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藏地理位置

藏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12 20:05:07

① 青藏區的地理位置

中國動物地理區劃當中一分區。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為我國最大的高原。
中國動物地理區系:東北區、華北區、蒙新區、青藏區、西南區、華中區、華南區。

② 有關西藏的地理位置

簡 稱:藏
地理位置:地處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南隔喜馬拉雅山脈與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等國接壤。北部和東部與新疆、青海、四川、雲南等省區為鄰。
人 口:全區總人口為281萬人(2006年末數字)。人口出生率為17.4‰,死亡率為5.7‰,自然增長率為11.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21人, 西藏人口分布也很不均衡,多數人口集中在南部和東部。平均預期壽命已由1951年和平解放前的35.5歲提高到目前的67歲。
面 積:120多萬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西藏全區共劃1地級市、6地區、1縣級市、76縣。
氣 候:年平均氣溫為8度左右
民 族:西藏是以藏族為主體的民族自治區,其他還有漢族、回族、門巴族、珞巴族等。未識別民族有夏爾巴人和僜人,其人數較少,只有2000餘人。
旅遊特色: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獨一無二的雪域風光。
西藏簡介:西藏既有獨特的高原雪域風光,又有嫵媚的南國風采,而與這種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觀,也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真正獨特的魅力。至今,還有許多藏族人的生活習俗與高原之外的現代人有著很大的距離,也正由於距離的產生,才使西藏的一切具有了觀賞價值。
西藏自治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個民族自治區之一,成立於1965年9月1日。
西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南邊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青海省毗鄰,東連四川省,東南與雲南省相連,南邊與西部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接壤,形成了中國與上述國家全長近4000公里的邊境線。全區土地面積為122萬多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2.8%。
自然地理
地形與山脈
西藏自治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體部分,有著「世界屋脊」之稱。這里地形復雜,大體可分為三個不同的自然區∶北部是藏北高原,位於昆侖山、唐古拉山和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間,佔全自治區面積的三分之二;在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即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經的地方,是藏南谷地;藏東是高山峽谷區,為一系列由東西走向逐漸轉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系著名的橫斷山脈的一部分。地貌基本上可分為極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種類型,還有冰緣地貌、岩溶地貌、風沙地貌、火山地貌等。 蜿蜒於西藏高原南側的喜馬拉雅山,由許多近似東西向的平行山脈組成,其主要部分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的交界線上,全長2400公里,寬約200—300 公里,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一珠穆朗瑪峰,聳立在喜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邊界上;在其周圍5000多平方公里內,有8000 米以上高峰4座,7000米以上高峰38座。
河流與湖泊
在西藏自治區境內,流域面積大於1萬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條,流域面積大於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條以上。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瀾滄江和雅魯藏布江。西藏還是國際河流分布最多的一個中國省區,亞洲著名的恆河、印度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湄公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這里。西藏河流的水源主要由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組成,流量豐富,含沙量小,水質好。 雅魯藏布江為西藏第一大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北麓仲巴縣境內的傑馬央宗冰川,經珞瑜地區流入印度,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中國境內崐)全長2057公里,流域面積24萬多平方公里,流域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深達5382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峽谷。大峽穀穀底最窄處僅 74米,最寬處約200米,全長為370公里。
廣袤的西藏高原上點綴著大小湖泊1500多個,其中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有納木錯、色林錯和扎西南木錯

