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安化黑茶的地理位置

安化黑茶的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13 09:43:48

㈠ 安化縣哪裡的黑茶最好

湖南黑茶生產始於湖南益陽安化縣。據唐·楊燁《膳夫經手錄》記載,唐朝時,安華版所產渠江薄片,已權遠銷湖北江陵、襄陽一帶。五代毛文錫的《茶譜》記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又說「譚邵之間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獸。。。其色如鐵,而芳香異常。」這證明在唐代湖南安化已有「渠江薄片」生產,在當地有些名氣,而這種茶色澤為黑褐色,即典型的上等黑茶色澤,說明當時就有黑茶生產。2009年,安化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早的黑茶生產地。所以安化產的黑茶是最好的。
網上當然可以買到黑茶了,我就是在愛達黑茶俱樂部買的黑茶,他們是專業銷售黑茶的公司,茶的品質還是不錯的,值得推薦

㈡ 黑茶產地是哪

黑茶產地,主要在四川、雲南、湖北、湖南、陝西、安徽、廣西各省

黑茶(dark tea),因成品茶的外觀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屬於六大茶類之一,屬後發酵茶,是中國特有的茶類,生產歷史悠久,主產區為四川、雲南、湖北、湖南、陝西、安徽等地。傳統黑茶採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較高,是壓制緊壓茶的主要原料。

黑茶制茶工藝一般包括殺青、揉捻、渥堆和乾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類為湖南黑茶(茯茶、千兩茶、黑磚茶、三尖等)、湖北青磚茶、四川藏茶(邊茶)、安徽古黟黑茶(安茶)、雲南黑茶(普洱熟茶)、廣西六堡茶及陝西黑茶(茯茶)。

(2)安化黑茶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黑茶主要品種

1、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安化黑茶是中國黑茶的始祖,在唐代(856年)的史料中記載為「渠江薄片」,曾列為朝廷貢品,明嘉靖三年(1524年)就正式創制出了安化黑茶。至16世紀末期,安化黑茶已位居中國領先地位,萬曆年間被定為官茶,大量遠銷西北。

2、六堡散茶

六堡散茶,紅、濃、陳、醇,有獨特檳榔香氣、越陳越佳,屬黑茶類,採摘一芽二三葉,經攤青、殺青、揉捻、漚堆、乾燥等工藝製成,分特級和一至六級,原產、主產於中國廣西梧州六堡鎮,享譽海內外。

3、四川藏茶

藏茶是少數民族中近六百萬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飲品,又稱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從古到今,按歷史時期和各地風俗不同又稱為大茶、馬茶、烏茶、黑茶、粗茶、南路邊茶、磚茶、條茶、緊壓茶、團茶、邊茶等。中國藏茶自唐朝有記錄以來,已是千年古茶。藏茶屬於最典型的黑茶,它的顏色呈深褐色。

4、湖北黑茶

湖北出產的青磚茶的總稱。茶汁濃香可口,具有清心提神,生津止渴,暖入禦寒,化滯利胃,殺菌收斂,治療腹瀉等多種功效,陳磚茶效果更好。據史料記載,湖北黑茶大約起源於1890年前後。

