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北京地理知識
① 地理知識中有關北京
應該不是太陽直射角的關系--按照計算,北京7月份的正午太陽高度是大於5月份的。
我認為專應該是降水?
北京屬是溫帶季風氣候,降水冬春少,夏秋多。
在北京,5月份的平均降水量大概僅為30ML左右,而7月份達到接近200ML
降水較多就會削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使得光照減少。
② 有關北京的地理知識
中文名稱: 北京
外文名稱: beijing
行政區類別: 直轄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北
下轄地區: 東城區,西城區等
政府駐地: 北京
電話區號: 010
郵政區碼: 100000-102629
面積: 16,410.54平方公里
人口: 1,695萬人(2008年)
方言: 北京話
著名景點: 頤和園,長城等
車牌代號: 京
人類發展指數: 0.882
北京市面積16,807.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254.2平方公里(中國城市第1名)。其中,山地面積10,418平方公里,佔全市面積的62%;平原面積6,390平方公里,佔全市面積的38%。
北京包含全中國56個民族。[9]其中漢族佔95.7%,回族、滿族、蒙古族和朝鮮族的人口均過萬。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北京共有少數民族人口58.5萬人,佔4.3%;其中居住在城近郊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為41.1萬人,佔在京居住少數民族人口總量的70.2%。在北京市18個區縣中,少數民族人口數量分布最多的三個區縣分別是朝陽區(11.5萬人)、海淀區(10.1萬人)和豐台區(4.9萬人)。
北京CBD:眾多世界500強企業中國總部所在地北京是綜合性產業城市[11] 。綜合經濟實力保持在全國前列。第三產業規模居中國大陸第一。2008年,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10,4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人均GDP達到63,029元人民幣,在中國大陸僅次於上海市。北京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98億,2217.2億和5405.1億元(2006年),第三產業規模居中國大陸第一,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0%。當年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19978元,比2005年實際增長12.2%,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8620元,實際增長8.7%。北京居民具有較高的消費能力,2006年全年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3275.2億元,比上年增長12.8%。依據2005年國家統計局資料,北京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已經降低到31.8%,按照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標准,北京已達到「富裕型」社會,但貧富差距拉大問題在北京同樣存在。
2009年「世界500強」中共有26家企業總部位於北京市[7],較去年增加5家。北京高居全球城市第三名,次於東京(51家)和巴黎(27家),總收入高達13,614.07億美元,居全球城市第三名。截至2007年底,「世界500強」企業在京設立機構共有447家,其中「中國企業500強」總部位於北京地區的共有94家。
按2008年美國《財富》雜志排名
北京市城區的路網結構以矩形環狀為主,道路多以此為依託,與經緯線平行網狀分布。先後依託城市擴展,建設了二、三、四、五和六環路。截至2007年,全市道路總長25,765公里,其中城八區道路總長4,460公里,全市立交橋數共有381座,京哈、京沈、京津塘、京石、八達嶺、京承、京開等多條高速公路流經北京。全市鐵路總里程962公里,京秦鐵路、京哈鐵路、京滬鐵路、京九鐵路、京廣鐵路、京原鐵路、京包鐵路、京承鐵路、京通鐵路等多條鐵路干線匯集於此。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是亞洲第二大國際機場,目前已開通200多條國際國內航線,通往世界主要國家及地區和國內大部分城市,2007年吞吐旅客更超過5,000萬人次。北京已與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地區通郵,國內直撥電話可達所有城市,國際直撥電話可達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7年末固定電話用戶累計達到914.5萬戶,2007年末行動電話用戶累計達到1,598.4萬戶。
北京站:位於東便門西側。建於1959年,是全國鐵路客運重要樞紐,北京第二大火車站。
北京南站:位於永外大街。2008年改建完成,成為亞洲最大的火車站,是京滬高速鐵路的起點。
北京西站:位於蓮花池東路。建於1996年,是全球最大火車站之一。
北京北站:位於西直門。建於1905年,是京張鐵路上的車站之一。現北京北站於2008建設完成。
北京東站:位於百子灣。建於1938年。
北京是中國鐵路網的中心之一,主要有北京到香港九龍的京九鐵路,北京到上海的京滬鐵路,北京到廣州的京廣鐵路,北京到哈爾濱的京哈鐵路,北京到包頭的京包鐵路,北京到原平的京原鐵路,北京到通遼的京通鐵路和北京到承德的京承鐵路。大同到秦皇島的大秦鐵路也過境北京。在國際鐵路運輸方面,去往俄羅斯各城市和朝鮮首都平壤以及去往越南首都河內的列車均從北京發車。京津城際鐵路於2005年7月4日開始修建,2008年8月1日正式開通。北京和天津兩地的路程縮短為半小時。
北京的風味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清代《都門竹枝詞》雲:「三大錢兒賣好花,切糕鬼腿鬧喳喳,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涼果炸糕甜耳朵,吊爐燒餅艾窩窩,叉子火燒剛賣得,又聽硬面叫餑餑;燒麥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這些小吃都在廟會或沿街集市上叫賣,人們無意中就會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稱之為「碰頭食」。京味小吃的代表有豆汁兒、豆面酥糖、酸梅湯、茶湯、小窩頭、茯苓夾餅、果脯蜜餞、冰糖葫蘆、艾窩窩、豌豆黃、驢打滾、灌腸、爆肚、炒肝等。
