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延慶市地理位置的特點

延慶市地理位置的特點

發布時間: 2021-02-13 19:19:28

① 延慶鎮的地理位置

北與張山營鎮交界,南與大榆樹鎮相連,西臨康莊鎮,東接沈家營鎮,土地平坦肥沃,交通發達便捷,110國道、大秦鐵路、媯水河穿境而過,位置優越,環境秀美,生態優良,人文薈萃。

② 簡述北京遠郊區縣地理位置特點

就是北京的遠郊區縣呢,它的地理位置就是基本上都跟河北zero, 離北京市區呢,都相對不是很遠。

③ 八達嶺長城的地理位置及所屬地的氣候類型和特徵。

八達嶺長城的地理位置及所屬地的氣候類型和特徵。
地理位置: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延慶縣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氣候特徵: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④ 指出延慶地理位置的特點

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回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始建於答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統一中國,派遣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逐匈奴後,把原來分段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並且繼續修建。其後歷代不斷維修擴建,到公元十七世紀中葉明代未年,前後修築了二千多年。長城西至甘肅嘉峪關,東至鴨綠江。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徵。牆的結構內容是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而定的,總觀萬里長城的構築方法,有如下幾種類型:1.版築夯土牆;2.土坯壘砌牆3.青磚砌牆4.石砌牆5.磚石混合砌築6.條石7.泥土連接磚。用磚砌、石砌、磚石混合砌的方法砌築城牆,在地勢坡度較小時,砌築的磚塊或條石與地勢平行,而當地勢坡度較大時,則用水平跌落的方法來砌築。