③ 西藏的地理位置 地理特點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境內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被稱為除南極、北極以外的「地球第三極」。全區為喜馬拉雅山脈、昆侖山脈和唐古拉山脈所環抱。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可分為四個地帶:一是藏北高原,位於昆侖山脈、唐古拉山脈和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脈之間,長約2,400公里,寬約700公里,占自治區總面積的1/3,為一系列渾圓而平緩的山丘,其間夾著許多盆地,低處長年積水成湖,是西藏主要的牧業區。二是藏南谷地,海拔平均在3,500米左右,在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經的地方,有許多寬窄不一的河谷平地,谷寬一般7至8公里,長70至100公里,地形平坦,土質肥沃,是西藏主要的農業區。三是藏東高山峽谷,即藏東南橫斷山脈、三江流域地區,為一系列由東西走向逐漸轉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北部海拔5,200米左右,山頂平緩,南部海拔4,000米左右,山勢較陡峻,山頂與谷底落差可達2,500米,山頂終年積雪,山腰森林茂密,山麓有四季常青的田園,景色奇特。四是喜馬拉雅山地,分布在我國與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國接壤的地區,由幾條大致東西走向的山脈構成,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山區內西部海拔較高,氣候乾燥寒冷,東部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

西藏的氣候獨特而復雜多樣,總體上具有西北嚴寒、東南溫暖濕潤的特點,呈現出由東南向西北的帶狀分布,即:亞熱帶—溫帶—亞溫帶—亞寒帶—寒帶;濕潤—半濕潤—半乾旱—乾旱。由於地形復雜,還有多種多樣的區域氣候及明顯的垂直氣候帶。西藏氣候總的特點是:日照時間長,輻射強烈;氣溫較低,溫差大;干濕分明,多夜雨;冬春乾燥,多大風;氣壓低,氧氣含量少。

西藏由於海拔高,空氣稀薄,水汽、塵埃含量少,緯度又低,是我國太陽輻射總量最多的地方,日照時數也是全國的高值中心,並呈現出由藏東南向藏西北逐漸增多的特點。太陽輻射的年變程,以1月最小,6月或7月最大。全區年均日照時數達1,620至3,400小時之間,西部地區則多達3,000至3,400小時。西藏地區平均氣溫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遞減,全區年均溫度在零下2.8℃到11.9℃之間,溫差較大。最溫暖的東南地區年均溫度約10℃左右,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帶年均溫度在5℃至9℃之間,東部橫斷山脈地帶,月均溫度在10℃以上的時間有5個月左右,藏北高原年均溫度在0℃以下,喜馬拉雅山脈及其北麓山地年均?

④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的介紹

青藏高原介於北緯26°~39°,東經73°~104°之間,西起帕米爾高原,東到橫斷山,北界為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抵喜馬拉雅山,東西長約2800千米,南北寬約300~1500千米,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除西南邊緣部分分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錫金、不丹及緬甸等國外,絕大部分位於中國境內。

青藏高原的周圍有許多山脈,它們大多數呈從西北向東南的走向,相對於高原外的地面他們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的許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別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同時高原內部除平原外還有許多山峰,高度懸殊。高原上還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澤。亞洲許多主要河流(黃河、金沙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的源頭在這里。

(4)藏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氣候:

輻射強烈,日照多,氣溫低,積溫少,氣溫隨高度和緯度的升高而降低,氣溫日較差大;干濕分明,多夜雨;冬季乾冷漫長,大風多;夏季溫涼多雨,冰雹多。

青藏高原年平均氣溫由東南的20℃,向西北遞減至-6℃以下。由於南部海洋暖濕氣流受多重高山阻留,年降水量也相應由2000毫米遞減至50毫米以下。

喜馬拉雅山脈北翼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而南翼為亞熱帶及熱帶北緣山地森林氣候,最熱月平均氣溫18~25℃,年降水量1000~4000毫米。

水文:

青藏高原湖區共有大小湖泊1500多個,其中,面積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091個,面積44993.3平方公里,大於10平方公里湖泊有346個。

