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疫情有關的地理知識

疫情有關的地理知識

發布時間: 2021-02-13 05:14:04

1. 地理知識大全

增長點地理知識

長城有多長?
21196.18千米
珠穆朗瑪峰有多高?
8844.43米
吐魯番盆地有多低?
海拔-154米
長江有多長?
6397公里
黃河有多長?
5464公里
京杭大運河有多長?
1710公里
故宮面積有多大?
72萬平方米
中國有多少人?
超13.73億人
漢字有多少個?
85568個
中國有多少位皇帝?
408位
秦朝2位,漢朝31位,
三國11位,晉朝16位,
五代十六國78位,
南北朝59位,隋朝3位,
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
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
元朝18位,明朝16位,
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
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
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
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
加起來一共408位。

人們必知的常識雖然常掛在嘴上,
但具體是這些你都知道嗎?
三山
黃山〖安徽〗
廬山〖江西〗
雁盪山〖浙江〗
【五嶽】
東岳泰山(山東)
南嶽衡山(湖南)
中嶽嵩山(河南)
西嶽華山(陝西)
北嶽恆山(山西)
【五嶺】
越城嶺
都龐嶺
萌諸嶺
騎田嶺
大庾嶺

【五湖】
鄱陽湖〖江西〗
洞庭湖〖湖南〗
太湖〖江蘇〗
洪澤湖〖江蘇〗
巢湖〖安徽〗
【四海】
渤海
黃海
東海
南海
【四大名橋】
廣濟橋
趙州橋
洛陽橋
盧溝橋
【四大名園】
熙和園〖北京〗
避暑山莊〖河北承德〗
拙政園〖江蘇蘇州〗
留園〖江蘇蘇州〗
【四大名剎】
靈岩寺〖山東長清〗
國清寺〖浙江天台〗
玉泉寺〖湖北江陵〗
棲霞寺〖江蘇南京〗
【三大名樓】
岳陽樓〖湖南嶽陽〗
黃鶴樓〖湖北武漢〗
滕王閣〖江西南昌〗
【四大名亭】
醉翁亭〖安徽滁縣〗
陶然亭〖北京先農壇〗
愛晚亭〖湖南長沙〗
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鎮】
景德鎮〖江西〗
佛山鎮〖廣東〗
漢口鎮〖湖北〗
朱仙鎮〖河南〗
【四大碑林】
西安碑林〖陝西西安〗
孔廟碑林〖山東曲阜〗
地震碑林〖四川西昌〗
南門碑林〖台灣高雄〗
【四大名塔】
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
飛虹塔〖山西洪洞廣勝寺〗
釋迦塔〖山西應縣佛宮寺〗
千尋塔〖雲南大理崇聖寺〗
【四大石窟】
莫高窟〖甘肅敦煌〗
雲崗石窟〖山西大同〗
龍門石窟〖河南洛陽〗
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
【四大書院】
白鹿洞書院〖江西廬山〗
嶽麓書院〖湖南長沙〗
嵩陽書院〖河南嵩山〗
應天書院〖河南商丘〗

2. 關於防控疫情的基本常識

1、少出門,不信復謠

盡量不出門、不聚制集。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個人衛生。通過官方媒體了解信息,不聽信謠言,多與親朋進行在線溝通,保持身心愉快。

2、測體溫

正確測體溫。每天早晚各測一次,溫度不超過37.3℃才安全。

3、戴口罩

外出時佩戴好一次性醫用口罩,通常口罩的深色面在外,金屬條在上進行佩戴,並用手壓緊鼻翼兩側的金屬條,將口罩拉伸平整。

4、定時開窗通風

良好的室內空氣質量可減少病毒的存在量。並注意添衣保暖,謹防感冒。

5、做好日常消毒

優先使用濃度75%的酒精棉片擦拭傢具、地面等,酒精消毒前後要遠離高溫和明火。

6、吃得好更健康

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少吃油鹽糖,適量肉蛋奶,分餐更提倡,多元營養增加免疫力。

7、鍛煉身體要適當

老年人不要做劇烈運動,建議做的太極拳、廣播操、八段錦等運動。每周鍛煉4-5次,每次不超過40分鍾為宜。

3. 關於疫情的題目有哪些

關於疫情的閱讀題目

1、假如賈寶玉參加某次家宴,吃了野味,患上了新型冠狀病回毒肺炎,傳染了五個人,最答有可能被傳染的五個人會是誰?請按傳染的先後順序列出這五個人,並說明理由。

2、為了阻擊這場疫情,賈府成立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五人領導小組,組長會是誰,為什麼選他(她)?成員有哪些,為什麼讓他們擔任成員,請說出理由?領導小組採取了什麼應對措施?