⑤ 請簡介八達嶺長城的地理位置及軍事防禦的作用和特點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延慶縣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八達嶺地理環境優越,自古以來就是通往山西、內蒙、張家口的交通要道。1998年,八達嶺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交通十分便利。而且,八達嶺的年平均氣溫比北京低3℃以上。八達嶺長城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一部分,是明長城的一個隘口。史稱天下九塞之一,是萬里長城的精華,在明長城中,獨具代表性。該段長城地勢險峻,居高臨下,是明代重要的軍事關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八達嶺長城其關城為東窄西寬的梯形,建於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嘉靖、萬曆年間曾修葺。關城有東西二門東門額題「居庸外鎮」,刻於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門額題「北門鎖鑰」,刻於萬曆十年(1582年)。兩門均為磚石結構,券洞上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連接關城城牆,台上四周砌垛口。
八達嶺長城為居庸關的重要前哨,古稱「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明長城的八達嶺段是長城建築最精華段,集巍峨險峻、秀麗蒼翠於一體,「玉關天塹」為明代居庸關八景之一。
八達嶺原為隘口,後建關城。明隆慶三年(1569年)至萬曆十年(1582年)在各口修建障塞,並在各口兩側的山上建起邊城、梢牆、擋馬牆等,後來逐漸增建為長城,並修築敵樓、墩台。起自川草花頂,經石佛寺口、青龍橋東口、青龍橋西口、王瓜峪口、八達嶺口、化木樑口、於家沖口、黑豆谷口至石峽峪,全長約12千米。八達嶺長城、關城、城牆、要塞及關溝中部的居庸關構成明代北京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
岔道城 岔道城
在八達嶺火車站附近,有一座氣勢雄渾,建築堅固的大城堡,這就是"北門鎖鑰"關城的前哨指揮部——岔道城。據《居庸志略》載:"八達嶺為居庸之禁扼,岔道又為八達嶺之藩籬"。當時設有"把總"三名,駐兵八百員,在八達嶺長城中起著十分重要的軍事防禦作用。
古炮
陳展於八達嶺關城內登城入口處的馬道旁,共有五尊鐵炮,為當時的先進武器之一。其中最大一尊炮筒長2.85米,口徑105毫米,射程達千米以上,威力甚大。炮身上刻有"敕賜神威大將軍"字樣,為明代崇禎十一年(1638年)製造。該炮是1958年從八達嶺東十餘里的張堡地方運來的。另外四尊牛腿小炮,為1957年整修長城時的出土文物,同時還發掘出數百枚炮彈,均為明朝製品。據《武備志》記載:"古代以機發石,其機之木架,形如虎蹲。後來使用火炮,炮身短而粗大,以發開花彈者,名虎蹲炮,俗稱田雞炮",由此可見當時武器情況之一般。
關城
八達嶺關城東門外有一座廟,名望京寺,內有石岩鑿成的大悲佛像;西門外立有牌坊,橫額書「驅胡萬里」。弘治十八年(1505年)經略邊務大理寺少卿吳一貫修建關城時,廟及牌坊皆拆毀。關城設東、西關門,西城牆下部用10餘層花崗岩條石壘砌,上部砌大城磚。牆寬20餘米、厚17米、高7.8米;頂部為長方形城台,長19.8米、寬14.15米,面積280.17平方米,四面築宇牆垛口。城台兩側30~40米處,各建敵樓1座,以牆連通,與關城構成犄角之勢。西城牆兩側連接有南、北兩道城牆,兩牆均建於山脊之上,東低西高,成U字形,在東門相遇。城牆厚3.3米、周長2 070米、高7.6米。東西門相距63.9米,城內面積約5 000平方米。嘉靖十八年(1539年)立東門,門額書「居庸外鎮」;萬曆十年立西門,門額書「北門鎖鑰」,均保存完好。
城牆
八達嶺長城城牆高6~9米,平面呈梯形,底寬6.5~7.5米、頂寬4.5~5.8米。大部牆頂寬闊平坦,可以「五馬並騎、十人並行」;青龍橋一帶,山陡坡險,牆頂較窄,最窄處僅2米多。城牆中線偏於外側,外側牆高,內側牆低。牆兩側用花崗岩石條包砌,石條寬0.5米、高0.4米、長0.8~1米不等,最長石條達3.1米,重1.5~1.7噸。無論陡峭山坡或平緩地段,石條均逐層水平壘砌,縱橫交錯,橫架豎壘,咬合成一體,合縫處灌以灰漿。牆體內填泥土、石塊,用夯砸實。牆上體為3~4層城磚,用石灰膏粘接灌縫。城面上用牆磚鋪砌,使牆頂平整。牆磚長0.4米、寬0.2米、厚0.1米,每塊磚重15千克,在坡度較大的陡峭地段,築成梯道,便於上下。牆頂兩邊有磚砌矮牆,外側叫雉堞或垛牆,內側叫宇牆或女兒牆。垛牆為迎敵面,牆高1.7~2米,便於掩護人體,一般在人體胸部高度開始築垛口,垛口之間距離約1米。垛口的磚是特製的,一邊為斜邊,碼在口上,呈扇面狀,外寬內窄,觀察面大。擋垛上部設有瞭望孔。牆下部砌有射孔,用以射箭投石。部分射孔和瞭望孔的磚面上雕有圖案花紋。內側宇牆高約1米。垛牆和宇牆都用城磚砌成,牆頂用一層脊磚。脊磚兩邊低中間高,或內側高外側低,便於排水。城牆頂部形成有牆的巷道,在兩邊牆根砌有小水槽,積水沿水槽流到較低處的宇牆下部,經出水孔把水引至牆外的吐水嘴上,瀉流城牆外。吐水口是1米多長的石槽,在長城內側,伸出牆體以外。每隔一定距離,城牆下部即開有一個登城口。口為券門洞,高1.8米、寬0.8米,門框用4塊規格一致的石料組裝,門內有石階,通向城牆頂上。城牆在跨過溪流、沙河的地方都用磚砌成水門,有的大如城門,如石佛寺水關;有的較小,像一座橋,城牆從橋上經過。城牆經過小路時留有一個過門,平時可以出入,戰時堵塞。
敵樓
八達嶺長城共有敵樓43座,形制相仿又各具特色,其中有巡邏放哨用的牆台,也有上、下兩層的敵台,上層周圍設垛口和射洞,下層為士兵住宿和存放物資的房舍。台堡的距離根據山勢和地形而設。一般敵樓為兩層,高10米、長寬均10米。全部為磚石結構,第一層和第二層頂部做成許多拱券,有梯道上下。兩層均有射擊口、瞭望口和吐水嘴,樓上有垛口,台突出牆外,收牆於台內。已修復南四樓、北四樓及北五樓等16座敵樓。
