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地理位置
Ⅰ 上饒市建設局的地理位置
地址:贛東北大道42號
Ⅱ 江西上饒這個地區怎麼樣
[區域位置] 上饒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簡稱贛東北。介於東經116°13′~118°29′,北緯27°48′~29°42′之間。東西寬210千米,南北長194千米,土地面積22791平方千米,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3.65%。東鄰浙江省衢州市,位於贛東北。北毗安徽省池州市及黃山市,南隔武夷山脈與福建省南平市接壤。省內與景德鎮、九江、南昌、鷹潭、撫州5市接壤。全市土地總面積22791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積2342平方千米。丘陵區面積14436平方千米,平原區面積6013平方千米,分別佔全市總面積的10.27%、63.34%和26.39%。
[地勢地貌] 全市地貌以丘陵為主,北東南三面環山,西面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主要河流自東向西流入鄱陽湖。地形為南東高、北西低,山地集中分布在東北部和東南部,且多呈東北—西南走向。山脈呈不同高度之帶狀分布於信江兩側,自北而南依次為鄣公山、懷玉山和武夷山,呈倒山字形排列。北部懷玉山脈呈北東東向蜿蜒於橫峰—上饒一線,主峰靈山高達1223.6米,南北兩側廣布丘陵,南側信江流域為狹長的丘陵盆地,西部為廣袤的鄱陽湖平原。中部為信江盆地,多為低山丘陵,相對高度一般在200米左右。
[山河湖泊] 全市的山地集中分布在東北部和東南部,且多呈東北—西南走向。自北而南有鄣公山(西北有黃山余脈)、懷玉山、武夷山脈,構成倒山字地形地貌框架。境內水系發達,河流眾多,大部分屬鄱陽湖水系。信江、饒河是上饒市的主要河流,縱貫全區,匯入鄱陽湖後經湖口注入長江。信江流域面積16890平方千米,上饒市境內流域面積12221.3平方千米,佔全流域面積的72%,占鄱陽湖水系集水面積的7.44%;饒河主要由樂安河與昌江組成,流域總面積15428平方千米,占鄱陽湖水系集水面積的9.5%,饒河主流樂安河流域面積8989平方千米,昌江流域面積6222平方千米。
[礦產資源] 市內礦產資源豐富,市境位於皖浙贛閩相鄰區多金屬成礦區,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已發現各類礦產79種,其中查明有資源儲量的48種。礦產地500餘處,已列入全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184處,其中大型礦床25處,中型礦床43處,小型礦床116處。市內礦產資源具有三大特點:一是礦產種類多,資源豐富。特別是有色金屬、貴金屬、建材非金屬等礦產儲量豐富。二是礦產地分布相對集中,利於規模開發。空間分布上具有北富金、銀、銅,南產銅、鉛、鋅、煤,東聚磷、滑石、膨潤土、石灰岩,中藏鈮和鉭的資源分布格局。三是金屬礦床中共伴生礦產多,綜合利用價值高。已回收利用的有銅礦中的金、銀、硫,鉛鋅礦中的銀等。
[土地資源] 境內土壤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分異規律明顯。不僅有地帶性土壤,也有非地帶性的隱域土壤,還有人工水成土壤。經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類型主要有:山地草甸土、黃棕壤、山地黃壤、山地黃紅壤、紅壤、紫色土、石灰土、炭質土、潮土、水稻土、草甸土(新積土)等11種。耕地面積37.95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6.6%。林地128.67萬公頃,占總面積的56.4%。牧草地面積244.5公頃,占總面積的0.01%。未利用地面積14.85萬公頃,占總面積的6.5%.