3、為跟蹤此次疫情,《大觀園報》報社派出一名記者專門采訪報道。

請問: (1)誰有資格擔任《大觀園》報社社長?並說出理由。

(2)派出的記者會是誰?為什麼是他(她)。

(3)以大觀園記者的身份,寫一則報道此次疫情的簡短新聞,不超過 300 字。

4、因疫情嚴峻,賈府家塾(學校)延遲開學,疫情應對領導小組要求學校停課不停學,校長賈代儒決定進行疫情下的在線教育。他親自主講網上開學第一課,假如你就是賈代儒校長,你將在開學第一課中講些什麼?請擬一份發言提綱,要求層次清楚,語言得體、內容恰當。

4. 有關地理知識

11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上,雪山、冰川很多,有「固體水庫」之稱。
111、西藏有三大特產:藏羊、氂牛(右圖)和酥油草,統稱「藏北三寶」。
112、內蒙古高原是中國第二大高原。它地面平坦,很多地方是一望無際的草原。
113、因覆蓋著厚厚的黃土而得名的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114、雲貴高原地面高低不平,地勢比較平坦的山間小盆地,被當地人稱之為「壩子」。
115、雲貴高原上石灰岩分布廣泛,形成奇異的喀斯特地形,如世界聞名的雲南路南石林和貴州的龍宮、打雞洞等。
116、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境內,在天山以南,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盆地。
117、塔克拉馬干沙漠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動沙漠。
118、准噶爾盆地位於新疆境內,在 天山以北。由於降水較多,農牧業發達,被譽為「塞北江南」。
119、柴達木盆地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是中國地勢最高的盆地。盆地里鹽礦豐富,據初步估計,足夠全世界的人食用1萬年。
120、成都平原在 四川盆地西部,因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都江堰」自流灌溉,農業發達,農產品豐 富,所以四川省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稱。
121、東北平原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122、黑龍江省的大慶油田是中國最大的油田。
123、華北平原是中國第二大平原,也是中國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
124、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勢很低,平均海拔在10米以下,河流多,湖泊多,有「水鄉」之稱。
125、長江中下游地區是中國稻米和淡水魚主要產區,所以有「 魚米之鄉」的美稱。
126、歷史相傳的五嶽:東岳是 泰山(山東)、西嶽是華山(陝西)、北嶽是恆山(山西)、南嶽是 衡山(湖南)、中嶽是嵩山(河南)。
127、泰山地處中國東部,古稱東岳,是一座歷史名山,歷代皇帝和許多名人,都攀登過泰山,留下眾多的文物古跡。聯合國將泰山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名錄。
128、泰山腳下的岱廟是歷代皇帝舉行大典、祭祀泰山神和居住的地方,它與北京故宮、曲阜孔廟一起譽為中國三大宮殿建築群。

5. 60條有關自然災害的地理知識

農業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較大,比如洪澇,寒潮,台風,滑坡,泥石流等等。

6. 武漢疫情快速傳播的原因地理知識回答

武漢歷史上就被譽為九省通衢之地。無論南來北往,還是東往西去都會在武漢歇歇內腳。
還有武漢是容全國五大鐵路樞紐之一,交通便利,人員流動巨大。
再就是武漢的外來務工人員非常多,來自全國各地的都有。
所以武漢疫情能迅速傳播!

7. 跪求有關地理方面的知識

我回答一個:山脈的,對聯:天陰難晴困死馬,舞台太長巫雪大 橫批:是橫回禍起阿 一個順口溜,答東西走向的:天山、陰山、南嶺、秦嶺、昆侖山、喜馬拉雅山。 東北西南走向的:武夷山、台灣山脈、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大興安嶺。
南北走向:橫斷山、賀蘭山 西北東南走向:祁連山、阿爾泰山

8. 地理有關洪澇災害方面的知識

洪澇災害的危害

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續降雨使低窪地區淹沒、漬水的現象。雨澇主要危害農作物生長,造成作物減產或絕收,破壞農業生產以及其他產業的正常發展。

