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信息系統工程百度百科

地理信息系統工程百度百科

發布時間: 2021-02-13 18:54:58

1. 地理信息系統和地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的區別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是理科,偏向於軟體開發,男生可以從事底層開發,女生一般做二次開發或資料庫。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是工科,第一學科是測繪,就業形勢較好

2.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怎麼樣

有點難,不過學出來很好就業。

關於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有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1、地理信息系統是一門需要學很多科目的學科,什麼自然地理,網路地理,不光是和地理有關的知識,現在已經和電腦聯系十分緊密了,所以計算機基礎、C程序等一些編程課程也是需要學習。
2、這個專業的就業方向面對的是現在比較興起的導航公司和一些地理空間分析的相關部門,其實這門課學好的話,是一門很有技術含量的課程,真正學進去時,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不光是地理、天文。
3、難不難學,這對每個人都不一樣的,只要自己想學,就可以學好,別還沒學,聽別人一說難學,就不想學,如果講難學的話,國學難學嗎?但卻依舊有人為之著迷。
4、這個專業編程當然是很吃香的,如果不做研發,可以去學精那些軟體,當個講師,教別人如何方便快捷的使用軟體。軟體和編程在這門課程里的比重是很重,可以不會編程,但不會用軟體是不可能的。
5、對於編程,恐懼是很多人都有的,自己要擺正心態,如果自己喜歡就堅持,慢慢來,別急著見效果,上課聽老師講課是必須,課後自己也要適當的做些功課,對機器語言中的術語要很了解。數學不好,和編程好不好,沒有多大關系,編程需要的是邏輯,思路清晰就好。

註:選擇專業的時候,不必在乎別人的話語,自己喜歡就干,一旦決定了,就要堅持下去,因為已經沒有退路了。相信自己是可以的。

3. 地理信息系統和地理信息工程有什麼區別

前者屬於理學,一級學科是地理學
後者屬於工學:一級學科是測繪科學與技術

工學偏重實際應用,就是跟具體的項目相結合,強調經濟效益價值和社會價值.
一般來說,工科的GIS要比理科的GIS好很多.
其實,真正就業的時候,單位不會關心你的專業是偏理還是偏工,他們在乎的是你的實際操作能力或者軟體開發能力或者工作能力.
只是在培養的過程當中,工科的培養方向更加實際一點而已.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

業務培養目標: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能在城市、區域、資源、環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礎設施和規劃管理等領域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統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地理信息系統和地圖學、遙感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只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具有地理信息系統研究、設計與開發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數學、物理、計算機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地理信息系統和地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開發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力法;

3.了解相鄰專業如地理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測繪工程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4.了解國家科學技術政策、知識產權、可持續發展戰略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5.了解地理信息系統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地理信息系統產業發展狀況;

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地理學、地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地圖學、遙感技術、資料庫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應用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根據課程要求,最好從一年級時便安排教學實習,也可到高年級時安排。包括室內與野外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或工學學士

相近專業:地理科學 資源環境與城市規劃管理 地理信息系統 系統理論 系統科學與工程

4. 地理信息系統屬於哪個專業類別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屬於理科。

地理信息系統是近20年來新興的一門集地理學、計算機、遙感技術和地圖學於一體的邊緣學科。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主要培養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的畢業生可報考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遙感、空間信息工程、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測繪工程、環境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專業碩士研究生。

(4)地理信息系統工程百度百科擴展閱讀:

就業前景

1、作為大學教育的一個專業,地理信息系統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出現在國外的許多大學,而我國只有不到140所高校開設有該專業,所以從事地理信息系統設計開發的高級人才已經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2、隨著國家各個部門信息化的進程,以及國內從事地理信息系統工程開發的高科技企業的增多和發展狀大,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還將增大,缺口也將擴大。

3、畢業生可在與城市、區域、資源、環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礎設施和規劃管理等領域的相關部門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