①南、北四樓。位於關城南、北兩峰上,南、北各有4座敵樓,是最早開放游覽的地段。兩峰相對高差大、坡度陡,敵樓由低處向高處依次峙立,南北遙相呼應。從關城到南四樓,城牆長685.8米,高度上升127米,平均每6米即上升1米。三樓與四樓之間,山勢陡峭,城牆逶迤約500米,最險要處坡度達70度。從關城到北四樓,城牆長767.5米,高度上升155米,比南峰距離長,但較南峰平緩。過第三樓呈馬鞍形,先下到鞍座部再往上登第四樓,此段有100餘級台階。這8座敵樓與敵樓之間的長城於20世紀50年代修復。北峰4座敵樓本為兩層,只恢復了3座,第三座的上層未恢復;南峰第一、二座的上層也未恢復,南三樓上原有鋪舍,柱基依在,未復原。每座樓原來都有記載修築經過的題名石碑,已無存,只留碑座。有的敵樓券門的門樞臼和放門杠的孔眼依稀可見。
②北五樓。券洞最多的敵樓。樓長9.25米、寬9.34米,上下兩層。從券門進入一層,內有許多券洞,每面4行磚垛,每垛之間都用券頂拱連,共30餘個券洞托起第二層的地面。
③北六樓。面積最大的敵樓。樓長12.6米、寬8.5米,底層面積約100平方米。長面7行磚垛,寬面4行,垛頂發券,形成四方廊形券道,中間留空,成為長方形天井。可從天井登梯上到樓頂。
④北八樓。海拔888米,為八達嶺長城海拔最高的敵樓,是俯瞰長城最佳之處,故又名觀日台。樓內兩層,有梯可上。一層迎敵面有6個箭窗,其數目之多居敵樓之首。關城平台到北八樓長城相距1500餘米,相對高度228米。
⑤建有鋪舍的敵樓。新修復的敵樓中有兩座建有鋪舍。一是北十樓,一是南六樓。鋪舍是建在二層樓上的小屋,硬山頂,雕窗紅柱。
墩台
又稱烽火台。八達嶺長城外的東、西山上,各有一座墩台。墩台高均五丈,周圍建小城,高一丈五尺,上設懸樓壘木,下設壕塹吊橋,外設塌窖陷阱;門道上置水櫃,冬日盛冰、夏日盛水;不修台階,以繩梯上下;每台有火銃、火炮2門,有守卒10人,由附近城堡駐軍防守,與城堡組成一個縱深防禦網。明成化二年(1466年)規定舉烽辦法,即敵人來百人以上一烽一炮;五百人以上二烽二炮;千人以上三烽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烽四炮;萬人以上五烽五炮。
城台
又稱牆台。指稍高出長城牆頂,四周砌有堞牆、垛口、射洞等平台型建築。此是古代士兵們的巡邏放哨之處,以及發生戰爭時進行據守防禦的地方。例如八達嶺關城門頂的平台,即為城台。
戰台
修築於長城沿線的交通要道或地勢險要之處,為碉堡式建築,有一、二、三層之分,規模大小不 一。內可儲兵器、彈葯及其他戰略物資,作用大於敵樓。據明代劉效祖所著《四鎮三關志》記載,在戚繼光的規劃和督辦下,從山海關至北京的長城沿線,共築敵台、戰台一千二百座(原計劃要建三千座)。當遇戰爭爆發之時,在敵台上可"從上臨下,用火器、佛郎機、子母炮更番擊打","器用盡以火炮代之"。一個戰台一般需30人守台、30人守垛,分6伍,備火葯300斤。此外,在戰台上還存有神箭、鐵棍,以及數以千計的大小石塊,同時還儲備一個月的口糧和用水等。這種"製作久而彌精,心思熟而愈巧"的戰台設施,既可出擊,又可據守,並可與長城上的城台、敵台(敵樓)等軍事設施密切配合,以組成密集的火力網,大大地增強作戰威力,有效地阻擊敵騎進攻,在軍事防禦上起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戰術作用。
即使是有了火器的時代,要塞和陣地的依託仍然是必不可少,長城本身就是積極防禦的代表傑作,在要塞中可以安全保護我們的軍隊,囤積糧草物資,長城最大的作用不是在於那道牆而是牆連接起來的要塞,這樣的一個要塞的作用至少超過了那些普通的要塞多個以上。歷史上游牧民族對長城常常苦惱不已,他們只能在防禦堅固集有重兵的要塞前面戰斗才希翼戰略上的突破。而迫使他們在不利環境下的會戰正是長城的發揮的軍事意義。而正是有了長城,那些原本孤立的要塞不再是孤立的了,因此也更不容易陷落。
明朝初期蒙古族的勢力還十分強盛,朱元璋採納了朱升「高築牆」的建議,不僅各州府縣的城池構築得十分鞏固,而且對長城的修築和防務十分重視。在長城外建立軍事重鎮,封諸王子率軍駐扎邊鎮,實行軍屯以守國境。大體沿長城一線劃為九個防區,是謂「九邊」:「九邊」之前,設置了大寧[寧城]、開平[多倫]、東勝[托克托]三衛;並且分別以居庸、紫荊、倒馬「內三關」和雁門、寧武、偏關「外三關」為樞紐,構成兩道長城防線。占燕山、軍都山、太行山以及恆山、管涔山、呂梁山之地利,加大了防禦縱深,瞰制了主要殲敵戰場。這種防禦布勢,不僅著眼於敵人從正面[薊州、宣府、大同]進攻,而且考慮了敵人取陝、晉組織戰略迂迴的可能,是比較縝密的。京師核心防禦的組織,充分體現了環形防禦的思想。主要防禦方向居庸關的外鎮在八達嶺,再往北有岔道城,而南口堡則既是接應前出的據點,亦是防敵側背包抄的對外正面。京東方向,則針對通州北塞籬村至懷柔蘇家口間地形平漫的不利情況,密築敵台,界之以牆,使京師有重關之險。由於邊防的鞏固,保障了國家的安定,社會的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明成祖時,利用長城作為掩護野戰部隊集結的基地,親率大軍進行五次北征,保護了邊境不受侵犯和襲擾。成化時,由於延綏巡撫都御史餘子俊調集軍民大修邊牆,使侵入河套的韃靼退兵,邊牆完成後八年之久不敢犯邊境。隆慶時,邊患千緊,於是調抗倭名將戚繼光到薊州主持長城防務。戚繼光自選沿山海關到居庸關長在構築空心敵台,加強長城的防禦功能,其次根據長在附近地形特點,訓練守城部隊,在邊外山谷丘陵地用步戰,平原開闊地用車戰,近邊之地用馬戰。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兀良哈朵顏部酋長董狐狸率部侵擾邊境,被戚繼光打敗,並派兵出塞追地擊,將董狐狸的北北長禿擒獲,後來董狐狸嫻率族民三百人,叩關請罪表示願意投降,才將長禿放回,並建立通貢互市關系。戚繼光在薊州的十六年間,邊防安定,生產發展。戚繼光認為,「守固以築台為策,而戰必以練兵為先,」將築城與訓練雙管齊下的經驗,甚得重視。

