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位置能夠帶來什麼經濟效益

地理位置能夠帶來什麼經濟效益

發布時間: 2021-02-13 17:45:30

『壹』 俄羅斯地理位置的特點對該國的經濟發展有哪些影響

俄羅斯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即使按目前的開采利用速率,俄羅斯也有很長的時間繼續擁有資源優勢。還是據俄羅斯科學院的測算,從探明儲量來看,俄羅斯各類礦產資源的保障程度都相當高,可開采時間較長,石油為35年,天然氣為81年,煤在60-180年之間,鐵礦石為42年。然而,俄羅斯可以保持多年的自然資源優勢,並靠此增加大量財富,但能否成為經濟強國則是另一回事,僅靠資源成就不了經濟強國。
從俄羅斯近幾年的政策動向看,無疑是把發展本國的資源產業當作一個重大的國家戰略。豐富的自然資源能不能構成一國經濟強盛的充分條件?僅僅以自然資源為戰略手段能否謀求到真正的大國地位以及在全球的競爭優勢?用經濟學的原理看,以及考察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史,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許多經濟學家的研究表明,一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對該國的長期經濟增長未必是好事,而那些真正成為經濟強國的國家往往自然資源並不豐富,甚至比較貧瘠。歷史上的英國、瑞士,當代的日本、韓國、以色列,自然資源十分貧瘠,但卻成就了經濟強盛之國。相反,世界上有許多自然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家,經濟卻長期落後,如非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國家。這就是所謂的「自然資源的詛咒」――從長期看,豐富的自然資源對一些國家而言,並非是福,反而是禍。即使是盛產石油的中東國家,從過去30年的時間看,雖然國家財富增加較多,但並不是經濟強盛之國。
我認為俄羅斯目前經濟發展 主要還是依託自身的資源優勢 (原油出口已經全世界第一 天然氣產量世界第一) 但這並不能給經濟發展帶來長遠的效益,經濟結構調不調整 勢必不能快速發展

『貳』 會對經濟發展帶來什麼有利影響

因為這是一種比較優勢,也是一種吸引企業的常見方法。

雖然有著較好的預期,但是還取決於當地政府的執行能力。簡單地說,河南還是做得很不錯的。

不過。)

作為一個內陸省,能夠提出自己的發展戰略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究竟能夠產生多大的效益,雖然富士康入駐是一個好的開端,但是這樣的企業實際上並不符合該航空港的設置原則,即高科技,也許這里的富士康有可能不同,那麼提供強大的航空運輸能力大概也是應該的,吸收更多人到河南旅遊大概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目標。

總的來說,畢竟我並不了解具體它的生產計劃,並且能夠自始至終的提供良好的服務,才能讓這些企業生根發芽得到成長。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有著良好的地理位置。有著眾多的人口。雖然有著較好的預期,河南似乎能夠做得更好,人們似乎應該收入更高,和其他省一起搶數量不多的幾個客戶。如果最終局面是這樣的話,也許它可以考慮建立成一個創新區域,取決於最終人們所發現的經濟環境我國的實踐表明,一個政策優惠的經濟特區總是能夠帶來更多的企業和更高的經濟增長,但是還取決於當地政府的執行能力,開始培養新的產業和公司,河南有可能是在搶別人的客戶。畢竟富士康提供的是代工這樣的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基本上這個航空港所打算吸收的產業實際上也是許多其他省份的政策優惠區所做的,也就是說,他們還需要加強宣傳來讓需要這樣的優惠政策的企業…顯示全部我國的實踐表明,一個政策優惠的經濟特區總是能夠帶來更多的企業和更高的經濟增長。因為這是一種比較優勢。(當然,也是一種吸引企業的常見方法,僅僅有了這樣一個特區,大概只能算是一個利好,更取決於當地管理部門的工作能力。

簡單地說,他們還需要加強宣傳來讓需要這樣的優惠政策的企業了解到,而不是單純的簡單的拉來已有的公司。既然是航空港

『叄』 廣東的地理位置發展經濟有什麼優勢

廣東東鄰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連廣西,南臨南海,珠江口東西兩側分別版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權區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

另外,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有許多構成各類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崗岩最為普遍,砂岩和變質岩也較多,粵西北還有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還有景色奇特的紅色岩系地貌,如著名的丹霞山和金雞嶺等;

丹霞山和粵西的湖光岩先後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沿海數量眾多的優質沙灘以及雷州半島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遊資源。沿海沿河地區多為第四紀沉積層,是構成耕地資源的物質基礎。

(3)地理位置能夠帶來什麼經濟效益擴展閱讀:

廣東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之間,全省平均為1777毫米。降雨的空間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趨勢。

受地形的影響,在有利於水汽抬升形成降水的山地迎風坡有恩平、海豐和清遠3個多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均大於2200毫米;在背風坡的羅定盆地、興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島、潮汕平原少雨區,年平均降水量小於1400毫米。