雨澇主要由大雨、暴雨引起,所以常和洪水災害有密切關系。二者在概念上的區別是,洪水災害指的是因暴雨急流或河湖泛濫所造成的災害;雨澇是指因漬水、淹沒造成的災害。雨澇主要危害農作物生長,造成農作物減產或絕收;洪水除危害農作物外, 還破壞房屋、建築、水利工程設施、交通設施、電力設施等,並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員傷亡。由於洪水和雨澇往往同時或連續發生在同一地區,所以進行災情調查統計和分析研究時,大多難以准確界定區別,此時統稱為洪澇災害。

洪澇災害的分布

就全球范圍來說,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多台風暴雨的地區。這些地區主要包括:孟加拉北部及沿海地區;中國東南沿海;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加勒比海地區和美國東部近海岸地區。此外,在一些國家的內陸大江大河流域,也容易出現洪澇災害。

洪澇災害的危害

在各種自然災害中,洪澇是最常見且又危害最大的一種。洪水出現頻率高,波及范圍廣,來勢兇猛,破壞性極大。洪水不但淹沒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員傷亡,而且還捲走人產居留地的一切物品,包括糧食,並淹沒農田,毀壞作物,導致糧食大幅度減產,從而造成飢荒。洪水還會破壞工廠廠房、通訊與交通設施,從而造成對國民經濟部部門的破壞。

本世紀以來,世界各國曾先後發生過近40次特大洪澇災害,每次都導致上萬人的死亡和千百萬人的流離失所。在近幾十年中,洪澇發生頻次與災害損失都在逐年增加。

中國自古就是洪澇災害嚴重的國家。據不完全統計,在從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間,共發生較大水災1092次,死亡萬人以上水災每5—6年即出現一次,這種局面到現代尚無根本的改變。

洪澇災害不但直接引起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還造成一系列其它災害如滑坡、泥石流、疫病的出現。 我國的雨澇

1951—1990年。我國平均每年發生嚴重洪澇災害5.9次,平均受災面積667萬公頃,其中成災面積470萬公頃,死亡三四千人,倒塌房屋200餘萬間。1991年全國有25個省、市、區發生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2400萬公頃,死亡5133人,倒塌房屋498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799億元。

主要的雨澇區分布在大興安嶺—太行山—武陵山以東,這個地區又被南嶺、大別山—秦嶺、陰山分割為4個多發區。我國西部少雨,僅四川是雨澇多發區。

根據歷史雨澇統計資料,雨澇最嚴重的地區主要為東南沿海地區、湘贛地區、淮河流域,次多雨澇區有長江中下游地區、南嶺、武夷山地區、海河和黃河下游地區、四川盆地、遼河、松花江地區。全國雨澇最少的地區是西北、內蒙和青藏高原,次為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和東北地區。概括而言,雨澇分布總的特點是東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內陸少;平原湖區多,高原山地少;山脈東、南坡多,西、北坡少。

洪澇災害控制及預防措施2008年05月16日 星期五 09:44洪澇災害控制及預防措施
洪澇災害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災害。洪澇災害可導致生態環境、經濟建設、財產損失,甚至傳染病流行,嚴重威協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生命安全。由於受強降雨影響,部分鄉鎮遭受洪澇災害,為了做好受災鄉鎮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達到災後無大疫的目標。特提出以下疾病預防控制措施,供受災鄉鎮參考。

一、加強飲用水衛生管理

1、水源的選擇與保護; 應在洪水上游或內澇地區污染較少的水域選擇飲用水水源取水點,並劃出一定范圍,嚴禁在此區域內排放糞便、污水與垃圾。有條件的地區宜在取水點設碼頭,以便離岸邊一定距離處取水。

2、退水後水源的選擇; 無自來水的地區,盡可能利用井水為飲用水水源。水井應有井台、井欄、井蓋,井的周圍30m內禁止設有廁所豬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設施。取水應有專用的取水桶。有條件的地區可延伸現有的自來水供水管線。3、對飲用水進行凈化消毒;煮沸是十分有效的滅菌方法。在有條件時可採用過濾方法。但在洪澇災害期間,最主要的飲用水消毒方法是採用消毒劑消毒。 4、加強供水設施消毒; 被洪水淹沒過的水源或供水設施重新啟用前必須清理消毒,檢查細菌學指標合格後方能啟用。經水淹的井必須進行清淤、沖洗與消毒。先將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沖洗井壁、井底,再掏盡污水,待水井自然滲水到正常水位後,投加漂白粉浸泡12~24h後,抽出井水,待自然滲水到正常水位後,按正常消毒方法(一噸水加漂白粉4克,如污染較重加漂白粉8克/噸)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二、加強食品衛生管理

