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會地理位置
1. 廣東四會的地理環境
四會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為平原與山區結合部,屬珠江三角洲經濟圈。始建於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東與佛山市三水區交界,南與鼎湖區相連,西北與廣寧縣接壤,東北與清遠市清新縣毗鄰,因「四水會流」而得名。全市總面積1163平方公里,轄10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122個村民委員會和32個居委會。距廣州市68公里,距肇慶市42公里,水路距香港123海里。 © 2013 Bai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本數據來源於地圖,最終結果以地圖數據為准。
四會市區域內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盛產柑桔、塘魚和會紙等,是全國著名的「柑桔之鄉」、「玉器之鄉」,其中鄧村被譽為「中國民間古法造紙第一村」。
四會盛產柑桔、塘魚和會紙。主要礦產有鐵礦、石灰石、石膏、花崗岩、高嶺土和水氣礦產等24種,其中石膏的儲藏量和品位居全省首位。探明主要礦產儲量(資源量)為:煤388.8萬噸,泥炭127千噸,油頁岩53萬噸,鐵礦59.69萬噸,鎢礦2千噸,石膏4834.39萬噸,水泥用灰岩4810萬噸,硫鐵礦163萬噸,建築用花崗岩18750萬立方米,磚瓦用粘土217萬噸。水力資源豐富,境內主要河流有綏江和龍江,綏江全長226公里,其中市內河段長49公里。全市水資源519.44億立方米,其中過境水流量507.2億立方米,本地水流量12.17億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70260千瓦,可開發量64623千瓦,已開發5.7萬千瓦。全市有自然保護區1個,總面積2019公頃,生態示範區1個,總面積1747公頃;全市森林面積60984.7公頃,森林覆蓋率55.6%,活立木蓄積量237.61萬立方米。2009年廣東省地質勘探局公布與河源同為水資源最豐富的區域。
2. 四會的地理特點是什麼
四會市位於廣東中部、肇慶的東面,珠江三角洲西北邊緣,地處西、北、綏三江下游,北回歸線將全境南北一分為二,東與佛山市三水區交界,南與肇慶市鼎湖區相連,西北與廣寧縣接壤,東北與清遠市清新區毗鄰,屬珠江三角洲經濟區范圍。
因境內四水(西江、北江、綏江和龍江)會流之地,故名「四會」。
2014年四會市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97位和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第76位。
1993年和1994年連續兩年分別跨進全國農村經濟百強縣(市)和全國經濟實力百強縣(市)行列,1996年實現了小康。
位置境域
四會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為平原與山區結合部,屬珠江三角洲經濟圈。東與佛山市三水區交界,南與鼎湖區相連,西北與廣寧縣接壤,東北與清遠市清新區毗鄰,因「四水會流」而得
四會市
名。全市總面積1163平方公里。距廣州市68公里,距肇慶市42公里,水路距香港123海里。[3]
地形水文
四會市風光
(17張)
地形似豎立的桑葉,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西寬約30公里,南北長約45公里,北部和西部多為山地,約占總面積44.3%;中部多為丘陵與河谷盆地,約占總面積31.2%;南部和東部多為沖積平原,約占總面積24.5%。最高山峰是三桂山,海拔為888米。河流有綏江、龍江、漫水河、曲水河和何禮河,河流全長約434公里,其中市境河長149.6公里。[3]
氣候特徵
四會市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3℃。極端
最高氣溫38.5℃,出現在2003年8月4日;極端最低氣溫-1.2℃,出現在1963年1月15日。年平均降雨量1803.6毫米,50年一遇最大日
雨量為253.5毫米;年平均日照1702.3小時;年平均雷暴日89天。
自然資源
編輯
礦產資源
主要礦產有鐵礦、石灰石、石膏、花崗岩、高嶺土和水氣礦產等24種,其中
石膏的儲藏量和品位居全省首位。探明主要礦產儲量(資源量)為:煤388.8萬噸,泥炭127千噸,油頁岩53萬噸,鐵礦59.69萬噸,鎢礦2千噸,石
膏4834.39萬噸,水泥用灰岩4810萬噸,硫鐵礦163萬噸,建築用花崗岩18750萬立方米,磚瓦用粘土217萬噸。
水力資源
水力資源豐富,境內主要河流有綏江和龍江,綏江全長226公里,其中市內
河段長49公里。全市水資源519.44億立方米,其中過境水流量507.2億立方米,本地水流量12.17億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70260千
瓦,可開發量64623千瓦,已開發5.7萬千瓦。全市有自然保護區1個,總面積2019公頃,生態示範區1個,總面積1747公頃;全市森林面積
60984.7公頃,森林覆蓋率55.6%,活立木蓄積量237.61萬立方米。2009年廣東省地質勘探局公布與河源同為水資源最豐富的區域。
交通
編輯
四會市的水陸交通便利,形成了以城區為中心,以321國道和四清、四連線省道及三茂鐵道、三(江(綏江、西江、北江)航道為骨架,以300多公里的鎮、村水泥公路為分支的水陸交通網路。[4-5]
人口
編輯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四會市常住人口為471716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3851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86568人,增長22.48%。年平均增長率為2.05%。[6]
2014年四會市戶籍人數45萬人。[7]
經濟發展
編輯
綜述
2014年四會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6.32億元,增長11.2%;人
均生產總值6.91萬元,增長9.9%,率先在肇慶各縣(市)超過全省平均水平;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5%、14.0%、10.2%;二、三
產業佔比不斷提高,三大產業比重為:12.9:49.7:37.4;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45億元,增長16.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0.66
