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和田地理位置氣候民俗民風

和田地理位置氣候民俗民風

發布時間: 2021-02-13 04:24:53

㈠ 和田維吾爾人的民族風俗習慣是什麼

「維吾爾」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意為「團結」或「聯合」。維吾爾族共有5百95萬7千人,約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總人口的二分之一,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帶和阿克蘇、庫爾勒地區,其餘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維吾爾族有自已的語言,維吾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維吾爾族人民普遍信仰伊斯蘭教。維吾爾族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樂舞蹈史詩「十二木卡姆」、維族舞蹈等聞名中外。維族傳統舞蹈有頂碗舞、大鼓舞、鐵環舞、普塔舞等;維族民間舞蹈有賽乃姆、夏地亞納;民間樂器有「達甫(手鼓)、「都他爾」和「熱瓦甫」等。維吾爾民族醫學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俗: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各種糕點、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後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吃完飯後,由長者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離席。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時注意不讓飯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來放在自己跟前的「飯單」上。共盤吃抓飯時,不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進盤中。飯畢,如有長者領作「都瓦」,客人不能東張西望或立起。吃飯時長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飯前飯後必須洗手,洗後只能用手帕或布擦乾,忌諱順手甩水,認為那樣不禮貌。

婚俗:男女青年結婚時,由阿訇或伊碼目(均為宗教職業者)誦經,將兩塊干饢沾上鹽水,讓新郎、新娘當場吃下,表示從此就像饢和鹽水一樣,同甘共苦,白頭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鋪上潔白的飯單,最先擺上饢、喜糖、葡萄乾、棗、糕點、油炸饊子等,然後再上手抓羊肉、抓飯。

食俗:日食三餐,早飯吃饢和各種瓜果醬、甜醬,喝奶茶、油茶等,午飯是各類主食,晚飯多是饢、茶或湯面等。以麵食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種類有數十種。最常吃的有饢、羊肉抓飯、包子、面條等。維吾爾族喜歡飲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典型食品:維吾爾族最愛吃饢、抓飯、包子、面條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風味菜餚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爾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還有:油饊子、銀絲擀麵(維吾爾語稱「玉古勒」)、哈勒瓦、羊雜碎、曲連、烤南瓜、黃蘿卜(胡蘿卜)醬等。

節慶: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初雪節等。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制各種糕點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賣,除將羊皮、羊腸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職業者外,剩餘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過肉孜節時,成年的教徒要封齋1個月。封齋期間,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

㈡ 和田維吾爾人的風俗習慣

1、維吾爾族待客抄和作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各種糕點、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後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

2、吃完飯後,由長者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離席。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時注意不讓飯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來放在自己跟前的「飯單」上。

3、飯畢,如有長者領作「都瓦」,客人不能東張西望或立起。吃飯時長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飯前飯後必須洗手,洗後只能用手帕或布擦乾,忌諱順手甩水,認為那樣不禮貌。

4、送訂親禮時由男方的母親帶上事先准備好的聘禮,在三四名婦女的陪同下去女方家。女方備餐熱情招待。餐中,把帶去的禮物一一拿出,當面交給女方,並商定送大禮的日期。

5、維吾爾族人待人講究禮貌,在遇到尊長或朋友時,習慣於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後身體前傾連聲問好。

㈢ 和田維吾爾族的風俗

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各種糕點、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後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吃完飯後,由長者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離席。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時注意不讓飯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來放在自己跟前的「飯單」上。共盤吃抓飯時,不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進盤中。飯畢,如有長者領作「都瓦」,客人不能東張西望或立起。吃飯時長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飯前飯後必須洗手,洗後只能用手帕或布擦乾,忌諱順手甩水,認為那樣不禮貌。
男女青年要結婚時,由阿訇或伊瑪目(均為宗教職業者)誦經,將兩塊干饢沾上鹽水,讓新郎、新娘當場吃下,表示從此就像饢和鹽水一樣,同甘共苦,白頭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鋪上潔白的飯單,最先擺上饢、喜糖、葡萄乾、棗、糕點、油炸饊子等,然後再上手抓羊肉、抓飯。
典型食品:維吾爾族最愛吃饢、抓飯、烤包子、拌面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風味菜餚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爾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還有:油饊子、銀絲擀麵(維吾爾語稱「玉古勒」)、哈勒瓦、羊雜碎、曲連、烤南瓜、葡萄乾、哈密瓜、黃蘿卜(胡蘿卜)醬等。

㈣ 和田維吾爾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風情表現在哪些方面

古爾邦節 每家每戶都要宰羊 婦女結婚了 就會把自己吃的很胖 以顯示家裡很有錢 接受物品或清茶要用雙手、忌用單手

㈤ 和田人的風俗習慣是

1.他們的一些食物是在土饢坑裡考熟的。比如:烤肉、饢、庫乃其......
2.他們的衣服都晾曬在沙漠上
……

㈥ 和田維吾爾有哪些民風民俗

維吾爾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維吾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歷史上,維吾爾族曾使用過突厥盧尼文、依照粟特文字母創制的回鶻文和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察合台文等。現行的維吾爾文是在晚期察合台文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共32個字母,從右向左橫寫,稱為老維文。1960年以後,曾進行拉丁化的文字改革,創制了一套新維文。1982年起恢復使用老維文。