5. 地理信息工程定義

地理信息系統既是管理和分析空間數據的應用工程技術,又是跨越地球科學、信息科學和空間科學的應用基礎學科。其技術系統由計算機硬體、軟體和相關的方法過程所組成,用以支持空間數據的採集、管理、處理、分析、建模和顯示,以便解決復雜的規劃和管理問題。 地理信息系統處理、管理的對象是多種地理空間實體數據及其關系,包括空間定位數據、圖形數據、遙感圖像數據、屬性數據等,用於分析和處理在一定地理區域內分布的各種現象和過程,解決復雜的規劃、決策和管理問題。
通過上述的分析和定義可提出GIS的如下基本概念:
1、GIS的物理外殼是計算機化的技術系統,它又由若干個相互關聯的子系統構成,如數據採集子系統、數據管理子系統、數據處理和分析子系統、圖像處理子系統、數據產品輸出子系統等,這些子系統的優劣、結構直接影響著GIS的硬體平台、功能、效率、數據處理的方式和產品輸出的類型。
2、GIS的操作對象是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即點、線、面、體這類有三維要素的地理實體。空間數據的最根本特點是每一個數據都按統一的地理坐標進行編碼,實現對其定位、定性和定量的描述、這是GIS區別於其它類型信息系統的根本標志,也是其技術難點之所在。 3、GIS的技術優勢在於它的數據綜合、模擬與分析評價能力,可以得到常規方法或普通信息系統難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實現地理空間過程演化的模擬和預測。
4、 GIS與測繪學和地理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大地測量、工程測量、礦山測量、地籍測量、航空攝影測量和遙感技術為GIS中的空間實體提供各種不同比例尺和精度的定位數;電子速測儀、GPS全球定位技術、解析或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遙感圖像處理系統等現代測繪技術的使用,可直接、快速和自動地獲取空間目標的數字信息產品,為GIS提供豐富和更為實時的信息源,並促使GIS向更高層次發展。地理學是GIS的理論依託。 有的學者斷言,「地理信息系統和信息地理學是地理科學第二次革命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如果說GIS的興起和發展是地理科學信息革命的一把鑰匙,那麼,信息地理學的興起和發展將是打開地理科學信息革命的一扇大門,必將為地理科學的發展和提高開辟一個嶄新的天地」。GIS被譽為地學的第三代語言——用數字形式來描述空間實體。

6.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是做什麼的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的專門人才。該專業學生應具備地理信息系統及其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院校從事科研工作或教學工作,能在水利、環境、測量、交通、海洋、房產、土地、城鎮建設、區域規劃等領域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統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地理信息系統和地圖學、遙感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只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具有地理信息系統研究、設計與開發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數學、物理、計算機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地理信息系統和地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開發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力法;

3.了解相鄰專業如地理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測繪工程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4.了解國家科學技術政策、知識產權、可持續發展戰略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5.了解地理信息系統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地理信息系統產業發展狀況;

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主幹學科:地理學、地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地圖學、遙感技術、資料庫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應用等。

7. 地理信息系統這個專業到底是干什麼

地理信息系統(簡稱GIS)是近20年來新興的一門集地理學、計算機、遙感技術和地圖學於一體的邊緣學科,主要培養具備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學、遙感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能在城市、區域、資源、環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災害、基礎設施和規劃管理等領域的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公司、高校、規劃設計院所,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簡單地說,地理信息系統就是把地圖信息存儲到計算機里,製成電子地圖,使人們通過計算機迅速查詢到目標。比如,應用這種技術可以製成城市電子地圖,我們在查詢公共汽車路線時,只需輸入起點和終點的名稱,就可以查詢出相關車次,並獲取沿途經過的道路和換乘車站等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統實用價值巨大,可以廣泛應用於城市用地規劃、交通規劃、自然資源保護、水氣管道及災害監測和預防等領域,已逐漸成為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醫學上,運用地理信息系統的手段製作血管分布圖、器官的內部結構圖,可以非常直觀地反映出人體各部位的位置關系,所以她已經被作為強大的輔助醫療手段。正是因為地理信息系統具有種種優點,所以如今她已被全面應用於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滲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響著芸芸眾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和方式。