③ 誰知道北京市的一些基本地理知識要基本數據,不要太復雜
北京地理概貌
北京位於北緯39度分,東經116度20分,地處華北平原西北邊緣,西北毗鄰山西、內蒙古高原、南與華北大平原相接,東距渤海150千米;市中心海拔43.71米;總面積1680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040平方公里。北有軍都山,西有西山,山地佔全市面積的62%;東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沖積而成的、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山地有煤、鐵等多種礦物和花崗石、大理石等優良建築材料。
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與河北交界的東靈山海拔2303米,為北京市最高峰。境內貫穿五大河,主要是東部的潮白河、北運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馬河。北京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脈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脈的軍都山,兩山在南口關溝相交,形成一個向東南展開的半圓形大山彎,人們稱之為"北京彎",它所圍繞的小平原即為北京小平原。綜觀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勢雄偉。誠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
北京全市土地面積16807.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積6390.8平方公里,佔38%。山區面積10417.5平方公里,佔62%。
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氣溫10~12攝氏度,1月-7~-4攝氏度,7月25~26攝氏度。極端最低-27.4攝氏度,極端最高42攝氏度以上。全年無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區較短。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山前迎風坡可達700毫米以上。降水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年降水的75%集中在夏季,7、8月常有暴雨。
北京市人口發展呈六大特點
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顯示,北京市總人口已達1381.9萬人,比1990年增加300萬人,其中有70.4%的新增人口源自外來人。
數據表明,10年間北京人口發展呈現六大特點:一是人口自然增長得到有效控制,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全市出生人口8.1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0‰,死亡率為5.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9‰,「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格局得到有力鞏固;二是人口地區分布由城區向近郊區擴散,與1990年「四普」相比,近郊區人口增幅最高,增長60.2%,而遠郊區縣只增長12.7%,城區人口反而減少了9.5%;三是家庭戶規模不斷縮小,目前全市平均每個家庭戶人口為2.9人,比1990年的3.2人減少了0.3人,2~3口人組成的家庭已佔主流;四是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截至2000年11月,北京65歲及以上人口達115.5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8.4%,比1990年上升了2.1個百分點;五是城鎮化水平發展較快,全市目前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017.6萬人,占總人口的77.5%,比1990上升4.1個百分點;六是市民文化素質提高,全市6歲及以上人口中受過大學(包括大專)教育者達到232.8萬人,佔全市人口的17.5%,每10萬人中受過高等教育的由1990年的9300人上升到2000年的16843人,增加近1倍,同時,人口文盲率已由10年前的10.9%下降為4.9%。
北京市「五普」辦主任、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顧兗州說,近10年來,北京市的人口自增率一直保持在一個較低水平上,北京市人口規模擴大的主要原因是外來人口大幅增加所致,據統計,10年間,外來人口增量占總人口增量的70.4%。另據普查數據顯示,北京目前人口性別比為109,高於世界公認的103~107的一般范圍,顧兗州指出,外來人口性別結構的失衡是北京市人口性別比偏高的主要原因。
④ 用地理知識比較北京和上海
北京的經緯度為:東經116度25分,北緯39度55分
上海的經緯度版為:東經121度26分權,北緯34度30分
陝西的經緯度為:東經108度57分,北緯34度16分
與北京的經度大致相同的一個城市有濟南:東經117度0分,北緯36度39分
與上海的緯度大致相同的一個城市有浙江寧波:經緯度為:東經121度34分,北緯29度52分
好,全部都在這里了,
⑤ 跪求~!!從地理角度解讀北京—介紹北京地理環境
地理方位
北京中心位於北緯39度54分,東經116度23分。位於華北平原西北邊緣。北京與天津相鄰,並與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環繞。北京的西、北和東北,群山環繞,東南是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北京平原。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與河北交界的東靈山海拔2309米,為北京市最高峰。境內貫穿五大河,主要是東部的潮白河、北運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馬河。北京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西部是太行山山脈余脈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脈的軍都山,兩山在南口關溝相交,形成一個向東南展開的半圓形大山彎,人們稱之為「北京彎」,它所圍繞的小平原即為北京小平原。綜觀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勢雄偉。誠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
