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自然地理環境
『壹』 巴西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地跨西經35到西經74度,北緯5度到南緯35度。東臨南大西洋,北面、西面和南面均與南美洲任意一個國家接壤(智利除外)。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界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海岸線長約7400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亞馬遜河全長6751公里,橫貫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積達390萬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經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豐富的水力資源;聖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長2900公里,流經乾旱的東北部,是該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巴西大部分地區處於熱帶,北部為熱帶雨林氣候,中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8度,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度。
『貳』 巴西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
地理
自然
南美洲面積第一大的國家,也是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是世界民族大熔爐的縮影。巴西在歷史上作為葡萄牙的殖民地長達300年之久。在16世紀,殖民者登上巴西時,發現這里有一種名貴的樹木---------巴西木,從中可提取歐洲難得的紅色染料,遂將此木稱為「紅木」後演變成國名。巴西全國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為世界第五大國。
巴西所跨經緯度:西經35到西經74度,北緯5度到南緯35度。東臨南大西洋,北面和南面與其他南美國家接壤(除智利和厄瓜多外,與其他全部南美洲國家接壤)。
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亞,所處時區UTC/GMT -3 小時 (西三區) ,比中國北京時間晚11 個小時。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亞馬遜河流域和西部。全境地形分為亞馬遜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3。有亞馬遜、巴拉那和聖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亞馬遜河全長6751公里,橫貫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積達390萬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經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豐富的水力資源;聖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長2900公里,流經乾旱的東北部,是該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其中,亞馬遜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遜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聖保羅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
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8度,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度。
巴西東臨大西洋。
資源
已探明鐵礦砂儲量333億噸,佔世界總儲量9.8%,居世界第五位;產量3.55億噸,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巴西29種礦物儲量豐富,鎳儲量達世界總儲量98%,錳、鋁礬土、鉛、錫等多種金屬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0%以上。鈮礦儲量已探明455.9萬噸,按當前消費量夠全球使用800年。此外還有較豐富的鉻礦、黃金礦和石棉礦。煤礦探明儲量101億噸,但品位很低。2007年以來,巴西在東南沿海相繼發現大油氣田,預計石油儲量將超過500億桶,有望進入世界十大石油國之列。森林覆蓋率達57%。木材儲量658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擁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淡水擁有量29000立方米,水利蘊藏量達1.43億千瓦/年。
人文
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內陸地區較為稀少。(簡稱地狹人稠)
巴西南比卡瓦拉族
巴西全國人口186,957,906(2008年6月2日)居世界第5名。東南地區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地區,根據IBGE 2004年數據顯示該地區人口約有7800多萬,相當於巴西人口總數的42%。該地區擁有巴西三個人口最多的州(聖保羅,7000萬人口,、米納斯吉拉斯,1900萬,里約熱內盧,1500萬)和兩個最大的城市(里約和聖保羅)。在聖保羅和里約的交界地帶形成了以聖保羅、里約為支柱的商業地帶,該地區聚集了約23%的巴西人口,成為該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
民族和移民
巴西種族和文化差異顯著。南部居民多有歐洲血統,可溯源到19世紀初來自義大利、德國、波蘭、西班牙、烏克蘭和葡萄牙等國的移民。而北部和東北部的的居民部分是土著,部分具有歐洲或非洲血統。東南地區是巴西民族分布最廣泛的地區,該地區主要有白人(主要是葡萄牙後裔和義大利後裔)混血人、非洲巴西混血以及亞洲和印第安人後代。
在整個巴西,巴西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頻繁混血。19世紀,亞洲和歐洲的移民化開始受到刺激,德國人開始在1818年來到這里,1875年,義大利人,1880年西班牙人,20世紀初,日本人,敘利亞人和黎巴嫩人開始相繼來到這里。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東南地區發生了巴西最巨大的移民潮流,義大利人和葡萄牙人成為這次移民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因為那個時候開始了奴隸解放運動,當時種植園以及剛剛興起的巴西工業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巴西歷史上曾有過幾次大的移民浪潮,僅1884至1962年間遷居巴西的移民即達497萬多人,主要來自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德國、法國、波蘭和阿拉伯國家。黃種人多來自日本、朝鮮和中國。巴西約有130萬日本人,25萬華人,主要集中在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
人口種族構成
由於歷史原因,巴西人口的種族構成十分復雜。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內陸地區較為稀少。種族和文化差異顯著。按照2010年的數據,巴西人口中47.3%的為白種人,43.1%為混血種人,7.6%為黑人,2.1%為亞洲人,其餘則為少數印第安人。
望樓主採納為滿意答案,謝謝!
