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楊家溝的地理位置

楊家溝的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13 05:12:42

㈠ 路線楊家溝南山-龍王窯東山路線

楊家溝南山-龍王窯東山路線主要觀察內容:①石炭-二疊系岩石地層序列;②海、陸交互相和陸相沉積岩石;③沉積礦產。

一、石炭-二疊系岩石地層序列與海、陸交互相和陸相沉積岩石

(一)觀察目的與要求

1)掌握本區石炭-二疊系及下三疊統岩石地層序列及各組級地層單元的基本特徵。

2)掌握路線中所見沉積岩的基本特徵(主要包括各種類型的灰岩、礫岩、砂岩、粉砂岩、泥岩、頁岩)。

3)通過本路線及相關路線的觀察,結合閱讀地質圖件,掌握楊家杖子向斜的基本特徵。

(二)主要觀察內容及觀察提示

該路線主要觀察內容為奧陶系、石炭-二疊系及下三疊統岩石地層序列。

(1)馬家溝組(O2m)

馬家溝組的頂部為灰色厚層花紋狀含硅質結核白雲質灰岩夾薄層白雲質灰岩。

(2)本溪組(C2b)

本溪組為一套海陸交互相碎屑岩夾灰岩,它與下伏地層馬家溝組為平行不整合接觸,其間缺失中奧陶統上部-下石炭統。由於長期風化的結果,本溪組最底部為含鐵較豐富的岩層(山西式鐵礦)。

在本路線中,該層不穩定,呈透鏡狀或似層狀,個別地段甚至缺失,含鐵礦物一般為褐鐵礦,含量在橫向上變化很大,有的地段為鐵質砂岩,有的地段為褐鐵礦層或褐鐵礦透鏡體。鐵礦之上為G層鋁土礦,礦層厚度有一定的變化,沿走向礦層中的含鋁量變化較大,大多為含鋁細砂岩、粉砂岩,局部地段為緻密塊狀或鮞狀鋁土礦。G層鋁土礦礦層之上為一套海陸交互相的砂岩、粉砂岩、炭質頁岩和少量泥灰岩(煤井中可見),在炭質頁岩中含陸生高等植物化石。

(3)太原組(C2-P1t)

(4)山西組(P1-2s)

這兩個岩石地層單位在本路線中不易分開,從總體特徵上看,下部為褐黃色中粗粒砂岩,中部為細砂岩、粉砂岩、泥質粉砂岩、泥岩和炭質頁岩,形成三個沉積旋迴,每個旋迴的底部為中細粒砂岩或細砂岩,中部為粉砂岩和泥質粉砂岩,上部為炭質頁岩或煤。在最下部的旋迴中含數層灰岩或泥灰岩(煤井中可見),炭質頁岩中含植物化石。

上部可見一層顯緻密塊狀的鋁土礦,鋁土礦之上為黑色泥岩、粉砂岩和少量細砂岩。

(5)石盒子組(P2-3hs)

本路線中下石盒子組(P2x)和上石盒子組(P2-3s)很難分開,因此,將它們合為一個岩石地層單位——石盒子組(P2-3sh)。該組主體岩性為褐紅色—灰白色砂岩,底部為一層含礫粗砂岩。

(6)蛤蟆山組(P3h)

在本路線中,蛤蟆山組為紫褐色—黃褐色礫岩,礫石成分以石英質為主,礫徑一般可達20cm,最大可達40cm以上,礫岩中夾有數層黃褐色—紫褐色含礫粗砂岩。

(7)紅砬組(T1h)

為紫色砂岩組合,代表乾旱、炎熱氣候下的陸相沉積。

(三)楊家溝南山石炭-二疊系實測剖面(圖2-9-1)

地球科學野外實習指導書:興城地質

地球科學野外實習指導書:興城地質

圖2-9-1 楊家溝南山石炭-二疊系實測剖面圖

圖2-9-2 龍王窯東山二疊-三疊系實測剖面圖

作業與思考題

1.本路線上馬家溝組與本溪組為平行不整合接觸的證據有哪些?

