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地理位置
Ⅰ 荊州的地理位置
荊州,古稱「江來陵」自,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位於湖北省中南部,長江中游兩岸,江漢平原腹地,是湖北省五大區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鄂中南中心城市,中國中南地區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和輕紡織基地,素有「長江經濟帶鋼腰」之稱。2012年入選「2012年度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Ⅱ 三國時期的荊州,地理位置究竟有多重要
由上文提到的這四個原因,我們不難知道,孫權劉備之所以一心要拿荊州,視荊州為其各自的私有物,就是考慮到了拿下荊州之後為其的大業所帶來的便利。其中這兩人的目光之長遠讓人不得不敬佩。而我們除了敬佩之餘,更要清楚的是,只有擁有足夠的實力與智慧,才能夠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孫劉二人是如此,我們也是如此。
Ⅲ 荊州處在湖北的什麼位置
荊州復市地處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制地,荊州東連武漢、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荊門、襄樊。總面積1.41萬平方公里,自古就有文化之邦、魚米之鄉的美譽,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荊州市位於東經111°150—114°050,北緯29°260—31°370。地處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 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全市,全長483公里。荊州東連武漢、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荊門、襄陽(原名襄樊)。總面積1.41萬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湖區佔78.7%,丘陵低山區佔21.1%。
Ⅳ 荊州的介紹
地理位置
荊州市地處湖北省中南部,位於江漢平原腹地,東連武漢,西接三峽,南跨長江,北臨漢水,是連東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資集散地,是川湘鄂經濟紐帶,長江中游重要港口城市,國家輕紡工業基地,素有文化之邦、漁米之鄉和旅遊勝地的稱譽。其地理位置為東經111°15'~114°05',北緯29°26'~31°37'。境區東西最大橫距約274.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約130.2公里,呈帶狀分布。
地質·地貌
荊州市位於楊子准地台中部,屬新華夏系第沉降帶晚近期構造帶,處於中國地勢第三級階梯的西部邊緣,是江漢平原的主體。全市地勢略呈西高東低,由低山丘陵向崗地、平原逐漸過渡。全市海拔250米以上的低山493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3.54%;海拔40~250米的丘陵崗地2147.66平方公里,佔81.19%。山丘分布於西部松滋市的慶賀寺、劉家場及西北部的荊州區八嶺山,地勢最高點為松滋市的大嶺山,海拔815.1米。崗地分布於荊州區的川店、馬山、紀南和公安縣的孟溪、鄭公以及石首市的團山、高基廟一帶。東部地勢低窪,最低點在洪湖市新灘鄉沙套湖,海拔僅18米。
氣候
荊州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熱量豐富、光照適宜、雨水充沛、雨熱同季、無霜期長等特點,年輻射總量4366.8~4576.2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時數 1823~1978小時,日照率為41%~44%。年均氣溫16.2°C~16.6°C,無霜期250~267天,年降水量1100~1300mm左右。
Ⅳ 三國時荊州的地理位置對於當時的戰局有什麼影響
荊州在三國時,是戰略要地兵家必爭之地的原因有:
1、地處中國中部,交內通便利,荊州容連接南海,可以打通水上通道,向北可以進攻曹魏控制的長安,洛陽等地。
2、荊州又處於長江中游,可順江而下,直達南京,還可以西向圖巴蜀。
3、向東又可順江而取江東.又是保護西線的一道戰略屏障.可以觝抗孫權.曹操.減輕益州方面的壓力
4、向北可提荊襄之兵以向宛洛.西可逆流而上攻取蜀中.同樣也是一道戰略屏障.減輕和緩解東線壓力
5、黃巾起義時劉表中立,這樣避免了百姓流離。中原來的人民又帶來了先進的技術。按當時來說,荊州還是比較發達的。人口也比較多,荊州之所以那麼重要全是憑借他優異的地理位置。
6、當時的荊州地盤大人口多,糧食多,可以得到豐富的物資,道路相通可以輕松地得到外援,而且易守難攻。
Ⅵ 荊州地理位置到底有多重要,為什麼在古代那麼多著名事件都和他有關
因為荊州的地理位置,四通八達,土地肥沃,千里平原,可藏兵百萬,況且又是古文化發源地之一,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這個地方戰略位置比較重要。而且荊州是楚文化的發源地,自古以來就具有濃郁的文化特徵,很多事件之所以發生在荊州,是因為古代荊州的地理位置比較重要,占據了荊州,就等於占據了中原。
據說在古代荊州,作為天下九州的一部分,沃野千里,可藏兵百萬。而且地勢開闊,易守難攻,再加上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物產資源,所以很多人,想要揚名立萬,在一定意義上,把奪取荊州,成了自己的目標。
Ⅶ 荊州 地理位置