㈢ 安化黑茶有什麼作用,特點

中國自古就有「以茶治病」的歷史,古代民間採用老茶治療糖尿病、痢疾、傷風等的記載甚多,現代醫學認為:茶中的多酚類、茶多糖類、茶皂素類、氨基酸生物鹼類和無機元素都對人體具有保健功能。茶是一種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抗氧化衰老、抗癌變、降血脂、調節新陳代謝的特殊飲料,所有被世界茶學界、醫學界公認為21世紀的健康飲料,位於世界六大健康飲料之首。 黑茶屬於後發酵茶,其獨特的加工過程,尤其是微生物的參與使其具有特殊的中醫葯理功效,其富含茶多糖類化合物被醫學界認為可以調節體內糖代謝(防止糖尿病)、降血脂、血壓、抗血凝、血栓、提高機體免疫力。臨床試驗證明,黑茶之特殊功效顯著,是其他茶類不可替代。過利用高通量篩選技術,選擇10個現代疾病的模型,研究了黑茶對人體健康的功能,其中包括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模型,抑制癌細胞擴散模型、提高人體免疫力模型等等。通過模型評價發現,千兩茶和茯磚對降壓、降脂、降糖有顯效,對人體脂肪代謝、體重控制非常有幫助。此外,千兩茶的提取物對胃癌細胞、肝癌細胞的擴散有抑製作用。同時,化學試驗發現千兩茶中有兩種其他茶葉中從未見到的成分。「這些都給健康帶來了新的希望,也說明盡管湖南黑茶的原料比較粗老,邊疆人民卻長期以來一直依賴它、選擇它,是有其深刻的科學道理的。數百年來歷史證明,它是邊區牧民的生命之飲,「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這就是黑茶獨特的葯理功效的見證。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變化,攝脂飲奶越來越多,飲用黑茶越來越有必要。由於茯磚茶有獨特的發花過程,產生一種冠突散囊菌,在發酵過程中產生一種普諾爾成分,氧化人體過剩膽固醇,防止脂肪堆積,世界一流的微生物學家王志偉博士,在日本研究微生物與食品發酵達18年,稱茯磚茶是世界上最神奇的食品。在2007年國際茶葉大會高端論壇上,湖南省茶葉學會理事長、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劉仲華面向全球茶葉精英作《湖南黑茶:人類健康的新希望》的演講。劉教授是通過模型評價發現,千兩茶和茯磚茶對降脂降糖有顯效,對人體脂肪代謝,體重控制非常有幫助。 黑茶的主要功能性成分是茶復合多糖類化合物,這類化合物被醫學界認為可以調節體內糖代謝(防治糖尿病)、降低血脂血壓、抗血凝、血栓、提高機體免疫能力。臨床試驗證明,黑茶的這些特殊功能顯著,是其他茶類不可替代。 黑茶湯色的主要成分是茶黃素與茶紅素,研究結果表明,茶黃素不僅是一種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劑和抗氧化劑,而且具有抗癌、抗突變、抑菌抗病毒、改善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治療糖尿病等多種生理功能。 茶葉中的礦質元素主要集中在成熟葉、莖、梗中,黑茶採制原料較老,礦質元素含量比其他茶類高。其中氟對防齲齒和防治老年骨質疏鬆有明顯療效;硒能刺激免疫蛋白及抗體的產生,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並對治療冠心病,抑制癌細胞的發生與發展有顯著效果,茶葉中硒含量可高達3.8~6.4mg/kg。 黑茶還是一種低咖啡因的健康飲料(原料成熟度高,烘焙等因素),與可樂以及其它茶類相比,黑茶不影響睡眠。 陳年黑茶在存放的過程中,微生物經歷代繁衍與代謝,產生了一系列未知名的小分子活性物質,即次生代謝物,這些物質形成過程緩慢,而且化學性質不穩定,只有保持在原有的天然狀況下才對人體產生特殊的功效,它與千年靈芝在功效上有異曲同工之妙。安化人民大多有這種經歷,喝陳年黑茶治療腸胃病效果可以說是「葯到病除」。

㈣ 安化茶馬古道具體的位置在哪

在湖南省安化縣(主要為洞市,江南)的崇山峻嶺和山澗溪流之間,就綿延著一條神秘的茶馬古道。千百年來,無數的馬幫在這條道路上默默行走,悠遠的馬鈴聲,回盪在山谷、急流和村寨上空,也成就了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如今,茶馬古道上馬蹄印仍歷歷在目,跨越溪流的廓橋仍屹立在風雨中,彷彿在遙憶著那一片歷史的風景。

馬幫文化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化馬幫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資水古稱益水,又叫蚩尤江。據新化縣梅山文化研究協會考證,與安化相鄰的大熊山區域為蚩尤出生地及與黃帝等北方部落征戰的大本營根據地。安化縣梅山文化專家陳首濤的研究成果表明:安化思游區域留下了部分與蚩尤有關的史料、遺存和風俗,該地地名以「蚩尤」而命。後來,因避諱而改成諧音「思游」,一直沿用至今。蚩尤部落聯盟為了戰爭的需要引進優良馬種並大量繁殖,以供運輸和騎兵作戰之需。此為安化及古梅山地區養馬的起始階段。在安化置縣(1072年)以前,這里地域荒野,人丁橫蠻,不服當時朝廷的管制,分庭抗禮,謔稱「梅山峒蠻」。

梅山主要包括安化、新化、冷水江、邵陽、隆回等地,其中安化為梅山中心。土著居民多為苗、瑤、侗族,他們為了自身生存和生活所需,不得不與外界尤其是生產力發達的中原地區通商貿易,用本地的茶葉、桐油、茶油等特產與中原及沿海地區交換食鹽、布匹等生活日用品。而當時商品最便利的運輸工具是馬匹。宋神宗年間,朝廷派軍鎮壓梅山南蠻,大小戰事數百起。梅山人民一次次用步兵和騎兵粉碎了朝廷的鎮壓,馬匹在戰時大多服務於戰事。朝廷最後一次殺梅山人5000餘眾,血流成河,梅山土著居民幾乎全遷湘西、貴州等地,馬匹也隨之遷移。明朝初期,洪武帝「血洗湖廣」,省內繁華地區的居民紛紛遷往深山老林的梅山地區,而遷來者鮮用馬匹工具,致使梅山馬匹的數量日漸減少,馬幫進入低谷時期。後來,隨著茶馬古道的形成,馬幫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