2.與/牛山路線對比,總結華北地台第三套沉積蓋層(上古生界石炭-二疊系及下三疊統)發育的基本特徵及其沉積古地理演變。

二、沉積礦產

(一)觀察目的與要求

了解煤礦、沉積型鐵礦、鋁土礦的主要特徵(礦體的產出位置、礦石特點、礦體形態、規模、產狀等)及成因機制。

(二)主要觀察內容及觀察提示

1.山西式鐵礦

山西式鐵礦屬膠體化學沉積型礦床。主要是以膠體形式搬運、化學方式沉積形成的礦床。在本路線上石炭統本溪組底部為含鐵砂岩層位,見有蜂窩狀褐鐵礦。

2.鋁土礦

在本路線上石炭統本溪組下部見有鋁土質頁岩。質純的鋁土礦用於煉制氧化鋁,再由氧化鋁生產金屬鋁,質量稍差的鋁土礦用於製造優質耐火材料、化學製品、磨料吸附劑、水泥和平爐煉鋼中的熔劑等。

3.煤礦

晚石炭世—早二疊世是我國最重要的成煤時期。本路線上的煤窯所開採的層位為太原組煤層。煤層的底板為沼澤相泥岩、粉砂岩,頂板為海相石灰岩。

作業與思考題

分析本路線上位於下黑魚溝西山腳下煤礦的水文地質情況及其對煤礦開採的影響。

㈡ 安口鎮是甘肅四大古鎮之一,如今為何變成荒涼鄉頹廢不前

因為當地的政府不懂得利用好安口鎮這個景點,沒有對它進行打理,宣傳力度不夠,所以導致這個地方就變成了荒涼鄉。

㈢ 上海的陸家渡浜是什麼地方具體方位在哪裡

陸家渡浜南西(L∞i丘d訌b丘ngnanx-) 在張家浜街道北部。陸家渡浜南居委會(L曲i甜汕dngn丘nJfiw吾ihui) 在張家浜街道北部,因浜名加方位詞得名,面積0.06平方公里。1952年建立,幾經變更後,1984年10月又劃出福康北路以東 ...

為改善居民住房條件,從浦城路以東到浦東南路,拆除東昌路沿街兩側商店與民房,建高層與多層住宅和商店,道路也從原寬14.5~20米拓寬到24米。先後填平楊家溝、西小石橋、高郵浜、陸家渡浜等河流。改建和拓寬陸家渡路、田度路、東昌路、東寧路、陸家嘴路、浦東南路和泰東路等,改造境內所有彈街路有19027平方米。

所以這個地方不存在了。這個地方現在應該叫陸家渡路

㈣ 張家口蔚縣楊家溝地理位置

  • 張家口市是河北省下轄地級市,又稱「張垣」「武城」,位於河北省西北部。嘉靖八版年(公元權1529年)守備張珍在北城牆開一小門,曰「小北門」,因門小如口,又由張珍開築,所以稱「張家口」。[1]

  • [1]距今200萬年前古人類就在此繁衍生息。5000年前,黃帝、炎帝、蚩尤「邑於涿鹿之阿」,合符釜山,開啟了中華文明之先河。這里是現行長城最多的地區,素有「長城博物館」的美稱。崇禮、赤城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天然滑雪場,被譽為東方達沃斯。

  • 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攜手河北省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2]

  • 2016年9月,張家口市入選「中國地級市民生發展100強」之一。[3]2016年11月,張家口市被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㈤ 楊家溝村的自然地理

米脂縣地處黃土原腹部,位於陝西省北部,北承榆林,南接綏德,東靠佳縣,西鄰橫山、子洲。地理坐標東徑109°49′-110°29′,北緯37°39′-38°5′,總面積1212平方公里,東西長59公里,南北寬47公里,210國道與無定河平行南北穿境而過19公里。全縣轄15個鄉(鎮),共有396個行政村(736個自然村)、城區有6個居民委員會。
米脂縣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以無定河為分水嶺,地勢總體東西高中間低。海拔最高1252米,最低843.2米,平均海拔1049米。地貌主要以峁、梁、溝、川為主,境內山峁達20378個。溝道16120條構成溝壑縱橫、梁峁起伏、支離破碎的地貌景觀。
縣域西部與榆林的風沙區接壤,溝道淺而寬、梁峁起伏較大,土壤風蝕沙化明顯,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縣域東南部,丘陵起伏,坡陡溝深,侵蝕嚴重。經過治理,明顯改觀。中部為無定河川道地帶,面積約24平方公里。
本縣屬中溫帶半乾旱性氣候區,全年雨量不足,氣候乾燥,冬長夏短,四季分明,日照充沛,春季多風。晝夜溫差大,適宜農作物生長。年平均氣溫8.5℃,極端最高氣溫38.2℃,極端最低氣溫-25.5℃,無霜期162天。年平均降雨量451.6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最大年降雨量704.8毫米,最小年降雨量186.1毫米。本縣是黃土高原和中國大陸小雜糧主產區之一。