氣候環境
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氣溫10~12攝氏度。1月-7~-4攝氏度,7月25~26攝氏度。極端最低-27.4攝氏度,極端最高42攝氏度以上。全年無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區較短。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山前迎風坡可達700毫米以上。降水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個月,7、8月常有暴雨。曾經北京及華北春季多發沙塵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經過對內蒙古草原、黃土高原和河北相關地區進行環境治理,北京的沙塵情況有所好轉。
⑥ 與北京有關的地理知識
演講五分鍾,那要好幾千字的。自己寫唄,可以從人文社會、自然環境等方面著手,先說自專然環境,屬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氣候特點,地質,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方面描述;人文方面主要包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方面描述
⑦ 有關地理知識
11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上,雪山、冰川很多,有「固體水庫」之稱。
111、西藏有三大特產:藏羊、氂牛(右圖)和酥油草,統稱「藏北三寶」。
112、內蒙古高原是中國第二大高原。它地面平坦,很多地方是一望無際的草原。
113、因覆蓋著厚厚的黃土而得名的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114、雲貴高原地面高低不平,地勢比較平坦的山間小盆地,被當地人稱之為「壩子」。
115、雲貴高原上石灰岩分布廣泛,形成奇異的喀斯特地形,如世界聞名的雲南路南石林和貴州的龍宮、打雞洞等。
116、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境內,在天山以南,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盆地。
117、塔克拉馬干沙漠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動沙漠。
118、准噶爾盆地位於新疆境內,在 天山以北。由於降水較多,農牧業發達,被譽為「塞北江南」。
119、柴達木盆地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是中國地勢最高的盆地。盆地里鹽礦豐富,據初步估計,足夠全世界的人食用1萬年。
120、成都平原在 四川盆地西部,因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都江堰」自流灌溉,農業發達,農產品豐 富,所以四川省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稱。
121、東北平原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122、黑龍江省的大慶油田是中國最大的油田。
123、華北平原是中國第二大平原,也是中國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
124、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勢很低,平均海拔在10米以下,河流多,湖泊多,有「水鄉」之稱。
125、長江中下游地區是中國稻米和淡水魚主要產區,所以有「 魚米之鄉」的美稱。
126、歷史相傳的五嶽:東岳是 泰山(山東)、西嶽是華山(陝西)、北嶽是恆山(山西)、南嶽是 衡山(湖南)、中嶽是嵩山(河南)。
127、泰山地處中國東部,古稱東岳,是一座歷史名山,歷代皇帝和許多名人,都攀登過泰山,留下眾多的文物古跡。聯合國將泰山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名錄。
128、泰山腳下的岱廟是歷代皇帝舉行大典、祭祀泰山神和居住的地方,它與北京故宮、曲阜孔廟一起譽為中國三大宮殿建築群。
⑧ 北京地理知識
直接網路一下北京地理就行了!我們口述肯定不如網上准確和專業!樓主你這個補充有點刁啊!
北京位於北緯39°56′,東經116°20′,雄踞華北大平原北端,總面積16,800多平方公里。平原地區有「北京灣」之稱,從地理位置上看,其西擁太行、北枕燕山、東瀕渤海,南向華北大平原,整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河流縱橫,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這里是溝通我國中原地區和東北、西北地區的交通樞紐。誠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
北京的西、北、東北面群山環繞、連綿不斷,東南面為開闊的平原。西部山地統稱西山,屬太行山脈,北部山地統稱軍都山,屬燕山山脈,兩條山脈在關溝附近交匯。東北部平谷縣境的造山為燕山的西緣,與軍都山交會於潮白河谷。西、北、東北面連綿不斷的諸山嶺形成一個向東南展開的半圓形大山灣。山區面積為10,418平方公里,約佔全市總面積的62%,最高峰為位於西境的東靈山,海拔高度2,303米。
境內主要河流有屬於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和屬於薊運河水系的泃河。這些河流都發源於西北山地,乃至蒙古高原。其中泃河、永定河分別經潮白新河、永定新河直接入海,拒馬河、北運河都匯入海河注入渤海。
「四季俱可喜,最佳新秋時」,北京地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降水適中,四季分明,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在8—12攝氏度。冬季寒冷乾燥,時有風沙;夏季潮濕多雨。年均降水量600多毫米,降水季節分配很不均勻,70%的降雨集中在7、8、9三個月。最好的季節是4月下旬—6月上旬、8月下旬—11月底。
我國古代文人墨客形象地稱北京山環水繞的形勝是「山川峙濯,險甲寰區」,「山水一大交匯」,「誠萬古帝王之都」的「天府」、「神京」
⑨ 北京地理環境
http://www.dili36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