專業前景
作為大學教育的一個專業,地理信息系統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出現在國外的許多大學,而我國目前只有不到40所高校開設有該專業,所以從事地理信息系統設計開發的高級人才目前已經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而且,隨著國家各個部門信息化的進程,以及國內從事地理信息系統工程開發的高科技企業的增多和發展狀大,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還將增大,缺口也將擴大。 信息革命的浪潮方興未艾,信息社會正朝我們一步步走來,我國已將信息產業列入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信息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地理信息系統產業必將獲得巨大發展。可以預見,未來的地理信息系統產業將為該專業學子提供更多現代化的、高收入的、令人羨慕的就業崗位。
編輯本段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與城市、區域、資源、環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礎設施和規劃管理等領域的相關部門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

8. 請問地理信息系統(理學學士)屬於工程類嗎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或工學學士 相近專業:地理科學 資源環境與城市規劃管理 地理信息系統 系統理論 系統科學與工程(詳見網路「地理信息系統專業」)
可以考二級建造師,一級建造師應該也可以的!
參見:報考條件。凡遵紀守法並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均可報名參加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

1、取得工程類或工程經濟類中專以上學歷,並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2年;

2、取得非工程類或非工程經濟類中專以上學歷,並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2年,受聘擔任工程或工程經濟類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

3、擔任一、二級項目經理5年以上,年齡在45周歲以上,同時具備中專以上學歷或工程師職稱。

這是一級的資格要求
(一)凡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可以申請參加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

1、取得工程類或工程經濟類大學專科學歷,工作滿6年,其中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4年。

2、取得工程類或工程經濟類大學本科學歷,工作滿4年,其中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3年。

3、取得工程類或工程經濟類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工作滿3年,其中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2年。

4、取得工程類或工程經濟類碩士學位,工作滿2年,其中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1年。

5、取得工程類或工程經濟類博士學位,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1年。

如果滿意,記得加分哦!