維吾爾族有豐富的文學遺產,流傳至今的有《突厥語大辭典》、《福樂智慧》、《烏古斯可汗傳》和《真理的入門》等。馬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語大辭典》和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樂智慧》均產生於維吾爾族歷史上的喀喇汗王朝時期,在維吾爾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英雄史詩《烏古斯可汗傳》在維吾爾族民間廣為流傳,它對研究古代維吾爾族的歷史、文學和語言都具有重要價值。新疆是古代中西文化的交匯地,孕育過輝煌的文明,留下了豐富的歷史古跡。其中較著名的古城遺址有:高昌古城(公元前1世紀至13世紀末)、交河古城(公元前2世紀至13世紀末)和樓蘭古城(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4世紀)等;吐魯番的伯孜克里克千佛洞、庫車的克孜爾千佛洞是佛教故地的歷史見證;喀什的阿巴克和加墓(香妃墓)、艾提尕爾清真寺;吐魯番的伊敏和加墓等則是著名的伊斯蘭教建築。

維吾爾族歷史上曾經信仰過薩滿教、摩尼教、祆教、景教和佛教等。到了16世紀,伊斯蘭教排除了其他宗教,在維吾爾地區占據統治地位,成為全民信仰的宗教。維吾爾族大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的教法學派之一哈乃斐派,也有一部分人信仰神秘主義派別的依禪派,還有少數人信仰瓦哈比派。朝拜麻扎是新疆依禪派活動的重要內容。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基本上都是伊斯蘭教的宗教節日,主要有「庫爾班」節(古爾邦節)、肉孜節(開齋節)。過節時,維吾爾族群眾無論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相互登門拜訪祝賀。在鄉村,每年3月22日還過「諾肉孜」節,迎接新春的到來。維吾爾族非常注重禮儀。路遇尊長、朋友,都要把右手放在胸前,上身前傾,並道「色倆目」,以示問候。老年人吃飯或到他人家裡做客,要雙手摸面做祝福的宗教儀式「都瓦」。有時互相見面時也做「都瓦」。

維吾爾族傳統服裝極富特色:男子穿「袷袢」長袍,右衽斜領,無紐扣,用長方絲巾或布巾扎束腰間;農村婦女多在寬袖連衣裙外面套對襟背心;城市婦女現在已多穿西裝上衣和裙子;維吾爾族男女都喜歡穿皮鞋和皮靴,皮靴外加膠質套鞋;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維吾爾族花帽有用黑白兩色或彩色絲線綉成的民族風格圖案,有些還綴有彩色珠片;婦女常以耳環、手鐲、項鏈為裝飾品,有時還染指甲,以兩眉相連形式畫眉;維吾爾族姑娘以長發為美,婚前梳十幾條細發辮,婚後一般改梳兩條長辮,辮梢散開,頭上別新月形梳子為飾品。也有人將發辮盤系成發結。地毯、花帽、艾德來斯綢、民間印花布和英吉沙小刀等是維吾爾族最盛名的傳統工藝製品。

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樂器有幾十種之多,其中獨他爾和熱瓦甫是最常用的獨奏、合奏樂器。達甫鼓是用手指敲擊的一種羊皮鼓,用於舞蹈和音樂合奏的伴奏。維吾爾族舞蹈的群眾性很強,以輕巧、優美的舞姿和快速旋轉、多變的藝術特點而著稱。「賽乃姆」(集體舞)是最普遍的民間舞蹈形式,即興表演,有時獨舞,有時二人對舞,三五人或十幾人同舞也很常見。大型活動時,還會出現百人共舞的壯觀場景。舞蹈者情緒熱烈,觀眾拍手、吶喊助威。在農村、鄉鎮,每逢節日、婚禮、歡送賓客等喜慶場合,都要唱歌跳舞。「木卡姆」是維吾爾族的一種綜合藝術形式,包含有器樂演奏、歌舞和說唱等內容。在維吾爾族民間生活中,還有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傳統的娛樂形式「麥西熱甫」,將歌舞和民間游戲很好地結合了起來,深受維吾爾族群眾的歡迎。

維吾爾族的傳統建築具有明顯的乾旱地區建築特點。房頂多穹窿頂或平頂,牆壁較厚,拱形門窗,窗口少而且小,天窗較大,用來採光。屋內砌土坑,供起居坐卧,又有火牆、爐灶,以取暖、做飯。住房多成方形院落。大門忌向西開,房前屋後種植果樹、花木。屋前搭葡萄架,成一涼棚。有些住房還有較寬的前廊。

維吾爾族喜歡吃麵粉製作的各種烤饢、拉麵、炒麵等。烤饢和抓飯是他們最常見的飯食,喜歡吃牛、羊肉。另外還有烤羊肉串、烤包子、薄皮包子等民族風味食品。維吾爾族群眾都喜歡喝奶茶、吃水果,新疆水果,品質優良,產量巨大,維吾爾族也因此成為全國人均吃水果最多的民族。有些水果還製成果脯,如葡萄乾、杏干、杏包仁、哈密瓜干、桃皮等。維吾爾族嚴禁吃豬肉、驢肉、狗肉和騾肉。羊肉串是維吾爾族的民族風味食品,如今已經走出新疆,深入內地城鎮,成為風靡全國的民族風味小吃。