中國地理位置的特點是什麼

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國土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少部分為寒帶和熱帶,面積96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面積的十五分之一,占亞洲面積的四分之一,差不多等於整個歐洲的面積。在世界上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第三位。領土最北位於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最南端在北緯4°附近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多公里,跨緯度近50度。最東端在黑龍江和烏里江的主航道會合處,最西端在帕米爾高原上,東西時差4個多小時。我國陸上疆界線長達2萬多公里,與朝鮮、越南、寮國、緬甸、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俄羅斯等15個國家相鄰。

我國的地勢

我國地勢的總趨勢是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最高一級階梯是雄踞我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它是世界上地勢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位於我國西南邊境上的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主峰珠穆朗瑪峰就聳立在我國和尼泊爾邊境上,她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越過青藏高原北緣的昆侖山脈、祁連山脈和東緣的橫斷山脈,地勢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左右的第二級階梯。在這一階梯上,分布著許多巨大的高原和盆地。著名的大高原有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主要的大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准噶爾盆地。位於天山東部的吐魯番盆地,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地方,其中艾丁湖海拔為-154米,是中國陸地上的最低點。

翻過第二階梯東緣的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等,就進入了第三級階梯。這一級階梯海拔在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有幾乎連成一片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此外還有交錯分布的丘陵和低山。