㈤ 黑茶的地域分布與地理的關系

這些地域有利於黑茶生長的自然氣候條件。
但是最主要的還是黑茶製作技術,比如「經潮水漚堆發酵後乾燥」、「潮水漚堆,蒸壓裝簍,堆放陳化」等。

㈥ 安化地理位置不好的原因

到目前止,邵東的交通條件是邵陽市幾個縣中最好的一個縣。 一、邵東是邵陽市內最先有鐵路並且有5個火車站的縣。鐵路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湘黔線通過新邵縣坪上鎮並設立了石泉火車站,坪上是新邵縣經濟最為活躍的鎮。邵東的鐵路和車站除了給邵東人的出行帶來便利外,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邵東經濟的發展,如邵東焦化廠、邵東鋼鐵廠、邵東石膏礦等,這些廠礦雖然在走入市場經濟後衰敗了,但在他輝煌時間解決就業、對地方財政的積累、對當地鄉鎮企業的支持、帶動附近三產等方面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鐵路對邵東鄉鎮企業的發展、邵東商業的發展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二、320與1814交匯於邵東。320是我省境內一條重要的國道,在邵陽境內有320和207兩條國道,但207無法與320相比,207國道北起內蒙古錫林浩特市、南至廣東徐聞縣海安鎮,中途未經過任何省會城市,所經之處多為不發達地區,在邵陽以北是安化、漣源和新邵岱山等山區,在邵陽以南是東安、雙牌、道縣、江華等山區或瑤族山寨。而320東起大都市上海、西至中緬邊境瑞麗,途經杭州、南昌、貴陽、昆明等省會城市,在邵陽以東是長株潭,在邵陽以西是懷化,也是懷化通向東部和華南地區的重要通道,在邵陽的東西面均是數百里的...

㈦ 哪裡產的黑茶好!

黑茶原產於安化,最早產於資江邊上的苞芷圓,後轉達至資江沿岸的雅省坪、內黃省坪、硒州、江南、容小淹等地,以江南為集中地,品質則以高家溪和馬家為最著名。過去湖南黑茶集中在安化生產,現在產區已擴大到桃江、沅江、漢壽、寧鄉、益陽和臨湘等地。

㈧ 河南省濟源市玉泉街道有個安化黑茶茶館具體位置在哪裡

你如果想找到你需要找的位置,你可以下載網路地圖,或者高德地圖。在目的地中輸入你要找的位置,這兩個APP都可以幫你導航。也能明確地指給你要找的位置。

㈨ 安化的地理位置

安化,地處湖南中部偏北,資水中游,雪峰山脈北端。總面積495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佔82%。轄18個鎮、5個鄉。縣總人口95.1萬,有漢、土家、苗、蒙古等26個民族。縣城位於資水中游北岸東坪鎮,隸屬益陽市,東距省會長沙240公里。

行政區劃安化下轄18個鎮、5個鄉:東坪鎮、清塘鋪鎮、梅城鎮、仙溪鎮、大福鎮、長塘鎮、羊角塘鎮、冷市鎮、小淹鎮、江南鎮、柘溪鎮、馬路口鎮、奎溪鎮、煙溪鎮、渠江鎮、平口鎮、樂安鎮、滔溪鎮、高明鄉、龍塘鄉、田莊鄉、南金鄉、古樓鄉等鄉鎮,總人口95.1萬。

歷史沿革安化古稱「梅山蠻地」,土著多為瑤族,是名聞遐邇的梅山文化發祥地,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置縣,有近千年歷史。