㈥ 扶風杏林鎮任家溝任家堡村地理位置

扶風杏林鎮沒任家溝任家堡村,只有個楊家溝村。
楊家溝村位於杏林鎮回以西。杏林鎮楊家溝村設答施蔬菜佔地總面積共150多畝,總投資300萬,共新建54個大棚,從楊凌引進的新品種,主要種植西紅柿,每畝育苗三萬兩千餘株,預計畝產達2.5—3萬斤,主要銷往寶雞、西安等地。

㈦ 楊家溝的地理位置

楊家溝位於陝西省米脂縣城東南25公里處,東距綏德吉鎮20公里,南至綏德 四十里鋪20公里,屬楊家溝鎮管轄,距鎮政府所在地何家岔5公里,楊家溝鎮以此得名。

㈧ 湖濱區的地理環境

湖濱區位於華北地台的西南緣,在區域構造位置上處於華熊上元拗褶帶上、崤山和黃河的地塹之間。地質構造體系屬於祁連山一呂梁山一賀蘭山山字型構造的前弧,同時又屬於三門峽盆地的一部分。三門峽古盆地形成於8000萬年前的中生代末期,受新華夏系的太行山隆起帶及秦嶺東西向構造體系的復合控制,這兩大構造體系的發生、發展及復合,同時影響和規定著盆地的發生、發展和演化。盆地南北兩側為斷裂控制,南緣為華山斷裂的東延部分。北緣為中條山南坡斷裂,形成了南深北淺的半封閉的對稱性斷陷盆地。其基底的構成為前震旦系變質岩、震旦系的海相沉積地層,石炭、二迭系煤系地層,中基性噴出岩及各時代的侵人體。在盆地中存在著溫塘古島和磁鍾古陸,兩者近東西向遙相對應,兩古陸梁將盆地分成四個凹陷,其中磁鍾古陸北側為東坡凹陷,南側為交口凹陷,野鹿凹陷最深,沉積厚度達2800米。距今約200萬年,由於喜馬拉雅運動的影響,湖濱區開始抬升,湖盆結束,河流貫穿,階地發育,並且至今該區仍處於上升時期。
湖濱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暖、夏熱、秋涼、冬寒,一年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陽光充足,但降水少而不均,風多,氣候乾燥,地區差異性比較大。春季在3月下旬後期開始(候平均氣溫10~22℃),長56天;夏季在5月下旬初開始(候平均氣溫高於22℃),長103天;秋季在9月上旬初開始(候平均氣溫10~22℃),長66天;冬季在11月上旬後期開始(候平均氣溫低於10℃),長140天。冬季最長,夏季次之,春、秋較短。
光照
日照 歷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54.4小時,日照率為53%,最多日照時數為2533.7小時(1965年),日照率為58%,最少日照時數為1975.7小時(1964年),日照率為44%,相差558小時。在5月到8月農作物生長的旺盛季節日照充足,各月日照時數都在200小時以上,日照率在55%以上,2月到6月遞增,6月到次年2月遞減。
氣溫
歷年平均氣溫為13.9℃。1961年為最暖年,年平均氣溫為14.6℃;1964年為最冷年,年平均氣溫為13.1℃。年極端最高氣溫出現於1966年6月21日,氣溫為43 2℃;年極端最低氣溫出現於1958年1月16日,氣溫為-16.5℃。最熱月為7月,月平均氣溫為26.7℃;最冷月為元月,月平均氣溫為-0.7℃。月平均氣溫變化趨勢為:1月到7月遞升,8月到12月遞減,3月到4月升溫最快,11月到12月降溫迅速。
降水量
根據1957~1980年觀測資料統計,歷年平均降水量為554.9毫米。但年際變化大,降水量最多年份是1958年,為828.5毫米,最少年份是1969年,為388.6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87.8天,最多達126天。日最大降水量在1957年7月17日,為123.3毫米。年降水量在480毫米以上的保證率為83%,500毫米以上的保證率為67%。降水時間分配是:春季(3~5月)平均降水量為118.4毫米,佔全年總降水量的21.3%;夏季(6~8月)平均降水量為260毫米,佔全年總降水量的46.9%;秋季(9~11月)平均降水量為159毫米,佔全年總降水量的28.7%;冬季(12~2月)平均降水量為17.5毫米,佔全年總降水量的3.2%。一年內月最大降水量出現在7月份,平均降水量為119.6毫米,佔全年總降水量的21.6%;月最小降水量出現在1月份,平均降水量只有5.1毫米,佔全年總降水量的0.9%。降水集中於6~9月份,這4個月平均降水為342毫米,佔全年總降水量的61.6%。從正常年份看,降水基本可滿足農作物生長發育的需要。但是年際差大,年內分布不均勻,特別是冬春缺雨,伏早嚴重,秋季雨量集中。 黃河
自陝州風景區西邊入境,由西向東,從湖濱區境北部沿崖底、會興、高廟三個鄉,到三門峽下游出境,其間總長3l公里,坡降1‰。該河段多彎曲,寬窄不同,一般河寬約500~700米,蓄水以後河面寬1~3公里不等。不受洪水影響時,常流量水深2~4米;受洪水影響時,一般較大洪水水深可達10~15米;非汛期蓄水運用,壩前水深可達20~26米。此處黃河水文情況變化較大,洪枯水最大變化幅度可達數百倍之多。較大瞬時流量為8900立方米/秒(1977年8月7日),較小瞬時流量為85立方米/秒(1974年6月18日),最小流量在關閘蓄水時為0,歷史上最大瞬時流量為36000立方米/秒(清道光二十三年),為千年一遇,洪痕高程為306.5米,其次是1933年8月10日,為22000立方米/秒。年徑流量以1964年最高,為685.3億立方米,最低的是1928年的200.9億立方米。
青龍澗河
即《水經注》所稱橐水,分東青龍澗河和南青龍澗河。南青龍澗河較長,發源於陝縣店子鄉十八盤的南部及摩雲嶺西張村鄉內的葫蘆峪,流經西張村、店子、菜園三個鄉和湖濱區交口鄉的南梁、北梁、楊家溝、侯家溝、朱家溝等村。東青龍澗河發源於陝縣張茅鄉的瓦山溝,流經張茅、東凡兩個鄉和湖濱區馬家店、蘆家店等村。二澗至交口鄉的交口村匯合後,自東南向西北,流經湖濱區交口鄉的侯橋、野鹿和崖底鄉的斜橋、東賀家莊、西賀家莊、師家渠、家王莊、向陽、三里橋等村,於陝州風景區西注入黃河。青龍澗河全長45公里,流域面積415.3平方公里,流經湖濱區23公里,其中南澗6公里,東澗9公里,合流後8公里。幹流平均坡降為12.5‰。青龍澗河河床寬窄不等,最窄處30米,最寬處300米左右。該河冬春兩季,水量較少,最小流量為0.3立方米/秒,盛夏汛期,河水暴漲,歷史上最大洪峰出現在1914年,流量為2740立方米/秒,歷時四至六小時,1938年的一次流量為1183立方米/秒,1982年8月2日為2024 48立方米/秒。