維吾爾族主要是一個農業民族,有經營農業的悠久傳統,根據新疆的地理環境,發展了綠洲灌溉型農業。維吾爾族的先民開墾了綠洲,修渠引水,並發明了「坎兒井」這一獨特的地下引水系統。小麥是維吾爾族農家普遍種植的農業作物。新疆的自然條件利於種植棉花,維吾爾族先民在1000多年前就開始植棉,其中長絨棉質地優良,最為有名。種植瓜果是維吾爾族的特長,主要有葡萄、哈密瓜、西瓜、香梨、石榴、櫻桃、無花果等。維吾爾族有11%的人口居於北疆。北疆的維吾爾族主要經營畜牧業,出產的細毛羊、伊犁馬、焉耆馬等非常有名。維吾爾族有著悠久的手工業傳統,在冶金、雕玉、紡織、釀酒和皮革加工等方面有一定成就。新疆地處「絲綢之路」的商道上,因此維吾爾族也有著較為悠久的經商傳統,發展了「巴扎」(集市)的貿易形式。葉爾羌(今葉城)、喀什、阿克蘇和哈密都是傳統的商業中心。

新疆位於亞歐板塊的內陸腹地。北有阿爾泰山,南有昆侖山、阿爾金山,西南是喀喇昆侖山和帕米爾高原,天山東西橫貫中部,把新疆分為南疆和北疆。天山和阿爾泰山之間是准噶爾盆地,盆地中部是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北部是良好的冬季牧場,南部是沖積平原。天山和昆侖山之間是塔里木盆地,盆地中部是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是綠洲。總體構成了「三山夾兩盆」的地理格局。新疆也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地方,加之被高山環繞,海洋水氣難以到達,形成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漫長,春秋較短,夏季陽光充足,晝夜溫差大,年日照時間長,相對濕度低。由於天山的阻隔,南疆和北疆的氣候又有明顯的差別。南疆比較溫暖,雨雪較少,年均降水量只有50毫米,但是山脈、高原的冰雪融水為塔里木盆地周圍的綠洲提供了灌溉水源,而綠洲則是維吾爾族聚居的農業區。北疆較冷,雨雪較多,年平均降水量有200毫米,天山西部山區可達700毫米以上。

新疆地大物博,水、土地、森林、生物、能源、金屬礦產等資源豐富。境內有塔里木河、喀什噶爾河、喀拉喀什河、葉爾羌河、額爾齊斯河等數百條河流,除額爾齊斯河注入北冰洋外,其餘為內陸河,其中塔里木河是中國最長的內陸河。其境內還有100多個湖泊,曾有著名的羅布泊,現有博斯騰湖、艾比湖等。天山和阿爾泰山中有大片的原始森林,西伯利亞落葉松和雪嶺雲杉質材優良。新疆的羅布麻、橡膠草、肉蓯蓉、雪蓮等稀有植物用途廣泛,野駱駝、黃羊、羚羊、玄狐、銀狐等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境內石油和煤炭分布廣、儲量大。地熱、風能、太陽能豐富。稀有金屬和有色礦產分布廣泛,成礦條件好。新疆盛產無核葡萄、甜瓜、西瓜、香梨、白杏和無花果等,享有「瓜果之鄉」的美譽。而且,新疆還是中國三大牧區之一,畜產品相當豐富。新疆還有著非常誘人的旅遊資源。著名的自然景區有天池、喀納斯湖、博斯騰湖、賽里木湖、巴音布魯克草原等。

新疆是一個維吾爾族居多數,十幾個少數民族雜居的地區。新疆民族區域自治首先從幫助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建立相應的民族自治地方開始。1953年先後成立了3個民族鄉;1954年成立了5個自治州、6個自治縣。錫伯、回、蒙古、柯爾克孜、哈薩克、塔吉克等民族有了自治地方。1955年10月1日,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正式宣告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祖國的西北部,面積為165萬平方千米,約佔全國總面積的六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一個省區。由東向南依次與甘肅、青海和西藏等省區相鄰。新疆有邊境線5000多千米,由北向南依次與蒙古人民共和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國接壤。

文化與藝術

維吾爾族有歷史悠久、風格獨特的文化藝術。文學的體裁、內容都十分豐富,如流傳至今的敘事長詩《福樂智慧》等。勞動人民的口頭文學豐富多彩。流傳極廣的「阿凡提的故事」,至今為人們喜聞樂見。近現代也有不少優秀的文學作品,如毛拉比拉力賓·毛拉玉素甫所著《中國土地上的戰爭》的敘事長詩,反映了維吾爾族人民1864年的抗清斗爭。革命詩人穆塔里甫在抗日戰爭時期寫出《中國游擊隊》、《戰斗的姑娘》、《愛與恨》等許多熱情洋溢、歌頌祖國的詩篇。維爾吾族能歌善舞。在農村中,結婚、節日、歡迎貴客以及一切喜慶的日子,男女老幼簍警歌警舞。傳統的舞蹈有頂碗舞、大鼓舞、鐵環舞、普塔舞等多種,「賽乃姆,,是最普遍的舞蹈曩譽:.霎行全疆尤其盛行於南部地區的「夏地亞納」,是一種歡樂的民間集體舞。古代維吾爾族型竺紫曼簍舞譬史詩——《十二木卡姆》,包括歌曲、舞曲、組歌等340多首,已整理、錄譜。建粵要』顰楚孽的音樂、舞蹈以及民歌等從形式到內容更加豐富、新穎、多采。維吾爾族的民族水襦句十兒種,常用的有「達甫」(手鼓)、「獨他爾」、「熱瓦甫」等。