第三階級梯以東,是我國大陸向海洋延伸的大陸架和島嶼帶。這里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內。環抱祖國陸地的淺海海底,則是第四級階梯。

我國地形的特點

我國地形多種多樣,類型齊全而又交叉分布,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融洞無不典型壯觀。我國平原少,山地多,陸地高差懸殊。山地、高原、丘陵等約占總面積的66%,平地約佔34%。全國近70%的縣區分布在山區。

⑦ 延慶縣的功能定位是什麼

服裝紡織、綠色食品(農產品加工)、生物制葯、機械製造和新能源五大主導產業,構建延慶生態工業的框架,目前,工業實體企業達到420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5家。延慶縣積極發展高端、高效、低能耗、無污染的生態友好型工業,新能源產業異軍突起,食品加工業、醫葯製造業、機械製造業和服裝紡織業這些傳統產業依託產品研發,實現了重新崛起。通過技術改造,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2008年,全縣工業產值40.2億元,工業稅收1.8億元,利潤總額7850萬元,新增就業1580人。2008年產值超過1億元的企業達到7家、納稅超過100萬元的企業達到20家。
如今,延慶縣在首都生態涵養發展區的功能定位上,正在「發展」二字上做足文章,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涵養良好的生態環境、明確的發展思路,延慶工業發展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發展生態友好型產業

多年來,延慶縣的產業一直以農業和旅遊為主,工業發展相對較慢,規模企業較少。從1995年開始,延慶縣開始清理小型污染較重企業,並逐漸開始關停並轉小化工、小鑄造、小水泥、小電鍍、小造紙等污染型小企業,截至2005年底,延慶縣關停了舊縣磚廠、延慶水泥廠等70多家「五小」企業,徹底清除「五小」企業。

與此同時,延慶縣全面調整產業結構,依託土地價格低、勞動力成本低、環境質量高的「兩低一高」優勢,積極發展生態友好型工業,杜絕高能耗、有污染企業入駐,著重引進和發展高端、高效、低能耗、無污染的生態友好型工業。從2005年開始,延慶縣按照首都生態涵養發展區功能定位,統籌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走出了一條符合延慶特點的工業化道路。近4年來,延慶縣工業產值年均增速17%,工業稅收年均增速35%,增速位居全市各區縣前列。

同時,延慶縣以開發區和產業基地為平台,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退出了一批「三高」企業,培育了九龍清潔生產、慶和脫鹽回用等10多個循環經濟示範項目和北京玻璃鋼、三吉利等20多家自主創新企業,基本形成了新能源、綠色食品(農產品加工)、生物制葯、服裝紡織、機械製造等幾個主導行業。最可貴的是,全縣工業幾乎沒有任何污染。據延慶縣經委統計,「十五」期間,全縣萬元產值平均能耗0.3噸標煤,低於全市平均0.5噸標煤的標准。萬元產值平均水耗7.1噸,低於全市平均15.8噸的標准。

傳統工業產業開新花

社會的發展要求傳統工業加快產品更新換代,一個沒有強大的產品研發能力的企業必然在市場競爭中走向劣勢。依託產品研發和技術改造,傳統工業也能「老樹發芽開新花」,實現重新騰飛。

在依託產品研發這一點上,北京長城廣昊腐殖酸廠總經理郭亮深有體會。目前,北京長城廣昊腐殖酸廠的產品已經銷往美國、英國、俄羅斯等國家。據了解,北京長城廣昊腐殖酸廠是一家主要製造鑽井泥漿劑的工廠,而此類產品在全縣只有一家,全市也為數不多。1997年,郭亮接手公司的當年,通過開發生產新產品,公司不僅清還了上百萬欠賬,還上繳利稅205萬元。目前,該公司投入三百餘萬元開發的新產品,再過一個月就要批量生產。這樣,每年的產值可超億元。

近年來,延慶縣傳統工業加強研發力度,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北京闊利達工貿有限公司研製出我國第一台移動式擠奶設備,並開發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生物發酵飼料」和「微生態制劑」產品;德菲電氣成功研發出國內首例多組分紅外在線「氣體分析儀」;雙鶴高科成功研發治療高血壓的苯磺酸氨氯地平滴丸;北京恆陽電纜廠引進國際先進水平的干法交聯生產線,開發了環保、耐高溫的「躍京」電線電纜獲得北京市著名商標,並參與鳥巢、水立方等奧運場館建設。2007年,在奧運場館建設期間,北京恆陽電纜廠一舉拿下奧林匹克變電站、奧林匹克會議中心等12個奧運場館的一半電纜業務。