『叄』 介紹巴西,地理
巴西聯邦共和國
葡語: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
英語: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
首都:巴西利亞(巴特爾城)
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
語言:葡萄牙語
同北京時差: -11.00
國際電話碼: 55
貨幣: 雷亞爾
巴西概況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同除智利和厄瓜多以外的所有南美洲國家接壤,是南美洲面積第一大的國家。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連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巴西在歷史上作為葡萄牙的殖民地長達300年之久。其國名巴西,葡萄牙語意為「紅木」。在16世紀,殖民者登上巴西時,發現這里有一種名貴的樹木,從中可提取歐洲難得的紅色染料,遂將此木稱為「紅木」後演變成國名。巴西全國面積8,547,403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為世界第五大國。
巴西地理
全境地形分為亞馬孫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3。有亞馬遜、巴拉那和聖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亞馬孫河全長6751公里,橫貫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積達390萬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經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豐富的水力資源;聖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長2900公里,流經乾旱的東北部,是該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其中,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聖保羅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
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7度,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度。
咖啡、蔗糖、柑橘和大豆生產居世界第一位,可可、大豆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糧食基本自給,但需進口一小部分小麥。畜牧業發達。
主要旅遊點有里約熱內盧、聖保羅、薩爾瓦多的教堂和古老建築、巴西利亞、伊瓜蘇瀑布、伊泰普水電站、馬瑙斯自由港、黑金城、巴拉那石林等。
巴西公路運輸佔全國運輸總量的70%,鐵路佔17%,水路不足10%。公路總長150萬千米,鐵路總長3.03萬千米。主要港口有維多利亞、桑多斯、里約熱內盧等。全國有3家航空公司。
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歐共體、日本、中東及拉美鄰國。主要進口石油、化工原料、光學儀器、小麥等。出口鋼材、交通運輸設備、鐵礦砂、紙漿、皮鞋、咖啡、糖、大豆、橙汁等
巴西經濟
巴西以咖啡質優、味濃而馳名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素有「咖啡王國」之稱。咖啡原產於非洲的衣索比亞,1727年傳入巴西。巴西位於南美洲東南,地處熱帶和亞熱帶,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很適合種植咖啡,加之勞動力廉價,咖啡種植業迅速興起。19世紀,巴西的咖啡種植幾乎遍及全國,隨後又形成持續近一個世紀之久的「咖啡繁榮期」。咖啡大面積種植,給巴西帶來了財富和繁榮。20世紀初,巴西的咖啡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從而贏得了「咖啡王國」的美稱。咖啡是巴西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全國有大大小小的咖啡種植園50萬個,種植面積約220萬公頃,從業人口達600多萬,年產咖啡200萬噸左右,年出口創匯近20億美元。近年來,由於出口結構的變化和國際咖啡市場不景氣,巴西咖啡生產和出口量有所下降。巴西人酷愛咖啡。60年代,巴西人均年咖啡消費量達5.8公斤。近二十年來,隨著其它飲料的出現,巴西人均咖啡消費量仍超過3公斤。在巴西,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各式各樣的咖啡屋隨處可見。人們幾乎隨時隨地都可以喝到濃郁芳香的熱咖啡。
日期 節假日
1月1日 元旦日
2月中、下旬 嘉年華會(巴西狂歡節)
復活節前三天 耶穌受難日
4月21日 獨立英雄紀念日
5月1日 勞動節
聖三一主日後的星期四 基督聖體節
9月7日 國慶日(獨立日)
10月12日 聖母顯靈日
11月2日 亡靈日
11月15日 共和國成立日
11月20日 神誕節
12月25日 聖誕節全境地形分為亞馬孫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3。有亞馬遜、巴拉那和聖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亞馬孫河全長6751公里,橫貫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積達390萬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經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豐富的水力資源;聖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長2900公里,流經乾旱的東北部,是該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肆』 巴西地理
