張掖,西鄰新疆,南連青海,北界內蒙古和蒙古國。東西長約680公里,南北寬約550公里,總面積19.12萬平方公里,占甘肅省面積的42%。全區共轄酒泉、玉門、敦煌三市和金塔、安西、肅北、阿克塞四縣,地區行署駐酒泉市。全區有漢、蒙古、哈薩克、回等24個民族,總人口100萬人。這里是古絲綢之路黃金地段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一片充滿神奇魅力和無限生機的熱土。
夏、商、周、春秋戰國到秦,古老的西、氐、月氏、烏孫、匈奴等游牧民族先後在這里游牧狩獵,互爭雄長。西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派遣驃騎馬將軍霍去病兩次出擊河西,大敗匈奴後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據兩關」(酒泉、武威、張掖、敦煌、陽關、玉門關),修長城,設亭障,移民屯田,發展農耕,開通絲路,掀開了這里開拓發展的新篇章。從此,在這片神奇的綠洲上,孕育發展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藝術、關隘要塞、長城烽燧、大漠駝鈴、畫工青燈、石窟佛陀,悲壯的征戰、開拓的艱辛、傳奇的故事、豪邁的詩篇,構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歷史畫卷,各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張騫「鑿空西域」後,這里成為漢朝經營河西、開拓西域的重要基地和戰略前哨。綿延起伏的漢、明長城,立守千年的陽關、玉門關、肩水金關,為雄偉的長城文化增添了濃重的一筆。兩漢、魏晉、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延伸、擴展、繁榮,作為「華所交」之地,這里成為東方與西方經濟、文化、藝術交流的必經通道和重要中轉站,為促進中西兩大文明的廣泛交流,互相吸納,共同發展發揮了重要而獨特的作用。全區境內分布著一千餘個獨具魅力的西部文化勝跡。以莫高窟、榆林窟為代表的古代石窟藝術;以瓜州城、橋灣城區、玉門關、陽關、漢、明長城及100餘座烽燧為代表的古長城、關隘遺址;以酒泉鍾鼓、白馬塔、金塔為代表的古建築藝術;以敦煌祁家灣、酒泉下河清等為代表的古墓群遺址,加上火燒溝文化遺址、趙家水磨道遺址以及被譽為本世紀文史資料第五大發現的「懸泉置」遺址等,都向人們追述著酒泉地區昔日的風采。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輝煌的歷史文化為酒泉留下了豐厚的資源。純朴、勤勞的人民也為酒泉創造了解優越的經濟、文化環境,集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形成了特有的三大資源優勢:
一是豐饒富庶、開發便利的水利的水土資源。全區有發源於祁連山冰川積雪區的三大河系、16條河流,地表水年徑流量33億立方米,其中可供工農業開發的27億立方米。地下水總補給量29.7億立方米,可開采利用的水能蘊藏量22萬千瓦解。總耕地面積226萬畝,森林81萬畝,草原6689萬畝,還有宜農宜林荒地478萬畝。
二是得天獨厚、儲量豐富的礦產資源。全區礦藏種類多,儲量大,品們高。已探明的5個成礦帶共有礦點572處,其中經國家地礦部門勘察認定,構成礦床的92處,礦種48類,均分布在走廊南北的山脈中。金屬礦藏主要有金、銀、銅、鐵、鉛、鋅、錳、鎢、鉻等,其中位於肅北縣塔爾溝的鎢礦儲量居亞洲第一,大道爾吉鉻礦儲量居全國第三,黃金開采量居甘肅省首們。非金屬礦藏主要有石油、石棉、菱鎂、螢石、芒硝、煤炭、大理石、花崗岩等。其中石棉儲量居全國第三,菱鎂儲量居甘肅省第一。石油資源也十分豐富,是全國最早開發的石油工業基地。
三是絢麗多姿、聞名遐邇的旅遊資源。全區境內遺存著大量獨具魅力的歷史文化勝跡。已查明的文物景點有1153個,其中國家級文物景點14處。省級208處。目前,已開發利用98處。舉世聞名的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矗立千年的陽關、玉門關,神奇的鳴沙山、月牙泉,別具一格的民谷游、廟會、狩獵等旅遊項目,吸引著海內外旅遊觀光者,是古絲綢之路上旅遊黃金地段。
㈢ 河西走廊的歷史介紹下
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間,長約9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百公里,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稱甘肅走廊。因位於黃河以西,又稱河西走廊。
中國甘肅省西北部狹長高平地,在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烏鞘嶺以西,甘肅新疆邊界以東。
因位於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名。又因在甘肅境內,也稱甘肅走廊。東西長約1,000公里,南北寬百餘公里,海拔1,500公尺左右。大部分為山前傾斜平原。