[生物資源] 境內野生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是「珍稀植物王國,奇禽異獸樂園」。全市有種子植物近4000種,蕨類植物約420種,苔蘚植物近100種,已發現的葯用植物有560多種。喬木樹種多達50多科屬150餘種,其中有列為國家一類保護的香果樹、南方紅豆杉、水松等樹種和列為國家二類保護的黃杉、南方鐵杉、白豆杉、連香樹、花櫚木、鵝掌楸等樹種。以懷玉山、武夷山為代表的林區所發現的木本植物有120科、272屬、629種、33個變種。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有雲豹、野豬、山羊、羚羊、刺蝟、穿山甲、獼猴、蝮蛇、梅花鹿、熊、石雞等等。境內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就有鳥類200餘種,兩棲爬行類100餘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黃喉躁鶥、中華秋沙鴨、黃腹角稚、短尾猴等20多種。
(一)位置 上饒地理位置在北緯2734』-2934』,東經11613』-11829』之間。上饒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東鄰浙江,西接安徽,南連福建,東西長210公里,南北寬194公里。東鄰浙江省衢州市,南連福建南平市,西瀕鄱陽湖與九江市接壤,北與景德鎮市及安徽省黃山市毗連,是閩、浙、贛、皖四省結合部,是江西省的「東大門」。素有「八省通衢」、「豫章第一門戶」的稱謂。滬昆、九景、景婺黃、景婺常和在建的景鷹等五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浙贛、皖贛、橫南三條鐵路,320、206國道和七條出省公路貫通南北,周邊有五個在1—3小時內可到達的機場,即武夷山、衢州、景德鎮、南昌和杭州機場,境內三清山機場正在籌建。交通通訊極其便利。
上饒憑借獨特的區位優勢,牽江浙、出滬寧、攜八閩、達粵桂,貨暢其流,人行其便,鑄就了發展大商貿大流通的黃金寶地。為轉向進城務工,為創辦各類企業提供了充足的有較高素質的勞動力儲備 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目前上饒已成為江西省區域發展的四個重點城市之一。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江西省衛生城市」、「江西省園林城市」、「江西省衛生城市」、「 江西省雙擁模範城」和「江西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稱號;是2006、2007浙商(省外)最佳投資城市,2006跨國公司眼中最具投資潛力的城市,榮獲2007世界投資中國—中小城市魅力獎。
(二)面積、地勢、山脈 上饒市土地總面積22791平方公里。全市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東南北三面環山,西面臨水,中部丘陵廣布。由西向東、依次沿展為湖泊、平原、丘陵和邊緣山地。三山(武夷山、懷玉山、鄣公山),三江(信江、樂安江、昌江),一平原(鄱陽湖平原),是全市地勢的大體概括。全市地貌以山地、丘陵、湖泊為主,山地丘陵佔全市面積的75%,水面佔11%,崗地、平原佔14%,俗有「六山一水分半田,分半道路和庄園」之稱。境內最長的河流為信江,全長313公里。最高峰為武夷山脈主峰黃崗山,海拔2158米,是大陸華東第一高峰。被譽為「華東屋脊」。中部懷玉山山脈,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是中國著名景區三清山的中心地帶。北部贛皖邊境的鄣公山為黃山余脈,大部為低山和丘陵。間有連片的小盆地。西部江河縱橫,湖泊星布,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鄱陽湖平原。
(三)河流、湖泊 上饒境內江河縱橫,水資源極為豐富,人均佔有量3812立方米,畝均佔有量4925立方米,均高於全國全省水平。信江、樂安河、昌江三條水系自東向西在鄱陽匯合注入鄱陽湖,溝通23條航道,北出長江,內河湖泊通航一千多公里。共有大小河流320餘條,水能理論蘊藏量117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61萬千瓦。
