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地理環境
⑴ 青藏高原地區的自然環境具有什麼特徵
青藏高原氣候總體特徵:輻射強烈,日照多,氣溫低,積溫少,氣溫隨高度和版緯度的升高而降低,氣權溫日較差大;干濕分明,多夜雨;冬季乾冷漫長,大風多;夏季溫涼多雨,冰雹多。
青藏高原的河流分布主要受到氣候和自身地形地勢的影響。除東南部降水豐富外,內陸區的河流補給,主要依靠冰川或積雪的融化。
青藏高原的水資源以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多種水體形式存在,並以河川徑流為主體。
青藏高原土地資源地域分布明顯,數量構成極不平衡。宜牧土地佔總土地面積的53.9%,宜林土地佔10.7%,宜農土地佔0.9%,暫不宜利用的土地面積佔34.5%。
(1)青藏高原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地熱資源:
青藏高原的地熱資源特點是熱田多、分布廣、熱儲量高。青藏高原的溫泉多達600多處,其中許多都是高溫沸泉,溫度超過了當地的沸點,特別是藏南沿雅魯藏布江及其兩側,大量的高溫沸泉、間歇泉和噴氣孔廣泛分布。
水土流失:
據2006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以來,青藏高原上青海省的水土流失面積為38.2萬平方公里,占青海省國土面積的49.1%,並且每年還在以36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擴大。
⑵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
青藏高原的周圍有許多山脈,它們大多數呈從西北向東南的走向,相對版於高原外的地面他們權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的許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別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時高原內部除平原外還有許多山峰,高度懸殊。高原上還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澤。亞洲許多主要河流的源頭在這里。
由於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氣比較乾燥,稀薄,太陽輻射比較強,氣溫比較低。由於其地形的復雜和多變,青藏高原上氣候本身也隨地區的不同而變化很大。總的來說高原上降雨比較少。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響地球氣候的一個重要因素。古生物學和地質學的考察表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氣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一個高大的阻風屏,它有效地將北方大陸的寒冷空氣阻擋住了,使它們不能進入南亞。同時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南方溫暖潮濕的空氣北進,是造成南亞雨季的一個重要因素。
⑶ 西藏地理環境
1、自然氣候
西藏的氣候,由於地形、地貌和大氣環流的影響,獨特而且復雜多樣。氣候總體上具有西北嚴寒乾燥,東南溫暖濕潤的特點。氣候類型也因此自東南向西北依次有:熱帶、亞熱帶、高原溫帶、高原亞寒帶,高原寒帶等各種類型。
2、地形地貌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稱為「世界屋脊」,被視為南極、北極之外的「地球第三極」。西藏高原位於青藏高原的主體區域。
3、民居
西藏的傳統民居多姿多彩,不僅有可隨處遷居的帳篷,也有固定的土木結構的房屋,還有以石為材的碉房,以竹或木為材的竹樓或木樓,甚至還有窯洞。
4、飲食
藏族有著自己獨特的食品結構和飲食習慣,其中酥油、茶葉、糌粑、牛羊肉被稱為西藏飲食的「四寶」,此外,還有青稞酒和各式奶製品。
(3)青藏高原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西藏的自然資源:
1、礦產資源
西藏自治區已發現101種礦產資源,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的有41種,勘查礦床100餘處,發現礦點2,000餘處,已開發利用的礦種有22種。西藏優勢礦種有銅、鉻、硼、鋰、鉛、鋅、金、銻、鐵,以及地熱、礦泉水等,部分礦產在全國占重要地位,礦產資源潛在價值萬億元以上。
2、土地資源
西藏自治區土地資源豐富,總面積122萬多平方公里,其中牧草地65萬公頃;耕地集中分布在藏南河谷及河谷盆地中,東部和東南部也有少量分布,總面積達36萬公頃。
3、動物資源
西藏已發現野生哺乳動物142種,鳥類488種,爬行類動物56種,兩棲類動物45種,魚類68種。西藏野生脊椎動物共計799種,構成了西藏的動物資源優勢。在這些動物中,野驢、野氂牛、馬鹿、白唇鹿、黑頸鶴、小熊貓等123種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佔全國重點保護動物的1/3以上。
4、能源資源
西藏能源資源主要有水能、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2005年,地質勘探部門在藏北西部探明含油氣遠景資源量為1億至1.5億噸的中型油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藏
⑷ 青藏高原的地理環境怎麼樣
青藏高原簡介
20世紀後半葉,有關青藏高原的各種科學研究不斷升溫,青藏高原也成了各國科學家和探險家所嚮往的「聖地」。
年輕而古老的青藏高原它是世界屋脊……
在中國的西南邊陲,有一片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面積達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就是號稱「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