另外,值得維吾爾族驕傲的是維吾爾族醫學。「維吾爾族醫學」簡稱「維醫」。有悠久的歷史和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早在高昌回鶻時期,就有回鶻文醫書,其中有內科、外科、眼科、皮膚尊、婦產科的葯方,還有食療法。在元代還將《難經》、《本草綱目》等漢文醫學著作譯成維吾爾文。漢維開展了醫學上的交流與借鑒。維吾爾醫學以「土、水、火、空氣,為代表的「四大物質學說」和「血津、痰津、膽津、黑膽津」的「四津體液學說」為基本理論,解釋人體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創立了一整套診斷和治療疾病的方法。診斷疾病重視查脈、望診和問診。治療內科疾病以內服翌望主,多用糖漿劑和膏劑,並重熏葯、坐葯、放血、熱敷、拔火罐、飲食療法等十多種療法,對心臟病、肝膽病、胃病、結石、痢疾、精神病、白癜風等幾十種疾病的治癒率較高。治療外科疾病有服葯、敷葯、烙法、熱罨、結扎與普通手術等療法。在吐魯番有埋沙療法,患者或躺或卧,或跪或坐,將身體的一部分埋在灼熱的沙子中治療疾病。這種療法,對治療各種類型的關節炎、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經痛、脈管炎、慢性附件炎等都有明顯效果。在葯劑方面,方劑的組成有主葯和副葯之分,常用復方合劑,多者50味葯,少者7味葯,一般不用單味葯。. 建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維醫的挖掘整理,並廣泛用於臨床實踐中。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和學校。整理編寫出版了醫學史、理論基礎、醫術、常用葯、常用單方、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包紮等方面的醫葯學著作多種。維吾爾醫葯學是中國醫葯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風俗習慣維吾爾族一般是小家庭,子女結婚以後便與父母分居。過去雖行一夫一妻制。但多由家長包辦,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很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了很大的變化。老年人在家庭和社會上普遍受到尊敬。

維吾爾族農民的住房一般用泥土建築,用天窗採光,屋內設有壁爐,燒柴作飯和取暖。有些人家的牆壁上有用石膏雕塑的壁龕,是放置日用物品的地方,也是裝飾家庭的藝術品。中等以上人家的住房,有夏房和冬房之分。房前屋後,一般都栽培著桃、杏、蘋果、桑樹等,門前往往種植匍萄,形成涼棚,有些人家在庭院里種植各種花卉。

維吾爾族農民日常的食品有饢(烤餅)、面條、抓飯、茶、奶等。待客、節日和喜慶的日子,一般都吃抓飯。集市上出賣的烤肉、烤饢、薄皮包子、小水餃等,都是人們愛吃的食物。瓜果是維吾爾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維吾爾族植棉和棉織業歷史悠久。過去一般都穿棉布衣。男子穿的長袍稱為「袷袢」;婦女多在寬袖連衣裙外套穿黑色對襟背心,現在多穿西裝上衣和裙子。男女老少都愛戴「尕巴」(四愣小花帽)。耳環、手鐲、項鏈是婦女喜愛的裝飾品。

宗教與節日

維吾爾族在古代信仰過薩滿教、摩尼教、景教、襖教(拜火教)和佛教,11世紀後主要信仰伊斯蘭教。大部分人信仰伊斯蘭教中的正統派(遜尼派),少部分人信仰伊斯蘭教中的依鄯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取消了上層宗教人士干涉司法(如設立宗教法庭)、干涉教育、徵收宗教捐稅(如吾守爾、扎卡特、卡斯布里)等特權,正常的宗教活動受到法律保護。

維吾爾族的節日主要有:開齋節(肉孜節)、古爾邦節(亦稱庫爾班節或獻牲節)、諾魯孜節。一年一度的古爾邦節最為隆重,信教群眾家家炸油饊子,很多人家宰羊殺雞。節日開始,男女老幼芽上新衣互相拜節,互致節日的祝賀。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3080585.html?si=3