1、水災地區需要重點預防以下食物中毒

(1)霉變糧食引起的黴菌毒素食物中毒:常由食用了霉變的大米引起。

(2)細菌性食物中毒:常由動物性食品、已死亡的畜禽肉和沒有很好冷藏(如肉、蛋類食品)和存放時間長的熟食(如米飯、蔬菜)引起。

(3)化學性食物中毒:一般由誤食有毒物質引起。由於災區環境的變化和臨時居住地的條件所限,農葯、亞硝酸鹽及其他工業用化學物質易被誤食。

(4)有毒動、植物性食物中毒:誤食豬甲狀腺、腎上腺和含毒的魚類會引起有毒動物性食物中毒;食用未經充分加熱的豆漿、扁豆或發芽土豆、毒磨菇會引起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2、發生食物中毒的現場處理

(1)病人的救治與報告:病人的急救治療主要包括催吐、洗胃、灌腸以及對症治療和特殊解毒葯物治療:食物中毒報告的內容包括發生地點、時間、人數、典型症狀和體征、治療情況、中毒食物和採取的措施。同時應注意採集病人標本以備送檢。

(2)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封存現場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待調查確認不是中毒食物以後才能食用;通知追回或停止食用其他場所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3)食物及環境的消毒處理工作:對中毒食品進行無害化處理或銷毀,並對中毒場所採取相應的消毒處理。對細菌性食物中毒,固體食品可用煮沸消毒15~30min處理;液體食品可用漂白粉消毒。對病人的排泄物、嘔吐物可用20%石灰乳或漂白粉消毒(1份排泄物加2份消毒液混合放置2h),周圍環境可採用過氧乙酸進行噴灑消毒。化學性或有毒動植物性食物中毒應將引起中毒的有毒物進行深埋處理。

3、加強災區食品衛生監督管理;特別是水淹過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應應做好食品設備、容器、環境的清潔消毒,經當地衛生行政部門驗收合格後方可開業,並加強對其食品和原料的監督,防止食品污染和使用發霉變質原料。4、開展對預防食物中毒的宣傳教育;主要宣傳不能食用的食品,包括:被水浸泡過的食物;已死亡的畜禽、水產品;被水淹過的已腐爛的蔬菜、水果;來源不明的、非專用食品容器包裝的和無明確食品標志的食品;嚴重發霉(發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麥、玉米、花生等;其他已腐敗變質的食物和不能辨認是否有毒的蘑菇等。三、加強環境衛生