9. 地理信息系統工程的特性

(1) 分析現行運行過程,獲取現行系統流程圖系統分析員在對用戶現行工作流程深入調查的基礎上,要對現行系統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和研究,明確現行系統的目標、規模、界限、主要功能、組織機構、業務流程、數據流程、數據存儲、對外聯系、日常事物處理與主要存在問題,獲取對現行系統的充分認識與理解。按照現行系統的職能劃分和業務范圍,概括抽象出現行系統的業務框圖或業務流程圖,通過各業務職能的相互關系和可實現程度,初步界定出GIS建設可實現的業務內容和可改進的職能。例如,對於在空間資料庫基礎上提供空間分析功能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統,我們可以實現對土地有關的各項指標的查詢、統計以及進行土地資源的單一或多用途評級、評價,但不可能期望通過該級別GIS的建設實現對土地利用的自動規劃。按照現行系統對數據的使用、加工和處理過程,獲得現行系統的數據流程圖,對於以空間數據處理為其對象的部門來說,它的運作需要涉及大量的圖形、表格、文擋資料,數據流程圖是其具體業務過程和作業過程的反映,代表了數據操作的邏輯模型。(2) 進行數據分析,獲取數據字典對數據流程圖中出現的所有空間數據、屬性數據進行描述與定義,形成數據字典,列出有關數據流條目、文件條目、數據項條目、加工條目的名稱、組成、組織方式、去值范圍、數據類型、存儲形式、存儲長度等。數據流條目:組成、流量、來源、去向;文件條目:文件名、組成、存儲方式、存取頻率;數據項條目:數據項名、類型、長度、取值范圍;處理條目:處理名、輸入數據、輸出數據、處理邏輯。(3) 導出現行系統的邏輯模型在理解現行系統怎樣做的基礎上,明確其本質是做什麼,對現行系統的具體模型進行抽象,去掉那些具體的、非本質的、在進一步深入分析中造成不必要負擔的東西,獲取反映系統本質的邏輯模型,作為待建GIS邏輯模型的依據。例如,對圖8-1(a)所示非本質的因素進行抽象,可得圖8-1(b)所示的邏輯模型。
(4)進行用戶需求分析與描述
在對現行系統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找出現行系統存在的問題和 弊端,對用戶提出的要求進行綜合抽象和提煉,形成對待建GIS需求的文字描述,包括有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數據管理能力需求、可靠性需求、安全保密需求、用戶介面需求、聯網需求、軟硬體需求、運行環境需求等的文字描述。
(5) 明確待建GIS的目標
對可行性分析中的目標進行進一步深化明確,獲得待建GIS更加明確具體的目標。
(6) 導出待建GIS的邏輯模型
這是系統分析中實質性的一步。將待建系統的邏輯模型與待建
GIS的目標相比較,找出邏輯上的差別,決定出變化的范圍,明確待建GIS做什麼;將變化的部分看作新的處理步驟或模塊,對現有數據流程圖進行調整;由外向內逐層分析,獲得待建GIS的邏輯模型。
(7) 制定設計實施的初步計劃
對工作任務進行分解,確定各子系統(或模塊)開發的先後順
序,分配工作任務,落實到具體的組織和人;對GIS建設的時間進度進行安排;對GIS建設費用進行評估。
系統分析的最後階段由分析員提交用戶需求分析報告,用戶需求分析報告一般應經過用戶主管部門的批准,在經過用戶和開發者雙方認可後,具有合同的作用,是GIS建設中進行開發設計和驗收的依據。 GIS總體設計總體設計的任務主要有:
(1) 系統的目的、目標及屬性的確定
系統的目的是系統建成後應達到的水平標志,或稱系統預期達
到的水平。GIS系統必須提出明確的系統目的,以指導工作的展開。
系統目標是實現目的過程中的努力方向,GIS工程中提出的系統目標因具體問題而變化,比如:
·投資規模(大、中、小)
·建設周期(一年、二年,……)
·數據准備(半年,一年,……)
·數據採集(半年,一年,……)
·舊有設備的利用
·效益預計·系統被接納和使用度(或滿意度)估計
……
系統屬性是指對目標的量度。由於GIS工程建設的多樣性及不易量測的特點,衡量GIS工程的屬性通常採用:
·直接經濟和社會效益
·間接經濟和社會效益
·系統對原有工作模式改進程度
·對使用者的滿意度調查……
在處理實際問題時,常常遇到系統目標不只一個,而是多個,它們共同構成目標集合。對目標集合的處理,往往把目標分解,按子集、分層次畫成樹狀結構,稱其為目標樹,如圖8-2。
圖8-2 目標樹示意圖
構造目標樹的原則是:
1)目標子集按目標的性質進行分類,把同一類目標劃分在一個目標子集內;
2)目標分解,直至可量度為止。
把目標結構畫成樹狀結構的優點是,目標集合的構成與分類比較清晰、直觀;更為重要的是,按目標性質分為子集,便於進行目標間的價值權衡,也就是說,在確定目標的權重系數過程中,能夠明確地表明應該和那些層次、那些部門的決策者對話。
(2) 進行各子系統或模塊的劃分與功能描述
按照GIS各功能的聚散程度和耦合程度、用戶職能部門的劃分、
處理過程的相似形、數據資源的共享程度將GIS劃分為若乾子系統或若干功能模塊,構成系統總體結構圖,並對各系統或模塊的功能進行描述。(3) 模塊或子系統間的介面設計
各子系統或模塊作為整個GIS的一部分,相互間在功能調用、