(四)氣候、水文 全境處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7-18.2C,年降雨量為1600-1800毫米,年無霜期為251天-274天。境內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豐沛,無霜期長,分溫熱、溫和、溫涼三小氣候區,具有春秋短、冬夏長的季候特點。年降水量1600~1800毫米。
(五)資源 全市森林覆蓋率為57.7%。松木、杉樹、栲櫧類是主要樹種。油茶、油桐、板栗、竹林為主要經濟林種。除了松、杉、毛竹等優質用材林外,還有大量的國家珍稀樹種銀杏、羅漢松、黃杉、柳杉、紅豆杉、白豆杉、水清樹、蓮香樹、香果樹、楠木、花櫥木等。葯用植物如黃連、黨參、厚朴、石耳、靈芝、鉤藤、杜仲等,總數達216種。 野生動物有300多種。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黃腹角雉、雲豹等,還有崇安髭蟾、揚子鰹、大鯢等一批珍稀動物;近年在婺源發現的黃喉噪眉,引起了聯合國有關組織的高度重視。
上饒市是江西重點礦產資源地區,地下礦產資源儲量多,品位高,開采價值大。地下已探明的工業礦藏達70餘種,銅、銀、金、鈮鉭、磷等礦產儲量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佔有重要地位。其中銅儲量佔全國儲量的16.8%,亞洲最大的銅礦德興銅礦就在上饒境內。黃金儲量佔全省總儲量的80%,鉛、鋅、磷、蛇紋石、硫鐵礦等均居全省首位。另外,黑滑石、膨潤土、珍珠岩、花崗岩、大理石、硯石、葉臘石、水泥灰岩等的儲量也極為可觀。
(六)名勝古跡 上饒有極其豐富的旅遊資源,東面有我國聞名遐邇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三清山,三清山方圓二百里,雄奇峻秀,塵絕人寰,素有「江南第一仙峰」的美譽。西部有浩瀚瀲灧風光旖旎的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北面有鍾靈毓秀的朱熹故里婺源,那裡建有國家級森林公園,中部有省級風景名勝區——弋陽圭峰風景名勝區;龜峰,凡三十六峰,峰峰皆景,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贊為「江上龜峰天下稀」,又被遊客譽為「天下盆景」。自然植被保存完好,存有大量古樹古溶洞古建築古文物的婺源,山青水碧,小橋流水,一派恬靜的田園風光,遊人譽為「中國最美的農村」,被列為中國南方唯一的文化旅遊示範縣。 還有鄱陽湖的萬傾波濤;葛仙山的道觀香火;無不美倫美奐,令人由衷贊嘆造物的鬼斧神工與對這片土地的偏愛。
Ⅲ 你好,你家上饒地址在哪
想行盜竊之事。
Ⅳ 上饒站的地理位置
上饒站位於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靈溪街道辦事處松山社區居委會 。
Ⅳ 江西省上饒是個什麼樣的地方經濟產業是什麼呀
上饒市轄上饒、廣豐、玉山、婺源、弋陽、橫峰、波陽、余干、萬年等10縣和信州區,代管德興市。面積22791平方公里。人口660萬。上饒地理位置在北緯27º34'-29º34',東經116º13'-118º29'之間。全境處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7-18.2ºC,年降雨量為1600-1800毫米,年無霜期為251天-274天。境內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豐沛,無霜期長,分溫熱、溫和、溫涼三小氣候區,具有春秋短、冬夏長的季候特點。
上饒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東鄰浙江,西接安徽,南連福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八省通衢」、「豫章第一門戶」的稱謂。浙贛鐵路穿境而過,皖贛鐵路,橫南鐵路縱橫交錯;320、206國道和311高速公路貫穿東西南北,百十里內有四個機場。交通通訊極其便利。
上饒憑借獨特的區位優勢,牽江浙、出滬寧、攜八閩、達粵桂,貨暢其流,人行其便,鑄就了發展大商貿大流通的黃金寶地。力轉向進城務工,為創辦各類企業提供了充足的有較高素質的勞動力儲備。
上饒古屬揚州,春秋為吳越之地。自東漢建安年間析豫章郡地設置鄱陽郡(析余汗地置上饒縣)以來,已有1700多年歷史。
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上饒的政區設置幾經變動。晉時,鄱陽郡改為信安,南朝改吳州,隋朝改饒州;明朝分設饒州府、廣信府。新中國成立後,設上饒專區,後改上饒地區;2000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撤消上饒地區改設上饒市。