巴西自然地理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部。面積8547403平方公里。人口1.5582億(1995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8人。全境地勢平坦,以平源和低緩高原為主。北部的亞馬孫平原占國土面積的1/3。東南部的巴西高原起伏和緩,海拔600—900米。西南部的巴拉圭盆地是低濕的湖沼澤地帶。北部邊界的蓋亞那高原地勢較陡,內布利納峰海拔3014米,是全國最高峰。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氣候。
地理位置 翻開色彩斑斕的世界地圖,在西經34 °45ˊ—73 °59ˊ、北緯5°16ˊ—南緯33°°45ˊ之間有一塊著金黃色版圖,它北起地處赤道的亞馬孫熱帶雨林,南至美麗富饒的巴拉那平原,東迎大西洋,西鄰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總面積854萬多平方公里,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8%,僅次於前蘇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居世界第五位。這就是被人們譽為「南美巨人」的巴西聯邦共和國。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國境線總長2.3萬多公里,除智利和厄瓜多外,巴西與南美洲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均有共同邊界。北與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及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為鄰,南與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接壤,西界秘魯、玻利維亞。大西洋海岸線長達7000多公里,那延綿不斷的沙灘,明媚的陽光,湛藍的海水,每年吸引著數萬遊客前往觀光游覽。
巴西雖然幅員遼闊,卻並沒有一般大國常見的大片沙漠,也沒有長年冰雪覆蓋的凍土帶,大自然賦予巴西的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廣袤無垠的天然牧場以及豐富的地下寶藏。
地形地勢 巴西南北最大長度4320公里,東西最寬4328公里。地形最大特點是高原多,約佔領土面積的59%,但高度較低,超過海拔1200米的部分只佔全國領土面積的0.5%。第二個特點是多良港而少島嶼、桑托斯、里約熱內盧及阿雷格里港是巴西最繁忙的港口。北里奧格蘭德州近海的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群島是巴西最大的一組島嶼,亞馬孫河口的馬拉若島是巴西第一大島。從地形上看,巴西由北向南大致可分為五個部分:
北部蓋亞那高原。南緣大致與赤道平行,占國土總面積的2%,是亞馬孫河與奧里諾科河兩大河系的分水嶺,平均高度超過巴西高原。與委內瑞拉交界處的內布利納峰(海拔3014米)是巴西最高山峰。
亞馬孫沖積平原。位於蓋亞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間,東小西大呈三角狀,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3以上,地表略有起伏,大部分地區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下。
巴西高原,亦稱中央高原,從東北向西南方向延伸,約佔全國領土面積的一半。著名的馬爾山脈和曼蒂凱拉山脈等位於高原東部邊緣,與海岸平行。其中馬爾山脈中的班代拉峰(海拔2890米)是巴西的第三高峰。巴拉圭河低地。地處巴西高原西南方,位於馬托格羅索和南馬托格羅索兩州境內,亦稱潘納爾平原,是大查科平原一部分,多沼澤地。
沿海平原從巴西北部沿海城市貝倫到南部的河雷格里港一線為平坦肥沃的平原,寬度從數公里到上百公里不等,經濟發達,是巴西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熱帶氣候 巴西的大部分土地處於赤道線與南回歸線之間,只有佔全國面積五分之一的土地位於南回歸線之南,因而巴西的氣候以熱帶氣候為主。根據氣候特點,巴西共分潮濕赤道帶、潮濕熱帶、半潮濕熱帶、半乾旱熱帶和潮濕亞熱帶五個氣候帶。平均氣溫從南向北緩慢上升。然而亞馬孫流域,盡管處於赤道帶,但氣溫並不像人們相像的那樣高,平均溫度不超過27℃,最高氣溫不超過36℃。巴西利亞、聖保羅等高原城市平均氣溫僅19℃,氣候宜人。在南部亞熱帶地區,平均溫度在16℃—20℃,一些地勢高的地方平均溫度只有10℃,冬天有時還要下雪。不過巴西各地的濕度相當高,特別是在沿海地帶。年降雨量隨地區不同而有差異。在潮濕赤道帶的亞馬孫地區年降雨量最高為1500毫米—2500毫米。只有8月—10月是少雨季節。潮濕熱帶地區主要是在北里奧格蘭德到聖保羅州北部的沿海地區,這里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巴西的大部分地區從米納斯吉拉斯州、聖保羅州內地、南馬托格羅索州和馬托格羅索州的南部,到巴伊亞州、馬拉尼昂州和塞阿拉州的內地,均屬半潮濕熱帶氣候,每年分旱季和濕季,年降雨量為1500毫米。半乾旱熱帶在巴西東北部,年降雨量一般低於1000毫米,而且多集中於一段時期,全年大部分時間缺雨。南回歸線以南的巴西土地屬潮濕亞熱帶氣候,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巴西與我國的季節正好相反,9月22日—12月21日為春季,12月22日—3月21日為夏季,3月22日—6月21日為秋季,6月22日—9月21日為冬季。