荊州位於長江中游,大體位置在今河南南部、湖北、湖南以及兩廣北部,處於長江中游水網之中,主要為平原、丘陵地帶,漁業、農業比較發達。周時屬楚地,避秦昭王子楚名諱,秦稱楚地為荊,秦時置荊州,下置郡縣。《晉書》、《三國演義》里都有荊襄九郡一說,《三國志》里相關資料提及不多。根據「秦分天下八十一郡,漢有增置」,及「漢置十二刺史部及司隸」和「定百越、交趾,置交州」等史料來分析,荊州地區設有九郡是合理的。按照這種說法,我根據一些史料和地理資料分析,這九郡應該是:南郡(江陵)、江夏、襄陽、上庸(一說西城)、長沙、桂陽、零寧、武陵和宛。
南郡(下稱江陵)即今湖北江陵,在長江以北漢水以南,位於三峽峽口以東,江夏以西。處於江漢平原水網中,是平原地形。春秋戰國時期是楚國的首都郢,在楚國的經營下,經過兩漢,在三國時期形成了一個比較重要的軍事重鎮和商業城市。
江夏即今湖北武昌和鄂州一帶,位於長江以南,江北隔江相對的是夏口港,上游有赤壁、陸口,下游有柴桑、九江。處於江漢平原水網中,是平原地形。長江在洞庭湖、鄱陽湖之間形成了一個向北突起的河套,江夏位於河套頂部。江夏是兩漢時迅速興起的商業城市,而且上鎮岳陽,下鎮湖口的地理位置也讓其成為兵家必征之地。
襄陽即今湖北省襄樊市,位於漢水上游岸邊,武當山以東,和樊城互成犄角,是中原通往荊南必經之路上的重要隘口。楚時築襄陽城,經過兩漢時代和劉表的經營,形成了一個重要的軍事城市。襄陽東西都是山區,在漢水岸邊僅有的小塊平地上築了襄陽和樊城,易守難攻。
長沙即今湖南省長沙市附近(一說當時治所在岳陽),桂陽即今湖南省衡陽市附近,零寧即今湖南省郴州市附近。三郡依次在一條直線上向南排開,北臨洞庭,南到南嶺,其治所內有南北流向的湘江以及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脈,將江南平原分為東西兩塊。
武陵位於今湖南湘西的山中,上庸位於今湖北鄂西北的山中,其二城位於四川盆地的邊界的山系外圍,地形地勢與益州邊境各郡縣渾然一體。宛位於今河南省南陽市附近,是許昌等中原城市的南面門戶。
Ⅷ 湖北荊州市的具體位置在哪裡
【行政區劃】
2001年,荊州市轄荊州、沙市2個區,公安、監利、江陵3個縣和松滋、石首、洪湖3個縣級市。縣市區下轄103個鄉鎮,l2個街道辦事處,421個居民委員會,2927個村民委員會,24476個村民小組。全市國土面積14067平方公里,占湖北省國土面積的7.6%,其中平原湖區佔78.8%,丘陵低山區佔21.2%;市區面積l558平方公里,市區建成面積53平方公里。
荊州市是一個少數民族散雜居城市。全市有29個少數民族,3.34萬人,約佔全市總人口的0.53%。其中中心城區少數民族人口1.12萬人,佔全市少數民族總人口的32.01 %。全市有2個民族鄉,即洪湖老灣回族鄉和松滋卸甲坪土家族鄉。少數民族人口達百人以上的村、街、場、廠有36個。29個少數民族中萬人以上的民族有2個:回族、土家族;千人以上的民族1個:滿族;百人以上的民族5個:蒙古族、藏族、苗族、侗族、壯族。回族主要分市在洪湖老灣回族鄉、沙市、荊州、公安、石首、松滋等地;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松滋卸甲坪土家族鄉、沙市、荊州、公安;滿族、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沙市、荊州一帶;藏族則主要是沙市六中西藏班的學生;苗族主要分布在沙市、荊州;侗族、壯族主要分布在洪湖、沙市。全市正式掛牌的民族中學有3所:一是1985年國家在沙市六中設立的西藏班,每年計劃招收西藏自治區藏族學生90~100名,自1999年起也招收少數計劃外藏族學生。2001年設有初中預科和一、二、三年級共8個班508人;設高中班2個,學生88人。另兩所是洪湖老灣回族鄉民族中學和松滋卸甲坪土家族鄉初級中學,2001年這2所中學共有學生1009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344人,佔34.09%。200l年末,全市有民族小學5所,其中洪湖老灣回族鄉2所,松滋卸甲坪土家族鄉1所,石首市和荊州區各有回族小學1所,共有學生1416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638人,佔45.06%。
【自然資源】
地質?地貌:荊州市位於楊子准地台中部,屬新華夏系第沉降帶晚近期構造帶,處於中國地勢第三級階梯的西部邊緣,是江漢平原的主體。全市地勢略呈西高東低,由低山丘陵向崗地、平原逐漸過渡。全市海拔250米以上的低山493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3.54%;海拔40~250米的丘陵崗地2147.66平方公里,佔15.27%;海拔25~40米的平原面積11421.34平方公里,佔81.19%。山丘分布於西部松滋市的慶賀寺、劉家場及西北部荊州區八嶺山,地勢最高點為松滋市的大嶺山,海拔815.1米。崗地分布於荊州區的川店、馬山、紀南和公安縣的孟溪、鄭公以及石首市的團山、高基廟一帶。東部地勢低窪,最低點在洪湖市新灘鄉沙套湖,海拔僅18米。
氣候:荊州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熱量豐富、光照適宜、雨水充沛、雨熱同季、無霜期長等特點,年輻射總量4366.8~4576.2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時數1823~1978小時,日照率為41%~44%。年均氣溫16.2℃~16.6℃,無霜期250-267天,年降水量1100~130Omm左右。
Ⅸ 荊州的地理位置究竟有多麼重要,以至於古代的人都想要拿下荊州
荊州在古代可是一個熱門地方,其影響力絲毫不亞於我們現在的深圳、北京、上海,而這個引起了我們對荊州的好奇,期待進一步了解。下面我們就來談一談荊州的資本,何以助其如此重要,享譽古代各國。
話又說回來,打仗的人總不會希望把據點安在一個小窮山村裡,所以荊州這個經濟富庶的地方再次引起了兵家的青睞。據說荊州地區設有九郡,漁業、農業發達,便利的水路帶來了商業的繁榮,往來的商人絡繹不絕,將荊州的GDP推向榜首。面對這樣的肥肉,兵家不爭才怪。