安化歷史悠久,地靈人傑。境內東周古村落與舊石器遺址的相繼發現,證明距今1.5萬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安化為古梅山之域,漢屬益陽縣地。唐僖宗光啟二年(886),梅山峒蠻斷邵州道,不與朝廷通。直至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朝廷收復梅山,置安化縣。據史料統計,自宋到清,安化通過科舉考中進士以上14人,舉人117人。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定影響的人物有:清代兩江總督陶澍、雲貴總督羅饒典、著名書法家黃自元。20世紀初,李燮和、李唐等最早參加華興會、同盟會,投身辛亥革命,成為當時叱吒風雲的人物。從大革命到解放戰爭的幾十年革命斗爭中,姚炳南、盧天放、劉肇經等大批革命志士前赴後繼,共有389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一代偉人毛澤東先後於1917年和1925年在安化進行社會調查和開展農民活動;新中國成立後,安化英才輩出,胡吉主、譚望初被先後評為全國林業勞動模範,世界羽毛冠軍唐九紅、龔智超、龔睿娜、黃穗就是從這里走向世界。
自然資源
安化地形地貌多樣,各類資源豐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土地肥沃,適宜各種作物生長。年平均氣

溫16.2°C,無霜期長275天,日照1335.8小時,降水1706.1毫米。地勢從西向東傾斜,西部高峰九龍池,海拔1622米,東部善溪口,海拔57米,相對高差1565米。境內高山疊嶂,峰巒挺拔,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63座。資水橫貫縣境中部,境內幹流長度大於5公里的溪河170條。1961年柘溪電站關閘蓄水,形成柘溪水庫境內水面達85平方公里。安化盛產松、杉、竹、果、茶葉、油茶、油桐、棕、葯材等,有木本葯材103科,1022種;鎢、金、銻、釩等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39種;水能資源豐富,理論蓄積量150萬千瓦,除柘溪電站外,還建有中小電站142處,總裝機2萬多千瓦。
旅遊資源
安化不僅資源豐富,而且名勝古跡頗多,風景迷人。近千年來,安化這塊湘中寶地之名勝曾引得四方騷客,游蹤廣布,詩賦聯翩,佳篇層出。清代兩江總督陶澍在《東坪道中望熊山詩》中雲:「何群山之莽蒼兮,突一支以高仰。岸然奇偉不可干,空中一落九千丈。嵯峨從古少人行,支擱日月如燈檠。六月寒氣豎毛發,白晝放出雄雷聲。上有蹲虎立豹之雄關,下有崩虹裂帛之潺湲。野猿山狖欲上而無路,往往啼嘯懸岩間。」
.
安化的風景名勝有位於縣城北8公里的紅岩省級自然保護區,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人工湖面、遊艇飛馳;群山環抱,古木參天;峽谷中,索橋飛架;叢林中,亭閣隱現。位於柘溪庫區的柘溪省級森林公園,從省內外引進樹種67科358種,其中珍貴樹種15科25種,被稱為亞熱帶的植物園,是旅遊的勝地。六步溪省級自然保護區,區域面積12250公頃,核心區有數百公頃保存較好的原生植被。有木本植物103科、1022種,其中國家級保護植物有銀杏、南方紅豆杉、香果樹等23種。有野生動物100餘種,其中國家級保護動物有雲豹、金錢豹、黃腹角雉等40種。自然景觀還有奇石如林、奇洞遍布的思游景區,洞中有洞,洞內分層、層層有景的馬路溶洞群等。古跡亦多,有安化一中校園保護完好的文廟、武廟;有石人石馬、陵墓享堂、御書御撰扁牌一應俱全的陶儔陵園等等。
安化茶馬古道——中國南方最後一支馬幫——,安化,歷史上作為世界黑茶的生產中心,安化山山種茶,四季運茶。前鄉的茶,經過初制後,要運到後鄉的資江邊八大茶葉鎮再加工,大都要走二三百華里山路。茶馬古道是一條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馬幫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與死的體驗之旅。茶馬古道的艱險超乎尋常,然而沿途壯麗的自然景觀卻可以激發人潛在的勇氣、力量和忍耐,使人的靈魂得到升華, 留印在茶馬古道上的先人足跡和馬蹄烙印,以及對遠古千絲萬縷的記憶,將幻化成華夏子孫崇高的民族開拓創業精神.
安化九龍池位於雪峰山北麓,南京鄉與新化縣大熊山接壤,海拔1622米,為湘中第一高峰。峰頂有一池,九股清泉從池底湧出,池水甘甜清洌,清澈見底,咕咚之聲清雅悅耳。相傳遠古其主峰有九座峰巒,盡得天地之靈氣,黃帝登熊山時,將其點化成九條金龍,從池中循入東海,九龍池因故得名。自此,池中溢出的清泉,自山巔飛流直下,進密林、穿亂石、入深潭,至山下匯成四十八條山溪澗流,縱橫交錯,迂迴曲折。時而急流穿澗,懸瀑奔濺,含珠吐玉,轟隆叮咚之聲及於遐邇;時而平水繞林,碧波盪漾,鱗光閃閃,霞霧生煙之狀悠然可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