上饒是一方熱土。境內萬年仙人洞遺址出土了大量石器和中國最早的陶器。證明了一萬多年前,人類祖先就在這里定居、勞作和繁衍。
吊桶環耕作遺址發掘的稻種,確認了這里是世界稻作起源地之一。
上饒境內,僅新石器時期與商周文化遺址就達48處。現發掘保存文物19000餘件。
上饒位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7~18.2攝氏度,年降水量1600~1800毫米。光照充足,無霜期平均達244天。
上饒地貌以中低山地、丘陵為主。南部與福建交界,綿亘著武夷山山脈,主峰黃崗山海拔2157.7米,是大陸華東第一高峰。中部懷玉山山脈,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是中國著名景區三清山的中心地帶。北部贛皖邊境的鄣公山及黃山余脈,大部為低山和丘陵。間有連片的小盆地。西部江河縱橫,湖泊星布,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鄱陽湖平原。
上饒四季分明,風光秀麗。中部三清山方圓二百里,雄奇峻秀,塵絕人寰,素有「江南第一仙峰」的美譽。
南面龜峰,凡三十六峰,峰峰皆景,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贊為「江上龜峰天下稀」,又被遊客譽為「天下盆景」。
自然植被保存完好,存有大量古樹古溶洞古建築古文物的婺源,山青水碧,小橋流水,一派恬靜的田園風光,遊人譽為「中國最美的農村」,被列為中國南方唯一的文化旅遊示範縣。
還有鄱陽湖的萬傾波濤;葛仙山的道觀香火;鴛鴦湖的嬉水鴛鴦;無不美倫美奐,令人由衷贊嘆造物的鬼斧神工與對這片土地的偏愛。
上饒還是一座資源寶庫。地下地表資源極其豐富。
全市有耕地607萬畝,其中流灌面積佔80.6%;水域421.69萬畝,可供養殖的水面達160萬畝;牧草地0.31萬畝;加上氣候溫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發展農牧水產得天獨厚。
有林地1911.58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3100萬立方米。林木植物120科,272屬,629 種; 除了松、杉、毛竹等優質用材林外,還有大量的國家珍稀樹種銀杏、羅漢松、黃杉、水杉、柳杉、紅豆杉、白豆杉、水清樹、蓮香樹、香果樹、楠木、花櫚木等。
葯用植物如黃連、黨參、厚朴、石耳、靈芝、鉤藤、杜仲等,總數達216種。
野生動物有300多種。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黃腹角雉、華南虎、雲豹等,還有崇安髭蟾、揚子鱷、大鯢等一秕珍稀動物;近年在婺源發現的黃角噪眉,引起了聯合國有關組織的高度重視。
地下已探明的工業礦藏達70餘種,銅、銀、金、鈮鉭、磷等礦產儲量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佔有重要地位。其中銅儲量佔全國儲量的16.8%,亞洲最大的銅礦德興銅礦就在上饒境內。黃金儲量佔全省總儲量的80%,鉛、鋅、磷、蛇紋石、硫鐵礦等均居全省首位。另外,黑滑石、膨潤土、珍珠岩、花崗岩、大理石、硯石、葉臘石、水泥灰岩等的儲量也極為可觀。
上饒境內江河縱橫,水資源極為豐富,人均佔有量3812立方米,畝均佔有量度4925立方米,均高於全國全省水平。
依託華東大電網,上饒電力供應充沛。隨著大坳和下會坑等大型水利樞紐的建成投產,上饒已徹底消除了能源的後顧之憂。
近年來,隨著當地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大批的青壯勞力轉向進城務工,為創辦各類企業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儲備
交通便捷。浙贛鐵路復線、皖贛鐵路、橫南鐵路和320國道、206國道、311高速公路東西橫貫,南北穿行;加上四條省道和數百條縣鄉幹道交織成網。百十里內有四個機場。信江、樂安河、昌江三條水系自東向西在波陽匯合注入鄱陽湖,溝通23條航道,北出長江,內河湖泊通航一千多公里。水陸空立體交叉組成網路,進出上饒極為方便。
郵電通訊暢通。市縣區鄉全部開通程式控制電話,實現長途傳輸數字化;開通了8100長途程式控制交換局,3400公里的光纜聯接城鄉。GSM數字交換機和DDN數字數據網,電視電話會議、NO.7信令系統、同步定時系統、電視監控系統、信息服務系統、計算機互聯網、多媒體通信網等,為社會公眾提供了的服務平台。