總面積為42816.10平方公里,約佔全國湖泊總面積的49.5%。該區湖泊以鹹水湖和鹽湖為主,較著名的湖泊有納木錯、青海湖、察爾汗鹽湖、鄂陵湖等。

⑤ 藏南地區的地理位置及歷史成因

我是用手機回答的,所以就簡寫。藏南位於西藏東南部、處喜馬拉雅東、降水充沛回為平原答地帶、森林廣布、最有名的葯是冬蟲夏草。和印度東北部邦相接壤。藏南的歷史問題可追朔到清朝。鴉片戰爭前印度就已經為英國所殖民。英國開始對中國西藏進行侵略威逼滿清承認「賽克馬線」為中印邊界。國界是現代社會才有的。從民國、到現在都沒有承認過。新中國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就是為了好好處理周邊領土糾紛的。沒想到阿三還挺強硬的。沒辦法就打了仗。中國勝,不過勝了後又撤回原地等待談判。現在大部分還是被印占著。悲啊!都是有核之國,問題不好解決。

⑥ 拉薩的地理位置

拉薩市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北岸,地理坐標為東經91°06′,北緯29°36′。全市行政區域東西跨距277公里。

拉薩,是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是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傳佛教聖地。位於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馬拉雅山脈北側,海拔3650米(要防內源氧缺乏症),地處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遊河谷平原,拉薩河流經此,在南郊注入雅魯藏布江。

作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拉薩以風光秀麗、歷史悠久、風俗民情獨特、宗教色彩濃厚而聞名於世,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歐洲遊客最喜愛的旅遊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最具安全感城市。

(6)藏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拉薩的地理環境:

1、地形地貌

拉薩位於青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勢北高南低,由東向西傾斜,中南部為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遊河谷平原,地勢平坦。

2、氣候

氣候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比四川省成都市多1800小時,比中國最大的東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時,在中國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稱。

3、水文

拉薩河是拉薩市的母親河,發源於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嘉黎里彭措拉孔馬溝。流經那曲、當雄、林周、墨竹工卡、達孜、城關、堆龍德慶,至曲水縣,是雅魯藏布江中游一條較大的支流,全長495公里,流域面積31,760平方公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拉薩

⑦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緣,北至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北緣,西部為帕米爾高原和喀喇昆侖山脈,東及東北部與秦嶺山脈西段和黃土高原相接,介於北緯26°00′~39°47′,東經73°19′~104°47′之間。

青藏高原東西長約2800千米,南北寬約300~1500千米,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

地形上可分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達木盆地、祁連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峽谷區等6個部分,包括中國西藏全部和青海、新疆、甘肅、四川、雲南的部分以及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

(7)藏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青藏高原有確切證據的地質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億年前的奧陶紀,其後青藏地區各部分曾有過不同資料的地殼升降,或為海水淹沒,或為陸地。到2.8億年前(地質年代的早二疊世),今青藏高原是波濤洶涌的遼闊海洋。

這片海域橫貫現在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通,稱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當時特提斯海地區的氣候溫暖,成為海洋動、植物發育繁盛的地域。

其南北兩側是已被分裂開的原始古陸(也稱泛大陸),南邊稱岡瓦納大陸,包括今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南亞次大陸;北邊的大陸稱為歐亞大陸,也稱勞亞大陸,包括今歐洲、亞洲和北美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藏高原

⑧ 西藏的地理位置簡介

西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南邊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青海省毗鄰,東連四川省,東南與雲南省相連

⑨ 西藏的地理位置及特點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境內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被稱為除南極、北極以外的「地球第三極」。全區為喜馬拉雅山脈、昆侖山脈和唐古拉山脈所環抱。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可分為四個地帶:一是藏北高原,位於昆侖山脈、唐古拉山脈和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脈之間,長約2,400公里,寬約700公里,占自治區總面積的1/3,為一系列渾圓而平緩的山丘,其間夾著許多盆地,低處長年積水成湖,是西藏主要的牧業區。二是藏南谷地,海拔平均在3,500米左右,在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經的地方,有許多寬窄不一的河谷平地,谷寬一般7至8公里,長70至100公里,地形平坦,土質肥沃,是西藏主要的農業區。三是藏東高山峽谷,即藏東南橫斷山脈、三江流域地區,為一系列由東西走向逐漸轉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北部海拔5,200米左右,山頂平緩,南部海拔4,000米左右,山勢較陡峻,山頂與谷底落差可達2,500米,山頂終年積雪,山腰森林茂密,山麓有四季常青的田園,景色奇特。四是喜馬拉雅山地,分布在我國與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國接壤的地區,由幾條大致東西走向的山脈構成,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山區內西部海拔較高,氣候乾燥寒冷,東部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