參考資料:http://jobsgood.com/news/new.asp?id=897&code=125&new_id=30&new_name=%C4%CF%C3%C0%D6%DE&name=%B0%CD%CE%F7
『伍』 求巴西的自然風光地理環境風土人情文化特色
巴西聯邦共和國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人口數居世界第五。其國土位於中南美洲與大西洋之間,面積為世界第五大
巴西北部是廣闊的亞馬遜雨林,南部地區多丘陵,大部分人口居住於此,是農業基地。大西洋沿岸有數條山脈,最高海拔2,900米。北部蓋亞那高原的內布利納峰海拔3,014米,為全境最高點。
境內亞馬遜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著名的伊瓜蘇瀑布就位於其支流上。
全境大部份為熱帶氣候,亞馬孫平原為赤道多雨氣候,巴西高原為熱帶干濕季氣候,最南部為亞熱帶濕潤氣候,偶見霜雪。亞馬遜平原降水豐沛,東北部地區略為乾燥。
巴西的文化具有多重民族的特性,巴西作為一個民族大融爐,有來自歐洲、非洲、亞洲等其他地區的移民。在音樂舞蹈方面都有十分不同的表現。
不管在藝術形式或通俗特色方面,巴西音樂均引起世人注目。十九世紀具有國際聲望的作曲家哥梅斯(Carlos
Gomes)即是巴西人,其作品具有義大利風情,包括一出根據阿倫卡爾的《瓜拉尼人》寫成的歌劇。二十世紀的維拉洛博斯(Heitor
Villa-lobos)也獲得國際盛名,作品主要以本土主題和樂器為基礎。對巴西民間藝術重新燃起的興趣,是與一九二○年代現代主義運動同時發生的,在音樂方面為詩人小說家馬里奧·安德拉德所提倡。巴西最重要的藝術博物館為聖保羅藝術博物館。
巴西普遍的音樂舞蹈時尚(如:森巴舞)多來自民間,主要受非裔所影響深遠。也是由未接受正式音樂訓練的人演奏。每年二月嘉年華會時蜂擁而出的新歌曲,有許多題材是當時的社會環境或是周遭發生的事情,透過個人演出表現多姿多採的嘉年華會,正是巴西多重文化的表現方式之一。
巴西就像南美其他地區,是聞名獨特的習俗和傳統來生活在里約熱內盧的城市。這種傳統帶來的豐富性和熱情的cariocas,或者生活
里約當地人民。多年來,世界各地涌到城市的無數遊客不只是為了享受大自然之旅或市區巴西現場,而且要在感官的文化盛宴的一部分。
這種獨特的風味來自里約的不同人群:年輕時尚的設置,誰在沙灘上的天,在里約熱內盧的城市街道,波希米亞人的富人和名人誰地球小跑從米蘭或紐約世界的里約熱內盧。事實上,里約是等同於世界上許多偉大的城市,人們對多元文化和美妙的景觀,體現傳統和巴西這部分海關表示感謝。
狂歡節
里約將不會同過去一樣沒有神秘主義的信仰和這些年的慶祝活動。較受歡迎的場合之一是狂歡節。旅客巴西將陶醉在美妙的服裝找到婦女盛大遊行。桑巴舞的遊行特點的舞蹈和音樂,你會喜歡看到盡可能多的加入了很多。
舞後的花車巡遊。想想狂歡節和在一個玫瑰遊行。花車巡遊是對巴西的神話般的主題巨大復製品,達到作為一個四層高的多。在狂歡節通常是伴隨著城鎮周圍私人當事方。
Iemanja
除夕是在里約大之際,其特點是偉大的慶祝活動,包括Iemanja,受到巫般達的宗教和康董布雷巴西海上女神。在里約,她的節日是在慶祝新年的科帕卡巴納海灘。
Iemanja的追隨者是典型身穿藍色和白色,(很像是處女的顏色),並帶來鮮花和禮物,他們訂下的海面上,他們的神產品。最熱烈的慶祝中有一些是當地漁民,誰認為自己的水神崇拜會帶來好運氣明年的漁獲物。
儀式後,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通常是覆蓋了一個煙花匯演。另外,在巴西其他地方慶祝今年的不同時期,德Iemanjá的嘉年華是一個奇妙的景象是
你不會想錯過。
卡波耶拉
除了這些慶祝活動,還可以親眼目睹卡波耶拉,巴西武術的一種。卡波耶拉是由誰需要一個防禦他們昔日奴隸主的形式非洲奴隸後逃跑。有很多地方,你可以看到卡波耶拉展覽和表演。
這種獨特的傳統,是很值得看,應該是你的主要行程的一部分,當您發現在巴西最亮的明珠自己,里約熱內盧。
『陸』 巴西自然條件與資源特點
(一)巴西的地理位置
巴西地跨西經35到西經74度,北緯5度到南緯35度。東臨南大西洋,北面和南面與其他南美國家接壤(除智利和厄瓜多外,與其他全部南美洲國家接壤)。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界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海岸線長約7400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二)巴西的面積
巴西是南美洲面積第一大的國家。巴西全國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為世界第五大國。
(三)巴西的地形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亞馬遜河流域和西部。全境地形分為亞馬遜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3。
(四)巴西的水系
巴西境內有亞馬遜、巴拉那和聖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亞馬遜河全長6751公里,橫貫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積達390萬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經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豐富的水力資源;聖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長2900公里,流經乾旱的東北部,是該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河流數量多,長度長,水量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區。