它東連雲貴高原和四川盆地,西達萬山之宗的帕米爾高原,北鄰中國內陸沙漠地帶,南眺熱帶亞熱帶風光的印度大平原。它雄奇高峻、傲視四方,以奇異的地理構造和地貌景觀,以及獨特的文化積淀和歷史皺褶,堪稱世界一絕。
它是年輕的……
青藏高原原本是全球發展最年輕的高原,這里曾經是波濤洶涌的「古特提斯海」,南北兩側分別盤踞著地球上兩個巨大的大陸。
直到距今4000萬年前後,印度板塊向北漂移,在這里與歐亞板塊產生碰撞而形成南北方向的撞壓,從而使這一地區迅速隆升,以高出其周圍地區5000米的巨大高差突兀於大氣流層中,從而成為全球矚目的「第三極」。
它也是古老的……
青藏高原是我國及至亞洲幾大河流,如長江、黃河、印度河、恆河、雅魯藏布江、怒江(薩爾溫江),瀾滄江(湄公河)的發源地。
這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青藏高原極富特色的自然資源。
動物資源: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唇鹿、野氂牛、雲豹、雪豹、藏野驢、藏羚羊;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馬鹿、馬麝、岩羊、白腹錦雞、雉雞、藏馬雞等;
植物資源:蟲草、貝母、松茸等等。
當您走上青藏高原……
預防高原適應不全症: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約60—100%的人均發生急性缺氧反應或者疾病。
症狀:頭痛、頭昏、心慌、氣短、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腹脹、胸悶、胸痛、疲乏無力、面部輕度浮腫、口唇乾裂等。危重時則會血壓增高、心跳加快,甚至出現昏迷狀態。
治療:食物應以易消化、營養豐富、高糖、含多種維生素的最好,多食蔬菜、水果、嚴禁飲酒,以免增加耗氧量。睡眠時枕頭要墊高,半卧姿勢最佳。如症狀嚴重,即使在靜息時也十分明顯時,則應立即吸氧,然後送醫院就診。
⑸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緣,北至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北緣,西部為帕米爾高原和喀喇昆侖山脈,東及東北部與秦嶺山脈西段和黃土高原相接,介於北緯26°00′~39°47′,東經73°19′~104°47′之間。
青藏高原東西長約2800千米,南北寬約300~1500千米,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
地形上可分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達木盆地、祁連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峽谷區等6個部分,包括中國西藏全部和青海、新疆、甘肅、四川、雲南的部分以及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
(5)青藏高原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青藏高原有確切證據的地質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億年前的奧陶紀,其後青藏地區各部分曾有過不同資料的地殼升降,或為海水淹沒,或為陸地。到2.8億年前(地質年代的早二疊世),今青藏高原是波濤洶涌的遼闊海洋。
這片海域橫貫現在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通,稱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當時特提斯海地區的氣候溫暖,成為海洋動、植物發育繁盛的地域。
其南北兩側是已被分裂開的原始古陸(也稱泛大陸),南邊稱岡瓦納大陸,包括今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南亞次大陸;北邊的大陸稱為歐亞大陸,也稱勞亞大陸,包括今歐洲、亞洲和北美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藏高原
⑹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的介紹
青藏高原介於北緯26°~39°,東經73°~104°之間,西起帕米爾高原,東到橫斷山,北界為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抵喜馬拉雅山,東西長約2800千米,南北寬約300~1500千米,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除西南邊緣部分分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錫金、不丹及緬甸等國外,絕大部分位於中國境內。
青藏高原的周圍有許多山脈,它們大多數呈從西北向東南的走向,相對於高原外的地面他們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的許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別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同時高原內部除平原外還有許多山峰,高度懸殊。高原上還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澤。亞洲許多主要河流(黃河、金沙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的源頭在這里。
(6)青藏高原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氣候:
輻射強烈,日照多,氣溫低,積溫少,氣溫隨高度和緯度的升高而降低,氣溫日較差大;干濕分明,多夜雨;冬季乾冷漫長,大風多;夏季溫涼多雨,冰雹多。
青藏高原年平均氣溫由東南的20℃,向西北遞減至-6℃以下。由於南部海洋暖濕氣流受多重高山阻留,年降水量也相應由2000毫米遞減至50毫米以下。
喜馬拉雅山脈北翼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而南翼為亞熱帶及熱帶北緣山地森林氣候,最熱月平均氣溫18~25℃,年降水量1000~4000毫米。
水文:
青藏高原湖區共有大小湖泊1500多個,其中,面積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091個,面積44993.3平方公里,大於10平方公里湖泊有346個。
總面積為42816.10平方公里,約佔全國湖泊總面積的49.5%。該區湖泊以鹹水湖和鹽湖為主,較著名的湖泊有納木錯、青海湖、察爾汗鹽湖、鄂陵湖等。
⑺ 西藏的地理環境
西藏自治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部,地跨北緯26°50'~36°53'、東經78°25'~99°06'之間,面積120.2189萬平方千米,約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1/8,在中國各省區中,僅次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居第二,相當於英國、法國、德國、荷蘭和盧森堡5國面積的總和。
北面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相鄰,東面和東南面同雲南省、四川省接壤;南部與西部自東而西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以及克什米爾地區毗鄰,國境線長約3842公里。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稱為「世界屋脊」,被視為南極、北極之外的「地球第三極」。西藏高原位於青藏高原的主體區域。
青藏高原總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復雜多樣、景象萬千,有高峻逶迤的山脈,陡峭深切的溝峽以及冰川、裸石、戈壁等多種地貌類型;有分屬寒帶、溫帶、亞熱帶、熱帶的種類繁多的奇花異草和珍稀野生動物,還有垂直分布的「一山見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奇觀等。地貌大致可分為喜馬拉雅山區,藏南谷地,藏北高原和藏東高山峽谷區。
1、喜馬拉雅高山區,位於藏南,由幾條大致東西走向的山脈組成,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其中位於中尼邊境、地處西藏定日縣境內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喜馬拉雅山頂部長年覆蓋冰雪,其南北兩側的氣候與地貌有很大差別。
2、藏南谷地,位於岡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即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經的地域。這一帶有許多寬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地,地形平坦,土質肥沃,是西藏主要的農業區。
3、藏北高原,位於昆侖山、唐古拉山和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間,約佔全自治區面積的2/3。由一系列渾圓而平緩的山丘組成,其間夾著許多盆地,是西藏主要的牧業區。
4、藏東高山峽谷區,即著名的橫斷山地。大致位於那曲以東,為一系列東西走向逐漸轉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其間挾持著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三條大江。山頂終年不化的白雪、山腰茂密的森林與山麓四季常青的田園,構成了峽谷區三江並流的壯麗景觀。
(7)青藏高原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西藏自治區土地資源豐富,總面積122萬多平方公里,其中牧草地65萬公頃;耕地集中分布在藏南河谷及河谷盆地中,東部和東南部也有少量分布,總面積達36萬公頃。西藏土地資源的最大特點是未利用土地多,占土地總面積的30.71%,可利用潛力很大。西藏天然草地面積超過內蒙古和新疆,位居全國第一,是中國主要的牧區之一。
西藏自治區擁有宜農耕地680.57萬畝,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0.42%;凈耕地面積523.43萬畝,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0.31%;牧草地96934.8萬畝,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56.72%。林地10716萬畝,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6.27%。
居民及工礦用地50.45萬畝,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0.03%;交通用地32.92萬畝,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0.02%;水域8291.96萬畝,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4.85%;未利用土地54354.8萬畝,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31.8%。
西藏自治區土地以牧草地和尚未利用的面積最大,合計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88.52%,再依次是林地、水域、耕地、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耕地、牧草地、林地等合計面積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63.3%。西藏現有的糧食作物、果樹、蔬菜、茶葉、青飼料等種植業用地均屬耕種土壤范疇。耕種土壤面積最大的是日喀則市,佔全區耕種土壤面積的37.79%。
其次是昌都市,佔19.86%。山南市和拉薩市的耕種土壤面積基本相近,分別佔15.65%和15.48%;林芝市佔全區耕種土壤的8.65%;那曲市和阿里地區耕種土壤面積較小,分別佔1.99%和0.58%。全區74個縣有耕種土壤分布的佔62個,為總數的84%。