㈨ 葉堡鄉的地理位置

甘肅省秦安縣葉堡鄉 葉堡鄉位於秦安縣中部,距縣城北10公里處。地形東西狹長,版西部是河谷權盆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源充沛;東部是高山樑峁區,梁頂寬平,黃土深厚,溝壑縱橫。
葉堡[pu]鄉位於秦安縣中部。偏西與郭嘉鎮相連;北與安伏鄉相連;南與秦安縣,西川鎮相連;東南與劉坪鄉相連;東北與蓮花鎮相連。310國道與207省道貫穿全境。地形東西狹長,西部是河谷盆地,東部是高山樑峁區,海拔在1200米至1800米之間,平均海拔1500米。面積87.32平方千米,是秦安縣城的供水源地。人口9266戶、39971人(2010年),其中農業人口8646戶、38915人,非農業人口620戶、1056人。轄葉堡、錢坪、李坪、東升、馬廟、何李、新陽、金城、侯灘、新區、師河、龐宋、何坪、新聯、三棵樹、蔡家牌樓、武庄、程家崖灣、程溝、竇家溝、王溝、吳溝22個行政村,87個自然村、103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葉堡村,南距縣城10千米。新陽村(楊家溝)1965年發現唐墓5處,出土的唐三彩俑、馬等,為國家級珍貴文物。

㈩ 紅軍在1948年從楊家溝搬到哪裡

中文來名稱
楊家溝源
所屬地區
中國陝北
電話區號
0912
郵政區碼
718199
地理位置
陝北米脂
面 積
7.2平方公里
人 口
1090人
著名景點
楊家溝革命舊址
火車站
米脂火車站
榮 譽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