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35億元,外貿進出口21.04億美元,分別增長21.1%、16.6%、11.9%。
2013年,四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78.05億元,比上年增
長1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54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124.13億元,增長19.5%;第三產業增加值111.38億元,
增長11.6%。三次產業比重構成由2012年的16.5:43.2:40.3變為15.3:44.6:40.1。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發展逐步提高。
2013年四會人均GDP達到57813元,增長13.1%。
第一產業
2013年,四會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6.83億元,比上年增長
5.0%,其中農業產值22.83億元,增長1.1%;林業產值3.25億元,增長8.3%;牧業產值26.52億元,增長3.0%;漁業產值13.89
億元,增長15.9%。全年生豬出欄量118.78萬頭,家禽出欄量是:1543.86萬只。
2013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1.46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2.14萬畝,增長1.0%,水果種植面積:17.66萬畝,減少了17.0%,其中柑桔橙14.13萬畝,減少23.3%。
2013年糧食產量12.06萬噸,下降1.9%;蔬菜產量24.63萬
噸,增長0.6%;水果產量15.92萬噸,下降10.2%,其中柑桔橙11.1萬噸;肉類總產量11.65萬噸,下降1.2%,其中豬肉9.29萬噸,
增長0.3%;禽蛋產量0.8萬噸,增長1.9%;水產品產量10.64萬噸,增長10.0%。
第二產業
2013年,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5.12億元,增長
21.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下同)完成總產值594.78億元,增長21.4%,民營企業工業總產值473.83億元,增長23.6%,國有及國有控
股企業工業總產值0.54億元,下降29.8%,集體企業工業總產值1.29億元,下降20.1%,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工業總產值119.12億元,增
長14.3%,股份制企業工業總產值234.03億元,增長17.9%,其它經濟類型企業工業總產值239.81億元,增長29.7%。按輕、重工業分,
輕工業總產值172.42億元,重工業總產值422.35億元,分別增長18.7%和22.5%。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565.36億元。
2013年,實現產品銷售收入532.7億元,增長17.1%,產品銷售
率為95.06%,實現利稅總額57.2億元,下降12.4%,其中利潤總額30.1億元,增長0.5%。資產貢獻率33.89%,資本保值增值率
115.57%,資產負債率47.05%,流動資產周轉次數6.05次,成本費用利潤率6.09%。虧損企業6個,虧損金額5833萬元,分別同比下降
14.3%和6.2%。
第三產業
2013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06億元,比上年增長
16.7%。按地域分,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61.37億元,增長16.7%;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30.69億元,增長16.6%;按行業分,批發零售業
87.16億元,增長16.7%;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4.90億元,增長15.4%。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糧油類零售額1150萬元,增長
91.0%;肉禽蛋類零售額247萬元,增長112.5%;服裝類零售額142萬元,增長215.6%;日用品類零售額1886萬元,上升113.6%;
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4057萬元,下降29.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189萬元,下降78.4%;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299萬元,增長
130.0%。
2013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62038萬元,增長23.1%,其中郵政業
務總量2879萬元,增長17.4%;電信業務總量59159萬元,增長23.3%;年末固定電話用戶97747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76744戶,鄉村
電話用戶70493戶,行動電話用戶546009戶,新增76063戶。
2013年四會接待旅遊人數達168萬人次,增長8.7%,旅遊業務總收入5.93億元,增長6.3%。
2013年末四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31.94億元,比上年末
增加27.40億元,增長13.4%,其中:儲蓄存款余額163.9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9.92億元,增長13.8%。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
163.96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7.87億元,增長12.2%,其中,四會個人貸款累計51.99億元,短期個人貸款及透支5.58億元,中長期個人貸
款46.41億元。全年證券公司代理股票基金交易額151.85億元,增長22.5%,證券各項業務營業收入2672.84萬元,增長54.8%。
2013年實現保險費收入23261.75萬元,下降7.7%,其中財產