㈦ 和田維吾爾人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和田的維吾爾人
維吾爾族是中國北方的一個古老民族,人口目前有800多萬,在我國少數民族中僅次於壯族、滿族、回族,接近或超過苗族,居前四五位。維吾爾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其中尤以喀什、和田和阿克蘇地區最為集中。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維吾爾族人民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優秀的文化,有著獨特的民族風情。
維吾爾族主要是一個農業民族,有經營農業的悠久傳統,根據新疆的地理環境,發展了綠洲灌溉型農業。維吾爾族的先民開墾了綠洲,修渠引水,並發明了「坎兒井」這一獨特的地下引水系統。小麥是維吾爾族農家普遍種植的農作物。新疆的自然條件利於種植棉花,維吾爾族先民在1 000多年前就開始植棉。種植瓜果是維吾爾族的特長,主要有葡萄、哈密瓜、西瓜、香梨、石榴、櫻桃、無花果等。
維吾爾族有自己的語言,維吾爾文是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建國後,推廣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現兩種文字並用。
維吾爾族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樂舞蹈史詩「十二木卡姆」、維吾爾族舞蹈等聞名中外。維吾爾族傳統舞蹈有頂碗舞、大鼓舞、鐵環舞、普塔舞等;維吾爾族民間舞蹈有賽乃姆、夏地亞納;民間樂器有「達甫(手鼓)」「都他爾」和「熱瓦甫」等。維吾爾民族醫學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維吾爾族待客和做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各種糕點、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吃飯時,要待飯做好後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吃完飯後,由長者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離席。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時注意不讓飯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來放在自己跟前的「飯單」上。共盤吃抓飯時,不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進盤中。飯畢,如有長者領作「都瓦」,客人不能東張西望或立起。吃飯時長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飯前飯後必須洗手,洗後只能用手帕或布擦乾,忌諱順手甩水,那樣會被認為不禮貌。
維吾爾族傳統服裝極富特色,男子穿「袷袢」長袍,右衽斜領,無紐扣,用長方絲巾或布巾扎束腰間;農村婦女多在寬袖連衣裙外面套對襟背心;城市婦女已經多穿西裝上衣和裙子;維吾爾族男女都喜歡穿皮鞋和皮靴,皮靴外加膠質套鞋;男女老少都戴四棱小花帽;維吾爾族花帽有用黑白兩色或彩色絲線綉成的民族風格圖案,有些還綴有彩色珠片;維吾爾族姑娘以長發為美,婚前梳十幾條細發辮,婚後一般改梳兩條長辮,辮梢散開,頭上別新月形梳子為飾品。
維吾爾族的傳統建築具有明顯的乾旱地區建築特點。房頂多穹窿頂或平頂,牆壁較厚,拱形門窗,窗口少而且小,天窗較大,用來採光。屋內砌土炕,供起居坐卧,又有火牆、爐灶,以取暖、做飯。住房多成方形院落。大門忌向西開,房前屋後種植果樹、花木。屋前搭葡萄架,成一涼棚。有些住房還有較寬的前廊。
維吾爾族非常注重禮儀。路遇尊長、朋友,都要把右手放在胸前,上身前傾,以示問候。老年人吃飯或到他人家裡做客,要雙手摸面做祝福的宗教儀式「都瓦」。有時互相見面時也做「都瓦」。
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維吾爾族舞蹈的群眾性很強,以輕巧、優美的舞姿和快速旋轉、多變的藝術特點而著稱。「賽乃姆」(集體舞)是最普遍的民間舞蹈形式,即興表演,有時獨舞,有時二人對舞,三五人或十幾人同舞也很常見。大型活動時,還會出現百人共舞的壯觀場景。舞蹈者情緒熱烈,觀眾拍手、吶喊助威。在農村、鄉鎮,每逢節日、婚禮、歡送賓客等喜慶場合,都要唱歌跳舞。
和田位於新疆最南端,古稱於闐,意思為「產玉石的地方」,是絲綢之路南道上的重鎮。
和田是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有豐厚的佛文化遺產。許多著名高僧,如,晉時法顯、唐時玄奘都曾涉足和田。而濃郁、獨特的民俗風情,更使人耳目一新,飽覽異域風采。
和田地勢南高北低,南依昆侖山,北部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源於昆侖山,在沙漠深處交匯成和田河,最後北流入塔里木河。和田河是縱穿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捷徑,是沙漠探險旅遊的理想線路。
和田自古以來就以「稼穡殷盛,花果繁茂」著稱,並以產玉、絲、地毯名揚中外,是著名的「玉石之鄉」「絲綢之鄉」「地毯之都」以及「瓜果之鄉」。它宜農宜牧,是一片富饒的寶地。如今,和田的歌舞仍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這里有世界第二大沙漠的勝景,兩千年歷史的絲綢古跡,以及人與大自然搏鬥創造的沙漠綠洲、千里葡萄長廊等人文景觀。

㈧ 誰知道新疆和田的地理位置和那裡的溫度。

我是和田人,在那有很多河南和四川人,部隊上也是。和田在南疆的最南部,因為挨著沙版漠,春天和夏權天沙子多,尤其春天經常天上下沙子,和內地下小雨差不多,當然空氣也是乾燥的很!剛到那主要是多喝水,經常喝水!說到水,和田的水質鹼性特別的大,和田人都知道!溫度大體和內地河北河南差不多,主要晚上稍低點,夏天和田特別好,因為天氣乾燥,不像內地潮熱那麼難受,呆在陰涼里會很舒服,但是在太陽下面可就慘了,和田夏天那太陽中午就在頭頂!當然熱的也是可以的,冬天在太陽下面還是很好的,特舒服,感覺不到冬天的寒冷,當然陰涼里也是很冷的。不管夏天還是冬天,在太陽下和陰涼里區別特別大,和內地不同

㈨ 和田的氣候是怎麼樣的去那用准備什麼海拔是多少

和田市位於新疆最南端,地處喀喇昆侖山與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之間,全市南高北底,北寬南窄,由南向北傾斜。是喀拉喀什河與玉龍喀什河的沖積平原。地處東經 79°50′20 ″ -79°56′40 ″,北緯 36°59′50 ″- 37°14′23 ″,東西最寬為 60 公里 ,南北最長約 200 公里 。海拔在 1300-1450 米之間。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 11.1℃ -13℃ ,全年日照充沛。距烏魯木齊1500公里 。於1983 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從和田縣劃出,1984 年8月18日正式成立。是全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和田市東鄰洛浦縣,西、南、北與和田縣相接。總面積約189平方公里,城區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已建成15.75 平方公里。市轄三鄉(肖爾巴格鄉、古江巴格鄉、伊里其鄉),一鎮(拉斯奎鎮),一個管理區(阿克恰勒管理區),四個街道辦事處(古勒巴格街辦、納爾巴格街辦、古江巴格街辦、奴爾巴格街辦)。