走廊分為三個獨立的內流盆地︰玉門、瓜州、敦煌平原,屬疏勒河水系;張掖、高台、酒泉平原,大部分屬黑河水系,小部分屬北大河水系;武威、民勤、永昌平原,屬石羊河水系。在整個走廊地區,以祁連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綠洲農業較盛。走廊自古就是溝通西域的要道,著名的絲綢之路就從這里經過。陳運和詩《絲路化詩》稱之為「連續,絲路是一個個苦的日子 延伸,絲路像一程程甜的歷史 吹起,絲路如一支支豎的簫 奏響,絲路似一段段橫的笛 抒發中原對西域的情感交流 表達西域致中原的崇高敬意 途經數千年的變革 荒漠驛道至今縈繞仍不止 翻閱上萬篇的故事 河西走廊駝鈴餘音傳天際 古詩般的絲路 絲路般的古詩 」。
敦煌莫高窟和陽關均位於走廊西部,蘭新鐵路也由此通過。
㈣ 敦煌地理位置及氣候環境
敦煌,由甘肅省酒泉市代管,位於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交匯處,介於東經92°13′—95°30′,北緯39°40′—41°40′之間,總面積3.12萬平方千米。敦煌是
暖溫帶氣候。
敦煌市屬典型的暖溫帶乾旱性氣候。降雨量少,蒸發量大,晝夜溫差大,氣候乾燥,四季分明。春季溫暖多風,夏季酷暑炎熱,秋季涼爽,冬季寒冷。
全年日照時數為3246.7小時,年平均降水量42.2毫米,蒸發量2505毫米,年平均氣溫9.9℃,最高氣溫41.7℃,最低氣溫-30.5℃。年平均無霜期152天。
(4)莫高窟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敦煌四面環山。南枕氣勢雄偉的祁連山,西接浩瀚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東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地處青藏高原北部邊緣地帶,是一個高山和沙漠、戈壁環繞的小綠洲,以戈壁、沙漠和山地為主,綠洲面積佔4.5%,平均海拔1100米。
敦煌綠洲由黨河滋補,發源於祁連山的黨河,全長390公里,流域面積1.68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3.02億立方米,是敦煌人民的母親河。境內除黨河外,地面水還有西水溝、東水溝、南湖泉水區,年徑流量0.62億立方米。
敦煌地處青藏高原北部邊緣、河西走廊的西端。黨河穿越境內,兩岸有綠洲,此外的四周均被塔克拉瑪干沙漠所環繞。全市年平均氣溫9.5 ℃,降水量42毫米。主要的作物是棉花及小麥、玉米、水果等,為甘肅省重要產棉區之一。
㈤ 模仿莫高窟的地理位置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版時期,歷經十六權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與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6、嘉峪關 嘉峪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千米處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連陲鎖鑰之稱
㈥ 根據敦煌的地理位置,說一說莫高窟為什麼能歷經風雨而保存下來
莫高窟地處氣候乾燥的西北沙漠,衰落後人跡罕至,所以彩塑和壁畫得以完好保存
敦煌地處戈壁灘中,雖然乾燥的環境使這些藝術瑰寶得以保存下來,但風沙等惡劣氣候也對石窟及其文物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㈦ 敦煌莫高窟地理位置及重要性
敦煌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交匯處,全市總面積3.12平方公里,其中綠洲面積1400平方公里,僅占總面積的4.5%,且被沙漠戈壁包圍,故有"戈壁綠洲"之稱
光緒26年(公元1900年),在16窟北壁發現砌封於隱室中滿貯從三國魏晉到北宋時期的經卷、文書,織綉和畫像等約5萬余件。文書除漢文寫本外,栗特文、佉盧文、回骨文、吐蕃文、梵文、藏文等各民族文字寫本約佔六分之一。文書內容有佛、道等教的教門雜文的宗教文書,文學作品、契約、賬冊、公文書函等的世俗文書。 敦煌藝術的發現,名聞中外,它對我國古代文獻的補遺和校勘有極為重要的研究價值。[2] 石窟內部佛像
莫高窟是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於一體,以壁畫為主、塑像為輔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禪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壇窟、四壁三龕窟、大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遠,最大的第16窟達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並有走廊、棧道等相連,現多已不存。 莫高窟壁畫繪於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跡、經變、神怪、供養人、裝飾圖案等七類題材,此外還有很多表現當時狩獵、耕作、紡織、交通、戰爭、建設、舞蹈、婚喪嫁娶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畫作。