科技進步。按照「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創新、產業化」的原則,有關部門積極組織科技攻關,全市獲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355項,省以上科技進步獎105項,科技成果推廣獎5項;國家「星火獎」54項。申請國家專利500餘件。全市擁有科技專業學會402個,會員8000餘名。農村專業技術研究會770個,會員11300人。目前,全市共有專業技術人員74000餘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科技人員2000多名。科學技術在生產實踐中的作用日顯突出。
文化繁榮。全市有文化館13個,圖書館12個,博物館14個,電影院49個,文化中心292個,電影放映隊196個,民間職業劇團426個,農村圖書室3400個。全國文化先進縣1個,全省先進縣2個,百強文化站23個。
改革開放以來,上饒憑借「八省通衢」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資源優勢加快發展,地方經濟出現全面增長的強勁勢頭。
工業已初步形成以有色金屬、建材、食品、輕紡、機電為支柱的五大行業。德興銅礦、永平銅礦、弋陽銅礦、上饒縣銅礦、橫峰鉭鈮礦、萬年銀金礦、萬年砂金礦、大茅山金礦等一批大中型采礦企業的崛起,展示了采礦業、礦產品加工業廣闊的發展前景。
以生產水泥、水泥製品、建築陶瓷、石棉製品為主的建材業,產品已有十大類50餘種,生產企業600多家。
機電行業已有汽車、電工電器、儀器儀表、農機、軸承、石化通用、礦山機械、食品機械等八大類。其中照相機、客車、電磁線、交聯電纜、電度表等六類產品已顯示出規模效益;相機、客車、軸承等產品已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鳳凰牌照相機已是國產相機第一品牌;上饒牌客車;方圓牌圓筒漆包線被認定為江西省名牌產品,上字牌電度表為省免檢產品;長風牌焊條、焊絲為全國焊條行業首秕推薦產品。
依託豐富的糧油資源發展起來的食品工業更是一派興旺。其中國家中型企業有5戶,年利稅過千萬元的5戶,過億元的一戶。月兔牌香煙、全良液牌白酒、大鄣山牌茶葉、饒州牌白酒、萬年貢米、相繼成為江西省名牌產品。德興異VC鈉有限公司開發的食品添加劑,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出口量佔全國的四分之三。婺源開發的有機茶,在國際市場享有盛譽,2000年度出口量占歐盟各國總銷量的70%以上。
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圍繞優質稻、生豬、肉牛、特種水產、茶葉、茶油、蠶桑、葛業、鰻魚、果業、竹業、烏黑雞等主導產業,興建規模生產基地。全市已建農業企業935個,各類產業化組織146個,帶動農戶50.8萬戶;基地種植面積達70萬畝。全市種植業優質品率達80%以上。創制國家A級綠色食品9個;涌現出廣豐卷煙、白銀鵝、萬年珍珠、貢米、婺源茶葉、荷包紅鯉魚、鉛山鰻魚、橫峰葛粉、德興茶油、波陽銀魚、余干烏黑雞、藜蒿等大批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譽的名優產品;年出口金額達1.38億美元。昔日的魚米之鄉,正在成為沿海大中城市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
旅遊業正在崛起。上饒山川秀美,風景如畫。又位於安徽黃山、福建武夷山、浙江千島湖以及江西的廬山、三清山、龍虎山等著名旅遊景點的交通中心地帶,發展旅遊業得天獨厚。許多旅遊景點得以開發,旅遊設施不斷完善。
現有的景點有:國家級景區三清山、龜峰,南岩佛窟、葛仙山、武夷山自然保護區、鵝湖書院、婺源田園風光、靈岩洞國家森林公園、萬年仙人洞、吊桶環、閩浙贛革命舊址、上饒集中營等等。
隨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快,城市商業、旅館業、交通運輸、以及文化娛樂業都呈現大幅增長的勢頭。