降水的年內分配不均,4-9月的汛期降水佔全年的80%以上;年際變化也較大,多雨年降水量為少雨年的2倍以上。

『肆』 試問地理位置對中國經濟文化的影響。

我國地理位置對中國經濟文化的影響,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來分析:在發展農業生產方面,中國地域廣大,南北、東西氣候差異大,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在對外交往與合作方面,可以通過陸地同中亞、南亞、西亞、歐洲等地直接往來,如古代的「絲綢之路」,也可以通過海洋同海外各國往來,如明代的「鄭和七下西洋」等。在發展海洋事業方面,可以發展海上航運、海水養殖、開發海洋資源等等。其他方面還有像修建港口、碼頭,建設海上娛樂設施等等。
從緯度位置看:
我國領土南北跨度大,全國大部地區位於北緯20—50。從南向北跨越赤道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和寒溫帶,擁有復雜多樣的氣候,氣候差異顯著,為我國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特別是我國亞熱、帶地區,加之夏季風帶來的降水,成為世界上亞熱帶自然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
從海陸位置看
我國國土遼闊,海岸線漫長,東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我國東部平原地區,受海洋影響較大,降水較多,雨量充沛,有利於農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在我國東部漫長的海岸線上有許多優良的港灣,所以既有利於海洋事業的發展,也有利於我國從海上與世界各國進行貿易和友好往來。我國位於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與許多國家接壤;東部瀕臨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眾多的島嶼和港灣,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西部深入內陸,陸上鄰國較多,這也有利於和鄰國進行邊境貿易和友好交。
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對事物的認識總是一分為二的,有優越性,就一定有不足之處。我國地理位置的不足之處,東部地區由於受海洋水汽和夏季風的影響,水旱災害頻繁,台風災害也比較嚴重,西部地區大陸性較強,地勢較高,距海太遠,自然環境較為惡劣。於是我國東西差異非常明顯,東部的上海已經與發達國家沒有什麼兩樣,而西部西藏、新疆的部分地區,還近似於原始社會。
充分認識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同時注意克服地理位置的不利影響,才能在祖國的建設中揚長避短,更好地為建設祖國服務。

『伍』 海南地理位置對其經濟發展的影響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 部灣與越南民主共和國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 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中沙群島、 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全省陸地(包括海南島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總面 積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海南島形似一個呈東北至西南向的橢圓形大雪梨,總面積(不包括衛星島)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 第二大島。海南

島與廣東省的雷州半島相隔的瓊州海峽寬約18海里,南沙群島的曾 母暗沙是我國最南端的領土。

海南省經濟連續5年穩步較快增長,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初步形成資源特點明顯、比較優勢突出的產業架構。
* 2000-2004年,全省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9.5%。
* 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加強,"訂單農業"、"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快速發展,農業增加值五年年均增長9.2%。
* 現代工業加快發展,五年年均增長15.1%。天然氣化工、石油化工、汽車製造、醫葯、造紙業正在發展壯大。
* 旅遊業日益興旺,旅遊收入穩步增長,2004年突破100億元。按照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培育了亞龍灣、南山、博鰲水城等名牌旅遊景點。
* 海洋業迅速崛起,成為我省具有巨大潛力的經濟增長點。2004年水產品出口總值達到1.3億美元,出口國家和地區達到 20個,20家水產企業獲得了美國HACCP驗證,3家獲得歐盟注冊。

基礎設施
2006-02-24 15:01:02 來源:海南招商網 【字體:大 中 小】

能源
◇電力 全省電力裝機容量179萬千瓦,電網覆蓋全省。
◇管道天然氣 天然氣管網正在形成,東方-洋浦-海口的天然氣管網2003年9月實現輸氣,年供氣24億立方米。5年內,海口市管道天然氣普及率達到80%。
◇水利 灌溉蓄水工程2447條,大型水庫6宗,中型水庫68宗,小型水庫258宗,年供水能力56億立方米。

電信
◇通訊 現有局用交換機容量192萬門,移動交換機容量165萬戶,電話普及率居全國前列。視訊通信、ADSL、VPMN、TPS等通信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信息網路 全省鋪設光纜4.5萬公里,通達99%的鄉鎮,大部分地區實現光纜到公路、到小區、到大樓。電子政務工程實現黨政部門及市縣政府的互聯互通。

交通運輸
◇公路 基本建成以環島高速公路為骨乾的三縱四橫、環島閉合的公路網,其中環島高速公路全長600餘公里。公路密度0.61公里/平方公里。
◇鐵路 粵海鐵路是中國第一條跨海鐵路,北起粵西湛江市,與海南省西環鐵路接軌,南達三亞市。
◇海運 現有大小港口24個,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6個。航線開通長江中下游、沿海各港口及東南亞各國、非洲、歐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航空 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和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已開通航線200餘條,通往國內外90多個城市和地區

『陸』 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對發展經濟具有什麼影響

1、我國地域廣闊,南北東西跨度大,這就決定了我國具有多種物種生存的條件,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專,包括生物資源,水資屬源,氣候資源,比如,我國自然災害很多,南方歉收,北方就有可能豐收.這些優越條件都決定了我具備一個大國的條件.
2、周邊面臨的國家眾多,市場廣闊,有利於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的可選擇對象很多
3、面海靠陸,陸地經濟海洋經濟同時並舉,可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