信息共享、信息傳遞方面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聯系,故應對其介面方式、許可權設置進行設計。例如,一個城市規劃與國土信息系統可劃分為基礎信息、規劃信息、土地管理、市政管線、房地產管理、建築設計管理等子系統。相互間都要共享有關基礎數據、規劃數據、市政管線數據、地籍數據,同時存在相互的調用,應對調用方式、數據共享許可權等作出嚴格規定與設計。
(4) 軟硬體配置設計
硬體:包括計算機、存儲設備、數字化儀、繪圖儀、列印機、
其它外部設備。說明其型號、數量、內存等性能指標,畫出硬體設備配置圖。
軟體:說明與硬設備協調的系統軟體、開發平台軟體等。
(5) 網路設計包括對網路的結構、功能兩方面的設計。例如,在城市規劃與
國土信息系統中,基礎信息、規劃管理、土地管理、市政管線、房地產管理、建築設計管理等子系統間存在著數據共享和功能調用關系,由於各自針對不同的部門使用,就要求設計相應的網路結構,實現相互間及其與總系統的聯網,同時,城市規劃與國土信息系統也可能與城市經濟信息系統聯網。
(6) 輸入輸出與數據存儲要求
對新建GIS輸入、輸出的種類、形式要求等,以及對資料庫的
用途、組織方式、數據共享、文件種類作一般說明,詳細內容在詳細設計中考慮。
(7) 開發策略規定
包括經費管理、條件保證、運行管理、計劃實施、實施方案說
明、組織協調等的規定。
(8) 成本與收益分析成本是指開發和(或)運行GIS系統所支付的資金,而收益是
指由於新系統的投入而增加的收入或減少的成本。開發系統是一種投資,這意味著當前需向某一項目支付資金,希望將來某個時候能夠獲得收益。在開發周期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投資,而期望的收益來至減少成本或增加收入。如果期望的收入小於成本,那麼這個系統可能不值得繼續做下去。
詳細設計
詳細設計是在總體設計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主要內容有:(1) 模塊設計詳細設計是對總體設計中已劃分的子系統或各大模塊的進一步深入細化設計。按照內聚度和耦合度、功能完整性、可修改性進一步劃分模塊,形成進一步功能獨立、規模適當的模塊,要求各模塊高內聚低耦合(即塊內緊,塊間松),對各模塊進行設計,畫出各模塊結構組成圖,詳細描述各模塊的內容和功能。(2) 代碼設計GIS數據量大,數據類型多樣,為減少數據冗餘度,方便對數據的分類、統計、檢索和分析處理,提高處理速度,便於管理,節約存儲,需要對有關數據元素或數據結構(如用地分類、公共建設設施性質、管道類型、管道名稱等)進行代碼設計、形成編碼文件,必要時還應建設代碼字典,記載代碼與數據間的對應關系。GIS中所設計的代碼應具有唯一性、標准性和通用性、可擴充性和穩定性、易修改性、易識別和記憶等特點。(3) 資料庫設計常用的關系資料庫並不適合對GIS中大量的空間數據的有效管理。GIS中一般應包含兩個資料庫:空間資料庫和屬性資料庫。一般說來,GIS的開發平台已經提供相應的資料庫管理系統或從現有的系統中選購。資料庫設計要完成資料庫模型設計、數據結構的設計。對於一個大型的GIS,資料庫的設計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要求資料庫設計者對資料庫系統和GIS應用系統有相當深入的了解,空間資料庫的設計要對數據分層、要素屬性定義、空間索引或檢索等作明確的設計。(4) 數據獲取方案設計數字化作為GIS數據採集的重要方式,是GIS獲取有關圖形圖件信息的重要手段。數字化方案設計的內容包括:內容選取與分層、數字化中要素關系的處理原則與策略、相應專題內容的數字化方案、數字化作業步驟、數字化質量保證等。(5) 界面設計GIS作為一種可視產品,一個人機界面友好,簡單易學、靈活方便的界面是GIS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GIS數據信息的提供顯示更多地與圖形符號化緊密相聯,要多圖面布局形式、圖面布局內容、色調搭配、菜單形式、菜單布局、對話作業方式說明。(6) 輸入輸出設計在總體設計的基礎上,對輸入輸出的內容、種類、格式、所用設備、介質、精度、承擔者作出明確的規定。(7) 程序模塊設計對模塊設計中的各模塊進行逐個模塊的程序描述,主要包括演算法和程序流程、輸入輸出項、與外部的介面等。(8) 安全性能設計用來避免由於存在的各種危險而造成的事故,確保GIS系統使用安全,運行可靠。按照待建GIS的狀況和用戶對象,進行如下某些內容的設計:對用戶分級,設置相應的操作許可權;對數據分類,設置不同的訪問許可權;口令檢查,建立運行日誌文件,跟蹤系統運行;數據加密;數據轉儲、備分與恢復;計算機病毒的防治。(9) 實施方案設計對工作任務分解,指明每項任務的要求和負責人,對各項工作給出進度要求,作出各項實施費用的估算及總預算。系統設計的主要成果是系統設計說明書,包括總體設計說明書和詳細設計說明書,是GIS系統的物理模型,也是GIS實施的重要依據。 開發與實施是GIS建設付諸實現的實踐階段,實現系統設計階段完成的GIS物理模型的建立,把系統設計方案加以具體實施。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佔用較長的時間,因此必須根據系統設計說明書的要求組織工作,安排計劃,培訓人員,開發和實施的內容及流程見圖8-3。