上饒民風淳樸,自古有喜迎八方來客的傳統。近來,當地黨委政府審時度勢,提出進一步解放思想,充分發揮上饒作為江西「東大門」,具有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和資金、科技、人才、信息流動的良好區位優勢,以及資源豐富、交通便捷、綜合成本低廉的比較優勢,用「攻堅」的思路、辦法推進對外開放。加速建設開放、文明、發展的上饒。要通過「開放攻堅」,加強招商引資,吸引八方賓客,實現投資多元化。圍繞這個目標,全市上下協力改善投資環境。投資9.6億元建立市級工業園區,築巢引鳳。2001年僅用於信州區道路改造的資金就達2.94億元,交通通訊供水供電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成立經濟發展服務中心,為來饒投資的客商提供優質服務。在政府的引導下,國內外客商看好上饒這塊風水寶地,一個投資上饒共謀發展的熱潮撲面而來。
Ⅵ 上饒市衛生局的地理位置
地址: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
Ⅶ 上饒的地理位置好嗎
位於贛東北,東聯浙江、北接安徽、南挺福建,處於長三角經濟區、海西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三區交匯處,自古就有「豫章第一門戶」和「四省通衢」之稱。
上饒地理形勢是兩條山脈夾一條大河擁抱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武夷山脈東北—西南走向,懷玉山脈和鄣公山脈東南—西北走向,兩條山脈之間的信江,匯集了140多條支流,由東向西直奔鄱陽湖,背有靠前有沼,風水獨占鰲頭。當信江從源頭奔流而出入鄱陽湖時,就註定了這條貫穿贛東北大地的河流要成為上饒人民的母親河。
Ⅷ 上饒高鐵站的地理位置
上饒高鐵站位於上饒市信州區靈溪街道辦事處松山居民委員會境內,距離市區回3公里,距離市中心廣場答6公里。上饒高鐵站,隸屬南昌鐵路局上饒車務段管轄。上饒市區白天有多條公交車(6,7,15,16,17,19路)可直達上饒高鐵站,夜間僅有109路公交車(19路公共汽車夜班線)通宵開行到達上饒高鐵站。白天一般情況下,在市中心乘公交車去上饒站,耗時25至30分鍾左右,夜間耗時約20分鍾左右。
Ⅸ 上饒在哪裡,上饒市在哪個省,上饒屬於哪個市
上饒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北緯27º48'-29º42',東經116º13'-118º29'之間,屬內陸區域。東鄰浙江省衢州市,北與九江市、景德鎮市接壤,南依武夷山脈毗鄰福建南平市,西濱鄱陽湖與省會南昌市相望。
上饒縣屬於上饒市,上饒市屬於江西省。
上饒市轄信州區、廣豐區、上饒縣、玉山縣、橫峰縣、弋陽縣、鉛山縣、德興市、婺源縣、萬年縣、余干縣、鄱陽縣12縣(市、區)。
(9)上饒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上饒的建制沿革
公元前221年,秦分全國為36郡,境內設番縣、余汗縣,是為建立縣級行政組織之始。東漢建安十五(210年)析豫章郡地設置鄱陽郡,始創境內郡級行政組織。
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政區設置歷經變動。古屬揚州,春秋戰國時期為吳越楚之地。秦設郡縣制時主屬九江郡(今玉山、鉛山縣部分屬會稽郡,婺源縣屬鄣郡)。漢屬豫章郡(玉山、鉛山縣歸屬同秦,婺源改屬丹陽郡)。
三國吳至隋主屬鄱陽郡(南朝陳曾改名吳州,隋開皇九年曾一度改名饒州)。唐時改郡為州,乾元元年(758)始設信州,其時市境主屬饒、信兩州(今婺源縣部分屬歙州,宋宣和三年歙州改為徽州)。宋時與唐朝同。元分屬饒州路、信州路、徽州路及鉛山州。
明清時主屬饒州府、廣信府(婺源屬徽州府)。1914年主要屬豫章、潯陽道,婺源屬蕪湖道。1932年分屬江西省第四、六行政區(婺源屬安徽省第十行政區,1934年8月劃歸江西省)。1935年分屬江西省第五、六行政區(1947年婺源改屬安徽省第七行政區)。
1949年5月分屬贛東北行政區上饒、貴溪、鄱陽、樂平專區,9月贛東北行政區撤銷,並上饒和貴溪專區為上饒專區,並鄱陽和樂平專區為浮梁專區,主屬上饒、浮梁專區,1952年9月,上饒、浮梁兩專區合並為上饒專區,1953年6月,景德鎮劃出上饒專區,升格為江西省直轄市。
1971年4月23日,上饒專區改稱上饒地區。1983年7月,鷹潭劃出上饒地區,改由省直接領導,並將貴溪、余江2縣劃鷹潭市管轄。同時,將樂平縣劃歸景德鎮市管轄。
2000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撤消上饒地區改設上饒市,原縣級上饒市改為信州區。2015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消廣豐縣,設立上饒市廣豐區,以原廣豐縣的行政區域為廣豐區的行政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