和田地區概況

和田地區東西長約670公里,南北寬約600公里,國土面積24.78萬平方公里,佔全疆的15%,綠洲面積973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274萬畝,占綠洲面積的17.95%,人均耕地1.62 畝。和田地區轄七縣一市共有86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1401個村委會。

和田地區是以農業為主體經濟的地區,近年來,在中央和自治區的關懷與支持下,在北京市、浙江省等內地發達地區的援助下,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到2004年底,全地區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43億元,較上年增長1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07億元,第二產業7.57億元,第三產業15.34億元,第一、二、三產業在國民經濟所佔比重分別為47∶18∶35。全年財政收入3.05億元。

2004年全地區農業產值達到40.81億元。林果業發展迅猛,新增果園面積9.06萬畝,水果產量達到21.65萬噸,增長13.73%;畜牧存欄達到426.31萬頭只,增長4.06%,肉類總產達到48920噸,增長10.66%,羊毛產量6024噸,牛奶產量1.2萬噸;棉花總產3.8萬噸;74.65萬畝,增長6%,產量48萬噸,增長15.58%;糧食總產達88.2萬噸。農村「六個30萬」工程成效明顯。全地區林果保有面積超過150萬畝,其中精品林果示範基地7萬多畝;新定植紅柳3.6萬畝,總面積達7萬畝,其中接種大芸3萬多畝;年末牲畜存欄:牛達到20.63萬頭,其中適齡母牛10.44萬頭,驢31.3萬頭,其中適齡母驢9.41萬頭;高密度棉花35萬畝;新建蔬菜大棚1.6萬座,總數達3.3萬座。

目前全地區已擁有煤炭、電力、建材、機械、棉紡、絲綢、食品、工藝、美術等眾多的工業企業307家,其中中型企業2家。有25%以上的產品遠銷外地,主要產品有:棉紗、棉布、生絲、絲織品、地毯、葡萄酒、果酒、果脯、阿膠、維葯、原煤、玉雕製品等。

隨著中央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和田地區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和田地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猛,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地區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地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了活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成為和田民間投資的主要渠道,對拉動宏觀經濟發展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非公有制經濟以第三產業的商貿飲服娛樂及運輸為重點,廣泛拓展了種、養、加、建、運、商等多個層次的行業與領域,吸引了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分流,也吸納了許多城鎮下崗職工再就業。非公有制經濟越來越成為全地區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增長點。

根據地域分布規律及其生態的適應性、經濟的合理性和技術的可行性,和田地區在穩定發展和田傳統優勢產業的基礎上根據區域發展的特徵,主要形成三個經濟區域:

--和墨洛(和田市、和田縣、洛浦縣、墨玉縣)工業、商貿經濟區。人口佔全地區的63%以上,集中了全地區70%以上的經濟和科技力量,交通、能源等基礎條件良好,並已初步形成一定的規模的輕紡、食品、果酒、電力、建材等工業群體。隨著第二條沙漠公路和田至阿克蘇的建設,這一區域將更增添新的活力。

--策勒、於田、民豐農牧旅遊經濟區。隨著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開通以及將要開工建設的第二條新藏公路,民豐縣作為和田地區的東大門和旅遊資源大縣,重點發展以旅遊為重點的第三產業,葯材及畜牧業生產;於田、策勒主要以糧棉、林果、葯材產業為基礎形成農牧旅遊經濟區。

--皮山特色林果經濟區。該經濟區主要以石榴、制干杏、核桃為重點產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林果經濟區。

和田地區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重點,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圍繞第一要務,實施「六大戰略」、建成「五大基地」。「六大戰略」即:農村經濟實施科技創新戰略,城市經濟實施體制創新戰略,基礎設施實施西部開發戰略,社會穩定實施穩疆固邊戰略,精神文明實施文化興邊戰略,黨的建設實施四中全會戰略決策。「五大基地」即:農產品加工增值基地,能源礦產開發基地,林果園藝基地,畜牧飼草基地和特色維葯基地。

隨著改革開放與經濟建設的不斷深入,交通、通訊、民航等基礎設施建設得以加強,縣鄉村公路交通運輸網路已經形成。現有大型民航機場一座,可起降波音757及相近系列飛機,每日均有至烏市航班,一個半小時即可到達。全地區縣鄉公路通車里程近4000公里,其中柏油路裡面達到2000餘公里,全地區86個鄉鎮全部實現了黑色化。郵電通訊實現了程式控制化、光纖化、微波化、衛星數字通訊等立體化格局。

和田古稱「於闐」,歷史上曾與疏勒、安西、龜茲並稱為安西四郡。和田是新疆最南端的城市,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西域的玉石、寶馬、瓜果經由這里傳到中原,中原的絲綢也從這里源源不斷地運往西域。

如今的和田是一個典型的伊斯蘭教地區,而在歷史上,和田(於闐)曾是中國大陸最早引進佛教的地區,早在公元前一世紀,印度佛教就傳入了於闐,市區以南的熱瓦克佛寺遺址就是這一時期佛教建築的典型。直到十一世紀,於闐才成為大舉進入的伊斯蘭教的天下。