險業務保費收入10470.35萬元,增長24.1%;人身險業務保費收入12721.54億元,下降24.1%。其中人壽險收入11986.67萬元,
下降23.53%;健康險收入306.30萬元,下降40.58%;人身意外傷害險收入428.57萬元,下降25.12%。全年共支付各項賠款
13393.51萬元,增長76.4%。其中,財產險業務賠款支出4390.52萬元,增長24.72%,人身險業務賠付支出8986.49元,增長
120.60%
3. 肇慶的地理位置是什麼
一、肇慶的地理位置: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幹流中下游,東部和東南部與佛山市、江門市接壤,西南與雲浮市相連,西及西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和賀州市交界,北部和東北部與清遠市相鄰。土地總面積1.49萬平方公里。肇慶市全境處於北緯22°47′~24°24′和東經111°21′~112°52′之間。
二、簡介肇慶
現下轄端州、鼎湖2個市轄區、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和廣寧、懷集、封開、德慶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先後被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市、中國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城市和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等稱號,由於是中國四大名硯之首端硯的產地,故有「中國硯都」之稱。2006年,肇慶市又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肇慶東接廣佛經濟圈,西連大廣西,地緣區位優勢突出。地處沿海與內陸的交通要沖,城區距廣州不足100公里,位於廣州一小時經濟生活圈。距深圳200餘公里,距澳門180公里,距香港水路143海里,是沿海發達地區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樞紐。國道321線、324線,三茂鐵路(廣州至湛江)貫穿全境,廣肇高速公路和在建中的江肇都預示著肇慶的高速發展。橫穿肇慶的西江是徑流量僅次於長江的全國第二大河,由西江、北江支流綏江、賀江組成的江河水網,可東通廣州、深圳、香港,西抵廣西梧州,南達江門、珠海、澳門,北上韶關,素有「黃金水道」之稱。肇慶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形成了水陸銜接、江河相通、客貨配套的水陸運輸網路。
4. 四會市天光墟的具體地理位置屬哪鄉鎮辦事處及 所處路道
就在四會市東城區(四會大道邊),從廣州來的方向是右邊。雖說是玉器天光墟,它是從早上4:30開始,早上6,7點人最多,其實下午都還有一些人在賣玉器。不過少了很多。玉器種類很多的。
5. 四會市具體地址,辦港澳通行證的,要仔細點不要太復雜,
辦理港澳通行證,流程如下:
1、辦證地點:戶籍所在地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身份證後面專的公安局);
2、辦理時間屬:周一至周六9:00—17:00(法定節假日除外);(有的地方周一到周五辦理,且周五下午不辦的)
3、所需證件:居民身份證、戶口簿或者其他戶籍證明原件並提交復印件(當場復印2元),白底小二寸照片一張(33*48CM)(當場拍30元);
4、費標准:往來港澳通行證100元/證;一次有效簽注20元/件(取證時收取)。
5、周期:十五個工作日
6. 四會輕軌具體位置
公交線路抄:202路 → 201路,全程約32.8公里
1、從四會市步行約5.2公里,到達槎山客運站
2、乘坐202路,經過15站, 到達永安路口站
3、步行約110米,到達永安路口站
4、乘坐201路,經過14站, 到達大旺輕軌站
7. 問:北京朝陽區一個叫四會的地區具體位置
應該是叫四惠~~~~~~那裡有個叫雙柳的小區,你坐地鐵1號線在四惠下車一問工作人員就知道了~~!
8. 廣東省四會市在那裡
四會地理位置:嶺南地區珠三角西北部
四會市因境內四水(西江、北江、綏江和龍江)版會流之地,故名「權四會」。位於廣東省中部、肇慶以東,珠江三角洲西北邊緣,地處西、北、綏三江下游,北回歸線將全境南北一分為二。東與佛山市三水區交界,南與肇慶市鼎湖區相連,西北與廣寧縣接壤,東北與清遠市清新區毗鄰,屬珠江三角洲經濟區范圍。
9. 請問在廣東境內,肇慶的地理位置是怎樣的(詳細)
一、肇慶的地理位置: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幹流中下游,東部和東南部與佛山市、江門市接壤,西南與雲浮市相連,西及西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和賀州市交界,北部和東北部與清遠市相鄰。土地總面積1.49萬平方公里。肇慶市全境處於北緯22°47′~24°24′和東經111°21′~112°52′之間。
二、簡介肇慶
現下轄端州、鼎湖2個市轄區、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和廣寧、懷集、封開、德慶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先後被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市、中國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城市和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等稱號,由於是中國四大名硯之首端硯的產地,故有「中國硯都」之稱。2006年,肇慶市又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肇慶東接廣佛經濟圈,西連大廣西,地緣區位優勢突出。地處沿海與內陸的交通要沖,城區距廣州不足100公里,位於廣州一小時經濟生活圈。距深圳200餘公里,距澳門180公里,距香港水路143海里,是沿海發達地區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樞紐。國道321線、324線,三茂鐵路(廣州至湛江)貫穿全境,廣肇高速公路和在建中的江肇都預示著肇慶的高速發展。橫穿肇慶的西江是徑流量僅次於長江的全國第二大河,由西江、北江支流綏江、賀江組成的江河水網,可東通廣州、深圳、香港,西抵廣西梧州,南達江門、珠海、澳門,北上韶關,素有「黃金水道」之稱。肇慶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形成了水陸銜接、江河相通、客貨配套的水陸運輸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