這些畫有的雄渾寬廣,有的鮮艷瑰麗,體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特色。中國五代以前的畫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畫為中國美術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也為研究中國古代風俗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形象和圖樣。據計算,這些壁畫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長達25公里的畫廊。 莫高窟所處山崖的土質較松軟,並不適合製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為石胎泥塑外,其餘均為木骨泥塑。塑像都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單身像和群像等多種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兩側侍立弟子、菩薩等,少則3身,多則達11身。彩塑形式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像力豐富、造詣極高,而且與壁畫相融映襯,相得益彰。 它是一個九層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處在崖窟的中段,與崖頂等高,巍峨壯觀。其木構為土紅色,檐牙高啄,外觀輪廓錯落有致,檐角系鈴,隨風作響。其間有彌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繪而成,是中國國內僅次於樂山大佛和榮縣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納大佛的空間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樓外開兩條通道,既可供就近觀賞大佛,又是大佛頭部和腰部的光線來源。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當時為5層,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進行了重 莫高窟內佛像
建,並改為4層。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現在的9層造型。 莫高窟的壁畫上,處處可見漫天飛舞的美麗飛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個反彈琵琶的飛天仙女的形象。飛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釋天的神,能歌善舞。牆壁之上,飛天在無邊無際的茫茫宇宙中飄舞,有的手捧蓮蕾,直沖雲霄;有的從空中俯沖下來,勢若流星;有的穿過重樓高閣,宛如游龍;有的則隨風漫卷,悠然自得。畫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長線、舒展和諧的意趣,呈獻給人們一個優美而空靈的想像世界。 艷麗的色彩,飛動的線條,在這些西北的畫師對理想天國熱烈和動情的描繪里,我們似乎感受到了他們在大漠荒原上縱騎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許正是這種激情,才孕育出壁畫中那樣張揚的想像力量吧!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採納,謝謝!
㈧ 根據敦煌的地理位置,說一說莫高窟為什麼能歷經風雨而保存下來
莫高窟地處氣候乾燥的西北沙漠,衰落後人跡罕至,所以彩塑和壁畫得以完好保存
敦煌地處戈壁灘中,雖然乾燥的環境使這些藝術瑰寶得以保存下來,但風沙等惡劣氣候也對石窟及其文物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㈨ 龍門石窟,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的具體位置在那啊誰知道
龍門來石窟位於河南省洛自陽市南十三公里處
雲岡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有窟龕252個,造像51000餘尊,代表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
莫高窟位於中國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的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前臨宕泉河,面向東,南北長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錯落、鱗次櫛比,上、下最多有五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