(1) 程序編制與調試
程序編制與調試的主要任務是將詳細設計產生的每一模塊用某種程序設計語言予以實現,並檢驗程序的正確性。為了保證程序編制與調試及後續工作的順利進行,軟硬體人員首先應進行GIS系統設備的安裝和調試工作。一般情況下,程序的編制與調試在GIS提供的環境下進行,根據具體的問題,分析、編寫詳細的程序流程圖,確定程序規范化措施,最後完成程序的編制、調試、測試。程序編制可以採用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使每一程序都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可修改性。當然也可以採用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每一個程序都應有詳細的程序說明書,包括程序流程圖、源程序、調試記錄以及要求的數據輸入格式和產生的輸出形式。
(2) 數據採集與資料庫建立
GIS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進行數據的採集、整理和錄入工作。GIS規模大,數據類型復雜多樣,數據的收集與准備是一項既繁瑣,勞動量又巨大的任務,要求資料庫模式確定後就應進行數據的輸入,對數據的輸入應按數字化作業方案的要求嚴格進行,輸入人員應進行相應程度的培訓工作。(3) 人員的技術培訓
GIS的建設需要很多人員參加工作,包括系統開發人員、用戶和領導階層,為了保證GIS的調試和用戶盡快掌握,應提前對有關開發人員、用戶、操作人員進行培訓,掌握GIS的概貌和使用方法。
對於一般人員和領導,也應給予一定的宣傳和教育,使其對新建GIS系統有所了解,關心和支持GIS的實施工作。
(4) 系統測試
系統調試與測試是指對新建GIS系統進行從上到下全面的測試和檢驗,看它是否符合系統需求分析所規定的功能要求,發現系統中的錯誤,保證GIS的可靠性。一般說來,應當由系統分析員提供測試標准,制定測試計劃,確定測試方法,然後和用戶、系統設計員、程序設計員共同對系統進行測試。測試的數據可以是模擬的,也可以是來自用戶的實際業務,經過新建GIS的處理,檢驗輸出的數據是否符合預期的結果,能否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對不足之處加以改進,直到滿足用戶要求為止。
測試方法可採用如下流程實施:設計一組測試用例→用各個測試用例的輸入數據實際運行被測程序→檢測實際輸出結果與預期的輸出結果是否一致。這里供測試用的數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測試不同的功能,測試數據應滿足多方面的要求;含有一定的錯誤數據;數據之間的關系應符合程序要求。
GIS的開發與實施階段將產生一系列的系統文擋資料,一般包括用戶手冊、使用手冊、系統測試說明書、程序設計說明書、測試報告等。 (1) 系統的維護GIS的維護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1) 糾錯糾錯性維護在系統運行中發生異常或故障時進行的。往往是對在開發期間未能發現的遺留錯誤的糾正。任何一個大型的GIS系統在交付使用後,都可能發現潛藏的錯誤。2) 數據更新數據是GIS運行的血液,必須保證GIS中數據的現勢性,進行數據的及時更新,包括地形圖、各類專題圖、統計數據、文本數據等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由於空間數據在GIS中具有龐大的數據量,這里研究如何利用航空和多種遙感數據實現對GIS資料庫的實時更新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可藉助航空影象實現對地圖的更新。3) 完善和適應性維護軟體功能擴充、性能提高、用戶業務變化、硬體更新、操作系 統升級、數據形式變換引起的對系統的修改維護。4) 硬體設備的維護包括機器設備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工作。例如,一旦機器發生故障,則要有專門人員進行修理。另外,隨著業務的需要和發展,還需對硬體設備進行更新。為了避免系統維護過程中帶來的副作用(對其它過程或子系統的影響),加強維護過程中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按如下步驟嚴格執行:提出修改需求→領導批准→分配維護任務→驗收工作結果。(2) 系統的評價評價是指對GIS的性能進行估計、檢查、測試、分析和評審。包括用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進行比較,以及評價系統目標實現的程度。在GIS運行一段時間後進行。系統評價的指標包括經濟指標、性能指標個管理指標各個方面,最後應對評價結果形成系統評價報告。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