1、對災民住所的衛生要求;首先要選擇安全和地勢較高的地點,搭建帳篷、窩棚、簡易住房等臨時住所,做到先安置、後完善。其次注意居住環境衛生,不隨地大小便和亂倒垃圾污水,不要在棚子內飼養畜禽。2、廁所衛生和糞便處理措施(1)在災民聚集點選擇合適地點、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搭建應急臨時廁所,要求做到糞池 不滲漏(或用陶缸、塑料桶等作為糞池)。(2)盡量利用現有的儲糞設施儲存糞便,如無儲糞設施,可將糞便與泥土混合泥封堆存,或用塑料膜覆蓋,四周挖排水溝以防雨水浸泡、沖刷。在應急情況下,於適宜的稍高地點挖一圓形土坑,用防水塑料膜作為土地的襯里,把薄膜向坑沿延伸20cm,用土壓住,糞便倒入池內儲存,加蓋密封,發酵處理。也可採用較大容量的塑料桶、木桶等容器收集糞便,裝滿後加蓋,送至指定地點暫存,待水災過後運出處理。有條件時用機動糞車及時運走。 (3)集中治療的傳染病病人糞便必須用專用容器收集,然後消毒處理。散居病人的糞便處理:糞便與漂白粉的比為5:1,充分攪合後,集中掩埋;糞便內加入等量的石灰粉,攪拌後再集中掩埋。禁止將病人糞便倒入溪水中,以防止疾病傳播。3、垃圾的收集和處理方法(1)根據災民聚集點的實際情況,合理布設垃圾收集站點,可用磚砌垃圾池、金屬垃圾桶(箱)或塑料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有專人負責清掃、運輸,做到日產日清。(2)及時將垃圾運出,選地勢較高的地方進行堆肥處理,用塑料薄膜覆蓋。四周挖排水溝,同時用葯物消毒殺蟲,控制蒼蠅滋生。(3)對一些傳染性垃圾可採用焚燒法處理。4、人畜屍體的處理 對正常死亡者屍體應盡快運出進行火化處理。對甲乙類傳染病死亡者,應做好衛生消毒,以最快速度運出火化。對環境清理中清出的家畜家禽和其他動物屍體應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處理後進行深埋。5、洪水退後的環境清理工作;水退過後,開展群眾性的愛國衛生運動,在廣泛進行健康教育的基礎上,水淹地區的村莊和住戶必須進行徹底的室內外環境清理,做到洪水退到哪裡,環境清理就搞到哪裡,消、殺、滅工作就跟到哪裡。(1)組織清理室外環境:整修道路,排除積水,填平坑窪,清除垃圾雜物,鏟除雜草,蔬通溝渠,掏除水井內污泥,修復廁所和其他衛生基礎設施,掩埋禽畜屍體,進行環境消毒,消除疫病發生的危險因素,使災區的環境衛生面貌在短期內恢復到災前水平。(2)凡是水淹地區的住戶,水退後首先由專人對原住房的質量進行安全性檢查,確認其牢固性,然後打開門窗,通風換氣,清洗傢具清理室內物品,整修家庭廁所,修繕禽畜棚圈,全面清掃室內和院落清除垃圾污物。必要時將房間地牆壁和地面進行消毒。對室內和臨時居住點帶回的日常生活用品可進行煮沸消毒或在日光下曝曬。待室內通風乾燥、空氣清新後方可搬入居住。6、消毒 由於洪水導致多種微生物混合污染,其中又以腸道致病微生物為主,因此要特別重視食物、飲用水、居住環境的消毒。在消毒方法和消毒劑的選擇方面,要求簡便易行,價格便宜,供應充足。首先應有專人負責保護水源和飲用水消毒;同時要搞好環境衛生消毒。對受淹的房屋公共場所要分類作好衛生消毒工作。要有專人負責,做好消毒劑的集中供應、配製和公發工作,做好消毒常識宣傳,組織群眾實施消毒措施並具體指導其正確使用。四、傳染病控制1、強化災區預防性的干預措施;加強環境衛生管理,清除垃圾、污物,掩埋動物屍體,進行糞便和家畜管理,改善居住環境。積極保護水源,開展打井或飲用水消毒,使災民清潔飲用水。2、控制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在某些傳染病疫區應有重點地控制傳染源,開展自然疫源地的滅鼠活動,在災民密集的居住地清除蚊蠅滋生地,有效地控制和消滅病媒害蟲。強化食品衛生管理,防止「病從口入」,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發生。3、加強疫情監測,建立疫情報告網路; 在洪澇災害這一非常時期,要特別重視疫情報告及疫情監測,保持疫情監測系統的敏感性,這是做好救災防病工作的前提。發生傳染病疫情,要按「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原則,積極處理疫情。在重點災區或傳染病多發地區設立疫情監測點、嚴密監視疫情動態。災區一旦發生重大傳染病疫情或不明原因疾病暴發,要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等法規與規章的要求,及時反饋信息,及時通報和報警。發生疾病特別是不明原因疾病暴發,責任報告人應當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當地疾控機構報告疫情(2小時內進行網路直報,同時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報告同級衛生行政部門),以便採取預防決策。同時,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疫情監測工作,防止疫情的交叉傳播。4、提高人群免疫水平,發揮計劃免疫效力; 水災打亂了正常的工作程序,災民移動分散,人群免疫水平難以控制。有必要對某些疾病進行疫苗的應急接種和服葯預防,有針對性地開展強化免疫和預防服葯等,以控制災區的傳染病暴發流行。5、加強特殊人群的健康保護,維護災民身體健康;兒童、老、弱、病、殘及孕婦等特殊人群的身體抵抗力差,由於災害期間過度疲勞和緊張,環境惡劣、營養不良、生活不安定、日曬雨淋和蟲咬,日夜不能安息,處於機體內外病因交加之中極易患病。因此對這類特殊人群應採取加強預防性保健,控制疾病的流行。6、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改善臨時住地的衛生條件,是減少疾病發生的重要環節。同樣還要開展衛生知識宣傳教育,養成災民良好衛生習慣,提倡不喝生水,飯前便後要洗手。五、媒介生物控制1、防蚊的主要措施(1)環境治理;(2)防蚊驅蚊:有條件的災區,在住處裝上紗門、紗窗,或使用經葯物浸泡過的蚊帳;睡覺前點燃蚊香(或電熱蚊香);亦可用市售驅蚊劑塗在身體暴露部位。(3)室內(帳篷內)、外葯物噴灑:如敵敵畏、奮斗鈉、三氯殺蟲酯等。2、防蠅措施(1)清理環境,減少滋生場所。(2)室內(帳篷內)、外葯物噴灑,也可使用粘蠅紙、誘蠅籠或蒼蠅拍人工捕蠅。3、滅鼠措施;洪水期間的臨時聚居地屬於特殊環境,開展滅鼠時應注意: (1)多用器械滅鼠,如鼠籠鼠夾等,但不能使用電子貓,更不能拉電網捕鼠。此時鼠洞較淺,取水方便,還可用水或泥漿灌洞。(2)慎用毒餌:當鼠密度很高,或人群受到鼠源疾病嚴重威脅時,則應在嚴密組織、充分宣傳的基礎上,開展毒餌滅鼠。(3)確保人畜安全:不能用熟食配製毒餌,毒餌必須有警告色。投餌工作由受過培訓的滅鼠員承擔,投餌點應有醒目標記,投餌後及時搜尋死鼠,管好禽畜,保藏好食品,照看好小孩。投餌結束應收集剩餌,焚燒或在適當地點深埋。衛生部門要做好中毒急救的准備。為避免鼠死後,離開鼠體的蟲類叮咬,最好在滅鼠同時,在居住區噴灑殺蟲劑。六、健康教育;洪水災區健康教育是促進救災防病措施落實的重要保證。健康教育必須與受災這種非常時期、非常環境和非常對象相適應。教育的內容不僅要和教育對象的心理、文化、素質等相適應,而且應根據災情、氣象、疾病、衛生服務等因素的變化和災民對健康教育需求層次的變化進行精心組織。