尼雅古城是和田最有影響力的景點,自1901年英國科學家斯坦因首次發現尼雅廢墟至今,這里一直是世界各地探險家、考古學者們關注的焦點。

和田是有名的瓜果之鄉,葡萄、石榴、蘋果、無花果……每到夏秋時節,累累果實懸掛在枝頭,讓人垂誕。

概況

區號:0903

郵編:848000

位置:地處新疆北部,北與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相鄰,南依昆侖山。

民族:維吾爾族占總人口的96%。

區劃:下轄1市7縣。

當地特色: 於闐樂舞

於闐是西域各國中受佛教影響最大的地區之一,佛教音樂的傳入給本來就崇尚歌舞的於闐國帶來了清新的氣息。高僧法顯在於闐時,就見到「其國豐樂,人民殷盛,盡皆奉法,以法樂相娛」的場景。

漢代,隨著西域文化的東傳,以龜茲樂、於闐樂為代表的西域音樂也西風東漸傳入宮廷。當時漢宮就收入了《於闐樂》作為宮廷樂曲,據載,漢高祖常在未央宮「以管弦歌舞相歡娛」;張騫出使西域回到長安時,又帶回了經於闐、龜茲樂改編而成的佛曲《摩訶兜勒》;唐代,更是西域音樂的鼎盛時期,宮廷音樂十之七八都是胡音。

玉石之都

於闐美玉在歷史上一直享有盛名:相傳早在殷商時期,商王的宮殿里就有用於闐美玉加工而成的各種用具;楚國時的王公貴胄更以玉器作為身份的象徵;到了兩漢時期,越來越多的中原人士鍾情於於闐美玉,各路王侯均遣工匠前往昆侖山周圍采玉。經過這些采玉人的辛勤勞作,昆侖山下的玉英大批運往中原,絲綢之路才得以漸漸繁盛起來。

於闐玉是玉中上品,按類型可分為硬玉和軟玉兩種,以前者更為名貴;從色澤上可分為白玉、碧玉、青玉、墨玉、黃玉、紅玉等。用昆侖山玉石雕琢而成的「大禹治水」玉雕,高達2米,有「玉中之王」的稱號, 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最佳旅遊時間

和田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地區,屬暖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全年乾旱少雨,多風沙。和田是新疆受風沙侵襲較嚴重的地區之一,由於歷史的原因,現在的和田已經從原來的位置向南遷移了150多公里。在進出和田的公路兩側,可以看到各種防沙柵欄。

每年三四月間,春暖花開的時節,和田的桃花和杏花競相開放,為這座沙漠邊的小城平添了一縷春意。和田白天日照很強,來和田旅遊太陽鏡是必備的物品,既可以防風沙又可以遮擋灼熱的陽光。

購物介紹

和田巴扎是和田購物的主要場所,也是最能體現當地民風民俗的地方。每到休息日,附近各縣的維族民眾紛紛趕到這里,在人頭攢動的市場上尋找需要的物品。巴紮上有日常用品、各類水果、玉石、絲綢、地毯等,有時,在巴紮上還可以看到當地民間藝人的精彩表演。

交通介紹

和田不通鐵路,進出只有依靠飛機和長途汽車。

外部交通

航空:

和田機場位於市區南12公里處,每周有航班往來於和田和烏魯木齊之間,你可以先到烏魯木齊,再轉飛和田。

民航售票處位於烏魯木齊南路3號。

公路:

315國道經過和田,沿這條國道從和田往西北可以到葉城、喀什;往東可到民豐、若羌等地。民豐往北有一條筆直的沙漠公路,可以直達輪台,該路路況較好,從民豐到庫爾勒的長途車多數走這條路,繼續北上可到烏魯木齊。

和田客運總站位於和墨路80號。

區內交通

由於和田地處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區內的大部分景點都在沙漠之中,所以往來各景點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就是租車,為了旅途順利,一定要租性能好的越野吉普車。

㈩ 中國新疆和田的民風民俗是什麼急求答案!!!作業!!!

服飾習俗
少數民族的服飾色澤艷麗、五彩繽紛,華麗堂皇,種類繁多。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少數民族婦女愛著彩色連衣裙,戴鮮艷或潔白的頭巾,喜愛耳環、耳墜、項鏈、手鐲、戒指等裝飾物,顯得雍容華貴、儀態萬方。男性愛穿西服、綉花襯衫或袷袢等。維吾爾族男子還多喜歡在腰間系一條腰帶。戴綉花帽幾乎是大多數少數民族的共同愛好,但又隨民族與地區不同而互有差異。如維族男女都喜歡戴綉工精緻的小花帽;哈族姑娘喜戴貓頭鷹羽花帽;柯爾克孜族青年婦女則喜歡戴紅色絲絨圓頂花帽;塔塔爾族婦女尤喜歡戴鑲有彩珠的花帽等。蒙古族男子愛戴呢料大沿禮帽,顯得瀟灑大方;回族男性則為黑白小圓帽,顯得整潔莊重。各兄弟民族男女都喜歡穿長統皮靴。每逢喜慶節日,各民族都穿上民族盛裝,色彩斑斕,令旅遊者目不暇接。
飲食習俗

飲食習慣西域香味濃烈,各種食品色香味俱佳。烤羊肉串已風靡全國,烤全羊是新疆一大名饌。吃法別致的抓飯、手抓羊肉是少數民族最喜歡的食品,也是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的必備食品。脆香而薄的烤饢、烤包子、拉麵、油饊子、油塔子 、薄皮包子、奶茶,則是少數民族的傳統食品。牧區的少數民族能將牛奶、羊奶加工成八九種奶製品,或香或甜或酸,都帶有濃郁的奶味,營養豐富,可飽口福。用馬奶發酵而成的馬奶子酒微噴酒香,清涼適口,沁人心肺。隆冬時節、寒風刺骨,但你可以看到街頭不少人身披雪花,圍著火爐在吃西瓜,這是最富有西域風情的飲食習俗!