『柒』 地理位置對一國經濟發展和外貿的重要性

你這樣的問題好難回答的地理位置好做外貿及外貿絕對的極其的重要,你可以看看新加坡,內香港,鹿容特丹,荷蘭以及日本(當然,日本人考的是科技,但是要是和哈薩克一樣的話,也不會有現在的實力)地理位置不好,不容易融入現在的國際化,畢竟只靠任何一個國家的資源都是有限的,需要大量的進行國際資源的交換才能帶來經濟的繁榮。至今沒有任何一個完全的內陸國經濟很好的。這就是事實不闡述太多了

『捌』 如何理解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及其對經濟的影響

地理位置: 位於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陸地面積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與俄羅斯存在「北方四島」(俄方名為「南千島群島」)領土爭端,與韓國存在竹島(韓方名為「獨島」)領土爭端.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全國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溫泉遍布全國各地.境內河流流程短,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由於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台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 資源: 資源貧乏,80%以上依賴進口.主要資源蘊藏量為:金礦689.6萬噸,銀礦1689.7萬噸,鐵礦62.1萬噸,煤826.5萬噸(以上數字為2000年統計).鉛礦為4317.9萬噸(1992年統計),銅礦為1155.3萬噸(1996年統計).石油100%依靠進口.核能開發較早,截至2002年8月,擁有53所核能發電站,總發電裝機容量為4590.7萬Kw(千瓦).森林面積2521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2/3,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但木材52%依賴進口,是世界上進口木材最多的國家.日本山地與河流較多,水力資源豐富,蘊藏量約為每年1353億Kwh(千瓦時).日本的專屬經濟區面積約相當於國土的10倍,漁業資源豐富,但由於過度捕撈等原因,資源量近年逐漸下降. 一、自然地理特徵 1、領土組成 日本是東亞的島國,東臨太平洋,西北臨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 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 日本是我國的近鄰. 日本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 2. 多山的地形 日本境內多山,國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僅沿海一帶分布著狹小的平原,臨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日本群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 日本地震頻繁,人們可以感覺到的地震每年平均多達1500多次. 3. 海洋性季風氣候 日本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方相比,冬季較溫暖,夏季較涼爽,降水比較豐富. 4. 自然資源 日本大部分地區為森林覆蓋,森林資源豐富.山間河流短急.水力資源豐富.但礦產資源缺乏. 二、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 1.發展經濟的條件 有利條件: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島國多優良港口,海上航運便利. 不利因素:耕地狹小,礦產資源缺乏,許多重要的自然資源,需要從國外進口. 石油、天然氣、煤炭、鐵礦石、銅礦石、棉花等工業原料90%以上,甚至100%從國外進口. 2. 日本經濟特點 大力發展海上航運,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從而使本國經濟得到調整發展. 日本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日本的主要工業部門: 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和紡織工業. 這些工業的產品大量出口,在國際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 日本的最大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 日本與中國的貿易,日本從中國輸入的商品有服裝、石油、煤炭、棉花、水產品和蔬菜等.向中國輸出的商品有鋼材、電子產品和其他工業品. 三、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1、主要工業區 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東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區是主要的工業區. 2. 影響日本工業分布的原因 以海港為依託,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依靠國際市場,是形成日本工業臨海分布的主要原因. 首都東京在關東平原的南部,東京灣的西北岸,人口有1200多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國內和國際交通的樞紐. 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橫濱和神戶是著名的海港. 四、日本的漁業,北海道漁場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漁場,日本發展漁業的自然條件十分優越. 日本擁有龐大的遠洋捕撈和近海捕撈船隊,沿海和陸上淡水養殖業也較發達. 日本的捕魚量佔世界第一位. 五、日本的農業 日本人口稠密,耕地很少,平均每人耕地不到0.1 公頃,現在專門從事農業的人也很少. 由於地塊較小,日本農民多採用小型農業機械,發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精耕細作,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平原地區多生產稻米,現在稻米的產量已能自給. 丘陵地區多栽培果樹和種植蔬菜,但蔬菜、水果仍需大量進口. 六、兼有東西方文化特點 日本在民族文化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吸收外來文化,經過消化,成為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現代日本文化既有日本民族文化的傳統,又兼有東西方文化的特點. 在古代,日本與中國等東方國家早有往來.日本不僅從中國傳入了水稻、鐵器,而且日本的文化、藝術也深受中國的影響,例如日本的古代建築,文字等. 近代,日本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歐美文化的影響出深入到日本社會,例如許多日本人平時已不再穿傳統的服裝——和服,而穿上了西裝. 飲食方面,由於大量進口小麥,吃麵包的人逐漸增多. 在日本各地,人們可以看到本民族的神社,東方的佛教寺廟,又可以看到西方常見的基督教堂.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