9. 疫情防控小知識你知道哪些!簡答題

1、新型冠狀病毒是通過近距離飛沫和病原體接觸傳染,所以我們必須注意內這兩點。隔斷方法當然是戴口罩容,接觸公共設施戴手套,不聚集,不聚餐,遠離人群,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距離。注意衛生形象 營造良好氛圍病菌飛沫數千萬
2、居家隔離時,常開窗,多通風。自己一家人也要保持衛生距離,當然也不要多疑猜忌,畢竟家人的行動范圍自己都熟悉
3、出門戴口罩,特別是進入公共場合,如超市,農貿市場,按有關要求操作,

10. 十個有趣的地理知識或地理新聞有哪些

1、海洋的鹽足以讓陸地高出150米。

2、閃電溫度數倍於太陽表面溫度。 一束落到地面的閃電攜帶有1億至10億伏的電力;溫度能達到5萬華氏度;是太陽表面溫度的3至4倍。

3、地球上每一秒就會發生100次雷擊。每次打雷時;都會產生臭氧。這給大氣層上部的臭氧層源源不斷注入原料——你知道嗎;臭氧層的大洞使我們不得不使用防曬油來抗拒毒辣的光線。

4、土星的密度低於水;如果你將這顆行星放入海洋;它甚至能浮在上面( 5、既然黑鐵木不能在水上漂浮;不妨試一試火山浮石。火山浮石的密度低於水;所以能在水上漂浮。

5、如果大小相當於一角硬幣的中子星碎片落到地面;它的重量會驟然升至1億噸( 7、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青蛙雨」出現在2005年的塞爾維亞;倫敦在1998年也曾遭遇相同的「青蛙雨」?2006年;印度下了場「魚雨」;而威爾士在2004年同樣經歷了「雨中有魚」的奇妙一景。

6、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人口的10%;現在仍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從古到今一共有大約600億人;十分之一;也就是60億還活著。

7、地球和太陽的距離遙遠 當一個剛落地的嬰兒乘坐新干線去太陽時 他已經80幾歲了 ;但太陽光到達地球的時間只要8分鍾。

8、 紅海 ,位於非洲與阿拉伯半島之間;因沿岸水中生長著許多紅色藻類;海水因此發紅。

9、 黃海 ,位於中國渤海與東海之間;因黃河帶入大量黃色泥沙而呈黃色。

10、 綠海 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之間;因曾有過大量綠色藻類;而得名綠海。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