民俗禁忌
一、凝視禁忌

二、飲食禁忌
在飲食上,新疆穆斯林禁食豬、狗、驢、騾肉和猛獸猛禽的肉,忌食未經殺而自死的動物的肉,也禁食所有動物的血。這些禁忌源於伊斯蘭教,現已演變為生活習俗。

因此切不可將以上諸物帶入穆斯林家庭或餐廳,或在這種場合談論這些物品。

如果你能向穆斯林表示,自己不吃以上食品,那麼就會更受歡迎,例如,他們可能認為:物質決定意識,吃驢肉,性情也會跟驢一樣,或認為情操高尚的人怎麼能吃不知羞恥的驢呢?

三、崇拜禁忌
忌踐踏糧食、咸鹽及各種食物,否則會遭到報應,不是日後變成乞丐,就是雙目失明,永遠生活在黑暗裡;不能朝咸鹽和火吐唾沫。忌踩或跨"亞拉克"(倒泔水的地方),認為這種地方有飯粒、饢渣和鹽水,而這些都是"聖物",否則會帶來厄運,遭到各種磨難。

四、禮儀禁忌

新疆人待客和作客有許多講究。忌踩餐布或從餐布跨過。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的食物,不能嗅食物,不能隨便到鍋灶前去,不能隨便揭看鍋盆等炊具。盡可能不剩食物於碗中。不能將飯粒落地,萬一掉到地上,要起來放在餐布上。要把碗中的飯吃干凈。吃饢或饅頭時,要將饢或饅頭掰開吃,不可整吃。吃完飯後不能敲碗碟。作客時,如有事要離席,不能從人前走,必須到人後走。吃完飯祈禱時,禁止東張西望、嘻笑和起身走動。客人不能隨便借翻主人家的東西,不能在主人的房子里來回走動。

飯前飯後要洗手,洗完手後不能亂甩手上的水珠,必須用毛巾擦乾。不能坐在裝有食物的箱子、麻袋和裝有鹽的袋子和做飯用具上。吃飯或與人交談時,最忌諱吐痰、擤鼻涕、挖鼻孔、掏耳朵、剪指甲、撓癢等,否則被人認為是失禮的行為;在屋內炕上坐下時,不能雙腿伸直,腳底朝人。接受或奉送禮物、茶飯碗時要雙手,單手接受或遞送物品被視為缺乏禮貌,家裡有客人時不能掃地。作客時,應聽從主人的招待,如實在不想吃東西,也要嘗一口,以示尊敬,不能完全拒絕。主人給客人倒茶時,客人應雙手捧起碗,不能為了表示客氣接過茶壺自己倒。

在新疆,你的行為如能這樣,就可能會處處招人喜歡!

五、贊美禁忌

有些新疆人忌諱別人當面贊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用 "胖"、"漂亮"、"胃口好"等之類的詞句;不論是親戚還是朋友,忌諱一進屋就去抱主人家的孩子,尤其忌諱遠道而來的客人去抱,認為這樣會使小孩受驚生病。

因此,在新疆,你常會聽到一些老人見到小孩時常說"這個小孩太難看了"。

六、其他禁忌

穆斯林在做乃瑪孜(禮拜)時,不能喧鬧,誦讀祈禱經文時,不能說話,不能站在或經過做乃瑪孜的人面前或將人像置於做乃瑪孜的人面前,也不能不脫鞋或用臟腳踩禮拜毯。

不能在清真寺或麻扎(墳場)喧嘩或談論與此無關的內容。不能朝著太陽、月亮大小便,往水裡撒尿,不能朝天空吐唾沫,清晨未洗臉前不能看太陽等;不能踩拔莊稼和小草,尤其是不能往莊稼和草上大小便。

路經麻扎時,不能騎馬、騾、驢;不許牲畜在墓地內亂跑;不允許任何人無故進入墓地,不許從墓地上大量取土,以防墳墓倒塌,墓地附近禁止修豬圈、廁所,禁止在墓地、清真寺以及小渠邊大小便、吐痰、擤鼻涕、帶污穢物經過和逗留。

婦女不能跨越繩子、臟水,認為跨越繩子生孩子時胎盤不容易下來;跨越臟水,分娩時將會無力。陌生人不能隨便進入產婦的房間,一般要在產後滿十二天之後去探望產婦。

忌諱男人將頭發、鬍子留得過長和帶金戒指,忌諱女人將指甲、腋毛等留得過長。

認為星期二、星期五上路不吉利,會遇到倒霉的事。

吸毒、賭錢、酗酒、斗毆、說謊、暗算別人、占別人的便宜等,均被禁忌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