(五)巴西的氣候
巴西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8度,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度。
(六)巴西的資源
已探明鐵礦砂儲量333億噸,佔世界總儲量9.8%,居世界第五位;產量3.55億噸,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巴西29種礦物儲量豐富,鎳儲量600萬噸,佔世界鎳儲量的4.0%,主要分布在戈亞斯州和米納斯吉拉斯州。錳、鋁礬土、鉛、錫等多種金屬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0%以上。鈮礦儲量已探明455.9萬噸,按當前消費量夠全球使用800年。此外還有較豐富的鉻礦、黃金礦和石棉礦。煤礦探明儲量101億噸,但品位很低。2007年以來,巴西在東南沿海相繼發現大油氣田,預計石油儲量將超過500億桶,有望進入世界十大石油國之列。森林覆蓋率達57%。木材儲量658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擁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淡水擁有量29000立方米,水利蘊藏量達1.43億千瓦/年。
『柒』 巴西的地理環境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地跨西經35到西經74度,北緯5度到南緯35度。東臨南大西洋,北面、西面和南面均與南美洲任意一個國家接壤(智利除外)。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界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海岸線長約7400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領土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在世界上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排行第五。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中部和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的亞馬遜河流域。
全境地形分為亞馬遜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3,為世界面積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約佔全國面積60%,為世界面積最大的高原。最高的山峰是內布利納峰,海拔2994米。 巴西境內有亞馬遜、巴拉那和聖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河流數量多,長度長,水量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區。 西南部有巴西的水利樞紐--伊泰普水電站。
亞馬遜河全長6751公里,橫貫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積達390萬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經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豐富的水力資源;聖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長2900公里,流經乾旱的東北部,是該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已探明鐵礦砂儲量333億噸,佔世界總儲量9.8%,居世界第五位;產量3.55億噸,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巴西29種礦物儲量豐富,鎳儲量600萬噸,佔世界鎳儲量的4.0%,主要分布在戈亞斯州和米納斯吉拉斯州。錳、鋁礬土、鉛、錫等多種金屬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0%以上。鈮礦儲量已探明455.9萬噸,按當前消費量夠全球使用800年。此外還有較豐富的鉻礦、黃金礦和石棉礦。煤礦探明儲量101億噸,但品位很低。2007年以來,巴西在東南沿海相繼發現大油氣田,預計石油儲量將超過500億桶,有望進入世界十大石油國之列。森林覆蓋率達57%。木材儲量658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擁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淡水擁有量29000立方米,水利蘊藏量達1.43億千瓦/年。
『捌』 簡述巴西的自然環境
地理位置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地跨西經35到西經74度,北緯5度到南緯度。東臨南大西洋,北面、西面和南面均與南美洲任意一個國家接壤(智利除外)。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界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海岸線長約7400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領土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在世界上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排行第五。