說到技術改造帶來的變化,北京恆陽電纜廠總經理李利深有感觸。2005年,該廠投入2500萬元,一方面更新生產設備,淘汰6套原有設備,購入11套國內最前沿的生產設備,同時引入全自動化的國內一流生產線;另一方面,工廠注重研發新產品,改造和提升現有產品。三年來,北京恆陽電纜廠先後開發了無鹵低煙電纜、F型耐高溫電纜等產品,並先後榮獲市、縣科委的科學進步獎。「產品好才能為我們贏得更多更大的訂單,而生產好產品,就是要不斷地研發新產品,進行技術改造。」李利說。據了解,北京恆陽電纜廠目前年產值過億元,產品銷往國內各地。如今,在延慶縣,像北京恆陽電纜廠這樣依靠技術改造來降低生產成本,達到節能降耗目的已經成為企業的共識。

新能源產業勢頭強勁

2009年1月7日,位於北京八達嶺經濟開發區的中材科技風電葉片股份有限公司舉行了風電葉片出口印度起運儀式。這是北京市首次向國外出口風電葉片,共10套30片。據公司負責人趙俊山介紹,北京地區目前只有延慶縣能生產風電葉片。「我們公司是在2005年投產的,其實早在2003年左右,我們的研發小組就開始在全國做調研,了解風電葉片的市場需求。」趙俊山說,「現在,我們的訂單已經排到2010年了。」據了解,中材科技風電葉片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每年可生產300套1.5兆瓦級葉片,產品銷往河北、內蒙古、遼寧等省區。今年,為了擴大產能,該公司正在北京八達嶺經濟開發區建設二期項目,預計5月可投產。到2010年,中材科技風電葉片股份有限公司將形成年產2000套的生產能力,每年產值過億元。位於官廳水庫庫濱帶的北京地區唯一的風力發電場——官廳風力發電場,每年向北京提供1億度「綠電」。一期工程中的33台風機葉片還依賴進口,而二期工程的10組風機葉片,就是由中材科技風電葉片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截至目前,延慶已投產新能源企業8家,規模以上企業5家,產值佔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的15%。新能源,正在成為延慶縣的主導產業。

在延慶,這樣的大型新能源企業還有很多。八達嶺長城腳下,太陽能塔式熱發電實驗電站到2010年建成並網後,年發電量將達270萬度。生產太陽能照明和發電設備的北京愛友恩新能源技術研究所、生產風電塔柱的北京天晟鑫業金屬結構製品有限公司、生產風電機頭的北京中能發電力設備有限公司……如今,延慶的新能源產業初具規模。官廳發電場已經並網發電;松山腳下的德青源沼氣發電廠建成並具備發電能力;大唐電力公司風力發電項目、天威英利公司光伏熱發電項目已經簽約,正在辦理落戶手續。

2008年4月24日,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與延慶縣人民政府簽訂了共建「八達嶺新能源和環保產業基地」框架協議,在全市率先提出了發展新能源產業基地。基地總佔地面積2.5平方公里。中關村的政策優勢到手,延慶新能源產業進入了規模化發展階段。

⑧ 北京的地理位置優勢

地理位置優勢如下:

1、地形地貌。

北京市山區面積10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62%,平原區面積為6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38%。北京的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2、氣候環境。

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全年無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區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

(8)延慶市地理位置的特點擴展閱讀

1、文化事業:

2018年末,共有公共圖書館24個,總藏量6701.2萬冊;檔案館18個,館藏案卷868.7萬卷件;博物館179個,其中免費開放82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20個。北京地區登記在冊的報刊總量3491種;出版社239家;互聯網出版服務單位350家等。

2、教育事業:

2018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1.7萬人,在學研究生33.6萬人,畢業生8.7萬人。普通高等學校招收本專科學生15.6萬人,在校生58.1萬人,畢業生14.7萬人。全市成人本專科招生5.5萬人,在校生14.4萬人,畢業生6萬人。