西藏的氣候獨特而復雜多樣,總體上具有西北嚴寒、東南溫暖濕潤的特點,呈現出由東南向西北的帶狀分布,即:亞熱帶—溫帶—亞溫帶—亞寒帶—寒帶;濕潤—半濕潤—半乾旱—乾旱。由於地形復雜,還有多種多樣的區域氣候及明顯的垂直氣候帶。西藏氣候總的特點是:日照時間長,輻射強烈;氣溫較低,溫差大;干濕分明,多夜雨;冬春乾燥,多大風;氣壓低,氧氣含量少。

西藏由於海拔高,空氣稀薄,水汽、塵埃含量少,緯度又低,是我國太陽輻射總量最多的地方,日照時數也是全國的高值中心,並呈現出由藏東南向藏西北逐漸增多的特點。太陽輻射的年變程,以1月最小,6月或7月最大。全區年均日照時數達1,620至3,400小時之間,西部地區則多達3,000至3,400小時。西藏地區平均氣溫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遞減,全區年均溫度在零下2.8℃到11.9℃之間,溫差較大。最溫暖的東南地區年均溫度約10℃左右,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帶年均溫度在5℃至9℃之間,東部橫斷山脈地帶,月均溫度在10℃以上的時間有5個月左右,藏北高原年均溫度在0℃以下,喜馬拉雅山脈及其北麓山地年均

⑩ 西藏的地理位置及特點是什麼

西藏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地區,地跨北緯26°50'~36°53'、東經78°25'~99°06'之間,面積120.2189萬平方千米,約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1/8,在中國各省區中,僅次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居第二,相當於英國、法國、德國、荷蘭和盧森堡5國面積的總和。

北面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相鄰,東面和東南面同雲南省、四川省接壤;南部與西部自東而西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以及克什米爾地區毗鄰,國境線長約3842公里。

青藏高原總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復雜多樣、景象萬千,有高峻逶迤的山脈,陡峭深切的溝峽以及冰川、裸石、戈壁等多種地貌類型;

有分屬寒帶、溫帶、亞熱帶、熱帶的種類繁多的奇花異草和珍稀野生動物,還有垂直分布的「一山見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奇觀等。地貌大致可分為喜馬拉雅山區,藏南谷地,藏北高原和藏東高山峽谷區。

(10)藏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西藏的氣候特徵:

西藏的氣候,由於地形、地貌和大氣環流的影響,獨特而且復雜多樣。氣候總體上具有西北嚴寒乾燥,東南溫暖濕潤的特點。氣候類型也因此自東南向西北依次有:熱帶、亞熱帶、高原溫帶、高原亞寒帶,高原寒帶等各種類型。

在藏東南和喜馬拉雅山南坡高山峽谷地區,由於地勢迭次升高,氣溫逐漸下降,氣候發生從熱帶或亞熱帶氣候到溫帶、寒溫帶和寒帶氣候的垂直變化。

隨著海拔增高、氣壓降低、空氣密度減小,每立方米空氣中的氧氣含量逐漸遞減,海拔3000米時相當於海平面的73%上下,4000米時約為62%~65.4%,到5000米時為59%左右,6000米以上則低於52%。

在冬季西風和夏季西南季風的交替控制下,西藏乾季和雨季的分別非常明顯,一般每年10月至翌年4月為乾季;5~9月為雨季,雨量一般佔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各地降水量也嚴重不均,年降水量自東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漸向西北遞減到50毫米。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