地形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中部和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
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的亞馬遜河流域。
全境地形分為亞馬遜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3,為世界面積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約佔全國面積60%,為世界面積最大的高原。最高的山峰是內布利納峰,海拔2994米。
水系
巴西境內有亞馬遜、巴拉那和聖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河流數量多,長度長,水量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區。 西南部有巴西的水利樞紐--伊泰普水電站。
亞馬遜河全長6751公里,橫貫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積達390萬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經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豐富的水力資源;聖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長2900公里,流經乾旱的東北部,是該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氣候
巴西大部分地區處於熱帶,北部為熱帶雨林氣候,中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8度,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度。
自然資源
已探明鐵礦砂儲量333億噸,佔世界總儲量9.8%,居世界第五位;產量3.55億噸,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巴西29種礦物儲量豐富,鎳儲量600萬噸,佔世界鎳儲量的4.0%,主要分布在戈亞斯州和米納斯吉拉斯州。錳、鋁礬土、鉛、錫等多種金屬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0%以上。鈮礦儲量已探明455.9萬噸,按當前消費量夠全球使用800年。此外還有較豐富的鉻礦、黃金礦和石棉礦。煤礦探明儲量101億噸,但品位很低。2007年以來,巴西在東南沿海相繼發現大油氣田,預計石油儲量將超過500億桶,有望進入世界十大石油國之列。森林覆蓋率達57%。木材儲量658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擁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淡水擁有量29000立方米,水利蘊藏量達1.43億千瓦/年。
『玖』 巴西的地理環境怎樣
巴 西
自然地理:854.7萬平方公里,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北鄰法屬版蓋亞那、權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鄰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國土80%位於熱帶地區,最南端屬亞熱帶氣候。北部亞馬孫平原屬赤道氣候,年平均氣溫27-29℃。中部高原屬熱帶草原氣候,分旱、雨季。南部地區平均氣溫16-19℃。
『拾』 巴西的自然環境有什麼特點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部,地跨西經到西經74度,北緯5度到南緯35度。東臨南大西洋,北面、西面和南面均與南美洲任意一個國家接壤(智利、厄瓜多除外)。
地形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中部和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的亞馬遜河流域。
境內有亞馬遜、巴拉那和聖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河流數量多,長度長,水量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區。 西南部有巴西的水利樞紐--伊泰普水電站。
大部分地區處於熱帶,北部為熱帶雨林氣候,中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8度,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度。
(10)巴西自然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領土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在世界上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排行第五。
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界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海岸線長約7400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全境地形分為亞馬遜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3,為世界面積最大的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