⑻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 是指什麼
[qīng zàng gāo yuán]
青藏高原
(亞洲內陸高原)
編輯
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緣,北至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北緣,西部為帕米爾高原和喀喇昆侖山脈,東及東北部與秦嶺山脈西段和黃土高原相接,介於北緯26°00′~39°47′,東經73°19′~104°47′之間。[1-3]
青藏高原東西長約2800千米,南北寬約300~1500千米,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地形上可分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達木盆地、祁連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峽谷區等6個部分,包括中國西藏全部和青海、新疆、甘肅、四川、雲南的部分以及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4-6]
青藏高原的自然歷史發育極其年輕,受多種因素共同影響,形成了全世界最高、最年輕而水平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緊密結合的自然地理單元。高原腹地年平均溫度在0℃以下,大片地區最暖月平均溫度也不足10℃。[7-9]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3000-5000米之間,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為東亞、東南亞和南亞許多大河流發源地;高原上湖泊眾多,有納木措、青海湖等。[10-11]
⑼ 青藏高原的自然環境
青藏高原周圍大山環繞,南有喜馬拉雅山,北有昆侖山和祁連山,西為喀喇昆侖山,東為橫斷山脈。高原內還有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這些山脈海拔大多超過6,000米,喜馬拉雅山等不少山峰超過8,000米。高原內部被山脈分隔成許多盆地、寬谷。湖泊眾多,青海湖、納木湖等都是內陸鹹水湖,盛產食鹽、硼砂、芒硝等。高原是亞洲許多大河的發源地。長江、黃河、瀾滄江(下游為湄公河)、怒江(下游稱薩爾溫江)、森格藏布河(又稱獅泉河,下游為印度河)、雅魯藏布江(下游稱布拉馬普得拉河)以及塔里木河等都發源於此,水力資源豐富。
青藏高原實際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脈組成的高山「大本營」,地理學家稱它為「山原」。高原上的山脈主要是東西走向和西北—東南走向的,自北而南有祁連山、昆侖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這些大山海拔都在五六千米以上。所以說「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一個最主要的特徵。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另一個重要特色就是湖泊眾多。高原上有兩組不同走向的山嶺相互交錯,把高原分割成許多盆地、寬谷和湖泊。這些湖泊主要靠周圍高山冰雪融水補給,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立門戶,獨成「一家」。著名的青海湖位於青海省境內,為斷層陷落湖,面積為4456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3175米,最大湖深達38米,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其次是西藏自治區境內的納木錯,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46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這些湖泊大多是內陸鹹水湖,盛產食鹽、硼砂、芒硝等礦物,有不少湖還盛產魚類。在湖泊周圍、山間盆地和向陽緩坡地帶分布著大片翠綠的草地,所以這里是僅次於內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區。 由於地勢高,大部分地區熱量不足,高於4,500米的地方最熱月平均溫度不足10℃(50℉),無絕對無霜期,穀物難以成熟,只宜放牧。牧畜以耐高寒的犛牛、藏綿羊、藏山羊為主。4,200米以下的河谷可以種植作物,以青稞、小麥、豌豆、馬鈴薯、圓根、油菜等耐寒種類為主。雅魯藏布江河谷緯度低,冬季無嚴寒,小麥可安全越冬。加以光照條件好,春夏溫度偏低,延長了小麥生長期,拉薩冬小麥畝產有1,638斤的紀錄。高原上近年新建有不少水電站、煤礦、鋼鐵廠、化工廠、毛紡廠、造紙廠。隨著工業發展,新的工業城市如西寧、拉薩、格爾木、林芝、日喀則等不斷形成。目前有川藏、青藏、滇藏、新藏等4條公路。青藏鐵路也通車。民航班機通西寧、格爾木、拉薩、林芝地區、昌都地區。
⑽ 青藏高原對中國地理環境的影響
影響:
1、加強東亞季風,形成東部濕潤氣候。
2、造成西北乾旱。形成沙漠。
3、形成高原專季風,屬加強高原季風環流。
4、造成四川盆地易出現梅雨季節。
如果沒有青藏高原:
1、長江中下游地區可能是一片亞熱帶沙漠。
2、我國的新疆地區會直接受到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影響而降水豐富,西北地區將不會存在沙漠。
3、黃土高原不會形成。
4、世界其他地區的氣候都將會發生巨變。
影響:
1、加強東亞季風,形成東部濕潤氣候。
2、造成西北乾旱。形成沙漠。
3、形成高原季風,加強高原季風環流。
4、造成四川盆地易出現梅雨季節。
如果沒有青藏高原:
1、長江中下游地區可能是一片亞熱帶沙漠。
2、我國的新疆地區會直接受到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影響而降水豐富,西北地區將不會存在沙漠。
3、黃土高原不會形成。
4、世界其他地區的氣候都將會發生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