⑨ 北京的地理位置有什麼優點

北京位於北緯39°56′,東經116°20′。其雄踞於華北大平原的西北端,西部、北部、東北部,由太行山(西山)與軍都山及燕山山脈所環抱,造成形似「海灣」之勢,故自古就有「北京灣」之稱。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全國政治、文化、交通、旅遊和國際交往的中心。全市由11個區和7個縣組成。總面積16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佔地1040平方公里。人口1150萬。北京為我國四大直轄市之首。
北京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是其各季氣候的不同特色,不論你何時來京觀光,均有迷人的風彩。北京春秋季較短,夏冬季稍長。一月份較冷,月均氣溫-4.7℃,七月份稍 熱,月均氣溫26.1℃。年均降雨量650毫米,無霜期180天。這里地理位置顯赫,山川雄奇,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故歷來被視為藏龍卧虎的神州寶地。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記載歷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遠在70~50萬年前,這里就是人類祖先的發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國—燕國,在此建都,名 「薊」,從此「燕京」之名流傳至今。公元前三世紀後,此地歷為秦、漢、隋、唐各朝的北方重鎮。公元十世紀初,我國東北的契丹族建立遼朝,將這里作為陪都,名南京。1125年,女真族興起,滅遼而建金朝,正式於此建都,定名中都,並大興土木,建起三十六座豪華的宮殿。中都城在今廣安門一帶,但1215年毀於兵火。這一年,我國北方的蒙古族舉兵南下,相繼滅了金朝和避於杭州的南宋王朝而統一了中國。1267年,元朝以金代的大寧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都城,改名為大都,此是今天舊北京城的前身。1368年朱元璋率領農民起義軍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都城設於南京,將大都改稱北平。1403年朱棣奪得皇位,遷都北平,並改名為北京,北京之名從此開始。不久興建紫禁城等,經過十五年施工於1420年建成,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1644年清軍入關,明朝滅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各朝在此建都共達800多年歷史。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古老的北京獲得了新生,被確定為新中國的首都。
古老的北京城,經過歷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在此留下了中華民族極其光輝燦爛的文化。全城的建築布局以紫禁城為中心,從南到北貫穿一條全長8公里的中軸線。其前朝後市,左祖右社(太廟與社稷壇);街道縱橫,殿宇輝煌;壇廟神奇,園陵壯美;河湖穿繞,風光如畫。全城既有平面布局,又有立體造型,這不僅是中國古都的典範,而且在世界城建史上也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北京歷來以豐富的名勝古跡和迷人的自然風光著稱於世。這里有天下奇觀的萬里長城,世界之最的皇宮建築群,美不勝收的古典園林,以及宏偉壯觀的壇廟、帝陵、古塔、石刻等。而且十渡、松山、龍慶峽、石花洞等自然景觀,和1919年「五四」運動等眾多史跡紀念地,均是讓人大飽眼福,樂而忘返的旅遊勝地。
重要數據和景觀
區號: 010
郵編:100000
面積:16807平方公里
人口:1381.9萬
位置:位於華北平原北端,東面與天津市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省相鄰。
區劃:下轄東城區、西城區、崇文區、宣武區、朝陽區、豐台區、石景山區、海淀區、門頭溝區、房山區、通州區、順義區、大興區、昌平區、懷柔區、平谷區、密雲縣、延慶縣。
景觀:是我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的樞紐,也是一座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⑩ 中國地理位置的特點

地理位置特點:
從世界上看——位於從東西半球來看,她位於東半球;從南北半回球答來看,她位於北半球;從世界大洲和大洋的為止關系看,她是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的國家。
從緯度位置看——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於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只有在高山地區才有終年冰雪帶。
我國位於
從海陸位置看——我國位於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
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與許多國家接壤;
東部瀕臨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眾多的島嶼和港灣,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我國地表高低起伏,西部以山地為主,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總特徵為西部高,東部低。中國地勢從青藏高原向北、向東,各類地形呈階梯狀逐級降低。
我國的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東部,這里土壤肥沃,開發悠久歷史。

我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東經135度2分30秒)
我國領土最南端在男孩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北緯3度52分)
我國領土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爾高原上;(東經73度40分)
我國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北緯53度33分)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